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门师兄弟实名举报“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5 09: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门师兄弟实名举报“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

2011年09月15日 07:16: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近日,两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遭到网络实名举报,被指学术造假、巧取豪夺他人的研究成果。举报人包括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等中国农业大学6名资深老教授、研究员。

  “号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是从雷浣群教授手中剽取的;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别人的成果剽窃为己有……”9月11日,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方舟子在新语丝网站上公布了举报信全文。

  “(联名举报的六人)都看过举报信,字斟句酌,都是事实。”昨日(9月14日),参与举报的78岁退休教授祖康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确认了联名举报行为的真实性。

  “学校领导找我谈过话,希望我把举报信给撤了。(他们)觉得问题太复杂,没有必要。”参与联名的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田向荣告诉记者。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方面尚未评价此事件。

  三院院士石元春遭联名举报

  8月14日,一篇《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的举报贴首次出现在某网络论坛上,署名“农大人”。公开资料显示,石元春现年80岁,中国著名土壤学家,曾担任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为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举报材料指出,“石元春在部委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上所填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弄虚作假,与事实不符”。

  材料中提到,“‘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实践主要是田园教授的成果并非石元春所为。”“石元春 ‘打破咸水禁区’的成果也是剽窃来的……他主持工作不过挂名而已。”“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

  9月11日,以学术打假著称的新语丝网站刊登了该举报材料,后经方舟子微博转发,此事影响扩大。

  新语丝刊登的举报信附上了六位举报人的实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改良专业教授陶益寿,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教授林培,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教授祖康祺,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智泉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田向荣。

  其中,“陶益寿、林培和石元春是师兄弟。”田向荣说。

  除了田向荣和杨智泉分别为47岁和55岁,包括石元春在内的几名当事人都已年过70。

  多名教授举报多年

  方舟子说:“他们8月10号左右就用邮件把文章发给我,后来老先生们又修改过几次,有些情况我要做一些基本的核实。月初我在外旅游,就一直拖到了现在才发。”

  方舟子透露,他建议对方采取实名举报这种最具威力的手段。材料中提到的人和事已过去多年,方舟子称,不清楚对方为什么现在将这件事抛出来,“可能是因为当时石元春还在任”。

  京农公司原副总经理杨智泉告诉记者,举报材料主要来自两方:田向荣、自己一方,老先生们一方。“老先生反映学术腐败,我和田向荣反映经济腐败。”

  李季伦指出,早在1995年,中科院上海、南京等研究所的举报信就已经到了中科院的院士生物医学部。祖康祺说,他们此前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石元春问题,均未奏效。

  祖康祺告诉记者,“按理说有5个院士弹劾,学部就应当取消石元春的院士资格,但是并没有这么做。”祖康祺说,他甚至当着石元春的面指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石元春评上特等奖的问题,石哑口无言。

  祖康祺介绍,“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项目”于1986年立项,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农业部等多个部委论证,原由中国农业大学辛德惠教授负责,祖康祺、中科院李松华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史孝石教授协助起草了项目报告,石元春当时并不是项目负责人。

  “立项阶段,石元春只是论证会专家组19个成员之一。后来趁辛生病住院,石元春就给农业部写报告,自己做主持人。”祖康祺说。

  “实施阶段的4年中,涉及到了5个部委、7个省市、34个县,他没有去过一个县。中期检查,他也一次没有参加,只是在验收时去过,呆了一个晚上。后期总结形成了4个主件、4个附件,100万字,都是我主持下,和一些研究人员一起完成的,他没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

  祖康祺说,在上述项目中,石元春只紧抓一个权力,“就是评国家特等奖的时候要他来定”。

  “他最近出了一本《决胜生物质》,书里光引用国内外图表268幅,还有50多幅没有出处,每一幅评论几句就出了那么厚……动不动就是‘生物质之父’。这引起了能源界很大意见。”实名举报事件于是发生。

  截至记者发稿时,中国农业大学和石元春方面还未对举报事件作出正式回应。


3#
发表于 2011-9-15 10:48:0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李季伦,石元春两人都有问题

感觉李季伦,石元春两人都有问题。
2#
发表于 2011-9-15 10:45:35 | 只看该作者

农大原校长回应学术腐败举报称系恶意诽谤

农大原校长回应学术腐败举报称系恶意诽谤


2011年09月15日04:03  新京报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资料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仲玉维)昨日(11-9-14),“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微博)在微博爆料称,包括4名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在内的6人,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并张贴了6人亲笔签名信。

  近万字举报信列举学术腐败

  昨日,记者登录“新语丝网”看到了这封实名举报信,名称为《中国学术腐败第一贪———揭露、控告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学术腐败》。

  整篇举报信长达9000余字,写于8月15日,全文以“论文”的形式逐一摆出石元春“学术腐败”的论点和论据,附录中还列出了25篇可供参考的资料及具体时间。

  举报信称,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在任期内,自1987年5月———1995年9月,利用职权窃取他人“治理黄淮海盐碱土”的成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时至今日,他又以生物质能源权威自居,到处忽悠群众,作为知情人和受害者,有义务剥去他的伪装。

  农大称举报信内容属个人事情

  举报信从五大方面列出了石元春的“学术腐败”,特别提到石元春的“院士推荐书”中有4处与事实不符。

  据资料显示,被举报人石元春,以及举报人李季伦、陶益寿、林培等都年过八旬。其中,李季伦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陶益寿、林培、祖康祺是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专家;另外两名举报人分别为: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的杨智泉、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田向荣。

  昨日,中国农业大学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此事涉及的人均已退休,所涉及的举报信内容属于他们个人的事情,中国农业大学目前还不掌握任何信息。

  ■ 对话 1

  举报人李季伦

  作为科学家,他还在“忽悠”

  带头写实名举报信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今年86岁。昨日,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在举报信中,提到的都是1995年前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才举报?

  李季伦:过去也都举报过,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署名权,我曾起诉他到法院,别人也给中科院写过举报信。为什么现在才发这封信?是因为他还在忽悠人,前不久,有两个月了吧,他在电视台上出现,在忽悠“生物质”做能源,说什么利用太阳能养活7500亿人。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太忽悠了。

  新京报:你们六个人实名举报是商量好的吗?

  李季伦:平常大家很少见面,有时候通个电话,不是现在搞的,老早的材料就有了,都是我提供的。综合了一下,好多都是过去的事情,我做了修改。

  新京报:现在揭发的目的是什么?

  李季伦:上网有这个(揭发)条件了。他不是搞生物质的人,还在忽悠人。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科学很难发展。我们的出发点是不能让他再忽悠了,不懂的人容易上当受骗;要揭露他,不要再上当受骗。作为一个科学家,你过去“忽悠”就算了,现在还在“忽悠”。

  新京报:你们一直是一个单位的,他是你的领导,你们之间有过节?

  李季伦:一个学校的,他是搞土壤的,我是生物学院微生物系。以前,他大肆表扬我,没有什么冲突。但他是有目的的,我也不愿再说了。

  ■ 对话 2

  被举报人石元春

  纯粹是恶意诽谤和捏造事实

  昨日,本报记者联系上今年80岁的石元春院士。他认为举报信内容是恶意诽谤、捏造事实,在简单地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后,匆匆挂断电话。

  新京报:网上有一封举报信说你“学术腐败”,并且列出了五点陈述。你自己知道吗?

  石元春:我知道,所有的信息也都看到了。

  新京报:信中称,你的院士推荐书与事实不符;剽窃别人的成果;你作为校长以权谋私;能做一个解释吗?

  石元春:我就说两句话,第一句,这纯粹是诽谤和捏造,恶意诽谤和捏造事实。第二句,有人会做出正式回应。就说这么多已经足够了,我不会再多说一句话的。

  新京报:谁来回应这件事情?

  石元春:今后具体的事情,会有代表(替我说)。

  新京报:你看了这举报信,就没有压力吗?

  石元春:毫无压力,我自己感到信心十足,恶意的诽谤啊,是社会上的毒瘤。

  新京报:除了找代表,你没有想要采取什么措施?

  石元春:我一定采取对应措施。这是违反法律的,攻击我是犯法的事情,我当然要保护自己的尊严。

  新京报:你是得罪了以前学校的人?以前有人也举报过你?

  石元春:这是利用网络、传媒的诽谤,要负法律责任。我不怕,真金不怕火烧。

  【举报信摘录】

  院士推荐书与事实不符

  提出的新理论 10年前有人论述

  石元春在部委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上所填的“学术成就与贡献”,弄虚作假,与事实不符。

  《推荐书》说,石元春教授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前人的成果并非石元春的发明创造。10多年前,前人都已经论述过。

  石元春在《黄淮海平原的水盐移动和旱涝盐碱的综合治理》一书中所表述的“新理论”,就与1962年粟宗嵩先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综合防治盐碱化的一些问题”一文是非常相似的。

  利用职务害人 剽窃他人成果

  《推荐书》说,石元春教授主持研究了区域水盐运动的监测预报技术,提出的“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WS区域水盐运动测报体系主要是雷浣群教授的成果,而并非石元春所做。石元春为窃为己有,把雷浣群调离曲周工作。

  提出的重要成果都是他人提出

  《推荐书》说,石元春教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主持编制和提出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等重要研究成果。还说,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的伟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不是由石元春编制和提出的。南京土壤所王遵亲研究员可以证实,《黄淮海平原农业图集》是中国农业大学教师董绵昆完成的。

  以权谋私 涉嫌造假药

  李季伦教授研制的阿维菌素和依维菌素是开发前景看好的成果,将其用于兽药或农药,用途广,效果好,成本低,无公害,一时被誉为农大的“金饭碗”,成了多家企业的“抢手货”。

  身为校长的石元春,将李季伦的技术成果的署名权进行了修改,强行将成果划归到自己任法人的公司,5年多时间里,涉嫌制造假药上亿元,偷税600多万元,私设小金库并挥霍400多万元等等。石元春还拿着李季伦的科研成果阿维菌素等在深圳开办公司,成了暴发户。

  实名举报人:

  李季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陶益寿(中国农业大学土壤改良专业教授)

  林 培(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学教授)

  祖康祺(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教授)

  杨智泉(曾任京农公司副总经理)

  田向荣(中国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8-4 14:02 , Processed in 0.18686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