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52亿年前大灭绝后生物复苏持续近千万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7 12:4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陈中强等 来源:《自然—地球科学》

发布时间:2012-6-27 10:54:17

大灭绝后生物复苏持续近千万年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强团队研究发现,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事件后,仅有约10%的动植物侥幸存活,随后生态系复苏前后持续约近1千万年。

目前,国际地学界关于生命如何从这次大灾难中复苏的观点不一,其焦点是复苏的速度到底是快还是慢、模式与机制如何等。

陈中强联合国际古生物学会主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Michael Benton,对有关大灭绝事件对生态系的冲击、生物在大灾难之后复苏的报道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对他们最近从中国南方获取的地质记录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该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

陈中强介绍说,生物大灭绝是由一些灾难性事件,如全球变暖、酸雨、海洋酸化和海洋缺氧等,对地球生态系的冲击引起的。在大灭绝事件发生之后的100万到300万年间,一些演化较快的生物类群如菊石类等能迅速繁盛,但是生物灭绝仍在继续,并一直持续到中三叠世早期。从早三叠世早期至中三叠世,三叠纪的生态系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结构逐步重建。一直到中三叠世早期,也就是大灭绝事件发生后的800万到900万年后,才又重新出现了一个稳定的、结构复杂的生态系。

“此时的地球生命也完全恢复了它们原有的生机。值得庆幸的是,这时的地球,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出现了大量新类型物种,许多已延续到现代。”陈中强认为,本次生物复苏进行得相当缓慢,其带给地球的正面影响就是重新调整了生态系结构和生物演化方向,催生了现代海洋生态系的雏形,促进一些全新生物类群的出现,如海洋底栖爬行类、十足目的甲壳虫类,还有陆地上的四足动物,甚至包括恐龙的最终出现。

陈中强认为复苏过程缓慢的原因包括:大灭绝事件对生物及其生态系的打击规模和残酷程度超出想象,致使海洋生态系严重退化到后生动物大爆发之前的水平;更为残酷的是,这些可怕的灾难事件在大灭绝之后五六百万年中多次重复发生。(鲁伟)

更多阅读

《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http://www.nature.com/ngeo/journal/v5/n6/full/ngeo1475.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44: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学者之中文摘要通俗性较欧美学者所写的并译过来之中文摘要为差、要难懂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5 22:14 , Processed in 0.19171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