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 : 科学家揭示自噬调控重要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7 14: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俞立等 来源:《科学》

发布时间:2012-5-17 10:54:46

科学家揭示自噬调控重要机制



图为乙酰化酶Esa1和去乙酰化酶Rpd3调控自噬发生的模型。

12-4月2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俞立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名为《乙酰化在细胞自噬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etylation in autophagy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组蛋白乙酰化酶Esa1以及去乙酰化酶Rpd3通过调节自噬发生关键蛋白Atg3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实现对自噬过程的动态调控。清华大学生命学院2009级博士生易聪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俞立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类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物质降解途径,目前发现自噬参与了蛋白质、脂质、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聚集体的降解。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细胞存活、细胞死亡、抗原呈递、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自噬功能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免疫病等。因此,研究细胞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俞立课题组以酿酒酵母为模式生物,通过遗传学筛选,发现乙酰化酶Esa1和去乙酰化酶Rpd3会调控自噬,进而利用遗传学和生化手段发现了自噬蛋白Atg3是Esa1和Rpd3的作用底物并用质谱鉴定了乙酰化位点。通过分析Atg3乙酰化位点突变体,发现乙酰化通过调节Atg3 和Atg8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自吞噬。此外还发现Esa1在哺乳动物同源物Tip60同样影响了细胞自噬的发生,它的Atg3蛋白也被乙酰化修饰,证明了该机制是一种进化过程中上非常保守的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邓海腾教授在Atg3蛋白的质谱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南开大学医学院谢志平教授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晏向华副教授等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来源:清华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7-27 23:37 , Processed in 0.07507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