|
来源:观察者网
2017年04月29日
韩国自古以来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汉字在韩国也曾一直是主流文字。
1949年的韩国首尔,依然是满城汉字
然而二战之后,民族主义的兴起让韩国人开始排斥在朝鲜半岛流行了许久的汉字。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文章称,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下令施行韩文教育,将汉字从教育机构和官方文件中彻底抹去。
但要废汉字并不容易,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韩国还有以汉字为主的教科书。
但是,随着韩国的新一代从一开始就只接受韩文教育,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认识汉字。
不仅韩国的中小学课本越来越少地使用汉字,韩国的报纸、杂志也从80年代后期逐渐减少汉字采用率。
这使得韩国出现一种现象:对汉字的认知断层非常严重。
现在,不少韩国的中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用汉字正确书写;而在二三十年前,韩国的大学生用汉字写论文很常见。
随之而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虽然汉字看上去在退出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但汉字留下的影响仍没消退。
现在的韩国词汇中,70%来源于原来的汉字词。
韩文作为表音文字,有许多同音词,人名与地名更是出现混淆。
韩国国会就曾发生过这种尴尬事:韩国第20届国会议员金成泰和金圣泰的名字,用韩文书写是一模一样的,这就容易让人搞混了,后来,还是决定其中一位议员的姓名用汉字书写,以作区分。
正是出于这种原因,现在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依然保留相应的汉字,以免闹出误会。
有网友这么描绘,韩国人现在的名字仅仅只能被当作一种代号,不仅容易搞混,还失去了背后美好的意义。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