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成网论坛

标题: 瑞典旅游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0 11:36
标题: 瑞典旅游指南






国名  瑞典王国

面积  449,964平方公里

人口  915.9万(2008年)

首都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货币  瑞典克朗(货币符号:SKr);1瑞典克朗可以换1.21元人民币(09年4月)

国家概况

    瑞典王国(the Kingdom of Sweden)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面积约44.9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2181千米。西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界与挪威相邻,东北以托尔尼奥河为界与芬兰相接,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瑞典地形南北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全国从北向南分为4个主要地形区:山区、低地湖区、较低高原区和南部小平原区。山区占国土面积2/3,其中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为瑞典最高山峰;低地湖区有由冰川形成的起伏山岭,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较低高原区,海拔多在152米以下,区内多森林和泥炭层;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人口915.9万(2008年),90%居住在南部和中部。90%是日耳曼族瑞典人,还有芬兰人、萨米人。9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通用瑞典语。从1397 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随着冰河时期内陆积雪渐渐溶解,瑞典一带地区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他们居住在波罗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猎、蒐集、捕鱼为生。

  贸易活动的遗迹显示瑞典南部青铜时代人口已颇为稠密。

  9至10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r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02年开始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颁授。)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冷战时期没有向两大阵营靠拢。瑞典不是军事组织的成员,但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1995年最终放弃中立主义,加入欧盟。

    1950年5月9日同我国建交。

    瑞典人的生活水平被誉为世界第二位。瑞典是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全民医疗的国家。国民个人所得比日本还高得多。瑞典人的富裕使它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教育和医疗方面,而且,在公众娱乐活动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瑞典人勤劳而努力,人均工业产值占世界第三位,个人年收入平均为1.9万美元,为世界上高个人收入的国家之一。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0 11:52
标题: 斯德哥尔摩旅游介绍





    瑞典首都、北欧第二大城市斯德哥尔摩,位于辽阔的波罗的海西岸,座落在梅拉伦湖入海处,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大小桥梁把它们联为一体,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关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名称,在当地还有传说是,即古时梅拉伦湖上漂浮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引导来自锡格蒂纳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城市。另有这样的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1250年,这种碎木房屋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斯德哥”是木头的意思,“尔摩”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木头岛”。由于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在1436年被定为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

  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在老城区,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座落在这里的富于古香古色情调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头戴一尺多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军服的卫兵,显得威严逼人。每天中午时分,卫兵们要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游人可以购买一张门票,通过岗哨进入宫内,参观历代瑞典国王遗存的金银珠宝和各种精美的器皿,观赏宫内琳琅满目的壁画。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分门别类,各有千秋。在斯坎森露天博物馆,有150座从瑞典各地搬来的农家小舍,风格各异,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瑞典古代劳动人民所度过的那些简朴而富有意义的岁月。还有藏书达100万余册的皇家图书馆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等。

  自1809年以来,瑞典一直没有卷入各种战争之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因瑞典宣布为中立国,居民照常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斯德哥尔摩因此被人们称为“和平的城市”。在市区一座古老教堂前的广场上,人们向和平鸽喂面包渣,鸽子在人前人后飞来飞去,有的甚至歇落在人们头上或肩上,犹如一幅安祥恬静的画卷。

  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虚心求教,以发明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闻名于世。他捐献全部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届时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5 09:43
标题: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王宫、国会大厦
市政厅



    就建筑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一座造型别致、装潢华美的建筑;就功用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这里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只是,它同时也是每年诺贝尔各奖杯最终归属的揭晓地。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市中心梅拉伦湖畔,工期从1911年持续至1923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这一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的镀金王冠也已成为市政厅最常为人提及的特点。钟楼内则设有以艺术品展览为主的博物馆。钟楼高达105米,登临其上,即可一览斯德哥尔摩市景。

   市政厅内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是市政厅最为人熟知的大厅之一,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蓝厅两侧列柱间金碧辉煌的灯光和前方打下的蓝色光柱,衬出精英云集的晚宴氛围,而留下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身影的蓝厅,也自然具有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

    蓝厅之外,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是市政厅又一知名之处。金厅长25米,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的海盗时代等各个时期以及瑞典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方正墙中间则为大型梅拉伦湖女神像,女神脚下左右两侧分别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建有宽阔的广场,美丽的花草树木之间以喷泉雕塑装点,迎接着每位来此的访客。


瑞典皇宫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头戴一尺多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军服的卫兵,显得威严逼人。每天中午时分,卫兵们要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游人可以购买一张门票,通过岗哨进入宫内,参观历代瑞典国王遗存的金银珠宝和各种精美的器皿,观赏宫内琳琅满目的壁画。

      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和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换岗卫兵身着华丽服饰严肃而庄严地履行着古老传统的换岗程式。

      这里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也是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点。皇宫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在宫内可以参观各种金银珠宝、精美的器皿,以及宫内精美的壁画和浮雕。


国会大厦



      瑞典国会大厦在老城区里的王宫东面。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当这里举行有关国是国政的辩论会时,你都可以来此旁听。

      瑞典儿童的政治茅塞就是在这活生生的现实政治现场观摩中开启的,这比接受政治课堂上和教科书中的灌输,要直观和深刻许多。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5 09:51
标题: 斯德哥尔摩三大博物馆
北欧博物馆



      北欧博物馆位于斯德哥尔摩尤耶登区的东区通向北欧的大桥附近。这是一座展示瑞典人生活实景的博物馆,它将自近代以来至今的瑞典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早在1872年,瑞典博物学家、露天博物馆创始人赫赛里乌斯就着手筹备建馆,直到35年后的1907年才正式建成。整个博物馆大楼共4层,一层展出瑞典农、牧、渔等方面的实物,有农民的居室、捕鱼、打猎、农耕和手工作坊的日用器具,还有少数民族拉普人的生活图景。二层展出显示各地奇风异俗的有关物品和家用家具。三层展出物品较杂,有乐器、木偶、玩具、上流社会人物的衣饰以及食品和饮料等,还有瑞典和挪威两国的民间工艺品。四楼为家具陈列厅,展出北欧文艺复兴时代、巴罗克式、洛可可式、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式等各种家具,共有25个展室之多。



米勒斯博物馆



    米勒斯花园(Millesgården)在城的东北面的利丁(Lidingö)岛上,卡尔米勒斯(1875-1955)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他于1906年买下这片海湾旁的山坡地,并在此建别墅和创造室。米勒斯去世后被辟为博物馆,展出雕塑家的艺术作品和他广为收藏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包括有中国的唐三彩及明朝的石雕等。

      花园依山坡而建,面相寂静的海湾,花园中装饰有雕塑家的雕像石柱和雕塑喷泉。郭沫若也曾经到访过花园,并留下他的亲笔题诗。

      米勒斯公园是雕刻家卡尔-米勒斯的私人花园,其位于山坡上的绝佳位置可以瞭望斯德哥尔摩市景。而在花木扶疏的花园里,错落了米勒斯自己的众多得意作品,此外,还有米勒斯多年收集而来的些许雕塑品,从古希腊、罗马,到中古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件饶富趣味的作品将花园点缀得更生动。2005年11月10日,瑞典邮政发行一套《米勒斯公园的天使》邮票,这4枚邮票表现了米勒斯花园中天使吹奏竖笛、大号、长笛和小号的雕塑。


斯堪森博物馆



      斯堪森博物馆位于犹尔哥登岛上,是斯德歌尔摩最负胜名的观光胜地,从多种角度向人们展示昔日瑞典民俗生活。它占地30余公顷,建有150幢房舍。房舍中,既有瑞典南方斯格耐地区的草顶木房或砖房,也有北部地区拉普族的圆锥形木屋,还有教堂的尖塔和钟楼等等。

      斯堪森博物馆建于1891 年,在广大的绿林里,林立着一百多个从瑞典各地迁移过来的农家,教会等建筑物,在此可看到瑞典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可说是一个生活博物馆。这种回到过去的风味,还显露在园内每一处接待解说人员身上的衣着上:白色围裙,素白的衣帽,或者腰间系串钥匙,或者当真在屋外喂食鸡鸭小猪,真仿若置身前个世纪呢。在斯堪森内更有博物馆中的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邮政博物馆、烟草博物馆,收藏品精致的程度,不亚于任一个独立的博物馆。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5 10:59
标题: 斯德哥尔摩皇后岛、皇后大街等
皇后岛  



      皇后岛宫属于皇家领地,距市中心15公里,因它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其内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皇后岛宫是这片皇室领地的核心。

      剧院(Slottsteatern) 的黄金时代是古斯塔夫三世在位时,后来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从此剧院关闭。1922年经整修,按照以前的原样重新演出,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中国宫(Kina slott)包括有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内外都采用了中国和亚洲的艺术风格。


皇后大街



      皇后大街是斯德哥尔摩著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许多大商店都聚集于此。

      这条大街上有很多店面,餐馆、咖啡厅、食品及服装商店都有,一般游客都会花一定时间在这里自由购物。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博物馆-Vasamuseet (Vasa Museum) 内展示着从海底捞起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瓦萨号战舰是由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的,在当时瑞典是列强吞噬的目标,为了提防邻国的侵袭,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了四艘战舰,瓦萨号即为其中之一。

      1628年春天完工后,八月进行首航,刚出航时天气晴朗一切正常,但航行1300公尺后,却遇上大风浪翻覆一边,又因船的重量过重而加速沉没,这一沉便是333年,到了1961年瑞典当局才下令打捞。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瓦萨号,在1625年带着瑞典国王瓦萨·阿道夫的雄心壮志开始建造,在1628年8月10日带着瑞典全国的激昂期待入港,在航行生命不足30分钟时沉没深海,在1961年带着几个世纪的传说重见天日。

     经过了300多年阴暗的海底岁月,瓦萨号的真容却仍基本得以保存,经过了10几年必要的修复,60.97米长、11.68米宽、主桅杆52米高的瓦萨号几乎完全恢复到了当年出航时的状态,只是,这一次不再是王国远征的利器,而是成为缅怀历史的载体。岁月之手轻挥间,留给瓦萨号的又何止是沧海桑田的易换。

      在瓦萨号进行一场缅怀的理由太多太多,这是瑞典国力大损的难忘经历,这是瑞典海上征战逐渐终结的开始,这是瑞典中立政策初露矛头的动因,这是瑞典得享和平的源头。

      自1990年瓦萨沉船博物馆开馆以来,单纯来看望这艘巨型战舰的人并不在少数。走进依瓦萨船形建造的博物馆,沿博物馆四壁同瓦萨号各舱平行的七层看台而行,在幽暗的环境中细细观看,高高的暗金色双层船身、船身伸出的排列整齐的64门火炮炮口、甲板层展示的瓦萨号打捞设备等物、表现船上生活的蜡像等等,都会带你进入那个海上争霸的血性年代。

      瓦萨号,一艘盛大的战船,不只因其规模,更因其可敬的一丝不苟和艺术精神。看看遍布船体和门窗的那些关于神明、君主和瓦萨王朝徽章的繁丽雕刻,以及船尾的那只金色雄狮浮雕,不得不承认,这不只是一艘沉船,这也是曾经沉没的一个王朝的气象。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5 14:40
尤根王子故居花园



      尤根王子不爱权势,而对艺术文化情有独衷,故被称为the artist-prince Eugen。作为王族成员家底殷实成全了他收集艺术品的喜好,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从市政厅的壁画我们就可以得知。

      王子主要的藏品和他的一些作品现在在故居博物馆中展出。故居花园沿着波罗的海的海边小高地而建,内有举世闻名的10来座雕塑的青铜复制品,安置在宫殿前,花丛中,树阴下,小道边,着实赏心悦目!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



      这是全城最古老的教堂,其历史可上溯到1279年,但它的建筑连续不断地遭到修改和调整,最后一次是在1736—1745年间,建筑师卡伯格在建筑物上添加了美丽的带钟表的塔楼。自十五世纪始所有瑞典国王的加冕仪式都在此大教堂举行。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在1279年首次以书面形式提及,1527年成为一座马丁·路德的新教徒教堂,今天成为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教堂拥有很多独特的人工制品;最著名的是1489年伯恩特·诺特科雕琢的圣乔治和火龙的木雕。


音乐厅



      音乐厅(Konserthuset) 建于1926年通体蓝色外墙的建筑,主要用于瑞典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场地。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此举行。

      音乐厅前是干草广场(Hötorget),满是水果、蔬菜及小商贩的摊位。广场音乐厅前有米勒斯的雕像俄耳甫斯,他是希腊神话中歌手,手中拿着他擅长的乐器竖琴。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5 16:23
标题: 斯德哥尔摩古典与时尚交错
坐着著名的诗丽雅邮轮,从赫尔辛基出发,经过一座座美丽的小岛,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一个上帝眷顾的地方。作为瑞典的首都,她有着令人神往的组合:没有任何自然灾害的天然条件,处在绿阴婆娑的森林和碧波荡漾的运河之间的地理位置,世界唯一一个处处可以游泳钓鱼的净土,还有着古老而坚实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世界上最文明、最民主、最酷爱自然的居民。

市政厅

是一座外观威严的红砖建筑,仅建筑表面就用了近八百万块砖,厚实的塔楼尖是一个雅致的镀金风向标,其三王冠造型是国家的象征。



各种各样的船舶和码头是城市美妙景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为诺贝尔奖的发源地,诺贝尔奖就在市政厅里壮观的蓝厅举行颁奖。平时,游客可在这里点不同年份的贝尔晚宴套餐。



两百年间,房子、树木、街道……一切自由生长,长成如今最美的模样。在这个设计之国,连街头也用设计感的细节来点缀。缤纷的暖色调是瑞典人的喜爱颜色,机场也被修饰得很有设计味。

比起东欧、北欧的许多城市,斯德哥尔摩自1809年就幸运地没有受到任何战争的破坏,因此整座城市在难得的宁静中保持着原貌。由14个岛屿组成的城市如漂在水面之上,而水面之上就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精美建筑,一条条连接岛屿的长桥,以及各式各样的船舶游艇和码头,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这里的老城区,是人们最珍爱的地方,人们在里面工作、生活,吃喝玩乐,却从没想过要改变它一点一滴。为了保持它的原色原味,大家甚至情愿不开车,因为当年的老城当然没有建造停车场,如果住在较远的城外,也把车停在老城边,再步行或骑单车入城。 在古城,汽车并不多见,人们宁愿骑单车代步,也要维护老城的原貌。带头盔的单车女郎是否很有型?时尚令这个城市很惹眼,连橱窗也十分出位。

古典不但是斯德哥尔摩的建筑特色,也是斯德哥尔摩人的气质。这里的人们普遍文化素质很高,性情友善外向,热情待客,又绅士淑女般的彬彬有礼,当在街头向几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年轻男士问路时,他们停下谈得正热烈的话茬,稍为俯下身子热情地为你指路,友好的声音夹杂着好闻的香水传来,让人不禁感叹:真要命。曾有一本欧洲的旅游杂志评选全球最索的十大城市,斯德哥尔摩名列榜首,原因是这里的女郎在全球男士眼中是最美的。街头上擦身而过的多是像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那样发色浅金、额头光洁、身材修长、穿着时尚的冷美人儿。或许就是古典又时尚的气息让人着迷吧。

斯德哥尔摩甚至被喻为“地球上最赶时髦的城市”。设计的创造力是享誉全球。每年二月,斯德哥尔摩都要举办一次设计展览会,而且只有在这里,“设计”一词才拥有最广泛的含义。它意味着以现代方式诠释室内陈设、照明、墙面装饰、建筑物甚至市容市貌,连细节也毫不马虎,总之一切都与众不同,既卓尔不群,又优雅美观。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9 15:25
标题: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是我们北欧之旅的最后一站。掐头去尾算一下,能让我们走马看花浏览一下这座城市的时间剩下还不到一天。但即便如此匆忙,这座素有“北欧威尼斯”美誉的城市,还是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王国的首都。瑞典为君主立宪国家,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瑞典人口约八百多万人。

    作为北欧第二大城市、瑞典最大城市的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由一个半岛和14个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这也是她的“北方威尼斯”称谓的由来。

    游客若登高鸟瞰全市,横跨海面各具特色的70余座大小桥梁宛如一条条玉带将城市诸岛相连,苍翠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融为一体,中世纪雄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与碧树红花丛中一座座精致的别墅相映成趣。





斯德哥尔摩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

关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名称,在当地还有传说是,即古时梅拉伦湖上漂浮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引导来自锡格蒂纳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城市。民间另有一种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1250年,这种碎木房屋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斯德哥”是木头的意思,“尔摩”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木头岛”。

由于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在1436年被定为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 斯德哥尔摩是个水上城市,她除了建筑在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中的一个半岛和十四座岛屿之上外,另外还有二万四千个大小岛屿近距离地簇拥着它。有多少岛屿就有多少湖泊,遍地湖海是它美丽的源泉。万千的湖泊如天上的星星一般把城市环绕,又如满身的珠翠一般把城市装扮。

今天的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在老城区,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10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9 16:11
标题: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1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1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坐落在这里的富于古香古色情调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五到六米,最窄处不足一米,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是瑞典著名建筑学家特里亚尔的作品。这里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正门由两只石雕狮子分立两旁,两名头戴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卫士持枪而立,显得十分威武森严。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总是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 





据介绍,皇宫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在宫内可以参观各种金银珠宝、精美的器皿,以及宫内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可惜由于时间太紧张,我们只能在看完王宫换岗仪式后,不得不抱憾离开去前往王宫东侧的瑞典国会大厦。



瑞典的国会是向国民开放的。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公民或小学生,当这里举行有关国是国政的辩论会时,你都可以来此旁听。因而瑞典儿童的政治茅塞就是在这活生生的现实政治现场观摩中开启的,这比接受政治课堂上和教科书中的灌输,要直观和深刻许多。

然而瑞典王室的居所并不在皇宫,而是在距市中心15公里皇后岛上的夏宫(Drottningholm) ,也称皇后岛宫。夏宫最早是由约翰三世在16世纪后期为他心爱的王后卡特林娜建造的。1661年,一场大火将这所宫殿化为灰烬。第二年,当时的皇太后、瑞典历史上著名的赫德维格在原址重建夏宫,并作为自己的居住地。以后几百年也都成为瑞典王室的居所。 目前有三分之二开放供游客参观,三分之一是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居所,并不对外开放。夏宫占地广阔,有美丽庭园,精致雕刻,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比起巴黎的凡尔赛宫毫不逊色。它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14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19 16:35
标题: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2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2

  夏宫内部的装饰十分奢华,兼具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当年的瑞典在赫德维格的统治下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她任命那个年代最有名的建筑师尼克德姆斯来设计,以求新王宫能建得雄伟豪华和自己的身份匹配。王宫的建造过程经历了近40年,由尼克德姆斯父子共同设计完成。但遗憾的是由于同样时间原因,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只能抓紧时间到后面御花园去参观欣赏一番。  





  随着花园的小径一直走到了小山后面的一座色彩绚丽的房子前,只见它有着粉红色的外墙,翠绿的仿琉璃瓦顶,还有鲜黄色门梁和装饰,充满东方情调的造型以及欧化了的龙凤雕件在欧式园林中特别可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皇后岛上的中国宫。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当年国王福雷德里克为了给王后乌尔里卡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绞尽脑汁建造的,在18世纪的瑞典,中国的青花瓷器格外受到垂青,东亚风格也成了上流社会特别流行的时尚,于是国王在后山悄悄地建了这座在洛可可设计基础上溶入东亚风格的中国楼,然后在王后生日的时候假装作不小心走到这里,惊喜的王后对中国楼一见钟情。中国楼不仅外形独特,内部更是瑞典特色的洛可可装饰的经典之作。因此自它完工后就深受王室和来访者的喜爱。起初为木质结构,规模也较小。10年后,国王下令以木石结构重新修建此宫,于1769年建成,20世纪50年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遂成今日之风采。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位于市中心以西的国王岛东南端,濒临秀丽的梅拉伦湖。它是斯德哥尔摩市的象征。建于1911年至1923年,历时12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这一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的镀金王冠也已成为市政厅最常为人提及的特点。钟楼内则设有以艺术品展览为主的博物馆。钟楼高达105米,登临其上,即可一览斯德哥尔摩市景。

就功用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这里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只是由于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  使得市政厅内一层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声名鹊起,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著名旅游景点。(“蓝厅”的色彩其实是砖红色的,不知为何称“蓝厅”)  

蓝厅内楼梯台阶的设计颇具匠心。参加诺贝尔奖晚宴的女士都穿着长裙,下楼梯时都会担心被自己的裙子绊倒,但又不能一直盯着脚下,免得有失雅观。于是建筑师厄斯特贝里特地请自己的夫人在楼梯上反复试走,从而测出最安全的楼梯台阶高度,然后在楼梯对面墙壁上找到一个定点,做上星型记号。只要女士下楼时双眼平视这个记号,依照自己平日走路的步伐,就能保持良好的仪态。台阶共27级,每级高约三寸,阶面宽约一尺。据说,市政厅建成已80多年,在蓝厅举办过的宴会不计其数,但从未发生过鞋跟或裙子被踩的事故。

蓝厅之外,在市政厅二层还有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是市政厅又一知名之处。金厅长25米,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的海盗时代等各个时期以及瑞典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方正墙中间一整面墙以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作为装饰重点,主题为左手拿皇冠、右手握令牌保护着斯德哥尔摩的“梅拉伦湖女神”,由Einar Forseth设计创作,共享了近190万片细小金叶,以烧制法与玻璃结合后镶嵌而成,是当代最大的镶嵌画之一。女神脚下左右两侧分别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

每年12月10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斯德哥尔摩,这里正是“诺贝尔奖”(Nobel Prize)颁奖典礼的地点,也是设立该奖项的阿尔弗雷得-诺贝尔(Alfred Nobel,1833-1896)的出生地。除了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外,其余奖项颁发仪式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向获奖者颁发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诺贝尔奖原本在斯德哥尔摩的GRAND HOTEL举行颁奖及庆贺宴会,1918年宴会地点移往市政厅“蓝厅”,而在1926年把颁奖地点移往“音乐厅”。

在市中心,斯德哥尔摩老广场邻近斯维亚大街的地方,坐落着古朴典雅、别致大方的蓝色正方形建筑,这就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Konserthuset) 。游客依据它的外表颜色也叫它为“蓝色大厅”,但却不是上述市政厅的“蓝厅”。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诺贝尔奖金一次,届时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章。

音乐厅门口耸立着一个很高的雕像,中间最高处站着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弹拨的歌手俄尔甫斯,下面还有一圈雕塑围绕着他伴唱。 音乐厅前面的干草广场(Hotorget),历史上就是一个贩卖干草和木材的集市,它与蓝色音乐厅比邻,广场上白天有许多露天摊档,有很多中东小贩在这里摆摊售卖鲜花和水果蔬菜。见到我们,会用一、两句不太熟练的中文热情地向中国游客打招呼。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  还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和雕塑,它们都无声地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27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24 12:34
标题: 瑞典皇家图书馆


瑞典皇家图书馆 Kungl. Biblioteket = The Royal Library or Sweden
  馆长:托马斯·利德曼(Tomas Lidman)
  因特网网址:http://www.kb.se/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 9:00 – 20:00;周五 9:00 – 19:00;周六 10:00 – 17:00;周日闭馆。。
  【基本情况】
  多年来人们一直讨论将皇家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以突出其为子孙后代保存管理瑞典印刷资料的职能,实际上瑞典皇家图书馆一直起着国家图书馆的作用。1661年的一纸法令要求瑞典王国内所有的印刷商必须在其所印的出版物发行前送1册给皇家图书馆,其原意并非为呈缴保存而是旨在审查监控文献内容。虽然再三警告,但印刷商仍置若罔闻,1707年法定缴送增为6册,通过国家档案局分发给皇家图书馆、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图尔库大学和多帕特大学。此后通过了不少缴送法,最新的修订是在1993年,补充了电子文献的缴送。
  1661年的法令使该馆具有了国家馆的地位,其使命包括保存瑞典的印刷资料及国外出版的有关瑞典或瑞典人撰写的资料。但在未成为独立行政部门之前,它也并非完全是国王的私人图书馆,只不过王室成员在17世纪常常不能清楚区分家族财产与国家财产的界限。根据1713年饬令,图书馆定时向参观者开放,但不外借。1863年除了保存本外可以外借,开始起到公共图书馆作用。1878年哈姆莱噶登馆舍投入使用时,图书馆已经成为完善的国家图书馆了。
  皇家图书馆藏书的源头是瓦萨王室国王的藏书,1520年古斯塔夫·瓦萨开始收集历史、科学和理论与音乐类印刷品及地图,其子埃里克十四世、约翰三世和卡尔九世继续扩充。1587年约翰三世将王宫80米的长廊布置成开放式书架,号称“绿色长廊”。1568年图书馆就有了第一本图书目录,1595年尼克劳斯·奥莱负责管理国王的图书。瓦萨王朝常从国外购进图书,但他们更乐于趁宗教改革之机把瑞典天主教修道院的藏书充公。1620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将瑞典中世纪修道院的图书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镇库之宝。以后数十年间,图书作为战利品洪水般从波罗的海、波兰、德国、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丹麦涌向瑞典,充实了乌普萨拉大学和皇家图书馆的馆藏。1648年,13世纪早期由本笃会修道院修士书写的手抄本“魔鬼圣经”被布拉格的征服者们带回瑞典。另外,当瑞典人报捷时还送回在当地散发的传单,所以皇家图书馆有欧洲最古老的新闻记录。
  1611-1634年约翰内斯·布雷乌斯担任首位皇家图书馆馆长,他一度身兼三职。其继任人是马斯特·拉尔斯·福内柳斯,既负责原来的藏书也管理克里斯蒂娜女王宫内的藏书。1650年克里斯蒂娜女王请了几位外国学者来管理图书馆,荷兰人埃塞克·福西肖斯编制了图书排架目录,使女王的藏书今天查找起来都十分方便。为了储存图书,克里斯蒂娜女王在王宫侧翼开辟数间书室,她还随意将图书送给亲信——德·拉·加尔迪或机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建立的培养文官和教士的文法学校。由于未支付福西肖斯报酬,他拿走了大量图书和手稿,今天这部分藏品可见于莱登大学图书馆。1654年女王退位时还将大量珍贵藏书带走送给了梵蒂冈图书馆,在那里形成专藏。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打败波兰和丹麦的战利品使图书馆的损失得到补偿。1683年卡尔十一世将克里斯蒂娜女王藏书中的6000册捐给了隆德大学图书馆;加尔迪藏书的大部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瑞典文著作和历史文献转移到1666年成立的古物学院,1690年又转给1630年成立的古物档案馆。1697年因皇宫失火而损失了2/3的收藏——17,386卷图书和1,103件手稿,失火后目录上的藏书仅剩6826卷,手稿仅剩283部。以后藏书几经迁徙,1768年皇家图书馆迁往新落成的皇宫东北翼,1796年房间才装修完备且要与其他几个机构共享,很快图书馆空间就不敷使用。
  失火后的图书馆开始有限地向公众开放,但在选址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1705-1741年间图书馆还是收到不少赠品,如750年未经审定的拉丁文本圣经以及古老的突厥语图书等。但是图书馆地位不稳定,1703年决定每年经费600银币,不足以购买两种外国杂志和应付图书装订及购买蜡烛。1770年议会拨给图书馆一批图书,供图书馆自由买卖和交换使用。在安德斯·瓦尔德任馆长(1758-1795)期间,皇家图书馆逐渐走上正规。分别从不同人的藏书中补充了中世纪的手稿、伊斯兰文手稿,并收回了原来属于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而被克里斯蒂娜继承后送人的图书,几十年间馆藏翻了一翻。国家档案局也收集资料,1880年左右两个机构曾进行藏品交换。
  皇家图书馆十分注重对瑞典文印刷著作的收集,1813年的一份官方报告为皇家图书馆勾勒出远景。根据报告,图书馆应收藏每本与该国知识有关的出版物,拥有覆盖整个王国的综合性瑞典文献。虽然有1661年的法令,但政府却并未强制实施。1828-1840年皇家图书馆从个人手中购买了大量有关瑞典历史、传记、学术史和文字的藏书。1843-1865年间的两位馆长对藏书进行整理,把外文和瑞典文资料分开,并设立瑞典文部,有系统地对临时性文献进行归类。1844年经过乌普萨拉大学文官考试的克莱明到皇家图书馆供职,克莱明深谙搜集图书之道,迅速征集到大量私人藏书,他独一无二的收藏知识使其成为馆长的当然继承人。
  在古斯塔夫·爱德华·克莱明馆长(1865-1890)的推动下,结合斯德哥尔摩城市整体规划,1870年议会派遣年轻的建筑师达尔负责设计和实施建馆,1871年7月新馆在哈姆莱噶登——从前瓦萨王室的菜园,这时的贫民窟上破土动工。由于瑞典工业处于转型期,财政紧缩,施工开始不很顺利,当其工业有所发展时,问题才迎刃而解。1877年11月9日,皇家图书馆成为独立行政机构和瑞典的国家馆。1878年1月1日克莱明带着珍贵的圣经手抄本最后一个离开王宫图书馆;王宫空房子中只剩下奥斯卡二世和索非亚王后的图书,经过整修后于1896年开放为贝纳多特图书馆。1878年1月2日位于哈姆莱噶登的新馆舍向公众开放;当时组织搬迁的埃洛夫·腾纳尔后来成为隆德大学图书馆馆长。
  作为国家图书馆,资料采集和编目十分重要。由于没有明晰的目录,皇家图书馆查找信息有时得看分类财产账目上的号码。1879年到1890年克莱明馆长把书目工作视为医治自己气喘病的良药,同时他苦心孤诣地收集美国瑞典人文献,还强调收集灰色文献的重要性。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民俗、习俗和商业生活发展史资料被分成149类,对后世研究者造福匪浅。埃洛夫·腾纳尔建议为公共图书馆编制1886年以来瑞典所收集的外国出版物联合目录,该计划被1903年担任馆长的达尔格伦付诸实施。
  达尔格伦曾在议会供职,利用其丰富的关系网为图书馆谋利,争取到更多的财源购买图书和支付员工的工资,1910年馆长头衔正式成为“国家馆长”。他对皇家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总体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相当,前者瑞典文藏书略胜于大学,但后者的手稿远胜于皇家图书馆,皇家图书馆的强项是目录学、教会史、文学、地理、艺术、考古、政治经济学及政治学的历史文献和报纸,在历史、传记、法律、小说和哲学方面两者旗鼓相当。按照他的估计,图书馆独一无二的收藏就是灰色文献,当时已经近100万件。与其前任不同,达尔格伦注重通过伦敦、巴黎、海牙和莱比锡的代理商采购外文资料。于是荷兰17世纪的印本、各地收藏家的专藏纷至沓来成为皇家图书馆的专藏,如歌德、瓦格纳、吉普赛文献等。1909年对皇家图书馆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图书馆获得131,500瑞典克郎,提高了薪金,每日工作6小时。过去由于工资低下很少能雇佣到人手。
  1916-1940年担任馆长的埃塞克·科林是位研究人员,对1700年前瑞典印本书研究是其长项。通过在国外游历,他认识到字顺式分页目录应转换为卡片目录,并于1928年投入使用。科林的声望促使他建立了与国外机构的交换,但他没抓住时机与斯德哥尔摩大学院合作。由于瑞典著名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74-1882年曾在图书馆工作,所以将其大量手稿存放在图书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科林希望扩大图书馆空间来满足增加的需求,1942年官方批准了计划,1946/47年预算到位,但具体进行却推迟了10年。
  1952年乌诺·维勒斯任馆长为图书馆开辟了新纪元,既从政府获得了购书经费,还获得100万克郎得以对图书馆进行大修。1953年他与斯德哥尔摩大学院签订协议,使皇家图书馆兼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大学回报以大学的学位论文,供其进行交换。皇家图书馆终于获得了隆德大学在1818年就获得的特权,建立起270条新交换渠道,到1976年已有交换单位654个。1953年建立图书保护部,继而购买了先进的图书装订设备。在旧的外文部建立采选部,设立专门的编目组。虽然30年前科林在该馆编采选目录时就有编辑国家书目的思考,但1951年瑞典出版商协会由于财政困难被迫终止其生产了80年的国家书目,皇家图书馆临危授命,按照饬令设立了专门书目机构。书目机构的首要任务是重构皇家图书馆目录,1956年使用新的编目规则和排架系统,20年后又引进了计算机系统和LIBRIS(图书馆信息系统),终于实现了科林的宿愿。1958年皇家图书馆为大学免费提供瑞典印刷资料编目卡片,1975年该项工作转为计算机目录。1958年开始设立录音和留声机唱片部门,像法国国家图书馆那样收集全国的声音档案。1979年这部分收藏移交给国家声像档案馆。
  维勒斯的首功当为重组图书馆和扩大图书馆空间。1946/1947年拨的59万瑞典克郎一直未使用,1956年至1971年由伯格曼设计分四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改造。首先将顶楼全部分割成系列楼层;中央电梯取代了旧式的小书梯;最后在北墙下修建了3座地下书库,通过玻璃走廊与主楼相连。这一时期还在斯德哥尔摩西北部建立的政府图书馆仓房,图书馆之间进行图书馆流动服务,仓房一再扩建但总不敷使用。
  伯格曼的改扩建竣工后,用户和资料的增加超过预期,每年入藏资料15万件,相当于每年架长增加1公里。1977年维勒斯退休前,图书馆收到大量捐赠的手稿和档案,图书馆也经常割爱,如将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图书馆1880年受捐负责东亚收藏的“日本文库”舍弃。
  1956年成立由国家馆馆长任主席负责有效协调科技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图书馆委员会,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员工则希望科技图书馆在大学图书馆与皇家图书馆之间责任分明。1977年皇家图书馆不再承担大学图书馆的部分责任,11月维勒斯退休时明确皇家图书馆负责LIBRIS的管理。另外,皇家图书馆将由政府指派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馆长任期6年。
  1979年政府成立了与研究图书馆委员会进行合作的瑞典科学技术信息代表团,政府选择建立与皇家图书馆平行的科学信息机构,使皇家图书馆失去其在图书馆界的中心作用,这时两者间的相互尊重至为关键。1987年成立专门机构对图书馆形势进行评估,结果认为应该由皇家图书馆全权负责LIBRIS以提升该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取代信息代表团的规划和协调职能。变化始于1988年夏,皇家图书馆得到了用于发展的资金。皇家图书馆再次成为瑞典信息提供的主要推动力,乌诺·维勒斯的继任者拉尔斯·泰奈尔实现了前任建立有效、强大皇家图书馆的雄心。
  只有发展才能使图书馆界受益,领导明确管理反而简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部组织改革的需要变得日益明显。新技术的涌现要求国家馆对各种介质的出版物予以保存,以保存国家的历史。计算机系统符合图书馆内工作流程和公共服务,计算机的引进使原来的组织形式显得过时。在泰奈尔任期内还开始了新一轮的馆舍重建,但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他的继任者吸取了经验教训,终于在1993年夏季开工。
  1977年解除了历时25年的双重职责之一——斯德哥尔摩大学人文学图书馆的职责后,图书馆虽不再购买政治和社会科学的外文文献,但采选人文学科外国文献的政策延续至今。1981年临时文献组不再对临时文献进行详细编目。同时由于报纸纸张质量差不能永久保存原件,1983年皇家图书馆获得专项资金将瑞典报纸内容进行缩微,在城市北部成立的缩微组现在仍在进行回溯性缩微。
  90年代以来政府日益感到皇家图书馆是追求连续性图书馆政策的战略资源,不仅官员就是政客在考虑与研究和高等教育相关的图书馆事务时,他们也力图将这些考虑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于是皇家图书馆的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并受到倚重。
  国内合作与发展部(BIBSAM)确保了瑞典研究图书馆发展的广阔前景,极其重要的是它领导的合作完全出于自愿。首先是开发和管理专门的国家资源系统,一些中央研究图书馆按照规划承担了向研究、开发和高等教育团体提供专门领域信息的任务,并获得一定的报酬。BIBSAM系统是该部门最大的项目,占其预算的一半。该部的责任包括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和出资进行开发(包括制定标准),安排课程和会议,收集处理统计数字和监控法律事宜。
  近年来,国际上图书馆与信息政策界限放松,协作发展部在欧盟图书馆规划框架内开展活动,在全国范围增加档案馆、博物馆即研究机构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基本思路是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消除相关部门的壁垒。1995年对大学图书馆的分析表明必须考虑作为关键因素的信息技术发展,教学法改革导致大学生数量的戏剧性增加。从调查发现图书馆资源的强化值得认真考虑,员工和空间都需面对从用户方面来的压力。另外,调查指出,技术问题要求学生改进掌握信息的技巧。要把图书馆使用纳入教学过程,合理制订电子文献导航计划。
  由此可见皇家图书馆是历史悠久的研究图书馆兼国家保存本图书馆,有完善的图书馆缴送法,馆藏宏富检索方便。作为国家中央图书馆,皇家图书馆负责协调瑞典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信息系统,同时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合作项目,如:与尼加拉瓜及波罗的海国家馆开展的合作、文献数字化、图书节、国会图书馆主题标目、图象数据库平台等。该馆开展馆际互借,为国际图联、英国专业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协会、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执委会的成员。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6-24 12:35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25 11:35
标题: 斯德哥尔摩大学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分门别类,各有千秋。在斯坎森露天博物馆,有150座从瑞典各地搬来的农家小舍,风格各异,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瑞典古代劳动人民所度过的那些简朴而富有意义的岁月。还有藏书达100万余册的皇家图书馆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等。





斯德哥尔摩大学  
  建立时间:1877年
  地理位置:斯德哥尔摩
  学生人数:37,000
  学校性质:公立大学
  中国教育部认证学历:认证
  教师人数:6,200
  平均生活费:6-7万人民币
  入学时间:每年9、2月(部分专业)
  所授课程:硕士
  【学校名称】:斯德哥尔摩大学
  【英文名称】:Stockholm University
  【所属地区】:瑞典斯德哥尔摩
  【学校性质】:国立大学
  【学校概况】:斯德哥尔摩大学是瑞典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瑞典高等教育科研的中心机构。

  斯德哥尔摩大学建立于1877年,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建立授予学位制度,在随后的20年间创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1960成为国立大学,四年后又增加了社会科学学院。 从此学生人数陡增,校舍逐渐扩展。目前拥有约34,000名在校生,其中1800名外国留学生。教师人数1,900人, 其中教授200人。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大学院共设80个系,近800门课程,每年组织30次教学活动。年财政预算17亿克朗,其中37%用于研究,24%用于教学。大学的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藏书250万册,9000种瑞典和外国期刊,1650个研究和学习场所,各个方面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所在地环境优美,公园式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气息。

  【学院和专业设置】:
  斯德哥尔摩大学有4个学院:自然科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和法学院,另外斯德哥尔摩大学还开设几门国际硕士课程,有教育学,法律,瑞典社会研究和工商管理。还设有波罗的海问题、日本问题、大众传播工具、国际移民和种族关系、亚太地区、儿童文化6个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问题、拉美问题、国际形势、国际教育、海洋生态学5个研究所。本科设第一级学位,学制3~4年;研究生阶段设博士学位,要求取得第一级学位后再研读4年。还设有1~2年半的短期课程。经费均由国家提供,免收学费。教学用语为瑞典语。
  ◆数理部分:冶金学、理论物理、数学、航天物理、应用数学、物理系统、航天科学、微粒子物理等。
  ◆生物部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放射生物学、自然资源管理、动物生理学、海洋生态、细胞科学、神经科学和神经毒理学、分子生物、基因、遗传学、免疫学。
  ◆化学部分: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化学、应用化学等。
  ◆大地科学部分:地质学、地理学、矿物学、石油储藏、地质化学、测量、遥感等。
  ◆社会科学部分:经济历史、社会工作、环境心理学,污染与环境、经济和务工、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行政事务、社会学、统计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发展研究、教育学、信息加工、国际经济、政治科学、商业管理、人口学、人类的地理分布、社会心理学、国际关系、巴尔干研究、社会政策等。
  ◆语言部分:斯拉夫语言及文学(国别)、普通语言学、阿拉伯语言及历史、罗马语言、法语、印度支那语言、演讲学、英语、汉语及中国文化、韩语及文化、瑞典语。
  ◆法律部分:民法、市场法、消费者保护法、公共法律、法律程序、金融和经济法、刑法、法律历史、犯罪学、罪犯改造、国际法、劳工法、保险法、法学理论等。
  ◆历史哲学部分:考古学、斯堪的那维亚语言和文化、比较艺术史、古代文化和文明、实践哲学、文学历史、儿童文学、宗教历史、戏剧及其历史、艺术理论、新闻学、文学、理论哲学、思想历史、城市历史等。
  ◆研究中心:除了学院之外,大学还有分院和一些中心,如:巴尔干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双语言研究中心、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英语学生分院、国际经济研究分院、社会研究分院、海洋研究分院等。

  【学校声誉】
  许多杰出的教师和研究者曾在这所大学工作过,其中有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雷尼乌斯,著名的俄国数学家娃耶斯基。后者于1884年升该院教授,成为全欧第一个有教授职称的妇女。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26 12:56
标题: 斯德哥尔摩老城


     进入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峡湾,峡湾在半山腰,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老城和静静流淌的河水,暮色中,依稀可见对岸的王宫和一个大型的游乐场,还有渐渐远去的渡轮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从环游斯德哥尔摩的市中心开始,城市的车道很宽,两侧的树很美很有特色,混杂着秋绿色、金黄色和红枫色,茂密而赏心悦目,这里的公寓和别墅是北欧最美的,造型优雅别致,色泽浅淡滋润,窗台的花卉布置得恰倒好处,显示主人的品味非同一般,且到处都有湖泊和森林,是城市和大自然结合得最完美的“楷模”,毫不夸张地说,瑞典人只要一走出家门,便可以拥抱大自然,对于我们这样的观光客来说,无论把视线投向那里,都是“满目皆风景,无处不风光”,加上优厚的社会福利,国民衣食无忧,养老无虑,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真可谓北欧版的“世外桃源”。沿着两边是栅栏、中间是鹅卵石铺就的丘陵般的山坡,我们恍若来到一个“仙境”,茂密的树林层峦叠“彩”,丰富的色泽温暖了我们的视线,依旧是秋绿色、红枫色、金黄色的组合,象一首柔美的色彩咏叹调,落叶洒在地上,便觉那色泽也融入了里面。往海边走过去,依稀可见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一些娴雅的别墅。

      不知道“赏心悦目”这四个字是谁发明的,竟能如此完美准确地道出我们的感受,老天太帮忙了,蔚蓝的天空纯净透明,薄薄的云雾在悠闲地飘拂,空气中荡漾着一股润泽的气息,我们在山坡上的一个平台眺望大海,平台上有白色的别致的座椅,周围布置着鲜花,海边有红枫色的树林在随风摇曳,蓝色的海面上密集着白色的游艇,和那紧挨的桅杆和此起彼伏的鸽子构筑了一道无法比拟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往返,久久难忘。接着我们走下台阶,去海边散步,领略北欧最美的风情。  

     斯德哥尔摩市区内有皇宫以及很多可爱的纪念品小店。皇宫是意式巴洛克型式,皇宫区內有很多建筑,包含王室住所、宝库、两座教堂、军械库、古斯塔夫三世博物馆....等等,都在有同一个区域內。瑞典的街道很多,例如皇宫外街、峡湾街、图书馆街、皇后街等。每条街道都不尽相同,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每条街的不同文化基调,但是最终还是非常体现瑞典自身的建筑特点。皇后街是一条狭长的购物街,整洁、气派而没有一点凌乱,街上有很多购物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选购自己需要的地方特色。例如明信片等。

     去老城的路上经过一些水域,因为到处是海水形成的湖泊,瑞典素有“北欧威尼斯”的美称,水中有一些建筑和古堡,这时的天空有一种很诡秘的色彩,云中有青灰和暗暗的灯光色,仿佛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古堡更具中世纪的氛围。瑞典王宫位于中央广场旁。王宫的教堂、国家厅和宴会厅陈设如旧,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大幅肖像。

     在一些室内陈列着瑞古古代国王的王冠、王袍、权杖、战车、兵器、珠宝、饰物和金银器皿等,这些都让人依稀可见昔日王室的赫赫权势。王宫共有608间房间,比英国的白金汉宫还多4间。最让游人开眼界的是夏季每日中午在王宫前举行的卫队换岗仪式。换岗卫兵身着华丽服饰严肃而庄严地履行着古老传统的换岗程式。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28 11:50
标题: 骑士岛
骑士岛



     骑士岛Riddarholmen是老城西面的一个小岛,上面的古老的Riddarholmskyrkan今日安放着很多国王和王后的遗体。

    在17世纪瑞典最强大的年代,这里是有势力的骑士和贵族们居住的地方,曾经是斯德哥尔摩的政治中心。岛上的建筑古色古香,色彩丰富,充满了中世纪的味道。

    岛上有个广场叫做伯格吉尔广场Birger Jarl Torg,是这个岛的中心,岛上重要的建筑都外这个广场四周。这个广场是以斯德哥尔摩的创始人伯格吉尔Birger Jarl的名字命名。广场中央是伯格吉尔的雕像,是弗格伯1854年的作品。四周有的最高法院,万格斯卡宫和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的比尔耶尔亚尔圆塔,这些建筑都很有看头。高大的骑士岛教堂Riddarholmskyrkan是骑士岛最突出的建筑了。哥特式红砖主建筑上的黑色的铸铁塔尖直冲云霄。骑士岛教堂非常古老的结构可上溯到1270年,当时国王马纽一世拉杜拉要求为方济各会士建起了这座修道院。虽然此后教堂经历了很多整修,但我们知道它最初的建筑方案是典型的方济会式,当初没有塔楼,但有两个中殿。一些小堂是十五世纪时加上的,而那座极高的钟楼建造于1846年。

      目前教堂有三个中殿,装饰著无数的六翼天使骑士会徽章、战利品饰和会旗。很多瑞典国王和王后埋葬在这个教堂里。在老特信设计、卡尔哈勒曼完成的建于1738—1743年间的Karolinska Gravkoret内,葬着国王卡罗十世古斯塔夫、卡罗十一世、卡罗十二世和他们的王后,以及王室的一些王子等。Gustavianska Gravkoret建于1633年,是尤斯特韩的作品,里面安放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大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古斯塔夫三世的石棺,另外除王室姻亲之墓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坟墓。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6-28 12:03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30 10:36
标题: 斯德哥尔摩格里波斯霍尔姆古堡等


格里波斯霍尔姆古堡是瑞典著名古迹,坐落在斯德哥尔摩以西60千米的梅拉伦湖滨。这个有4座高大楼塔的红色建筑,由瑞典王国奠基人瓦萨国王于1587年开始兴建。在碧波环绕、苍山相衬下,显得十分壮丽。古堡前陈列着两门大铜炮,旁立一木牌,写着:“在此展出的两门大炮,是1581和1612年从俄国人手中缴获的”。l6世纪起,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俄和瑞典曾不断开战,这里陈列的两门大炮,就是当日寸瑞典军队的缴获品。古堡现以收藏肖像画而著称。



斯德哥尔摩居民引以为傲的地下铁也直得你去一探究竟。致力于提高生活品质的瑞典人,把地下铁建造成一条艺廊,总长108公里,每一站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其中最美的是T-Central站,月台和铁道都从自然岩石中凿开,蓝白色的墙壁上画满蓝色的巨型树叶,加上特殊的照明效果,恍若置身原始洞穴之中。



国立古物博物馆横跨1万2千年的历史,收藏了从石器时代到古斯塔夫瓦萨王朝的各种古物。不过,因为收藏实在太庞杂,逛完一圈可能就要耗去一天时间,所以,建议你花10块瑞典币租个语音导览,然後直接走到最精彩的金厅(Guldrummet)去。

这个精心设计的储藏室,是专门用来陈列瑞典最珍贵的金、银饰品,其中有些是黑暗时期(Dark Ages)及维京时期(Viking Era)的古物。以17号展示櫃裡的那条有1500年历史的古老项鍊为例,当它于60年代被发现时,竟然是被瑞典南方某农场拿来当闸门的门闩。此外,在中世纪馆(Medieval Section),则相当完整地呈现了北欧的教堂艺术,包括一些壁画及神职人员的用品。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30 10:52
标题: 斯德哥尔摩玫瑰花园等


从史堪森再往王室狩猎场的广大森林里走去,这里座落了一座隐密的玫瑰花园(Rosendals),在繁花盛开的花园里,更有一间温馨的咖啡馆,你可以端杯咖啡,在白色的棚架下渡过午后时光,或者,走到绿油油的草坪上,与叁两好友谈天说地。

如今,玫瑰谷花园已成为斯德哥尔摩闲人雅仕聚集的地方,就算不是假日,也有许多气质优雅的妇人推着婴儿车,穿梭在花园里享受夏日阳光。不过,玫瑰谷咖啡馆(Rosendals Tradgardscafe)座落在森林里,也没有任何路标,其实并不好找,但你只要坐上47号公车,在终点站下车后随便找个人问路,大约20分钟就可以找到这个人间仙境了。  



西大街

以老城的国会大楼(Riksdagshuset,Parliament Building)为起点,眼前的西大街是老城最热闹的一条街,有许多专为观光客而设的纪念品店聚集在此,从瑞典最有名的纪念品红木马(Dala Horses)到纪念T恤,这条瑞典蓝黄国旗飘扬的老街绝对值得一逛,尤其如果你对SHOPPING有着一定的热忱。

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建于1200年左右的Storkyrkan大教堂,续往前行,这里有许多古董店及艺术精品店。首先,在左手边你可以看到一家名为Flodins Bildantikvariat的店,专门卖年代久远的物品,例如一张1705年绘制的泛黄北欧地图,或者是一块1613年的铜版。

从西大街转进Kakbrinken街,你可能会发现好多人聚集在某一栋建筑的角落指指点点,这栋建筑是由一块块巨大石块所堆砌而成,其中有一块大石头看起来像块墓碑,上面刻了些神秘的符号,那是古老的北欧人所使用的符号文学,将它翻译出来,意为Torsten与Frogun竖立此碑以纪念他们的儿子。这栋建筑建于17世纪,而墙垣的那块被拿来当建筑砖石的墓碑却是13世纪的产物。

重回西大街,有一家精致的水晶店:Kristallbutiken。这家店看起来很精巧,但陈列的水晶艺品可不少,最着名的Orrefors、Kosta Boda等品牌都可在此找到。



塔努姆摩崖刻画

塔努姆摩崖刻画,位于瑞典哥德堡。塔努姆摩刻画,形成于公元前1500~前500年的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初,海平面要比现在高,青铜器时代末期,海平面退下。花岗岩石经过海水的冲刷,变得平整光滑。塔努姆人就在这样的岩石上刻画。

塔努姆摩崖刻画的主题非常广泛,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还有船、树、武器、手、脚印等图案,其中有反映青铜器时代人们祟拜的神、太阳、车轮等宗教主题画。许多画面通俗易懂:手执武器,乘着二轮战车的是战争场面;不拿武器的人与牛马在一起,表现的是耕种;射箭的人和鹿在一起表现的是狩猎。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6-30 11:04
标题: 斯德哥尔摩王室狩猎场


王室狩猎场

王室狩猎场(Djurgarden)本身就是个非常独特的国立城市公园,几世纪前,这里曾是属于王室与教会的种田、畜牧场所,直到17世纪,才演变成王室专用的打猎场所。如今,此地已成为斯德哥尔摩最受欢迎的娱乐和康复疗养乐园,拥有很高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王室狩猎场除了有史堪森露天博物馆外,还有世界一流的Grona Lund游乐场,这里成功的将游乐园、艺术中心、音乐会、美食餐厅及花园有趣地结合在一起,每到夏天,这里的游客也像迟迟不下山的太阳一样,一直玩到9、10点才肯打道回府。



北欧民俗博物馆

即使没有时间仔细端详北欧民俗博物馆的每件收藏,光是在它那巍峨的建筑里走上一遭,你就会有不虚此行的感受。

19世纪的瑞典巨贾Artur Hazelius于1891创立了史堪森露天博物馆后,紧接着又在1907年打造了以呈现瑞典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北欧民俗博物馆。初见这哥德式的高大建筑,你可能会以为它是栋历史悠久的古堡王宫,但它其实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

虽说北欧民俗博物馆是在20世纪初期才完工,但它的筹备工作可远溯至1873年。对本国文化极有兴趣的Artur,先是在度宁街(Drottninggatan)找了个地方来展示他私人的「斯堪地那维亚民俗收藏」,后来更举办了国际建筑设计比赛来为这博物馆定形,只是比赛的设计图都无法符合Artur心目中的理想,他只好自己找来建筑师Isak Gustaf Clason,综合欧洲各国之博物馆建筑精华后,终于完成了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博物馆。

北欧民俗博物馆的外观有着文艺复兴时期城堡式的巍然,内部则有着哥德式大教堂的庄严;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雕塑家卡尔米勒斯(Carl Milles)所雕塑的古斯塔夫瓦萨国王的巨型雕像,你可以在一旁的服务柜台借用耳机导览(英文解说),再依序从地下室逛到4楼去,不过,这博物馆真像一座幽深的城堡,小心在里面迷路,若是时间有限,建议你直接走到3楼的民俗区去,瑞典几世纪的悠悠岁月,都在此巨细靡遗地呈现出来。



峡湾街

经过斯德哥尔摩的观景台——峡湾街,可以俯瞰城市绝大部分的景色。此街建在海湾旁,高度距离下面海边的街道有六、七层楼高。左侧是著名的老城区,有750年的历史,是欧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

老城的景色,古朴庄重,经典建筑比比皆是。老城一侧是波罗的海的入海口,另一侧是巨大的淡水湖泊。淡水湖泊是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的战略要地。

这里视野非常开阔,加之斯德哥尔摩的空气质量极好,所以给人舒适宜人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0:20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6 09:12
标题: 斯德哥尔摩登桃花源(转)
斯德哥尔摩登桃花源(转)

9个多小时的混沌飞行,忘路之远近。车窗外的世界,土地平旷,芳草鲜美,满目青翠;戴着红屋顶的小房子散落其间,如假包换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童话世界

这条桃源之路通往斯德哥尔摩—瑞典
点击进入瑞典 目的地
点击进入瑞典 旅游超市
的首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美国点击进入美国 目的地
点击进入美国 旅游超市
《读者文摘》评出的全球最宜居城市之首。

据说那里的人们过着典型的北欧生活:在漫长沉闷的严冬里,窝在家里点亮各种各样的蜡烛,琢磨古灵精怪的居家小玩意儿—所以这里的设计独树一帜;在明媚的春天里,抓住一切机会享受阳光—所以这里的草坪无限宽广;在仲夏节到来的假期里,全家出动度假去—所以他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热爱旅行的民众之一。

小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全部免费,16岁之前每年还能享受国家的特别补贴;上班族们觉得自己该读读书充充电了,于是公司便给你长假上学去;病患有所依,失业有所靠,退休有所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想象中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接近世外桃源的地方啦。

现在,我们是闯入其中的武陵渔人,关于这个城市的点点滴滴,处处志之。用心生活的同好们,问津而来吧。

快速了解斯德哥尔摩

关于斯德哥尔摩的开场白通常是:“这个城市由14座大小岛屿和一个半岛组成。”位于波罗的海西岸,梅拉伦湖的入海口
点击进入海口 目的地
点击进入海口 旅游超市
处是斯德哥尔摩最大的骄傲,基于这样的自然环境,这里有着“北方威尼斯”之称。

在诞生之初的13世纪中叶,这里也不过是当地居民为了抵抗海岛侵扰而用巨木铸成的城堡;甚至有传说认为根本连城
点击进入连城 目的地
点击进入连城 目的地
堡也没有,只是当地人用从海上捞来的遇难船只碎片搭起一条街的简陋小木屋,被外来商人随口称为“木头岛”,于是得名“斯德哥(木头)尔摩(岛)”。而这个曾经的丑小鸭,如今城市面积2113平方公里,包括周围19个市政区的“大斯德哥尔摩”,面积更是达到6494平方公里,是今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6 09:16
标题: 斯德哥尔摩:北欧水乡柔情,守望梅拉伦湖女神(转)
斯德哥尔摩:北欧水乡柔情,守望梅拉伦湖女神(转)

斯德哥尔摩是个精灵,守望着梅拉伦湖女神和波罗的海。作为瑞典的首都,建于1250年的斯德哥尔摩是欧洲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都之一。在瑞典语中,斯德哥尔摩意即“木桩之岛”。




  
古都怀古
在斯德哥尔摩,必游景点当数王宫、市政厅和沉船博物馆,斯德哥尔摩王宫位于老城岛上,灰棕色的外墙让人引发悠悠思古之情。王宫典礼官总是自豪地向客人们介绍说,斯德哥尔摩王宫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个既有人常住,也可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王宫。它不仅是国王陛下的办公室,也是国王接见外国使节、来宾并举行国宴的地方。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仿佛是梅拉伦湖女神的守望者,优雅地坐落在湖边。市政厅的蓝厅和金厅因每年举行诺贝尔大餐而远比王宫有名。瓦萨沉船则是当今惟一保存下来的欧洲17世纪古战船,庞大的船体、精美的工艺,蓦然间将人拉回遥远的年代。
  
悠闲水乡
瑞典水多,内陆水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斯德哥尔摩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但和威尼斯的浪漫相比,它是典雅秀丽的。笔者个人认为威尼斯是个不折不扣的观光城市,摆渡人的歌因游人终日不辍,斯德哥尔摩观光业也兴盛,但感觉上更亲切、更贴近生活。在斯德哥尔摩过日子,很有一种悠然见南山的自在况味。
  
水上泛舟则是瑞典夏季最美的享受。我们在波罗的海西岸群岛间乘船旅行,帆船在海浪中荡漾,敞篷的游船和豪华游轮东穿西走。你可以选择半小时、一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市区各岛游览线路,票价在100克朗以内。如果时间再多些,可以选择大的游轮,花上半天或一天的时间,既游市区各岛,也可去外海小岛间穿行。
  
一路上我们饱餐海鲜美食,赏尽红房绿岛、碧海蓝天、白云和帆船组成的美丽画卷。在夏季的傍晚坐船出海,落日余辉中痛饮、欢歌、劲舞,那种美妙的感受一定是上帝给瑞典人最美好的赏赐。当地人说,如果有机会在斯德哥尔摩长住,学习钓鱼、驾船出海则是最能体验瑞典人生活的方式了。
  
优雅的瑞典人
如同多数北欧国家一样,瑞典人生活步调缓慢,很是悠闲,工作虽然重要,但绝对不能凌驾于生活之上。下班后不能赶着去应酬,通常会去散散步,到餐厅去喝杯啤酒、咖啡,或在公园跑步,在自行车道上骑脚踏车,悠然自乐。
  
瑞典人整体教育水平很高,和瑞典人接触,他们通常都以一种极其礼貌的方式与你应对进退,谈不上热情好客,但至少你可以感觉出他们的关切与善意。在瑞典生活了十年的朋友西西说,在瑞典,也许因为生活比较富足,竞争并不激烈,人们又习惯了生活至上,因此猜忌提防并不常见,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很舒服的关系。瑞典人也是好脾气的,路上鲜少听见不耐烦的喇叭声,也永远不必担心车子与你争道。
  
在瑞典的日子,还感觉这个国家的人极爱看书,地铁上许多人宁可站着,看书、听音乐,几乎人手一册书,公园里、马路边到处是看书的人,因而这城市的气质中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优雅。西西说,瑞典人还很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观,对政治时事很有自己的看法。
  
秩序之美
瑞典是个很安静的地方,树木很多,全国森林覆盖率达54%,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自然地与森林融合在一起。走在瑞典的街头,感觉最强烈的还有瑞典人的“海拔”,瑞典人的身高在欧洲中是拔尖的,身材高大,脸部轮廓深刻。和我印象中欧美人种的高胖体型有点出入,胖人不多,难得的是大部分瑞典人中年以后身型依旧保持很好,我想这与瑞典人的自律有关吧。
  
瑞典人一切都很讲究秩序,这种秩序的美感还充斥在他们的行为中,就算周末的酒吧里,人们总是有秩序地热闹、狂欢,当然也会吆喝、吹口哨,但总适可而止,不劳警卫操心。
  
跟我走
城市导游:瑞典的城市规划因循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即各种功能性机构和建筑相对集中,居住地分散。因此,在瑞典各地的游览基本可以概括为逛老城、看教堂、参观市政厅或其它特色景点。

在南部,第二大城市歌德堡、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大学城隆德、海滨小城赫尔辛堡、沙滩之岛果特兰岛等都是不错的地方,除去人文景观,人们还可以看看南方灵秀的森林和广袤的农田;在北部,则可领略一下烟雾笼罩的森林、山间清澈的湍流、绚烂缤纷的北极光、日不落的白夜,有机会当然还可以拜访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原住居民——萨米人的驯鹿场和村庄。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6 09:24
标题: 瑞典斯德哥尔摩成为邮轮旅游主要目的地
瑞典斯德哥尔摩成为邮轮旅游主要目的地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海港旅游部门发布的数据表明,近10多年来,停靠斯德哥尔摩港口的大型国际豪华邮轮逐年增多,无论邮轮数量,还是登岸观光的游客数量都翻了近两番,这座被誉为“北欧威尼斯”的都市已成为世界邮轮旅游的一个主要目的地。

据此间媒体报道,根据预测,今年全年将有270艘大型国际豪华邮轮停靠斯德哥尔摩港口,登岸观光的游客将达到3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万人次。停靠该港口的邮轮要比去年增加近50艘。

斯德哥尔摩海港邮轮接待部门负责人戴维·舒伯特说,除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两年,停靠斯德哥尔摩港口的邮轮数量一直呈较大幅度增长。他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斯德哥尔摩自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斯德哥尔摩在波罗的海所处地理位置优越,离不少国家首都的航程都较近,邮轮在一周的时间里可以航行好几个国家。

据介绍,乘坐邮轮到瑞典观光的游客主要来自美国和英国,来自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游客也不在少数。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9 09:40
标题: 瑞典男子建波音旅馆 驾驶室改装成蜜月套房


波音747旅馆,你见过吗

媒体曾报道了一个有古怪想法的瑞典人奥斯卡·迪奥斯的故事:他想把一架退役的波音747飞机停放在斯德哥尔摩机场外面,然后将其变成一家飞机旅馆,供那些比较在乎旅行开支的游客使用。如今,奥斯卡梦想成真。这个有25个房间、85个床位的“大旅馆”预计近日开业。

飞机旅馆现在开始在它的专门网站上接受预订。客房以45美元起价,豪华包房的价格在175美元。房客可以在这架飞机的驾驶室里过夜,这里已被改成蜜月套房,是波音747飞机上唯一有浴室和淋浴设备的房间。

迄今为止,奥斯卡原来设想的飞机旅馆非常有趣,但很多构想现在一时难以实现。不过,即使如此,相信这家新奇旅馆仍会引起许多人的兴趣。

最近,他邀请一位英国《卫报》记者参观了这架飞机。后来,这家报纸在自己的网站上贴出一段视频,并提供了一些关于这家飞机旅馆的详细情况。

在许多背包族的心目中,青年旅馆往往和空间狭小画等号。但从《卫报》网站公布的视频中不难看出,即使机尾部分的房间性价比也十分诱人。每个房间约有20平方英尺,奥斯卡撤掉了波音747飞机原来配备的电缆和其他配线。另外,天花板有13英尺高。舱顶行李箱被固定在墙上,方便用于放置物品。所有房间都有免费的无线互联网接入和用于出入监控的平板电视。

飞机旅馆的消费不贵,却有类似于酒店的配套设备。常用作休息室的波音747飞机上层将依然保持原来的样子,服务区也原封未动。这架飞机的头等舱改成一间有20个座位的咖啡厅,24小时对外开放。旅客们还可以免费使用飞机的紧急出口,登上机翼,看看外面的风景。

如果你想乘坐早班飞机,这家飞机旅馆所在的位置恰到好处。游客只需15分钟就能走到机场终端。除了接待旅客外,奥斯卡还打算推出大众参观服务,每人收费约10美元。他表示,准备将这一概念申请专利,其他人可以签约加盟。鉴于目前航空业的形势,奥斯卡购买退役的飞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9 09:52
标题: 斯德哥尔摩,夜色撩人
斯德哥尔摩,夜色撩人



吃过晚饭,我们又跑进了斯德哥尔摩的夜色中。这座风情优雅的城市,越夜越美丽。

城市的灯火并不十分通明,只是幽幽地散发出迷离暧昧的光,像女人微熏的目光。灯光落在水面上,随水波一起摇摆,又增加了几分灵动。夜鸟低空滑过,在光线中投下黑影。

警察骑着马在街上巡逻,马蹄踏在路面上发出清脆的“咵咵”声,掺在晚风中敲击耳膜,悠远悦耳。

市政厅无遗是整个城市中最动人的一处。红砖的墙体在灯光的照耀下更加富有质感。旁边游艇上参加婚宴的人们渐渐散去,几个人经过我们身边时停了下来,也站在三角架后面仰望市政厅。

“它是斯德哥尔摩的骄傲。”他们有些醉了,但脸上的自豪是由衷的。

晚上逛地铁,有一点探险的味道。

斯德哥尔摩的地铁享有盛誉,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画廊。地铁被挖得很深,布置成岩洞的样子,凹凸不平的墙面上画着图腾似的图案。跟着电梯一起下行,像是要进入魔窟。

斯德哥尔摩的地铁,每站都有不同的风格。

回到酒店,发现门前多了很多人,拉上了警戒线。向工作人员打听才知道,我们赶上环城长跑了。这个长跑活动很奇怪,在午夜进行。在中心路口设了高台,一个DJ在上面解说,就像我们开运动会时主席台的广播员。听口气,也像是在说“下面跑过来的是。。。”只是背景音乐不是运动员进行曲而是流行音乐。参加跑步的人多大岁数的都有,大多数穿着统一的红色T恤。有些人偏要别出心裁,打扮成僵尸或别的什么。他们出现时,会引来更多的喝彩。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10 09:33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9 09:54
标题: 雨中漫步斯德哥尔摩
记得很久之前,还是在一本精彩的挂历上领略到有着北欧威尼斯美称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美景,那美伦美奂的都市便镌刻在脑海之中,何时能在童话般的国度里畅游成了一大心愿。
到了北欧后,一直找不到时间出游,眼看十月来临,天气逐渐变冷,再不去就错过旅游的好时机了,于是向朋友们呼吁去斯德哥尔摩一游,寻得三个同伴,共同游览梦想中的北欧名城。
临行前,上网查找斯德哥尔摩的一些资料,好确定具体游览哪些地点。无意中发现斯德哥尔摩的起源特别有趣。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关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名称,在当地还有传说是,即古时梅拉伦湖上漂浮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引导来自锡格蒂纳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城市。另有这样的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1250年,这种碎木房屋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斯德哥”是木头的意思,“尔摩”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木头岛”。今日的斯德哥尔摩,位于辽阔的波罗的海西岸,座落在梅拉伦湖入海处,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大小桥梁把它们联为一体,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打开斯德哥尔摩当地的旅游网站,选取了几个强力推荐的旅游景点,并顺便在网站上购买了有关当地的地图,风土人情,旅游,食宿方面的四本介绍(包括运费在内全部免费的哦,可惜直到我从斯德哥尔摩返回的次日才寄到,以后要充分考虑到运送的时间,提早订购为妙)。接下来就是预定路线了。斯德哥尔摩是个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我们可以选择水路经波罗的海,也可选择飞机直达斯德哥尔摩。一方面为了节省费用,另一方面也为经历游轮,我们选择了欧洲最大的游轮之一北欧海盗号,全程10个小时。四个人正好预定一个包间,内有四张床,洗手间(可以洗澡),来往船票每人是22欧元,折合人民币不过200元左右,算是经济实惠了,呵呵。美中不足的是,临到出发,天气预报斯德哥尔摩一直有雨,唉,人算不如天算啊,不过也好,雨中漫步在北欧威尼斯,说不定有别样情趣呢。
终于踏上旅程了,到了码头一看,好大的船啊,长170多米,宽将近30米,可以一次搭载2450名旅客和三百多辆车,上面设有免税店,酒吧,迪斯科舞厅,赌场,娱乐室等,真可谓是浮动的娱乐宫殿。上船后,先去免税店购买了一些吃喝之物,(北欧的酒类税很高,嗜酒的人在船上购买免税酒是很普遍的节省之道),酒足饭饱后逛逛迪斯科舞厅,试了试老虎机,输了10欧元左右后才回去睡觉,天啊,这时已经离到达斯德哥尔摩只有两个小时了。
勉强睡了一会,被房间内的喇叭喊醒,迷迷糊糊背着背包,出了船,在一种不是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踏上了瑞典的土地。天空阴沉沉的,不知何时就会落下雨点,还好早有准备,人手一把雨伞。天气比较凉爽,可惜阴天的缘故,光线不佳,照相的效果不好,唉。沿着河岸,我们走向市中心,不到5分钟,在河岸边发现一艘停靠的帆船,挂着Youth Hostel的招牌,这倒是第一次看见座落在水上的青年旅社,住起来肯定别有风味。
我们的首站就是斯德哥尔摩南区的GamlaStan,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富于古香古色情调的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大概步行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老城,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都聚集在这里。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块和碎石子铺成,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估计两个人相向而过也得侧身相让。一些街道的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只可惜我们来的时候太早,商铺都还没有开门,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每个商店临街都设有一个橱窗,摆设着代表店内特色的一些商品。透过橱窗,还是可以欣赏到店内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业品,饱一次眼福吧。时值清晨,道路上行人寥寥,走在寂静的小街上,看着两侧17、18世纪的建筑,有些甚至是14世纪的建筑,仿佛自己也走进了历史一般。尖顶教堂、宏伟的议会大厦、静谧的小庭院一一落入我们的眼帘,老城可称为瑞典文化的浓缩,让人感动。老城最值得观看的景观就是皇宫,不过在每日的中午12点皇宫门前有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所以还是留到那时在仔细观赏吧。
沿着皇后大街,我们走向第二个目的地:City Hall。皇后大街是斯德哥尔摩著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许多大商店都聚集于此。在这大街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家中国餐馆,我们的午餐就是在这解决的,中式自助餐128克朗(1克朗约合1人民币),在物价昂贵的北欧来说还算是实惠的。在皇后大街的交通运营中心,我们购买了本次旅游的利器:Stockholm Card。这张卡220克朗,附带一本100页的导游册,从第一次使用开始的24小时内有效,在这24小时内,斯德哥尔摩的bus,地铁可以免费搭乘(一张bus票可是16克朗哦),并可免费参观斯德哥尔摩近70个博物馆(通常较好的博物馆门票是50到70克朗),还可以免费乘坐游船(一趟45分钟),在水上欣赏斯德哥尔摩的美景。至于其它的优惠,比如免费停车等等,就不是我们所能享受到了。
City Hall 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每年在此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宴会了。诺贝尔奖的四个原始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后设立的经济奖在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举行,和平奖由挪威颁发(挪威在历史上曾是瑞典的一部分,至于经济奖是以后设立的,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资助)。每年的12月10日,诺贝尔奖的宴会就在City Hall的 Blue Hall里举行。听着导游的介绍,看着宏伟的Blue Hall,我也有幸和世界精英同在一个大厅,哈哈,虽然不是同时,或许也能沾染一些智慧呢。除了Blue Hall, 印象最深的就是 Golden Hall了,它长约25米,宽约20米,在这间大厅内,四壁有用1800万块约一厘米见方的金和各种彩色玻璃的小块镶成一幅幅壁画,一眼看上去真可谓金碧辉煌(也许此地才能最好的诠释金碧辉煌这个成语了)。导游告诉我们每块玻璃上只镀了很薄一层金,当我们问她大概用了多少黄金时,答案是大约三公斤,真难以想像这么多的金色玻璃才用三公斤黄金。大厅右壁是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左壁是从瑞典海盗时代直到近代工业化的历史画卷,展现了瑞典的文化承袭。正中墙上是一位女神,神采飞扬。在这大厅内,导游还告诉我们一件轶事,整个墙壁的玻璃壁画是先计算好墙壁高度和宽度,制好后再贴上去的,在贴第一面墙时,由于建筑师漏算了半米墙裙的高度,于是乎在这面墙上,壁画的最后半米没能贴完。我们赶忙仔细观看,哈哈,果然如此,墙顶留下一点缺憾,或许残缺的才是最美的,无意中的失误使得这间大厅更有其独特的魅力。
游览完City Hall, 时近正午,正好赶回皇宫观看皇家卫队的换岗仪式。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哥特式建筑。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身着灰色军装,头戴白色硬壳帽,腰系白色皮带,脚蹬白色皮靴的皇家卫队士兵,皇宫门口还摆着几门礼炮。当我们不经意越过岗位前的黑圈时,卫兵突然举起右手,对着我们大声说:OUT,差点吓了我们一大跳。前来观看换岗仪式的人还真不少,不赶巧的时,天空下起了细雨(从这时起,细雨就没有停过,可以领略雨中的斯德哥尔摩了),只能冒雨观看了。随着正对着皇宫门口的尼古拉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换岗仪式开始了。首先是数声礼炮响起,五名身着不同军种军服的军官宣讲着,瑞典语,一句也不懂,也不知道在讲啥,呵呵。宣讲完后,是庄严的军乐队奏着嘹亮的军乐进入广场,后面跟随着旗手和另一队卫兵,站立在早已排好列队的卫兵对面。两个身材魁梧的旗手并肩正步的走出来,跨步叉开腿站在两门大炮之间,另两个身穿军礼服的军官手持亮光闪闪的挎刀面对面的大声问答着。在对答完成后,军乐队奏起国歌,两队卫兵相互敬礼,并绕场逐步换下岗位上的卫兵。我的相机在不停拍着,生怕错过每一幕。大约半小时后,换岗仪式结束,可人们却久久不舍离去。
我们掏出Stockholm Card 进入皇宫内进行参观,不用白不用嘛,呵呵。不巧的是皇宫内部在维修,只开放三个小博物馆,一个是展示北欧海盗生活的,一个是许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塑,最吸引我的则是皇家珍宝馆。珍宝馆内不仅有皇冠以及其它一些宫廷用品,更有让我几乎迈不动步的武器展。不仅各式火枪,强弩,长矛悬挂在墙壁,更值得一提的是各式盔甲和骑士的装备。看着约两米的骑士枪,盾牌,头盔,金光灿烂的盔甲和马甲,这也许就是欧洲著名的重装骑士的装备吧。一套盔甲估计怎么也有个50斤以上吧,骑士坐在马匹上奔跑起来在那个年代真可谓是坦克一般,刀枪不入。
从皇宫内出来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正好赶上绕斯德哥尔摩水面游览的Historical Canal Tour。斯德哥尔摩的水多,桥多,运河也多,在运河上观赏斯德哥尔摩的景色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城市的美景。这条线路大约45分钟,可以观赏临河的景点,比如孔斯赫尔曼、新市区、尤尔格登的瓦萨号博物馆等。坐在船内,戴上耳机听着导游的介绍,眺望着河岸边的自然风景和历史遗迹,又多了一份对斯德哥尔摩的了解,真是惬意。岸边的建筑缓缓向我们迎来,红砖绿水相互映衬,不愧是北欧水乡。
下船后是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旅游点瓦萨号博物馆了。说起瓦萨号博物馆,有一个故事,瓦萨号本是1628年瑞典建造的当时最代表瑞典海军实力的战舰,从它的规模来说,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它拥有双排共64门舰炮,全长69米,舰上一共有近450名水手。在瓦萨号的处女航时,当它驶离码头数分钟后,突然向右倾斜,海水一下子从炮口灌进了船舱。在岸上人们的目瞪口呆中,瓦萨号很快就沉入了斯德哥尔摩湾的水底。瓦萨号的沉没归咎于设计不当——它被安置了太多的重炮,然而却没有足够的压舱物,最终导致了它的重心过高。在港口沉睡了333年后,打捞专家花费了5年的功夫把它打捞上来,瓦萨号终于重见天日。瑞典人为它修建了一个博物馆,供人参观,瓦萨号的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按照国王对战舰装饰华丽的要求,造船师将“瓦萨”号从艏到艉、从里到外创作了大小数千件艺术雕刻来装饰,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瓦萨号博物馆外观就是一艘巨舰,进入馆内,“瓦萨”号矗立中央大厅,博物馆分七层,沿船体四周建有双层看台。下层可观察到船的吃水部分,而登临上层平台即可将甲板景物尽收眼底。在博物馆内设置了众多展台、陈列室及电影放映厅与报告厅等,其中有一组造船厂场景模型,表现了当年建造大型木帆船的建造过程,另外一组则展示了打捞出水的瓦萨号上的雕像等文物。
瓦萨号上最让人惊奇的就是它的雕塑,从船首起始,一头向前高高跃起的雄狮前爪拱托着刻有“瓦萨”字样的王朝纹章,船首两侧装饰罗马帝国历代帝王大小不等的10尊雕像,各层甲板栏杆、护墙及舱壁外侧装饰各种人物雕像,所有舱门的框柱以及檐板都以群雕装饰,舱室内亦是雕梁画栋。而两层炮甲板的所有炮窗向上开启准备射击时,令敌人看到的是黑森森的炮口和在血红窗板上怒吼的金色雄狮头像,足以令敌人胆寒。最为壮观的是船尾楼的多组群雕,位于艉楼顶端高高在上的是两头希腊神话中鹫头狮身的怪兽披着长发,前爪托着一顶皇冠,皇冠下是镌刻着古斯塔夫•阿道夫斯的雕像,其下是瓦萨王朝历代国王的雕像,再下是刻着古斯塔夫•阿道夫斯家族名称的缩语字母GARS,这些镂空群雕长达3.2米、高达1.99米。而在这群雕像之下则刻着两头站立怒吼的雄狮拱卫着瓦萨王朝的纹章,其图案与现今瑞典王国的大国徽图案基本一样,这幅雕刻的面积达到6平方米。再下面艉楼窗之间则刻着两位圣洁天使簇拥着一束黍穗。艉楼窗户之间和两舷了望台上安置了形态各异的700余尊雕像,既有身着盔甲的威武骑士,亦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圣洁的裸女与天使以及手持盾牌与刀剑的罗马帝国士兵,而这些所有雕像均涂上金色,使得整艘船成了金碧辉煌的海上宫殿。看完后给人的感觉是震撼。在静谧的博物馆内,瓦萨号静静地耸立着,仿佛疲劳之后的沉睡,又仿佛在向游客诉说着自身的命运……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游程,我们又将踏上归途,可斯德哥尔摩将留在我们心中。我会再来的,等着我,斯德哥尔摩……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3 13:38
标题: 哥德堡旅游介绍


     哥德堡市(瑞典文Goteborg , 英文Gothenburg),瑞典第二大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人口46万3千,包括周边城市的大哥德堡地区有85万人。1621年6月4日由当时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vstaf Adolf)钦准建立,已有380年历史。该城最初是由荷兰工匠设计建造的,从其建立之始即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第一届市政委员会就是由10个荷兰人、7个瑞典人和一个苏格兰人组成。该市很快由军事要塞发展成一个航海和通商城市,1731年在哥德堡成立的瑞典东印度公司是瑞典第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其与中国的贸易的收益超过了当时瑞典国家预算,为瑞典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以哥德堡为中心30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中了瑞典、丹麦、挪威三国50%的工业。这里有著名的沃尔沃公司、SKF轴承公司 、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Astra Zeneca制药公司以及爱立信微波系统公司(Ericsson Microwave Systems)、萨伯-爱立信空间技术公司(Saab Ericsson Space AB)等知名企业。该市也是世界最大的纸浆、新闻纸交易中心之一。哥德堡港是北欧地区最大的港口,瑞典全国出口的一半通过该港及该地其他港口进行。距该市25公里的Landvetter 机场是瑞典第二大客运机场及第一大货运机场。

    哥德堡有著名的查尔默斯技术大学和哥德堡大学,共有在校生4万多人。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13 14:12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4 10:25
标题: 哥德堡老城等
哥德堡老城



      老城区是哥德堡历史的标志,富有十足的历史气息。

      老城区的海港旁,高高矗立着瑞典王宫,里面的部分建筑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虽然王宫方方正正,一派庄严壮观的气象,但揭示了瑞典特质的某些精髓。在瑞典的新教传统中,虚荣浮华是一种罪过。如果这样一个宫殿位于法国,就会被无数希腊装饰所充斥,上面还会堆砌着吹着小号的天使。

海神像



      海神像是哥德堡的象征,是一尊用青铜制作的高大海神像,位于哥塔广场上。男性海神躯体壮硕,右手紧握一条已被捕捉的大鱼,左手则托着一个大大的贝壳。

      海神像下边的水池,长年喷水,以至海神像上铜绿斑斓,在阳光下熠熠闪烁。

老市政厅广场



      是哥德堡的市中心广场,也是哥德堡最大的广场。中间的雕像是哥德堡城的建立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其后的白色建筑为市政厅,白色的市政厅Radhuset建于1672年。北面的建筑建于18世纪,以前曾经是交易所,如今是市议会和市府办公的地方。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4 11:29
标题: 哥塔广场等
哥塔广场



      哥塔广场是哥德堡的文化中心,广场和周围的建筑是1923年为举办世博会而建的。有艺术博物馆(Konstmuseet)、音乐厅(Konserthuset,哥德堡交响乐团的演出地)、剧场(Stadsteatern)。

      广场中间是希腊神话海神波赛冬雕像1931年建成,是哥德堡城海洋时代权力标志。艺术博物馆,展品包括19,2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艺术,17世纪荷兰艺术,16-18世纪意大利西班牙艺术及19,20世纪法国艺术作品。

沃尔沃汽车博物馆



      Volvo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商用运输产品供应商之一,始创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在Volvo汽车博物馆里您可以了解这一世界知名企业的发展过程。

      这里展示从沃尔沃1号车开始到最新模型为止的所有车型。坐落在以组装工厂为中心的沃尔沃相关事物所的集中地带。

哥德堡大教堂



      哥德堡大教堂(Masthugget Church)位于瑞典哥德堡,始建于1914年。矗立于一座靠近城市名叫masthugget的山上,附近流淌着götaälv(göta河)。

      它的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60多米高的教堂钟楼。这个教堂是一座代表全国浪漫风格的北欧建筑,是由Sigfrid Ericson设计的。它已成为哥德堡的一个象征,是一个广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4 11:33
标题: 哥德堡港等
哥德堡港



      哥德堡港口是北欧地区最大港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50%的工业集中在哥德堡港300公里半径内,哥德堡港提供远洋直达运输、转运和近海班轮,也提供油轮运输、旅客、汽车和新鲜蔬菜等特种运输服务。

      哥德堡港每年运送约三百万乘客,乘客主要集中在哥德堡和丹麦北部菲特列港(Frederikshavn)之间的航线上,有Stena公司和SeaCat轮渡公司每天运营7-10个班次。Stena公司每天还运营哥德堡和德国基尔之间的航线。另外,DFDS还每周两次在哥德堡和英国纽卡斯尔(Newcastle)之间运营客、货、车的服务, 并经停挪威克里斯蒂安桑(Kristiansand)。更多有关航线,货运的信息,请访问哥德堡港主页,你可在网上按国家, 目的地,货运代理或航线来查询。

小博门码头



      小博门码头(Lilla Bommens Hamn),哥德堡旧码头的所在地。

      游艇码头旁的白色帆船(维京号)是世界上少有的幸存下来的四桅杆帆船。建造于1906年最早是艘水手的训练船,如今改作饭店和餐馆。红白相间的大楼是Utkiken塔楼,高86米为哥德堡最高的建筑。另一侧的现代化建筑是哥德堡歌剧院,建成于1994年,内部拥有良好的声学效果和现代化的设备,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歌剧院之一,主要以歌剧和芭蕾舞为主。

哥德堡海事中心



      哥德堡海事中心建立在哥德堡的小布鲁门一处早年的码头上。海事中心是之处。海事中心是哥德堡最新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游人非去不可的去处。有各种新旧船舶展示,展出的全为实船.展出的鱼雷也是真货,均停泊在港口。假如坐上船转一圈,那才算过瘾呢。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4 11:38
标题: 老市政厅广场等
老市政厅广场



      是哥德堡的市中心广场,也是哥德堡最大的广场。中间的雕像是哥德堡城的建立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其后的白色建筑为市政厅,白色的市政厅Radhuset建于1672年。北面的建筑建于18世纪,以前曾经是交易所,如今是市议会和市府办公的地方。

林阴大道



      哥德堡最有名的街道叫“林阴大道”,是外国游客必看的少数旅游点之一。

     “林阴大道”长1000米、宽50米,两侧行道树浓荫遮蔽,道旁是成排的餐馆和小酒吧,活跃着的是街头音乐家、沿街叫卖水果和小饰品的小贩。坐在露天咖啡厅喝一杯,感觉相当不错。“林阴大道”的尽头就是哥德堡的艺术中心哥塔广场。

阿尔弗斯城堡



      阿尔弗斯城堡(Älvsborgs Fästning)在哥塔河出海口的一个小岛上。这座城堡最早建于16世纪末,主要作为军事防卫用。

      丹麦为了扼制瑞典的出海口屡次占领,瑞典被迫花重金买回。18世纪城堡改作监狱,还有一个小教堂经常有新婚夫妇选择这里举行婚礼。在小博门港有渡船前往,大约要30分钟。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14 11:48
标题: 辊耐布大别墅等
辊耐布大别墅



      是一座18 世纪末古斯塔夫三世时期式的夏季别墅 。周围是风景秀丽的公园,景色优美。

      这个庄园建成于1796年。拥有者是当时瑞典首富之一,名叫John hall。设计者名叫Carl Wilhelm Carlburg,是当时哥德堡市的建筑师。建筑风格是瑞典早期的新古典主义。2001年六月,美国总统布什对此花园进行了访问。

利萨堡游乐园



      利萨堡游乐园(Lisebergs)是瑞典最大的游乐园,是1923年世博会时建成的。有传统的大型游乐设施和瑞典及国际的艺术家的歌舞表演。还有一北欧最大的三维立体电影院。

      利萨堡游乐园里没有沉闷的时候,这儿有世界上最陡峭的木质过山车,在游人旺盛的夏季,乐园里经常充斥胆大的人们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惊叫声。这儿亦常有酒会或茶会举行。乐园有自己的演出明星,但你要是运气好的话,可能会遇到大牌明星的演出。自1923年建立以来,该乐园的游乐设施已经增加到了35座,2004年游客人数300万人。

植物园



      植物园(Botaniska Trädgården)是瑞典最大的植物园,占地175公顷,有12000多种植物。

      公园中有香草园、竹园、日本谷和兰花房。还有个花园种植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植物。

园艺协会花园



      园艺协会花园(Trädgårdsföreningenspark)是座有160年历史的公园。

      该花园最早是由园艺协会投资兴建的因此得名。公园有玫瑰园、花卉温室和蝴蝶屋。花卉温室建于1878年是伦敦水晶宫的复制品,种植一些奇花异草。蝴蝶屋中自然放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蝴蝶。玫瑰园种植有2600多不同种类的玫瑰。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1 09:46
标题: 哥德堡的乡村别墅――贡纳博


贡纳博(Gunnebo)是瑞典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性园林,位于哥德堡以南约10公里,依山傍湖,景色迷人,因2001年欧盟首脑会议在此举行而名扬欧洲。

我在哥德堡客居多时,自然也要去贡纳博一睹风采。仲秋时节,我们沿高速路驱车南行,穿过城市,钻进瑞典乡村常见的森林,很快就看到斯登逊湖(Stensjon),湖水温和而平静,在秋日的阳光下泛着宝石蓝的亮光,晶晶然,透着几分寒意。绕湖复行数百米,贡纳博就在林海中若隐若现了。

瑞典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始建于17世纪,随着瑞典成为欧洲强国,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乡村兴建园林,一可作为盛夏避暑之地,二可种植蔬菜以自给自足。贡纳博亦是因此而建,但与众多实用的瑞典园林不同,它有着鲜明的意大利风格。其别墅建于小山坡上,站在园林入口处便能隐约见到。别墅北面立着四排方方正正的“绿色雕刻”,一直沿中轴线往下延伸,随山坡起起伏伏,夹带着纯粹的草毯径直绿到眼前,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罗马东郊的蒂沃利。

顺着“绿色雕刻”登上坡顶,便是贡纳博别墅了。18世纪的瑞典富商约翰?豪尔花了38桶黄金来建这座木制别墅。按当时市价,38桶黄金相当于一万名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约翰父亲乃英国移民,他本人亦发迹于对英贸易,其公司鼎盛时拥有多个农场、林场及炼油厂。春风得意的约翰在而立之年迎娶了年方二八的富家小姐克丽斯蒂娜。约翰生活低调,在公开场合举止优雅但沉默寡言。克丽斯蒂娜却热衷于社交活动,喜好高谈阔论,结交社会名流,她甚至和几位男士保持着暧昧的关系。但约翰夫妻还算恩爱,婚后生有一子一女,也分别取名为约翰和克丽斯蒂娜,想是希冀子女同样能富贵长享、前程灿烂吧。1778年,在娇妻再三恳求之下,约翰终于买下此地,并请瑞典著名建筑设计师卡尔为其设计建造了贡纳博。

沿中轴线拾阶而上,穿过典雅的爱奥尼亚圆柱,便可进入这座瑞典历史上最昂贵的木屋。首先所见是一椭圆前厅,厅不大却显精致。厅末为通往大厅的正门,门旁立有两座雕像。左为掌管商业的墨丘利神,右为主宰爱情的维纳斯神,雕像的摆放想必也是约翰夫妻商量的结果。

进入大厅顿觉豁然开朗。受帕拉第奥风格影响,大厅四周配有半凸的爱奥尼亚方柱,庄重而大气。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水晶吊灯,引人注目。该吊灯不仅是别墅的中心,也是整个园林的中心,设计师卡尔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大厅东西两壁嵌有四座浮雕,分别代表捕鱼、狩猎、种植和园艺这四种瑞典古老的职业,四个角落则立放着春夏秋冬四季诸神的大理石雕像。大厅朝南是三面硕大的落地窗。透过窗户,秋日的阳光捎来温暖,也将树影轻投进来。散落的光斑随风瑟瑟而动,珊珊可爱。站在窗前沿中轴线南望,远处有蓝天白云,层林尽染,近处是芳草青青,流水叮咚。如此诗情画意,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从大厅东转便是女主人克丽斯蒂娜的客厅和卧室。克丽斯蒂娜的父亲早年供职于瑞典东印度公司,去过中国,并带回不少中国的瓷器、丝绸。受此影响,克丽斯蒂娜成长为一个中国物品崇拜者。她的客厅陈列着不少中国瓷器,四面墙纸极力模仿中国丝绸。就连她请来鸿儒在客厅谈笑之际,也不忘以中国茶待客。要知道,在两百多年前的瑞典,用中国货是时尚和品位的象征。

通往克丽斯蒂娜卧室的门楣上有一幅精美的木雕。一串玫瑰花环簇拥着丘比特箭袋,上面栖息着一对斑鸠,喁喁而语。此图深得“关关雎鸠”之意境,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女人都是彻底的爱情主义者。卧室以北是克丽斯蒂娜的化妆间和绘画室。此房间供她在脸上画自己,彼房间供她在布上画风景。克丽斯蒂娜的作品在瑞典艺术史上没什么影响,但却影响了其子小约翰的人生。小约翰在母亲作品的熏陶下,成长为狂热的绘画艺术爱好者。

约翰的卧室设在二楼,和其爱妻卧室相比,则多少失之于简陋,没有华丽的装饰和摆设,一床一柜一椅一桌而已。约翰没有客厅,他更愿在书房独思。约翰卧室旁有一客房,名曰“中国屋”,据说是因为屋内的墙纸购自中国。但墙纸图案并无中国特色,不知是否谬种误传。

出别墅往东有一菜园,内有不少珍稀菜种。园艺师骄傲地告诉我们,此处蔬菜绝对不施化肥,百分百的纯天然。游客可亲自挑选后由旁边的餐馆烹饪,营养丰富,价格不菲。由于建筑设计师卡尔的坚持,园林里的菜种和树种全从意大利进口,耗资颇巨,但总算圆了他的意大利之梦。

卡尔曾参与哥德堡城市设计,因才华出众而被约翰委以重任。卡尔也为此园林呕心沥血,大到整体布局,小至房间内饰,事必躬亲。贡纳博的每个局部都精雕细刻,但与四周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全无斧凿之痕。宛如一首清新的田园曲,每个音符都在瑞典“重返自然”的国情中跳动。经过十几年的设计和修建,贡纳博园林“梦想成真”,卡尔随之声名鹊起。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贵客如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国王对贡纳博赞不绝口,并一度萌生在斯德哥尔摩建造一座类似园林的念头。

尽管贡纳博园林美轮美奂,但约翰却无福享受,他住进贡纳博不到三年便悄然辞世。小约翰继承了整个园林,也继承了其母的艺术爱好,但却未能继承其父杰出的经商才能。在小约翰的管理之下,其贸易公司每况愈下,负债累累,破产在即。小约翰也因卷入商业纠纷终究一贫如洗。他最终流落到斯德哥尔摩街头,乞讨度日。1825年冬的一个雪夜,衣衫褴褛的小约翰倒在斯德哥尔摩的小巷里,凛冽的寒风使他在饥饿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古谚云,富不过三代,诚哉斯言也。

公司破产,贡纳博自然逃不过厄运。因无人打理,别墅受损严重,昔日的辉煌被破落的墙体抹得一干二净。园林杂草丛生,尽是断壁残垣。精致的鱼塘已近干涸,蛤蟆匍匐其中,时时发出几声鸣叫,飘荡在荒烟衰草之中。在随后的百余年中,贡纳博几易其主,于1948年收归市政管理,并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我们离开贡纳博时,秋日的阳光已被斯堪的纳维亚的狂风吹得无影无踪,天空乌云密集,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回望贡纳博,但见片片秋叶随风乱舞。别墅在烟雨迷濛中更显苍然无语。别墅曾经的主人们早已湮没在斑驳的历史中,只留下它在这里默默地讲述着几许悲欢离合,几多蹭蹬人生。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1 10:00
标题: 港口城市:哥德堡


瑞典最大的港口和第二大城市,城市人口80万。

英文的拼法 Gothenburg

哥德堡位于瑞典西部。这里自古这里就是瑞典和丹麦军队争夺出海口的地方。1619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下令在此兴建城市。城市早期居民很多是荷兰的移民,荷兰人参与了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如今城市风格如建筑、运河道,甚至树林和花园还保留有荷兰的印记。随着丹麦人被战败,哥德堡的军事地位逐步被瑞典重要的商业贸易口岸地位所替代。1731年在此成立的瑞典东印度公司是瑞典最早的国际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对中国和远东的贸易,商品有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封锁了英国对欧洲的贸易,哥德堡成了英国对欧洲大陆贸易的唯一港口,因此非常繁荣。1832年连接瑞典第一大湖和其他内陆湖泊的哥塔运河的开通及连接斯德哥尔摩的铁路的建成,使哥德堡发展成北欧地区最大的港口。

如今哥德堡是瑞典最繁忙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周围地区已经成为北欧最大的工业区。总部设在这里的国际知名大企业有沃尔沃汽车公司,爱立信公司,SKF轴承,哈苏相机公司和萨伯爱立信宇航公司等。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纸浆和新闻纸的交易中心之一。此外展览中心每年还举办很多世界博览会,著名的有国际旅游博览会和秋季的图书博览会。

主要景点:

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Gustaf Adolfs Torg),是哥德堡的市中心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哥德堡城的创建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的雕像。 老股票交易所(B?rsen),前身的交易所建筑在1844年被毁,1849 年改建成现在的样子作为举行市政会议和接待活动的场所。市政厅(R?dhuset)1673年完工 。

小博门码头(Lilla Bommens Hamn),哥德堡旧码头的所在地。游艇码头旁的白色帆船,叫维京号)是世界上少有的幸存下来的四桅杆帆船。建造于1906年最早是艘水手的训练船,如今改作饭店和餐馆。红白相间的大楼是Utkiken塔楼,高86米为哥德堡最高的建筑。另一侧的现代化建筑是哥德堡歌剧院,建成于1994年,内部拥有良好的声学效果和现代化的设备,是世界上设备最先进的歌剧院之一。主要以歌剧和芭蕾舞为主。

哥塔广场(G?taplatsen)是哥德堡的文化中心,中间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米勒斯的作品希腊神话海神尼普顿。雕像建于1931年。有别于其他欧洲城市同样的尼普顿雕像,他采用了典型北欧男人高大粗壮的形象。广场和周围的建筑是在1923年举行世博会时兴建的。建筑有哥德堡艺术博物馆、市剧院和作为哥德堡交响乐团演出场地的交响音乐厅。

园艺协会花园(Tr?dg?rdsf?reningenspark)是座有160年历史的公园。最早是由园艺协会投资兴建的因此得名。公园有玫瑰园、花卉温室和蝴蝶屋。花卉温室建于1878年是伦敦水晶宫的复制品,种植一些奇花异草。蝴蝶屋中自然放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蝴蝶。玫瑰园种植有2600多不同种类的玫瑰。

植物园(Botaniska Tr?dg?rden)是瑞典最大的植物园,占地175公顷,有12000多种植物。公园中有香草园、竹园、日本谷和兰花房。还有个花园种植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植物。

利萨堡游乐园(Lisebergs)是瑞典最大的游乐园,是1923年世博会时建成的。有传统的大型游乐设施和瑞典及国际的艺术家的歌舞表演。还有一北欧最大的三维立体电影院。

沃尔沃汽车博物馆(Volvo Museum),沃尔沃是瑞典最大的汽车厂,成立于1927年。博物院介绍沃尔沃汽车的发展史和实物展示著名的车型。

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帆船(Ostindiefararen G?teborg)是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帆船的复制品。原来的船在1745年经过30个月航行从中国回到哥德堡港时沉没。新复制的船按原样建造于2003年6月6日下水。并辟为博物馆供参观。预计在2004年沿着原来的航线航行到中国广州。

阿尔弗斯城堡(?lvsborgs F?stning)在哥塔河出海口的一个小岛上。这座城堡最早建于16世纪末,主要作为军事防卫用。丹麦为了扼制瑞典的出海口屡次占领,瑞典被迫花重金买回。18世纪城堡改作监狱,还有一个小教堂经常有新婚夫妇选择这里举行婚礼。在小博门港有渡船前往,大约要30分钟。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23 09:48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1 11:00
标题: 哥德堡游记


说了要去看哥德堡很久,因为客观的原因还黄了一次,这次终于成行啦。

对这艘船仰慕已久,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光荣公司的“大航海时代”。这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句广告词怎么样?)。呵呵。
为了玩游戏世界地图都背了,对于完全靠风的力量航行的帆船,穿越了大洋环球访问的帆船是真的仰慕啊


做足准备,还是被人群吓了一条,人真是多啊。上海的展览不比广州,要分大小门票,船票50,大门票30。加起来80。广州可是只要35。

随意看了几个主题与哥德堡完全不搭调的展厅后,终于可以一览她的全貌。美人啊美人,可惜不大,长不超过60米。看上去也不是那么辉煌,不过感觉还是很神圣。

船只开放甲板和炮室两层,最想看的水手室不能参观。

甲板的帆全被卸了下来,人家最想看的帆了。炮室兼做餐厅和影院,真是为量才而用。

其实,最大的感慨竟然是船员不管男女都非常潇洒,那个美啊,和船很搭调。不过合影他们想来也不自愿。
下船的时候看到一位帅哥穿着水手服,一副你们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表情,万分合作,原来是要收费的,唉,这么快入乡随俗了。


展览本来满高调的,但是不知哪位策划的展位。什么印度飞饼的音乐放的比什么都想,还有卖各种各样地摊货的铺子,根本和千年前的古老航海文明不搭调。
如果让我总策划,我就让船员用英语介绍航海起源,找人做翻译,然后让一排帅哥美女船员站好随便合影,不收费,门票就一张,100元,谢绝还价。这样哥德堡还用担心没钱回瑞典么?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1 11:25
标题: 夜奔哥德堡


看着碧水登上了从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去机场的高速列车,她将独自飞回北京,而我还要继续我的北欧之旅。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很大,转了很大的圈才找到去哥德堡的站台,离开车还有近三个小时,索性坐在站台的长椅上晒太阳、发呆。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有碧水的陪伴了,我要去往哥德堡,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到那里和我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几个同事汇合,到工厂开两天的会然后返回北京。站台上很冷清,只有三三两两来的早的乘客或坐或闲散地聊天,这天是周末,很多来斯德哥尔摩购物或娱乐地人们都赶这班下午的火车回家。阳光很暖,10几天来走过的北欧的风景不停地在我脑中闪过,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真实,仿佛一部市井的电影在放映,而我,身在画面中,看着周围与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一切,站台上回响着瑞典语和英语交替播报的列车信息,我的车就要来了。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德堡要三个多小时的高速火车,车是这次北欧之旅最好的火车,在国内没坐过动车组,看火车的样子应该和国内的动车组差不多,座位间的桌子很大,上面放着免费阅读的杂志和报纸,都是瑞典文的。高速火车开得很快但很稳,车内噪音也非常小,邻座的几个瑞典人也不聊天,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看着窗外夕阳下的瑞典田园和飞驰而过的小镇,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马上就到哥德堡了。

下了火车,打车直奔酒店。瑞典的出租车计价是公里数和时间同时双重计费的,如果不是公司报销,计价器上每秒钟都在变化的数字会让人心疼得要命的。酒店是哥德堡市最高的建筑,GOTHIA TOWER,工厂已经帮我们订好了房,顺利check in后,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住进有宽带、洗手间的房间了。其它几个同事到得早,正在享用工厂老板请的晚饭,太晚了,不去凑热闹了,接下来两天的培训有的是时间和他们交流。刚刚收拾停当,三个上海来的同事吃饭回来了,在异国他乡见面分外亲切,他们几个在上海的时候找了个旅行社安排他们在北欧5天的行程,也是今天刚从丹麦过来,几个人聊聊路上的趣事,他们在挪威旅行车被撬,同事丢了电脑和手机。庆幸我和碧水这一路上,每到一处都大大咧咧,包随处放也不看着竟然没有出事,看来北欧也不是传说中那么天下无贼了。

看着碧水登上了从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去机场的高速列车,她将独自飞回北京,而我还要继续我的北欧之旅。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很大,转了很大的圈才找到去哥德堡的站台,离开车还有近三个小时,索性坐在站台的长椅上晒太阳、发呆。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有碧水的陪伴了,我要去往哥德堡,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到那里和我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几个同事汇合,到工厂开两天的会然后返回北京。站台上很冷清,只有三三两两来的早的乘客或坐或闲散地聊天,这天是周末,很多来斯德哥尔摩购物或娱乐地人们都赶这班下午的火车回家。阳光很暖,10几天来走过的北欧的风景不停地在我脑中闪过,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真实,仿佛一部市井的电影在放映,而我,身在画面中,看着周围与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一切,站台上回响着瑞典语和英语交替播报的列车信息,我的车就要来了。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德堡要三个多小时的高速火车,车是这次北欧之旅最好的火车,在国内没坐过动车组,看火车的样子应该和国内的动车组差不多,座位间的桌子很大,上面放着免费阅读的杂志和报纸,都是瑞典文的。高速火车开得很快但很稳,车内噪音也非常小,邻座的几个瑞典人也不聊天,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看着窗外夕阳下的瑞典田园和飞驰而过的小镇,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马上就到哥德堡了。

下了火车,打车直奔酒店。瑞典的出租车计价是公里数和时间同时双重计费的,如果不是公司报销,计价器上每秒钟都在变化的数字会让人心疼得要命的。酒店是哥德堡市最高的建筑,GOTHIA TOWER,工厂已经帮我们订好了房,顺利check in后,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住进有宽带、洗手间的房间了。其它几个同事到得早,正在享用工厂老板请的晚饭,太晚了,不去凑热闹了,接下来两天的培训有的是时间和他们交流。刚刚收拾停当,三个上海来的同事吃饭回来了,在异国他乡见面分外亲切,他们几个在上海的时候找了个旅行社安排他们在北欧5天的行程,也是今天刚从丹麦过来,几个人聊聊路上的趣事,他们在挪威旅行车被撬,同事丢了电脑和手机。庆幸我和碧水这一路上,每到一处都大大咧咧,包随处放也不看着竟然没有出事,看来北欧也不是传说中那么天下无贼了。

看着碧水登上了从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去机场的高速列车,她将独自飞回北京,而我还要继续我的北欧之旅。斯德哥尔摩中心火车站很大,转了很大的圈才找到去哥德堡的站台,离开车还有近三个小时,索性坐在站台的长椅上晒太阳、发呆。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有碧水的陪伴了,我要去往哥德堡,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到那里和我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几个同事汇合,到工厂开两天的会然后返回北京。站台上很冷清,只有三三两两来的早的乘客或坐或闲散地聊天,这天是周末,很多来斯德哥尔摩购物或娱乐地人们都赶这班下午的火车回家。阳光很暖,10几天来走过的北欧的风景不停地在我脑中闪过,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真实,仿佛一部市井的电影在放映,而我,身在画面中,看着周围与我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一切,站台上回响着瑞典语和英语交替播报的列车信息,我的车就要来了。

从斯德哥尔摩到哥德堡要三个多小时的高速火车,车是这次北欧之旅最好的火车,在国内没坐过动车组,看火车的样子应该和国内的动车组差不多,座位间的桌子很大,上面放着免费阅读的杂志和报纸,都是瑞典文的。高速火车开得很快但很稳,车内噪音也非常小,邻座的几个瑞典人也不聊天,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看着窗外夕阳下的瑞典田园和飞驰而过的小镇,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马上就到哥德堡了。

下了火车,打车直奔酒店。瑞典的出租车计价是公里数和时间同时双重计费的,如果不是公司报销,计价器上每秒钟都在变化的数字会让人心疼得要命的。酒店是哥德堡市最高的建筑,GOTHIA TOWER,工厂已经帮我们订好了房,顺利check in后,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住进有宽带、洗手间的房间了。其它几个同事到得早,正在享用工厂老板请的晚饭,太晚了,不去凑热闹了,接下来两天的培训有的是时间和他们交流。刚刚收拾停当,三个上海来的同事吃饭回来了,在异国他乡见面分外亲切,他们几个在上海的时候找了个旅行社安排他们在北欧5天的行程,也是今天刚从丹麦过来,几个人聊聊路上的趣事,他们在挪威旅行车被撬,同事丢了电脑和手机。庆幸我和碧水这一路上,每到一处都大大咧咧,包随处放也不看着竟然没有出事,看来北欧也不是传说中那么天下无贼了。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8 09:41
标题: 一个人的哥德堡


同事们昨天都走了,上海的同事从巴黎转机回上海,印度的同事要到巴黎玩几天,其它国家的都各回各家了。只剩下我自己还要独自在哥德堡停留一天。

已经对这个城市很熟悉了,吃过早饭,背上相机,独自享受一个人的旅程。

酒店出来就是哥德堡大学,大学的环境很好,学生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聊天、看书,很羡慕他们的状态,当然,只是和我上大学的年代比起来,现在国内的大学也许同样的悠闲了。

从大学校园穿过就是哥德堡博物馆,买了张哥德堡城市套票进去参观,都看了什么已经忘记了,只记得诺大的博物馆里,只碰到过一个游客。

哥德堡是座绿色的城市,花园草地随处可见,闹市中也很容易找到宁静。

继续沿着城市的主大街来到Sighting Boat码头,这里是我今天计划中的重点,也可以说是我今天唯一计划中的项目。

讲解的是个胖胖的瑞典女孩,嗓音是北欧女人普遍的细柔,整条船就我一个中国人。女孩用英语和瑞典语交替讲着每天重复了无数次的故事,我们从哥德堡的内河一直游到码头,看到了访问过中国的“哥德堡”号帆船,哥德堡是一个有着非常悠久历史的城市,很多建筑都保留了下来,个别的现代风格建筑协调地夹杂其间,北欧的城市给人的感觉都很悠闲,哥德堡作为瑞典第二大城市,并且是相对工业化的城市也一点没有喧嚣和沉重的感觉。

中午,找了家Pizza店要了个单人份,真的贴心,在国内一个人去必胜客只能吃双人份的Pizza。整个下午都是闲逛时间,走在异国的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都是操着瑞典语或英语的黄头发、白皮肤,刹那间感觉这个城市是我一个人的城市,那种孤独感很是让人享受,我可以为所欲为了。

晚上,独自泡吧。咖啡馆是属于白天的,酒吧是属于黑的夜的。一个人坐在吧台,听着各色音乐,继续享受着只属于我的孤独。回酒店的电车上,没有零钱,被司机允许逃票,并得到一块下车的几个哥德堡大学学生的一致谅解,他们也有过同样的待遇。

在北欧的最后一天,为了赶飞机起了个大早,昨天晚上预定的7:00的出租车去机场,退房加上磨蹭了一会结果上车的时候已经7:15了,司机很礼貌地告诉我要收我这15分钟地等候费,100克郎。没办法,只有付了,这里约车服务就是这样地,按约定时间开始计费,每小时500克郎,车跑起来后就是里程和时间双重计费,还是每小时500克郎,每公里10克郎,算下来在北京60块钱的车程,花掉了500多克郎。

这次回国的路线是哥德堡-法兰克福-北京。哥德堡机场显得很冷清,法兰克福就不一样了,那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大最繁忙的机场。回国订的是国航的航班,当我在法兰克福机场看到了国航标志的那一刻,仿佛已经踏上了祖国的土地,Check in后这样的感受更强了,周围可以听到操着各地口音的中国话,上了飞机发现和飞国内航线没有半点区别,整个机组人员都是笑容可掬的黄皮肤,就一个字,“亲切!”

时间过去太久了,当飞机飞到北京上空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已经很模糊了,至今留在记忆里的只有那些异国的风情,纯净的山水,友善的人们。这次旅程堪称完美,完美到我不知道以后如何来超越,我是个容易中旅程毒的人,每次回来都有中毒很深的感觉,以至于只好寻找新的目标来满足毒瘾,看来是无法治愈了。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9 10:47
标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瑞典哥德堡市集锦


  应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6月10日抵达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出席“哥德堡”号仿古船返航仪式并参观瑞典最大的汽车工业企业集团公司沃尔沃。国务委员唐家璇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中国驻哥德堡总领事馆崔惠欣总领事和夫人及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热烈欢迎胡主席和夫人刘永清一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及西哥特兰省省长和哥德堡市长也到机场迎接。

       当日,哥德堡市晴空万里,到处呈现出节日气氛。“哥德堡”号仿古船抵达的自由港南码头乐声喧天,人声鼎沸,帆桅如云,百舸争流,20至30万民众聚集在码头沿岸和建筑屋顶迎接从中国沿古老航线返回家乡“哥德堡”号仿古船,共同见证中瑞友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当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同瑞典国王乘船来到自由港南码头,刚刚抵达的“哥德堡”号仿古船鸣礼炮21响,向中国贵宾致敬。胡主席和瑞典国王等登上仿古船挥手致意。参加仪式的2万多中瑞民众不断挥舞着中瑞两国国旗欢迎胡锦涛主席并向两国元首致意,现场不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随后,两国元首登上“哥德堡”号船顶层甲板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胡锦涛主席指出,中瑞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彼此怀有深厚的友好感情。去年,“哥德堡”号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功复航中国。今天,它又满载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和祝福返回哥德堡港口。“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之旅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在中瑞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友谊桥梁,为推动两国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圆满完成了传播友谊的光荣使命。

      胡主席指出,当前,中瑞两国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珍视中瑞两国关系和中瑞两国人民的友谊,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中方愿同瑞方一道,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拓展务实合作,推动中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使两国人民成为世代友好、全面合作的好朋友、好伙伴。

       随后,胡主席在国王陪同下参观了沃尔沃集团,受到了沃尔沃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总裁雷夫·约翰森先生和近百名沃尔沃员工代表的热烈欢迎。胡主席饶有兴趣地查看了沃尔沃卡车的装配过程,并与组装线上的员工亲切交谈,还参观了该厂的产品展。

  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哥德堡,是建交57年来,我国元首首次访瑞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受到瑞典的普遍关注,亦引起哥德堡市媒体的极大兴趣和广泛报道。正如胡主席表示的那样,相信,在“哥德堡”号复航之旅推动下,在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瑞友谊之树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9 10:58
标题: 追逐太阳的航程——哥德堡号启航


  1745年,远航归来的哥德堡号带着满载的中国货物和冒险故事,沉没在自己的家乡——瑞典哥德堡港口附近的海底。两百六十年后,人们决心按原样复制哥德堡号,并再次扬起风帆驶往中国。

  然而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却不得不一再延迟,人们没有料到,复制一条260年前的木制沉船,竟然比建造一艘现代化的万吨巨轮要困难得多。瑞典拥有当今世界一流的电子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现在却要从头摸索古老的手工工艺。

  船上所有的铁制品,包括手工打造的56000枚铁钉和10000只螺栓,都来自这间不起眼的锻工作坊。在18世纪,铁的运用使造船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今天,这个铁匠铺的场面只有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才能见得到了。

  锻工间的顶级大师是老波茨,他花了许多年研究哥德堡号古老铁锚的锻造方法,使这种失传100年的手工技艺重获新生,他并因此获得了1998年欧盟颁发的文化遗产奖。这里已开办了六期锻工训练课程,许多学员来自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古老失传的铁匠作坊,也有它独特的魅力。

  打造一枚铁钉的程序看来很单调,而且要重复进行,打出5万多根铁钉,但是锻工们乐在其中。造船所用的许多工具,像斧头、凿子、铁锤等,都出自这里。经过研究得知,在18世纪,最优质的铁料产自英国的兰开夏,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但是哥德堡号绝对要用兰开夏铁,它有优良的延展性,即使把旧铁器熔化了反复使用,也能保持优良的质量。

  当然,大的部件也偶尔使用汽锤,但是全船总共12吨重的生铁制品,绝大多数是靠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船上所有的木板,也是靠几万只铆钉和螺栓紧紧固定成为一个整体的。

  帆船的动力来自于船帆,而帆的每一次升降变化,都靠缆绳和帆索来控制,而缆绳的制造也是一门大学问。

  传统的手工制作的绳子与现代使用的绳子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超过500艘游艇护送哥德堡号出海
  麻绳要在焦油中浸泡以抵抗海水的腐蚀。在发明现代化的高速制绳机械以后,这种古老的手工操作早已悄然消失。但如今,重操旧业变成一种有趣的体验,看上去他们捻绕绳子的动作并不娴熟,但很有耐心,并且乐在其中。整个船上所需要的绳子多达30吨,都要这样一点点地捻出来。

  这个中间有孔的木头又是做什么用的呢?水手们称它“三眼饼”,原来前面提到的绳索都是用它来固定到船上的。

  它实际属于滑轮系统的一个分类。没有想到,船上的滑轮竟然有这么壮观的数量。所有的滑轮,都是用坚硬的榆木做成的。中国人形容“榆木疙瘩脑袋”顽固不化,就是因为它质地坚硬,不容易开裂。海底发掘出来的滑轮原件,为人们提供了难得的范本。

  榆木的原料运到之后,就要根据不同的滑轮尺寸加以切割。形成坯料。然后,就要靠经验丰富的木工,使用传统的木工刀具,一点点地把它们加工成形。

  按照中国的传统方法,加工成型的滑轮还要浸泡在桐油里,以避免发生干裂而损坏。若干个滑轮形成一组,才能完成拉动缆绳、控制帆索的目的。

  如何将这数量众多,型号复杂的滑轮,让人难忘。即使编上了号,到时候要正确安装到船上的各个部位,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哥德堡号的航行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帆装系统,也就是它的桅杆、船帆和滑轮、帆索各个部分的装配和控制,能否保证船的航行动力及稳定安全。因此,桅杆的制作举足轻重。哥德堡号原船采用的是尾翼风驱动的帆装系统,从模型上我们可以看出,它由三个直立桅杆和前端的一个斜立的牙樯组成。它们能否达到足够的强度来支撑16面船帆?这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

  建造桅杆要用高大笔直的杉树。砍倒之后拖运回来,要存放在木材场上风干,经过加工切割,送到高温蒸箱里进行处理之后,才能使用。

  木材经过榫合方式,彼此紧密卡在一起,就像这样。

  木质桅杆高达47米,其结构有非常大的学问,18根木料彼此“咬住”还不算,在航行中某一部分受到损坏时,它还可以在不拆下桅杆的情况下,分段更换桅杆上受损的部分。

  三根主桅之外,船首还有一根16.5米的斜桅,也叫牙樯,是由7根同样长度的松树木料拼合而成的。它复杂的组合方式,以及红色的防腐涂料的配方都已失传一百多年,经过长久的摸索才最终得以投入制作。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特约记者邓武接受瑞典TV4直播采访
  当全部桅杆竖立在船上以后,要经过严格的强度检测。挂满船帆时它的承受力如何?帆索的承受力如何?18世纪的水手究竟是如何操控帆装系统的?造船者并没有清晰的答案,只能靠推测、计算,和试验。

  现在,让我们看看船上最漂亮、也是形状变化最大的部分——风帆是怎么诞生的。总共16张帆,最大的一面有250平方米,船帆的全部面积达到1964平米。

  在造船现场使用的工具,即有古老的斧头、锤子,也有现代化的电动工具。它们并不互相排斥,但是传统的手工工艺,包括古老的工具,确实有它的魅力。就比如这只皮制的手套,究竟有什么奥妙呢?原来在它的背面,藏着一只大顶针。

  这种传统的帆布原本已经绝迹,现代帆船运动已用更加坚固的化纤原料代替了布帆。这些参加沃尔沃越洋帆船赛的运动员特意拜访了古帆船的建造者,他们所用的尼龙帆,无疑要比布帆结实,但体积庞大的哥德堡号,恰恰要避免船帆过于结实。因为遭遇大风时,传统的布帆会在特大压力下破裂解体,而过于结实的帆反而会造成翻船的惨剧。最结实最现代的材料,对帆船未必是最安全的。这是哥德堡号给我们上的一课。

  在哥德堡号建成的前后,这项工程获得了瑞典全社会的支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六世曾亲任重建工程的监护人;普通国民也纷纷捐款捐物,早在造船工地开工之前,造船基金会就已经收到各种方式的赞助80万美元,还有相当于50万美元的志愿者工作量。与此同时,这艘象征和平与友好的帆船也牵动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访问瑞典时参观了尚未完工的哥德堡号帆船,她说:十八、九世纪,许多不同国家的欧洲人来到中国,有些人是带着鸦片和毛瑟枪来的;而当时瑞典的商人们一向遵守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人民,因此当新的哥德堡号作为一个老朋友前往中国时,一定会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这是吴仪的亲笔题词:“一帆风顺”。

  2004年4月1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登上“哥德堡号”,他亲手为帆船敲入一枚铁钉。(打资料)

  2003年6月6日上午十一点零五分,由4000名工匠共同打造、耗资3000万美元、历时10年完成的哥德堡号帆船建成下水。

  许多瑞典人的梦想在这一刻得到了实现。

  瑞典王后 西尔维亚:

  愿好运永远伴随着你和你的船员们,无论你行驶在哪一片海洋上。

  2004年9月3日,哥德堡号帆船被正式命名。

  2005年5月哥德堡号在北欧试航,访问挪威首都奥斯陆;

  2005年8月,哥德堡号驶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哥德堡号所到之处,无不掀起“哥德堡号”的热潮。

  

盛大的启航仪式
  我们《探索·发现》的两名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时间9月26日飞抵哥德堡市,距离启航还有几天,这让我们有机会去探访一下哥德堡号的一些重要船员。

  10月1日那天,我们驱车180公里来到冈那尔先生的住处,冈那尔是哥德堡号这次中国之旅的船长。

  这是个典型的北欧海员的家,两层的小别墅,四周是私人农场,里面养着许多牲畜。

  冈那尔出生在挪威一个渔民家庭,20岁之前,他走遍了六大洲,33岁,就开始当船长,如今他已经当了20年船长,这样的业绩在同龄海员中是罕见的;

  这一次哥德堡号面向北欧招聘船长,他与另外一个名叫皮特·卡林的船长被选中,他们二人各负责一半的航程,冈那尔负责的是从启航到南非这一段。

  冈那尔今年53岁,妻子帕妮拉小他19岁。1998年,冈那尔到一艘船上作船长,而船上的大副后来就成了他的妻子。

  婚后他们接连生了三个孩子,帕妮拉不得不舍弃了她热爱的航海事业。现在,她不仅在家带孩子,还独自支撑着一个小的兔毛加工厂,可惜效益并不好。

  冈那尔希望这次去中国能找到一个合作厂家,对妻子的兔毛生意有所帮助。

  我们一直想了解瑞典海员的收入情况,冈那尔说,他当一辈子海员只是因为热爱航海,肯定是发不了财的。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主动告辞了,对一个马上要启程的海员来说,最后的这一点时间弥足珍贵。

  在码头上我们见到了等待出发的“哥德堡号”,这艘号称当今世界最大的木帆船,与身旁的现代化巨轮相比,还是小得有些可怜。

  这些鲜亮的水果是供船员旅途中食用的。船员们正把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分装。然后用这种方式送到船上。据记载,当年老哥德堡号的船主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往往把几层舱室都装满货物,以致船员只能露天睡在甲板上,再加上食品匮乏,大量船员丧生途中。新哥德堡号没有运输和贸易的任务,它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证船员在航行期间生活舒适。

  两大桶葡萄酒被送上了船,不过可不是让船员喝的。它们将随哥德堡号漂洋过海,前往中国。在欧洲,有将葡萄酒装进橡木桶随船远航的传统。

  这幅图画描绘的是欧洲古代葡萄酒的海上运输。传说几百年前,当一艘远洋船到达目的地时,船员们打开了保存在船上的最后一桶酒进行庆祝,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桶在海上漂泊了几个月的酒竟然要比陆地上保存了十年的酒还要醇香。

  有一种解释是,在海上颠簸的几个月中,酒与橡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因此酒的味道更加醇美。

  尽管哥德堡号的空间非常有限,但葡萄酒商凯尔特先生还是千方百计将他的酒运上船,并且请来哥德堡市市长参加安放仪式。凯尔特对媒体宣称,这两桶葡萄酒将在中国拍卖,拍卖所得将捐助慈善机构。

  码头上,瑞典东亚公司设立的这个小礼品店生意越发地好,人们都希望能从这里带一两件纪念品回家,我们了解到,这些商品将随着哥德堡号的航线分别运到沿途的每一站,向上船参观的人们出售。

  建造哥德堡号已经耗费了很多成本,哥德堡号的船主——瑞典东亚公司承办这次中国之旅,目的是吸引国内外更多的商家进行投资。对他们来说,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非常必要。

  随着哥德堡号启航的临近,许多瑞典人、以及不少欧洲人都从各地赶来哥德堡市,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艘来自18世纪的木帆船将以什么样的风采开启中国之旅。

  2005年10月2日这天,将成为一个隆重的日子。

  10月2日上午11点钟,码头已经聚集了近十万人,人们提前几个小时来到这里,自发为哥德堡号壮行。

  作为仅有的随船进行全程拍摄的媒体记者,来到瑞典的几天,我们常常成为同行们的追踪对象。

  即将随哥德堡号远行的船员们正在抓紧时间向他们的亲人告别。他们当中大部分都不是专业船员,而是一些经过选拔的航海志愿者,他们不在船上拿薪水,只是凭着对哥德堡号的热爱去完成一小段航程,而这段航程会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寻常的经历。

  我们在人群中看到了瑞典音乐家拉尔斯·吉力斯,据说不久前,他专门为哥德堡号的启航写了一首歌。

  拉尔斯·吉力斯:当船抵达中国的海港的时候,船员们会唱这首歌。有一个歌手会唱到——

  在1743年的哥德堡

  一艘船扬帆待发

  她的名字叫哥德堡号

  船员们就要出海

  他们即将把船驶向中国

  然后他们会满载而归

  他们即将把船驶向中国

  然后他们会满载而归

  今天我们重新打造了哥德堡号

  她已经扬帆启航

  我们即将把船驶向中国

  然后我们会满载而归

  中午1点30分,船长下令:启航。

  脚下的甲板在缓缓移动,我们挥起五星红旗。

  码头上,上万观众汇成一股巨大的移动人墙,绵延几公里。

  哥德堡号驶到码头的边缘,眼前出现了更加壮观的场面,这大大小小船只的足有五百艘之多,它们都是私家游艇,瑞典人要用这种隆重的方式把哥德堡号护送出海,可以想见,这壮阔的一幕也许我们一生只能遇到一次。

  黑场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帆船在近十万现场观众和五百多艘游艇的簇拥下驶离哥德堡港,正式开启中国之旅。

  启航的第二天,船舱出现了别样的景象。

  晕船是哥德堡号的志愿者们必须克服的第一大难关,甲板上躺着的几乎都是被晕船放倒的人,70多个船员有20多人发生了呕吐,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记者。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9 11:05
标题: 哥德堡大学


学校简介

  哥德堡大学1887年由社会捐助建立,最初命名为“哥德堡高等教育学院”,1891年正式建立班级制度,当时只有21名学生(其中4名女生)和7位教授。1907年,学校被确立为瑞典第三个国立大学。1954年医学院并入,开始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猛增。今天哥德堡大学已成为瑞典课程设置完善的综合大学,共有8个学院,57个科系,24,900名全日制在校生和4,000多名教职工。随着城市的扩大,郊区的新兴建筑与市中心的古旧砖楼遥相呼应,哥德堡大学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
  哥德堡大学于1954年与1949年成立的医学院合并后正式确立学校规模,成为继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之后瑞典第三大历史悠久的哥德堡大学校徽综合性国立大学。大学环境优美,大部分学院位于市中心,这不仅丰富城市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1977年,哥德堡大学与本市的众多独立的高等学院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瑞典第二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瑞典学生最为热衷的选择之一。

历史沿革

  1887年11月10日,哥德堡市议会以35票对15票的投票结果通过建立哥德堡大学的议案。
  教授入职仪式1891年,学校正式建立并开始授课。
  1893年,正式取得大学资格。
  1902年9月16日,首位博士研究生毕业。
  1907年,取得国立大学资格。
  1949年,哥德堡医学院成立。
  1954年,哥德堡医学院并入哥德堡大学。
  1971年,哥德堡商业经济与法律学院并入哥德堡大学
  1977年,哥德堡城市部分教育和研究机构整合并入哥德堡大学。
  2000年,Arvid Carlsson教授获得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
  2001年,哥德堡大学和查尔莫斯理工大学整合信息技术相关学科成立哥德堡IT大学。
  博士学位授予仪式

学院设置
  
    Sahlgrenska研究院(医学、齿科、健康和保健护理)
  科学学院商业经济与法律学院
  艺术学院
  实用设计与展示艺术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商业经济与法律学院
  教育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学院教师培训教育与研究部

课程设置
  
授予学士学位的英语授课专业

  软件工程与管理
  
授予硕士学位的英语授课专业

  大气科学
  计算机艺术传媒
  复杂适应系统
  计算机科学
  毒物学
  海洋学
  国际图书馆学研究
  社会科学和人权
  传媒学
  会计学
  经济学
  环境管理与经济
  金融学
  工业管理
  智力资本管理
  国际商业与贸易
  物流与运输管理
  市场与消费
  管理学
  生物医学商业建立与企业经济
  全球研究
  国际管理与全球治理
  音乐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物理学
  材料物理与生物系统
  软件工程与管理
  数学科学

费用

  生活费:约人民币4000-6000元/月
  瑞典高校均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费用全是生活费.哥德堡大学基本不向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

入学要求

  本科:高中毕业,TOEFL 550。
  研究生:拥有学士学位,TOEFL570分以上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7-29 11:16
标题: 查尔姆斯技术学院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成立于1829年,是瑞典唯一一个以个人命名的大学,也是瑞典最好的工科大学之一,大约40%左右的瑞典的工程和建筑类大学生均毕业于该校,大学每年授予250个博士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有8000个学生和2300个教职工。作为一所国际性大学,学校与欧盟有大约140个合作研究项目。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涉及领域广泛的各类课程和一流的教育设施。与此同时,学校的各个社团 (舞蹈, 音乐, 体育, 天文等) 也为其社团成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校园内的其他设施,如:运动场,书店,餐馆,咖啡屋也一应俱全。位于校园中的查尔姆斯科技公园已成为许多公司的研究中心,在欧盟的工业和教育项目中查尔姆斯涉及了150个。

    开设的英语授课硕士课程专业设计经济、生物、计算机等各个方面。汽车专业的教育和研究一直居于欧洲前列。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位于美丽的瑞典西海岸,哥德堡市的市中心。是瑞典的第二城市。也是瑞典著名的旅游和港口城市哥德堡,人口约47,0000。

   大学为国际学生提供的英文授课的硕士课程如下:

电子工程、数字通讯系统和工程、汽车工程、生物信息学、工业生态学、生产和运转过程管理、无线通信的硬件、工程数学、微型系统综合技术、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学、复杂适合工程、尖端材料学、声音和振动、造船、可靠的电脑系统、环境上可持续的加工技术、应用环境估测技术、后勤和运输管理、管理和更新经济学、高品质技术和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学费:免费

         学时:一年到两年

         开学时间:每年秋季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4 09:22
标题: 马尔默旅游介绍


    瑞典南端的马尔默市(Malmo)是该国第三大城市,它踞守波罗的海海口厄勒海峡东岸,海峡对面便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两城之间有火车轮渡相通。马尔默以南的特雷勒堡与德国的扎斯尼欧之间也有火车轮渡相通。

    据记载,早在公元十二世纪就有了马尔默市,它地处林荫海滨,港口运输发展很快,这也是它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马尔默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还很年轻,但发展很迅速,本世纪初期成为瑞典主要的工业城市。马尔默地区有各种类型的工业。几乎所有企业都是私人所有,大多数规模很小,但朝气蓬勃,效率很高。这里有一系列的大公司,它们向许多国家出口,其中包括中国。它的造船业闻名于世,有报多企业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如水下技术(潜水艇)、工程自动化、工业电于、机电、包装、食品、医药和医疗器材、建筑技术(房屋、道路、水库、港口以及建筑材料)等。现在,马尔默市工贸业主要由批发贸易、制图业、食品工业和私人服务业构成。马尔默市的许多公司都大量投资于知识密集型、增值性强的产品的生产。

    马尔默市也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它有许多有名的贸易和运输公司,从世界各地进口,然后销往整个北欧。

    马尔默市在欧洲和共同体市场上的地理条件优越,空运、火车、汽车和海运发达。新建的深水“瑞典港”在运输方面起着巨大作用。目前,在马尔默与丹麦哥本哈根市之间的海面上正在建设一座16公里长的桥梁。它的建成将为瑞典-丹麦贸易、就业、住房、文化、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共同市场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马尔默地区有许多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的机构。最主要的是隆德大学,该校在尖端技术方面同私营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国进行航海管理和海上安全问题教育的世界海洋大学设在这里。1997年秋季马尔默市独立的大学将正式开学。

    马尔默市环境宜人,市民热情好客。市内公园绿荫成片,娱乐、体育设施及场所举目可见,它还保留着老城和博物馆。许多国际性商品交易会和博览会经常在此举行。马尔默市集海港、工业、商业、科技、娱乐于一体,是一个多方面发展、工作效率高和生活条件舒适的城市,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4 09:24
标题: 马尔默历史文化


马尔默据说是由以前的丹麦于1275年建立的,作为位于东北方向20公里的隆德大主教辖区的扩展的码头和渡口。很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丹麦的第二大城市,最早的名称为Malmhau',表示沙滩的意思。

15世纪,马尔默作为丹麦最大和最繁忙的城市之一,人口大约为5000人。它成为厄勒地区最重要的城市,在德国汉萨同盟里作为市场,最富盛名的就是青鱼渔业。在那个时期,城市被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国王于1437年武装统制。主要是埃里克自己的波美拉尼亚军队:一个有红色狮鹫的纹章的队伍,最后扩大到整个斯科讷省。

1434年,一个新的要塞建立在城市南部的沙滩边。这个要塞,今天叫做马尔默城堡,直到16世纪中还不是现在的样子。很多其它的防御工事陆续建造起来,使马尔默成为瑞典防御最牢固的城市,不过这些工事里只有马尔默城'保留了下来。

信义宗(路德教会)的教义在16世纪开始流行,马尔默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首先被彻底转化的城市之一(1527-29)。

17世纪,马尔默和斯科讷地区被瑞典占有。这是在1658年罗斯基勒条约签订后发生的。战争并没有随之结束,在1677年6月,14,000丹麦军队在马尔默设下了包围圈,历时一个月,但是没有征服它。

18世纪初期,马尔默大概有2300位居民。但是,由于瑞典查尔斯七世战争和瘟疫,人口在1728年降到了1,500人。直到18世纪末期现代港口建造前,人口一直没有太大增长。之后城市开始扩张,到1800年一共有38054位居民。

1850年代到70年代,瑞典南部铁路线的建成使马尔默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对工业有了一个显着的推进作用。工业在接下来的150年是马尔默的主要产业。

1870年代,马尔默追上了北雪平,成为瑞典第三大居住城市。1900年,马尔默的人口达到了60000人,更巩固了这个地位。

在20世纪前半世纪马尔默继续发展。人口很快在1915年达到了100000人,在1952年达到了200000人。瑞典考库姆造船所(Kockums)是马尔默最大的雇主,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所之一。1971年,马尔默人口达到了265,000人,在30多年内没有超过这个数字。之后,瑞典遭遇了一个工商业衰退时期,工业遭受了严重的困难。造船业和手工业更是受到猛烈的打击,使斯科讷地区的很多城市达到了很高的失业率。80年代中期Kockums造船所关闭,使城市失去了一个最大的雇主,造船所的旧址现在被马尔默大学使用。另外,很多中产阶级家庭搬到周  

边地区的独立别墅,如Vellinge区和Lomma区,那些地区逐渐已经成为中上阶级的社区。面对这种情况,在1990年代末期,马尔默采取了一项再发展吸引力的海滨住宅的计划。2001年,在已经废弃的西南部的港口的位置上,举行了一个城市建筑博览会(Bo01)。新的公寓和别墅建造起来,成为城市新的社区,有着非常吸引人的海滨景观,目标客户是城市中产阶级。

1985年,马尔默减少了35000位居民,总人数降到了229,000人。然而,困难才刚刚浮出水面。在1990-95年间马尔默减少了27,000个就业岗位,使经济形势严重紧张起来。

幸亏有了政府资助的几个工程,马尔默从1995年开始显露出现代的样子。马尔默是瑞典所有城市里面非斯堪的纳维亚人比例最高的城市。这使得城市有很严重的社会分化和高失业率。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4 09:27
标题: 马尔默地理、气候、交通


马尔默位于东经13°00',北纬55°35'。它位于瑞典的最南部,因此它离意大利的米兰比瑞典最北面的城市基律纳(KIRUNA)更近一些,也使城市更接近欧洲大陆风格,同时也有更温暖的气候。在马尔默所在的斯堪那沿岸,属于温带气候,根据K?ppen气候分类是海洋性温带气'的部分。这意味着在最温暖的月份平均温度超过10°C(50°F),在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温度超过-3°C。

马尔默是跨国的厄勒地区的一部分。厄勒海峡大桥落成于2000年7月1日,横跨厄勒海峡到丹麦的哥本哈根,长度8公里(全长为16公里),桥塔的垂直高度为204.5米。除了北面赫尔辛堡到赫尔辛格的渡口外,大部分渡口都废弃了。

区域列车每隔20分钟通过大桥连接马尔默,哥本哈根和哥本哈根地铁(建成于2002年10月19日)。同时有一些X2000列车和城际列车通过大桥到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卡尔玛。所有的列车都在哥本哈根机场停靠。

2005年3月,一条名为马尔默城市隧道的新的铁路开始修建。隧道从马尔默中央火车站地下到Hyllie牧场,连接到了厄勒大桥,有效地使马尔默从终点站改变为中转站。

除了厄勒大桥提供了便利交通的哥本哈根机场外,马尔默也有自己的一个小的机场,马尔默斯图洛普机场。今天主要服务于廉价航空,包机路线和瑞典国内航线。

高速公路系统和厄勒大桥合成一体,欧洲E6公路穿过大桥沿着瑞典西海岸从马尔默-赫尔辛堡到挪威的巴伦支海边上的城市希尔内斯科。欧洲线路到延雪平-斯德哥尔摩(欧洲E4公路)从赫尔辛堡开始。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4 09:30
标题: 马尔默政治、经济


马尔默政府

马尔默的市政议会一共有61位委员,四年一次由选民投票产生。委员任命政府部门的主要机构,包括11个行政委员会成员和8个管理会委员。这些委员由市长领导。

1995年以来,马尔默市的市长是IlmarReepalu,是瑞典社会民主党成员。

马尔默自治区

马尔默自治区是地理上划分的行政单元,包括马尔默市和它周边地区。在所有官方的介绍里面,马尔默和其他少数瑞典自治区一样(如瑞典另外两个大都市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称自己为马尔默市或者英语。然而,“市”(stad)这个词在瑞典行政管理上已经不再使用。

传统上,马尔默的经济是基于造船业和建筑相关行业,比如混凝土工厂。地区领先的大学,和相关的高科技和制药工业,位于东北方16公里的隆德。因此,在1970年代中期之后,马尔默经济遭遇了严峻的形势。在1900年到1995年之间,27,000人失业,财政赤字达到了数十亿瑞典克朗。1995年,马尔默达到了最高失业率。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间,经济开始复苏。起作用的因素是厄勒大桥带来的经济不平衡,建于1998年的城市大学和欧盟成立的影响。

马尔默目前仍旧有较高的失业率,尤其在东部和南部的多种族地区。在2004年,挣工资的人为63%,而斯德哥尔摩为74%,歌德堡为71%。

2005年,五大公司为:
1、斯堪斯卡建筑公司(Skanska)--建筑公司:3,025员工
2、ISSFacilityServiceAB--医疗服务,清洁等:1,725员工
3、西德夸夫特电力公司(Sydkraft)–电子:1,025员工
4、南瑞典日报(Sydsvenskan)–报纸1,025员工
5、P•gen–糕点业:975员工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4 09:33
标题: 马尔默人口、教育、对外交流


1971年后,马尔默有265000位居民,人口在1985年降到了229,000人。之后人口开始重新增长,据2003年1月人口调查统计,达到265481人。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281000人。直到2006年,其中70590人,约26%的城市人口,是出生在国外的。最大的前五个移民来源国是:
1. 南斯拉夫(8962)
2. 伊拉克(6373)
3. 丹麦(6497)
4. 波兰(5654)
5. 波黑(5502)
2005年,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移民城市。

马尔默大学成立于1998年,在瑞典大学排名第八,拥有1,300个教职工和21,000名学生。(2003年数据)另外,瑞典名校的隆德大学有一些院系设在马尔默。
马尔默艺术学院
马尔默音乐学院
马尔默戏剧学院
中医学院,坐落在马尔默和隆德
联合国世界海运学院也坐落在马尔默。

2006年,马尔默一共和11个城市签署了友好城市盟约。其中,和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塔林、基耶蒂、瓦萨关系最为密切。

所有城市:
• 英国泰恩河畔纽卡斯尔--2003年签署合作协议。
• 爱沙尼亚塔林--1989年签署合作协议。
• 意大利基耶蒂省--2001年签署合作协议。
• 芬兰瓦萨--1940年签署合作协议。
• 波兰什切青--1990年签署合作协议。
• 德国施特拉尔松--1991年签署合作协议。
• 意大利佛罗伦萨--1989年签署合作协议。
• 保加利亚瓦尔纳--1987年签署合作协议。
• 中国唐山--1987年签署合作协议。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1988年签署合作协议。
•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11 09:47
标题: 马尔默的文艺


BoWiderberg的吸引人的处女作电影(1963)是关于马尔默的生动的描写,大量的篇幅关注了生活在马尔默底层的工人阶级。用幽默和敏感的手法描绘了阶级的冲突和不同时代人之间的代沟。影片曾被提名1965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1944年城市里面最悠久的一个文化中心-市立戏院举行了开幕式,有好几个厅和一个仓库,主厅是瑞典最宽敞的戏院的大厅。现在经常举行戏剧,歌剧,音乐剧,芭蕾舞剧,音乐独奏会和试验话剧。1950年代,IngmarBergman是那里的导演和舞台主任,使它成为国家最有活力的场所之一。在他六十多部电影里,他挖掘了很多演员(如MaxvonSydow和IngridThulin)。后期的导演包括StaffanValdemarHolm和G?ranStangertz。

从1970年代开始,马尔默成为大量独立戏剧团体和一些音乐戏剧公司的聚居地。同时它也是大量摇滚,舞蹈,音乐活动的主办地。如在1960年代TheRollingStones表演了KlubbBongo,最近几年明星们如Morrissey,NickCave,B.B.King和PatMetheny经常访问这个城市。

当代艺术的Rooseu'中心,成立于1988年,由瑞典艺术收藏家和金融家FredrikRoos创办,位于建于1900年的前发电所里面,在1980年代到1990年代之间是关于欧洲关于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中心之一。2006年,大量的展品被拍卖,博物馆暂停开放,博物馆将来的基金和位置至今没有确定。

马尔默的歌剧在瑞典是家喻户晓的,有相当多歌剧家,音乐家,演奏家曾经在那里表演。

马尔默活动

每年的8月的第三周是马尔默节,瑞典语Malm?festivale',大街小巷都是各种不同的美食和活动。BUFF电影节,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每年三月是在马尔默举行。马尔默也是1992年欧洲电视网歌唱比赛的举办地,之前一年瑞典获得了冠军。

媒体

南瑞典日报,创建于1870年,直到2000年一直是马尔默唯一的全版的日报,同时也是本地最大雇主之一(见#经济一节)。它的平均发行量为130000。除了南瑞典日报外,马尔默还有几家媒体公司,大部分是免费的报纸,主要介绍本地的娱乐,音乐,时尚等。马尔默有一家斯科讷地区性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范围覆盖大部分斯科讷地区和厄勒地区的另一边。

运动

马尔默最出名的足球俱乐部是马尔默足球俱乐部,是瑞典足球超级联赛的顶级球队。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达到巅峰时期,他们数次获得联赛冠军。在1979年,他们进入了欧洲杯的决赛,现在成为欧洲足球联合会冠军联赛。之后,他们开始度过了一段低迷期,直到2004年再次获得瑞典足球超级联赛冠军。第二着名的球队是冰球的马尔默红鹰队,他是由一个百万富翁创建的,成长迅速,于1990年代达到顶峰。

威廉•巴勒斯创作的NakedLunch包括了游览马尔默的简短的报告(准确度有争议),描绘这个瑞典的第三大城市非常无趣,绝望的灰色,早上没有提供酒精的地方,并且在市中心有一个公墓。巴勒斯断然决定搭乘第一班船返回哥本哈根。

1917年4月,列宁在去彼得格勒的时候经过马尔默,在搭乘去斯德哥尔摩的火车前享用了一顿早餐,并在当地的Savo'宾馆拜访了一些新闻记者。

1967年底,披头士乐队的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和乔治•哈里森悄然游览了马尔默,虽然如此,很快被当地的报纸和城市里面的摇滚圈知晓。由于没有带领带,他们去城里最好的饭店之一享用午餐的时候被拒之门外。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11 09:51
标题: 马尔默游记


  我们骑着自行车走进马尔默城时,我最直接的感受是:这座城市绿化得很好,几乎到处都是树荫可以乘凉。

  瑞典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个国家里,你却几乎很难看到高楼大厦。一是因为,盖高层的楼要交纳很高的税,另一方面,则是出自对环境保护的考虑。他们不愿意为了虚假的繁荣而破坏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只有9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样的“面子工程”没有实际的意义。

  因此,我对这个国家有一种似乎比德国还好的感觉。而这个“好”,则涵盖了很多方面,也是相对的,比如,幽雅的环境,热心的公民,优美的风景。

  尽管高楼很少,但是这里也有一个例外,这就是马尔默的经典标志--HSB旋转中心(HSB Turning Torso)。就如它的名称一样,它的外形格外的与众不同。一般的楼房建筑,都是规则的四方形的,各个墙都是平面。而这座高楼,却呈“旋转型”,像是被一只大手扭转了一个直角,成为螺旋型。这样一个独特的设计,自然引起了旅行者的极大兴趣。

  HSB旋转中心是瑞典马尔默的摩天大厦,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设计,在2005年8月27日正式开幕。楼高190米、54层的它是欧洲第二高的住宅大厦,斯堪的纳维亚最高的建筑物。

  该大厦分九个区层,每个区层五层。每个区层的方向都跟下面的区层不同,其中最高的一层和最底的一层成直角,看起来整座大厦好像转动了一般。大厦的设计源自雕塑Twisting Torso。

  第一、二个区层用作办公室用途,第三至九个区层用作住宅,而最高的第53、54层是会议室。住宅区中,每层有三至五个单位。

  旋转中心的其中一个建造原因,是2002年马尔默的旧地标、造船业起重机Kockumskranen(原址离旋转中心不到一公里)迁移。旋转中心便可作为马尔默的一个更国际化、更现代的新地标。因此,旋转中心应运而生。
 
  而在离它的不远处,则是传统建筑---马尔默胡斯(Malmöhus),它由马尔默胡斯城堡和周围的城堡花园、国王公园、城堡公园及周围的几个博物馆组成。马尔默胡斯城堡为两层护城河环绕。最早在这里建城堡的是丹麦人,丹麦国王把这里作为他的行宫。1937年城堡又改建成博物馆。包括自然史博物馆,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

  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历史,艺术,文化自由跨越,构成了旅游快乐的主要来源。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11 09:59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13 09:44
标题: 马尔默HSB旋转中心


是瑞典马尔默的摩天大楼,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设计的杰作,建筑极具特色,在2005年8月27日正式开幕。该大楼于2001年2月动工,大廈最底2個区层是辦公室,其餘7個區層共有150個豪華住宅單位,可容納約3萬人在內工作、居住。總面積1.5萬平方米,平均每單位100平方米(1076平方呎)。住所可眺望農田、瑞典南部邊境以至有一海之隔的丹麥。   負責興建摩天大廈的HSB建築公司,原打算把住宅單位出售,但鑑於成本高昂,最後決定只把單位出租,最貴的單位月租約近3仟900美元。租客最早可於2005年11月遷入。楼高190米、54层的它是欧洲第二高的住宅大厦,斯堪的纳维亚最高的建筑物。该大厦分九个区层,每个区层五层。每个区层的方向都跟下面的区层不同,其中最高的一层和最底的一层成直角,看起来整座大厦好像转动了一般。大厦的设计源自雕塑TwistingTorso。第一、二个区层用作办公室用途,第三至九个区层用作住宅,而最高的第53、54层是会议室。住宅区中,每层有三至五个单位。
  
旋转中心的其中一个建造原因,是2002年马尔默的旧地标、造船业起重机Kockumskranen(原址离旋转中心不到一公里)迁移。旋转中心便可作为马尔默的一个更国际化、更现代的新地标。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13 09:46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19 10:37
大广场



    大广场(Stortorget),广场是城里最古老的广场。470多年前由当时的市长库克下令兴建的。他的故居就在广场附近,是座典型的汉萨风格的棕红色建筑。市政厅建于1546年是幢荷兰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市政厅右边有个漂亮的棕红色建筑叫狮子药店,建于1571年因其一层的古老药店得名。广场中间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骑像,就是他占胜了丹麦把马尔默彻底变成了瑞典的城市。

小广场



建于1591年,四周都是16至18世纪半木结构的房子。最早这里是城里主要的集市,如今这里成为马尔默最热闹的地方,也是餐馆、咖啡馆和礼品店最集中的地方。

中心广场



马尔默的中心广场,位于市政厅东部。广场建于16世纪,据说是北欧最大的广场。广场还是一个购物中心,深受当地人喜爱。广场的中心有一座查尔斯十世古斯塔夫(1622to1660)的雕像。查尔斯十世曾勇敢地领导瑞典人民抗击丹麦。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24 10:15
标题: 马尔默市图书馆
马尔默市图书馆

2008-12-12





    在瑞典马尔默市图书馆安静而优美的阅读环境中阅览书籍。马尔默市图书馆对市民实行免费借阅,是北欧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从查询、借阅、租借、归还全部实现自助服务,如有特殊需求,每个厅都有专业馆员提供帮助。此外,坐轮椅的残疾人和推着婴儿车的妇女可以在任何厅内阅览。该馆始建于1901年,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藏书50万册、音乐CD20000张、杂志及周报2000余种,汇集全球各种文字日报160余种。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离家外出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更多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纷纷前往图书馆,以获取知识的能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人们之所以迫切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去图书馆,是因为对渴求知识的人们来说,图书馆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为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早在几年前,该图书馆实行24小时全天侯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无奇不有:瑞典图书馆可以“租人”

  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可以让你“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比一本书会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

    马尔默图书馆的尤拉·布罗希德告诉法新社记者,这个真人图书馆本周末计划让包括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里与他们进行45分钟的谈话。

  布罗希德说:“也许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那么无所不知和追求轰动效应,他们其实并不可怕,他们也对什么事都好奇。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都那么爱愤怒和偏激,他们其实非常聪明而且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交谈,人们可以了解他们真实的一面。

  布罗希德说,如果读者有兴趣,这9个“书目”不难找到,但必须要为他们的服务支付“一笔小费”。据报道,如果这一计划成功的话,马尔默图书馆年底将再举办一次类似的活动。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26 09:49
标题: 马尔默城堡等
马尔默城堡



  马尔默城堡(Malmö Castle)是一座位于瑞典马尔默(Malmö)的城堡。在1434年时城堡建立在城市南部的沙滩边,直到16世纪中还不是现在看到的模样。后来因为很多其它的防御工事陆续建造起来,使马尔默成为瑞典防御最牢固的城市,不过这些工事里只有马尔默城堡保留了下来。

马尔默胡斯
 


    马尔默胡斯(Malm?hus),由马尔默胡斯城堡和周围的城堡花园、国王公园、城堡公园及周围的几个博物馆组成。马尔默胡斯城堡为两层护城河环绕。最早在这里建城堡的是丹麦人,丹麦国王把这里作为他的行宫。1937年城堡又改建成博物馆。包括自然史博物馆,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

里伯斯堡海滩概述:
 


    里伯斯堡海滩(Ribersborgsstranden)离马尔默城堡很近,厄勒海峡旁。长约2公里,沙滩旁是大片的绿地。这里还能远眺长长的厄勒海峡大桥。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26 10:01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8-26 09:52
标题: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Strait Bridge(也称欧尔松大桥),连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于1995年开始动工。全球第十大桥。该桥全长16公里,由西侧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和跨海大桥三部分组成。西侧的海底隧道长4050米,宽38·8米,高8·6米,位于海底10米以下,由五条管道组成。它们分别是两条火车道、两条双车道公路和一条疏散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宽敞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长4050米,将两侧工程连在一起。东侧的跨海大桥长7845米,上为4车道高速公路,下为对开火车道,共有51座桥墩,中间是斜拉索桥,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桥。

  欧尔松大桥的东桥建有200米高的中央桥墩和57米高的船舶通过空间,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大桥工程经过两国政府的认真论证和调查研究,对确保大桥不影响进入波罗的海的水流及减少对海洋生物破坏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欧尔松大桥西部的起点哥本哈根国际机场早就进入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扩建机场、修建连接市中心的公路、铁路,建设新的国际列车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哥本哈根国际机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客货流量,进一步加强丹、瑞两国和它们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欧尔松大桥完工后,它所连接的丹麦东部地区和瑞典南部地区将成为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国际性都市群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大桥建成后两岸的交流量增加了四倍,而丹麦迁往瑞典的人数也翻了六番。

  欧尔松大桥的咨询设计工作由丹麦和瑞典的科威、维比比两家公司共同承担。其建造与大贝尔特桥类似,在海峡中建造一座1.3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为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和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靠近哥本哈根的西端为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东端为公路和铁路合用桥。

  欧尔松大桥于2000年6月建成完工,并于7月1日正式通车。其工程投资将通过征收过桥费收回。厄勒海峡大桥获得国际桥梁与建筑工程协会颁发的“杰出建筑工程奖”。用以奖励它在工期、环保等方面的成就。

  正式通车前,丹瑞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该桥被称为“瑞典通向欧洲的大桥”。大桥的开通,将使北欧地区成为欧洲著名的教育、科研和商业中心之一。

  厄勒海峡大桥的通车,使瑞典和丹麦人民近100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哥本哈根市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是20世纪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据统计,1956年,有1100万旅客从厄勒海峡经过,1967年时达到2400万人。

  以1990年价格计算,欧尔松大桥建设工程的预算为210亿丹麦克朗。桥梁建成通车后预计日车流量为1万辆,隧道设计能力为日车流量3万辆,经提高通风能力后,可以继续提高车流量50%。

  自1886年始,瑞典和丹麦两国专家就提出过建立海峡联接方案,但对建大桥还是建跨海大桥一直研究考证。1991年,瑞典和丹麦正式签订建桥协议。每辆小轿车须付过桥费230丹麦克朗。如过桥者购买卖月票,则每月需付3400克朗。一些司机认为过桥费太高。还有的司机认为桥上不让超车,影响车速,因此情愿从其他地方乘轮渡过厄勒海峡。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26 10:07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2 09:19
标题: 瑞典美女:美丽而又独立
瑞典美女:美丽而又独立



  “瑞典金发”——美女的代称

  自瑞典影星嘉宝和褒曼风靡全球后,“Swedish blond”(瑞典金发)就成了西方男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志。“世界小姐”1951年诞生时,瑞典人基基·哈孔森摘走了第一个皇冠,此后50年,瑞典美女五戴桂冠,与印度并列为全球“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

  其实,证明瑞典女人之倾国倾城大可不必追溯到50年前,把日历往前翻几个月足矣。今年的情人节,英国媒体组织受众评选“谁是足球明星的最美妻子(女友)”,意甲安科纳门将海德曼的瑞典妻子马德林娜·格拉芙战败辣妹等一群美人,以16%的选票艳压群芳;3月,国际足联的Fifa百年庆典小姐在全球如云美女中选定了瑞典模特希尔维丝苔。西班牙《阿斯报》色色地说:“如此人间尤物征服世人之眼球,套牢世人之心,简直是易如反掌。”

  如果时光倒流百余年,让一个中国皇帝遭遇希尔维丝苔,相信他的心即便被“套牢”,也不会承认瑞典美女真的扫了自己的三宫粉黛。可弹指间,西风已吹遍了东方,好莱坞美女当道于世,也迷倒中国众生,“瑞典金发”已成为国际美女标准。中国各大城市爱美女性勇敢地相继把腿拉长,把眼睛割大,把胸隆高,把化妆品买全,努力与“国际”标准靠近。于是,中国的美女数量近几年剧增。“美女”,突然成了个特殊名词,堂而皇之把女性当作商品的“美女经济”被创造出来,美女群体凸现成了一个“特权”群落,一种紧俏资源。

   “魔力”与“独立”

  在中国当美女,是幸福的。一个美丽女人不但可让路人频频回首,而且足以让行李有人抢着背、作业有人抢着做、账单有人抢着付、工作有人抢着给……即便一事无成,找个“成功男士”一“傍”就足以衣食无忧。在这种形势下,“人造美女”成了社会时尚,于是有了名言“干得好不如长得好”。

  当中国的选美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大搞特搞时,瑞典的选美比赛几乎销声匿迹。中国美女能幸运地通过这样的比赛赢得金钱、工作、老公和虚荣,可在瑞典,选美早就被看作“歧视妇女”。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瑞典女人总说:我们不是男人特殊的“美丽艺术品”,我们和男人一样。

  受此观念影响,瑞典的校园、电视台、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不搞选美比赛,就学、就业录取女性时也没给她们提供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不美之女”总站在同一竞争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了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她们知道,“美丽”和“男人”一样靠不住。

  在中国,美女会令人惊讶地集中在某几个行业或职位上。比如,艺术表演、媒体、公关以及服务业等。在这些领域,女人的脸蛋被公认为能发挥异常的作用,美丽女人也愿意往这里挤。而在瑞典,人们很少能找到这样“美女集中”的行业或职位(模特等特殊行业除外)。

  瑞典皇家舞蹈学院绝对无法和北京舞蹈学院内“花团锦簇”的盛况相比,那里虽多舞蹈的挚爱者,却鲜有姿色出众者。此外,瑞典的餐厅、洒吧和饭店,越是高级,越是少见美女。优雅的中年男子和妇女,聪明灵巧的小伙和姑娘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在中国绝对应该美女云集的瑞典电视歌手大奖赛中,也是唱功卓绝的中年女性占了一多半。

  一位中国游客曾在参观敬老院时被一名绝色的服务人员所惊:“要在中国,她即便不傍大款、不进娱乐圈,也肯定在非常体面的单位工作,怎么可能在敬老院呢?!”那位瑞典女子的回答很简单:“我从小就爱照顾人,所以就来这里工作了。”在瑞典,美女就是这样被分流了:因为兴趣,因为机缘,因为能力。瑞典人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的感觉,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很小,社会福利的高度发达让人们衣食无忧,女人们完全没必要为了生存而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份工作。

  同样的原因也使瑞典鲜见“傍大款”现象。美女们既然已经衣食无忧并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何苦要去“傍”人呢?更何况,瑞典也没那幺多的“大款”让人去傍——大家都差不多嘛!瑞典美女对一个魅力男性的渴望远大于对一个百万富翁的渴望。

  假独立与真独立

  在中国,美女习惯了在单位和家里,甚至在马路上有“万千宠爱集一身”之感,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多少都带些傲气与娇气,她们的笑容与廉卑永远只对少数人开放,却把它诠释为“独立”。但在瑞典,平等与独立意识渗透进每个人(自然也包括美女)的血液。在斯德哥尔摩街头,漂亮姑娘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并不罕见,瑞典女人在家里修这个,修那个也是平常事。即便与人约会,付钱时,美女会很自然地掏自己的腰包。这里的美女们和所有人一样乐于助人,与你握手时的笑容和北欧阳光一样温暖而不灼人。

  瑞典是“性解放”的前沿阵地。部分中国美女也谈“性解放”,但她们最终大都入了那些谈“性解放”更深刻、而实际上夫权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男人们的套。中国女人在学到了追求自己理想,不受男性摆布等的自由平等观念时,多半依旧难改让同行的中国男人在消费时付账的习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瓦解的,中国的“独立”美女们,或者其独立最终被男性所利用,或者就是独立得不彻底。

  瑞典女人可不一样。她们和男人在各行各业竞争,即使在西方世界都足以引以为傲。高尔夫明星索伦斯坦和自行车明星永斯库格都因向男子比赛挑战而震惊世界,踢足球的女孩随处可见;国家议会中女议员比例高达49%,政府内阁中女部长占了整一半;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女性比例平均达到17%,女企业家到处在报章上指指点点;瑞典姑娘在酒吧、迪厅看见自己中意的男性,会毫不犹豫地主动说出一句“嗨”,但“第三者”却从未成为瑞典的社会问题;瑞典美女也许会更频繁地换身边的性伴侣或男友,甚至结婚、离婚而再婚,但很少同时脚踏数只船并最终为功利而抛弃爱情。她们因为喜欢自由而选择同居,却视同居和婚姻一样严肃,对爱人一心一意。

  总而言之,中国美女多因男人而幸福,也因男人而不幸;瑞典美女因不靠男人而平常,也因不靠男人而伟大;中国女人的美多带着商品气,瑞典女人的美更回归人性本身;中国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带着急躁,瑞典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则带着安详。

  说到底,中国美女或者说中国女人的这些特点有社会的原因。中国女人的生活压力就是比瑞典女人要重一些,中国女人还在改变生活,瑞典女人则已在享受生活。只是我们在改造自己、寻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正在走着弯路却浑然不觉,不免让人心生感慨。

  虽然,在中国美女群落中不乏让人尊敬者,就像瑞典女人中也有惺惺作态、爱慕虚荣者。按说是不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只是,在遥远安静的北欧,眼看着故乡的都市女性狂妄与功利之风越吹越烈,美女们越来越不可爱,实在忍不住想夸一夸身边这些平平常常的北欧女郎的美:单纯而隽永。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2 09:24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2 09:28
标题: 瑞典成人礼与结婚同重要
瑞典成人礼与结婚同重要



    我是宁波图库市外事学校的英语教师, 去年6月回国前,在瑞典布京理工学院念了一年的文学硕士。去年6月初,就要结束在斯德哥尔摩短暂行程的何老师一行,正走在市中心的马路上,突然听到身后鼓乐齐鸣,喊声阵阵,这确实让他们吃了一惊:斯德哥尔摩是严格控制声音污染的城市,街头的汽车都禁止鸣笛,到处一片安谧。

    回头一看,一辆大卡车竟跑到严禁大型车辆行驶的商业大街上来了。

    大卡车车厢两旁插满树枝,前方有一张巨幅的儿童照片,车厢上用瑞典文写着大幅标语,车厢里几个着盛装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又蹦又跳,还不停地向路旁的行人呼喊。

    同行的瑞典朋友介绍说,这是中学生在欢庆自己毕业兼成人,那幅儿童照片表示他们告别了儿童时代。

    在一个大型中心花坛旁,一辆接一辆的彩车首尾衔接,缓缓前行,歌声喊声响彻云霄。更有意思的是车上大人举在手里或贴在车栏上的孩子们的照片,有孩子的百日照,有孩子五六岁时的照片,各式各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显示着孩子们童年时的顽皮和可爱。连一向严肃刻板的交通警察都向他们报以微笑。

    一位正在参与自己孩子成人仪式的瑞典人皮特介绍,瑞典人有两件大事:一是成人,二是结婚。成人是个分水岭:孩子们在成人后就要经济独立自主,既不再受父母约束监管,也不能再向父母伸手了。而且在瑞典,一旦孩子年满18岁后,就可以搬出家里居住,同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5000克朗的贷款,如果是大学生每人每月还有2800克朗的补助(克朗与人民币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一)。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2 09:37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2 09:46
标题: 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9万封信、400万张邮票、千万句话,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尽管电子邮件和手机已成现代社会传递讯息的主流工具,足以代表历史发展和当地特色的邮票,仍相当具保存价值,瑞典唯一一家的邮政博物馆,自1906年开幕,2006年已满100年,参观人潮丝毫不见衰退。

  博物馆拥有9万封信、400万张邮票,和13万张照片、绘画和地图,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邮政博物馆之一。

  展览规画的主题,以展出北欧国家的邮票为主,特别是瑞典邮票,包含邮票的设计,及陈述360年来信件如何被送到另一人手里的历史。

  馆址所在的古老建筑,是在1720年由邮局买下,值得细细品味。地下室设有环境优雅的图书馆,可以查阅到世界各国的邮务信息;在一楼附设的商店,则可买到美丽的明信片和瑞典邮票,还有以腊封信的铜印章,并可代寄明信片。

  二楼中庭的cafe & bistro餐厅,明亮宜人,除了提供好吃的点心,中午在此用套餐,餐后还可来一杯咖啡或茶。

  邮务博物馆

  地址:Lilla Nygatan 6,Gamla Stan,Stockholm

  电话:+46 (8) 781 17 55

  传真:+46 (8) 20 90 21

  Email:postmuseum@posten.se

  交通:公车可搭3号和53号,或从中央车站坐红线或绿线到Gamla Stan,出地铁站直走右转,即可看到外面的旗帜。

  费用:成人50 瑞典克郎,学生、失业者40克郎,18岁以下免费。(1克郎约等于4.12元台币)

  参观时间:星期二至日11:00am~4:00pm

  餐厅价位:套餐95克郎起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2 09:49
标题: 露西娅节上的动人传说
露西娅节上的动人传说



  据旧历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并且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圣诞季节。全瑞典都庆祝这个节日,并且每个城镇要选出一个女孩作露西娅,露西娅穿着白色长袍,扎着红色腰带,头上戴着装有五根蜡烛的王冠,这是18世纪末源自意大利的传统。露西娅由6个女孩跟随着, 也就是她的随从, 他们也穿着白色长袍,但头上戴着闪光的花环而不是装有蜡烛的王冠。

  在露西娅节和圣诞节期间,露西娅和她的随从们到学校、商店、养老院和教堂,演唱传统的露西娅歌(Santa Lucia)和其他圣诞颂歌。
在露西娅节这一天,人们尽情享用藏红花面包(Saffron buns, Lussekatter), 姜汁饼干(Ginger snaps, Pepparkakor), 咖啡和加热的放有葡萄干和杏仁的圣诞酒(Glogg)。翌日,露西娅姑娘很早起床,去给亲朋同事送咖啡,以示祝福。

  远古的时候,瑞典人见白天从6月24日起就一天比一天短,渐渐害怕起来,以为灾难来临了,一些多愁善感的人因忍受不了漫漫长夜的折磨而悲观失望,有的精神恍惚,有的自寻短见。人们诚惶诚恐,纷纷祈祷神灵保佑,一时间,祈祷声、哭声不停地在瑞典的上空回旋。

  祈祷声终于让圣女露西娅听到了,她立即大发慈悲,决心帮助苦难的瑞典人摆脱灾难。她想起了自己追求光明的经历:根据传说,露西娅是1世纪罗马帝国—一位官员的夫人。那时候,罗马帝国极端仇视基督教,不许人们信奉它,而露西娅却是一个虔诚基督教徒。丈夫劝她,她不听;亲戚朋友劝她,她不听;人们以为她中了邪,入了魔,在一个阴暗的日子,她不明不白地被人刺瞎了双眼。看不到东西,露西娅痛苦万分,慢慢地变得心灰意冷,甚至要寻短见。这时,她似乎听到了一个永恒的声音:“即使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也不是春花飘零的时候!”从此,她变得坚强起来,日夜祈求着光明。

  盼了一年又一年,奇迹出现了!她似乎看到了东西,她以为是幻觉,用手揉了揉眼睛,眼前的东西越来越清晰,她用于一摸,实实在在的东西。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她重见了光明。

  12月12日这天,当一个瑞典青年向湖边走去,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时,露西娅头戴花冠、身穿白衣来到他的面前,对说:“年轻人,不要忧伤,光明马上就要来了,你看我花冠上的点光亮,明晃晃的衣服,我就是光明的使者。”年轻人摇了摇头不相信,继续向湖里走去。刚走几步,露西娅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他说:“年轻人,光明就要来了。回家吧,回家告诉你的父母、姐妹、兄弟,有个光明的使者马上就要来了,叫他们振作起来。”年轻人仍是不信,他说他等的时间太久了。露西娅说:“年轻人,你必须坚持到底,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隔,相信我,光明马上就来了。”青年人默默地转回身,回家去了。

  露西姬劝走了青年人,又劝走了一些想寻短见的人,来到村中,只听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地传进她的耳朵,她非常着急,便施展法术,一会儿来到东家,给这家人送上一碗酒,一会儿又到西家,给这家人送上一杯咖啡;一会儿到这家唱上一首歌,一会儿又到那家跳上一段舞。人们一边喝酒、喝咖啡,一边欣赏歌舞,慢慢地忘掉了黑夜。黑夜渐渐地短了,白天渐渐地长了。

  人们见到了光明,个个都精神焕发,眉开眼笑。当他们叙述在漫长的冬夜里所发生的事时,大家都夸奖美丽而善良的女神露西娅是如何给他们驱走黑夜,带来光明的。人们立即明白了,这是女神在为他们努力追求光明。为了纪念露西娅,人们便在12月13日举行各种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为露西娅节。

  近年来,选举露西娅姑娘活动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选美活动。只要是金发姑娘就可以参加竞选。选举结束时,全国停工庆祝,露西娅小姐戴上蜡烛冠冕,骑上马,在身穿一色素白连衣裙的女童仪仗队的簇拥下四处游行。本来是黑暗最长的一天,却变成万众欢腾的一天。另外,由于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的颁奖仪式都是12月10日斯德哥尔摩进行,所以当选的露西娅小姐大都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亲手颁奖。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2 09:55
标题: 瑞典北极冰旅馆
瑞典北极冰旅馆



跟着路标走

  冰旅馆全球一共有2个,大家在007电影里看到的是冰岛的,还有一个,也是最初的那个在瑞典kiruna, 北极圈内200公里的地方。冰柱支撑起的冰大堂,晶莹剔透;冰床、冰桌、冰茶几,精致如梦;冰吧中的鸡尾酒,超级感受;冰教堂中的婚礼,绝对圣洁……这不是梦,就在北极冰旅馆。

  十年前的冬天,瑞典北部省Lappland的Jukkasjri村的村民们,用村边Torne河里结的冰建起了一座50平方米的冰房子,用来作旅馆。这一创意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冰旅馆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每年天气转暖后,冰建筑就会逐渐融化回归河流,因此冰旅馆是每年冬天重新建造的,每一年它的造型和布局都不一样。

  如今冰旅馆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是当初的10多倍,今年新建的冰旅馆需要3000多吨冰来砌成,可房间仍然供不应求。北极圈内193公里的冰旅馆包括可容纳100多人就寝的冰客房,冰酒吧、冰教堂、冰艺术中心、冰电影院,简直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仙境,这就难怪在2000年冰旅馆开业前就已经有一万多人预定。



  Jukkasjri村距离瑞典北部重镇Kiruna仅17公里,交通方便。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每天有航班、火车直达。到了Kiruna后,可乘坐巴士或taxi前往,还可以事先与旅馆联系,乘坐狗拉雪橇而去,这可是个非常精彩的开场节目。

  这里所有的冰建筑都只有一层,最大的那一幢就是住宿的房间,大门上贴着驯鹿皮。进门先是冰大厅、大吊灯将冰墙和冰柱子照得晶莹剔透;然后是长长的冰走廊,两旁是6排冰房间,共有45间双人房和15套套房。双人房不大,约7-8平方米,主要就是一张大冰床,上面盖着驯鹿皮,夜里睡觉时就往放在上面的特殊睡袋里一钻。

  套房可就宽敞漂亮了,除了大冰床外还有盖着驯鹿皮的冰沙发、冰茶几、冰桌子和各种冰雕及冰的墙饰,衬着各色灯光真是精致如梦。每个套房的主题和装饰都不一样。Jukkasjri的冰雕很出名,在今年1月法国举行的世界冰雕赛上他们夺得了团体和个人的第一名。

  这座冰建筑的尽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冰酒吧!冰吧台、冰吧椅、最妙的是所有酒杯也是由冰做的。 配上色彩缤纷的各种鸡尾酒,像这里最受欢迎的“冰中之火”、“北极之光”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饮尽杯中物。正因为如此,它曾2度被Newsweek周刊评为“世界上最绝妙的酒吧”。许多名人要员都曾经被吸引而来,如世界名模Naomi Campell、 Kate Moss、 摇滚乐队van Helen、爱尔兰总统及一些欧洲王室。我对冰酒杯特别感兴趣,喝的时候嘴唇凉丝丝,感觉快要沾上去了,很刺激。而且捧时间长了酒杯就渐渐融化凹下一块。

  当地人还把自己得天独厚的享受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如果你想在自己家里开个冰派对,让朋友们一起在家体验冰酒吧的情调,也不是梦!这里的冰商店会用这里纯净的水,制作成各种冰块和冰制品,专运到世界各地。这已经成了名人们的流行时尚,占了当地每年40%的销量,连非洲和澳大利亚都有人来订制。

  有谁不向往一个冰清玉洁的婚礼?在Lappland的Jukkasj?ri村的冰旅馆里有一座冰教堂,每年预定在冰教堂中举行婚礼的年轻人排满了冰教堂开放的全部四个月时间,冰教堂中,我有幸遇到一场特殊的冰婚礼。这是一对→专程从瑞士赶来的新人,陪同而来的还有很多亲朋好友。当晚他们身着大红长袍,当牧师宣布他们结为合法夫妇后,当地人还为他们献上了极富北极风格的祝福歌曲。看来想把婚礼办得浪漫而特殊,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然后还可以入住新婚冰套房……

  冰上活动—勇敢者的游戏

  有勇气的人的确应该在这儿住一晚。当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安然无恙,那是多自豪而难忘的感受。一跃而起,享受旅馆准备的桑拿,洗去寒冷迎接新的一天。为了那些对住冰客房心有余悸的游人,冰建筑外还设有安装了暖气的普通房间,你可以安心睡个好觉留着体力来欣赏冰建筑,享受冰酒吧及参加有趣的冰雪活动。

  饭店在冰建筑外90米,很不错,曾经得过多项烹饪大奖,特色是利用当地新鲜的驯鹿肉、鱼和云雾草莓制成的各种菜肴。

  除了参观神奇的冰旅馆,喜欢冰雪运动的人还可以参加当地丰富有趣的冰雪活动——驾驶雪地摩托车,就像007和成龙电影里的一幕,驾驶并不难,类似把摩托车放在滑雪板上,5-10分钟就可学会;乘坐狗拉雪橇,这太好玩了,十几只狗拉着雪橇飞驰在冰河上,穿梭在森林中,真是说不出的兴奋;参观驯鹿场,乘坐驯鹿拉雪橇,体验当地人的生活,驯鹿就是圣诞老人的坐骑鲁道夫,它们是当地Sami人的主要生活依靠,当地共有几万头,它们都长着一对长角但很温顺,游客在活动中既能参观驯鹿场,又能像圣诞老人一样乘坐驯鹿拉雪橇,还可在Sami人的帐篷(Lavvo)中享用一餐现做的Sami传统食品有烟熏驯鹿肉—Suovas、雪水煮的咖啡和特色面饼Gahku。此外,这里的冰雪活动还有滑雪、攀冰岩、冰钓、乘坐雪上直升机以及多种长途野外生存探险活动。

  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美丽神秘的北极光,建议大家要去一定要12 月、1月最冷的时候去,那时天天都有北极光。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7 16:31
标题: 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的化学家、产业家、甘油炸药的发明者,他用其巨额遗产创立了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1]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1863年10月,诺贝尔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1865年,诺贝尔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尔摩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危险性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厂。在液体硝化甘油的生产过程中,他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接着,于1888年又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诺贝尔不仅在炸药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诺贝尔不仅是个伟大发明家,还是一个有卓越组织才能的产业家,他所经营的炸药工业,遍布欧美各国,还用炸药专利款购置了大面积的油田,使其迅速地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而,他对金钱和财物并不贪得无厌,对旁人,他慷慨施舍,对发展科学,他大力援助,他自己却生活俭朴,一生在艰苦中度过,他甚至从来没有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存的一幅肖像是他死后才画的。他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墓室修建得非常简朴,他曾说过:“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纪念碑等荣誉,更值得我关心”。

  诺贝尔对功利和荣誉十分淡漠,非常谦虚。他曾在一封信中对于他所获得的奖章的原因叙述道:他得奖章不是由于发明炸药的原故。比如,瑞典政府授予他极星勋章,是因为他的烹调本领;他得到法国勋章,是因他与一位部长过往甚密;他得到巴西勋章,是因为偶而认识了一位要人;他得到皮立华勋章,是因为授勋人想摹仿一出名剧中授勋时的情形……。他还曾在一份自传中用诙谐戏谑的语言写道: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的时候,差一点断送在仁意的医生手里。

  主要优点:保持指甲干净整洁,从不累及别人。

  主要缺点:无家室,情绪低落,消化不良。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崇拜财神。

  一生重要事迹:无。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无重要事迹”而只是保持指甲干净整洁的人,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虚名的崇高精神。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在意大利圣雷莫与世长辞,终年63岁。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他死后遗留下来的所有可变卖财产的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根据当时估计,他的遗产约有三千三百万克朗(瑞典币,约折合920万美元)。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生理学和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负责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负责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当时挪威与瑞典同存于一个一王国)负责颁发。1968年瑞典银行决定增设经济学奖,这项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时必须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问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视同仁,唯一标准视其实际成就。”

  诺贝尔逝世后,有关机构筹建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1901年1月1日开始管理基金,同年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有关机构还对诺贝尔奖金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每个 各项奖金可由两个获奖青年均分享(最多不超过三人);如果当年无人得奖,则该奖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项奖金在五年内至少应颁发一次,实际上,从1901年开始授奖以来,都是每年颁发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1942年),因战争关系,才停顿了几年。由于按规定,每年要从基金利息中抽出10%加入基金,另加上一部分没有发出的奖金也并入基金,因此基金的数目越来越大。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奖金数额有所变动,其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因为这些奖金是靠基金资本的年收入来支付的。

  诺贝尔奖金每年于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宽敞的音乐厅里颁发,和平奖于同一天在奥斯陆挪威国会所召集的会议仪式上颁发。

  诺贝尔奖,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

  诺贝尔遗嘱
  --------------------------------------------------------------------------------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
  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
  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
  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诺贝尔-名言

  1、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雕琢的宝石。
  2、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
  3、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4、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5、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7 16:34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7 17:07
标题: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

2009-9-7



诺贝尔奖-由来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全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不但突出,可以说他是贡献最大的一位伟人!

诺贝尔奖-奖金及奖章介绍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

诺贝尔奖-历届获奖名录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范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士人杜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桂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罗马史》、《罗马国家法》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克里默因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瑞利因发现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莱·埃萨吉雷因剧作《在剑柄上》、《最后的夜晚》、《怀疑》等、法国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诗《米海耶》《仁那皇后》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73年成立的国际法协会因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因小说《三部曲》、《你往何处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女强人苏纳特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因研究气体的电导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卡杜齐因诗《撒旦颂》,著作《早期意大利文学研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总统罗斯福因成功调解日俄冲突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因测量光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作家鲁德耶德·吉卜林因诗《营房歌曲》、小说《吉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意大利人莫内塔因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法国人雷诺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阿诺德森因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联盟尽力奔波、丹麦人巴耶因积极从事国际和平运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人贝尔纳特因调解国际争端、争取限制军备、法国人德康斯坦因促进法美和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范德瓦尔斯因研究气体和液体状态工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891年成立的国际和平局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因剧本《青鸟》、《莫娜娃娜》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人弗里德因创建几种宣传和平的刊物,并创建国际新闻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鲁特因促使24项双边仲裁协定的签订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卡曼林欧尼斯因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印度诗人泰戈尔因诗《新月集》、《吉檀迦利》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内瓦和平会议通过阻止空战决议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首相张伯伦因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美国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计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佩林因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斯韦德堡因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因小说《离婚之后》、《灰烬》、《母亲》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因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因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比松因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德国人奎德因反对非法军事训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理查森因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女作家温塞特因小说《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哈登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凯洛格因在签订《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印度科学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刘易斯因小说《大街》、《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谋求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卡尔费尔特因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亚当斯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美国人巴特勒因促进国际相互了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大韩民国金大中2000年因促成朝韩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而获得当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7 17:32 编辑 ]
作者: 小徐614    时间: 2009-9-7 17:59
标题: 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09-9-7

2008年诺贝尔奖颁奖时间:

2008年10月6日 公布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7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物理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8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化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9日 公布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10日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公布和平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13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经济学奖得主名单
2008年12月10日 诺贝尔奖正式颁奖典礼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德法三科学家分享该奖项。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 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法国两位科学家,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感染调控小组的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Luc Montagnier 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

    10月7日当地时间上午12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8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 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获此殊荣。




欢迎光临 华成网论坛 (http://www.kaseisyoj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