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等多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47
标题: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等多篇
跑了十几所学校都说不要

2009年03月28日07:22  

(齐鲁晚报   杨凡,)

  本报济南3月27日讯“孩子生活也能自理了,我们想让他上学,但是跑了十几所学校却没愿意收他的。”27日,10岁自闭症患儿小汉(化名)的奶奶郭老太说,自闭症患儿目前都是“小家”在负担,“非常需要社会大家庭的理解和支持。”

  27日,为纪念4月2日第二届“世界自闭症日”,山东省残联、山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在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举办“迎全运我参与”运动会。年届六旬的郭老太告诉记者,她来自大庆,为陪孙子康复训练已在山东生活了四年。“从前他不会说话,不会哭和笑,也不会用眼神关注别人,现在生活已能自理了,也能与人交流了。”说起孙子经过四年康复发生的变化,郭老太依然眉头紧锁,“到了上学年龄,只能我一个老太太在家教他。”郭老太说,她曾在老家为小汉跑了十几所学校,可是没一所学校愿接收一个自闭症孩子。

  “康复中心能提供的康复和教育主要针对学龄前。”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高老师说,经康复训练功能恢复较好的自闭症孩子,是有入学接受教育的可能的,大概占总数的20%左右,但目前因条件限制,走出康复中心的孩子只有极少数最后进入学校。

  山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会长、安安教育理事长由仲透露,中残联即将召开会议研究成立自闭症儿童专门委员会事宜,他将在参会时呼吁有关部门加大对自闭症儿童社会托养力度,为使他们能接受常规义务教育采取措施。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常伴随有智障、过动、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困难及偏异的行为。其出现率大约是千分之四至千分之五。保守估计,全球约有3500万患者,中国约有100万人,山东省有近2万儿童患者。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48
标题: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启动
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启动

2009年03月26日04:26  

  时报3月25日讯(记者孙镇镇 通讯员 张殿波)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天下午,济南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举办了“拥抱明天”自闭症周活动启动暨“爱雨”联盟志愿者团队成立仪式。

  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种终身性的精神残疾,患有这种症状的儿童也被俗称为“小雨人”。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济南市明天儿童康复中心将联合山东省交通医院举办自闭症专业诊断、治疗与康复专家研讨会、专家义诊、广场宣传等活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知识咨询;举办牵手“小雨人”——— 拥抱大自然登山行动和机构开放日活动,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同时让全社会都来关爱自闭症儿童群体。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51
标题: 治疗自闭症缺九成培智师
治疗自闭症缺九成培智师

2009年03月28日02:02

  广东三万名患者治疗起来困难重重,专家希望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新快报讯(记者 张薇 通讯员 肖培坚)“广东目前有超过三万名自闭症患者,但却没有一所大学有培智类教育,而相关的培智师更少之又少,至少有九成缺口。”昨天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在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等部门举行的系列关爱活动现场,自闭症培智师陈凯鸣透露说。

  自闭是儿童致残主因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昨天上午一大早,来自中国的粤、港、台和新加坡等的诸多自闭症培智专家出席了在广州市残联召开的“世界自闭关爱日”康复教育研讨会。据专家称,自闭症的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质的异常,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等行为方式,而它也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病症。

  据介绍,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目前全国0—6岁的精神残疾现患率为0.11%,而自闭症是主要致残原因之一,而在2006年这个症状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精神残疾。在广东,目前统计在册的自闭症患者有三万多名,其发现率近几年还有上升趋势。

  尚无学校有培智类教育

  “三万多名患儿就意味着涉及三万多个家庭,如果不对这些自闭症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进行科学治疗,那将给国家和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校长、高级培智师陈凯鸣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闭症从认识到了解已经历了几十年,目前虽然还没有找到其真正发病原因,但治疗的科学手段已有了,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智商并不低,只要治疗得好,不会给社会带来负担。”陈凯鸣说,“目前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经费不是问题,最缺的是人才!”陈凯鸣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自闭症患儿的康复与治疗已得到了包括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广州目前基本实现了免费治疗。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缺乏培智师,按照正常需求,两个自闭症患者的教育与康复治疗最少要配备一个专业培智师,但现实情况却是正规、合格的培智师少之又少,目前广东全省所有大中专院校没有一所开展了培智类教育,全国也少之又少。对此,现场诸多专家均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培智人才的教育投入,从基本上扶持这项事业发展。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53
标题: 自闭儿学校九月份开学
自闭儿学校九月份开学

时间: 2009-03-28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廖靖文 实习生苗林 通讯员肖培坚)第二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即将到来,目前广东省有自闭症儿童约3万名,广州市就有过万名患病儿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国首家自闭患儿特殊学校将于今年9月在广州开学。这是记者昨日从“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康复教育研讨会上获悉的。

  又讯 (记者任珊珊)明天上午9时30分至11时30分,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香港教育学院、市残联、广州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等将在广州天河路228号正佳广场五楼举行“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55
标题: 自闭症孩子可入读专门小学
自闭症孩子可入读专门小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3-27 11:16:22  

作者:梁茜  

  广州市康纳学校今年9月设立小学部,第一年招生30名

  儿童孤独自闭症是儿童精神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目前全省约有3万名孤独自闭症儿童。昨日,记者获悉,作为全国首家专门针对孤独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机构,广州市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康纳学校)将设立小学部,并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入读,第一年招生约30人。 

  据摸底统计,广东省有孤独自闭症儿童约3万名,广州市有过万名患病儿童,其发现率近几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了解,目前全省有100多个康复机构接收孤独自闭症儿童,广州市各区的启智学校也接纳患病孩子,但专门针对孤独自闭症儿童而设的康复机构只有康纳学校一所,目前学校接收了97名患病儿童,让他们接受学前教育。

  为让患病孩子得到小学教育,康纳学校于今年9月开始设立小学部,正式招生入读。据市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的樊主任介绍,第一年招生,一年级收生约30人,分3个班,往后每年陆续招生,共提供约200个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学位。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28 18:57
标题: 自闭儿童将可社区收治
自闭儿童将可社区收治

2009-03-28 04:07:00 

  只是简单的排队,教自闭症孩子领会,老师必须有更多的耐心,将一套动作分解完成。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吴瑕梁健敏 实习生韩远飞通讯员肖培坚马向阳 本版摄影信息时报记者郭柯堂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据摸底统计,广州有上万名自闭症儿童。今年秋季,作为全国首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学龄教育与康复训练的特殊学校,广州市康纳学校即将对外招生,将为7~14岁的自闭症学龄儿童提供200个左右的义务教育学位。

  据了解,即使接受了多年的康复训练,一些孩子离开特殊学校后,仍然面临着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对此记者从市残联获悉,康纳学校将在广州市内各区探索“康纳园”模式,在社区内建立服务网点,让好转的学生能够在户口所在地的辖区内接受帮助和治疗。

  广州逾万自闭儿童

  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据统计,我国自闭症患者人数可能有700万,广东省自闭症儿童就达3万人以上,在广州70多万的0~10岁幼儿当中,患有自闭症的幼儿保守估计人数已经过万。

  很多患儿被误认聋儿

  广州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教授邹小兵表示,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这个阶段,恢复健康的困难很大,病情还极可能反弹,如不能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教育,一旦他们失去父母的依靠,很难在社会生存,那些攻击意识强烈的患者还可能造成社会危害。然而,由于目前关于自闭症的宣传还很不到位,大部分家长甚至一些医生都无法发现患儿的病症。“两岁多的孩子不会说话,有些家长可能会用‘贵人语迟’来安慰自己,而并没有及时带孩子去医疗机构筛查;而两岁以后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孩子又往往被认为是听力有问题,甚至被医生当成聋儿来治疗。”邹小兵指出,除此之外,自闭症引发的多动、躁动等行为表现也会让家长误以为是孩子有智力障碍,耽误了治疗。

  接受7~14岁学龄儿童

  目前全省有100多个康复机构接收孤独自闭症儿童,广州市各区的启智学校也接纳患病孩子,但专门针对孤独自闭症儿童而设的康复机构只有广州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目前该中心接收了97名患病儿童,让他们接受学前教育。

  广州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樊越波介绍,目前康复中心正在计划设立小学部,并取名“康纳学校”,将为适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教一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准备启用的二期校舍将新增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将接受7~14岁的学龄自闭症儿童。据悉,目前康纳学校正接受教育部门的审批,预计今年秋季将开始招生。樊主任介绍,第一年招生,一年级收生约30人,分3个班,往后每年陆续招生,共提供约200个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学位。

  模拟街市培养社交能力

  “我们这所小学首先要培养患儿的社交能力。”樊越波介绍,在康纳学校已经装修布置好的新校舍中,模拟街市是最大的教学亮点之一。其中不但有“麦当劳”,还有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到的公共场所,如发廊、医院、超市、警察局等,学校老师平时会通过扮演这些场所的工作人员,指导孩子学会一些社交常识和规范。

  在模拟街市的“银行”里,一条黄线划在了自助取款机1米外的位置上,四五个孩子正在黄线外排队,耐心等候正在“取款”的同学……康纳学校的张老师向记者介绍,在日常课程中,老师会教授孩子需要明白的社会目标,教正常孩子学会排队不难,教自闭症孩子就必须靠耐心和一套分解动作:当孩子不肯在黄线后排队,老师要反复耐心的告诉孩子:为何要在黄线后排队;怎样在黄线后排队以及何时需要排队。

  樊越波介绍,学校开办后,将首先对学龄患儿展开社交教学,因为社交障碍是自闭症患儿融入社会的最大难题,而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有望在学习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中逐步克服社交障碍。

  特殊学校毕业后孩子该往哪里送

  学前教育可以进康复中心,今秋起小学也可以进康纳学校就读,那小学毕业后,孩子该往哪儿送?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自闭症患儿家长和专家们。据介绍,自闭症患儿不仅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与外界沟通,还表现为过激行为,甚至是一些为大众无法理解、包容的反社会行为。即使接受了多年的康复训练,这些孩子在离开了特殊学校后,仍然会面临着难以融入社会的问题。

  融合教育难以实现

  目前,康纳学校在招生中将自闭症儿童大致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早期我们倾向接收中度自闭症儿童,因为他们离正常学校仅一步之遥”。樊越波认为,自闭症康复的理想方式是“融合教育”,根据调查,经过康复训练的自闭症儿童有一成以上能够进入普通学校继续就读。但现实中“融合教育”往往难以实现。“上海地区有志愿者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在上海的20所中小学中,80%以上的班主任认为如果班中有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学生,就会对整个班的教学进度及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即使自闭症儿童在特殊学校中接受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教育,但一旦步入社会,还是很难被普通学校接受。”

  社区建立“康纳园”

  不过,融合教育依然要继续。对于轻度自闭患儿,专家建议尽量在普通学校就读;另一方面,康纳学校与普通学校“接衔”——在康纳就读的儿童,训练到一定程度,可直接转到普通学校就读,从而为其他中重度自闭儿腾出学位。“我们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孩子进入普通学校的加油站。”但目前实施“融合教育”的最大阻碍是专业培训老师数量匮乏,很多普通学校老师对自闭症又不够理解。

  在小学部顺利开班后,康纳学校还将在各区探索“康纳园”。樊越波称,由于师资有限,光靠一家学校远远不足以满足目前自闭症患儿的需求。下一步,将在各区建立网点,成立“康纳园”。在康复中心培训后,部分好转的学生可转到离家最近的社区所在的康纳园,在户口所在地辖区内接受帮助治疗。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30 11:46
标题: 幼儿“眼光对视”可查自闭症
幼儿“眼光对视”可查自闭症

2009-03-30 09:19来源:佛山日报

世界自闭症日来临之前,医学专家提醒——
幼儿“眼光对视”可查自闭症

  本报讯 记者刘蓉报道:昨日,南海城市广场一自闭症康复中心组织了一场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研讨会,迎接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的到来,残联、多家医院代表及近20名家长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全球对自闭症产生的原因尚未明朗,但自闭症康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要重视孩子在3个月、6个月的儿童保健检查,从早期就留意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彭女士是一位3岁的自闭症孩子母亲,孩子奔走在多个康复中心治疗2年多来,已从不会发声到会叫爸爸妈妈了。但每个月近3000元的康复费用让其全家苦不堪言。 彭女士告诉记者,当她从报纸上获悉政府已将自闭症纳入康复范围,并将给予一定资助后,她感到很高兴。据了解,昨日省残联也在广州举办了全省的自闭症康复教育研讨会,邀请香港等专家前来探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其中,有专家也提出医生要在6个月的儿童保健检查中重视“眼光对视”的项目,这对早期发现自闭症很有帮助。

  

  相关链接  

  

  世界自闭症日

  根据联合国大会2007年12月通过的决议,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确定为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与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不同,它不会影响患者的面容。自闭症的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和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自闭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专家认为2岁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机。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30 11:51
标题: 警惕自闭症伪装成多动症
警惕自闭症伪装成多动症

时间: 2009-03-2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任珊珊



目前,治疗自闭症尚无特效药,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干预。(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邓婉霞)今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广东优生优育协会会长冯鎏祥近日指出,大多数自闭症患儿常出现明显的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因而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他呼吁,孩子两三岁仍不开口说话,家长应考虑是否有自闭症的可能,同时要重视对自闭儿的训练,越早开始越好。

  广东约有60万自闭儿

  冯鎏祥指出,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率为1/150,估计全球有3500万患者,我国有患者约700万人以上,广东省的患者约60万人以上。自闭症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的比例约为4:1,在我国比例似乎更为悬殊,约为6:1~7:1。

  有些人认为自闭儿不爱说话、不想与人交流,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闭症是先天的,其发生与家庭教养缺乏、养育者淡漠、语言环境复杂等无明显关系,但家庭教育会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和预后发展。” 冯鎏祥强调,自闭症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通常从1岁半左右开始,家长逐渐发现自闭儿与众不同。

  发音训练应由易到难

  目前,对自闭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教育和培训等干预。自闭症的预后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儿童的智力水平、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程度。冯鎏祥说,国际上应用最多、效果较好的几种自闭症训练方法包括结构化训练(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关系发展干预(RDI)、地板时光(DIR),应将这些训练方法有机组合,综合运用。

  早期应以行为矫正为主,在训练中运用结构化的环境,以结构化的程序进行各项训练,对训练中的良好表现用行为分析疗法给予强化,从而提高儿童的能力和合作性。在达到一定配合水平时,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融入人际关系干预(RDI)的理念和方法,增强儿童与人交流的愿望。

  冯鎏祥建议,对5岁以上儿童在训练中可辅以有效的精神药物,控制兴奋、多动症状。此外,家长教孩子说话时,可采取口型模仿操,进行发音训练。例如,让孩子按照单词句、简洁的电报句、简单句、复杂句、复合句的顺序由易及难反复练习。做句子理解训练时,父母可让孩子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讲简短的故事给他听,要求孩子理解并记忆一些简单的词句意思。


  自闭症三大典型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2.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3.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30 11:53
标题: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2009年03月26日21:22  来源:外滩画报  



海豚和白鲸还具有可爱可亲、能让患儿抛开戒心的外形

  文/ 顾湘 图/彭辉

  有这样一群孩子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可能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他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星期几?”答案必须是他认

  定的“星期三”,否则就听不见。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

  1943年奥地利裔美国医生Leo Kanner最早描述这种症状,称之为“情感接触孤独障碍”。这些具有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反应奇特等特征的孩子被归为自闭症(Autism,一种精神疾病)的患者。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大脑并不迟钝,20%的人智商与正常人相当或更高,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格外突出。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每250名儿童中就有1例自闭症患儿,多见于男孩,初发年龄一般在30个月以内。中国自1982年首次在南京报道了4例儿童自闭症以来,目前大约1000名儿童中就有2名患者,总数约达50万左右,上海占到六七千名。

  病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医生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仍未能阐明儿童自闭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这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另一个更明确的控诉则针对用于疫苗的汞防腐剂(thimerosal)。由于汞具有保鲜作用,一直被广泛用于各种疫苗中。2005年,美国数千名家长联名上书,希望政府禁止疫苗制造机构在儿童防疫针中添加汞成分,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都否认汞和儿童自闭症之间存在必然关系。

  找不出确切成因,治疗也就无从下手。美、英、加等国家都设立了自闭症学会,中国则只有南京市脑科医院和原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现已并入北大)两处对儿童孤独症进行专门研究,绝大多数心理卫生医疗单位无计可施。

  早年生活环境中冷淡和过分理智化的抚育方法致病的看法已被否定,但专家仍只能主张“解铃还需系铃人,用心理调适治疗”。患儿家长本身也不太愿意向外界积极求助,这些家庭也成了封闭的小圈子。

  寻找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海洋是一个声音的感觉世界,在水中声波比光波的传播更有效,水生环境导致其居民变成声音信息的交流者,座头鲸便是在《奥德赛》中有着魅人歌声的海妖塞壬。

  1970年代初,墨西哥一家康复中心用海豚在游泳池里帮助治疗自闭症儿童。197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神经病理学家大卫·纳泽森开创了一套“海豚人性疗法”,并在患脑瘫、唐氏综合征、神经性运动障碍和先天性自闭症的孩子身上试验。

  研究者相信,海豚发出的2000至10万赫兹高频超声波能激活患儿“休眠”的中枢神经细胞,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它还能让儿童快乐,产生“安多酚快感”状态,进一步刺激儿童对外界的反应。用海豚等动物辅助治疗自闭症在国外已被普遍认可。

  人类通常只能听到16赫兹-20千赫的声音频率,大量哺乳动物用低于我们听力范围的低频声音密语,蝙蝠、海豚的交谈则高于我们听力的频率范围。这些都让人类这种以有限的视觉为最主要感官、低等感官越来越迟钝的高级动物浑然不觉。

  也许自闭症患儿的神秘世界其实是网开一面,只是朝着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方向。而海洋生物听不见的歌声能将他们带回那“只有一种语言和极少的词语”的乐园。

  海豚、白鲸主持“专家门诊”

  2003年4月,中国第一家“海豚康复训练中心”在深圳海洋世界成立,四条海豚“医生”至今已接到近千名家长的预约,相继为近百名患儿进行了免费康复训练,方式有海豚伴游、海水水疗、环境诱导等,其中20%的儿童取得了较好疗效。

  2006年9月,哈尔滨极地馆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用两只来自北极圈内的白鲸为16名自闭症患儿展开20天免费治疗。在美国,像这样为期两周(8次)的一个疗程须花费12万人民币,而在广州海洋馆只需600元。

  上海长风公园极地白鲸馆2005年10月也开始为自闭症患儿提供辅助治疗,一周三、四人,从最初的14人到后来有300余人预约,已经排到3年之后。负责人蔡旭东说,白鲸治疗有其难处:首先是患儿的抵触和不配合,他们排斥陌生环境,可能不愿走近白鲸,在训练员的带领下触摸白鲸、给白鲸喂食、尝试着指挥白鲸唱歌,有30%的患儿治疗效果不明显。

  其次,馆中两条白鲸和驯养员每天要在商业表演之余再来加班,过于疲劳。而“海洋馆不是医疗机构,不具备行医资质,也不能确保见效,因此不可能收费,只能作为一项公益活动”,蔡旭东无奈地说。

  尽管如此,10%出头的患儿获得了很好的疗效,能主动开口说话,愿与人亲近,能协调地做动作、表达意愿。几次与白鲸接触后,从小到大没说过话的孩子会开口叫“爸爸”、“妈妈”。

  海中哺乳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复杂得超乎想象,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海豚和白鲸还具有可爱可亲、能让患儿抛开戒心的外形:多愁善感的大眼睛、微笑般的上翘嘴唇、饱满的前额、灵活的前鳍和滚圆的身体,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自闭症患儿眼中的天使而不是海妖。

  又有谁知道,它们在向那些拒绝感受和承认的孩子们诉说些什么呢?我们也许已经听不见动物世界的大部分声音频段,但不应忘记一旦我们不再在和谐的自然交响乐团中占有一席,人类也将成为孤独的、自我封闭的生物。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3-30 11:56
标题: 自闭并非弱智 自闭症儿童艺术节登台献艺(图)
自闭并非弱智 自闭症儿童艺术节登台献艺(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03-30 08:22:51  

   

  广州越秀区启智学校儿童带来的《猪八戒的前世今生》,引来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声。本报记者黄皓摄


  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雪 记者 梁茜 通讯员 高洁婷)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八戒”、“悟空”、“沙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昨日上午,广州自闭症儿童艺术节在正佳广场5楼中庭广场精彩上演。越秀区启智学校4年2班自闭症儿童带来的《猪八戒的前世今生》,引来了观众的阵阵叫好声。


  本周四是世界第2个自闭症关爱日,出席此次活动的专家介绍,自闭症儿童比例一直走高,并认为,尽早干预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成长影响重大。


  市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任樊越波介绍,据国际数据统计,自闭症的患病几率由上世纪的极为罕见,到上世纪80年代时的万分之五,到如今的千分之三到七,患病率一直走高,但其发病的原因至今还不明确。在新生儿中,患病比例达3/1000,典型孤独自闭症患儿不低于100万。我省目前有3万多名患儿。


  来自香港的创作人满道与自闭症教育工作者黎瑞英夫妇告诉记者,一般自闭症儿童在2岁左右即可发现。目前有研究者认为,自闭症的发病除先天性因素外,胎儿在母体时外在环境如重金属超标,也可促使其产生。


  “要让更多人明白‘知道’的重要性,知道他们的困难和需要。”满道说,香港有些学校倡导对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孩子接受普通学校教育。他认为,这是帮助他们认识并接触社会,同时也是教育普通孩子“接受更多与我们不同的人”。


  “孤独自闭症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所长的。”樊主任表示,在自闭症的患儿中,有少部分孩子的智力是超常的,如他们的记忆能力比常人强很多,或他们很喜欢专注做某一件不断重复的事情,这些都是孩子特有的特点,家长若能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自闭症的孩子也能有发挥其特长的机会。


  樊主任还表示,要减轻自闭症对患者本身和家庭的影响,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干预治疗。3岁之前是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了,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


  名词解释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患病率约为6.7/1000,男女比例约4-7:1.自闭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据统计,自闭症儿童中5%智力是超常的,20%智力正常,75%存在智力低下。国内外诸多案例表明,对自闭症儿童尽早进行干预,可提高其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1 10:00
标题: 权威诊断机构仅30家 150万自闭症患者求治难
权威诊断机构仅30家 150万自闭症患者求治难

2009年04月01日08:05  

来源:健康报网

  我国有各类自闭症患者约150万人,其中学龄前儿童10.4万人。而全国范围内的自闭症权威诊断机构不超过30家,可以独立诊断的临床医生不超过100人。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有关专家在昨日召开的中国国际自闭症康复会议上指出,自闭症诊疗仍有一些难题待解。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2006年我国正式将其确定为精神残疾。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介绍,治疗自闭症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各种训练方法有相互融合趋势,辅以药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改善,相当一部分儿童能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吴卫红介绍,各地陆续开设的各种自闭症教育机构鱼龙混杂,绝大多数训练机构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精髓了解较少,盲目效仿国外教育训练方法,缺乏正规的标准化治疗技术,致使自闭症患儿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教育训练。同时,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不健全,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调适与减压等工作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家呼吁,成立全国性的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学术机构,提高诊疗水平,提高社会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力度。(张灿灿  陈亚伟)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1 10:04
标题: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是“自闭症天才”?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是“自闭症天才”?

2009年03月31日15:11  

来源:南方日报  



简仁山作


  看过美国奥斯卡大片《雨人》的人,都记得那个患自闭症的天才主人公“雨人”。联合国大会确定的第一个“世界自闭症日”时,有研究指出,牛顿、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这些天才都曾有轻度自闭症。

  [悲情案例]

  苦心养育3年,等不到儿子叫一声“妈妈”

  “儿子到3岁了都不会正眼看我,也不会说话,我的心都碎了!”昨天下午飘着阴雨,在广州市宏城广场的“自闭症日”义诊活动上,陈女士抱着儿子欢欢(化名)流着眼泪说。欢欢长得白白胖胖,挺招人喜欢的,没想到却患上了“自闭症”。为了照顾孩子,她去年起不得不辞去工作,定期陪孩子去做康复训练、每天逗他玩,每月治疗费要1000多元,但还是没能盼来孩子叫一声“妈妈”。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感慨地说,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发病率高达1/150。据估算,我国自闭症患者在700万人以上,以广东2007年常住人口估算,全省患者人数在60万以上,其中四分之一即15万人为儿童。他们从1999年至今已经接诊6000多例自闭症患儿,其中5/6是男孩。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家庭,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有趣科研]

  牛顿、爱因斯坦是“自闭症天才”?

  在美国电影《雨人》里,由著名影星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主人公雷蒙,是典型的自闭症患者,咬字不清,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叫成“rainman(雨人)”,却拥有着神奇的记忆能力。

  邹小兵解释说,这确有科学依据。过去认为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在正常范围,约10%的智力超常,现在随着诊断标准放宽,这些智力超常的患者数量可能更多。多数自闭症儿童在某些方面有较强能力,主要在音乐能力和记忆力方面,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方面。有科研指出,自闭症患者普遍左脑受损,而负责艺术和记忆的右脑更发达,因此有许多异于常人的“超能力”。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学者的研究,牛顿、爱因斯坦有轻度的自闭症,均有狂热而执着的兴趣,拙于社交技巧,难以与他人沟通。牛顿终生孤独,几乎从不开口说话,会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讲课。爱因斯坦小时候也不合群,七岁以前常着魔般反复絮语。连比尔·盖茨也被爆出小时候曾患轻度自闭症,一思考便习惯前后摇晃,常看心理医生。

  [澄清误区]

  是基因异常引起,不同于后天孤僻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孩子的一些孤僻表现说成是自闭症,认为原因是父母的教养不当。其实这是常识错误。

  邹小兵解释说,自闭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孤独症,其实是一种广泛性的先天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目前成因还没有完全阐明,但专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遗传或基因异常引起的。这跟一些孩子由于后天父母关心不足而变得孤僻冷漠,是有明显差别的。

  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专家说,2岁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治疗时机,越早治疗越好。目前针对自闭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行动疗法、药物疗法、食物疗法和心理疗法。目前广州地区已有二三十家康复训练机构。



关联文章:

英国专家:爱因斯坦和牛顿可能患有某种自闭症

2009年03月31日15:10  

来源:中新网

   一些专家在作出有关研究后得出结论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和牛顿可能患有其中某种类型的自闭症。

  英国剑桥和牛津两所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这两位科学家都显示出一种叫做艾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 syndrome)的症状。

  不少艾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都被认为行为怪异,而且缺乏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伎俩。他们也特别喜欢就复杂问题穷根究底进行研究,也在与其他人沟通时有困难。

  最新的研究现实,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以及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上述症状。

  研究人员说,爱因斯坦在年幼时已经显示艾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状。他经常都是独自一人,没有其他朋友,

  他后来在大学讲课时也以杂乱无章见称。

  不过,这位在德国出生的科学家在老年时的确有不少好友,也有婚外情,而且对政治问题也敢于发表言论。虽然如此,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仍然认为他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状。

  英国剑桥大学得巴伦-科亨教授说,热情、谈恋爱,以及挺身卫道等完全与艾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状相符。

  巴伦-科亨教授说,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一般都对闲谈感到困难。

  研究人员也认为,英国科学家牛顿也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症状。他寡于发言,沉迷工作,废寝忘食,而且不少他的友人都认为他脾气恶劣。纪录显示,如果他讲课时没有学生上课他也会在空无一人的课堂内继续讲课。他在50岁时曾经因为抑郁和多疑症而引发了一次精神崩溃。

  不过,并非所有科学家都同意牛顿和爱因斯坦有自闭症的说法。

  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得埃利奥特博士说,不少天才都不善于交际,但是他们决非自闭症患者。

  他说,这些人对那些智力较差的人感到不耐烦,孤芳自赏以及热切追求自己生命的目标,这些特征都会令他们显得孤独,难以接近。

  他特别指出,爱因斯坦后来也以有幽默感见称,这不是自闭症患者所有的特征。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1 10:15
标题: 注意:自闭症和内向是两码事
注意:自闭症和内向是两码事
  
2009年03月31日15:02  

《生命时报》
  
  亮亮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感觉怀中的他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不管怎么逗,他都没什么反应。亮亮今年已经4岁了,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积木摆成长长的一排,推倒后再摆,如此反复;他还喜欢舔自己的手背,然后盯着上面的唾液发呆;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自己穿衣吃饭,更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玩。

  大多数人会认为,亮亮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他性格内向,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指出,其实这是自闭症的典型症状。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属于先天性疾病,是一种在社交技能、认知和交流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的发育障碍。

  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数据显示,自闭症的患病率占全球儿童人口的0.02%—0.05%。 梁月竹说:“一般来说,这些孩子在出生后和婴儿早期会出现一些症状,但由于很多家长经验不足,往往很难识别。”

  首先,自闭症最核心的表现是跟家人不亲密。比如给孩子喂奶时,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眼神交流;伸手抱孩子时,他们没有有意的“伸手”迎接姿势,身体不会靠近抱他的人,不会对大人微笑。第二,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并存在社交障碍。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遇到困难时不主动寻求帮助,不会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感情和自己的要求;摔倒了不怕疼,对鲜亮的颜色、玩具没有反应;对父母不依恋,但对陌生人又不感到害怕,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就算在一起玩,其方式也很奇怪,比如说,喜欢把别人推倒在地。第三,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来说,自闭症患儿说话都比较晚,会说话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言,就像鹦鹉学舌。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有的孩子经常会把代词用错,把“我要”说成“你要”,把自己称为“他”等。第四,重复性的行为和奇怪的爱好。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总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重复给玩具排队,玩弄自己的脚趾。很多孩子拒绝接受变化,比如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旦有变动就会变得异常不安。第五,对某些奇怪的物体产生依恋。他们可能对一只杯子、一块砖头很依恋,走到哪都要揣在身上。正常的孩子听到好听或可怕的声音后,都有反应,但自闭症患儿就恰恰相反。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自行车轮、电风扇等能够旋转的物品,莫名其妙地发笑,特别好动或不爱动,不明原因的哭闹等。(瞿 晟)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19
标题: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遇误诊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遇误诊   

时间 2009.04.02 07:30   

(转帖)

    阅读提示

  3月31日上午,一位母亲将一份2600多字的信送到
记者手中,信中这位母亲将自己称为“星妈”,因为她有一个“特别”的孩子——自闭症患儿,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来信是为了呼唤大家给像她儿子一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星妈”来信:没有一所学校属于他们

  来信的“星妈”名叫汪蓉,她在信中这样写道:“2009年4月2日就要到来了,这个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我这个自闭症患儿的母亲来说意义特殊,在这个属于自闭症人士的特殊日子里,我觉得有必要为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孩子做点什么。”

  汪蓉的孩子是在两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症,至今已有近八年时间。八年中,汪蓉和她的家庭每一天都是在痛苦中煎熬,带着儿子前往全国各地求医问药。

  “没有医疗手段治疗,就只有靠训练了。”这是汪蓉得到的回答。于是,成年累月每天重复千百次的枯燥无味的训练成了汪蓉与儿子生活的全部内容。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繁重的训练任务,让汪蓉体重最轻时只有七十几斤。但让汪蓉无法忍受的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儿子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都被学校拒之门外”。   

  绝大多数“星星的孩子”入学难

  据了解,自闭症孩子原本可以进入培智学校读书,但由于大多数孩子发现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无法入校读书。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终生监护。

  汪蓉告诉记者,和许多“星妈”一样,在经历了在扬州找不到一所愿意接收自己儿子的学校的痛苦过程后,她不得已将10岁的儿子送到了山东。虽然现在的学校“对他照顾得很好,但不在我们身边少了亲情的交流。每当我看到孩子清澈无邪的大眼睛,我就为自己无力帮他而心酸。”

  据汪蓉介绍,在八年的求医过程中,她认识了多位“星妈”,至今在扬州与她有联系的有七八位。据她了解,这些妈妈的孩子,除了3位进入了普通学校读书,其中有两位进的是民工子弟学校,并且三个孩子都有亲属在学校以不同的形式陪读。

  记者从五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了解到,目前扬州曾在这里有过求诊记录的自闭症儿童约有50位。该科负责人吴人钢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这几十个孩子中,很少有进入普通学校读书的。而这些孩子,最大的已经16岁,最小的3岁左右,都到了入园入校的年龄。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遭遇误诊

  吴人钢介绍,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对自闭症的认知十分有限,导致很多自闭症儿童或多或少地遭遇过不正确的对待。

  “90%以上的曾遭遇误诊。”吴人钢告诉记者,前来求诊的孩子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是家长主动

  送来检查被确诊的。超过90%以上的患儿,在确诊前,有过两到三次的误诊经历。从目前的研究看,自闭症儿童通过早期的一些训练,是有可能得到改善,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但这种训练在2-6岁最为有效,训练越迟,效果越不理想。3岁之前是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了,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而很多自闭症儿童在被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训练期,自理能力的建立十分困难。而普通学校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再要老师腾出手来管理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建立基本自我约束机制的自闭症患儿,确实不大可能。即便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是终身的,而且是专业的,也不是所有特教学校都能胜任。

  一半孩子有望过上正常生活

  据有关方面统计,约有一半的孩子,经过长期正规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病情,接近正常人。

  但由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训练过程长、见效慢,能长期坚持治疗的很少。五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的统计显示,我市的自闭症患儿中,只有20%左右,坚持用药治疗一年以上。

  专家提醒,如果儿童在2岁以上还不能说相对比较完整的话,不能与家长进行感情沟通的,或者3岁以后还不能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乐的,就要到专业的医院诊断是不是自闭症。

 

  链接: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患病率约为6.7/1000,男女比例约4-7:1。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23
标题: 每150人中有1人患自闭症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56万
每150人中有1人患自闭症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56万

(转帖)

2007年02月10日09:25





自闭儿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语言异常或根本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


  


一名患有自闭症的3岁儿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与海豚亲密接触,接受海豚疗法。


  美国卫生部官员8日表示,每150个美国儿童中就会有一人患有自闭症,这样的高比例远超人们原来的估计,为此卫生部呼吁公众加大对这种病症的关注。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过56万

  据报道,新的数据统计是基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调查得出的。该调查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相关调查。此前,人们一般认为患自闭症儿童的比例是1/166~1/175。最新的1/150的比例差别意味着美国患自闭症少年儿童的总数超过56万,比原本估计的多了约5万人。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展开的这项研究基于2002年14个州的数据,最终得出了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6.6人患自闭症的结论,去年该机构的估算数据为每千人有5.5人患自闭症。CDC的行为学家凯瑟琳·赖斯是这项研究报告的第一撰写人,她说:“自闭症比我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

  研究数据包括美国14个州所有出生于1992年~1994年的孩子的医疗和受教育记录,让专家们对自闭症普遍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终的结果是共有56万名21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患有自闭症。

  过去,也曾有科学家对自闭症到底有多普遍进行过小范围的研究。而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是首批研究方法最为权威的科学报告之一。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自闭症专家埃里克·霍兰德博士介绍说:“研究人员使用的研究方法使其最后得出了更为精准的结果。”研究人员详细查看了所有8岁儿童的资料——因为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都是在这个年龄段被确诊的,他们查找每个区域和每个学校的学生记录,再看其中有没有符合自闭症症状的健康记录。然后,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出了普遍的自闭症患者比例。

  专家:结论不具典型性?

  不过,也有官员警告称,研究使用的数据并不能从人口统计学上代表整个美国,14个州中并未包括人口较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也不能代表美国的情况。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佛瑞德·沃克玛博士表示,单单依靠几个州的情况就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公众。有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症状,父母就会要求有关机构提供额外的教育服务。

  在研究涉及的几个州中,每个地区的自闭症患者比例也有很大差距,例如在阿拉巴马州东北部,每1000名儿童中只有3.3名自闭症患者,而在新泽西的纽瓦克地区,这个比例高达10.6。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出纽瓦克地区的比例如此高的原因。

  自闭症的成因也仍然是个谜。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试图从遗传学方面找原因。有专家表示,希望此次的研究结果让公众更了解自闭症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也促进美国政府在自闭症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多投入更多资金。

  全美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自闭症研究的慈善机构的发言人阿里森·辛格说:“今天的数据让我们知道自闭症患者需要更早的介入服务和更多的医生。我们需要政府和议会来支持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彭玉磊)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24
标题: 英用动画片帮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好
英用动画片帮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好

2007年01月12日10:50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专电 英国自闭症专家日前利用适合儿童的动画片来辅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良好。

  据法新社报道,自闭症儿童不喜欢人类行为的不可预见性,通常会回避与人接触,对别人情感的理解力也很有限。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西蒙·巴伦-科恩教授及其同事制作了一部题为《运输汽车》的动画片。片中讲述的是一些玩具汽车的历险记,通过数码技术粘贴,这些车都有一张真正的会动的人脸。这部动画片共15集,每一集专门讲述一种情感,如欢乐、害怕或惊讶等。

  科恩说:“我们决定将玩具汽车和人脸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娱乐性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情绪和表情。因为汽车的活动有预见性和重复性,所以自闭症儿童会被它们吸引,并对它们着迷。”

  通过对20名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表明,在观看该动画片一个月后,他们辨认情绪的能力有显著提高,足以赶上相同年龄段正常发育的儿童。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26
标题: 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2009年03月31日19:06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敢直视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或老师?美国科学家 6 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会把别人的脸部判断成带有威胁性的信号,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孤独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精神疾患,患病儿童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不敢凝视他人的脸或与他人发生目光接触,是儿童孤独症的明显症状。

        专家说,他们同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和大脑各区域活动,结果发现,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外来威胁性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异常活跃,引发负面情绪。此后由于患病儿童移开了眼睛,大脑中负责判断他人脸部视觉信号的梭形脸部区就不够活跃。 而对于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 这一研究包括两次对比实验。第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分别注视两种脸部照片,一种是表情激动的,另一种是正常表情的,然后让儿童们分别对照片的表情作出判断,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儿童的大脑活动,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 在第二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儿童们分别注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人的脸部照片,同时观察他们大脑和眼球的运动。

        两次实验都表明,孤独症患儿不论对何种类型的脸部照片都有类似的恐惧反应,而正常儿童则反应各不相同。 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孤独症提供了新线索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30
标题: 痴迷圆的旋转的东西 可能是儿童自闭的表现
痴迷圆的旋转的东西 可能是儿童自闭的表现  

2009-03-30 09:41:16

  (专家支持: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心理二科主任 曹杨)

    09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的发育迟缓的一组神经精神障碍。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情感反应,行为刻板,语言交流困难,使他们好像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尽早地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呢?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又能否治疗呢?
  【典型病例】
    走进心理门诊的亮亮是一个虎头虎脑的漂亮的10岁男孩。别看亮亮已经10岁了,但是他才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孤僻、语言功能退缩,行为异常等”前来就诊。
    亮亮足月顺产。胎儿期、分娩期、围产期均正常。 4个月时逗其会笑,8~9个月时母亲哺乳没有目光交流,但知道伸手要亲人抱,2岁多开始独走,但步态不稳。 2岁半开始读单字,但吐字不清,平时爱哭闹,生气时会抓拧母亲。
    亮亮3岁前由保姆、外祖母及母亲一同照看,3岁后断断续续去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奇特,不是抱人一下,就是推或打人。改换地方后,不敢吃东西,不敢大小便。遇到不愉快之事,突然尖叫,猛地蹦起,有时在一个地方单调地蹦来蹦去,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玩个不停。5岁仍吐字不清,常自言自语,胆小,不敢爬高,见人躲闪。 6岁开始反复看自己的手,喜欢玩旋转的东西,如雨伞,看旋转吊扇等。有时还喜欢尝、闻一些物品,尤其对别人的袜子感兴趣,总问:“你穿袜子没有? ”爱帮人脱下,然后扔到痰盂里。摆放物品必须固定位置。
    亮亮8岁入小学,上课不知听讲,跟不上课程。 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困难,常重复别人的言语和动作。有时上课咧嘴,碰别人的头,乱吐口水。他能自己穿衣吃饭,但很慢。非常孤僻,喜欢独自玩。
    亮亮是典型的患有儿童孤独症的孩子。孤独症由于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典型的表现有以下特点:
  症状1:不愿与人交往
    多数孤独症病儿症状在婴幼儿期已出现,婴儿可表现回避他人目光,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不愿与人交往,对父母的亲近没有愉悦反应,对声音缺乏反应,有时被误认为耳聋。智力较好的孤独症孩子在2岁以前交往能力缺乏常不易引起注意,到儿童期时则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主动回避。
  症状2:喜欢自言自语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都很迟缓。有些儿童虽然说话不晚,但经常答非所问,或自言自语,或不主动与人交谈,有的喜欢模仿语言,可以跟别人一起读儿歌,自己不会用代词,常把你、我、他用错。
症状3:喜欢圆的、旋转的东西
    孤独症儿童与一般儿童活动内容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活动或游戏缺乏兴趣。相反对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东西产生特别的兴趣。尤其是圆的、可以旋转的物品,如锅盖、瓶子、车轮等。有些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
  症状4:智能障碍
    孤独症儿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智能障碍。还有些儿童智力影响较轻,或虽有落后的方面,但在某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能力,如对数字、路线、事件等的记忆能力,或对日期的推算、数字的运算等有超常能力。
    儿童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器质性因素包括: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环境因素包括: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儿童孤独症,目前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家庭矫治等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治疗是康复关键。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治疗或教育训练中要个体化。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儿家属应有明确的思想准备,切忌操之过急。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4-2 10:34
标题: 成功案例:十年母爱改写儿子孤独命运
成功案例:十年母爱改写儿子孤独命运

2009年03月31日20:31  

来源:三湘都市报  




(蔡雪梅和儿子)

  38岁的蔡雪梅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母亲。她和儿子洲洲的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株洲人。从6年前洲洲被确诊患有孤独症(即俗称的“自闭症”)起,蔡雪梅的脑海里就只有一个信念: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带儿子走出那片黑暗的“孤独”世界。

  如今,洲洲已奇迹般地向正常孩子一步步靠拢。可蔡雪梅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变得轻松一些,她还在继续寻找能帮助更多孤独症孩子和家庭重获信心的途径。

  洲洲竟是“星星的孩子”

  5月30日中午时分,记者和蔡雪梅相约来到株洲市天元区大坪逸夫小学。校门外已经有不少家长在等候孩子放学。下课铃声响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到蔡雪梅身边,高兴地喊“妈妈”,并给了记者一个害羞的微笑。他就是洲洲,说话时声音洪亮,语音清晰。

  “洲洲,喊阿姨。”“阿姨好!”“好孩子。”这样的母子对话再平常不过,但对蔡雪梅来说,这是让她感到无比骄傲和欣慰的事。因为,洲洲如今与正常孩子无异的言行举止,是她付出了全身心的爱,体会了常人无法想象到的磨难、艰辛,才收获到的。

  洲洲1995年11月出生。小家伙3个月就开始牙牙学语,半岁时能叫“爸爸妈妈”,1岁还差几天,他已经会跟着电视学唱流行歌,是让邻居朋友们羡慕不已的聪明孩子。然而,洲洲1岁半时突然变得不喊人也不理人,每天只埋头玩玩具。直到两年后,蔡雪梅和丈夫才意识到:这种现象不是“孩子性格变了”那么简单。

  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二医院精神医疗科确诊,洲洲是一名典型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医生说,“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大脑功能性发育障碍,并将伴随终生。目前医学界对引发该病的确切病因未有定论,也没有找到能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

  患孤独症的孩子,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缺陷,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目光清亮却不愿和人对视,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能说话却经常答非所问,就像是与地球生活格格不入的外星人,因此他们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

  治疗从家庭开始

  为了让儿子重新回到正常孩子的生活轨道,蔡雪梅买来最好的零食和玩具请附近的小孩到家里玩,洲洲却因别人动了他心爱的汽车而大发脾气,其他孩子的家长听说后,纷纷议论洲洲是“神经病”。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再和他们来往,蔡雪梅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2000年5月,蔡雪梅和丈夫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带着洲洲到北京星星雨研究所求助。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孤独症的各种专业研究及科学的训练方法。3个月后回到株洲,她开始对洲洲进行漫长的家庭式孤独症治疗。

  为了让洲洲主动开口说话,开始的第一天,蔡雪梅把家里所有的食物和水都藏起来,不管洲洲怎么哭闹都不给。刚开始,她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实在不忍,好几次想拿水给他喝。但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她知道,如果不下狠心,洲洲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世界。经过近一个小时痛苦的“对峙”,洲洲终于开口说“要喝水”,蔡雪梅抱着儿子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此后,蔡雪梅坚定了自己训练洲洲的信心。一有时间,她就寸步不离地陪着洲洲,训练洲洲。患孤独症的孩子,往往对某种事物有种天生的痴迷,而洲洲无论干什么,都要带着玩具汽车,不停地拨弄汽车上的轮子。蔡雪梅就把家里所有的玩具汽车都找出来和儿子一起玩,边玩边教他认识颜色、数“1、2、3”;有时她把汽车藏起来,要洲洲喊一声“妈妈”或抱她一下,才肯拿出汽车……

  艰辛的求学之路

  2002年,洲洲到了适学年龄。蔡雪梅深知,只有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洲洲才有机会真正走出“孤独”世界。为此,她跑遍了离家较近的十几所学校为儿子申请入学,可一听说洲洲是孤独症患者,学校都拒绝接收。正在蔡雪梅感到绝望时,株洲市天元区大坪逸夫小学校长邓水群给了她一线希望:只要洲洲在一星期内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就让他在该校上学。

  然而,洲洲对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十分抗拒,不见了妈妈,他就大哭大闹。权衡再三,蔡雪梅辞掉自己在某公司部门经理的工作,毅然走进小学课堂,当起了洲洲的“陪读”。

  “我不再是什么机电工程师,我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洲洲的妈妈。”抱着这样的念头,蔡雪梅在短短几天内把洲洲班上55位同学的家走了个遍。她逐一上门解释:洲洲患有孤独症,有些行为举止与正常的孩子不同,请大家多多包涵谅解。

  蔡雪梅对儿子无私的爱,感动了所有的家长和老师,洲洲如愿正式上学了。为了不让洲洲与同学产生隔阂,蔡雪梅带着洲洲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交的朋友既是“洲洲的”,也是“洲洲妈妈的”。一年后,洲洲能够自己上课了,蔡雪梅才离开课堂。

  现在,洲洲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每个学期都被学校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班主任老师反映,除了有时候上课还会开小差走神,洲洲的学习表现很不错,数学成绩和动手能力尤其好。据了解,一个患孤独症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在全国都罕见。

  创办“家长支援中心”

  蔡雪梅训练洲洲的成功案例在当地传开后,很多有同样不幸的家长找她来咨询、取经,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训练方法,也常常让家长把孩子带来她家里,跟洲洲一起玩耍、沟通。

  2003年7月,蔡雪梅成功申请到了“残障孩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项目的一年资助。同年8月,蔡雪梅在住家附近租下一套房间作为交流和训练的固定场所,株洲市首个“家长支援中心”就此正式启动。这个为特殊孩子(包括儿童孤独症、唐氏综合征、脑瘫、智障、多动症、学习困难等)及家长提供帮助的中心,成立以来发展的58个会员家庭来自省内外,其中孤独症患者家庭占大多数,患儿从1岁半到15岁不等。

  由于家长支援中心开展的所有活动和服务均完全免费,2004年8月项目资助到期后,该中心因失去经费来源而关闭,但大部分会员家庭仍与蔡雪梅保持着密切联系。蔡雪梅告诉记者,家里的电话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咨询热线”,每周至少有三四个晚上与需要帮助的家长在电话中长谈。

  计划免费培训更多家长

  2004年9月,株洲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仁爱儿童发展中心。作为该市首个由政府创办的孤独症教学基地,在为中心招聘负责人时,株洲市残联工作人员找到了蔡雪梅。

  此时,长沙某公司老板正在联系蔡雪梅为自己的儿子作“家教”,并开出了月薪8000元的优厚条件。没有经过太多考虑,蔡雪梅选择出任仁爱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每月工资不到900元。她坦然地说,近两年来不断有家长请她担任孩子的私人家教,可那样的方式违背了她的初衷。

  成立半年多以来,仁爱儿童发展中心已陆续使近40名孤独症患儿的病情有了初步好转。

  目前我国治疗孤独症儿童主要通过在专门机构接受特殊教育。由于专业训练成本较高,因此此类机构收费不菲。然而蔡雪梅还发现,许多孩子在中心接受训练时情况好转很明显,可回到家里却容易病情反复,“这也许与家长对专业机构过于依赖,从而忽视了家庭环境的训练有关”。其实,治疗孤独症儿童是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人随时针对病症进行不同的训练,我始终觉得家庭式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2005年4月,德国米索尔基金与北京星星雨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项赞助计划,即在今后3年内,对挑选出来的20名志愿者每年进行一段时间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免费培训,蔡雪梅是湖南省唯一入围的人选。她希望,自己在北京参加集中培训回来后,能够成立一家完全免费的培训机构,继续培训更多的家长和义工,把科学的治疗和训练方法带入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家庭。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2 11:21
标题: “贵人语迟”小心患上孤独症
“贵人语迟”小心患上孤独症

2009年03月31日14:28

  来源:济南日报

  他们有着漂亮的容貌、清澈的双眼,却不能和人交流眼神;他们经常自言自语、念念有词,却不会和人正常交谈;他们认字不少、具有非凡的绘画或音乐天赋,却无法获得同龄人的友谊;他们的父母百般爱抚,这群孩子却依旧无动于衷……他们,就是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星星在天上不说话,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患儿就是一颗颗耀眼又黯然的星星。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大幅上升,发病率约为1/160。对于孤独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如果在4岁之前得不到治疗,孤独症可能会延续终身。2007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希望促进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如果孩子出生后经常莫名哭闹,很少在清醒时安静或微笑;回避与人的目光交流;不会意向性手指他物,需要时牵引他人的手;发育次序紊乱,在某一方面发育特别早或特别晚等,孩子就有患上孤独症的危险。一部分自闭症儿童有超常儿童的特征,家长误以为自己的孩子聪明异常,是天才,从而忽视了其他不良症状,部分患儿不爱说话却被父母认为是性格内向,不必大惊小怪,甚至认为“贵人语迟”,从而错过了干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千万要小心了。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症状有社会行为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异常等。在进行社会活动时,患儿往往缺乏与其他孩子共处的兴趣,不主动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是独自跑来跑去,重复单调的活动。患儿会回避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不看他们的脸,即使听力没有问题,被叫到名字时也没有反应。对父母或其他亲人,患儿则表现得没有依恋感,但有时也会对某人特别依赖,丝毫不能分离。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障碍,主要是指语言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明显缺陷。孩子不会主动用语言表达需求,常存在无意义言语或即时、延迟的模仿,反复说些与所处环境无关的词句,语调、语速、节律也存在异常。部分病儿甚至到5岁时还缄默不语。

  由于患儿希望周围环境一成不变,一旦熟悉的环境有所变化,就会脾气暴躁、大吵大闹,并且行为异常,如出现一些刻板的动作(反复玩弄手指等),对非生命物品产生强烈依恋(如小瓶、砖头、绳子、纸片等,拿在手里时刻不离),有些孩子甚至会严重自伤,用拳头打脸或头、拔头发、咬手、用头撞墙和地板等。

  孤独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如果4岁之前能接受系统康复训练,身体机能会有所提升,约20%的孤独症儿童经早期训练后可回归社会。通行的训练方法主要有结构化教学、ABA训练、听觉统合训练、RDI训练等,既需要医疗机构对患儿强化训练,也需要家长配合在家长期训练,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济南市儿童医院赵冬梅)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2 11:23
标题: 自闭症有11个标准:不说话不看人
自闭症有11个标准:不说话不看人

2009年03月31日19:21

(转帖)

  对自闭症的判断有了更明确的标准,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儿科学会最新公布了11项儿童自闭症的征兆,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征,那么极有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一、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二、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三、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四、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五、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六、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七、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八、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九、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十、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十一、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2 11:26
标题: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

2009年03月31日13:44

来源:金鹰网  




(长沙爱慧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




(张伶俐和女儿)


      这些孩子仿佛被遴选过一样,漂亮,可爱,目光纯澈。

      当我们无法捕捉他们的目光时,才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

      他们执着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人言语,连“妈妈”两个字都吝啬着,像星星一样冷漠,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医学上称作“自闭症儿童”。

      在他们的孤独的世界里,每一个举动都触痛母亲心灵中最脆弱的地方。

      有多少母亲在坚强的扶着他们,等待那一声“妈妈——”

      …………

      “不去想未来,尽力让儿子进步”母爱流连处,星星的孩子逐渐走出孤独。

金鹰网记者何玉娟 长沙报道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都不骑”3月末的长沙被绵绵春雨笼罩着,在长沙爱慧培训中心里,一群可爱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游戏里,傍着音乐的节奏,拉着爸爸妈妈、年轻的女老师的手,雀跃的蹦跳着。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自闭症(亦称孤独症)儿童,又称“星星的孩子”。

      去年4月1日首个世界自闭症日,这群孩子有了自己的节日。即将迎来第二个节日的他们,还好吗?金鹰网记者走进星星的孩子和他们的“家”,看到孩子们鲜为人知的生活。

      星星的孩子:喜欢自言自语 不顾危险横冲直撞

      披肩长卷发,短西装,白衬衣,35岁的张伶俐有着都市白领的干练,她就是爱慧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为了带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女儿走出孤独,接手这所培训学校。她的女儿嫚婷在这里接受训练三年。

      在爱慧,环绕着中间天窗的大大小小教室里,洒满阳光,墙壁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卡通贴画,还有年轻老师们亲手折的千纸鹤。张伶俐的女儿嫚婷和这个培训中心的30多名孩子,在这里游戏歌唱,5岁的嫚婷,清秀的面容,有着大大的眼睛,闪着纯澈的光,一眼已经看不出这其实是一位星星的孩子。

      “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张伶俐说,这些小朋友外表看来和普通孩子没有多少区别,但时间一长就能看出问题,她介绍说,自闭症的孩子一般有语言障碍,有说话的能力,但是不会开口说话;行为怪异,“自言自语”;对人不感兴趣;对外界不关心。对外在的危险也不会在意,“过马路的时候,汽车来了,他们或会视而不见,横冲直撞”,所以干预训练时家长也必须参与进来。

      在大教室里,十个几孩子和家长,正在年轻女老师的指导下,唱着“骑毛驴”的儿歌,舞蹈着,这之后还有手拉手的亲子游戏,记者看到游戏时,孩子的活动完全是由家长手把手拉着进行的。记者试图用眼神和孩子交流时,他们不做任何理会,有些孩子只对记者手中的相机感兴趣。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2 11:29
标题: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续1)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续1)

2009年03月31日13:44

     创办人:为了女儿,为了同命相怜的母亲

      “2岁前一直都好好的,后来变得不和我们说话了”一直跟着外婆住的女儿,2岁半回到张伶俐身边后突然变得“怪异”,这一转变让张伶俐隐隐的担心起来,但并没有太在意,因为自己和丈夫工作太忙,孩子2岁前一直由外婆带着,“嫚婷很乖,很听外婆的话”,“我们想可能和外婆住得太久,和我们陌生了。”

      然而后来女儿的话越来越少,不理人了,“不会叫妈妈,以前会说的话都不会说了”,这急坏了张伶俐,带女儿到医院检查,他们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医生的诊断是自闭症”。这么可爱的一个女儿突然变成自闭症,这位年轻的母亲一下子懵了。“最绝望的时候,还想过和孩子一起死去。”哭过之后,张伶俐转念又告诉自己要坚强,走上了带女儿治病的路,“辞掉了工作,专门照顾女儿”。

      张伶俐和女儿2006年4月开始在爱慧培训中心接受培训,“和女儿一同游戏,一同哭笑”与此同时,张伶俐也开始阅读所有能接触到治疗自闭症的书籍,并到处去学习自闭症的治疗法,母爱流连,嫚婷又会像2岁前那样叫“妈妈”了。

      女儿的进步让她看到了希望,当2007年3月,爱慧的创办人,同样也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邀她来接管爱慧时,张伶俐答应了,“不仅为了女儿,也为了更多自闭的孩子和那些同命相怜的母亲。”

      母亲:不去想未来,尽全力让儿子进步

      在这个培训中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有家长带着,大部分是年轻的妈妈,也有个别是爸爸带着过来训练的,还有的是爷爷奶奶都过来陪着。张伶俐介绍,有长沙的,也有外地的。

      今年5岁的扬扬是这里恢复的比较好的一个孩子,一年前,妈妈卫秀珠带着她从常德安乡来到长沙。

      “3岁了还不会讲话,才来湘雅医院检查。”36岁的卫秀珠说,村里有人说,小孩子说话说得慢越聪明,“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自闭症)”,后来越来越发现不对,不说话,对其他事物也很淡漠,医院检查后,为了治疗扬扬,在残联工作的爸爸辞去了工作去打工,卫秀珠则来到长沙专职陪扬扬训练,“来这里已经一年了,扬扬会说话了。”记者见到扬扬,是在一对一训练的小教室,老师正跟他拨弄着算术玩具,带着他念简单的数字,扬扬跟着念,毫不理会莫然闯进来的我们。

      说起孩子的未来,卫秀珠坦然笑着说:“不去想未来,现在尽自己的全力让儿子进步。”

      这种一对一训练是干预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种,包括语言沟通训练、肢体平衡训练等,发声练习,或者滑滑梯游戏,对这些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课程。同时,还有各种综合训练,音乐教学、亲子游戏等。“通过训练后,一般都能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行动能力。”张伶俐说,自闭症暂时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其诱因在医学界也还是空白,恢复明显的只有30%。

      据了解,目前我省也有多家家专门针对“自闭症症”儿童的特种教育机构。张伶俐介绍,通过教育及训练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克服自闭带来的障碍和困难,“自闭症的治疗并非朝夕”。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2 11:33
标题: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续2)
两岁的女儿何时叫妈妈——世界自闭症日特别报道(续2)

2009年03月31日13:44




(肖谦正和孩子一对一训练)

      老师:孩子们喊“妈妈”最有成就感

      因为星星的孩子,家长们要付出比健康孩子父母多倍的心血和关爱,特别是要有很好的耐心,对于引导这些孩子训练的老师更如此。

      爱慧30多个孩子,十个老师,“都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张伶俐说,这里有年轻的女老师,还有年轻的男老师。

      肖谦,26岁的年轻小伙,2004年长沙民政学院社会学专业毕业后来到爱慧。“我们这个专业就是为人服务的,特别是弱势群体。”肖谦说,毕业时,这里招聘就来应聘,面试过了就来上班了。一来就是5年,5年来面对最多的就是特殊的孩子们,而在他看来不仅没有懊悔,还很有成就感,“当听着孩子们能喊出‘爸爸妈妈’时,这一天就很有成就感。”对肖谦来说,5年来已经让他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感情,对孩子产生了感情。

      他现在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早上精神饱满的起来,给自己鼓劲,来学校上课,一定要面带微笑,他的工作就是带着不同的孩子在安静的小房子里进行一对一的训练,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面对相同的玩具。下班后,回到和同事合租的房子里,休息。平静却每天微笑。

      如今还没有找女朋友的他,对女朋友的第一个要求是要支持的他的事业。

      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自闭儿

      “很多自闭症患儿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患了自闭症,”张伶俐介绍说,目前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度还不高,事实上,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约700万人以上,自闭症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5:1。而要减轻自闭症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干预治疗。3岁之前是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了,就更难恢复。”

      去年以来自闭症儿童有了自己的节日,社会也更关注自闭症儿童,但是据资料显示,我国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对自闭症及教育训练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各个城市也只有少数不多的小规模的民营训练机构,政府训练机构几乎空白,康复训练人员不足,致使许多患儿在最佳康复训练年龄错失了康复训练时机。

      “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自闭症的孩子”作为自闭症的母亲,张伶俐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现在他们还小,家长和老师可以天天陪着他们,可是学他们长大以后呢?”张伶俐说,学校的干预训练不会是他们终身的依靠,自闭儿终究要回归主流社会,就需要社会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4-3 11:01
标题: 目前上海自闭儿童语言、心理治疗师:0
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走进“星星的孩子”的世界。昨天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记者了解到,沪上约有七八千名自闭症儿童正在等待治疗,但是帮助其恢复语言功能的语言治疗师以及帮助其进入社会、完成社交训练的心理治疗师,目前上海一个也没有。

自闭症儿童呈现上升趋势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自闭症,至今没有明确答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告诉记者,据其估算,上海目前约有7000-8000名自闭症儿童。去年和前年分别确诊了500名和480名自闭症儿童,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

  据悉,自闭症儿童有一些特征:如人际关系有所障碍,对人欠缺反应;约有50%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对于非口语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同样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如果儿童在3岁前有类似情况,就要考虑到专业诊断机构进行咨询。仅早期干预这一项,我国就落后西方达三四十年。

语言治疗师完成社交第一步

“针灸法、白鲸超声波治疗法,目前很难评价其治疗效果。”杜亚松告诉记者,和白鲸接触,儿童的确可能会对某一频率的超声波有感应。“但是,这些并不能称之为治疗手段,只能是辅助手段。”他认为,和动物为伴不如和人群相伴,毕竟让儿童走入社会是治疗的最后目的,完成语言的培训是第一步。“对于自闭症儿童,上海还没有专业人员。”杜亚松表示,专业的语言训练师不仅是根据不同儿童,制订专业的语言培训计划,而且还让孩子学会发音、简单词汇,直到正确表达自己。完成语言训练后,心理治疗师的人际交往训练将帮助自闭症儿童走进社会,同时辅助以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让其逐渐学会自理。

高校志愿者帮助康复训练

  为了让更多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市红十字会今年打算派本市上师大、华东师大、东华大学、上外、外贸学院等8所高校的志愿者,为黄浦区至少10户家庭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每所高校的10多名大学生将轮流为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目前,已经有3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进入黄浦区3户家庭。

  从前年起,市残联对2000名7岁以下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目前,全市已有647名自闭症儿童受益。市残联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将重点培训自闭症患者康复的师资力量,争取扩大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的训练场地和培训规模,为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服务。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4 23:10
标题: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儿童孤独症咨询活动
第二个世界孤独症日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行为发育研究中心开展儿童孤独症咨询活动

2009年04月02日12:57

(人民网)

    2009年4月2日为第二个“世界孤独症日”。哈尔滨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行为发育研究中心开展儿童孤独症咨询活动。

    据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会长武丽杰教授介绍,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性的、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在三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然不明。孤独症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男:女约为4:1,在我国比例似乎更为悬殊,约6-9:1。

    目前,儿童孤独症的发病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已超过了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儿童本身、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中残联已于2007年初将孤独症明确纳入精神残疾。

    2007年12月24日联大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World Autism Day)。这一重要决议,将使世界相关组织形成一个共同抗击孤独症这一疾病的巨大呼声,将使世界各地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受到广泛关注和救助,有助于促进对这一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人们对于孤独症及相关研究的关注。也希望这一举措能够帮助各国致力于消除孤独症患者面临的障碍,提高国际社会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孤独症的重视。

    今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孤独症日。为了迎接第二个世界孤独症日,配合“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进一步加强人们对孤独症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行为发育研究中心开展有关儿童孤独症的宣教活动与义务咨询,并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在全省开展2~6岁儿童孤独症专项调查,并开展针对社区的有关孤独症知识的家长健康教育与培训,客观地反映我省儿童孤独症发病的流行现况及其分布,进一步提高我省老百姓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和关注,保护儿童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孤独症的危害。

    咨询电话:0451—87502643

    链接:

    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简介

    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坐落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校本部。是哈医大唯一专业从事发育行为问题儿童的研究、评估、教育训练以及行为康复的专业机构。依托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主要进行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发育以及发育行为异常儿童的评估、咨询、综合干预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培训等工作。中心吸收国际最新技术和前沿理念,配备了多通道生物反馈治疗仪、听觉统合治疗仪、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结构化及333认知训练教具、电脑认知训练软件以及多种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及行为发育的评估工具及软件系统,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孤独症)、学习困难、抽动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教育训练和行为矫治,包括认知、言语、结构化、感觉统合、听觉统合、脑电及肌电生物反馈等多方面的康复及训练。并定期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儿童健康指导及家长咨询,为我省发育障碍类儿童的康复做出了较大贡献。

    2008年9月,以该中心为依托,以公共卫生学院为挂靠单位,率先成立了黑龙江省孤独症康复协会,对于指导全省儿童孤独症康复工作,有效地促进孤独症家长与专业机构的沟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培训孤独症儿童康复业务技术骨干,扩大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孤独症方面的知识  

    自闭症儿童有什么表现: 

    自闭症表现多样,但一定存在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这三个主要症状,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和情绪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特征。一般从1岁半左右,家长逐渐发现儿童与其他儿童存在不同。

  1.社会交流障碍:儿童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或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能参加合作性游戏。对父母的多数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会愉快地执行某些他所感兴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丢垃圾、吃饼干等。目光对视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时通常拉着父母亲的手到某一地方,但是并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主动寻求父母的关爱或安慰等。

  2. 语言障碍:这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落后,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过多,但是语言缺乏交流性质,表现为无意义语言、重复刻板语言、或是自言自语,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很常见,不能正确运用“你我他”等人称代词。

  3. 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可能对多数儿童喜爱的活动和东西不感兴趣,但是却会对某些特别的物件或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并因此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重复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例如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双手舞动、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如车轮、风扇或其他圆形物体、反复观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爱听某一首或几首特别的音乐,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往往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

  4.其他:70%左右的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部分自闭症儿童可以在某些方面显得有较强能力,主要在音乐能力和记忆力方面,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数字、路线、车牌、年代等。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感觉异常,有些儿童对某些声音特别恐惧或喜好;有些表现为对某些视觉图象的恐惧,或是喜欢用特殊方式注视某些物品;很多患儿不喜欢被人拥抱;常见痛觉迟钝现象;喜欢长时间坐车或摇晃或特别惧怕乘坐电梯等。多动和注意力分散行为在大多数自闭症患儿较为明显,常常成为被家长和医生关注的主要问题,也因此常常被误诊为儿童多动症。此外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行为在自闭症儿童中均较常见,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有一定关系。(陈英云 乔蕤琳)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4 23:17
标题: 香港自闭症学童料达6700名轮候治疗长达20个月
香港自闭症学童料达6700名轮候治疗长达20个月

2009-04-03 12:03

   “迈步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透过到发型屋剪发等活动,建立自闭症儿童适当的社交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

    新华网消息据香港大公报报道,4月2日是联合国“世界自闭症意识日”。有支持自闭症儿童的机构推算,全港有6700名自闭症学童。临床心理学家批评,现时诊断和治疗自闭症学童服务不足,令不少患者错过三岁前治疗的黄金时间,特殊幼儿中心等治疗中心亦欠1000多个学位。为避免孩子延迟治疗,有家长每月自费7000多元参加私营自闭症治疗。

    “迈步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今年一月至三月访问了93间幼稚园,逾14000名受访幼童中,有107人确诊为自闭症,另有218宗怀疑个案。该中心按此推算,全港现时平均有0.75%、即6700名15岁以下的学童患有自闭症。

    轮候治疗长达20个月

    该中心还研究近200名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自闭症男女学童比例为八比二。研究发现,自闭症平均确诊年龄为二岁八个月,两成儿童在三岁或以后才被确诊,以致错过三岁前这治疗的黄金时间。中心负责人说,自闭症儿童确诊后须轮候最少五个月,甚至长达二十个月,才可到政府的特殊幼儿中心接受治疗,促政府增加服务中心学额,并缩短轮候诊断时间至三个月。

    该中心推算,截至今年二月,全港三类学前弱能儿童服务中心,包括特殊幼儿中心等,有逾3000人轮候,但尚欠1000多个学位。临床心理学家朱嘉丽批评,政府诊断和支持自闭症学童的服务供不应求,令轮候时间过长,促请当局增拨资源。

    朱嘉丽指出,每15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此症是目前增长最快的严重儿童发展障碍,无药物可根治。她分析,自闭儿童若在三岁前得不到支持及训练,延迟治疗恐怕会影响患者情绪及学习能力。儿童如在日常生活出现人际关系、语言表达及行为三大障碍,家长勿掉以轻心,因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

    参加私营训练学费贵

    患有自闭症的三岁儿童邦邦与一般学童并无差异,却无法透过言语与他人沟通,因此引发各种行为及情绪波动问题。其母亲徐太说:“他两岁时仍未识叫爸爸、妈妈,经常突然大哭、发脾气、有一次甚至被他咬致流血,令身边的人无所适从。”

    徐太慨叹,当时要轮候四个月才能评估儿子是否患有自闭症,等待期间极为不安和彷徨。为避免儿子延迟治疗,她每月花费7500百元安排儿子参加私营自闭症治疗及训练,尽早让他建立社交技巧、沟通能力。得悉儿子患有自闭症后,她曾打算辞职专心照顾儿子,但为了应付每月高昂学费,亦不敢轻易请辞。她期望,政府对自闭症儿童能加强支持,增加服务中心学额,缩短轮候时间。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4 23:29
标题: 自闭症
自闭症

(转帖)

自闭症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
疾病别名 :自闭 所属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精神病科,心理咨询,儿科,精神心理科 。

自闭症 - 病因有充分证据显示自闭症学生与家庭背景和父母教养的态度无关亦不是因后天环境造成 自闭症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形成如神经机能发展生化机能发展遗传因素或脑部受损所致自闭症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形成如神经机能发展生化机能发展遗传因素或脑部受损所致 可能导致自闭症的成因包括:可能导致自闭症的成因包括:

遗传

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从家族和挛生子的研究中发现自闭症人士的挛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

受疾病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自闭症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风疹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致自闭症 此外新陈代谢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闭症此外新陈代谢疾病亦会造成脑细胞功能失调影响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功能因而造成自闭症 还有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早产难产新生儿脑部受伤以及在婴儿期患上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机会还有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婴儿大脑发育不全早产难产新生儿脑部受伤以及在婴儿期患上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都可能会增加罹患自闭症的机会。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自闭症 - 病症现在全世界通用的ICD-10(WHO, 1993)自闭症诊断要同时满足下列A.B.C三准则:

A三岁前出现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功能之发展异常或障碍:

  1. 社交沟通情境之理解性或表达性语言;

  2. 选择性社交依附或交互社会互动;

  3. 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DSM-IV则为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B下列1.2.3.合计至少6项其中1.至少2项2.和3.各至少1项

  1. 交互社会互动之质的障碍:

  a. 不会适当使用注视脸部表情姿势等肢体语言以调整社会互动;

  b. 未能发展和同侪分享喜好的事物活动情绪等有关的同侪关系;

  c. 缺乏社会情绪的交互关系而表现出对别人情绪的不当反应或不会依社会情境而调整行为或不能适当的整合社会情绪与沟通行为;

  d. 缺乏分享别人的或与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2沟通方面质的障碍:

  a. 语言发展迟滞或没有口语也没有用非口语的姿势表情来辅助沟通之企图;

  b. 不会发动或维持一来一往的交换沟通讯息;

  c. 固定反复或特异的方式使用语言;

  d. 缺乏自发性装扮的游戏或社会性模仿游戏

  3狭窄反复固定僵化的行为兴趣和活动:

  a. 执着于反复狭窄的兴趣;

  b. 强迫式的执着于非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

  c. 常同性的动作;

  d. 对物品的部份或玩具无功能的成份的执着

C不是有续发社会情绪问题的接受性语言障碍依附障碍有情绪行为问题的智能不足精神分裂症雷特症等(DSM-IV则只排除雷特症和其它儿童期崩解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自闭症 - 检查主要是做CT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部分患者中影像学可见小脑体积变小。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自闭症 - 治疗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自闭症 - 并发症有其它的精神疾病有自闭症的部分特征或者和典型自闭症略有不同之处但都有广泛的人际互动和沟通障碍这群疾病和自闭症都属于广泛发展障碍症。
编辑本段 回目录 自闭症 - 预防为何单纯训练对自闭症效果不明显。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 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虽然有大批的社会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其中但效果往往是很令人失望的其中关键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自闭症更为荒谬的是提出了:“连小猫小狗都能训练人为何不能训练?”的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对病儿进行大体力的强化训练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产生了许多负作用有一句中国成语最恰当形容了此种做法那就是“拔苗助长”。

对于儿童自闭症一般而言家长或老师如发现孩子有以下的症状就应该引起警觉:

  ・叫孩子名字时他没有反应

  ・孩子见人不笑

  ・孩子老喜欢独自相处

  ・孩子在某些方面显得特别早熟

  ・孩子不喜欢玩具

  ・孩子常常用脚尖走路

  ・孩子对某些声音或物体出奇地感兴趣

  ・孩子到12个月还不会发声或没牙牙儿语

  ・到12个月还没有手势如指点或挥别

  ・到16个月还不会说单字的话

  ・到24个月还不会说两个字的句子

  ・孩子业已习得技能有所倒退或丢失

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可以补足自闭症患者先天学习能力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自闭症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对其病症的改善愈有帮助。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5 16:47
标题: 自闭症的治疗
自闭症的治疗

(放心医苑网)

2008-10-16 15:25:45

    自闭症患者病情从温和到严重有许多类型,至今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逐步减轻,严重者将影响正常脑功能,治愈难,也有可能终身不治。但如果有特殊训练的老师,特殊的教育方法,自闭症患者可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对儿童自闭症要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患儿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患儿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克服焦虑、自责、急躁J清绪,方能对患儿的治疗产生良好的效果。 父母要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多关心患儿,给小孩以温暖。此病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少数病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智能好的患儿比智能差的患儿预后好。
    药物治疗仅对个别症状可能有效,且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如短期严重失眠,可用安定;有攻击行为,可用奋乃静;促进脑功能的药物可选用脑复新、脑复康,或Y-酪氨酸,此外,利他林对治疗孤独和语言障碍有效。近年来,有人报告,服用芬氟拉明治疗自闭症获得疗效,服用后可减轻多动及刻板动作,改善注意力,对有些病例尚可提高智商。氟呱P}醇可改善儿童的孤僻、退缩及某些刻板的行为,药物的选择要取决于儿童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剂量也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直至出现适当的疗效或副反应为止。但是,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许多家长都信服分泌素,但经科学家们认真地分析,发现一剂分泌素对付自闭症是无效的。
    患自闭症的儿童,一般病程都比较长,所以用药治疗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家长应注意治疗时药物的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肝功能及心血管以及血象的异常,因此,对患儿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这些药物对自闭症的患儿确实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虽然目前还达不到根治的效果,但有效的药物可使儿童对环境和管理更为适应。通过药物、特殊训练和行为矫治等综合措施,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改善。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5 16:48
标题: 行为心理学在幼儿自闭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幼儿自闭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发表日期:2008-10-13 15:30:40

  行为心理学在自闭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良好效果,在学术界,患者及家庭,以及有些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均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一般说来,对自闭症患者的行为疗法,可包括基于功能分析上的环境改造,效果调控,以及技能Vl[练等。具体到自闭儿童的治疗,除了上述这些方法以外,较为常用的疗法可概括为强化疗法,自然疗法,和团助疗法.
  强化疗法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矾校区的心理学教授洛瓦思博士在七十年代开始提倡,并在其后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其理论基础及治疗方法在洛瓦思所著的"教育发展性残障的儿童"一书中有较完整的表出"ic在美国有些州的社区和学区,强化疗法已成为对自闭症儿童的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服务项BL‘2I。就治疗形式而言,强化疗法采用的是治疗人员(一般是由专家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生或儿童的家长)与自闭症儿童的一对一的训练:因为每周治疗时间可长达30-40小时故有强化疗法之称。就治疗目标而言,一殷可由Vl陈自闭症儿童的合作开始.由此进入到语言社交技能的训练,而后再进入到学校科目[加算术,写作)的范围。在治疗方法上经常使用的是离散单元教法(口M旧eTnaxsT田c比Ie),其特点是先由治疗人员结出一简短明确的指令让自闭症儿童作出一个单一性动作,加自闭症儿童根据指令完成这一动作则立即给以预选的奖励.否则的话则由治疗人员给予适当的口头提示或必要的身体帮助.待其能自己完成该动作后再逐渐提示帮助。每一单元都应简短并与下一单元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是一种结构性较强的治疗方法。
稍后,以加州大学山塔芭芭拉校区的心理学教授凯戈尔博士等人为代表,自然教法在幼儿自闭症的治疗中有了长足的进展[Mj:自然教法强调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应当在自然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进行,并应尽量安排非残疾儿童加入到Vl陈过程中以起到示范与强化的作用。关于治疗目标,凯戈尔等人更多地强调对自闭症儿童的主动自立和自控能力的培养。因此,功能分析的作用得到了强调以使治疗人员更好地理解自闭症儿童的具体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治疗的目标和方案":4J。此外,自闭症儿童不一定非要达到规定动作,只要其显示出交流意向或行为努力,就应给以充分的奖励。在治疗方法上,针对自闭症儿童一般缺乏行为动机的情况,治疗人员应充分运用情景教育的原则,尽量创造特定的客观情景以激励自闭症儿童说话交往,并使这种努力在自然结果中得到奖励与强化。如果说强化疗法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见长的话,自然疗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别树一帜。

  至于团助疗法.其提倡与普及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有些甚至达到失语的程度1:";第二,自闭症儿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控往由于不能适应而反应强烈。针对策一方面的问题,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邦第博士,根据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发展出一套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咖),旨在帮助有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学会用图片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和思想。这一图片交换沟通系统包含由易而难的六个阶段,治疗人员应根据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情况教其掌握几个或者所有阶段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给出图片以表达要求,获取图片以用于沟通。辨别不同的图片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使用图片组成句子.使用图片回答问题.以及自然地使用图片进行交?quot;。为了加强图助疗法的效果,在初期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以及在全部过程中治疗人员对自闭儿童沟通努力的统一反应,是两个必要的条件: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图片不仅可以用于帮助沟通,还可用于安排自闭症儿童的日常活动。阅如用不同图片的排列来显示作息表和持定时间的特定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增加对未来事件的预测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从而减少自闭症儿童常有的事物突变的感觉和由此产生的强烈负面的反应:这种干预方法在伦理和临床意义上,无疑都有可以称道之处。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5 16:53
标题: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如何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

发表日期:2008-10-13 15:30:36

冬冬(一个5岁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发展比较好,有注视能力和一定的追视能力,但视觉辨别能力较差。

1、静态视觉训练:拼图,点数。这两个项目的练习要做到频繁,每天都有,但每次持续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15分钟。冬冬对这一类型的练习已经觉得厌倦了。

2、动感视觉训练:没有发现冬冬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但是这方面的练习项目也没有。这种训练形式游戏性较强,可以调节冬冬的情绪。目前有三种可能的活动方案,第一是吹泡泡,由训练者或冬冬吹出满屋子的泡泡,再要求冬冬追打泡泡,这一活动最好多人参加,可以作为亲子活动,并引人“比赛”的概念——看谁打的泡泡多,在比赛时训练冬冬每打一个泡泡就数数。活动过程中引入训练项目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很高的要求,游戏还是要保持“游戏”的首要特性。第二是推打乒乓球,在门框上吊一个乒乓球,让冬冬先用手推球,慢慢过渡到用拍子推球。第三是吹乒乓球(或跳珠),在光滑的桌面上两人对吹,训练冬冬集中视觉注意力及对气流的运用。

3、视觉辨别能力:需要一些图片资料。目前冬冬对于颜色的辨别能力不能得到肯定的判断,不清楚是因为他不能从生理上分辩,还是因为认知上不能分辩,即对颜色的概念不能判断。所以需要转换一种形式,先检验他能否从生理上辨别。需要一些彩色图片,要求冬冬从图片中找出隐藏的动物(注意选用冬冬熟悉的动物)。

4、分类训练:需要几个纸盒子或别的容器。一开始可以是积木和跳珠放在同一个盒子内,然后训练者带着冬冬进行分类,要求冬冬模仿训练者将不同的东西分别放到不同的盒子里。完成一次分类之后,进行别的活动(大概5分钟到10分钟左右的活动),不要马上让冬冬再分一次,他也许会厌烦。之后,再要求冬冬分类,根据冬冬的训练情况,从训练者提示,到完全自己完成。慢慢过渡到两种不同颜色的跳珠、不同颜色的积木、不同形状的积木,再过渡到三种不同,四种不同。这一训练活动切忌操之过急,一定要反复练习,不断巩固。同样做到频繁,但每次训练时间不要过长。

5、听觉辨别:在家庭亲子活动过程中进行。家庭成员围坐一圈,冬冬站在中间。用一块手绢蒙住冬冬的眼睛,冬冬可能会觉得害怕,这个过程要让冬冬慢慢熟悉,不要太过强迫。由妈妈先开口说:“冬冬,到妈妈这里来。”注意冬冬的反应——是否能辨别声音的来源,妈妈的呼唤声不要间断。如果冬冬不能正确反应,则妈妈应该伸出手牵引冬冬的手,让他走到自己面前并抱住他。如果冬冬能够准确反应走到妈妈面前,妈妈应赞扬他并拥抱他。冬冬正确反应之后,马上由爸爸开口:“冬冬,到爸爸这里来。”程序相同。替代形式:家庭成员围坐成扇形,冬冬坐在圆心的小椅子上,手绢蒙住眼睛。妈妈开口说:“冬冬,谁在说话?”重复两三次,如果冬冬反应错误或没有反应,则由妈妈说“冬冬,妈妈在说话。”并上前握住冬冬的手。然后,由爸爸进行。如果冬冬在这一活动中受挫较多,则每次活动不要超过15分钟,并且在每次活动之后要给予他很喜欢的食物或活动(如上街)作为奖励。这很重要,否则冬冬不会努力进行该活动,甚至变成抗拒。一旦冬冬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能达到90%的正确率,则活动就该停止。

6、听力理解:由于怀疑冬冬对视觉刺激进行了过度选择,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先用手绢蒙住冬冬的眼睛。训练者与冬冬面对面坐下,告诉冬冬:“我说一句,你跟着我说一句。”先从最简单的听数唱数开始,然后是一句话,再到一段话,最后是一个故事。每次练习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7、触觉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练习,帮助冬冬理解“冷热、软硬、甜苦”等概念,也逐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7 13:18
标题: 自闭症的“良药”:行为训练
自闭症的“良药”:行为训练

日期:2009-04-07 08:29

  自闭症的“良药”  :行为训练

  专家认为,现阶段对自闭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行为训练,训练的黄金时期是2岁至6岁。

  据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由仲介绍,自闭儿的可塑性非常强,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持续性的干预,大部分可以实现生活自理,一部分甚至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现在一些康复中心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音乐训练和“一对一”个体训练。  

  据自闭症儿童培训师高双介绍,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让患儿参加一些大运动,例如互相传球、拍球、投球、玩滑梯、荡秋千、蹦床等,增强自闭症儿童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的互相协调能力,锻炼他们的触觉、互相配合和集中注意力的意识。

  听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让患儿听一些过滤音频的声音,降低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双说,我们平常听声音时会将一些无用的背景声音过滤掉,或者减小背景声音的强度,从而听到的是确实有效的主声音。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主要用他们的身体“听”。声音被身体不经过滤直接闯入大脑,受到这种声音的干扰,就意味着不相关的背景噪音也被传了进去。听觉统合训练就是帮助他们去除背景噪音的能力。

  高双说,音乐疗法现在主要采用的是奥尔夫音乐,目的是增强患儿的节奏感和认知能力,并且在模仿老师的一些动作中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一对一”个体训练是指一个专门的老师对一个自闭症儿童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面对面重复训练,包括发声、识物等,激发患儿的认知能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7 13:52
标题: 孤独症其实是拥有另一种智力
孤独症其实是拥有另一种智力
 
更新时间:2004-7-24 23:12:00

  美国《新闻周刊》最近发表文章,对儿童孤独症(自闭症)提出新见解。文章指出,孤独症可以理解为儿童智力的不平衡发展,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理解他人的能力,这些人往往非常聪明,但由于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鱼一样,如果把他们放进适合的环境,他们会非常自如。患孤独症(自闭症)的男孩多过女孩,在美国100多万孤独症患者中男性占八成以上。

  案例一

  巴克劳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孩子。今年才13岁的他堪称一名钢琴家,他对建筑艺术特别感兴趣,还是电脑游戏高手兼填字高手。他记忆数字的能力堪比一部掌上电脑,而他在拆装机器方面也很有天分,在某些人忙着找开关在哪的当口,他就可以拆卸一台收音机或者一个手电筒了。

  但是当一名女记者采访他时,却发现他有点不对劲。他坐在沙发上,翘着两脚,正忙着玩游戏机,头一抬也不抬。过了一会,他又丢下游戏机,开始吹肥皂泡,还跑到屋子外边大力敲窗户,但依然当这位记者透明。最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但是沟通并不顺利。他跟来访者说了句:“我要把你的衣服扒下来。”其实,他只是想表达希望这位记者脱下外套,并且他似乎觉得这样用词没什么不妥。

  案例二

  19岁的印度男孩苏特托·沙克拉巴提也很聪明,在建筑艺术方面很有天分。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用铅笔画出一幅很到位的建筑素描画——从莫斯科圆顶的教堂到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他都可以随手画来。他还擅长用积木垒出各种复杂的结构。还可以按正确顺序背出当地的14个地铁站。听到一个曲子,能够即兴重复哼出那个调子。然而,同样,当你来到他位于德里大学的家时,你也会发现一些异样的东西。他母亲告诉记者说,他的视觉能力很强,但是在表达自己时有困难。他说话都像在吼。

  分析

  二三十年前,医生或许诊断他们具有行为自控障碍,或者患有精神疾病。因为他们明明聪明到足以知道怎么做好,但还是坚持毫无礼貌的捣乱做法。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孤独症

  然而,现在我们知道,他们只是拥有不同智力类型的人。这个世界上充斥着许多这样的人:他们发现研究不规则几何学比说几句话更容易,他们可以从胸透 X光片上看到很细小的受损部位,但是却分不出傻笑和微笑的区别。

  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属于“孤独症”患者,但是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孤独症。传统意义上的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紊乱,特征之一是童年早期大脑的迅速生长。许多孤独症患者都存在智障,需要接受医院的终身护理。

  孤独症即“理解他人能力”弱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巴伦在新书《本质差别》中,将孤独症定义为两种智力类型的不平衡发展:一种是理解他人的能力(“移情型”,或称 E型),一种是理解事物的能力(“系统型”,或称 S型)。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同时具有这两种能力,但是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在移情方面做得要好些,而男性则极擅长系统化思维。

  根据巴伦的说法,孤独症只是一个被夸大了的男性思维版本——对建立在规则上的各种系统有极端的爱好,但同时却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如果科恩是对的,孤独症就不只是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而是一种人们可以学习容纳和接受的智力类型。有时,甚至是上天所赐的礼物。

  性激素决定男孩孤独症多

  患孤独症的男孩多过女孩已不是一个秘密。在美国100多万孤独症患者中男性占80%还多。男孩的确比女孩更接近孤独症的型谱吗?研究发现,女婴看人脸的时间长过看玩具车等机械运动体的时间,而男孩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到三岁时,在想象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方面,小女孩比小男孩更在行。到7岁时,女孩比男孩更懂得分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之对错。

  不过,男性终生在空间思维和机械推理方面都具有优势。在美国SAT(学业能力倾向测验,是美国大学招生时参考的一个考试标准)数学测验中得700多分的男生数是女生的两倍,而男性成为工程师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四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实验很能说明问题:他们将6种玩具拿给猴子。研究发现,公猴喜欢男孩爱玩的玩具:一个球和一部玩具车。母猴则更喜欢摆弄一个布娃娃和一个水壶。而两个性别倾向不明显的玩具(一本图画书和一只小狗公仔)得到了公猴和母猴的同样注意。这个发现表明,性激素可能在塑造我们身体的时候也在塑造大脑,让男性和女性各自倾向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即巴伦所谓的“E型”和“S型”。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7 13:54
标题: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

更新时间:2004-8-15 3:46:00

(郭延庆 杨晓玲 2004-8-1 14:32:00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第25卷第1期,1998)


  摘要: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自闭症)诊断的历史发展,总结了诊断历史中具有时代意义的发展变化。


  童年孤独症(自闭症)通常起病于三岁以前,是一种在言语/非言语的交流和语言特征、社会性的发展与游戏、不寻常的兴趣与行为模式等方面有着质的缺陷和异常的广泛性精神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 disorder,以下简称PDD)。


  童年孤独症作为具有异质性的特殊个体似乎已有之,从传说中对那个“仙女换下的”非常漂亮但又陌生而与人类疏远的孩子的描述、以及对“Juniper兄长”朝圣路上故事描绘、到十八世纪Itard医生关于“阿维龙野孩”(wild boy of Averon)的记载都使我们看到了某些类似于孤独症特征的影子,但是,这些描述通常是零散的,人们只是把它当作特殊的异常个案而感到饶有兴趣,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别的孩子也可能会是如此。


  真正把它作为一具有群体异质性的临床实体来描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Leo kanner,他于1943年报告了11例由其首次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的患者,并描述这群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强烈的坚持同样的、自选的、通常是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或常规;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一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它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其实autism一词并非为Kanner首创,1911年精神病学家 e.Bleuler将其作为精神分裂症四个基本症状之一加以描述,意指精神分裂症患者退缩于自己的幻镜之中;E.Minkowski(1927)更将其阐释为"Autisme pauvre"意思是说,如果你能敲开精神分裂症病人紧闭着的交际之门,你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什么都没有。Kanner借用 autism一词意在强调他所描述的这种障碍的社交缺陷,但不幸的是,它混淆了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区别。


  起初人们对Kanner所报告的这种特殊的儿童精神障碍的兴趣并不十分浓厚,但随后至今的数十年里,儿童孤独症作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现在已成为许多不同国家儿童精神卫生问题教育和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以下将按年代分别阐述孤独症在诊断方面的历史发展的研究概况。


  20世纪40-60年代


    自Kanner首次将童年孤独症作为临床实体描述以后近二十多年来的时间里,是专家、学者们陆续发现和比较这一临床实体特征、臆测病因、提出问题与假说的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些研究者按照Kanner标准发现了一系列与Kanner所描述的类似而又有某些不同的亚群,为示鉴别,冠以各自创用的名称,诸如“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典型儿童”、“不典型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等等。可以讲,这些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Kanner关于童年孤独症描述的偏倚和局限,丰富了学术界对童年孤独症临床表现的认识,并为后来关于“孤独样障碍”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分类奠定了基础。但是当时人们对这些描述尚缺乏足够的重视,亦未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与此期研究情况粗浅相应的,国际疾病分类与美国疾病诊断统计手册均一概的将童年孤独症列入“儿童精神分裂样反应”这一儿童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废纸篓”当中,并且没有作出相关的描述。


  在病因诊断方面,由于受当时盛行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包括Kanner本人在内大多数人认为:孤独症是一种情感性的而非躯体性障碍,父母的抚养方式导致了该疾病的发生。在Kanner的描述里,父母都是高层次的事业心很强的而又显得冷漠无情的人。这一描述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它增加了父母们对拥有一个他们无法理解其行为的孩子的不安心情,破坏了他们的可能存有的能帮助孩子的任何信心。


  20世纪60-70年代:


   对正常儿童以及Kanner综合征儿童发育和言语的研究,使对孤独症病因诊断方面出现了新的观点,尤其是Michael rutter和他的同事的工作,给孤独症病因诊断带来的重大变化。这些研究工作表明: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更为合情合理。随着对大脑发挥功能的方式及可能出现问题的知识的积累,逐渐搞清楚了孤独症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相应的,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关于孤独症生物学病因的研究,Rimland首开纪录,但是旧有的影响依然很大,新的研究发现和成果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国际疾病的分类与美国精神疾病的诊断统计手册仍然只是把童年孤独症作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型”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主要可能还是受到十九世纪末期精神病学家Henry maudsley认为:精神病:可能出现于儿童影响;“精神病”这一名词通常并无精确的内涵,但倾向于作为奇特怪异行为的标签,而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往往是“不能被人理解的”。


  尽管ICD与DSM诊断分类系统对孤独症的归属于与描述不尽如人意,却并没有妨碍渐渐兴起的人们对孤独症的研究兴趣,除了经典Kanner标准之外,此期最为有影响力的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当属Lotter的标准了。Lotter的标准除了强调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的标准之外,纠正了Kanner标准中可能包含偏倚的“特殊技能与吸引人的外貌”两项;将起病年龄拓宽至七到八岁,从而基本上包含了孤独症及其各种不典型亚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4-5万人即是该时期的显著成果。


  20世纪70-80年代:


   随着对孤独症的社会性关注和宣传,人们对孤独症的注意与研究开始走向繁荣。此期,人们基本上摒弃了孤独症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无论是孤独症生物学病因探讨还是临床实体的识别与描述;无论是相关症状群的分型还是研究与其它精神障碍的联系,均提示了对孤独症研究的一个全新时代即将到来。此期,孤独症诊断分类一个重要研究成果就是明确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将孤独症从精神分裂症的框框里解脱出来。基中Israel kolvin和他的同事在该时期的一系列研究显示了孤独症与罕见的起病于儿童的精神分裂症之间的不同。有证据表明童年孤独症与成年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没有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反映在国际疾病分类中首次不再把童年孤独症作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型”来对待。尽管仍然笼罩在“精神病”的阴影中,但明确说明它不同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病性障碍。


  虽然有关孤独症是一种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及行为等广泛的心理发育方面的障碍学说尚未被吸收到官方的诊断分类系统中去,但随着各个专门领域里研究的深入,这一点已渐渐形成了共识。各个孤独症研究小组在甄别孤独症时分别用了各自的诊断标准,这些标准虽然各以不同的形式强调了某些必要的特征,但在内容上都高度集中于社会和语文的缺陷。如Rutter1978强调社会关系与语言发展的缺陷、坚持同一、抵制变化是诊断孤独症的关键性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80年代以来,对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面开花的时代,此期在诊断分类系统的研究方面,最突出,最醒目的成就是,为适应临床交流和研究的目的,国际疾病分类与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相继更换版本、增删内容,从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与可比性。孤独症的诊断分类也相应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性。现以出版年限为依据分别叙述:


  DSM-Ⅲ1980: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从而继区别于精神分裂症之后,进一步明确与“精神病”的分离,其次,对每一障碍均提供一套操作性诊断标准,并且这些标准首次建立在现象学描述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建立在缺乏实践验症的病因学理论的基础上。 dSM-Ⅲ诊断孤独症标准如下:①起病在头30个月以内;②广泛缺乏对他人的反应;③语言发展方面有重大缺陷;④如果有语言则具有诸如下述的特殊形式:即刻或延迟的回声语言、隐喻性语言、人称颠倒;⑤对环境各方面的怪异反应,如抵制变化、对生命物或无生物的特殊兴趣与依恋等;⑥没有幻觉、妄想、联想松弛、思维不连贯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在PDD分类上, DSM-Ⅲ仅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婴儿孤独症、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不典型广泛发育障碍。前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起病的年龄,前者要求在30个月以内,而后者所有异常都必须在30个月以后,12岁以前出现。


  DSM-Ⅲ-R(1987):DSM-Ⅲ-R将精神发育迟滞、PDD、以及特殊发育障碍合并在一个新的分类系统之下:“发育障碍”。DSM-Ⅲ中将婴儿孤独症与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主要鉴别点建立在起病年龄的依据上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因为相继发现了某些晚发病例,并且判断确切的起病年龄的确很有困难。因此DSM-Ⅲ-R将二者合而为一,命名为“孤独样障碍”,诊断标准进一步丰富、扩展,描述更为具体详尽,以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并首次将不同的临床症状归聚为三类核心缺陷,即:社会交互作用质的缺陷、言语与非言语的交流及想象性游戏方面质的缺陷,显著局限化、重复性的活动和兴趣。DSM-Ⅲ-R对PDD尤其是孤独样障碍的临床症状的聚类与详尽描述是孤独症诊断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DSM-Ⅲ-R硬性的将本来分类就相当粗糙的DSM-Ⅲ中“婴儿孤独症”与“童年起病的应征发育障碍”合并,显然增加了“孤独样障碍”诊断的异质性。这种异质性既包括孤独症内部之典型与非典型的不同。又包括孤独症与其它广泛性发育障碍诸如Rett综合征、 asperger综合征等等的不同。


  ICD-10 (1992):ICD-10首次采用了字母一数字的编码形式,极大的扩充了精神障碍分类的可能容量;它与DSM-Ⅲ-R不同,将精神发育迟滞独编码,而将PDD,以及特殊发育障碍划归在“心理发育障碍”编码之下。与DSM-Ⅲ-R相比,明显的优点在于将DSM-Ⅲ-R中可能包容过杂的“孤独样障碍”进行了亚分类,即F84.0童年孤独症;F84.1不典型孤独症;F84.2Rett综合征;F84.3其它童年瓦解性障碍;F84.4多动障碍伴发精神发育迟滞与刻板动作;F84.5Asperger综合征,并且对这些亚分类分别给予具有鉴别意义的描述和定义,而不像 dSM-Ⅲ那样,仅仅以年龄为分水岭划分孤独症与儿童起病的广泛发育障碍。


  DSM-Ⅳ(1994): DSM-Ⅳ与 DSM-Ⅲ-R相比较,保留了对孤独样障碍的描述但就具体项目和总的诊断标准上作了如下修订:①通过诊断标准由16条减为12条并进一步明确每一条的陈述使临床实用性得以提高;②增加了与ICD-10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以供研究之目的;③重新强调起病年龄以与临床应用相适应并增加该分类的同质性。


  在PDD分类上则摒弃了 DSM-Ⅲ-R包容过杂的做法,吸收并借鉴了ICD-10的优点,并且对每一亚分类的描述更为详尽且一一提供了操作性诊断标准,临床实用性进一步提高。但 dSM-Ⅳ不倾向于在孤独障碍中进一步分类为典型与不典型,而是将后者放到299.80广泛性发育障碍NOS中。


  我国关于孤独症的研究概况


  我国研究孤独症起步较晚,1982年南京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并探讨其归属以来十几年的时间里,有关孤独症的文献报告更多的集中于病例报告上面,至今尚无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报道,病因学研究方面的文献也仅限于个别报道。在诊断分类系统上,我国CCMD-2开始有了“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虽然归属于“儿童精神病”的分类名目下,但其后注明为广泛的发育障碍。而CCMD-2-R1995则将其明确归属于F81广泛性发育障碍。在诊断标准的选择和制订方面则直接借鉴和吸收了ICD-10和 dSM-Ⅳ的经验;达到与国际标准并轨的目的。但是这些诊断标准的选择与提出尚缺乏对国内儿童孤独症研究验证的证据支持。


  综上所述,在童年孤独症诊断的历史发展中,主要经历了如下重大变化:


  1、由社会心理病论为主导转向躯体的生物学病因论为主导,并由此揭开了生物学病因研究的热潮。


  2、疾病分类诊断由精神分裂症、精神病向发育障碍转变,从而使对孤独症的认识,指导和治疗步入新阶段。


  3、由单一综合征向孤独症状群认识的转变。广泛性发育障碍亚分类及鉴别至今仍是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4、孤独症作为一种发育障碍,与其它发育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特殊发育障碍等既有联系又具有鲜明的异质性,因而其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直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病因研究的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Berkell DE :Autism Identification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3-47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ew Jersey ,1992
Wing L Aspects of Autism Biological Research ,5-7/1-9 ,Alden Press,Oxford ,1988
Wing L A Guide for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Constable and company limited ,london ,1996
APA : DSM-Ⅲ,86-92/371-445,APA ,Washington DC ,1980
APA : DSM-Ⅲ-R,33-39,APA ,Washington DC ,1987
APA : DSM-Ⅳ,65-78,APA ,Washington DC ,199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CD-10;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clinical description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232-259,WHO ,Geneva ,1992
Cantwell DP ,Journal of Cn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6,37(1):3-12
Rapopout JL :Tranining Guide for Diagnosis of Childhood Disorders,5-7/47-61.Brunner Mazel ,INC;New York ,1984ⅣⅣⅣ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4-7 14:23
标题: 自闭症儿童干预越早康复率越高
医学指导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秘书长、儿科主任陈旭红


  爱慧学校教学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陈持


  “老人不是说贵人迟语吗?等到3岁了我儿子还不会说话辗转了几家医院,最后才发现他得的是自闭症!”


  “孩子小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玩一样玩具,我还以为这是做事专心的表现,谁知道他得的是自闭症!”


  “儿子从小就怕生人,甚至还怕光,我们都认为这只不过是性格内向罢了,没想到他患上了自闭症!”


  由于不少家长甚至医生对自闭的认识不够,导致自闭症儿童治疗延误!


  今年4月2日是第2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在近日举办的广东省“第2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公益宣传活动上,专家称,其实自闭症儿童不是心理失调,也不是家长教育出现问题,这种病发现得越早,康复率越高。


  现状广东发病率有所增加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系列发育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观点认为自闭症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等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自闭症的发病率约为6.7/1000,男女比例约4~7:1,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秘书长陈旭红表示,近年来由于环境等其他因素影响,自闭症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约为1.5%.


  治疗6岁以前是最佳治疗时期


  对于家长,孩子患上自闭症是个不小的打击,不愿意承认孩子有病,往往会耽误孩子的治疗与康复。陈旭红说,家长应该及早发现、及早正视孩子的问题。在三岁以前就能确诊,6岁以前对孩子行为干预越早,孩子康复的程度越高,若到了10岁以后则效果不佳。


  在广东省“第2个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公益宣传活动上,主持人12岁的儿子亮亮的表现让他妈妈倍感欣慰。亮亮3岁时确诊患有自闭症,经过家人、学校以及康复机构的努力,亮亮从以前的不爱说话、不跟别的小朋友玩,变成可以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小学、自控能力强、爱唱歌、有表现欲、会做饭照顾自己的孩子,专家说亮亮就是一个获得成功治疗的例子。


  家长自测


  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


  1、社交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常见的有孩子独自玩耍,对父母指令充耳不闻,或有被动反应;对父母的离开缺少应有的反应;与人交往兴趣不大,或交往时缺乏交往技巧,未经同意就拿走别人的东西、触摸他人不顾他人感受等。


  2、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另一个表现。孩子可能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或者语言能力倒退;经常重复某个话题,甚至还会自言自语等。不少患儿家长都是发现孩子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才发现孩子的问题。


  3、兴趣狭隘与行为刻板也是孩子的怪异之处。他们会对一些活动很有兴趣和天赋,如画画、记数字等,但是其他方面能力较弱,生活不能自理;会反复开关、旋转物品、晃手等。此外,还有些小孩对噪音、光、某些材质过敏而有尖叫等怪异行为。


  医生建议


  要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按照不少自闭症家长的经验,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应尽快到设有类似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的专科区确诊,否则有时带孩子到儿科诊断,一些不具备精神知识的医生可能也会认为小孩能吃能睡没有问题,造成误诊。


  据省残疾人康复协会介绍,广州地区从事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一、二、三附属医院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东川门诊、惠福门诊


  广州市脑科医院及荔湾门诊部


  为此,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特别制作了《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资源手册》,有需要的家长可向协会免费索取,或者自己上该协会的网站进行查询。


  医生提醒


  关于自闭症的四大误区


  1、与儿童心理失调或家长教养方式有关。


  错!自闭症是精神残疾,是先天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后天又有不明原因不同情况的大脑损伤导致的精神残疾。


  2、自闭症是“贵人迟语”。


  错!家长不应该麻痹大意,当发现孩子到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并伴有其他自闭症的症状,应及时确诊。


  3、自闭症就是“弱智”。


  错!5%自闭症儿童智力超常,牛顿、爱因斯坦等都曾是自闭患儿。20%是智力正常的,75%是智力低下的。无论智力状况如何,他们的智力多呈岛状分布,即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另外某些方面能力较差。


  4、自闭症不能康复。


  错!虽然目前尚无可以治愈自闭症的特效药,但是世界各国不同学者研究表明,自闭症孩子经过干预3~25%可以恢复正常。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疗机构让孩子尽早康复。


  贴士


  在家也能帮助自闭儿康复


  爱慧学校教学总监、陪伴自闭症儿子11年的陈持女士与我们分享了其实用的家庭训练经验: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能单单依靠学校和机构的训练,必须长期坚持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训练,让孩子从一早醒来到晚上入睡时都处在训练的状态之中,随时随地地进行干预,才能起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语言训练


  早晨起床就跟他说:“现在我们起床了,马上要去上厕所,”等,不停地告诉他现在正在做什么,跟谁在一起,下一步将要做什么,现在看到了什么(如看到下雨了、小明摔倒了、小洁哭了);正在吃什么(如在吃香蕉、吃冰淇淋),听到了什么声音(锣鼓、钢琴等),现在在哪里(麦当劳、公园)等,随时随地跟他说话,即使他听不懂,他不会说,也要不停地给他语言刺激,加深他对语言的印象。在休闲的时间播放儿歌、看动画片,从中学习语言。每天晚上用一个小时集中教孩子发音,从易到难。指认表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二、参与能力与交流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在笔尖贴个红点,在孩子面前前后左右移动或画各种形状,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或用各种孩子喜欢的玩具和糖在孩子面前移动做训练。


  2、打招呼的训练:可以配合动作的各种打招呼的训练,如挥手、握手说“你好”等。


  3、设置一定的情景玩“过家家”游戏。


  4、家庭成员之间玩互动游戏,如“老鹰捉小鸡”、“抓鱼”、“捉迷藏”等。


  三、感觉综合训练和运动训练


  1、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易于在家庭中操作的体育运动:如跳床、跳羊角球、跳绳、拍球等,也可以到户外做一些骑自行车、溜冰、滑板、游泳的运动,或到公园里的游乐场进行游乐活动。


  2、按摩训练:一般在孩子入睡前进行,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用手或柔软的小刷子、沐浴球等对孩子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注意力度不要太重。


  四、认知理解训练。如识别身体各部位、物品、熟悉的人等。


  五、学业预备能力。如配对、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识别颜色、形状、识别拼音等。


  六、精细能力训练,主要训练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协调。如在形状箱内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把各种不同大小的物品放入碗内,穿各种大小的珠子等等。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4-10 14:29
标题: “90%的中国人没听说过孤独症”
“90%的中国人没听说过孤独症”

2009-04-07 14:37

  李明秋(音译)两岁时,父母发现他丧失了说话能力,叫他名字时没反应,只是一个劲地盯着电视上的广告。尽管医生诊断后认为他健康状况正常,但孩子母亲总觉得不对劲。经过在网上大量搜索后,她找到了答案:孤独症。

  数十年来,孤独症在西方日益得到认识,但中国直到2006年才将孤独症确认为一种残疾。位于北京郊区的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创始人田慧萍说:“孤独症在中国鲜为人知。在街上随便问问,90%的人都会说从没听说过这种病。”该研究所是中国最先成立的治疗孤独症的学校。

  李明秋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被发现得早。许多孤独症孩子被送到在中国到处冒出的特殊学校时,他们已经超过了适合治疗的年龄。而早期治疗可能使他们过上正常的生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李丽清说:“我们知道的惟一改善方法是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发现越早越好。”

  在西方,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2~6人患有孤独症及相关紊乱症。而在中国,尽管没有确凿数据,但其庞大人口意味着至少有260万人可能患有孤独症。“大量资源和专家都集中在北京,父母带着孩子到北京治疗需要花很多钱。”李丽清说,“许多省市没有专门为孤独症患者设立的机构。我在山东工作时,发现那里没有专门的孤独症教育和治疗机构。”

  由于缺少适当的诊断工具,再加上各种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诊断。孤独症是一种发育障碍,出现在生命早期阶段,会影响大脑社交和交流功能的发育。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广泛的研究已在进行。

  中国的社会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这意味着父母们年老后经常只能靠孩子赡养自己。但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发现,自己年老后还要照顾成年孩子,因为没有项目或机构针对患有孤独症的青少年或成年人。“若家里有一个孩子有孤独症,未来会很黯淡。”田慧萍说。她自己的成年儿子是一名孤独症患者。

  但在中国,人们对孤独症越来越了解。在广州,非政府组织在4月2日举办活动纪念“世界孤独症日”,让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分享教育经验。部分省份也开始建立由政府支持的孤独症儿童学校,表明孤独症在中国最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美国雅虎新闻网09-4-2)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5-4 08:23
标题: 《小儿科》:孕妇高龄增加新生儿患自闭症风险
《小儿科》:孕妇高龄增加新生儿患自闭症风险

发布时间:2009-5-3 20:16:26

《小儿科》:孕妇高龄增加新生儿患自闭症风险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高龄孕妇生下的孩子出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要大于其他孩子。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多方面功能发育的障碍,其特征是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社交互动和思维想象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犹他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近一期《小儿科》(Pediatrics)杂志上报告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2002年对全国出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犹他州大学的研究者分析了这一调查的结果和患儿档案。

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时母亲超过35岁的孩子日后出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是20岁至34岁产妇所生孩子的1.7倍。研究还发现,女性在35岁后生的头胎婴儿日后出现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风险是年龄在20岁至34岁女性所生孩子的1.8倍。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造成这一风险提高的原因还有待研究,但这与产妇的年龄增高导致的基因变化不无关系。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5-4 09:19
标题: 研究显示某些宠物香波可能诱发儿童自闭症
研究显示某些宠物香波可能诱发儿童自闭症

发布时间:2008-5-16 17:26:4

研究显示某些宠物香波可能诱发儿童自闭症

美国研究人员5月15日在伦敦举行的自闭症研究国际会议上报告说,研究显示,某些宠物香波中的化学成分可能诱发儿童自闭症。

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一些宠物香波中含有除虫菊酯杀虫剂或有机磷酸酯杀虫剂,它们都可能使儿童患自闭症(孤独症)的风险增加。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母亲使用含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宠物香波,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是母亲不用这种香波的健康儿童的两倍。女性在怀孕后第四个月至第六个月期间用这种香波,腹中的孩子出生后患病的风险则更高。研究人员对333名患自闭症儿童和198名健康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不过,这项研究负责人欧娃·赫兹·皮奇奥托和其他专家指出,除虫菊酯不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的唯一原因,自闭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也会使儿童患包括自闭症在内的发育疾病的风险增加一倍。有机磷酸酯用于农产品如羊用防腐浸液中,也用于头虱治疗药物、宠物香波和其他家庭产品中。

先前对昆虫和啮齿动物的研究显示,除虫菊酯会损害血-脑屏障,对神经元造成伤害,也会干扰神经纤维的信号传递。儿童自闭症与大脑中兴奋神经传递素和抑制神经传递素之间失去平衡有关。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5-4 09:31
标题: 中国首家国家级公益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在京成立
中国首家国家级公益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在京成立

发布时间:2007-11-20 16:47: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11月20日在北京挂牌成立。

据介绍,该中心是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中心将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语言、心理、听觉统合、感觉统合等科学、先进的康复治疗训练。同时,还将开展自闭症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努力打造国内外自闭症康复技术交流平台。

此外,由于修建该中心的资金来源于去年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集善嘉年华·北京2006”的活动筹款,所以,该中心也是中国第一家公益性质的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

据了解,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个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闭症康复开始引入中国,并陆续建立了一些民营性质的自闭症治疗机构。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5-13 09:36
标题: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发布时间:2009-5-12 13:51:47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安装有人造皮肤和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卡斯帕尔”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安装人造皮肤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用于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交影响。

赫特福德大学计算机科学分校教授克斯廷·道滕哈恩(Kerstin Dautenhahn)和她的研究小组在为期3年的罗伯斯金计划中,研制出一种具有人造皮肤和内置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采用人造皮肤是为了更好地与儿童“近距离接触”。

据研究人员称,这是首次适用于孤独症儿童患者的机器人研究项目。这款机器人被命名为“卡斯帕尔”(Kaspar),它是一种儿童体型大小的仿真机器人。赫特福德大学自适应系统研究小组将与“卡斯帕尔”协同工作,该研究小组的本·罗宾斯(Ben Robins)教授和他的研究同事鼓励孤独症儿童能够更多地进行社会交互活动,卡斯帕尔通过如何与儿童患者在一起玩,将进一步激励儿童患者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克斯廷教授说:“孤独症儿童在接触和被接触外界事物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款机器人采用的人造皮肤具有重要意义,内置的触觉传感器能使机器人探测到不同类型的接触,经过与机器人的接触,孤独症儿童患者将会逐渐扩大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5-22 17:17
标题: 自闭症的三大认识误区
自闭症的三大认识误区  


2009-05-22 16:03:05


  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振振的父母带着孩子看过很多医院,其间令他们最伤心的就是某个医院的专家只说了一个字——“笨”。


  他认为这个孩子先天就笨,和自闭症无关。但事实上,振振学东西很快,他可以自己上网、打游戏、网上购物,而这些东西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


  刘弘白博士表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也是不对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附:

自闭症有以下主要症状:


2009-05-22 16:00:07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我国,自闭症在男女间患病率有较大差异,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自闭症有以下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6-1 14:15
标题: Nature:自闭症的易感基因
Nature:自闭症的易感基因

日期: 2009-06-01  

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表明,“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SDs)、神经发育和神经精神类疾病都与遗传有关,这些疾病的特征是语言沟通和社会互动能力受损。病症在临床和遗传上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难以识别易感因子,但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项相关联的研究,为这类疾病与遗传有关提供了可靠证据。

第一项是整个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识别出了6个与自闭症有很强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些变种分布在两个编码神经细胞粘附分子(cadherins  9  和10)的基因之间,说明它们可能在ASD发病机理中有所涉及。第二项研究利用版本数变化筛选方法来识别ASDs患儿两个主要基因通道中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在泛素通道中,该通道以前被发现与神经类疾病有关;它们也在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编码的基因中。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6-23 18:22
标题: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转载日期: 2008-09-17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发烧能让自闭症儿童暂时打开心灵的枷锁,这为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12月4日报道,发烧能让自闭症儿童暂时打开心灵的枷锁,这为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美国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的小儿神经科医师安德鲁·齐默尔曼博士主持了这项研究。研究小组对30名年龄在2~18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儿童在低烧期间及其后,言行出现很大变化。研究人员说,发烧期间,超过80%的儿童在行动上会显示出改善的迹象,更有30%的儿童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改变包括集中精力的时间长了,话变多了,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的关系整体好转。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大脑能对周围不同的环境变化做出回应。父母和医生此前也曾发现,发烧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但没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还不知道该病的病因,也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齐默尔曼表示,新的研究将有助于重新开发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 长江    时间: 2009-6-27 18:36
标题: 《细胞》:日本培育出自闭症模型实验鼠
《细胞》:日本培育出自闭症模型实验鼠


发布时间:2009-6-27 10:08:47


《细胞》:日本培育出自闭症模型实验鼠
该成果可帮助科学家研究自闭症的致病基因


日本广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6月26日出版的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成功培育出自闭症模型实验鼠,该成果可帮助专家研究自闭症的致病基因。

自闭症是一种脑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严重障碍。专家认为自闭症的发病与多个基因相关,但是目前尚有许多疑点有待研究。

广岛大学教授内匠透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在自闭症患者特有的基因异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第15号染色体部分区域的异常重复。他们通过改变实验鼠受精卵的基因,再现了同样的染色体异常。

研究人员用上述转基因受精卵培育出幼鼠并让它们参加各种测试。结果显示,如果上述异常染色体源自雄鼠,则幼鼠有某些自闭症的症状,如对其附近同类的反应会稍显迟钝,且经常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等;但如果这种幼鼠的异常染色体源自雌鼠,则幼鼠的行为与正常实验鼠无大区别。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7-20 18:04
标题: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2009-7-20 9:02:19)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发现与孤独症有关。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孤独症研究》(Autism Research)杂志上说,研究数据来自349名普通人和174名已确诊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对比确认了27个基因。这些基因分为3类,第一类与指导社会行为有关;第二类与神经发育有关,说明了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孤独症;最后一类则与性激素有关,这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相关症状的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研究人员说,27个基因中有5个曾被报告与孤独症有关,另22个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是首次发现。新研究成果为研究孤独症提供了良好基础,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建立这些基因间互相反应的模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多发于幼儿,症状表现为孤独离群、言语障碍、兴趣狭窄等。但近来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孤独症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并不受影响,并且这种现象多出现于男孩身上,也许与相关基因有关。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7-28 19:14
标题: 儿童孤独症困扰全球科学家
儿童孤独症困扰全球科学家  


发表日期: 2008-7-15 19:29:43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一个孤独症患儿。  

  故事一:他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然而并不快乐。因为他的外孙不幸患上孤独症。  

  他就是通用电气(GE)副主席兼NBC行政总裁鲍勃·莱特。尽管费尽周折,尝试了多种方法,莱特却没有找到答案。  

  莱特太太回忆说:“2004年的3月1日,我们一家人都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中心,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医生对两岁外孙的‘判决’结果我们听到了最不愿意听到的结果:孤独症。”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家的痛苦历程就开始了。我们看着呀呀学语时活泼可爱的小宝贝,慢慢与世界失去了交流的能力,感觉就像他被人绑架了,他的思想从此躲在黑暗的角落。”  
  故事二: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冬夜,大卫和詹森·克莱芬兄弟一直在地下功能室动来动去。他们一会在床垫上跳来跳去,一会又爬到父亲的腿上。从外表看,7岁的大卫和5岁的詹森是非常健康的孩子,但是他们都在经受一种破坏性的发育障碍疾病折磨:孤独症。大卫只能说10个单词,晚上睡觉还垫尿布吸奶嘴,詹森喝水仍然依赖婴儿瓶。他们玩耍时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用语言表达痛苦或快乐。他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  

  自从孩子在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贝里和达娜·克莱芬夫妇已经尝试过的治疗方法数不胜数:神经反馈治疗,音乐治疗,和海豚游泳治疗,社交技能治疗,去麸质饮食疗法,维生素治疗,抗抑郁药与类固醇治疗,等等。为了减少孩子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被认为会恶化孩子的情况),克莱芬夫妇将地毯换成了经过无毒处理的木地板,又买了一套特殊的净水系统。他们甚至安装了一套价值3500美元的家庭桑拿设备,认为这样能为孩子排出身体中水银和砷等有害化学物质。热情又充满怜爱的克莱芬夫妇在2004年花费了75000美元用于孩子的治疗。“我愿意尝试一切办法,只要对孩子有意义。”达娜说。  

  从前,人们很少听说孤独症,但是今天,孤独症似乎有成为儿童流行病的趋势。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一个孤独症患儿。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趋势是一样的。世界各地的专家、机构和政府都在努力帮助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这些家庭在长期应对孤独症挑战中无论精力还是财力都快枯竭了。2005年,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用于孤独症研究的经费是9900万美元,而1997年的费用还只有2200万美元。  

  有数据显示,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找到孤独症的症状。当孩子成长到1岁时,这些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目前,专家最令人期待的工作是致力于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找到孤独症的症状。在对付复杂的孤独症世界时,一个新的战斗口号越来越响亮:早期诊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起一场“了解250万孤独症患儿”运动,目标是:教育保健人员和父母识别危险信号,尽早尽快干预孤独症。  

  今天,许多孩子是过了2岁生日甚至3岁才得到专家的诊断,而有的孤独症儿童进入小学都没有被注意。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院长托马斯·因瑟尔说:“如果有办法在孩子出生不久就能诊断孤独症,我们就可以对大脑进行训练,孤独症研究就有了真正突破。” 

  科学家正在这样努力,由美国孤独症研究联盟、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专家——从哈佛到华盛顿大学的14个研究所——都在着手研究孤独症患儿刚出生的同胞弟妹,他们在基因上有着共性。通过对这些婴儿的视觉、发音和对外界反应的数据测量,科学家希望能在婴儿1岁前识别出是否患有孤独症。  

  加拿大研究人员罗尼·茨瓦珍巴博士和苏珊·布莱森已经登记了200个孤独症患儿刚出生的同胞弟妹,一半多都是在2岁前就进行观察,接近10%的人已被诊断有孤独症。茨瓦珍巴博士说,尽管早期的症候不明显,但仍然可以被诊断。初步数据显示,6个月左右可以确诊,患儿通常比同龄者更安静更被动,运动机能发育缓慢,包括坐和伸手触摸物体的能力都比较差。

  当孩子成长到1岁时,这些症候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一个正常孩子玩躲躲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她的表情会很生动,她会看着自己的玩伴,发出声音或者去触摸躲躲猫。孤独症患儿的反应相反,他们没有面部表情,不会看自己的玩伴。茨瓦珍巴博士说:“孤独症患儿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表情。”  

  2003年,研究人员一项标志性研究是发现孤独症患儿在6到14个月的时候头部的发育比健康儿童要快。科学家不清楚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过度发育,在从神经学方面寻找线索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孤独症患儿大脑内部的工作机理。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艾米·克林通过眼球跟踪技术发现,孤独症婴儿在观看对象时,总是聚焦对方的嘴唇而不是眼睛。科学家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孤独症孩子的大脑的特殊性,包括他们大脑中辨认面部的控制区不活跃。  

  从孤独症被诊断以来的60年,这一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现代医学界一直是个谜。专家至今不能确认发病原因,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每一天,全球都会出现新的治疗方法,有些治疗方法引起颇多争议。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7-28 19:29
标题: 孤独症的发病率
孤独症的发病率  


发表日期: 2009-6-9 21:22:15


孤独症的发病率


    孤独症不论何种国际,何种肤色,何种民族,它的发病率都是一样的。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兰达和埃米韦瑟比专家的调查,一万名正常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是万分之30左右。然而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经估算仅为万分之4左右。与美国的发病率相差甚远,诊出率不及美国的1/7,按我国13亿人口推算,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人数就不是30万—50 万了,而是300万左右,而且每年还将有十数万新病儿发生。

     是何种原因造成如此之高的误诊率

     1.本来已是比较典型的孤独症患儿,由于一般医院医生经验不足,不能确诊而引起的误诊。

     2.因患儿普遍具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多动,精力不集中,不能服从指令,而被误诊为聋儿(去医院配戴助听器)。也有被诊断为多动症的。

     3.还有个观念是,民间有个说法,贵人语迟(叫单纯发育障碍)加之一部分患儿双亲家族中确有说话晚的,甚至读书还能取得较高学历,殊不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脑发育障碍或称之为全面发育障碍,绝非是简单说话晚的问题。孤独症病儿大多数会不断退化,这就是为什么70%---80%的病儿一生都需要人照管,更谈不上入学接受教育,即使上学,也是流于形式,难以和正常儿童一样获取知识。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8-12 14:44
标题: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与视觉学习能力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与视觉学习能力


日期: 2009-08-11  今日/总浏览: 25/133  


        美国研究人员在09-7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中报告,在新环境中,患孤独症的孩子更多地依赖于肢体语言方向的内部线索来学习某种新工具,相反,没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线索如视觉来学习新工具。新研究发现,对患孤独症的孩子来说,越多地依赖于内部线索进行学习,其社会交际能力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受损害的程度就越大。

        Reza  Shadmehr和同事对两组孩子进行了测试,一组是患孤独症的孩子,一组是正常的孩子,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将一个机器人的手臂指向新的目标点。机器人的手臂被设计来阻挡其运动,也就是说,只有用力方向与目标方向相反,手臂才能指向目标。因此第一个动作应该是努力与目标方向相反的动作,通过实际学习,两个受试小组的孩子很快学会了这种抵偿性运动。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这些孩子如何在新的目标环境中应用学到的新技术。测试中使用了两种目标点:一种需要孩子们按与所学动作的相同方式来转动手和手臂,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动作十分不同;另一种需要孩子们按照与学习动作类似的方式来动作,但实际上关节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转动。Shadmehr和同事发现,患孤独症的孩子只会利用曾经学习过的方式来转动关节,而没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则学会了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转动关节。

        一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眼睛所看到的动作,而患孤独症的孩子所显示出的学习能力则主要基于自身所感觉到的肢体在空间的运动方式。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8-19 17:05
标题: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2009-8-18 13:28:02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镜像神经元1992年首次在猴子大脑中发现,这种神经元不只在猴子自己做动作的时候会活化,在猴子只是看到别只猴子或别人做动作的时候也会活化。镜像神经元主要是在脑中投射看到的行为或动作,使之感同身受。但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人脑中也存在镜像神经元。在12日的《神经科学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的研究为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詹姆斯·基勒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RI) 技术检查人脑中镜像神经元存在的迹象。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执行用手指拉动拉环的动作,另一组观看别人演示这个动作。结果表明两组志愿者大脑额下回同样存在神经冲动。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这一现象。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9-15 12:44
标题: 自闭症治疗的四大方向
自闭症治疗的四大方向  


    资料提示: 针对如何治疗自闭症患者,有以下四大方向可供参考:医学上的治疗: 1. 预防性治疗: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2.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 3. 症状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征状,例...  

针对如何治疗自闭症患者,有以下四大方向可供参考:

医学上的治疗:

1. 预防性治疗:

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2.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

3. 症状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征状,例如过份活跃、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睡眠困难等,但效果有限。

行为心理治疗及特殊教育:(主要的治疗重点)

1. 一个一致的治疗计划。

2. 尽量令自闭症儿童能明白对他的要求,令他对环境产生兴趣,觉得参予有意义。

3. 要制造一个稳定、一致的治疗结构,与及要主动的帮助他们参予。

4. 教他的东西要适合他的能力,尽量帮助家长去学习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导他。

5. 教他学习正常行为去代替异常行为。

6. 尽量用鼓励的方法,开始时可能需要物质奖励,最重要是令他参予后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经验会令他的情绪稳定及有更大的动机去参予。

7. 要从多方面去评估他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评估结果去提供适合他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学习机会。

8. 重复性行为及不愿改变的倾向需要慢慢治疗。通常是帮助他学习其它较好的行为去代替这些行为。另外,他们愈明白得多,这些行为就会愈少。

9. 用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去应付一些困难行为,例如发脾气、不愿吃饭等。

10. 尽量令儿童和家长有愉快的生活经验。

言语治疗:

1. 言语治疗师的协助十分重要。将儿童言语的发展详细分析,然后订出适当的训练方法,将这些方法融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根据他的进步,将方法调整。帮助每个和儿童经常接触的人去学习这些治疗办法。

社会工作治疗:

1. 自闭症儿童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要帮助家长认识儿童的基本病理,发展程度及治疗方法。另外,减少家庭的压力,例如经济方面、居住方面。还有,帮助其它家庭成员,尤其是兄弟姊妹,去认识及帮助自闭症儿童。

2.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更需要帮助。帮助青少年及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是急需发展的社会工作,例如:提供离校的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宿舍等。有些高能力的自闭症人士可以独自工作,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白别人的情绪、要求等。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亦需要性方面的辅导。

在治疗方面,还有几点值得提出讨论:

1. 均衡的饮食: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养成偏食的习惯。因此在诊断后,即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牙齿保健:需要定期的牙科检查。一个懂得自闭症儿童心理的牙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家长亦可帮助儿童习惯作牙科保健。

3. 家长互助会:家长互助会帮助家长互相支持,与及争取社会人士的了解和支持。  



作者: admin    时间: 2009-9-19 21:24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参于发病。

有不少病人能基本治好或减轻。

要尽量早治疗!

要综合治疗!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9-20 12:29
标题: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日期:2009-08-24 14:18


(转贴)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小儿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认知缺陷因素:

  有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孤单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引起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如同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2.神经内分泌和神经介质:

  儿童行为与神经介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认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或)多巴胺活性下降。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单症。也有认为本症表现孤单、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等症状是因脑内啡呔类物质的神经介质作用异常导致。

  3.免疫功能异常:

  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低,抵抗感染的功能下降。

  4.脑器质性损害:

  如产伤、宫内窒息、感染、中毒等,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改变。有的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躯体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孤单症发病有关。

  5.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对孤单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患本病的儿童同胞中有2%~6%患本病,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36%。

  6.多种病因:

  不少研究显示、孤单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症、肌营养不良、结节性硬化、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和瞟呤代谢病等,故认为孤单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症。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9-20 12:58
标题: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09-09-16 14:11:00 ]    作者:李诺 刘振寰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对自闭症认识的深入及诊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祖国医学对儿童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认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神失所养、心窍不通,肝失条达、升发不利是自闭症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主要有中药治疗、针刺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在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及语言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自闭症/中医药疗法; 医学,中国传统; 儿童; 病因; 病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1,2]。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该病[3]。近年来,各方面报道提示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如美国为10~20/万人,加拿大为8~10/万人,日本为13~16/万人。根据国外的发病率来推算,国内估计拥有自闭症患者50万~500万[4]。该病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训练方法。经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及探索,目前,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病因研究、诊断技术、治疗措施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扩充。近年来,祖国医学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及丰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5]。

    1.1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功能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至明·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谓:“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论》中也说:“灵机记忆不在心在脑。”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脑与精神活动的密切关系,脑主宰生命活动,人的视、听、言、动及思维感觉记忆等均与脑的功能有关。

    1.2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医方集解》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若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神明用之不足,元神不得滋养,而发为精神活动异常。自闭症儿童常见于母孕期间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精神刺激,误服药物等,损伤胎元;或父母健康欠佳,孕母素体虚弱,高龄妊娠导致胎儿禀赋不足。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先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器械使用不当,亦可直接损伤元神之府。临床中精亏髓少,骨骼失养,则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脑髓不充,则智力迟钝、语言迟缓。

    1.3  神失所养,心窍不通  心主神志,心藏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神”的具体表现。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一切都强调了心在主管神志,思维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灵活,反应敏捷。心主神志功能不正常,表现为神志不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自闭症儿童不认亲疏,表情淡漠,不喜交际,听而不闻,言语重复,语难理解,行为怪异,兴趣狭窄,貌聪无慧等表现皆因心神失养所致。如气郁化火,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如气郁生痰,痰浊上蒙心窍则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言语不清,喃喃自语、举止失常。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心主舌”。心开窍于舌,又称“舌为心之苗”,《灵枢·忧恚无言》“舌者,声音之机也。”心气通于舌,舌才能柔软灵活,语言流利。《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若心神失养,经脉不通,则舌强语謇或失语等。在自闭症儿童表现为少语、错语、无语、发音不清等症状。

    1.4  肝失条达,升发不利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和条畅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心情开朗。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心情抑郁难解。反之,在反复、持久的异常情志刺激下,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自闭症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被动接受大量批评和指责,给心理乃至身体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造成患儿肝郁气滞,进一步影响肝失疏泄的功能,肝失疏泄日久,还会影响后天脾胃的生理功能。

    临床上肝失疏泄往往见于得病初起,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肝火上攻头面而见面红目赤,热盛耗津则便秘尿黄。肝的生理功能是主升、主动,主气机的畅达,升发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的肝气郁结,升发不利,势必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内心及行为上的内向、孤独,最终导致自我封闭的状态。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系于目系。因此,肝的功能也可以反映于眼睛的活动状态。自闭症儿童目不视人,缺少目光对视,主动回避眼神的表现,也都可以认为是肝失疏泄、升发不利的表现。

    2  中医治疗现状

    2.1  中药治疗  严榆芬等[6]使用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对照组采用ABA行为训练法和引导式教育,每周各5次,每次45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橘红5 g,制半夏、茯苓各6 g,甘草2 g,竹茹1 g,枳实4 g,党参6 g,石菖蒲、益智仁各5 g,生姜2片。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并随症加减。两组康复训练或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经治疗后,观察组25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12例,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晖等[7]运用针灸、推拿、口服中药三位一体的方法治疗孤独症,共治疗400余例,有90%的患儿都有程度不一的疗效,其中坚持治疗3个疗程以上的患儿,有34%可入正常小学,10%左右无效果,主要是重度智力低下或年龄较大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患儿。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9-20 13:00
标题: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2)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2)


    2.2  针灸治疗  刘振寰等[8]使用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共38例,选用四神聪、神庭、本神、头维、情感区等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针刺10次休息15 d,共针30 d为1个疗程,针刺后给予电刺激30 min。经治疗,显效14例(36.8%),有效16例(42.1%),无效8例(21.1%)。随访1~2年,结果有效的30例中,有14例患儿在逐渐恢复,其中9例能跟班就读。10例患儿进展不显著,有6例患儿病情退化、加重。近期有效率78.9%,远期随访有效率36.8%。

    王春南等[9]使用电针配合行为疗法改善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治疗后电针行为疗法组社会适应行为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治疗后增分值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与行为疗法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行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广锋等[10]使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主穴: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手智针、太冲、涌泉、太溪。随症加减:舌肌不灵活、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启闭针;多动明显可加申脉、照海。结果:显效8例(22.9%),有效21例(60.0%),无效6例(17.1%),总有效率82.9%。

    张全明等[11]使用针刺治疗,观察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每日1次,每次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 g/mL)和吡拉西坦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各10 mL,连续治疗4个月。经治疗,(1)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

    李慧敏[12]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

    袁青等[13]将8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干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以“自闭十项”为主,每日1次,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14];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和语言训练,每日1次,每次4 h,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干预组均能增加功能发展量表评分(P<0.05);针刺组与干预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及在改善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口语4个方面更加显著(P<0.05)。

    3  小结

    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关于自闭症的研究目前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多,且发展较为全面,对自闭症的病因及治疗均有了较广泛的研究,如病因上进行了社会心理学及医学生物学研究,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治疗上,如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全面开展,但总体来说效果欠佳,在语言及社会能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令人满意的结果,且由于时间漫长、费用较高,训练方法不易于掌握等因素影响,教育康复方法尚未能在国内广泛开展。

    目前中国传统医学对自闭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亦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部分领域如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各种疗法多集中在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而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部分——社会交往障碍方面研究得较少,大多报道尚未能追踪自闭症的远期疗效。

    在中医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研究上,针灸是各家治疗的主力军,运用各种针灸疗法治疗自闭症已逐渐成熟。头针疗法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针灸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刺激少,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疗效确切等特点,着重于调理气血,补肾益智的穴位针刺和手法运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自闭症原发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15],尤其前额叶与人的智力活动、记忆能力、情感反应、语言功能等均有密切联系,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前额叶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情感行为障碍;对物体的记忆加工功能障碍;视觉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注意中心以外的感觉信息进行快速加工整合功能障碍等等。头针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而制定相应的穴区,直接调整大脑皮质血流量,提高细胞代偿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智力,改善情感障碍、注意障碍、行为异常等效果。目前,不足之处是目前针灸疗法缺乏对自闭症的统一分型施治,未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的针刺规范化治疗研究,不能准确全面地证实运用针灸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性。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先进技术,对针灸,尤其对头针治疗自闭症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头针治疗自闭症提供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对自闭症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让自闭症儿童早日走出封闭的空间,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7209.

[2]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5.

[3] 李国瑞,余圣陶.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6):14491450.

[4] 李翠鸾,翟静,杨楹.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现状[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4):303307.

[5] 刘刚,袁立霞.儿童孤独症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261227.

[6] 严榆芬,雷法清.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J].中医杂志,2007,48(3):244.

[7] 吴晖,吴忠义.“三位一体”中医疗法治疗孤独症[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4(3):8788.

[8] 刘振寰,张宏雁,张春涛,等.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研究[J].美国中华身心医学杂志,1997,1(2):7778.

[9] 王春南,商淑云,巍晓红.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920.

[10] 罗广锋,卢志荣,刘刚.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J].中国针灸,2006,26(4):236.

[11] 张全明,余瑞英,庞坚,等.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12113.

[12] 李慧敏.针刺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5):317318.

[13] 袁青,柴铁劬,郎建英,等.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08211.

[14] 袁青,易玮,靳瑞.舌三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84例疗效观察[J].世界针灸杂志,2002,12(2):3.

[15] 陶国泰,贾美香.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1920.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9-29 11:32
标题: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9日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敢直视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或老师?美国科学家6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会把别人的脸部判断成带有威胁性的信号,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孤独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精神疾患,患病儿童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不敢凝视他人的脸或与他人发生目光接触,是儿童孤独症的明显症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同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和大脑各区域活动,结果发现,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外来威胁性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异常活跃,引发负面情绪。此后由于患病儿童移开了眼睛,大脑中负责判断他人脸部视觉信号的梭形脸部区就不够活跃。

  而对于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此前医学界曾认为,孤独症患儿不能直视他人,是因为他们大脑的梭形脸部区存在功能障碍,威斯康星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则揭示了,大脑杏仁核才是“罪魁祸首”。

  这一研究包括两次对比实验。第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分别注视两种脸部照片,一种是表情激动的,另一种是正常表情的,然后让儿童们分别对照片的表情作出判断,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儿童的大脑活动,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

  在第二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儿童们分别注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人的脸部照片,同时观察他们大脑和眼球的运动。两次实验都表明,孤独症患儿不论对何种类型的脸部照片都有类似的恐惧反应,而正常儿童则反应各不相同。

  主持这一研究的理查德?戴维森教授认为,孤独症患儿的大脑杏仁核存在功能障碍,会把他们看到的任何人的脸部都判断为威胁,大脑产生的恐惧反应迫使儿童不敢直面其他人。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孤独症提供了新线索。同时,因为孤独症是最具有遗传性的精神疾病,新研究成果也促使科学家思考它是否有基因根源。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0-5 12:25
标题: 孤独症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成立
孤独症研究中心在南开大学成立


09年03月13日 


  儿童本应是天真无邪的,但是网络时代已经将童年大大缩短了,心理学上称之为“消失的童年”。与此相对应的是,每年患孤独症的儿童却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孤独症儿童从关闭的心门中走出,要靠全社会的关爱才能实现。近日,在世界第十八个精神卫生日到来前夕,南开大学成立行为医学中心,重点对儿童孤独症进行研究,给本市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带来福音。

  南开大学成立行为医学中心 着重研究儿童孤独症

  9月21日,南开大学行为医学中心成立,主要研究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干预、教育康复及发病机制等问题,涉及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等领域。中心学术顾问委员会聘请了国内外在神经科学、精神病学、儿科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

  南开大学行为医学中心自2008年5月份筹备以来,已经完成了对本市公立医院门诊确诊的孤独症患者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数据库包括了自1993年以来本市确诊的近2000个病例。

  何谓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脑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身心发展障碍,一般在2岁前就能发现。其表现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困难,专注力很差,难于与身边的人交往和建立感情,自我封闭,行为模式固定,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差。

  自闭症的病因有各种说法,如遗传因素,在孕期中的病毒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窘迫性流产史,早产、难产等使婴儿脑损伤以及婴儿期感染脑炎、脑膜炎等。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3500万人患有孤独症,我国至少有400万孤独症患者。

  专家指出,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教育训练和治疗年龄段为2到6岁,因此越早接受科学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目前有些家长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孩子到2岁多不会说话视为正常,未引起注意,乃至贻误治疗时间。专家提醒患儿家长,正确认识自闭症,主动让孩子接受教育训练和治疗,这是能使自闭症儿童走出自闭,融入社会生活的唯一途径。

  关爱孤独症儿童 让下一代健康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儿童身心健康是关心下一代成长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孤独症是一种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儿童精神疾病,南开大行为医学中心的成立促进了对这一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今后将与同仁一道开展广阔的合作,救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患者,必为中国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更多详细内容和疗法,请向在线心理医生咨询。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0-9 16:16
标题: Nature:找到自闭症易感基因
Nature:找到自闭症易感基因


日期: 2009-10-09


自闭症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神经发育疾病,然而迄今所发现的特定易感基因非常少。现在,在一组1,031个多元化自闭症家庭中利用50万个全genomics/"  target="_blank">基因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所进行的一次全基因组扫描,显示了与自闭症相关的重要关联。所发现的关联区域为罕见变异筛选提供了目标,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染色体5p15上的SEMA5A  和TAS2R1之间发现了一个新的关联。SEMA5A的表达被发现在自闭症患者脑中减少,从而进一步证实它是一个自闭症易感基因。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1-4 12:56
标题: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 09-09-27 11:19:00 ]     作者:袁青 吴至凤


【摘要】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有202例患儿纳入研究。治疗组118例予以靳三针疗法,主穴选取四神针、定神针、颞三针、颞上三针、脑三针、智三针、醒神针、手智针、足智针和舌三针,并根据病情随证配穴;对照组84例予特殊教育训练。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6次,4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6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2)以总疗效为因变量,组别、证型、年龄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3)按中医证型分层后,组间疗效及CARS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实证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对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均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实证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疗效显著。

【关键词】  靳三针/治疗应用 自闭症/针灸疗法 中医证型

  儿童自闭症(children 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是指发病于3岁以前,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语言发育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以及狭隘的兴趣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目前医学界对其仍无切实有效的药物治疗,西医主要采用特殊的教育训练方法[1-2];多年来本课题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自闭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5]。根据临床治疗经验结合八纲与脏腑辨证,自闭症可分为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肾精亏虚4型[6]。本研究拟探讨自闭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靳三针疗法"对不同中医证型自闭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3年9月~200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广州中医药大学靳三针研究中心、广东省银行医院靳三针康复治疗中心、广州雨欣特殊教育学校收治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按家长意愿分组,针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纳入合格的受试者共123例,其中在课题实施观察中脱落和剔除5例,实际完成118例。广州雨欣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共有88例患儿入选,设为对照组,其中在课题实施观察中脱落和剔除4例,实际完成84例。共有202例患者完成为期4个月的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和表2。

  表1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年龄不具可比性是因为接受针灸治疗的患儿年龄偏大,大多在6岁以上,治疗组6岁以上有57人,对照组6岁以上有24人,治疗组就诊年龄偏大是临床存在的实际情况。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1 两组治疗前就诊年龄、性别比较

  统计方法:χ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本研究中,考虑到就诊年龄、中医证型可能对疗效评定造成影响,故在结果的数据分析中,一方面不分层,以总疗效为因变量,组别、证型、年龄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另外,按不同中医证型分层进行疗效比较,以期得到更为客观的疗效评价。

  1.2 诊断标准 依据美国婴幼儿自闭症诊断标准(DSMIV)[7]。该标准将自闭症的3大主要临床表现分为3项,其中社会交往项至少有2条,语言交流和行为活动、兴趣项目至少各1条,相加后大于或等于6项者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2岁以内者;(3)自愿加入本试验并能坚持针刺、行为干预疗法4个月者。

  1.4 排除及脱落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合并有精神分裂症、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选择性缄默、儿童抑郁症等;(3)不能按课题计划治疗或治疗不足4个月者。

  1.5 中医辨证分型[6] 临床基本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眼不视人,目光回避;不愿交际,孤僻独行,自我封闭;表情淡漠,精神抑郁;急躁易怒,情绪不宁;听而不闻),语言及言语发育障碍(无语、少语、独语、语言重复、发声怪异、吐字不清、言语难以理解),特殊行为表现(动作怪异、姿势奇特、动作刻板重复、兴趣狭窄、迷恋物品、行为定式、感觉迟钝),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

  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型:以抑郁不乐、孤僻行为主要特征。(2)心肝火旺型:以急躁易怒,胡言乱语,夜不成寐为主要特征。(3)痰迷心窍型:以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口角流涎为主要特征。(4)肾精亏虚型:以发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肌肉痿软,智力低下为主要特征。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1)主穴及定位: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5分)、颞三针(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颞上三针(左耳尖直上入发际3寸及同一水平前后各1寸共3穴)、脑三针(脑户、双脑空)、智三针(神庭、双本神)、醒神针(人中、少商、隐白)、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足智针(涌泉、泉中、泉中内)、舌三针(上廉泉、廉泉左、廉泉右)。(2)随证配穴:肝郁气滞型加合谷、太冲;心肝火旺型加少府、行间;痰迷心窍型加丰隆、大陵;肾精亏虚型加太溪。(3)针刺操作的技术标准、步骤与疗程:选用35号华佗牌不锈钢1寸毫针,采用捻转进针法。四神针各向前后左右平刺0.5~0.8寸;颞三针、颞上三针均向下平刺0.5~0.8寸;智三针向后平刺0.5~0.8寸;定神针、脑三针向下平刺0.5~0.8寸;醒神针各穴直刺0.2~0.3寸(速刺,不留针);手智针的内关穴直刺0.5~0.8寸,神门穴直刺0.3寸,劳宫穴向合谷穴方向斜刺0.5寸;足智针的涌泉穴向太冲穴方向斜刺0.5~0.8寸,泉中穴、泉中内穴直刺0.5寸;舌三针向上(舌根部)直刺0.5~0.8寸。根据临床症状选择配穴,配穴刺法:合谷、太冲、少府、行间、丰隆、大陵穴用泻法;太溪穴用补法,均采用提插补泻手法。留针45min,每5~10min捻针1次,每天针刺1次,每周6次,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

  1.6.2 对照组 由自闭症儿童特殊训练学校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1)行为训练: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对患儿的配合能力、模仿能力、不良行为进行训练和矫正,对其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大动作、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训练。(2)感觉统合训练:利用一系列器具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儿童的兴趣,使其参与训练,形成良性循环,逐渐调整患儿的行为,促进神经功能成熟。每天1次,每周6次,训练4个月为1个疗程。

  1.7 疗效评定 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现病史、母亲妊娠及围产期情况、发育情况、主要症状、中医辨证分型等,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8]评价治疗前后的疗效。临床观察表的采集由本课题组经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承担。

  1.8 分级标准 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评分。量表总分中,CARS总分降低10分以上为显效;CARS总分降低5~10分(包括10分)为有效;CARS总分降低不超过5分为无效。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进行数据校正确保原始数据的完整准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分析。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1-4 12:57
标题: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2
靳三针治疗儿童自闭症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分析 2


  2 结果

  2.1 两组总疗效比较 表3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把有效和显效合并后计算总有效率,治疗后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控制多变量总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 表4结果显示,以总疗效为因变量,组别、证型、年龄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按中医证型分层两组疗效分析 表5结果显示,按中医证型分层,两组疗效(等级)比较,除肾精亏虚型外,其他3型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肝郁气滞、痰迷心窍两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肝火旺、肾精亏虚两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考虑到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和显效率的合并,不及等级资料敏感,故认为秩和检验的结果较能反映问题实质,即治疗组对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6结果显示,各组各中医证型CARS总分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各中医证型两组治疗后均有疗效;治疗组各中医证型治疗前后CARS总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肾精亏虚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对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表3 两组总疗效比较 ① P<0.01,与治疗前同组同中医证型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4 讨论4.1 自闭症中医证型分析 中医古代文献无"自闭症"的病名,但综观古代医家的各种描述,儿童自闭症当属"童昏"、"语迟"、"清狂"、"无慧"、"胎弱"、"视无情"、"目无情"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自闭症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心窍不通,神失所养,肝失条达,升发不利,其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自闭证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鲜见报道,现有的儿科学教材也未见中医分型。本课题组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八纲与脏腑辨证,将自闭症分为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肾精亏虚4型[6],其中前3项属实证,后1项属虚证。本研究纳入的202例患儿中,肝郁气滞型与心肝火旺型最常见,占35.64%和29.70%,说明自闭症多与"肝"的功能活动障碍相关。这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相关,一方面因为小儿"肝气未盛",另一方面"肝常有余",故小儿表现为肝的调节功能、对外周环境的认识角度不同于成人,这是导致小儿产生精神行为障碍的主要病机。患儿与"肝"相关的临床表现为患儿急躁易怒,行为孤僻,不说话或胡言乱语,不听命令,好动,与家长无法交流,甚至攻击、自伤等。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升发气机、肝藏魂的功能异常可导致情志障碍疾病。小儿的情志障碍可能与家长教育方式有关,而不良的教育方式如溺爱、放任不管、打骂等,均可导致肝郁的形成。我们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家庭环境不良与教育方式不当会诱发患儿情绪、行为障碍及品行障碍,使自闭症患儿的沟通与交往障碍更加突出。提示医生在诊治的同时,应对自闭症患儿家长进行有关自闭症知识的宣传及家庭教育指导。

  4.2 靳三针疗法与教育训练对不同中医证型自闭症疗效分析 表5按中医证型分层后,两组间疗效等级比较表明,治疗组对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痰迷心窍3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肝郁气滞、痰迷心窍、心肝火旺3型属实证的范畴,而肾精亏虚型为虚证。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虚证治疗及好转都较实证慢,需要的疗程长,治疗量大。因此,第1个疗程完成后,两组在肾精亏虚型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这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合,与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中医认为实证采取利气疏导之泻法,则易治愈;肾精亏虚属虚证,虚证者病情多重,治疗宜扶正,治宜缓图,不可速胜,故而对虚证的治疗应将疗程延长。分析表5两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等数据可发现,治疗组对各个中医证型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思想;而1个疗程后肾精亏虚型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疗程不够有关,今后将延长疗程作进一步观察。

  总体来说,不同中医证型的自闭症,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于实证(包括肝郁气滞、痰迷心窍、心肝火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于虚证(肾精亏虚型),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对于不同中医证型分别采取正确的补泻手法是得效的关键。对于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论治,我们的经验是在头部穴组的基础上,肝郁气滞型可泻合谷、太冲穴,心肝火旺型泻少府、行间穴,痰迷心窍型泻丰隆、大陵穴;以身材发育迟缓为特征的肾精亏虚型宜补太溪穴。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不论是采用针刺疗法或干预训练疗法,患儿均需在治疗2~3个月后各项评分才有变化,所以我们通常以4个月作为1个观察周期。

【参考文献】
    [1]Rapin I.Autism[J].N Engl J Med,1997,337(2):97.

  [2]高玉玲,田百玲.儿童孤独症的治疗[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2):42.

  [3]马瑞玲,袁青,靳瑞.针刺配合行为干预疗法对儿童自闭症行为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19.

  [4]袁青,柴铁劬,郎建英.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08.

  [5]Yuan Qing,Ma Rui Ling,Jin Rui.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cerebral images in autism children[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4,14(3):3.

  [6]刘刚,袁立霞.儿童孤独症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26.

  [7]袁茵,贾美香,阎玲,等.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文修订版)[S].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01:3-4.

  [8]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7-213.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1-20 17:54
标题: 美科学家:“基因”打造社交达人
美科学家:“基因”打造社交达人


日期: 2009-11-19  


奥勒冈州大学大学神经心理科学系的科学家最近在研究rs53576基因多态性的时候发现,该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同情心的产生有很大的关联,相关成果文章发表在PNAS在线版上。

有些人仅观察他人的脸就很快知道,你度过了糟糕的一天,而有些人似乎对此很迟钝。这种更容易体会他人心情的行为被称为,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日常社交活动是很重要的。

奥勒冈州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认为,同理心的产生是由一种荷尔蒙所调控的,这种荷尔蒙就是催产素。科学家们招募了部分志愿者参与实验,结果发现,受催产素的影响,志愿者更愿意相信他人。

科研人员确认,rs53576编码区与催产素的分泌有关,这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交行为,自闭症的发生也与其有关。



rs53576编码区

rs53576编码区是位于OXTR基因的5’端内含子区域。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XTR)基因动物研究表明,垂体神经肽oxytocln(OT)对社交和认知功能有影响。。Oxytocin受体广泛地存在于脑的边缘系统,在不同种类之间分布差异很大,即使在非常接近的种类中,也在不同脑区表达。事实上,到日前为为止几乎所有已检查的种类都有各自独特的oxytocin受体表达形式。许多研究显示,oxytocin神经通路异常可以解释孤独症的许多方面如重复行为、认知障碍、神经发育的改变等。因此,oxytocin  受体作为神经通路的重要环节,其异常可能引起社会行为损害,如孤独症的某些特征性行为,oxytocin  受体基因可能参与孤独症的发生与发展。

在另一个实验设计中,科学家给自愿者们观察不同的图像,每个图像上显示一个人的眼部表情,志愿者观察这些图片后选择表达图片含义的句子,如好玩或是安慰,志愿者选择认同的形容词。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在这个测试中显得表现不佳,自闭患者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力显然比较差。

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rs53576编码区的拷贝发生了变异,正常人群拥有G拷贝版本,而自闭患者拥有A拷贝版本。这些差异导致了自闭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认知差异。

这表明,G型rs53576编码区的人群有更强的社交能力,他们能通过他人的面部表情而获得社交线索,而A型rs53576编码区的人群社交能力贫瘠,他们无法通过面部表情而获得社交线索。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1-29 14:53
标题: 自闭症的“良药”:行为训练
自闭症的“良药”:行为训练


日期:2009-04-07 08:29


  自闭症的“良药”  :行为训练

  专家认为,现阶段对自闭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行为训练,训练的黄金时期是2岁至6岁。

  据中国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由仲介绍,自闭儿的可塑性非常强,通过大量的训练和持续性的干预,大部分可以实现生活自理,一部分甚至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现在一些康复中心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音乐训练和“一对一”个体训练。  

  据自闭症儿童培训师高双介绍,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让患儿参加一些大运动,例如互相传球、拍球、投球、玩滑梯、荡秋千、蹦床等,增强自闭症儿童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组织和大脑的互相协调能力,锻炼他们的触觉、互相配合和集中注意力的意识。

  听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让患儿听一些过滤音频的声音,降低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高双说,我们平常听声音时会将一些无用的背景声音过滤掉,或者减小背景声音的强度,从而听到的是确实有效的主声音。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主要用他们的身体“听”。声音被身体不经过滤直接闯入大脑,受到这种声音的干扰,就意味着不相关的背景噪音也被传了进去。听觉统合训练就是帮助他们去除背景噪音的能力。

  高双说,音乐疗法现在主要采用的是奥尔夫音乐,目的是增强患儿的节奏感和认知能力,并且在模仿老师的一些动作中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一对一”个体训练是指一个专门的老师对一个自闭症儿童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面对面重复训练,包括发声、识物等,激发患儿的认知能力,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2-5 20:42
标题: 赴日考察成年自闭症养护机构感想
赴日考察成年自闭症养护机构感想


时间: 2009年12月03日


(转帖)


核心提示:这次参观的主要是成年自闭症养护机构,其中“榉之乡”坐落在东京都北面的崎玉县川越市,是二十五年前,二十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靠自己的力量筹资创办,由自闭症人士家长和亲属自己管理的机构,目前共养护18岁以上的成年自闭症人士100人左右。    这次作为一名普通家长,能够跟随北京市孤独症协会赴日考察团到日本进行参观考察,是我的荣幸。感谢协会理事长朱春燕大姐以及王国光老师,感谢康康妈妈和熊宝宝妈妈。虽然在办理出境手续上遇到一些麻烦,时间非常紧张,但感谢神成全这件事情,让我能够顺利成行。
    这次参观的主要是成年自闭症养护机构,其中“榉之乡”坐落在东京都北面的崎玉县川越市,是二十五年前,二十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靠自己的力量筹资创办,由自闭症人士家长和亲属自己管理的机构,目前共养护18岁以上的成年自闭症人士100人左右,成年自闭症人士在那里生活、工作。机构拥有重度自闭症人士养护中心(初雁之家)、福利工厂(他们的福利工厂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专门为自闭症人士开设的福利工厂)、CAREHOME(自闭症人士家庭式住所)、作业场等几部分,其中 “榉之乡”主要创办者须田女士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现任日本自闭症协会副会长,她患自闭症的儿子也已经五十岁了,就生活和工作在“榉之乡”,她的理念是:希望在这里受到养护的自闭症人士有丰富快乐的生活,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还要有做人的责任感。
    另一家是嬉泉机构,下设各地的自闭症康复养护机构数家,也有四十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慈善家出资,专业人士、心理学家、现任日本自闭症协会会长的石井先生创办的,现在已经纳入政府财政系列,由政府财政出资运营。石井先生的理念是让自闭症人士在自然生活的环境里得到康复,在他的机构里没有强制训练,我们看到的只有亲子活动、老师和幼年自闭症孩子嬉戏、以及成年自闭症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技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场景。
    四天下来,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有很多感受和领悟。
    1、父母、亲人和专业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自闭症人士未来的希望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陪同我们参观的日本自闭症协会会长石井先生和须田女士都已八十多岁高龄了,这些年事已高还仍然为自闭症事业奔波操劳却神采奕奕的老人们,给了我很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心,我深知,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只有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努力坚持,孩子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另外,我们在参观过程中也了解到,“榉之乡”养护的自闭症人士当中,已经有三位父母双亡,他们的兄弟姐妹自动加入到养护的行列中来,这一点非常让我感到欣慰。我们还看到,石井会长的儿子,已经子承父业,成为千叶养护机构的管理者和自闭症养护事业的后来人。
    自闭症人士的父母、亲人、专业人士以及养护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坚持,这一切的努力,都将成就自闭症人士美好的未来。
    2、完善的社会福利和法制体系,是成年自闭症人士养护的保障
    在日本,我们了解到,关于自闭症及残障人士的法律保障非常完善,具体操作中规则明确,有法可依。虽然包括石井先生和须田女士在内的致力于自闭症事业的人士努力了四十二年,自闭症问题还没有单独立法,而是被列入智障的序列,但从经济角度,政府还是给与了很大支持的。象“榉之乡”这样的民办机构,国家和地方性补助相当于运营费用四分之三,占的比例相当大,每个重度的自闭症人士每月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残障福利补助8.6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6600元左右,每一个自闭症人士在养护机构中每月的全部开销是十几万元日币,也就是说家长的负担只是全部开销的四分之一左右,特别那些可以在福利工厂工作的自闭症人士,还可以得到一些工资,这样,他们在养护机构生活的费用,完全可以自己承担。
    一旦孩子的父母去世,他们留给孩子的遗产,会有专门的法律机构和法律人士参与公正和管理,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
    从这一方面看,我们国内的现状差距就比较大,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促进这方面法律政策的出台,真正造福于中国的自闭症人士,使成年的自闭症人士的养护有法可依,有经济保障。
    3、  自闭症人士早期康复程度越好,未来的生活质量越高
    是否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的养护机构,作为家长就可以大松心了,甚至放弃对小年龄孩子康复的努力呢,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养护机构里,我们看到了各种程度的自闭症人士,可喜的是养护机构为各种程度的人士提供不同的平台,完全的接纳,没有任何歧视,甚至有些非常重度的自闭症人士,也在这里面得到养护,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们非常惊讶!
    但总体感觉,康复程度好的自闭症人士,成年以后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更高一些。从他们的表情上,我可以体会到他们从劳动和人际交往中体会到的快乐,而他们的这种快乐,深深打动我们,感染我们,让我们作为所谓的正常人羡慕不已。
    这一点也给我们小年龄孩子的家长提个醒,在孩子早年的时候,一定要努力使他们更好地康复,不是说把他们完全变成正常人,而是让他们更大程度地能够自理、自立,有良好的情绪状态,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对社会有贡献,另一方面也会大大提高他们成年以后的生活质量。
    4、  自闭症人士成年养护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更是情感的需要
    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无数次地想象过我们离开人世后,孩子会怎样生活,那种担忧从孩子诊断以后似乎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很多家长说,我们会死不瞑目的,但来到日本,参观了这些养护机构,特别是看到福利工厂和家庭式住所的种种景象以后,我的心得到很大的安慰,那也许就是我们梦中孩子们的理想国。
    有社会福利的保障,有遗产的监管、有专人的照料、有可以从事的简单劳动,最后是有多少年生活在一起的熟悉的工作人员和伙伴,我们作为家长,百年以后,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而我最看重的是最后一点也是养护的最高境界。也许是因为小满是一个对父母特别依恋和情感需要非常高的孩子,我一直担忧我们过世以后他的情感寄托问题,失去父母的感觉,我不敢想象,但养护机构的景象,让我似乎得到了一点解脱,我相信,如果在这样环境中生活下去,他会和周围人之间会产生情感的依赖的,这也一定会弥补我们过世以后的空虚和无助。
    这些在机构里养护的成年自闭症人士,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家庭完全失去联系,而是每个周末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中和父母亲人团聚,其中有的人还用自己工作赚的钱,为父母亲人购买礼物,从这一点上看,真是让人欣慰。
    5、  尊重每个自闭症人士的特点,发挥他们的长处,让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这次所参观的养护机构当中,我看到的最快乐的一群人,就是千叶养护设施中的AUTOS艺术家们,他们是七位有艺术天分的自闭症人士,在机构里,除了生活、工作还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他们的陶艺和绘画作品相当有艺术造诣,让人刮目相看,通过接触,发现他们的精神状态也是很好的。
    在养护机构里,有些工作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的,比如很精细的电子元器件组装,我们看来都非常难,但他们其中有人可以做到,真让人惊讶和佩服。
    比如有个孩子喜欢旋转的东西,就让他操作打蛋器,做打蛋的工作,他也自得其乐。
    在访问过程中,和日方座谈,大家谈感想,我说了一句话:希望你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想这也一定是每一位参加此次赴日考察的团员们心里想说的话,日本的成年自闭症养护机构,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全国的成年养护机构多达64家,而我们国内呢?专业的自闭症养护机构还几乎是空白,无论是从社会福利和法制保障方面,还是养护机构的理念和具体实践方面,我们的差距都很大,需要我们这些家长、专业人士,为了我们孩子的美好明天,从现在开始努力。
    可喜的是我们一行十三人的考察团,在行程之中已经开始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了,包括我们的精协副主席温洪大姐,协会的朱春燕大姐,协会的前辈陈一清大姐,协会的新理事康妈、熊宝宝妈,专业人士王国光老师,大家都很激动、兴奋,愿意为这个事业尽一份力量。
(来源:中国孤独症资源网)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09-12-5 21:35
标题: 日本成人自闭症养护机构“榉之乡”
日本成人自闭症养护机构“榉之乡”


(转帖)


时间: 2009年12月03日 作者: 康康妈妈  


核心提示:一、“榉之乡”简介 “榉之乡”位于东京都北部琦玉县川越市(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从东京都搭乘电车(相当于我们的城铁)约30分钟即可抵达川越市,从电车站到“榉之乡”所在地约十分钟车程。

一、“榉之乡”简介
“榉之乡”位于东京都北部琦玉县川越市(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从东京都搭乘电车(相当于我们的城铁)约30分钟即可抵达川越市,从电车站到“榉之乡”所在地约十分钟车程。按北京的情况来看,相当于处在北京的近郊。“榉之乡”占地约100亩。在设施的外面,有几棵高大的榉树,估计因此而得名。
二十五年前的日本,孩子们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无处可去。当时,21位家长在须田女士的倡导呼吁下,自立更生,创办了这家设施。性质是社会福址法人,注册资金1000万日元。是全国第二家专门针对成人自闭症的养护设施。25年前申请土地耗资4亿日元(现值6亿)。其中2/4由国家承担,1/4由当地政府承担,1/4则由21位家长承担。目前全日本共有这样的设施60多家。
三位主要创办人分别是现年84岁的须田女士(她的儿子50岁)、阿贝女士(她的儿子47岁)、白井女士(她的儿子46岁)。须田女士是最早发起、呼吁,并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唯一长者。她说,为了孩子,她还要继续努力,继续为大家作出榜样和示范。须田女士非常值得大家敬重。
“榉之乡”的理念是:丰富的生活、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丰富的情是指给孩子们提供环境,让他们通过劳动,学会表达及管理自己的喜怒哀乐。责任感则指相对于社会而言,孩子的障碍不一样,但要独立于社会生活,照顾他的程度减轻,也是他对社会的贡献。自闭症人士作为人,应该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须田女士强调,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孩子。正因为有这样理念,孩子们很快乐。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到。
“榉之乡”接收年满十八岁以上的障碍人士。目前共养护成年自闭症人士100名。其中70%是自闭症人士。

二、设施的组成
设施分三个部份。
1、初雁之家(小满意妈妈写的是重度自闭症人士养护中心,又查下了对方提供的资料,好象应该是康复设施)。
2、 福利工厂(此福利工厂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专门为自闭症人士开设的)
3、 GROUPHOME(自闭症人士家庭式住所)
4、 工作场所(对内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个场所。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参观)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部份设施。
初雁之家:是“榉之乡”最早建立的点,最多可容纳50人。相当于福利工厂之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所,培训好了进入福利工厂工作。最早的时候没有工作场所,孩子们由工作人员带到外面做工,做职业技能训练。当初跟着工作者在外面企业做工的孩子,现在都在福利工厂工作。创建初期为更好地做这项工作,创办者曾专门到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参观学习TEACCH教学,这个学习有肋于孩子们的技能掌握,无论程度多重,都可以有序地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建立起劳动的概念。初雁之家成立五周年时,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大大减少。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起伙伴意识,通过十九年的长久积累,孩子们身心发展很好。从初雁到福利工厂,孩子们从3人一房间到一人一房间,可以看出他们的成长发展,越来越独立。
初雁之家目前有47名重度且智力低下的障碍人士。其中7名女性。平均年龄37岁。其中5人是从25年前成立时就进来,一直在这里住了25年。有2名是程度特别重,只能在这里,还有3名是家长不愿意孩子离开这里。25年共毕业28名孩子,有的到福利工厂工作,有的到外面工作。呆多久没有规定,由家长自己决定。
对于初雁之家,国家给的补助是:22-23万/人/月,直接补贴到机构。除此之外,孩子家庭得支付4-5万/人/月,包括水电等。家庭支付的这部份可以从国家的给残障人士的补贴中支付。同中国一样,他们也办残疾症。重度补贴8.6万/人/月。相当于设施收入是每人每月收26万,再乘47人,大家可以做下算术,这部份收入的70%用于支持工作人员工资,自闭症孩子需要特别看护,所以他们的人工费非常高。在这里,工作人员的收入与日本普通公务员收入一致。工作人员保障孩子们得到良好的生活。
初雁之家的生活区。分男女区,3人一房间。外面是起居室,有电视。桌椅等。里面是卧室。
有专门的清洁工负责房间的清扫工作,整齐干净。
初雁之家的工作间。我们分别参观了废品回收组,这里工作人员和保残障人比例是2/8,他们有很少的一点点收入,据管理者平先生介绍,收入基本用于旅行等。在手工织布组,看到织出的布制成成品包,非常漂亮,须田女士自己出钱买下这样的包作为礼品送给我们。电器元件小组,这里工作人员和保残障人比例是2/8。据介绍制作的电路板精密度很高,价值也非常高,也是由重度患者来做的,可见只要发现他们的特长,即使程度比较重,也同样可以胜任一定的工作。面包房我们去的时候,正烤着面包,香味四溢,非常温暖。因为康康喜欢做面包,我看得特别认真仔细。这里工作人员和保残障人比例是2-3/9,操作间整齐干净,操作人员看起来也是程度比较重的。但他们没有行为问题,能够相互帮助合作做事,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上午比较忙,下午没多少事,做成的面包由“榉之乡”在市区的面包店销售。参观结束路过面包店,我们特意去店里,每人都买了一些糕点和小工艺品,一是留作纪念,同时也是表达我们支持的心意。另外还看了陶艺和废纸处理小组。陶艺的作品都有销路。
福利工厂
成立于20年前。目前共有17名工人,其中有3名重度患者,他们的月工资7.2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左右),可以支付自己在“榉之乡”生活的费用,也可以攒下来将来养老。当然,他们也可以拿自己挣的钱孝敬父母,让父母享受他们劳动的成果。
这里的工人主要从事集装箱木盒的组装,2人一组,相互配合。使用的工具有气枪,用来打气钉。工作场所非常有序,工人们面部表情柔和自然,猛地一,几乎看不出他们是自闭症人士。强调团体自立,轻带重,互相帮助。这里工作人员和残障人士的比例是6/24。
GROUPHOME(自闭症人士家庭式住所)
GROUPHOME建于20年前。参观的时候,大家非常惊讶,象小别墅的二层楼非常漂亮。一栋楼住7个人,有专门工作人员1-1.5人,另外1名钟点工,钟点工负责做早餐和晚餐及房间的清洁工作。孩子们午餐在福利工厂吃。
他们的作息是:早晨8:30由工作人员送到福利工厂工作,晚上17点回到住所,18点吃饭,晚上看电视、听音乐、喝咖啡。11点前必须睡觉。他们还特别强调,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监督他们刷牙,因为他们不好好刷牙,而看牙医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GROUPHOME政府的补助是7-8万/人/月,个人支付5万/人/月。其中收入的90%用于工作人员。前面谈到过,自闭症孩子需要特别看护,所以他们的人工费非常高,而工作人员都非常专业,他们保证孩子们良好的生活。工作人员工资同日本公务员。同时,工作人员之间没有差别化,每个人的工资都是一样的。
关于家长的投资回报。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几位老人觉得非常奇怪,怎么会想到回报。不但没有回报,一直到现在,需要的时候家长都往里面加钱。但日本社会福利保障好,家长们本身的生活有保障,退休金,丈夫的收入等。21位家长中,没有中途退出的。

“榉之乡”参观结束时,须田女士送给我们一句话:希望家长们更健康一点、长寿一点、美丽一点~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1-11 17:59
标题: 基因芯片揪出孤独症致病元凶
基因芯片揪出孤独症致病元凶


日期: 2010-01-09  


  ●医学界最新观点: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可从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



  ●基因芯片分析仪可“搜寻”出少部分孤独症的致病原因,为孤独症诊断提供新方法,此基因诊断方法率先引入广州



  孤独症,亦称自闭症,是一种令许多家庭痛苦万分的疾病,估计目前中国可能有150万甚至数百万的孤独症患者。过去人们认为孤独症的孩子一定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而不认为孤独症可能来自遗传。实际上,现代医学已寻找到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孤独症是种基因病,可从遗传或基因异常上查找原因。



  “医学界运用最新的基因芯片技术,在孤独症患者的基因序列里发现了好几个基因位点存在微小的缺失,会增加孤独症发病风险100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研究室孙筱放教授介绍,如果发现这些缺失,便提示患有孤独症。2009年美国已将基因芯片诊断的方法用于孤独症患者的确诊,为孤独症查找病因提供客观指标。



  今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吴柏林与中山三院、广医三院合作,孤独症基因诊断将引入中国,率先在广州“登陆”。怀疑为孤独症的患者,可到广医三院免费接受基因诊断。



  文/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葛峰



  最新研究



  基因芯片“看”出孤独症基因异常



  既然孤独症是基因病,能否在基因上追查其真正病因呢?基因诊断技术的问世,为解决孤独症早期诊断难题找到突破口。



  孙筱放介绍,虽然说基因异常和孤独症有关,但到底基因序列里哪一个位置的异常与孤独症相关?最近哈佛大学教授吴柏林用一台名为“全基因组高分辨高通量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仪”的机器,在孤独症患者中做基因诊断,得到了惊喜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基因序列中,16p11.2(基因位点的序号)区域存在微小缺失重复,该缺失重复可增加自闭症发病风险100倍。随后又在15q13.3区域发现微小缺失与孤独症有密切的关系。



  至今,吴柏林及其研究团队已找到和孤独症有关的五个位点,这些基因位点的缺失是孤独症的“风险指标”。当患者做基因诊断时发现在这些位点上存在缺失,便可以大致下孤独症的“判决书”。因为在孤独症的早期,这些基因位点的缺失就已存在,因此通过此方法可以早期将孤独症“揪”出来。



  展望:期望追查到更多发病位点



  吴柏林及其研究团队的成果,发表在世界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其工作现已经被《科学》杂志预测为2010年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吴柏林团队已发现的五个位点,在100个孤独症患者中,只有10个人左右存在这些位点的缺失。换句话来说,有很多孤独症患者在其他位点存在缺失,而不是在已发现的五个位点,因此成了基因诊断的“漏网之鱼”。



  如果要提高孤独症基因诊断的有效率,势必要发现更多的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也是吴柏林团队努力的目标。



  进展



  孤独症基因诊断



  进入中国落地广州



  到目前为止,吴柏林及其研究团队进行的孤独症基因诊断只用于西方人,而中国尚未有哪间医疗机构可以开展孤独症的基因诊断。不过,这一现状很快要被打破。



  孙筱放介绍,吴柏林已和中山三院、广医三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基因芯片分析仪及其技术引入广州。对于广州的患者来说,以前主要靠医生通过临床症状表现来模糊诊断孤独症,而现在基因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手段。



  “如果怀疑自己孩子是孤独症,或者之前已在专科医院进行过孤独症的筛查,可以到广医三院来免费进行基因诊断,对患者来说,只需要抽血就可以了。”孙筱放说,尽管基因诊断不能100%确诊孤独症,但起码给孤独症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而且医院也希望吸引到更多患者参加基因诊断,已发现更多的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位点。



  观点



  孤独症:基因缺陷是祸根?



  孤独症是一类严重的发育行为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随着人们对孤独症认识程度的提高和诊断工具的改进,孤独症的患病率急剧上升,最新调查表明,已高达1/150。



  广医三院妇产科研究室孙筱放教授说,过去人们提起孤独症孩子,往往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认为这孩子一定是受外部环境的刺激而发病,例如家庭气氛不和、父母性格怪异,或母亲忙于工作而使孩子在发育早期(婴幼儿阶段)受到忽视……



  “但实际上,孤独症是一种基因病,其严重程度远甚于大众的想象!”孙筱放说,很多研究都表明,孤独症与遗传或基因异常大有关系,而与外部环境因素如社会环境、教养方式、家庭收入等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孤独症确诊难



  据介绍,目前临床医生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主要依据行为方式的表现,如果孩子的多种表现都与孤独症的普遍症状表现一致,就大概判断为孤独症,但这属于模糊诊断,缺乏量化的客观的指标。



  很多孤独症孩子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即便有轻微症状,也容易被忽略。但假如发现得晚,孤独症的纠正和治疗难度非常大,人力、财力的消耗是一个无底洞,这是孤独症儿童家庭背负的沉重包袱。



  一般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孤独症有效,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孤独症,成为困扰医生和家长的一大难题。



  前沿医讯



  牙牙学语从“宫”中开始



  据  《现代保健报》报道,德国维尔茨堡的研究者发现,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就开始为牙牙学语做准备了。



  他们分析了60名健康新生儿出生后3~5天时的啼哭声。发现出生于法语家庭的婴儿的啼哭声多为升调,而德语家庭的婴儿则多为降调,这些特征与各自母语的发音习惯出奇一致。



  科学家指出,婴儿常常会通过模仿妈妈的行为而吸引注意。其中妈妈的声调是最易在啼哭声中模仿的,这可能是啼哭声调不同的原因。以往的研究认为,婴儿在出生三个月后才开始模仿父母发音,此次研究将这一时间点大大提前。                          (中新)



  又一耳聋致病基因找到



  据《健康报》报道,在临床上,用传统的高危家庭登记管理办法只能发现约50%的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而常规体检和父母观察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此类患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科学研究所聋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室目前已建立相关的基因诊断项目,进行产前筛查。研究团队新近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VA)耳聋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国际合作发现并克隆了可以导致EVA耳聋的又一个致病基因KCNJl0。功能分析揭示,KCNJl0基因的表达受sL(326A4基因所影响,其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非常可能是导致EVA耳聋的最直接原因。(施敏、胡德荣)



  母乳含抗艾滋病毒物质



  据《健康周报》报道,荷兰科学家进行的一项实验表明,母乳中的一种含糖物质能够阻止艾滋病病毒的“黏合”。



  艾滋病病毒(HlV)感染人体内的CD4T细胞,这种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被破坏,就会导致艾滋病。一些科学家认为,HIV通过黏合在一种叫“树突状细胞”的免疫细胞上来感染CD4T细胞。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如果母乳中这种含糖物质首先黏合到“树突状细胞”表面的某个蛋白质上,HIV就无法再“搭顺车”,从而阻止了HIV的传播。



  《自然》杂志报道说,该大学实验室研究发现,有时甚至将母乳稀释500倍,也能阻止HIV黏合到“树突状细胞”上。  (王增)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2-17 12:50
标题: PNAS:注射催产素有助于缓解孤独症症状
PNAS:注射催产素有助于缓解孤独症症状


发布时间:2010-2-17 11:44:53


PNAS:注射催产素有助于缓解孤独症症状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日前通过试验发现,注射催产素能够显著缓解孤独症患者的症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开发治疗孤独症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法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报告说,催产素是脑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它不但能促进临产孕妇的子宫收缩,帮助其分娩,还在人的社会行为和情感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此前曾有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血液中催产素的含量严重不足。

为了进一步证实催产素对人的社交行为的影响,由安杰拉·西里古领导的科研小组给13名孤独症患者注射了催产素,这些患者具有正常的智力和语言水平,但无法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比如在与其他人的谈话中,他们会尽量避免与对话者进行眼神的交流。科研人员随后通过传球游戏等试验发现,注射了催产素的孤独症患者社交恐惧感有所减轻,更喜欢与他人玩耍,表现得更自信。

科研人员下一步将对催产素的长效机制及其对孤独症早期症状改善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2-17 13:38
标题: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发布时间:2008-6-23 9:55:7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催产素是脑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临产孕妇的子宫收缩,帮助其分娩。但瑞士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还具有帮助特殊人群缓解羞怯和焦虑的功效。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22日报道说,有些人很容易感到羞怯,这种羞怯感有时甚至影响少数人的日常生活。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为120名极度害羞的人特意设置了某种尴尬场面,并在尴尬场面发生前半小时为他们注射催产素。研究结果发现,在遇到尴尬场面时,这些原本极度害羞者的羞怯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报道还援引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保罗·扎克的话说,多疑和不安的心态容易导致焦虑,而催产素有助于抑制多疑和不安,从而缓解焦虑。这一功效已在扎克对上百名志愿者进行的试验中得到证实。扎克还发现,催产素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减轻焦虑,促使他们用眼神和他人交流。

据扎克介绍,容易害羞者常通过饮酒或服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来缓解羞怯感,而目前的试验尚未发现用于缓解羞怯的催产素有副作用,摄入这种物质也不会使人上瘾。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2-19 12:31
标题: 美国加州孤独症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美国加州孤独症患病率呈增长趋势


时间: 2009年12月28日


核心提示:像其它许地区一样, 加州也在经历自闭症发病率的巨幅增长。根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 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加州,6岁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病例已由1990年发病率不足万分之九增至2000的年发病率万分之四十四,这一增长并不能归咎于诊断上的改变和来自于其它州移民的增加。


  【中国孤独症资源网报道】像其它许地区一样, 加州也在经历自闭症发病率的巨幅增长。根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 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加州,6岁前被诊断为自闭症的病例已由1990年发病率不足万分之九增至2000的年发病率万分之四十四,这一增长并不能归咎于诊断上的改变和来自于其它州移民的增加。
  但是,仍旧有很多研究人员对“流行性自闭症正在发生”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增长数字实际上反映的是:“有很多轻度自闭症被纳入到统计数字当中”。还有人认为“自闭症谱系的儿童被更早地诊断出来,使得诊断数字出现膨胀,是由于许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因加州有相对完善的自闭症服务体系而搬入该州”。
  根据Irva Hertz-Picciotto 和 Lora Delwiche 对加州地区发展发育服务部1990年至2006年的数据和对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分析以及对加州公共卫生办公室的生命记录的研究,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上述因素均无法解释自闭症发病率陡然上升的现象。”
  Hertz-Picciotto 和 Delwiche 将1990年至2006年的自闭症个案报告与在加州本地出生的婴儿记录作了相关性比较,检测了在2岁到10岁之间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所有儿童,还计算了历年来人口中的自闭症发生率,。
  研究人员表示:“对诊断标准的改变、统计中纳入轻度自闭症以及该阶段诊断年龄所做的量化分析显示,这三种因素在自闭症发生率总体增长中大约分别只占据了2.2%、1.56%和1.24%,因而无法完全解释自闭症发病率的急剧增长。他们认为:“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即便对此有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综上所述,加州自闭症的增长率已成为公共卫生和教育的重大问题。鉴于到目前为止,基因因素仍无法解释这一增长现象,Hertz-Picciotto认为:“现在是开始调查环境因素导致加州自闭症发病率显著原因的时候了。”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2-19 13:00
标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时间: 2009年09月29日


核心提示:自控能力即自己制约自己行为或处事的能力。俗话说:就是自己管自己。如何提高孩子的这种能力呢?自从我参加工作几年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一、我觉得不管训练孩子什么,自控能力即自己制约自己行为或处事的能力。俗话说:就是自己管自己。如何提高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自从我参加工作几年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
一、我觉得不管训练孩子什么,前提条件就是先要确定孩子时刻变化的兴趣,并恰当地有效利用环境来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每个人都有欲望,都有自己独有的爱好,孩子也不例外,而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玩法,我想帮助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到孩子喜欢玩的事情或东西,一起与他玩起来,“疯”起来,只有当你能走近孩子的时候,你才能想怎样去有效地引导他。如果孩子对你有强烈的排斥现象的话,就不要急于进行下一步,这也就是说,先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物,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你,才是训练工作的第一步,切忌强取豪夺后,再发号施令,这样的话,反而会教会孩子错误的行为,“抢东西”,或者使孩子转移兴趣点。
二、在找准孩子兴趣点的同时,要观察孩子对兴趣点持续的时间长短,这样有利于我们能在恰当的时机去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一定的时间训练,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孩子做训练时,必需是孩子在得到自信和成功的时候,比如先可跟孩子玩,当他做完时及时给与强化,用自己的童心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切忌发号施令;当孩子学习(玩)的气氛达到高潮,及时引导孩子并穿插短时的训练(要注意孩子持续的时间和孩子的运动基础点,综合时间和基础来给孩子提要求,切忌一步到位。);当孩子表现好,哪怕是只有一点点,都应及时地给予正强化。如果这时孩子不执行或胆小的话,要多鼓励;如果孩子拒绝执行,那可以通过表情或语气告诫孩子,而不是打骂,适当时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惩罚,而惩罚的内容和量要根据孩子的基础来确定,切忌重罚,以免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总的来说,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成功,让孩子更自信,更快乐,整个过程中,切忌一根筋拗到底的做法,应根据情况做一些临时的策略调整。
三、在整个过程中要“小步子,多循环,螺旋式”地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改善,可以逐步增加训练(学习)时间,减少兴趣点的时间,让孩子的欲望(学习,想要成功)越来越强,越来越浓,从而达到让孩子支持做事的能力,并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让孩子逐步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回报)的道理(条件交换)。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的时时处处体现,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在家里或学校里,因为我们生活中的时时处处都是最好的训练场。
自控能力训练一直以来是感统项目中一个最难训练的项目之一,基本上所有感统失调的孩子自控能力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那我们究竟该怎样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呢?首先,我们应该分析造成自控差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内在因素,也就是孩子本身各大感觉系统不能很好的统合。才造成孩子坐无坐样,站无站样,孩子可能一刻也听不下来,不是孩子不愿坐好,而是孩子要通过这种方式去调节自己的不适感。
第二,外在因素,也就是孩子周围的环境影响了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这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有关。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本身会做的,有能力做的,都在父母的包办下,而失去了应有的学习机会。记得有一个孩子6岁了,还是父母整天背着上学,一下地孩子就闹,连吃饭,穿衣还得大人给喂,给穿,其实这个孩子完全能自理,所以这类孩子的问题多数是因为家长教育无方所造成的。
第三,病理因素,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之一。比如:剖腹产出生时脑缺氧,轻微脑损伤等等。
针对第一种内在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训练,首先提高孩子各方面的动作能力,包括平衡、协调,肌力,节奏等。这也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学习这么多项的目的,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提高了,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调节才会更有效,孩子的主动配合意识也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变得更加自信,对其做事的持续性也有帮助,这就是我们在处理这类孩子所采用的训练思路。
针对第二种因素,重点应放在培训家长身上,学会调整家长的教育思路和方法,逐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威严,也就是孩子能做的就必须自己做,家长发一个指令,孩子必须执行,孩子做了也要及时的鼓励。
针对病理因素,就要通过药物和训练相结合,所谓训练也就是感觉统合训练,多数孩子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要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计划。(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2-19 13:19
标题: 孤独症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变化研究
孤独症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变化研究


时间: 2009年04月30日 来源: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作者: 杜亚松 刘 漪 余永利 钱 昀


     【摘要】 目的 评估孤独症患儿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状况。 方法 对17例孤独症患儿与26例排除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的其它疾病患儿分别采用双探头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和99mTcECD显像剂对两组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方法分析脑内局部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 孤独症患儿颞叶、尾状核、壳核、丘脑下部、海马、枕叶的血流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其它疾病患儿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99mTcECD显像剂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局部脑血流灌注;放射性核素;99mTcECD
    Study on cerebral blood flow with 99mTcECD imaging for autistic children
    Du Yasong,Liu Yi,Yu Yongli,et al
    (Department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emiquantit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hildren autism. Methods Total 1 7 cases diagnosed with autism were examined with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and 26 normal children were used as control.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changes of 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esults Comparing with normal children,region blood flow of temporal lobe,caudatrum, putamen,partes inferior of cerebral ganglia, hippocampus and occipital lobe in autism children is decreased statistically(P<0.05).Conclusion Semiquantit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is help of diagnose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utism.
    【Keywords】 Children autism;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adionuclide;99mTcECD
    孤独症是发生于幼儿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病因十分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孤独症的特征性症状是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和应用障碍以及刻板古怪的行为,往往伴有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损伤。神经影像形态学的研究已揭示孤独症患儿存在脑部结构的异常[1,2],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利用18脱氧葡萄糖(18FDG)测定孤独症患儿脑区域葡萄糖代谢率的异常;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评估孤独症患儿局部脑血流也存在异常[3~6]。本文采用99mTcECD对孤独症患儿和其它疾病患儿行脑血流灌注(rCBF)SPECT,观察两组患儿局部脑血流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专科门诊治疗的17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组。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2~16a,平均5.3±3.0a;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选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或住院的26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14a,平均7.1±3.2a;均通过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排除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两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SPECT显像
    采用双探头SPECT仪(Hawkeye,GE,2001,美国),探头配置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显像剂为99mTcECD(上海欣科药业公司),按18.5MBq·kg计算99mTcECD的用量,静脉注射后20min显像。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口服水合氯醛4~5ml,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采集矩阵128×128,放大倍数1.5,每60采集一帧,共采集3600帧,采集时间根据记数率来推算,一般每帧采集时间=120k记数率。采集完成后进行重建和断层处理,重建采用Butterworth过滤器,截止频率为0.4。断层图象层为5.89mm。1.2.2 图象分析 定性分析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核医学科2名副主任医师按双盲法进行视觉读片判定;定量分析选用水平面图OM线上3cm的断层图进行分析,将该层面进行矩形镜相等分,确定额叶、颞叶、枕叶、尾状核、壳核、丘脑下部、海马等的相对应位置,通过ROI得到上述部位相应的放射性总计数,并计算全脑与各部位、各部位左右和各部位与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两组间各放射性计数比的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2.1 定性分析
    研究组17例均未发现视觉放射性分布减低区。
    2.2 定量分析
    两组脑内各部位左右两侧放射性计数比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脑内各部位放射性计数(略)
    由表1可知:研究组左额和右额比值高于对照组,左颞/右颞比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部位左右两侧计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P<0.05或0.01)。研究组内除额叶外,左侧颞叶、尾状核、壳核、丘脑下部、海马、枕叶的放射性计数均小于右侧,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脑内各部位放射性计数与全脑平均计数的比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脑内各部位放射性计数与全脑平均计数比值(略)
    由表2可知:研究组除左颞叶计数大于对照组全脑平均值(P<0.01),左侧尾状核、枕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部位计数均小于全脑平均值(P<0.05或0.01)。
     3 讨论
    由于人的社会、非社会行为、语言、认知方面的能力在孤独症患者身上不能正确表现(这些能力往往成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从而使得对孤独症的研究成为较热门的学科,尽管还没有得到临床症状的证实,但目前普遍认为脑部发育不正常是导致孤独症的原因之一。对孤独症患者进行的病理学研究显示,在新小脑区均存在异常,在部分边缘系统也存在异常。大脑皮层的萎缩会导致"浦肯野氏"和颗粒细胞数量的减少。部分橄榄体下部缺乏退行性细胞丢失会引起小脑皮层的异常。最新的研究涉及有特殊行为的人的小脑形态学偏差。
    形态脑神经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孤独症的不正常的脑形态图。Aylward等[1]报道在孤独症患者中会出现扁桃体和海马组织萎缩,他们认为这些组织的衰减将会降低枝条状和神经浆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大脑皮层。BaronCohen等[2]报道在对孤独症患者的功能性MRI研究中,当眼睛活动时,往往是额颞叶有活动性而不是扁桃体。Chiron等[3]报道用133XeSPECT对孤独症患儿进行研究,发现在大脑的左半球存在一定数量且不对称的机能减退。
    Ryu等[4]研究发现,顶叶、额叶和颞叶低灌注患者也显示了丘脑的低灌注。但是,对于没有明显小脑皮质灌注异常降低的患者,丘脑低灌注不能孤立地解释为皮质丘脑联系分离。丘脑低灌注进一步可能的解释是成熟延迟。正常情况下,出生时皮质脑血流值低于成人,随后逐年增加,5~6a可达成人的50~85%,随后再降低,15~19a达成人水平。在第2mo末,丘脑灌注明显高于皮质区域。新生儿时期小脑和丘脑的rCBF值略高于成人,但没有意义,1a后便遵循常见的皮质曲线模式。达到正常成人值所需的时间,每个皮质部位各不相同。儿童的认知发展可能与相关脑部位血流的变化有关。
    Kaya等[6]发现99mTcHMPAO双额部灌注与孤独症患儿年龄呈正相关。他们的结果显示,一过性额部低灌注出现于3~4a的孤独症患儿,这种表现也出现于更年幼的正常儿童。到6~7a,孤独症患儿额部灌注达正常值。因为儿童脑血流变化与脑功能的成熟程度有关。据此推断,孤独症患儿的脑血流是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我们的研究因样本太小,未进行这方面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17例孤独症患儿与26例其它疾病患儿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左侧脑血流量均低于右侧,左侧尾状核、壳核、丘脑下部、海马放射性分布减低,且与其它疾病患儿有显著性差异。这一结论与Chiron等[3]和舒明跃[7]等报道的结论相一致。
    随着功能性影像技术,尤其是SPECT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对孤独症患儿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方面的研究,以便从功能水平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Aylward EH,Minshew NJ,Golden G,et a1.MRI volumes of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in nonmentally retarded autistic adolescents and adults[J].Neurology,1999,53:2145
    [2] BaronCohen S,Ring HA,Wheelwright S,et a1.Social intelligence in the normal and autistic brain:a MRI study[J].Eur J Neurosci,1999,1l:1891
    [3] Chiron C,Leboyer M,Leon F,et a1.SPECT of the brain in childhood autism:evidence for lack of normal hemispheric asymmetry[J].Dev Med Child Neurol,1995,37:849
    [4] Ryu YH,Lee JD,Yoon PH,et a1.Perfusion impairments in infantile autism on technetium.99m ethyl cysteinate dimmer brain 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arison with finding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Eur J Nucl Med,1999,26:253
    [5] Lee JD,Kim DI,Ryu YH,et a1.Tc99m ECD brain SPECT in cerebral palsy:comparison with MRI[J].J Nucl Med,1998,39:619
    [6] Kaya M,Karasalihoglu S,Ustiin F,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99mTcHMPA0 brain 0SPECT and the scores Of real life rating scale in autistic children[J].Brain and Development,2002,24:77
    [7] 舒明跃,贾少微,张繁新,等.孤独症患儿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l,5:76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资助(编号 98411)
    作者单位:200030(中国·上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刘漪,钱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余永利) (杜亚松 刘 漪 余永利 钱 昀)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2-19 13:32
标题: 孤独症的今天
孤独症的今天


时间: 2008年06月02日 来源:济南安安 作者: 甄岳来


孤独症的已知
  
   
20年前,我们对孤独症一无所知,20年以后,我们逐渐在揭开孤独症神秘的棉纱,我们在填补着对孤独症认识的空白,填补着对孤独症教育康复实践的空白。
  
  
  
1、20年,说明了部分孤独症孩子是可以康复的
  
  
  
康复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就牵涉到对孤独症本质障碍的理解,理解不同,康复的标准自然就不同。孤独症障碍具有广泛性特点,而所有障碍的终级危害是孩子无法融入社会,狭义地说,是交往障碍,广义地说,社会性发展障碍。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于,他们与正常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同,同龄相比,社会化程度不同,但是,其社会化的结果会不会相同呢?
  
  
  
我们没有最后的结论,孩子们还没有达到社会化的顶峰,但是,我们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实现了社会化的四条标准,其他方面就是还存在遗留、痕迹等等,都是可以略而不计的。反过来,不管孩子学会什么,不管他的行为举止多么规范,单项技艺多么高超,没有实现社会化综合指标,那么也不能理解为真正意义的康复。
  
  
  
从这个角度上说,孤独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康复的。我们用20年证明了这个事实。
  
  
  
一批孩子社会化进程的走势良好。他们的语言、行为、交往、情感、动机、自我意识等发展水平十分可喜,有望达到了同龄孩子的指标。
  
  
  
2、20年说明了干预孤独症的诸多方法中,教育是首选方法
  
  
  
教育的安全性、有效性是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当然它的艰巨性也是首屈一指的。
  
  
  
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样,过去的20年,说明了,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每一个孤独症孩子康复得好的原因都是相同的,而康复效果不好,却各有各的理由。这个相同的原因就是教育干预。虽然曲折、坎坷,但是,翻越孤独之山,毕竟有路可行。
  
  
  
20年最有价值的成果不是几个孩子的成功,而是对这条道路的探索,因为它将意味着更多孩子的成功。
  
  
  
20年,我们逐渐揭示了孤独症本身的规律:
  
  
  
之一,孤独症是极具个性特点的社会性发展障碍。孤独症是个大家族,是社会性发展障碍的总称,个体之间类型、程度相距甚远,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自闭症,从最轻微到最严重的孤独症,千差万别,这使孤独症的康复训练特上加特。因为类型、程度的不同,孩子的康复目标、训练过程等等都要有所不同,在教育训练上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这大大地提高了训练的难度。
  
  
  
之二: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是长期的,艰巨的。它是万里长征而不是百米冲刺。训练的效果是方法和时间的乘积,缺一不可。
  
  
  
之三:孤独症康复的最佳条件是,集中强化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相结合,在专家指导下的自然环境中的辅助成长为主,集中强化训练为辅。
  
  
  
之四:由于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训练的首要师资是家长。家长是和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家长是情感训练的最好教练。家长决定孩子的命运已经成为共识。
  
  
  
之五:孤独症康复效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取决于:孩子的先天障碍程度和后天教育环境,内外因共同决定孩子的未来。先天又分为智力损伤程度和孤独症障碍程度,后天又分为干预时间的起点,干预过程的科学性、干预效果的积累情况等等。
  
  
  
    之六:孤独症患者的康复及生存发展状况,和家庭小环境、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社会支持体系的健康发展是孩子康复的依托,而推动社会支持服务体系走向完善化是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3-21 20:20
标题: 发现对突触发育起作用的脑蛋白
发现对突触发育起作用的脑蛋白


发布时间:2010-3-19 10:24:59


发现对突触发育起作用的脑蛋白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网站近日报道称,该校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名为SynDIG1的新型脑蛋白,对突触的形成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称,这一发现将增进对人类认知能力和大脑功能紊乱病症的理解,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10-1月14日的《神经细胞》杂志上。

突触是一种复杂的化学信号系统,负责神经细胞间的沟通,对于学习、记忆、认知等具有重要作用。突触失衡会造成脑功能紊乱,导致罹患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疾病。大脑中绝大多数的突触将谷氨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使用。过去的研究显示,调控谷氨酸受体(AMPA受体),对于神经细胞间的交流至关重要。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药理学助理教授埃尔娃·迪亚兹带领一研究小组,通过对一种预测基因(tmem90b)的分析,发现了一种新型跨膜蛋白,将其命名为SynDIG1(突触分化诱导基因产物)。在分子神经生物学家和电生理学家的帮助下,他们从老鼠的海马体神经元中分离出细胞,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了解该蛋白的功能。

测试表明,SynDIG1和AMPA受体会在突触的形成位点同时存在,这表明该种蛋白在突触形成的早期阶段是必要的;研究还发现,通过操控神经细胞中的SynDIG1表达水平,会改变突触的数量和质量:减少SynDIG1表达,突触会愈加小而少;若增强SynDIG1表达,突触则会更加成熟、稳定。这表明,SynDIG1对突触形成、发育以及寿命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迪亚兹认为,SynDIG1对新老神经细胞同样重要,其会影响神经发育,与某些神经疾病有重要关联,或许将来许多大脑疾病可被重新定义为突触疾病。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在活体老鼠身上测试SynDIG1的作用。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3-27 10:18
标题: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诊断孤独症效率增三倍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基因诊断孤独症效率增三倍


日期: 2010-03-17  


        怎样早期发现孩子患有孤独症?基因检测是目前一种有效手段。最近,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及其合作者孤独症协作组找到了一种新的基因诊断方法——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可使孤独症的基因诊断效率比以前提高3倍。今天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美国儿科学会也为此向全球媒体发布了新闻稿。         

        尽管只有15%的孤独症患者可以发现明确的基因根源,但对于有家族史的家长而言,基因检测仍然是预见疾病的一个有效手段。目前第一线的遗传诊断方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只能诊断出2.23%的儿童孤独症患者,而其它的基因检测单个大都不足1%。而新方法可以对整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更细致的检查,使基因诊断的效率一下提升到7.3%!         

        “别小看这区区几个百分点。”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吴柏林博士说,“由于基数庞大,150万的7%就超过10万名儿童。”吴柏林博士也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从2006年起,他就带领团队与美国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儿童孤独症研究,包括研发以基因芯片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效率基因检测。两年多前,他们就用这个新方法发现了染色体16p11.2可重复发生的基因组失衡与儿童孤独症相关。这一成果开创了将基因芯片检测应用于儿童孤独症早期诊断的先河。目前该新方法积累的临床病例样本已近1000名,年龄段从13个月到22岁。“在此基础上深入的研究正在进行。”吴柏林说,“这也意味着我们将可能找到更多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2 14:58
标题: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孤独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孤独


心理专家支招如何解压


发布日期: 2010-4-2 12:45:28


    今天是10-4月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自闭症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女主角梅好的儿子乐乐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认为这孩子“是一个拖累”,成为弟妹们反对傅老大和梅好这段姻缘的最大理由……确实,自闭症带来的病痛和不幸,令孩子的家长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他们艰难地培育着孩子,却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他们深感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往往无处释放。
    家长有着一肚子苦水
    合肥春芽残障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时艳侠告诉记者,该中心自闭症训练班上的不少孩子都来自单亲家庭。而这些孩子的父母感情出现裂痕,大多是在孩子的病情被发现之后,他们无所适从,相互埋怨,频频争吵,和睦不再,最后破镜难圆。班上一个5岁孩子小诺(化名)的病情是今年才被确诊的,而其3岁的妹妹身上,也出现了自闭症的迹象。孩子的康复训练需要不菲的费用。现在,小姐妹俩的母亲在外打工挣钱,父亲则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选择了逃避,几度与家人失去联系,现在又不知去向。孩子只能跟年迈的姥姥生活在一起。
    调查显示,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态是复杂的——或羞于向他人透露孩子病情,不愿带孩子出门,怕孩子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引来旁人的耻笑,或因感到愧疚而过度溺爱孩子,或因担心孩子未来,或在全心付出仍看不到希望时,放弃努力……当然,仍有很多可敬的家长面对不幸时,选择了面对。我市的几家自闭症儿童训练机构——合肥微雨儿童训练中心、至爱阳光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星连心”自闭症儿童康复学校等,其发起人都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他们在孩子的康复教育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中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晓呢?合肥微雨儿童训练中心创始人陈雪梅女士向记者坦言,自己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从未选择放弃,即便坚韧如她,也有过感到泄气的一刹那。“这么多年来,除了上班就是照顾孩子,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其实有的时候,即使下了班也不想回家,很想暂时逃开一下!”
    患儿的家长该如何释放压力?就此记者采访了安徽播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郭凯。他认为不要放弃努力。医学专家发现,经过正规行为训练的孩子,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情况好的可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儿童一起上学;家长的压力,有的来源于对自闭症的不了解和绝望。所以,家长要积极了解自闭症的相关最新资讯,这可能为您的生活输注新的希望。
    要积极加入自闭症患儿家长支持组织,在此你可以和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获取训练患儿的心得。最主要的是,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感情的慰藉,能与患儿家长找到共鸣,这对缓解您的压力非常有好处。
    “当然,只有当社会对自闭症患儿及其家庭多倾注一份关注,当自闭症儿童的医疗保障比率得到提高,当普通的中小学不再对这些特殊孩子设置门槛,分配教育资源时,自闭症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得到改善时,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合肥晚报  陈慧琴·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2 20:47
标题: “星星的孩子”回正常学校有困难
“星星的孩子”回正常学校有困难


2010年04月02日 14:29 


  自闭儿门诊量明显上升


  新闻晚报讯 记者 肖波 2006年300多个,2007年400多个,2008年500多个……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昨天,记者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悉,近年来该中心每年自闭儿的门诊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沪上自闭症专家、市精卫中心儿少门诊负责人杜亚松博士表示,对这些孩子来说,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虽然回归到正常孩子中非常有利于患儿的康复,但实际上,不少自闭儿在走进正常学校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个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情况,这些患儿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记者昨天从杜亚松博士处获悉,由于中国尚未做过关于自闭症患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因此还没有准确的患病率。但是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近几年的门诊量看,每年都有所增长,每周总会增加几个初诊患儿。男孩患病的比例大大高于女孩,一般男孩与女孩的比率是6~9:1。

  杜博士表示,虽然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很高,但一方面自闭症早期确实比较难以诊断;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存在认识误区,孩子二三岁不会说话,没有目光交流,家长还认为是“贵人语迟”,导致孩子病情被拖延的情况不少。他表示,自闭症患儿最需要的是康复训练,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得到良好训练的患儿可以学习一定的自理能力。

  由于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往往需要一对一进行,高昂的费用也让很多家庭陷入困境。目前上海有“阳光宝宝”行动计划,被确诊为自闭症的儿童可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约定的专业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每年可获得补贴3000元。此外,上海还有20多家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机构,包括曲阳路第三幼儿园、一些辅读学校等特殊学校、特殊幼儿园等,还有相当部分是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的私立训练机构。但后者的场地、教师薪水、教学设施等都需要自行解决,生存举步维艰。

  杜亚松博士呼吁,与正常孩子一起的融合教育对自闭儿回归社会很有好处。但令不少自闭症儿家长忧虑的是,经过专业训练、康复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最需要的是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社会环境,但许多儿童却遭遇了入托难、入学难的窘况,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和自闭儿的学习成绩会拖累整个班级,或需要老师花更多精力照顾有关。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2 21:03
标题: 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关注自闭症儿童上学难
世界自闭症关爱日:关注自闭症儿童上学难


2010年04月02日20:10  
  





  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讲述了一个中年离异的男人关爱一个身患孤独症的孩子的感人故事。

  中广网广州4月2日消息(记者傅晓勤 何伟奇 广州台曹曼茹)今天(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数字显示,目前广东有13万名孤独症儿童,他们往往被普通学校拒之门外,而特殊学校的学位却又杯水车薪,这令不少患儿家长感到困扰。

  广州“欢乐岛”自闭儿童训练园创办人魏玲说,入学难已成为包括她在内的自闭儿童家长的一块“心病”。

  来自湖南的魏玲是一位12岁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正是这种切肤之痛,令她放弃了大学教师的工作,萌生了到广州创办康复机构的念头。

  去年,广州市第一所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公办康纳学校挂牌成立,但区区24个学位无法满足背后上万个翘盼入学的家庭。魏玲表示: “如果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残疾人的价值,我想这些工作都不需要我们家长来做了,因为这是全世界的职责和义务。”

  据了解,针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费用非常昂贵,一个月下来起码2000-4000元,长期的负担超出了不少工薪家庭的承受能力。而目前国内仍没有一所师范院校设置自闭症教育专业,这些空白都有待政府和社会共同填补。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2 21:17
标题: 深圳牵头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标准
深圳牵头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标准

邓小群

  深圳现有自闭症患者约1000人,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无法与人沟通,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今年4月2日是第三个世界自闭症日,昨天记者从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获悉,为了探索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之路,今年4月,深圳将举办全国自闭症康复技术规范研讨会和全国康复咨询师试点工作现场会,为全国自闭症儿童康复制定技术标准。

  深圳“星星儿”约有千人

  日前记者来到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一进中心大院,一个叫“西西”的6岁小男孩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别人向他问好,他既不说话也不微笑,而是笑嘻嘻地打了别人一下。

  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高级教师颜家睦告诉记者:“西西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这就是他与别人打招呼的方式。”

  西西妈妈说,孩子出生前因为宫内缺氧提前剖腹产,出生后发育一直比较迟缓,一岁半才学会走路。先后带他到湖南、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诊断治疗,医院都是给予药物治疗,家里花去了巨额的医药费。后来也送他去幼儿园学习,还请了家庭教师教育训练他,但收效甚微。

  西西是深圳自闭症儿童中的一个。走进这个特殊群体,外人会发现自己很难捕捉他们的目光。多数人从婴儿时期起就对父母的呼唤、拥抱、亲昵没有回应,不主动找其他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几乎不说话,总是刻板地重复同一件事情、同一个动作。有人把他们称为“雨人”,也有人把他们叫“星星的孩子”……

  市残联理事长高建伟告诉记者,自闭症是精神残疾的一种,又称为孤独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闭症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五至万分之十五;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0~14岁精神残疾现患率为0.33%。其中大部分为孤独症儿童。2006年我市开展精神病线索调查,全市有康复需求的自闭症人士约1000人。

  康复训练要早抓

  市残联和康宁医院的专家认为,虽然原因不明,但深圳的自闭症儿童患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是事实。由于深圳市重视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深圳在这方面的探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近年来,深圳市通过民办公助等形式,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专业的社会自闭症患者康复服务机构。目前全市开展自闭症康复服务的机构有22家。这些机构的康复工作者有医生、从事特殊教育的学者,有长期接触自闭症儿童的老师,甚至还有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他们为自闭症的孩子能融入社会边探索边学习。

  颜家睦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工作有10多年了。他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起来,用发展的眼光来帮助他们,支持他们,他们的功能就会不断改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也就随之提高,学习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逐渐缩小与普通孩子的差距。

  颜家睦说,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要做到“三个尽可能”:尽可能“早一些”,就是要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时,科学系统的教育训练和适当的刺激会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可能“专业一些”,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要有专业基础,不是任何一个医生或者一个教师就可以康复他、教育他;尽可能做到“准确一些”,就是要求专业人员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最近发展区。只要你判断清楚了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针对他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发展潜能,如要教育他学习一个知识点,你只要稍微帮助或教育一下孩子,他很快就学会了,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应严谨科学

  尽管深圳自闭症研究、康复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其中也存在误区。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主任王坚说,目前深圳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康复工作者有医生、有从事特殊教育的学者,有长期接触自闭症儿童的老师,甚至还有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因为自闭症康复没有科学、规范的标准,因而大家都是处在边探索边学习的状态下,导致康复效果难以评估。

  市康宁医院专职从事儿童孤独症研究的王晋涛主任认为,孤独症康复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比较新的课题,但同其他学科一样,自闭症的康复手段肯定应该是严谨科学的,因而目前亟须在康复机构的准入、康复手段、康复效果等方面,制定国家规范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承担起了这项重任。高建伟介绍, 4月8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将在深圳举办全国自闭症康复技术规范研讨会和全国康复咨询师试点工作现场会,为全国的自闭症儿童康复制定技术标准,进一步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社会各界关爱“星星儿”

  无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力量,深圳各界对自闭症患者伸出援手,前不久,深圳2010关爱行动重点项目“牵手星星儿——特殊教育支援服务”启动。此项活动是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为在普通幼儿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和智力障碍儿童,提供教育咨询和转介、学习和心理辅导、个案管理等特殊教育支援服务,旨在提高普通教育机构接受融合教育特殊儿童的学习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基础。

  据深圳市职康残疾人服务中心负责该项目的谭志芬老师介绍,关爱活动期间,他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行相关服务项目:

  一是开展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调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编制《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状况调查》问卷,安排专业人员或义工深入普通教育机构、社区和街道,调查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情况,了解接受容纳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求,摸清他们在普通教育机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给他们制定特殊教育支援服务计划和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推广自闭症儿童康复知识,通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引导社区居民、班级同学、广大自闭症儿童及其亲友关注其教育和发展,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及形成自闭障碍的原因,理解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而加强认同感;同时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历史和发展、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育目的和任务要求。

  另外,关爱行动期间将开展自闭症儿童康复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支援服务。将组织20名包括特殊教育教师、社工、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深入自闭症儿童家庭或教育机构,为在普通幼儿园、中小学随班就读的50名孤独症(自闭症)儿童提供课后辅导、言语治疗训练、职业治疗训练和游戏治疗训练等特殊教育支援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上、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满足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益。(深圳商报)



作者: admin    时间: 2010-4-3 18:13
标题: 谁来拯救这些自闭症孩子?
谁来拯救这些自闭症孩子?


专家:政府应建立“康复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治疗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10年4月2日




漫画/陈丹

    4 月2 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不少国家的孤独症发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悉,广东省中山有为数不少的自闭症孩子,记者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了解到,全市每年有六七十个自闭症孩子在这里接受治疗,现在正在该院进行随诊治疗的自闭症孩子达20多个。
    据悉,目前广东省孤独症发生率为0.67% ,其中0-14 岁自闭症儿童有13 万多人。自闭症儿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专家表示,治疗改善孤独症患儿状况的黄金阶段为1 岁~3岁,不要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患儿通过沙盘疗法症状改善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心理医生代娟不久前治疗了这样一个自闭症孩子:7岁的小明,读小学一年级,看上去和同龄孩子无异。可当你跟他接触后发现,他对别人的问话没有任何反应。
    妈妈说,家人近两年才发现孩子不愿与人接触,不同人讲话,更不会叫人,开始家人以为是他性格内向,不懂事,经常会批评、指责他,可后来,家人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小宝平时在家中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什么也不理,和他交流不理不睬,打骂也无用。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玩耍,老师批评时无任何解释和反应。根据小宝的反应和表现,医生诊断其患了自闭症。
    随后,根据患儿情况医生对其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第一次为患儿治疗时,患儿全程由妈妈陪同,在治疗师引导下无任何反应,对治疗师的问话不理睬,患儿完成的沙盘当中到处充满冲突,可见患儿内心问题很多。医生根据患儿情况为家属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建议其父母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对孩子多些耐心和支持,尽量不批评,更不能打骂。
    当以后进行第三、第四次沙盘治疗时,患儿妈妈中途借故离开后,患儿可照常继续制作沙盘,全身心投入进去,并且在沙盘当中可看出冲突有所减少。进行第五次沙盘治疗时,患儿已经愿意单独与治疗师在一起,情绪较平稳,并且主动地制作沙盘,期间对于治疗师的提问能用点头和摇头回答。从沙盘全局看冲突较前减少,并有明显的转化,可以看出是好的迹象。沙盘治疗后,其父亲反映患儿已经愿意与父亲进行简单的沟通,并愿意随父母外出运动。
    代娟医生表示,目前患儿仍在进行沙盘治疗,虽然进展缓慢,但每次的沙盘治疗患儿的病情均有好转,因此可以将沙盘治疗作为自闭症患儿改善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副主任冯冬梅介绍,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据统计,自闭症儿童中5%智力是超常的,20%智力正常,75%存在智力低下。一些临床案例表明,对自闭症儿童尽早进行干预,可提高其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
    代娟介绍,从我们接诊的自闭症孩子来看,他们首先就是表现在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看人时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其次言语障碍十分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他们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大多智力发育落后极不均
    衡,只有少数患
    儿智力正常或接
    近正常。
    据专家介绍,现在自闭症治疗方法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高频音乐疗法、激活大脑的特殊教学方式、感应治疗、心理治疗 (沙盘治疗)、家庭支持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李振华说,父母如果能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自闭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李振华表示,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轻中度自闭症孩子有望恢复到正常孩子的几率较高,60%能回归社会。现在诊断水平高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交流上或语言发展上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看专科医生,寻求专业治疗。一般来说,早干预,可以减轻症状,回归主流社会的机会增大。
■专家谈自闭症儿童教育
政府部门可建自闭症康复中心
    冯冬梅表示,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适当引导。例如你孩子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应该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例如给他提供好玩儿童故事、数学游戏软件等。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参与玩电脑,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家长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医生表示,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自闭症患者的康复专业机构,而有些私人机构拥有针对此症的专门训练,但高额的培训费、治疗费使许多家长望而却步,由于自闭症孩子不能自理、无法融入社会、无法上学、就业,自伤自残等意外事故的频发危险都需要时刻有亲属陪伴照顾,使不少父母一方必须辞职,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李振华表示,现在不少自闭症孩子到了医院,但医院缺少这方面的医疗康复人员,很多都是给予药物治疗后,指导家长在家进行支持康复治疗。现在随着人们对于孤独症及其后果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并统一编写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筛查、诊断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李振华呼吁,自闭症这一群体应该引起社会、家庭的重视,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家长首先要接受相关培训,学会基本的家庭支持教育、康复治疗。政府部门可以建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给自闭症患儿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彭静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18:20
标题: 自闭症不传染但遗传 患儿母亲:最好听的声音是“妈妈”
自闭症不传染但遗传患儿母亲:最好听的声音是“妈妈”(组图)


2010-04-03 03:05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 作者:刘力源


关键字:自闭症,妈妈,患儿专家表示,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2-6岁,医院确诊后,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专家表示,目前自闭症男女比例为10:1至15:1,而且自闭症是一种遗传疾病,“如果下一代是男孩一定为自闭症患儿,女孩患病的几率可能会小一些。





老师用食物奖励自闭症孩子

  本报记者(左)给自闭症孩子上课

  新闻背景

  昨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自闭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但主要是先天性神经系统受损,与后天环境因素不大,而且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但越早治疗越好,2-6岁是最佳干预期。

  有一群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他们纯稚、漂亮,却只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对朝夕相处的亲人亦漠不关心。这群孩子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在医学上叫做自闭症患者。昨日,记者走进长春市星光特殊儿童训练中心“支教”一上午。这次经历让记者感触良多,因为所教孩子皆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但更多的是心痛,因为无论记者怎么努力,孩子们还是无法答出1加3等于几。

  记者支教

  一节课什么都没教会

  昨日7时50分,在家长陪同下80多个孩子陆续来到长春市星光特殊儿童训练中心,再过10分钟就要正式上课了。与普通幼儿园不同,这里每个教室中只有7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同桌是自己的家长。这个班的孩子被称为“过渡班”,他们的病症较轻,经过一定训练后,就可以上小学。

  为了能够真正走进这些孩子的世界,记者决定当一次小老师。

  训练中心给记者安排的教学课程为“一对一训练”,“子赫,你好,今天我是你的新老师。”记者伸出右手,子赫友好地和记者握了下手。子赫今年7岁,在识字方面显示出超常的天赋,但是学数学有点困难。韩老师告诉记者,今天要教他10以内数字的加法。

  “1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3个苹果,再加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记者一边说,一边拿道具演示,但子赫始终自顾自地看向别处,对记者的话毫不理会。一节课下来,孩子什么都没学会,离开时还把记者当做陌生人。

  家长担当

  放弃工作为儿四处寻医

  在星光训练中心,80多个孩子都是家长陪读。训练中心董事长王淑娟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就是“自闭症”患儿,最初成立这个中心就是为了让儿子得到好的训练。

  “孩子1岁半时还不会说话。”王淑娟是一名护士,医学常识让她对儿子的反常表现特别敏感,在去过国内多家大医院就诊后,儿子被确诊为“自闭症”。2001年,王淑娟开始放弃工作四处给孩子看病,吃过汤药、扎过针灸,但都不见效果,孩子仍不会说话,而且对他们十分冷漠。

  “他能叫妈我死也甘愿”

  在求医过程中,王淑娟了解到沈阳有个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她就带儿子去了。“培训2个多月后,有一次我洗完头,头发还湿着,他突然跑过来摸我的头发,对我叫‘妈妈’,当时我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说到这时,她已满脸泪水。

  孩子在开口叫妈妈后,逐渐学会了叫爸爸、爷爷、奶奶。“我带着孩子在沈阳呆了近一年,孩子学习得很好,但总在外面也不是办法。”王淑娟说,2003年她在长春开办了星光训练中心。如今,王淑娟的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虽然无法与正常孩子相媲美,但是她已经很开心了。

  在星光培训中心,所有的家长跟王淑娟有着同样的心情,“只要他能开口叫我声妈妈,我死也甘愿了。”东东是刚刚来培训中心的孩子,不会说话,一直闹个不停。妈妈一边抱着他,一边哭着说,但是东东却哈哈大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落泪。

  孩子心语

  喜欢和同龄正常儿童玩

  星光培训中心的韩老师说,对于自闭症患儿,融合教育更有助其恢复。目前该中心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开设融合班,“家长们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特色学校来,他们怕孩子被传染或者受影响,其实自闭症是不传染的。”

  子赫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记者试探着问他喜不喜欢去啊,他用力地点点头。子赫妈妈说,每次跟他提到要去更大的学校,跟更多同龄的正常小朋友玩,他都会非常开心。

  红十字会

  募捐1万多元

  东亚讯(记者刘力源)昨日,长春市红十字会举行“爱在行动”救助贫困家庭自闭症儿童活动。李艳梅明星艺术学校全力免费支持了一台歌舞演出,吸引不少人来捐款,一位企业老总捐出1万元钱。长春市红十字会王大雷说,这1万多元善款将捐给长春市新智特殊儿童训练学校,用来资助那些家庭贫困的自闭症儿童继续康复治疗。

  专家提醒

  通常3岁内发病

  专家表示,儿童自闭症是广泛发育障碍的一种疾病,也称孤独症,通常在3岁内发病。“如果孩子在1岁半-2岁时仍不会说话,家长就要注意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专家表示,自闭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是2-6岁,医院确诊后,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女孩患病几率小

  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一、遗传因素;二、妇女怀孕期间胎儿脑部发育受损伤而导致自闭症;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导致自闭症;四、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自闭症几率。

  专家表示,目前自闭症男女比例为10:1至15:1,而且自闭症是一种遗传疾病,“如果下一代是男孩一定为自闭症患儿,女孩患病的几率可能会小一些。”

  (记者刘力源/文张秋磊/摄)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18:56
标题: 2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干预时机
2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干预时机


上海市对接受康复训练者每年补助3000元


日期:2010-04-03


作者:金恒 来源:新民晚报

                  
    昨天(10-4-3)是第三届“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本报头版刊登了沪上十多名自闭症患儿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画展的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重视“康复”过程才是关爱自闭儿的关键一步。
   
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3年前,5岁多的庆庆被送到上海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如今,他走路不再摔跤,上课时能安静地坐着,虽然智力发育仍不如同龄人,但已懂得基本的礼貌,。“如果学校愿意接收,就可以转入普通小学就读。”这让庆庆的父母重新燃起了生活希望。
   
    据专家介绍,2至6岁是自闭症最佳干预时机,越早训练越好,主要方法是科学、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培养与环境融合的行为。目前,自闭儿康复机构大多由民间力量自行筹办,甚至是自闭儿家长“自救型”办学,各机构生存举步维艰,场地、教学设施、日常管理费用全靠自行解决,老师们收入微薄,师资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康复机构的良性运作。同时,因经济能力有限,能及时、长期接受专业训练的孩子并不多。
   
身后有支持和鼓励
   
    近年来,上海本市逐渐重视为7岁以下自闭儿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对于接受康复训练者每年提供3000元补助金。昨天,上海市残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市卫生局等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成员单位还走访慰问了多家自闭儿康复机构。
   
    解决自闭儿康复难的问题,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爱好儿童康复培训中心校长杨晓燕对此充满信心:“有人站在身后支持鼓励着他们,自闭症患儿的未来一定不再灰暗。”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19:04
标题: 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日 专家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
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日 专家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


2010-04-02 10:13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翟少颖


关键字:儿童自闭症,儿童康复,自闭儿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这是国内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写给自己孩子的歌。校长范某原先从事技术工作,为了患自闭症的儿子,他辞去工作,四处求医,四处观摩学习康复训练方法,之后又自己办起了这家康复中心。




资料图片

  他们有明亮的双眼,却拒绝和他人对视;他们有正常的听力,却对亲人的呼唤充耳不闻;他们能正常发声,却不与他人交流;他们或被认为智障,却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自闭症(亦称孤独症)儿童,在西方国家,他们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今年4月2日是第三个“世界自闭症日”,记者走进省城两家自闭症康复机构,走近一群自闭儿和与儿童自闭症抗争的人们。

  一个孩子,三代人的痛

  “宝贝你把自己关进了房间,留给爸爸妈妈一片阴雨天。你吝惜每一句简单的语言,喊一声妈妈,真的太难。妈妈要怎样做才能走进你的世界,怎样让你认知外面的世界。牵你的小手,和孤独告别,是妈妈今生要做的一切……”

  这是国内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写给自己孩子的歌。家有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痛和无奈,外人无法真正体会。

  3月30日上午,来自忻州的张女士陪着4岁的儿子琪琪上完一堂个训课后,精疲力尽走出教室。为了及早干预,争取最好的康复效果,去年3月,她停下手头的生意,带着3岁的儿子来到省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陪伴儿子接受康复训练中。

  张女士说,琪琪最初和同龄孩子并没太大区别,几个月开始牙牙学语,不到一岁学会叫“爸”、“妈”,一岁三个月学会走路,但到两岁左右时,他突然不说话了。家人起初怀疑他听力出了问题,但很快发现不是,电视中只要播放起广告,琪琪就会一动不动,听得十分认真。带他到省儿童医院检查,医生很肯定地给出结论:自闭症。

  来省城一年,张女士每天一早骑车带孩子到太原听力康复中心接受训练,中午返回出租屋,用最快的速度做饭吃饭,然后一刻不休息再往中心赶。经过一年的训练,琪琪现在对呼唤有所反应,能和他人短时对视,还能回答一些简单的提问,但距离同龄正常孩子仍有很大距离。康复训练还要继续多久,谁也说不清楚。张女士说,她现在只希望通过训练,让孩子能有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不久前的一天,回到租住的小区后,她还没放好自行车,琪琪已经头也不回地跑出大门,朝着一辆疾驶的汽车跑去,险些出事。打那以后,她放好自行车才敢往下抱他,出门时,也要紧紧牵着他一下不敢松手。她不知道,这种神经时刻紧绷着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张女士说话时,虎头虎脑的琪琪始终坐在妈妈面前,低头摆弄手中的穿绳玩具,把一根绳子在木板上的小孔里反复穿来穿去,对周围的谈话仿佛全然听不到。老师拿起一盒牛奶在他面前晃一晃,他却闻声抬起头,目光追随牛奶,直到老师将盒子放回原位。琪琪的额角有一小块明显的伤痕,张女士说,是她一天前气头上打的。挨打后孩子哭了,从老家前来看望他的姥姥见状也跟着哭,张女士也心疼地掉下眼泪。她说,自己以前从不当着外人说孩子的病,来中心后慢慢接受了现状,能面对这个现实了。但她始终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会写“CCTV”,会背电视广告,却几年中从不主动对爱他的家人说上哪怕一句话。说着这些,张女士的眼里再次噙满泪花。

  为孩子,家长办起康复中心

  在省城平阳路南端的大马村,有一家由自闭儿家长创办的自闭症康复中心。校长范某原先从事技术工作,为了患自闭症的儿子,他辞去工作,四处求医,四处观摩学习康复训练方法,之后又自己办起了这家康复中心。

  范老师的儿子凡凡两岁时确诊为自闭症,2003年“非典”期间,他带着5岁的儿子外出游玩,回来后发现孩子病情有所改观,从此他有了信心,先后带儿子去南京、青岛等地接受康复训练,为了掌握最新信息和最先进的康复训练方法,他甚至去过日本、美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地。

  他说,自闭儿带给父母和家人的,不仅仅是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精神压力。因为自闭症不像其他病,不是花一百万二百万就能有个结果。康复训练也许要伴随其终生,甚至还不见得会有结果。所有自闭儿的家长,最大的担心就是孩子的未来怎么办,惟一的想法便是希望能比孩子多活一天。他本人也不例外。自己和爱人在一天天老去,将来儿子怎么办?时间久了,他下定决心:与其这样担心下去,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自己办一个康复中心。因为无论孩子去哪里接受康复训练,最终总要回家。

  2005年,他在省城租下一栋小楼,办起了方舟自闭症康复中心。因为他的儿子凡凡康复效果明显,渐渐有人闻讯带孩子前来,一传十,十传百,几年间,中心先后收治的孩子已达200多个,目前在册的也有50多个。

  范老师说,仅从外表上看,自闭儿和正常孩子没有任何区分,甚至相当一部分比正常孩子还要漂亮。因此很多人宁可认为,这些孩子并非患病,他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我们不同的世界里。而这,也正是家长们一直不愿放弃的原因。

  对这些孩子的康复训练,是一项十分艰难和长期的工作。范老师说,他之所以做这样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儿子,同时也为了给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痛苦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有一个学习技巧、分享经验、相互取暖的途径和空间。他说,家有自闭儿的痛苦,至今在他心里无法淡去。他每天只在中心呆一下午。上午接送儿子上下学之外的时间,他宁可呆在家里。他怕看到那些孩子时的压抑和沉重。在中心,一位自闭儿的爷爷每天下午都要到范老师的办公室坐一会儿。时间久了,老人告诉他:“每天都来你这里晃一会儿,就是想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

  4月2日,范老师打算组织孩子们和家长去动物园放松一下。他说,这个日子就是自闭儿的“儿童节”。联合国设定这样一个日子,就是想借着这个日子提醒人们,在我们周围,还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希望全社会都能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们。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19:09
标题: 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日 专家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2
4月2日为世界自闭症日 专家呼吁关爱自闭症儿童2


  “自闭儿并非不可救药”

  范老师说,家有自闭儿,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他和妻子的人生。因为儿子,担任高中语文教师的妻子对班上的差生格外关爱和有耐心。因为儿子,他在痛过怨过之后,悟出了爱的真谛:爱是不求回报,爱是恒久忍耐。为了儿子的康复,他的付出,已经沉重到令许多人无法想象的地步。而儿子给他的回报,同样令人惊喜。

  辞职后,他的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儿子身上。儿子脑海中没有词与物的对应关系,他就一点一滴、一字一句地教;儿子需要多运动,他就陪儿子学打乒乓球,自己先向教练学,回去再慢慢教儿子掌握;儿子喜欢汽车,为了买一本他想要的汽车杂志,他带儿子专门去了一趟北京;有朋友的孩子过生日,他总要带儿子同去,每次都要买只花篮,让儿子送给小寿星,当众表达祝福……由于干预及时,方法得当,凡凡的康复效果十分明显,9岁那年,范老师带着儿子在一所小学的校长办门口从下午3时磨到晚上9时,并提出只算借读,每天只上半天课,发生一切问题包括安全事故均由家长承担等条件,校长最终被他的诚意打动,收下了凡凡。

  现在凡凡已经顺利读到了小学五年级,每天只上半天课,他的成绩与多数同学相比并不逊色,不仅会弹钢琴、打乒乓球、画画,一些没有学过的知识,居然也能无师自通。前不久,语文老师上课时,将匕首的“匕”读错声调,音乐老师弹琴时弹错一个音符,全班同学只有凡凡指出来,他因此得到老师的表扬。外语方面,由于机械记忆能力格外强,凡凡的词汇量已达数千,远远超过同龄人,并能用英语记日记。

  范无师说,凡凡恢复到今天这个程度,与其先天智力水平较高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和妻子这些年所付出的爱心和行动。他坦陈,曾有很多人劝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但他认为,让一个孩子从一出生便背负照顾另一个孩子的使命,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这一生,他愿用自己的付出,表达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责任,表达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他说,自己并不奢望儿子能够成才,只希望他将来能过上快乐而有品质的生活。

  摸索前行,从业人员身心疲惫

  太原听力康复中心李文平主任介绍,关注儿童自闭症在我国是近两三年的事情。2007年国家残联将自闭症人群纳入残疾人范畴,同年开始在全国各地推行试点,开展康复训练。我省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也是从这时起步的。作为新生事物,国内自闭症的康复训练目前仍无现成的教材和成熟的方法,从业机构只能一面借鉴国外经验,一面自己摸索。在起步阶段,中心甚至不得不派人去私人设立的康复中心取经。

  25岁的毕晶从事幼教工作1年多后,一年前进入方舟自闭症康复中心工作。她说,从事这份工作一年多时间,她内心的感受远非语言可以表述。4岁的欢欢是个异常漂亮的小姑娘,但是比一般的男孩子还好动得多。上课时,要爷爷和爸爸两人一起跟着才行。尽管如此,给她上课,脸上仍常被她吐口水、打耳光。毕晶坦言,经历过这些后,她自觉为人处世都有了很大改变,似乎再没有什么委屈不能忍受了。

  毕晶说,每当有孩子离开中心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她都从心底里为他们高兴。但是,因为全社会对自闭症知之甚少,孩子们被歧视、误解是常有的事情。她曾不止一次看到中心的孩子和家长在外当众受辱。一位家长带孩子在菜市场指认菜名时,周围人投来古怪不屑的眼神;一个孩子在街边服装摊上好奇地触摸衣服商标时,摊主不满地大声呵斥;还有一次,她路过一家幼儿园时,看到一个熟悉的孩子正随人群走出来,一个小女孩指着他喊:“妈妈,他是个哑巴,不会说话!”她看到,等在园外的孩子的母亲闻声背过脸去,悄悄抹去腮边的泪水。

  “星星的孩子”需要全社会关爱

  采访中,太原市听力康复中心李文平主任表示,自闭儿康复工作目前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后续教育跟不上。一些孩子康复到一定程度离开中心后,没有学校愿意接收,除非家长有能力“走后门”。更多的自闭儿则仍返回家庭,由家长看管甚至被锁在家中,长期不与外界接触,久而久之,原先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范老师则表示,目前国内这一行业十分不规范,甚至不清楚究竟该归哪个部门管。此外,专业教师、教材缺乏,少数开设此专业的特教学校相关教学内容肤浅、针对性不强。同时,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医院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划分也十分混乱,有的在精神卫生科,有的则在儿保科。而他本人更大的担忧是,在不远的将来,这一人群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就在3月28日,他曾请一位在德国从事过相关工作的老师到中心讲课。据其介绍,在德国,自闭症孩子主要以接受技能学习为主,比如园艺、手工等,自闭症孩子手工制作的蜡烛,一个可以卖到10欧元,谋生不成问题。在日本,也有专门为成年自闭症患者提供的工作岗位。但在我国,惟一听说过的个例是:南京一位20多岁的自闭症患者进入超市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来自顾客的压力,超市无奈地将其解雇。

  范老师说,正如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土壤,自闭人群也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生存的空间。我们的社会对他们歧视太多,接纳太少。他希望通过媒体告诉人们,自闭儿首先是一个人,需要社会的尊重和接纳;其次,自闭儿并非不可救药,如果方法得当,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恢复得很好。

  据统计,2009年,全球患有不同程度自闭症者已达6700万人左右。自闭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0.2%,我省的自闭症患者有近万人之多,仅省城,自闭症患儿便有2000人左右。

  给这些折翼的天使、无助的家庭一点理解、一点尊重、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接纳的微笑,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20:29
标题: 贵人语迟?警惕儿童自闭症(组图)
贵人语迟?警惕儿童自闭症(组图)


2010-04-02 08:42 来源:南方日报


关键字:语言发育迟缓,医教结合,姿势语言


奥地利裔美国医生LeoKanner1943年所描述的这群孩子,就是患有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张惠贤提醒,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断,一旦确诊,立刻联系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核心提示

  今天(10-4-2)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0-6岁精神残疾病患率为0.11%,自闭症是主要致残原因之一。广东省自闭症发生率为0.67%,其中0-14岁自闭症儿童有13万多人。

  “他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可能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他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星期几?’答案必须是他认定的‘星期三’,否则就听不见。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

  奥地利裔美国医生LeoKanner1943年所描述的这群孩子,就是患有自闭症(也被称为孤独症)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老大的幸福》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乐乐。通过这一形象,让很多身为父母的人们感到揪心。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相关自闭症治疗康复机构以及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带着读者一起走进“星星”的世界,关注“乐乐”们的未来,用关爱为他们撑起未来的蓝天。

  名词解释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系列发育性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社交障碍:与人交往的兴趣不大,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语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肢体语言不丰富,经常错用人称代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对某些特别的物件与活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动作具有刻板、重复、仪式性以及强迫性行为。

  据了解,目前,自闭症的患病率约为千分之6.7,男孩发病率为女孩的4到7倍。

  家有自闭儿

  案例1:东东痴迷圆形的旋转物

  东东今年4岁了,自出生来,妈妈就发现东东与同龄孩子相比有点“与众不同”。无论是理解、表达能力还是活跃程度,东东总要比其他孩子慢半拍。最让妈妈感到惊奇的是,东东对普通的玩具没有兴趣,而对瓶盖、杯盖、风车、飞碟、硬币等一切圆的可旋转的物品痴迷不已。3岁多时,别人的孩子已经会流利地喊妈妈爸爸,在幼儿园呆了一年的东东依旧“沉默是金”,嘴巴里撬不出半个字。无奈之下,妈妈带东东到医院检查,确诊东东患上自闭症。

  妈妈马上带东东到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一年后,东东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以及情绪调控能力都有了提高。问题解决刚有点起色,新问题又出现了,妈妈的心情随着东东的康复程度起起伏伏。最让妈妈担忧的是,怎样才能让东东这些自闭症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案例2:毛毛爸爸独自承受

  毛毛今年快4岁了。2岁多时,爸爸发现他有点“毛病”,特别不爱说话,而且父母教的新词总是说不出来。“看见蝴蝶,他只会喊‘蝶’”。不仅如此,毛毛还特别冷漠,对于父母的呼喊总是不理不睬,只顾自己玩耍。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爸爸带毛毛去医院看病,被诊断为自闭症。

  爸爸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妈妈、爷爷和奶奶却迟迟不敢相信毛毛患病,总是认为毛毛出现的症状是发育迟缓的原因,爸爸并不向他们作过多解释,“就让我一个人痛苦吧,何必再让每个人都痛苦呢!”爸爸觉得生活很无奈,也很悲观,“我们现在就是在黑暗中摸索,感觉生活很混乱”。对于未来,爸爸不敢有过多的奢望,只希望毛毛能够好起来,起码学会生活自理,“不然,我们老了,他怎么办呢?”

  怎样判断自闭症儿童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智障/自闭症康复部部长张惠贤说,自闭症具体病因至今仍是个谜。目前的观点认为,自闭症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而与儿童的心理失调或家长的教养方式无关。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研究室教授孙筱放也表示:“医学研究显示,遗传或基因异常被认为是自闭症的病因,哈佛大学教授吴柏林已研究发现了5个与自闭症发病相关的、重复发生的遗传病因,并在世界顶尖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得到世界医学界承认。”

  那么家长该如何早期发现自闭症的孩子呢?张惠贤介绍,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观察孩子―――

  不依恋父母,不与人对视

  辛辛苦苦养育孩子,孩子却不理自己,甚至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而非“情感对象”,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不与他人对视,眼光常飘忽不定;叫他也没有反应,甚至使人怀疑其有听力问题。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到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年龄,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意结交朋友,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

  喜怒无常,沟通困难

  自闭症儿童的感情表现得非常极端,给人喜怒无常的感觉。有时会忽然大发脾气、嚎啕大哭,有时则面无表情,十分安静,给人一种缺少中间的缓冲地带的印象。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说话。虽然症状因人而异,但多数患儿直到2、3岁也不会说话,甚至不会叫父母。自闭症儿童存在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速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

  此外,自闭症孩子还存在语言音调、节奏的障碍,语言单调平淡,缺乏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常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听不懂、不能理解的话。他们还缺乏手势或姿势语言,很少用点头、摇头或其他面部表情来表达要求。

  行为怪异,反应异常

  自闭症儿童的一大特征是容易沉迷于同一种游戏或是某种单调的行动。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如椅子、门把手、小石子、锅盖、瓶盖、车轮、纸片、砖头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自闭症孩子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僵硬。如只吃固定的食物,吃饭时坐固定的座位,出门一定要走某条路线等。即使在别人看来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对孩子本人却是有意义的。若变动则焦虑不安、大发脾气。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沉迷于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反复摸嘴唇、耳朵或其他身体部位,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智力异常,或有特殊能力

  在自闭症的孩子中,有75%智力低下,20%智力正常,5%智力超常。无论总智商状况如何,其智力通常会呈岛状分布,智力结构不均衡,即在记忆力、艺术、数学等领域表现突出,但可能在其他方面能力较弱。例如,有的患儿虽智力低下,但具有某些特殊的能力,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的不寻常的记忆力和对日期推算和速算能力。外国一些研究者曾经通过对名人天才的传记研究认为,爱因斯坦、牛顿、贝多芬、莫扎特、爱迪生都患有较缓和的自闭症。

  给“星星孩子”家长的一点建议

  呼唤社会关爱

  每个月近四五千元的治疗费用,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文提到的东东,他的妈妈原在一家公司做财务,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和配合康复训练,后来干脆辞职。家里的经济重担落在了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爸爸身上。

  毛毛的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小学教师,为了保证毛毛每个月的康复训练费用,夫妻俩坚持工作。为了配合毛毛白天的康复训练,爸爸申请把每天的上班时间调整到下午和晚上。

  “照顾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冷暖自知。有时真的感到很无力,特别需要社会的帮助。”东东妈和毛毛爸不约而同表达了希望自闭症医疗保障体系能够更加健全,国家对自闭症群体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能更多。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士也表示,希望政府将自闭症康复补助作为普惠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将救助金直接补贴到有需要的个人,以减轻病人家属的经济负担。另外,由于目前特殊学校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自闭症儿童上学康复的需要,因此这些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的建设也刻不容缓。

  或能更早一点介入

  但在钱未落实之前,基因诊断方面似乎有所突破。今年初,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率先引入了针对自闭症患者的“基因芯片分析仪”,免费为自闭患儿进行基因诊断,为准确通过基因诊断判断自闭症提供了可能。

  “目前,吴柏林教授已经发现了5个与自闭症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在这些位点存在基因缺失或重复等缺陷的人群中,约10%患有自闭症。”孙筱放称,广医三院启动这个研究是希望发现更多高风险因子,从而为自闭症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并为产前诊断而择优生育做准备。因此,她呼吁凡被确诊为自闭症或具有疑似自闭症症状的孩子,应及早到该院进行基因诊断,以及早进入治疗。

  也有专家称,母亲在孕期并非无可作为。武警医院心理科主任李炜表示,从主观而言,准妈妈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儿童自闭症病因说法仍不太确切,但母亲孕期的精神状态和孩子的性格还是有关的。”此外,准妈妈还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在有害环境作业。

  治疗要“与时间赛跑”

  张惠贤介绍,自闭症属于终生疾病,是无法完全治愈的,但如果通过对自闭症的孩子进行合适的干预,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症状。自闭症发病于0-3岁内,0-6岁是自闭症早期干预的关键期、抢救期和黄金期,“早期康复一年的效果等于成年后康复十年的效果”。

  通常自闭症的孩子会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但家长总是以“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或“贵人语迟”之类的借口安慰搪塞自己,从而错过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黄金时期。

  张惠贤提醒,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断,一旦确诊,立刻联系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

  目前自闭症治疗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包括医疗干预、教育干预和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原则上不采取药物疗法,只有在患者出现需要药物治疗的周边症状时才会用药。她告诫家长不要盲目地只进行医疗康复,而忽视康复训练和教育干预,“医教结合很重要”。

  其中,康复训练是自闭症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社会能力培训、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张惠贤强调,通过训练并不能治愈自闭症,而是使自闭症者的大脑生理异常情况全面改善。“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有的孩子能够达到生活自理,甚至独立生活”。

  不过,张惠贤也特别指出,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经过一个疗程或一台手术后就能明显康复。训练是一个复杂的、漫长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丰富的经验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自闭症儿童成长的全过程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家长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此外,家长在患儿康复过程中亦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这句话更是贴切不过。一方面,家长要有意识地向专业医护人员学习训练方法,提高带孩子的技巧,从而保证回到家后仍然能够让孩子得到同步而持续的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要理解孩子,认识亲子关系,学会互动交往,陪伴他们一起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进入正常生活。

  (文中所有患儿均为化名)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4-3 20:36
标题: 教自闭症孩子学两个字老师不厌其烦教了十几遍
教自闭症孩子学两个字老师不厌其烦教了十几遍


2010年04月03日08:33  


  南京晨报讯 昨天(10-4-3)是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对于南京市玄武区特殊教育学校的5名自闭症孩子和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学校成立一年半,5名自闭症孩子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有了明显的进步。

  老师讲话他永远“没听见”

  玄武特教学校是2008年9月开始招生的,目前有8位老师,其中一位男老师,18名学生中有5名自闭症孩子。老师除了关心课堂,还要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

  昨天中午,在玄武特教学校食堂里,十几名孩子分成三桌在吃饭,每张桌上都有两名老师陪同。“小伟,别玩了,快吃饭!看,今天的鸡翅多好吃!”班主任苗茜老师一边拿餐巾纸给他擦嘴,一边耐心地跟他说。小伟似乎没听到老师的话,自顾自玩着双手,还不时开心地笑。苗老师说,他是个自闭症孩子,和别人有交流障碍,有时候不听指令,老师只能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提醒他。

  正说着,旁边“砰”的一声响,一名女生佳佳的饭碗掉在地上,菜汤泼了一身,她却不知所措。两名老师见状,赶紧上前帮她换上衣服,把脏衣服抹干净,拿到阳台上晒起来。校长皇甫凤兰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老师们早已习惯了。

  让他说句“擦手”要教上好多遍

  说起学校几名自闭症孩子,教导主任张平深有感触,“学校的18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所学校,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特别是自闭症孩子,教起来难度更大,除了要求老师一对一的教学,有时候还需要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叮嘱、纠正。”

  十岁的文文也是自闭症孩子,他动作发展很好,却不爱说话,为了让他练说话,张老师想尽了办法。文文吃完饭没有主动洗手,张老师拿过来一张餐巾纸先在他手上擦几下,边擦边指着手问:“我擦的什么?”“擦这个!”“我擦的什么?”张老师再次指着手问,“擦这个!”“说擦手!”提醒了十几遍后,文文终于勉强说:“擦手!”最后,张老师还不忘表扬他“说得很好,很能干!”

  训练擦黑板16岁小孩没那么有攻击性了

  张老师告诉记者,她和另外7位老师几乎每天都面临类似的问题。她是幼教专业毕业的,有时候,她会用对待幼儿园孩子的方式对待班上的孩子,班上有个孩子已经16岁了,刚来时特别不听话,她知道这是自闭症孩子的特点之一,就训练他帮老师擦黑板,半学期下来,擦黑板这件事他能做的非常好!得到老师的夸奖后,他的攻击性也比以前大大减少了。

  工作一年半年轻老师成爱心天使

  苗茜是工作一年半的年轻老师。班上的佳佳是个对吃有极大兴趣的女孩,为了教她说话,苗老师就经常准备些好吃的,然后一遍遍用口型教她发音,每发对一次,就奖励她。佳佳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厕所,有时候会尿湿裤子,或者大便拉在裤子里,苗老师不仅要帮她换衣服,还要帮她洗衣服。为了训练佳佳大小便的习惯,每节课下课,苗老师就陪她去一次厕所,还教她怎么把裤子提好。一向不愿和别人交流的佳佳遇到问题就会找苗老师帮忙。

  12岁的伟伟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没事就爱摆弄自己的双手。但是他有个特点,特别喜欢音乐,作为音乐老师,苗老师抓住伟伟的特长,经常用音乐刺激他的行为,如今伟伟会唱近百首歌曲。很多时候也能和老师配合了。

  □链接

  近年来,南京患自闭症的儿童呈上升趋势,20年来发病率上升近10倍,每万名儿童就有约十名自闭症患者。如果这些孩子在3岁以内得不到有效治疗,就可能延误终身。

  作者:孙文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6-18 22:41
标题: 联合国设立世界自闭症日的决议
联合国设立世界自闭症日的决议

发表: 2008-05-04 11:26:11

联合国设立世界自闭症日的决议

联合国大会决议
[根据第三委员会的报告(A/62/435)通过]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

回顾  《2005 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1 和《联合国千年宣言》,2 以及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有关领域各次主要会议和首脑会议的成果。

又回顾  《儿童权利公约》 和《残疾人权利公约》规定,残疾儿童应能在确保其尊严、促进其自立、有利于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下享有充实而适当的生活,并在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

申明  确保和促进充分实现残疾人的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对实现国际商定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认识到  自闭症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引致的终身发展障碍,症状在三岁前出现,患者多为儿童,分布在许多国家,不分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地位,其特征为社交互动能力缺失、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困难,行为、兴趣和活动有限和重复。

深切关注  自闭症在世界所有地区的儿童中流行,发病率高,对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开展的长期保健、教育、培训和干预方案造成发展方面的挑战,对儿童及其家庭、社区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提请注意  早期诊断、适当研究和干预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决定指定4 月2 日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从2008 年起每年为此举办活动;
2. 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相关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在内的民间社会,以适当方式举办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活动,以便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认识;
3. 鼓励会员国采取措施,包括在家庭层面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
4. 请秘书长提请所有会员国和联合国各组织注意本决议。

                                                   2007年12月18日
                                                  联合国第76次全体会议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11-15 09:33
标题: 中国卫生部通知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中国卫生部通知印发《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0年08月16日11:1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规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我部制定了《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sm)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为及时发现、规范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 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部分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规范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则,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康复。

  一、概述

  (一)概念。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Rett氏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非典型孤独症以及其他未特定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目前,国际上有将儿童孤独症、Asperge氏综合征和非典型孤独症统称为孤独谱系障碍的趋向,其诊疗和康复原则基本相同。

  (二)流行病学。儿童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三)病因。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二、临床表现

  (一)起病年龄。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二)临床表现。儿童孤独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

  1.社会交往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与同龄儿童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1)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缺少社交性微笑,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

  (2)幼儿期。患儿仍然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常不理,对主要抚养者常不产生依恋,对陌生人缺少应有的恐惧,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和玩耍的兴趣,交往方式和技巧也存在问题。患儿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不会寻求安慰,不会对他人的身体不适或不愉快表示安慰和关心,常常不会玩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性游戏。

  (3)学龄期。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的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然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他人主动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问题。他们常常自娱自乐,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理解也很难学会和遵循一般的社会规则。

  (4)成年期。患者仍然缺乏社会交往的兴趣和技能,虽然部分患者渴望结交朋友,对异性也可能产生兴趣,但是因为对社交情景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他人的兴趣、情感等缺乏适当的反应,难以理解幽默和隐喻等,较难建立友谊、恋爱和婚姻关系。

  2.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1)言语交流障碍。

  1)言语发育迟缓或缺如。患儿说话常常较晚,会说话后言语进步也很慢。起病较晚的患儿可有相对正常的言语发育阶段,但起病后言语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儿终生无言语。

  2)言语理解能力受损。患儿言语理解能力不同程度受损,病情轻者也多无法理解幽默、成语、隐喻等。

  3)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对于有言语的患儿,其言语形式和内容常存在明显异常。患儿常存在即刻模仿言语,即重复说他人方才说过的话;延迟模仿言语,即重复说既往听到的言语或广告语;刻板重复言语,即反复重复一些词句、述说一件事情或询问一个问题。患儿可能用特殊、固定的言语形式与他人交流,并存在答非所问、语句缺乏联系、语法结构错误、人称代词分辨不清等表现。

  4)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患儿语调常比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常存在语速和节律的问题。

  5)言语运用能力受损。患儿言语组织和运用能力明显受损。患儿主动言语少,多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表达愿望或描述事件,不会主动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其感兴趣的刻板言语进行交流,反复诉说同一件事或纠缠于同一话题。部分患儿会用特定的自创短语来表达固定的含义。

  (2)非言语交流障碍。

  儿童孤独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儿童孤独症患儿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日常生活。具体表现如下:

  (1)兴趣范围狭窄。患儿兴趣较少,感兴趣的事物常与众不同。患儿通常对玩具、动画片等正常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不感兴趣,却迷恋于看电视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物品、排列物品或听某段音乐、某种单调重复的声音等。部分患儿可专注于文字、数字、日期、时间表的推算、地图、绘画、乐器演奏等,并可表现出独特的能力。

  (2)行为方式刻板重复。患儿常坚持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拒绝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的变化。如果日常生活规律或环境发生改变,患儿会烦躁不安。患儿会反复用同一种方式玩玩具,反复画一幅画或写几个字,坚持走一条固定路线,坚持把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拒绝换其他衣服或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3)对非生命物体的特殊依恋。患儿对人或动物通常缺乏兴趣,但对一些非生命物品可能产生强烈依恋,如瓶、盒、绳等都有可能让患儿爱不释手,随时携带。如果被拿走,则会烦躁哭闹、焦虑不安。

  (4)刻板重复的怪异行为。患儿常会出现刻板重复、怪异的动作,如重复蹦跳、拍手、将手放在眼前扑动和凝视、用脚尖走路等。还可能对物体的一些非主要、无功能特性(气味、质感)产生特殊兴趣和行为,如反复闻物品或摸光滑的表面等。

  4.其他表现。

  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约75%的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64%的患儿存在注意障碍,36%~48%的患儿存在过度活动,6.5%~8.1%的患儿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4%~42%的患儿伴有癫痫,2.9%的患儿伴有脑瘫,4.6%的患儿存在感觉系统的损害,17.3%的患儿存在巨头症。以上症状和伴随疾病使患儿病情复杂,增加了确诊的难度,并需要更多的治疗和干预。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儿童孤独症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心理评估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1.询问病史。

  首先要详细了解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运动、言语、认知能力等的发育。然后针对发育落后的领域和让家长感到异常的行为进行询问,注意异常行为出现的年龄、持续时间、频率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同时,也要收集孕产史、家族史、既往疾病史和就诊史等资料。问诊要点如下:

  (1)目前孩子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何时开始的?

  (2)言语发育史:何时对叫他/她名字有反应?何时开始呀呀学语,如发单音“dada,mama”?何时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何时能讲词组?何时能讲句子?有无言语功能的倒退?有无语音语调上的异常?

  (3)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是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交流是否存在困难?有无自言自语、重复模仿性言语?有无叽叽咕咕等无意义的发音?

  (4)非言语交流能力:是否会用手势、姿势表达自己的需要?何时会用手指指物品、图片?是否有用非言语交流替代言语交流的倾向?面部表情是否与同龄儿童一样丰富?

  (5)社会交往能力:何时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何时开始怕生?对主要抚养人是否产生依恋?何时会用手指点东西以引起他人关注?是否对呼唤有反应?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会不会玩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能不能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及如何与小朋友玩?会不会安慰别人或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

  (6)认知能力:有无认知能力的倒退?有无超常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倒退?

  (7)兴趣行为:游戏能力如何?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或怪癖?是否有活动过多或过少?有无重复怪异的手动作或身体动作?有无反复旋转物体?有无对某种物品的特殊依恋?

  (8)运动能力:何时能抬头、独坐、爬、走路?运动协调性如何?有无运动技能的退化或共济失调?

  (9)家族史:父母或其他亲属中有无性格怪僻、冷淡、刻板、敏感、焦虑、固执、缺乏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障碍或言语发育障碍者?有无精神疾病史?

  (10)其他:家庭养育环境如何?是否有过重大心理创伤或惊吓?是否上学或幼儿园?在校适应情况?是否有过严重躯体疾病?是否有因躯体疾病导致营养不良、住院或与亲人分离的经历?有无癫痫发作?有无使用特殊药物?是否偏食?睡眠如何?

  2.精神检查。

  主要采用观察法,有言语能力的患儿应结合交谈。检查要点如下:

  (1)患儿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和父母离开时是什么反应?

  (2)患儿的言语理解及表达的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有无刻板重复言语、即时或延迟模仿性言语以及自我刺激式言语?是否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交谈以及遵从指令情况?

  (3)患儿是否回避与人目光对视?是否会利用手势动作、点摇头或其他动作、姿势及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4)患儿是否有同理心?如父母或检查者假装受伤痛苦时患儿是否有反应?是什么反应?

  (5)患儿是否对玩具及周围物品感兴趣?玩具使用的方式以及游戏能力如何?

  (6)患儿是否有刻板动作、强迫性仪式性行为以及自伤行为?

  (7)患儿智能发育的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当?是否有相对较好或特殊的能力?

  3.体格检查。

  主要是躯体发育情况,如头围、面部特征、身高、体重、有无先天畸形、视听觉有无障碍、神经系统是否有阳性体征等。

  4.心理评估。

  (1)常用筛查量表。

  1)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共57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1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样症状,总分≥67分提示存在孤独症样症状,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

  2)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2级或3级评分。2级评分总分≥7分或3级评分总分≥14分,提示存在可疑孤独症问题。该量表针对2~15岁的人群,适用于儿保门诊、幼儿园、学校等对儿童进行快速筛查。

  当上述筛查量表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将儿童转介到专业机构进一步确诊。

  (2)常用诊断量表。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是常用的诊断工具。该量表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0分为非孤独症,总分30~36分为轻至中度孤独症,总分≥36分为重度孤独症。该量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人群。

  此外,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G)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是目前国外广泛使用的诊断量表,我国尚未正式引进和修订。

  在使用筛查量表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诊断量表的评定结果也仅作为儿童孤独症诊断的参考依据,不能替代临床医师综合病史、精神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的诊断。

  (3)发育评估及智力测验量表。

  可用于发育评估的量表有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盖泽尔发展诊断量表(GDDS)、波特奇早期发育核查表和心理教育量表(PEP)。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有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斯坦福-比内智力量表、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瑞文渐进模型测验(RPM)等。

  5.辅助检查。

  可根据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室检查,包括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诱发电位)、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磁共振)、遗传学检查(如染色体核型分析、脆性x染色体检查)、代谢病筛查等。

  (二)诊断标准。参照ICD-10中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1. 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至少表现在下列领域之一:

  (1)人际沟通时所需的感受性或表达性语言;

  (2)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具有以下(1)、(2)、(3)项下至少六种症状,且其中(1)项下至少两种,(2)、(3)两项下各至少一种:

  (1)在下列至少两个方面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

  1)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

  2)(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

  3)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或社交、情感与交往行为的整合能力弱;

  4)不能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欢乐、兴趣或成就(如不向旁人显示、表达或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1)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不伴有以手势或模仿等替代形式补偿沟通的企图(此前常没有呀呀学语的沟通);

  2)在对方对交谈具有应答性反应的情况下,相对地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下去(在任何语言技能水平上都可以发生);

  3)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句;

  4)缺乏各种自发的假扮性游戏,或(幼年时)不能进行社会模仿性游戏。

  (3)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活动和行为模式,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1)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或患儿对它异常地关注;或者尽管内容或患儿关注的形式无异常,但其关注的强度和局限性仍然异常;

  2)强迫性地明显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

  3)刻板与重复的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复杂运动;

  4)迷恋物体的一部分或玩具的没有功能的性质(如气味、质感或所发出的噪音或振动)。

  3.临床表现不能归因于以下情况:

  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反应性依恋障碍或脱抑制性依恋障碍;伴发情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

  (三)鉴别诊断。儿童孤独症需要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其他亚型以及其他儿童常见精神、神经疾病进行鉴别。

  1.Asperger氏综合征。

  Asperger氏综合征以社会交往障碍和兴趣、活动局限、刻板和重复为主要临床表现,言语和智能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和儿童孤独症患儿相比,Asperger氏综合征患儿突出表现为社交技能的缺乏,言语交流常常围绕其感兴趣的话题并过度书面化,对某些学科或知识可能有强烈兴趣,动作笨拙,运动技能发育落后。

  2.非典型孤独症。

  发病年龄超过3岁或不同时具备临床表现中的3个核心症状,只具备其中2个核心症状时诊断为非典型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可见于极重度智能低下的患儿、智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患儿,也可见于儿童孤独症患儿到学龄期时部分症状改善或消失,不再完全符合儿童孤独症诊断者。

  3.Rett氏综合征。

  Rett氏综合征几乎仅见于女孩,患儿早期发育正常,大约6~24个月时起病,表现出言语、智能、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显著倒退和手运动功能丧失等神经系统症状。以下几点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①患儿无主动性交往,对他人呼唤等无反应,但可保持“社交性微笑”,即微笑地注视或凝视他人;②手部刻板动作,这是该障碍的特征性表现,可表现为“洗手”、“搓手”等刻板动作;③随着病情发展,患儿手部抓握功能逐渐丧失;④过度换气;⑤躯干共济运动失调。

  4.童年瓦解性障碍。

  又称Heller综合征、婴儿痴呆。患儿2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起病后已有技能迅速丧失,并出现和儿童孤独症相似的交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动作行为。该障碍与正常发育一段时期后才起病的儿童孤独症较难鉴别。主要鉴别点在于Heller综合征患儿起病后所有已有的技能全面倒退和丧失,难以恢复。

  5.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该障碍主要表现为言语理解或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应有水平。患儿非言语交流无明显障碍,社会交往良好,无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6.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主要表现是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差,但仍然保留与其智能相当的交流能力,没有孤独症特征性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损害,同时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也不如孤独症患儿突出。

  7.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少年期,极少数起病于学龄前期,无3岁前起病的报道,这与儿童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不同。该症部分临床表现与儿童孤独症类似,如孤僻离群、自语自笑、情感淡漠等,还存在幻觉、病理性幻想或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该症患儿可能言语减少,甚至缄默,但言语功能未受到实质性损害,随着疾病缓解,言语功能可逐渐恢复。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儿童孤独症,部分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康复的水平。

  8.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活动过度、注意缺陷和冲动行为,但智能正常。孤独症患儿,特别是智力正常的孤独症患儿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等行为表现,容易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混淆。鉴别要点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没有社会交往能力质的损害、刻板行为以及兴趣狭窄。

  9.其他。

  需要与儿童孤独症鉴别的疾病还有严重的学习障碍、选择性缄默症和强迫症等。

  四、干预治疗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因儿童孤独症患儿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一)教育干预。教育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1.干预原则。

  (1)早期长程。应当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长期治疗,强调每日干预。对于可疑的患儿也应当及时进行教育干预。

  (2)科学系统。应当使用明确有效的方法对患儿进行系统的教育干预,既包括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也包括促进患儿身体发育、防治疾病、减少滋扰行为、提高智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3)个体训练。针对儿童孤独症患儿在症状、智力、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在评估的基础上开展有计划的个体训练。对于重度儿童孤独症患儿,早期训练时的师生比例应当为1:1。小组训练时也应当根据患儿发育水平和行为特征进行分组。

  (4)家庭参与。应当给予患儿家庭全方位的支持和教育,提高家庭参与程度,帮助家庭评估教育干预的适当性和可行性,并指导家庭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心态、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会影响患儿的预后。父母要接受事实,妥善处理患儿教育干预与生活、工作的关系。

  2.干预方法。

  (1)行为分析疗法(ABA)。

  原理与目的:ABA采用行为主义原理,以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区分强化、消退、分化训练、泛化训练、惩罚等技术为主,矫正孤独症患儿的各类异常行为,同时促进患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经典ABA的核心是行为回合训练法(DTT),其特点是具体和实用,主要步骤包括训练者发出指令、患儿反应、训练者对反应作出应答和停顿,目前仍在使用。现代ABA在经典ABA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技术,更强调情感与人际发展,根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用于促进儿童孤独症患儿能力发展、帮助患儿学习新技能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①对患儿行为和能力进行评估,对目标行为进行分析。②分解任务并逐步强化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只进行某项分解任务的训练。③患儿每完成一个分解任务都必须给予奖励(正性强化),奖励物主要是食品、玩具和口头、身体姿势的表扬,奖励随着患儿的进步逐渐隐退。④运用提示和渐隐技术,根据患儿的能力给予不同程度的提示或帮助,随着患儿对所学内容的熟练再逐渐减少提示和帮助。⑤两个任务训练间需要短暂的休息。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患儿治疗教育课程(TEACCH)。

  原理与目的:儿童孤独症患儿虽然存在广泛的发育障碍,但在视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应当充分利用患儿的视觉优势安排教育环境和训练程序,增进患儿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服从,以全面改善患儿在语言、交流、感知觉及运动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步骤:①根据不同训练内容安排训练场地,要强调视觉提示,即训练场所的特别布置,玩具及其他物品的特别摆放。②建立训练程序表,注重训练的程序化。③确定训练内容,包括儿童模仿、粗细运动、知觉、认知、手眼协调、语言理解和表达、生活自理、社交以及情绪情感等。④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图表、文字等各种方法增进患儿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运用行为强化原理和其他行为矫正技术帮助患儿克服异常行为,增加良好行为。该课程适合在医院、康复训练机构开展,也适合在家庭中进行。

  (3)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RDI是人际关系训练的代表。其他方法还有地板时光、图片交换交流系统、共同注意训练等。

  原理:目前认为共同注意缺陷和心理理论缺陷是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缺陷。共同注意缺陷是指患儿自婴儿时期开始不能如正常婴儿一样形成与养育者同时注意某事物的能力。心理理论缺陷主要指患儿缺乏对他人心理的推测能力,表现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形成共同注意、不能分辨别人的面部表情等,因此患儿无社会参照能力,不能和他人分享感觉和经验,无法与亲人建立感情和友谊。RDI通过人际关系训练,改善患儿的共同注意能力,加深患儿对他人心理的理解,提高患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步骤:①评估确定患儿人际关系发展水平。②根据评估结果,依照正常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次序,依次逐渐开展目光注视-社会参照-互动-协调-情感经验分享-享受友情等能力训练。③开展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训练游戏活动项目。活动多由父母或训练老师主导,内容包括各种互动游戏,例如目光对视、表情辨别、捉迷藏、“两人三腿”、抛接球等。要求训练者在训练中表情丰富夸张但不失真实,语调抑扬顿挫。

  (4)其他干预方法。

  地板时光训练也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与RDI不同的是,地板时光训练是以患儿的活动和兴趣决定训练的内容。训练中,训练者在配合患儿活动的同时,不断制造变化、惊喜和困难,引导患儿在自由愉快的时光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活动分布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

  应当充分考虑时间、经济等因素,慎重选择感觉统合治疗、听觉统合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目前尚缺乏针对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药物,药物治疗为辅助性的对症治疗措施。

  1.基本原则。

  (1)权衡发育原则:0~6岁患儿以康复训练为主,不推荐使用药物。若行为问题突出且其他干预措施无效时,可以在严格把握适应证或目标症状的前提下谨慎使用药物。6岁以上患儿可根据目标症状,或者合并症影响患儿生活或康复训练的程度适当选择药物。

  (2)平衡药物副反应与疗效的原则:药物治疗对于儿童孤独症只是对症、暂时、辅助的措施,因此是否选择药物治疗应当在充分考量副作用的基础上慎重决定。

  (3)知情同意原则:儿童孤独症患儿使用药物前必须向其监护人说明可能的效果和风险,在充分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使用药物。

  (4)单一、对症用药原则:作为辅助措施,仅当某些症状突出(如严重的刻板重复、攻击、自伤、破坏等行为,严重的情绪问题,严重的睡眠问题以及极端多动等)时,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应当根据药物的类别、适应证、安全性与疗效等因素选择药物,尽可能单一用药。

  (5)逐渐增加剂量原则:根据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年龄、体重、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决定起始剂量,视临床效果和副反应情况逐日或逐周递增剂量,直到控制目标症状。药物剂量不得超过药物说明书推荐的剂量。

  2.各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1)抗精神病药。

  主要包括震颤、手抖、肌肉强直等锥体外系副反应,以及体重增加、催乳素升高等神经内分泌副反应,对部分患儿有镇静作用。偶见口干、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2)抗抑郁药。

  包括肠胃道不适、厌食、恶心、腹泻、头痛、焦虑、神经质、失眠、倦怠、流汗、颤抖、目眩或头重脚轻。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或禁用。

  (3)多动、注意缺陷治疗药物。

  包括上腹部不适、恶心、乏力、心慌及血压升高等。

  3.中医药治疗。

  近年来有运用针灸、汤剂等中医方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个案报告,但治疗效果有待验证。

  五、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孤独症一般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诊断能力、早期干预、康复训练质量的提高,儿童孤独症的预后正在逐步改善。部分儿童孤独症患儿的认知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交技巧可以达到正常水平。

  儿童孤独症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一)诊断和干预的时间。早期诊断并在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一般为6岁以前)对患儿进行长期系统的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预后。对于轻度、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儿童孤独症患儿,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二)早期言语交流能力。早期言语交流能力与儿童孤独

  症预后密切相关,早期(5岁前)或在确诊为儿童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言语功能者,预后一般较好。

  (三)病情严重程度及智力水平。儿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影响很大。病情越重,智力越低,预后越差;反之,患儿病情越轻,智力越高,预后越好。

  (四)有无伴发疾病。儿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还与伴发疾病相关。若患儿伴发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疾病,预后较差。充分了解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件:儿童孤独症患儿诊疗康复流程.doc :
http://www.gov.cn/gzdt/att/att/s ... 1a2cc0dd2e0a001.doc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11-15 09:52
标题: Science TM:自闭症脑前部的活动与遗传学有关
Science TM:自闭症脑前部的活动与遗传学有关


2010-11-4 9:29:55


Science TM:自闭症脑前部的活动与遗传学有关





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在自闭症患者中常常看到的语言和认知困难可能有部分是由脑额叶中的过度连接造成的,该研究指出,一个叫做CNTNAP2的基因与脑前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关。

如果携带不同版本的CNTNAP2基因总被发现是语言困难的一个预测因子的话,那么该发现可能会帮助研究人员设计特定的治疗计划,以协助脑子在早期就朝着一个较为正常的发育道路方向发展。 研究人员甚至有可能可以通过检测病人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的联通性,来检查并观察特异性的治疗是否真的改变了脑功能。 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在本研究中所发现的额叶联通性的模式是正常基因变异谱的一部分。 因此,仅仅携带该风险基因并不足以被诊断患有自闭症或智力丧失。 自闭症和其它复杂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可能是由许多基因的组合所引起的,所以,尽管这一特别的危险版本的CNTNAP2基因会指示脑子形成更多的额叶联系,但要引起整个的病症需要有许多其他基因的参与。

Ashley Scott-Van Zealand及其同事通过对一组儿童的脑部进行扫描而查明了因2种变异体的CNTNAP2基因所引起的脑中联通性和功能上的差别,其中一种变异体会带来自闭症的风险。 CNTNAP2是在发育时在脑的额叶和颞叶中正常表达的基因,额叶和颞叶是人们已知的参与语言和学习的区域。 对携带风险基因的儿童的脑扫描披露了一个脱节的脑子,这意味着这些脑子中的额叶与脑子的其它部位没有发生恰当的连接,并在额叶之中有着过度的连接。 结果,额叶“自我交谈”的程度多于和脑部其它区域之间的交谈,并且额叶缺乏其与脑后部的较长距离的连接。 该研究团队发现,这一额叶脑联通性增加的模式与CNTNAP2基因的DNA序列差异有联系。 另外一个与这一基因有关的有趣发现是其在左脑和右脑之间的联通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试验参与者所携带的CNTNAP2基因版本。 左侧脑常常与说话和理解等语言功能有关。 在携带非风险版本CNTNAP2基因的孩子中,Scott-Van Zealand及其同事发现,额叶脑区会优先与左侧脑子连接;而在那些携带有风险版本CNTNAP2基因的孩子中,额叶与右侧和左侧脑子都有连接。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0-11-21 15:09
标题: PNAS:大脑扫描中的自闭症特征神经信号
PNAS:大脑扫描中的自闭症特征神经信号


2010-11-16 10:15:56


PNAS:大脑扫描中的自闭症特征神经信号   


一项研究说,科学家发现了大脑活动的一种模式可能是发展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遗传脆弱性的特征。这种神经发育障碍削弱了社会互动与交流,而且已经被证明会破坏大脑解释其他人的运动(称为“生物运动”)的能力。

Kevin A. Pelphrey及其同事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了自闭症儿童及其没有自闭症的兄弟姐妹在观看生物运动的动画的时候的大脑。这组作者把他们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到了3个独特的“神经特征”: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未患此病的兄弟姐妹共有的大脑活动减少区域;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特有的活动减少区域;以及未患此病的兄弟姐妹特有的活动增加区域。

这组作者说,第一个特征与可能发展出此病的遗传脆弱性有关,而第二个特征意味着活跃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这组作者提出,未患此病的兄弟姐妹大脑区域活动增加的第三个特征可能补偿了这些儿童继承到的缺陷。这组作者说,该研究可能对更好地理解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破坏的神经系统网络以及这种疾病的遗传和分子病因学做出贡献。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2 16:57
标题: 《神经系统科学》:孤独自闭症大脑缺乏处理情绪神经元
《神经系统科学》:孤独自闭症大脑缺乏处理情绪神经元


2006-8-2 8:56:12


《神经系统科学》:孤独自闭症大脑缺乏处理情绪神经元   


        发表于06-7月19日《神经系统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首次报道:孤独症(自闭症,autism)患者大脑处理情绪和社会行为能力的区域缺少相应的神经元。自闭症是一种终身相伴的神经发育疾病,特点是社交能力不足。每166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是自闭症患者,常见于男性。

        大脑杏仁外侧核(amygdala)与大脑中高认知能力部分区域相连。研究中大量事实证明自闭症与杏仁核,特别是杏仁外侧核控制情绪的区域有关。

        文章作者、华盛顿大学Cynthia  Schumann博士和加州大学M.I.N.D研究所David  Amaral博士对来自九名10-44岁的患有孤独症的男性的大脑杏仁核中神经元进行了计数并测量。与先前的尸检结果不同,这些样本中不包括患有癫痫或者相似的与杏仁核细胞缺失有关的疾病样本。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过去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在儿童中的检测结果显示年轻男性孤独症患者的杏仁核体积异常大,认为是早熟。Schumann说:“很奇怪,在孤独症患者杏仁核中最终只有很少的神经元存在。”他认为从出生开始,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杏仁核一直处于退化状态,可能是神经元丧失或者常见于孤独症患者的压力、恐惧感上升的原因。为了确证孤独症患者杏仁核中神经元较少,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新泽西医学及牙医大学儿科神经学教授Emanuel  DiCicco-Bloom  博士说:“这些是基于细胞定量基础上的新发现,对其他相关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以前的研究认为杏仁核异常有可能是引起社交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Amaral博士说:“我们刚刚处于弄清孤独症和其神经病理学的初期,当然这个过程是长期坎坷的,但是我们毕竟已经迈出了一步。”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2 16:59
标题: PNAS:自闭症搜索能力并不能扩大范围
PNAS:自闭症搜索能力并不能扩大范围


2010-12-21 8:55:51


PNAS:自闭症搜索能力并不能扩大范围


自闭症儿童在小范围视觉搜寻方面的能力通常超过其他儿童,例如,在一个盘子的各种物体中找到一只苹果,但是近来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在大范围内的搜寻方面的效率较低,例如在一个食品杂货店中寻找一只苹果。Elizabeth Pellicano及其同事研究了自闭症儿童的这种异乎寻常的搜寻能力是否能够用于独立生活必需的大范围任务。这组作者特别检验了一种观点,即自闭症者更需要系统化--即分析其所处环境,并且构建一系列的在此环境中导航的规则。这组作者用一个搜寻游戏测试了20位自闭症儿童和20位非自闭症儿童。在该游戏中,80%的目标在空间的一侧。这组作者预测这种安排会让具有高度系统化能力的人更可能发现这种不均匀的分布。令人吃惊的是,典型发育的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超过了自闭症儿童,后者的搜寻效率不高。这组科研人员把此结果部分归结于短期空间记忆的问题,它可能阻止了自闭症儿童识别并应用这种搜索的规则。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9 17:33
标题: 最新研究发现:孕妇住高速路旁 所生孩子易自闭(美国)
最新研究发现:孕妇住高速路旁 所生孩子易自闭(美国)


时间: 2010-12-30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孕妇住在离高速公路1000英尺范围内,所生孩子发生自闭症的概率会增加一倍。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加州304位确诊患自闭症以及259位正常发育儿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怀孕时住在高速公路附近的孕妇,10%位于中央线1000英尺以内。这些孕妇所生的孩子,与那些住在距离高速公路很远的孕妇相比,前者所生的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要高出86%。

研究人员说,高速公路几公里附近的空气污染特别严重,怀孕时暴露在空气污染之下,对胎儿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尤其重要的时期是怀孕第三期,这段时间胎儿的脑部发育快速。

这个关联性在怀孕第三期、居住在高速公路1000英尺内时更加强烈,这些孕妇所生的孩子发生自闭症的风险高出2.2倍。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考虑了性别、种族、家庭教育程度、母亲年龄以及是否吸烟等因素后,发生自闭症的风险仍然没有改变。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孩子的基因遗传在他们是否患自闭症上扮演许多角色;但基因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儿童会有自闭症,而另一些儿童却没有。许多研究人员认为,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易感性儿童发生自闭症,那样的暴露可能发生在胎儿还在子宫时。

■文/方留民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9 17:34
标题: 英调查称儿童期疫苗与自闭症相关研究属骗局
英调查称儿童期疫苗与自闭症相关研究属骗局


发布时间:2011-1-6 14:11:00


英调查称儿童期疫苗与自闭症相关研究属骗局


据美国《纽约时报》11-1月5日报道,英国一项最新调查揭露,将儿童期疫苗与自闭症相关联的首项研究纯属骗人的把戏,因为其中涉及的参试儿童数据为篡改信息。

1998年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及其同事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和自闭症及肠道疾病有关。该研究导致全球父母受到惊吓,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接种率一直处于低谷。

最新调查将韦克菲尔德报告中的诊断数据与医院病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韦克菲尔德及其同事擅自篡改了参试患者的病历。

英国《太阳报》记者布莱恩·迪尔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尽管韦克菲尔德在其报告中宣称,12名参试儿童直到接种过MMR疫苗后身体正常,但在此之前,报告谎称5名参试儿童存在发育问题。迪尔还发现,当他将韦克菲尔德报告数据与儿童病历及儿童父母所述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所有病例都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病例数据都被篡改过。

据报道,韦克菲尔德最近还出了一本书,专门论述“疫苗与自闭症密切相关”。但是骗局被揭露之后,记者一直没能打通他的电话,也未见他本人对此有任何评论。目前此人居住在美国。去年5月,英国取消了韦克菲尔德的行医资格,这位英国MMR疫苗致残案主角也因其不道德行为被英国医学委员会开除。

记者迪尔的调查报告发表于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和1月6日《英国医学杂志》在线版。同期《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编辑菲奥娜·戈德里及其同事的评论文章,称韦克菲尔德的如此不靠谱的研究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此人在其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必须重新严格审查。另外,多项研究也证实MMR疫苗与自闭症毫无关联。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9 17:36
标题: 《自闭症和发育障碍》:有自闭症的小孩瞳孔反应更慢
《自闭症和发育障碍》:研究发现:有自闭症的小孩瞳孔反应更慢


2009/11/13   来源:环球科学


  今天,估计每150个小孩当中,就有一个患有自闭症,这使它比儿童时期癌症、少年糖尿病、儿童艾滋病都更普遍。尽管它有如此普遍的影响,但是,自闭症在目前还没有被较好地被理解,并且没有客观的医学方法去诊断它。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有效率为92.5%的瞳孔应答方法,来确诊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此项研究中,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的瞳孔对光线变化的反应要迟缓一些。





  “现在还没有通过瞳孔的应答(或者称为PLR)来预估孩子自闭症的综合研究,”密苏里大学食品和自然资源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农业副教授姚刚(音,Gang Yao)说。“在研究中,我们分别在黑暗和明亮的环境中使用短暂的光去刺激、诱使孩子瞳孔对其做出反应。我们发现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与正常成长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一种电脑双目红外设备,这种设备是眼科医生平时用来测试瞳孔对100毫秒闪光的反应的。瞳孔的反应测试揭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脑部的潜在失调所起的作用。测试结果显示,患有自闭症的小孩的瞳孔反应要明显地慢于那些正常的小孩。



  这项研究目前还有许多潜在的机制,如果测试结果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中都是成功的,瞳孔对光的反应测试将会对自闭症早期检查具有临床意义。已经有研究显示,早期介入将会改善这些小孩的治疗结果。



  姚刚是与密苏里大学博士后凡小菲(音,Xiaofei Fan)、密苏里大学研究儿童健康的威廉汤普森中心,朱迪迈尔斯(Judith Miles)教授以及中心的自闭症和神经疾病高级专家尼可 高桥(Nicole Takahashi)一起完成这项研究,研究发表在了《自闭症和发育障碍》(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期刊上。在十月份,科学家们收到了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对该研究下一阶段的资金。研究者们希望扩大试验的范围,并且能够找到一些PLR与药物,以及自闭症之间的关系。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1-1-19 09:55
标题: 哪些有关孤独症的期刊被SCI、SSCI收录?
哪些有关孤独症的期刊被SCI、SSCI收录?  


(科学网博客) 学者万跃华  发表于2009-10-27 6:32:07


哪些有关孤独症的期刊被SCI、SSCI收录?  

  
       有读者来邮件询问SCI收录了哪些有关孤独症、自闭症方面的期刊?美国的Autism Research Review International《国际孤独症研究评论》ISSN:0893-8474是否是SCI收录期刊?
有关孤独症、自闭症的期刊主要被SSCI收录,截至到2009年10月SSCI收录孤独症期刊4种,SCI收录孤独症期刊1种,其中美国John Wiley2008年创刊的Autism Research 《孤独症研究》被SCI和SSCI共同收录。
美国Autism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1987年创刊的Autism Research Review International《国际孤独症研究评论》,ISSN:0893-8474,季刊,不被SCI和SSCI收录。
2005—2009年10月4种孤独症期刊共被SSCI收录1309篇文章,1309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1030篇、评论67篇、社论64篇、通讯59篇、书评56篇、会议论文28篇、更正3篇、书目3篇。
       1309篇文章国家分布:美国659篇、英国267篇、加拿大88篇、澳大利亚79篇、 荷兰63篇、法国34篇、以色列27篇、意大利27篇、威尔士27篇、德国21篇、日本27篇、爱尔兰20篇、瑞典19篇、挪威17篇、中国15篇(其中台湾地区8篇)、比利时14篇、丹麦11篇、芬兰10篇、新西兰10篇等。
       1309篇文章共被引用4804次,平均引用3.67次,H指数为25(有25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25次以上),引用最多的论文为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 London)发表在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孤独症与发育失调杂志》2006年36卷第1期5-25 页上的“The weak coherence account: Detail-focused cognitive style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论文,该文被引用112次,平均引用次数/年28次。
       国内在孤独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单位主要是香港的几所大学如香港大学5篇、香港中文大学2篇、香港理工大学1篇。

1. AUTISM《孤独症》
http://aut.sagepub.com/
Quarterly
ISSN: 1362-3613
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1997    出版地:英国

2. AUTISM RESEARCH《孤独症研究》
http://www3.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116308170/home
Bimonthly
ISSN: 1939-3792
JOHN WILEY & SONS INC, 111 RIVER ST, HOBOKEN, USA, NJ, 0703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2.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2008     出版地:美国

3.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孤独症与发育失调杂志》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04757/
Bimonthly
ISSN: 0162-3257
SPRINGER/PLENUM PUBLISHERS,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1971     出版地:美国

4.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泛自闭症障碍研究》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17509467
Quarterly
ISSN: 1750-9467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
1.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创刊年:2007     出版地:英国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1-1-19 10:06
标题: 《科学》:婴儿七个月大就能感知他人看法
《科学》:婴儿七个月大就能感知他人看法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1-1-7 15:20:04


《科学》:婴儿七个月大就能感知他人看法


据《纽约时报》报道,《科学》杂志日前刊载的一篇研究论文表明,7个月大的婴儿能够感知他人对身边事物的看法。这一发现有助尽早发现小儿自闭症等发育问题。
论文作者之一、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安斯格·恩德斯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用一些简单的情景来进行测试。研究人员让一组成年人和一组7个月大的婴儿观看动画片。片中,一只小球滚至一堵墙,然后分为两种结局:一是片刻后滚远,从视线中消失;二是滚开又滚回墙后;最后移开墙,察看小球是否在。在动画里,一个类似“蓝精灵”的卡通人物同时也在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当“蓝精灵”对小球位置的看法与结局一致时,成年人和婴儿能够更快地发现小球。恩德斯说:“结论是,他们(婴儿)明显考虑‘蓝精灵’的看法或观点。”

从实验结果看,7个月大的婴儿具备心理理论,能够感知他人的看法,在他人离开后仍能记得这种看法。先前观点认为,儿童4岁前没有这种能力。

更多阅读

《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0/6012/1830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1-1-19 10:07
标题: 美发现生孩子的间隔时间与自闭症风险有关
美发现生孩子的间隔时间与自闭症风险有关  


2011年01月11日 14:08:28  


    新华网洛杉矶11-1月10日电(记者高原)美国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母亲生第二个孩子的时间与生第一个孩子的时间相隔太短,第二个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会有所提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期刊《儿科学》上报告说,他们调查了1992年至200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约66万名婴儿的资料,这些孩子都是各家的第二个孩子,他们的哥哥或姐姐都未患自闭症。当这些“老二”年满6岁时,其中有3100多名孩子被诊断患有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其症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行为重复刻板等。此病原因不明,现代医学还不能根治自闭症,但特殊教育训练可缓解患儿的某些精神障碍。

    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在分析上述孩子的资料和自闭症患病几率后发现,如果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间与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时间相隔不到1年,那么“老二”患自闭症的风险可比通常水平升高两倍;如果出生相隔时间在12个月至23个月间,第二个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比通常水平高约一倍;此后这一患病风险将随怀孕间隔的延长而显著降低。

    研究还发现,如果第三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时间相隔太短,前者患自闭症的风险也会提高。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在分析中还参考了上述儿童的生活环境、遗传特点、其父母的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但仍然发现怀孕间隔时间较短与后一个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较高有关。

    研究者解释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3个:一、由于生育时间相隔太近,母亲的体力无法完全恢复,使子宫孕育第二或第三个孩子的条件不成熟;二、前一次生育耗尽了母亲体内的叶酸、铁元素和其他营养;三、较短时间内接连怀孕导致母亲心理压力较大。

    研究人员指出,此前有权威专家建议女性不要在生下一个孩子后两年内再次怀孕生子,以免影响后一个孩子的健康。而这项新研究结果显示,延长母亲生孩子的间隔时间可能有助于降低儿童患自闭症的风险。

更多阅读  
   
《儿科》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 ... ;resourcetype=HWCIT



作者: 邓文龙    时间: 2011-1-19 10:13
标题: 美科学家揭示儿童声音反应迟钝多为孤独症表现
美科学家揭示儿童声音反应迟钝多为孤独症表现


发布时间:2008-12-3 14:54:2


美科学家揭示儿童声音反应迟钝多为孤独症表现





研究对象安装着脑磁波描记器的磁性探测器,阅读屏幕指令

美国《科学日报》报道,那些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之中,他们大脑活动的磁性信号很微弱,表明了这些孩子处理声音和语言的能力与普通儿童相去甚远。识别并分类这些大脑反应模式可以使研究人员能更加精确地为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诊断治疗,或许,也可以使他们研究出更多治愈孤独症的方法。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放射医学研究中心副主席,美国费城儿童医院儿童放射学的蒂莫西罗伯特博士谈到:“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在拼读元音和音调时,花费的时间要比普通孩子多出零点几秒。”罗伯特运用了一种名为脑磁图(MEG)的技术。该技术能像脑电图(EEG)测定电场那样检测大脑的磁场。

12月2日,罗伯特在芝加哥召开的北美放射学会的年会上公布了他的发现。他补充道:“大脑的电信号能形成微弱的磁场,并随感官和不同场所的改变而有所变化。”罗伯特旨在研究出“神经中枢识别标志”来将大脑活动的各项记录与儿童的特殊行为结合起来。这些儿童通常患有自闭症(ASDs),其特征是儿童的日常交流和社会职能方面的发育受阻。我们的设想是这样的,当谈话和其他声音过快地进入到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大脑中时,他们就无法迅速地处理这些信息,从而也就减弱了他们的语言和沟通能力。

同时,内科医师已经开始利用脑磁图来测绘癫痫症患者大脑中的异常活动,然而,罗伯特所利用的技术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于儿科设备领域的脑磁图仪器。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测定了64名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儿童,年龄段为6—15岁。其中30名儿童患有自闭症,其他正常的儿童则被分到了对照组。

脑磁图仪器配备了包裹儿童头部的头罩。研究人员给研究对象播放了一系列的嘟嘟声,元音和句子。当孩子们正在对每种声音做出响应的时候,仪器中的非扩散性磁性探测器就会分析儿童大脑中的磁场变化。在播放声音时,脑磁图仪器的记录显示,与正常儿童相比,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的大脑响应时间要慢20毫秒。

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加精确地为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诊断和治疗。

更多阅读

美国《科学日报》报道原文(英文):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2/081201081710.htm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1-29 16:06
标题: 神经科学杂志:中加发现孤独症致病基因参与突触发育
《神经科学杂志》:中加科学家发现孤独症致病基因参与突触发育


发布时间:2011-1-29 13:26:28


中加科学家发现孤独症致病基因参与突触发育
为孤独症发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作为目前世界上患病人数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孤独症越来越受关注,但其发病机理依旧是一个谜团,存有争议。日前,美国《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东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谢维研究组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鲍利安·加布里埃尔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孤独症发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大脑通过数万亿个突触连接而成的巨大通讯网络来处理信息、行使功能。突触通过自身的可塑性,传递、转变和完善信号。突触细胞粘附因子,通过连接突触前、后细胞,调节突触传递信号,并且通过形成特异性的突触功能来决定神经网络的特性。其中,非对称突触细胞粘附分子Neuroligin和Neurexin可能参与突触信号传递并与人类认知相关而最引人注目。

该项研究采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对Neuroligin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果蝇Neuroligin2在胚胎和幼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幼虫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存在较强表达,提示其可能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进而制备突变体并用神经肌肉接头(NMJ)为研究材料探讨Neuroligin2的作用,发现了突变体果蝇运动行为缺陷和突触传递异常;深入分析显示神经肌肉接头生长缺陷,每个突触活性位点出现分化异常,突触后功能性受体的平衡遭到破坏;Neuroligin2和Neurexin双突变导致更严重的表型。这些结果表明Neuroligin2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和突触功能的发挥。

孤独症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技巧障碍,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该研究工作阐明了孤独症重要的致病基因Neuroligin和Neurexin参与突触的发育与功能,为进一步探讨孤独症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可能为筛选相应的药物提供较简单的模式系统。

更多阅读

《神经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 ... ;resourcetype=HWCIT



作者: 现代化研    时间: 2011-3-6 18:39
标题: 自然 神经:新研究示人免疫能力和精神状态或存在某种关联
Nat. Neurosci.:新研究显示人免疫能力和精神状态或存在某种关联


2011-3-1 10:44:16


Nat. Neurosci.:新研究显示人免疫能力和精神状态或存在某种关联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免疫系统蛋白分子能调控大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数量。这也显示出,在人们的免疫能力、感染疾病和精神状态,如精神分裂、孤独症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相关研究发表在11-2月27日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病与神经生物学、生理与行为学院副教授金伯利·麦卡利斯特解释说,精神分裂、孤独症以及其他精神错乱等神经疾病与脑神经连接的改变有关,这些改变影响了大脑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某些免疫基因和免疫失调也和孤独症和精神分裂有关系,根据我们的研究,大脑中免疫分子的形成可能会改变脑神经的连通性。”

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名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型(MHC type I)的蛋白质。10年前人们就发现,在出生后较晚时的大脑发育关键期,MHC-I型蛋白质与突触连接的消除有关。而新研究发现了MHC-I型蛋白质的另一项功能,它还能在出生后早期的大脑发育期间建立起神经元的连接。

无论是啮齿类动物还是人类,MHC-Ⅰ型蛋白质在每个个体之间都不同,免疫系统以此来区分出“自己”和“异己”,从而在防御癌症、抵抗病毒感染以及排斥移植器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小组在出生后较早发育期的小鼠年轻的脑细胞中发现了MHC-I型分子,并对其功能进行了检测,同时研究在小鼠神经元表面MHC-I型分子的水平不同会对神经元造成何种影响。他们发现,当脑细胞表面这种分子密度增加时,神经元与相邻脑细胞的突触连接就会下降;反过来,当分子水平下降,突触连接会增加。

“由于MHC-I型蛋白质的作用,突触密度受到了影响。”麦卡利斯特解释说,这些免疫蛋白不仅能调控突触密度,它们还能平衡年轻脑细胞的兴奋和抑制,这种性质是大脑信息处理和可塑性的关键。神经活跃性调控着脑中MHC-I型蛋白质的表达,而MHC-I型蛋白质也调控着神经活跃性转变为突触连接的能力。

更多阅读

《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 ... nt/abs/nn.2764.html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3-9 17:59
标题: 《普通精神病学文献》:科学家或发现自闭症致病新机理
《普通精神病学文献》:科学家或发现自闭症致病新机理


作者:Katsuaki Suzuki   


发布时间:2011-3-9 15:07:46


科学家或发现自闭症致病新机理


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大脑中负责识别他人表情部位一种负责传导物质的水平过低可导致自闭症症状的出现。这一发现或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自闭症的方法。

日本滨松医科大学副教授铃木胜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3月8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国学术期刊《普通精神病学文献》(The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20名18岁至33岁的自闭症患者和20名该年龄段正常人的脑部进行扫描。结果发现,自闭症患者大脑中负责识别他人表情、被称为梭状回部位的乙酰胆碱含量比正常水平平均大约低30%。而且,乙酰胆碱含量越低于正常水平,自闭症症状就越严重。由于乙酰胆碱在神经细胞的连接处负责传导刺激,研究人员据此认为,乙酰胆碱水平低使得识别他人表情的脑部活动降低,从而导致了自闭症症状的出现。

研究人员指出,此前存在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自闭症是因父母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从而对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产生某些歧视和偏见。此次研究发现了导致自闭症的生理因素,这将有助于增进对自闭症患者的理解及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蓝建中)

更多阅读

《普通精神病学文献》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 ... ;resourcetype=HWCIT



作者: 顾汉现    时间: 2011-5-1 22:04
标题: 冯国平教授《Nature》揭示自闭症相关蛋白
冯国平教授《Nature》揭示自闭症相关蛋白


时间:2011年4月28日


摘要: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等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突触后蛋白SHANK3在正常的神经连接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Shank3基因突变可导致小鼠出现自闭症样行为及纹状体异常。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华人学者、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冯国平(Guoping Feng)。其早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Josh Sanes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系统揭示了乙酰胆碱能神经突触的发育机理,同时创建了为神经生物学界广泛应用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模型(GFP transgenic mice)。2000年受聘于杜克大学,科研论文科研论文曾在Cell, Science, 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等顶级生物学杂志上发表。在美期间,十多次获得学术嘉奖,包括 Alfred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Broad Scholar Award, Mcknight Neuroscience of Brain Disorders Award等。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在美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14.9。根据全世界的统计,自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五,以中国目前现有的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五十万左右的自闭症。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4:1。目前科学家们对于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虽然环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论,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组研究已识别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些候选基因,其中很多都编码突触蛋白。最有希望的候选基因之一是Shank3,它在谷氨酸突触上编码一个关键的“突触后密度蛋白”。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Shank3 被删除的小鼠表现出几个自闭症特征,包括社会行为缺陷以及异常纹状体突触和异常皮质-纹状体回路。这些发现表明Shank3 在神经连接中起关键作用,并且为它在与自闭症相似的行为中可能发挥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机制。

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获得Shank3突变与自闭症样行为相关的直接证据。尽管目前研究表明只有很小比例的自闭症患者存在Shank3基因突变,冯国平表示新研究发现将推动他们在未来的研究中更深入地探索其他突触蛋白与多种精神疾病的联系。现在,冯国平正领导他的研究小组进一步解析可能与自闭症相关的其他神经突触蛋白基因。(何嫱)

更多阅读

《自然》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 ... ll/nature09965.html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www.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