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楼主: 顾汉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生活保健4大篇章 等多篇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19:22:58 | 只看该作者

阿司匹林有助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阿司匹林有助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发布时间:2009-11-26 16:56:34


阿司匹林有助高血压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说,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首次或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欧洲有关机构已经更新了相关诊疗指南。

欧洲高血压学会工作组发布的消息说,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的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疗效,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对于那些没有发生过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特别是如果这些患者具有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或者是出现了肾功能损害,那么也推荐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欧洲高血压学会工作组成员路易斯·鲁伊洛佩说;“我们对现有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整理,包括最新的许多小剂量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资料,得出了这一结论。这将使那些心脑血管风险较高的高血压患者持续受益。”

阿司匹林问世已经超过百年,在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成为有史以来拥有最多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应用经验最为丰富的药物之一,至今依然有多项有关阿司匹林的研究在持续进行。但专家指出,与所有药物一样,阿司匹林也并非适用所有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0:09:40 | 只看该作者

降压药物存在的不良反应

降压药物存在的不良反应


[ 09-12-03 16:13:00 ]    作者:杨德勤 王丹


  【论文关键词】降压药物;不良反应
  
  【论文摘要】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α、β联合受体阻滞剂、中枢激动剂、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是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降压药物。虽然这些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它们也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降压药物在过去的一些时间里被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且益处远大于它们的不良反应,但以下列出的这几类药由于不良反应的存在确实会对人体的一些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分几大类介绍如下:  
    
  1 利尿药  
    
  有些利尿药会引起体内的离子钾丢失。它会引起虚弱、乏力、腿脚抽搐等症状。多吃一些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可以缓解钾的丢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把含有钾的溶剂或药片与利尿药一起服用来预防缺钾,像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螺内酯这几类药都具有保钾作用,它们可以自己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安体舒通一起使用。有些人在长期使用利尿剂之后也有可能得上痛风,但是这种不良反应不常见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利尿药也可以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控制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只要有医生合理的指导,血糖一般都不会升得太高,但也会有极个别的人出现性功能减退的表现[1]。  
    
  2 β-受体阻滞剂  
    
  醋丁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纳多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噻吗洛尔会导致失眠、手脚发凉、乏力、抑郁、心率减慢还有哮喘样症状,也有可能引起性功能减退。如果病人有糖尿病同时服用胰岛素,就应该对所出现的症状做密切检测。  
    
  3 ACEI类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可以引起皮疹、味觉缺失、干咳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肾衰。  
    
  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这种药物偶尔可以引起头晕等症状。
  5 钙通道阻滞剂  
    
  地尔硫卓、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可以导致心悸、踝关节肿胀、便秘、头痛、头晕,总之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很大差异。  
    
  6 α-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能够引起心率增快、头晕以及站立低血压。  
    
  7 α、β联合受体阻滞剂  
    
  用此疗法的病人经常出现站立低血压。  
    
  8 中枢激动剂  
    
  α-甲基多巴能使病人在起身站立时血压大幅度下降,如果血压降得太低则会使人有晕厥的感觉。同时也会出现困倦、滞缓、口干、发热、贫血等现象。男患者有时会出现性欲减退。可乐定、胍那苄、胍法辛可以导致严重的口干、便秘或者困倦[2]。这些药物严禁快速停药,因为那样会导致血压快速上升并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9 外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利舍平可以引起鼻不通气、腹泻、胃灼热,这些问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改变用药剂量就可以解决。如果病人有失眠或抑郁倾向,这些药物就应该停用。胍那决尔、胍乙啶会导致一些人长期腹泻,如果患者接受长期治疗,这些症状会有所减轻。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在病人站立时降压都过于强烈,以致于有些人会在早晨起床或突然站立时感到头重脚轻。如果病人出现上述反应,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2min,坐下或躺下都不缓解的话,就应该减量或者停用一顿。同时有些药物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使用,比如胍乙啶。服用这种药时要避开阳光和人群,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导致低血压。有些男患者还会出现性功能减退[3]。

  10 血管扩张剂  
    
  肼屈嗪能够引起头痛、眼部周围水肿、心悸还有关节疼痛。一般来说这些症状都不太严重而且这种药很少单独使用。米诺地尔只用于那些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它能导致水钠潴留和毛发增生。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临床药物治疗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109.  
  [2] 高清芳.临床药师工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35.  
  [3] 顾振纶.心血管药理学新论(药理学新论丛书).军医出版社,2003:66~70.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0:11:44 | 只看该作者

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的原因分析


[ 09-12-18 08:53:00 ]    作者:刘佐 刘桦


        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高、危害性大,世界范围内的疾病。又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研究发现,清晨的高血压水平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时间段。这就要求降压药物能在24小时平稳降压,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取代药物,药物治疗仍是主导地位,下面就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认知不足
        1.1对高血压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来控制和稳定血压,擅自停用降压药物,血压再次升高时再服药。有些患者更是受偏见宣传影响,高血压病可以不用终身服药,这是治疗中的最大错误观点。
        1.2限盐不利  众所周知,盐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而在实际生活中,患者一面服药,一面摄入高于6g多倍的盐量,严重影响药物疗效。
        1.3经济因素的影响  占相当比例的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只注意价格低廉,而不管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导致降压效果不满意,或者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不得不重新调整药物。
        1.4认识上的偏见  容易接受中药或是“偏方”的治疗,片面考虑中药副作用小或无副作用的特点,忽略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局限性,对2级高血压病治疗达标效果差,辅以西药。
        1.5惧怕药物的副作用和口服药物的麻烦,而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疗,如:停用口服降压药、戴降压表治疗。笔者曾亲自接触3例此患者,发生了高血压重症,紧急处理后转为平稳,这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又一误区。
        1.6降压效果不达标  未能理解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认为比原高血压有下降就可以。
        1.7单纯强调血压达标,未对靶器官保护的重视  如疗程中出现了左心室肥大(或出现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不全),未能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长期服用,减轻心脏负担,延缓肾病的病程。
        2  危险因素控制不良
        2.1戒烟限酒  烟酒危害极大,主要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其次就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以致动脉硬化,引起心绞痛发生,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可以导致血压升高。
        2.2肥胖者未能降低体重  据2002年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估计,我国有6千万成人肥胖,另有2亿人超重。肥胖与各种疾病有关,更为重要的是肥胖与心血管病及其危害因素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导致血清甘油三脂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后二者与动脉粥样硬化更为密切,通过很好地降低体重,降压药物更能很好地发挥降压效果。
        2.3糖尿病  对于并发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患者,同时应对糖尿病积极进行治疗,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强化降脂和降压可使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下降40%。高血压和糖尿病二者兼顾治疗,可大大提高疗效,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2.4缺乏体力活动  一项长达23年的随访研究发现,体力活动降低冠心病相对危险性可能是通过对血压、体重指数和血糖的影响所致。体力活动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高血压病人5-15/5-10mmHg,因此,对高血压病人来讲,坚持体力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3  药物治疗上反弊病
        3.1未能降脂治疗,尤为伴有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史、2性糖尿病病人,如果总胆固醇>3.5MMOL/L,应给予他汀类治疗,预防其发生心血管事件。
        3.2抗血小板治疗接受程度差,甚至不耐接受,原因在于怕出血、诱发溃疡等。有证据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
        3.3对伴有左室肥大的高血压病患者,未能选用道转心室重构的ACEI或ARB类药,未能选用拉西地平或氨氯地平等药长期口服。
        3.4联合用药不能按原则规定选用药物,如同类药物的联用,药效增加不显著,但副作用发生率高;不注意不同类降压药在某些方面的可能的相对优势,预防心衰,利尿药优于其他类;改善延缓颈动脉硬化,钙拮抗剂优于利尿药或阻滞剂。转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8:48:09 | 只看该作者

美研究发现了控制血压的关键蛋白质通道

美研究发现了控制血压的关键蛋白质通道


日期: 2009-12-28  


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人员最近新发现了一种蛋白质通道ASIC2,该蛋白质通道能都协助血管内的神经传感器控制血压的高低。如果缺失ASIC2,那么大脑内控制血压高低的信号将不能通过神经传感器传导。



这项研究是以老鼠为研究对象,或许有助于开发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该报告发表在09-12月24日《Neuron》杂志上。



这项研究表明,ASIC2通道在老鼠血管的神经细胞上,当ASIC2通道发生缺陷,那么将引起神经活力缺陷。研究人员还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使老鼠编码ASIC2通道的基因缺失,他们发现ASIC2通道缺陷型的老鼠出现了高血压的症状。



据研究人员介绍,ASIC2通道可使血管内神经末梢产生电流,但当ASIC2通道缺失时,神经末梢将不能产生电流,从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能在必要时控制血管的扩张——血管保持收缩状态血压处于较高水平。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8:51:33 |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发现了可引起血压下降的信号通路

西班牙发现了可引起血压下降的信号通路


日期: 2009-12-29  


血压的高低的控制一部分与血管的半径有关。如果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收缩,血管半径减小,那么将引起血压升高。



一组由西班牙萨拉曼卡CSIC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老鼠的实验,发现了与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松弛相关的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由NO分子触发,最终能引起血压的降低。



缺失Vav2蛋白的老鼠其血压较高,通过分析这些老鼠,Xosé  Bustelo等人发现,Vav2信号通路在正常情况下,与NO引发的血管壁平滑肌的松弛有关。Vav2信号通路与Rac1  和Pak1蛋白的激活有关。如果Vav2-缺陷型老鼠Pak1蛋白没有被激活,将导致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type  5)过量表达,与此一致,Vav2缺陷型老鼠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处理过,也会导致其血压下降。



由于Vav2蛋白缺陷型所引起的症状与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和糖尿病相似,因此作者认为刺激这条信号通路或许可成为治疗这类疾病的重要方法。  


6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 17:02:58 | 只看该作者

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 10-01-02 14:56:00 ]    作者:王正科   


  论文关键词 肥胖 中青年高血压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同时抽取在本院就诊的血压正常者75例作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胰岛素、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观察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所有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肥胖者控制体重。结果:肥胖发生率:对照组为13.33%,中青年高血压组治疗前为53.8%(41/75),治疗后降至25.33%(23/75);74.67%(56/75)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呈正相关。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中青年肥胖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关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诊断均符合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男46例,女29例;发病年龄36~45岁,平均38.5岁;有家族性高血压史16例;饮酒史(每周≥2次、每次饮纯乙醇>120 g)28例;同时抽取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患者75例作对照。均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根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人体重指数(BMI)指标[1],测量身高及体重并计算BMI,BMI≥25诊断为肥胖。治疗前后分别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胰岛素、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观察项目:体重指数及血压。治疗方案:①服药方法:常规服用降压药,如倍他乐克、双氢克尿噻等。②肥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膳食,辅助运动控制体重。半年后观察疗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中青年高血压75例中25≤BMI<30者27例(Ⅰ度肥胖)、BMI≥30者9例(Ⅱ度肥胖),肥胖发生率48.00%(36/75);对照组75例中25≤BMI<30者8例、BMI≥30者2例,肥胖发生率13.33%(10/75)。X2=21.55,P<0.0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全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6个月后,56例(74.67%)患者血压恢复正常,重新测量身高及体重并计算BMI,25≤BMI<30者19例、BMI≥30者4例,肥胖发生率23/75(25.33%)。与治疗前比较,X2=4.65,P<0.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讨 论  
  对于目前还未患高血压的人来讲,最重要的就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遗传因素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预防高血压发生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高血压而言,第一,不要吃得太咸,每天每人摄入的盐要少于6g。年轻人少吃盐,尽可能戒烟酒,并控制自己的体重。有一个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如果>24,就是超重了,就要限制体重。限盐包括所吃的所有食物里面的盐,而不仅仅是指在炒菜里加进的盐。人每天真正需要的盐量不是太多,口很重的人要慢慢地改变嗜盐习惯。肥胖通常与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相关联,在肥胖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胰岛素和瘦素的作用机制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肥胖及高血压患者均存在瘦素抵抗,导致瘦素抑制胰岛素分泌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能力下降,进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肥胖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循环血中的胰岛素水平与身体脂肪容量成正比,身体脂肪增加改变了胰岛素的分泌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清基础胰岛素水平升高,形成高胰岛素血症。另一方面,胰岛素可显著增加脂肪瘦素的产生,瘦素可与胰岛素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内皮一氧化氮(NO)的释放来影响血管紧张度,进而调节血压[2]。降压药物的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消除非药物因素对降压疗效的影响尚未得到普遍关注。由于临床诊疗中常仅限于降压药物的调整,而忽视BMI异常对降压疗效的影响,常使血压难以得到满意控制。有研究者发现,肥胖者和肥胖高血压者经过3个月的减肥训练后,腹部脂肪含量和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下降,肥胖高血压者血压明显降低[3]。对于伴有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辅助运动减肥是最有效的降压方法,但控制饮食要合理适度,减少动物脂肪过量摄取,多吃鱼类、豆制品、绿色蔬菜等,延缓动脉硬化进程;大量饮酒常伴随高脂膳食的摄入和总热量的增加,造成体内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致使不能满意控制血压,故中青年高血压病人要尽量减少饮酒量和次数。本组资料显示,中青年高血压肥胖发生率(48.00%)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13.33%),通过药物配合辅助运动、科学膳食减肥治疗,肥胖发生率降至25.33%,74.67%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说明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发展及转归呈正相关。对BMI异常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预防代谢综合征。

  参考文献  
  1 葛秦生,主编.临床生殖内分泌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79-381.  
  2 Vecchione C,Aretini A,Maffei A,et al.Cooperation between insulinand leptin in the modulation of vascular tone.Hypertension,2003,42:166-170.  
  3 Itoh K,Imai K,Masuda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serumleptin levels and blood pressure after weight loss.Hypertens Res,2002,25:881-886.


6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2:33:38 | 只看该作者

美研究显示抚养孩子有助成年人保持健康血压

美研究显示抚养孩子有助成年人保持健康血压


发布时间:2010-1-17 11:28:34


美研究显示抚养孩子有助成年人保持健康血压


美国《行为医学纪事》(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杂志日前报告,抚养孩子有助于成年人保持健康血压,而且这一影响在母亲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美国杨伯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8名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血压跟踪观测。结果发现,抚养孩子的成年人,特别是母亲,血压更容易处于健康范围内。

这份报告撰写人、心理学家朱莉安娜·霍尔特-伦斯特德对这一现象解释说,尽管照顾孩子会使生活忙碌,但父母可以从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


6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2:36:31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逐渐瞄上年轻人 劳累和压力成为最大病因

高血压逐渐瞄上年轻人 劳累和压力成为最大病因


2010-1-21


    关键词:高血压 年轻人 劳累 压力


    摘  要: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已占34%,其中知识分子、公务员、记者等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而老了和压力成为最大病因。

    舜网讯 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已占34%,其中知识分子、公务员、记者等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为何“老年病”高血压,竟会成为白领的职业病?专家解释:从近年的临床情况看,高血压患者的最大病因已不再来自饮食,而是劳累和压力!只要血压增高,就会让心脏结构发生变化。年关、压力大、郁闷多,生物钟被打乱,血压必然频频跳高,请关注您的血压,请关注您的心脏!



    压力是高血压最大病因

    1.30岁老板血压高

    个案:有位30岁出头的小公司老板,最近常常头晕、头痛,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明显偏高。他很奇怪,自己体形不胖,为何会血压高?

    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老年病”,因为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一般40岁以上人群,年龄每增加10岁,血管的收缩压就有上升10毫米汞柱的可能。原因是,动脉血管会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变化,一则是血管壁因细胞老化而硬化,二则不良生活方式日积月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硬化后弹性降低,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

    但是,据中国高血压联盟的调查显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 70年代,高血压患者中,45岁以下的仅为5.8%左右。而80年代以后,已增加到20%。

    国内最近一次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 35-45岁患者占63%。

    2.学习紧张患上儿童高血压

    个案:有位5年级小学生,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学习成绩优异,还希望他多才多艺,替他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在一次学校体检中,他竟查出患上了儿童高血压。

    很多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恐惧、紧张、焦虑和其他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人的血压水平。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围困的斯大林格勒,很多人在一夜之间突发高血压;日本一次大地震后,因血压升高和心肌梗死而致死的人数,持续增加了数月之久;英国科学家对105名生活在伦敦的公务员的调查发现,在工作中承受更多压力的人,其血压、心速均比别人要高、快。



    高血压成为白领职业病

    白领人群除了压力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让他们的血压升高,以致现在高血压已成为白领人群的职业病。

    1.每天只睡5小时

    个案:一位公司员工说,“加班”在他们企业已成为企业文化。公司每个月都会统计加班工时,将前10名作为红榜、后10名作为黑榜,进行公布,只要是进入公司的人,都不得不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和加班习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睡眠时间不足,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美国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平均为5小时的人,与平均为 6小时的人相比,5年内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37%。

    2.生理时钟被打乱

    科学家发现,负责掌控“醛固酮”分泌的基因,也同时控制着生理时钟的运作。“醛固酮”是一种荷尔蒙,动物研究发现,老鼠体内的“醛固酮”分泌过多时,血压便会持续升高。研究者扰乱老鼠的生活规律,将其生物时钟打乱,发现醛固酮被大量分泌,老鼠的血压飙升了。


6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2:39:33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逐渐瞄上年轻人 劳累和压力成为最大病因 2

高血压逐渐瞄上年轻人 劳累和压力成为最大病因 2


    人体内同样有“醛固酮”。研究者因此警告:轮班工作者、空姐、飞机驾驶员、作家、记者等人群,作息往往不正常,这些族群要留意患上心血管疾病。

    3.职场上有“情绪杀手”

    职场上有诸多情绪杀手,让人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

    研究发现:比起无忧无虑的人来,焦虑和沮丧的男人得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5倍;女人危险性增加1.7倍。



及早治疗可预防高血压

    1.早期只是波动性升高

    中青年人所患的高血压,往往是波动性的,压力大时、睡眠少时,以及其它情绪因素下,血压升高一些。也就是说,在发病的早期,小动脉的紧张性增高,通常是功能性的,血压升高往往不稳定。

    但血压波动,可促使小动脉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引起或加重肾缺血。肾缺血又进一步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这样因果交替,相互影响,进而促使高血压的发展,让血压升高逐渐趋向稳定,而患上高血压病。

    2.血压波动也会损害心脏

    美国医生曾就“白领高血压”现象进行过研究,研究人员将“白领高血压”患者同真正的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的心脏成像进行比较,比较的重点是患者的左心室,结果发现,“白领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出现异常扩张和加厚现象,这是早期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这种现象在正常人身上是没有的。

    3.及早进行药物治疗

    专家介绍,临床发现,患者几乎都是在出现中风、冠心病等严重症状后才入院治疗,原因是,刚开始血压高时,并没有什么难受的感觉,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血压已高,他们被称为“隐形病人”。

    但是美国高血压学会2006年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对血压在“120/80毫米汞柱~139/89毫米汞柱”之间的人群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有可能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

    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这个人群还应通过减压、疏解情绪、运动、限制食盐摄入等方式积极干预。

    4.春节血压频频跳高

    年关焦虑多、应酬聚会多、夜生活多、睡觉时间少、外出旅游打乱生物钟等,春节期间诸多因素聚集,血压很可能频频跳高,所以,请朋友们密切关注血压,严格控制血压!



    相关链接

    七项“数字”说高血压

    2亿: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02年成人高血压患病为18.8%,比1991年增长31%。估计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亿,每10个成人至少有2人是高血压。部分北方地区成人 高 血 压 患 病 率 达30%,即每10个成人有3人是高血压。

    140/90mmHg: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 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10mmHg: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或舒张压每降低5-6mmHg,脑卒中危险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

    300亿: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负担是巨大的,据2003年统计,我国高血压直接医疗费为300亿元人民币,脑血管病为263亿元,心脏病为288亿元。

    3.5倍: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24: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6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推荐:每日每人摄入食盐小于6克(一个普通啤酒瓶盖装盐,平装满一盖,即相当于5-6克食盐)。高血压病人减少盐的摄入量,可改善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


7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动脉弹性评价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动脉弹性评价


[ 10-02-07 11:06:00 ]    作者:解跃辉


【关键词】  高血压 瘦素 弹性 动脉


  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近年的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瘦素(Leptin),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不仅与肥胖相关,且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关系密切,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2007年2月~8月82例高血压病患者及90例血压正常者的Leptin和大、小动脉弹性进行测定,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Leptin水平及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门诊及住院的82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9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高血压病组中,男45例、女37例,29~74岁,平均(64岁±14.1)岁;对照组中,男53例、女39岁,24~72岁,平均(61岁±15.3)岁。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测非同日3次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病、冠心病搭桥术后及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

  1.2  血压测量

  休息15 min后坐位测量右臂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读数3次,取平均值。

  1.3  动脉弹性测定

  采用HDI CV Profilor DO2020 动脉功能测定仪(美国HDI公司)记录桡动脉脉搏波形。对实验中高血压及健康人行大、小动脉弹性(C1、C2)检查。受试者取仰卧位,将袖带置于受检对象的左上臂测定血压,以腕部固定装置固定右手腕关节,再将带支架的金属探头置于右侧桡动脉搏动最强处,调节探头上的旋钮直到显示屏上获得理想的波形和信号强度,记录30 s桡动脉脉搏波形,仪器将自动对其分析并输出C1、C2结果,取3次测量平均值。

  1.4  标本采集

  所有受试对象均在隔夜空腹12 h后,清晨于肘正中静脉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同批血清测定瘦素。

  1.5  血清Leptin测定

  采用美国凤凰药物有限公司Leptin (Human) ELISA Kit Leptin试剂盒,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数据均以EXCEL程序建立数据库, 应用SPSS 12.0 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高血压病组患者的C1、C2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血清Leptin和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略)注:(1)与对照组间P<0.05。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动脉弹性评价 2

  3  讨论

  Leptin是一种多肽类激素,是由白色脂肪细胞中脂肪蛋白肥胖基因编码的mRNA所表达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抑制摄食以减少能量来源;同时,又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脂肪消耗,最终起到消瘦的作用,故称之为瘦素(Leptin)。Leptin受体主要存在于下丘脑,作用于摄食及饱感中枢发挥中枢效应;Leptin受体也在胰岛β细胞、肝脏、肺脏、心脏、肾、脂肪等组织中表达,能促进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能量的消耗[1]。Lepti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2],但有关高血压与血清Leptin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非一致,其与高血压的确切关系目前还存在争议[3]。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Leptin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Leptin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Leptin促进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加强,外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或促进肾脏对于盐类物质滤过的下降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负荷有关[4]。
   
  血管是高血压的主要靶器官,而动脉血管的弹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标记[5]。通过动脉弹性功能的测定,能较好的分析和反映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变[6]。研究发现,Leptin可通过激活JNKAP1 (cJun 氨基末端激酶活化蛋白- 1) 及核因子κB(NFκB) 方式增加反应性氧介质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 的表达及产量,并增加MMPs 和TIMPs 表达,促进内皮细胞分化和基质重建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 的增生、肥大因而发挥促动脉硬化的作用[7,8]。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在血清Leptin明显升高的同时,其动脉壁顺应性(C1、C2)显著降低, 提示除高血压导致大小动脉弹性下降、增加血管硬度外,Leptin可能也是导致大、小动脉弹性下降的因素之一,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Friedman JM. The alphabet of weight control [J]. Nature, 1997(6612): 119-120.
 
  [2]Cohn JN. Vascular wall function as a risk marke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 Hypertens, 1999(5):S41-S41.
 
  [3]Cohn JN. Vascular compliance and cardiovascular implications[J]. Heart Disease,2002(2):52-56.
 
  [4]Takekoshi K, Ishii K, Kawakami,Y et al.Ca2+mobilization, tyrosine hydroxylase activity, and signaling mechanisms in cultured porcine adrenal medullary chromaffin cells: effects of leptin[J]. Endocrinology, 2001(1):290.
 
  [5]Houseknecht KL ,Baile CA ,Matteri RL ,et al. The biology of leptin: a review [J]. Anim Sci, 1998 (5):1405.
 
  [6]动脉功能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健康人群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研究[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245-249.

  [7]Tamer L , Ercan B , Unlu A ,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ptin and lipids in atherosclerosis[J]. Indian Heart J, 2002(6): 692-696.
 
  [8]Park HY, Kwon HM, Lim HJ , et al . Potential role of Leptin in angiogenesis: Leptin induces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vivo and in vitro[J].Exp Mol Med , 2001(2):95-102.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2:54:06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大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大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 10-02-07 11:05:00 ]    作者:孙洪勇,黄健,李莉,刘玲,彭进, 詹璇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病 动脉 脉搏


  动脉弹性功能减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1,2],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目前较公认的测定动脉弹性功能的方法之一。动脉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具有相关性尚存有争议,国内对两者的研究甚少,多数研究对象为高血压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与大动脉弹性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5年3月~2008年3月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男41例,女39例,50~85岁,平均(65.4±12.3)岁,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诊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外周血管疾病。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血管腔狭窄≥50%43例,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服用降压药物(CCB、ACEI),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根据年龄分为3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各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均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休息10 min后,采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玉兔牌,上海)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间隔30 s测量1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  PWV

  采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Complior,France)在25 ℃左右的室温下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 CFPWV)作为评估中央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受检者取仰卧位,将压力感受器置于颈动脉和股动脉博动最明显的部位,测量这两点间的距离输入计算机,PWV根据两个脉搏波之间的距离比脉搏波传导的时间计算得到,取10个测值的平均值。

  1.4  冠脉造影

  以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或右股动脉成功后植入动脉鞘,经鞘送入造影管至左、右冠状动脉口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有无狭窄、闭塞及冠脉血流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数值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值呈非正态分布者, 采用非参数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对CFPWV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CFPWV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大,高血压病组和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CFPWV均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表1)。表1  不同年龄段CFPWV比较(略)注:与50~59岁组比较,(1)P<0.05;与60~69岁组比较,(2)P<0.05;(3)P<0.01。

  2.2  CFPWV  高血压病组(10.9±1.9)m/s,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12.3±2.0)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动脉具有运输、缓冲和内皮调节功能,其中中央动脉(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主要起缓冲器作用,而远端动脉主要起分配血流作用。近年来特别提出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僵硬度增大是血管损伤的病理状态,与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密切相关。Framingham的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年龄超过60岁后,脉压增加和舒张压降低是大动脉弹性降低的表现,高血压实际上加速了大动脉僵硬的发展过程。PWV是动脉僵硬度的指示器和动脉损伤的标志量,亦是主动脉硬度的经典测量指标。PWV受性别、年龄、血压等生理因素影响,成年女性PWV略小于同龄男性,而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性别差异不明显;10岁前大动脉顺应性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但随后则逐渐下降。CCB、ACEI类药物可以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本组患者服用CCB、ACEI类药物控制血压时间均未超过2周,对PWV影响可忽略。有资料表明,在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壁仍比正常对照组僵硬,动脉硬度随年龄的增加比正常血压组更明显[3]。《中国血管病变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草案)》将PWV正常值定义为<9 m/s,实验中发现,高血压病组PWV明显高于正常值,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PWV值亦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各年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证实了PWV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4~6]。
   
  年龄增大、血压增高都将引起大动脉管壁(包括升主动脉)弹性的进行性损伤,僵硬度增大,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压力搏动负荷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Framingham公式计算表明主动脉PWV与心血管危险相关[7]。Boutouyrie等[8]对1 045例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研究发现,脉搏波传导速度所反映的主动脉僵硬度,是高血压患者发生主动脉事件(致命或非致命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或心绞痛)的重要预测因素。近期发表的ASCOTCAFE应用增强指数作为动脉僵硬度的评价指标,证实心脑血管疾病终点事件降低与改善动脉僵硬度密切相关[9]。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PWV较单纯高血压病组明显升高,大动脉缓冲功能障碍更为显著,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动脉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动脉弹性降低可能是患者产生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鉴于PWV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提示PWV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性的可靠指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也需要着眼于改善大动脉弹性,对大动脉损害的积极、有效干预,将在改善其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Laurent S,Boutouyrie P,Asmar R,et al.Aortic stiff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2001(37):1236-1241.

  [2]Asmar R,Rudnichi A,Blacher J,et al.Pulse pressure and aortic pulse wave are marke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ypertensive populations[J]. Am J Hypertens,2001(14):91-97.

  [3]王宏宇.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6):112.

  [4]倪永斌,张维忠,王宏宇.高血压不同部位大动脉缓冲功能不均一性的临床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0(8):292-294.

  [5]华琦,谭静,刘东霞,等.高血压病患者颈-股动脉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12):1088-1091.

  [6]蔡凯愉,张维忠,邱惠丽,等.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237-240.

  [7]Blacher J,Asmar R,Djane S,et al.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marker o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 1999(33):1111-1117.

  [8]Boutouyrie P,Tropeano AI,Asmar R,et al.Aortic stiffness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imary coronary event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a longitudinal study[J].Hypertension,2002(1):10-15.

  [9]Williams B,Lacy PS,Thom SM,et al.Differential impact of blood pressurelowering drugs on central aortic pressure and clinical outcomes: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conduit artery function evaluation(CAFE)study[J].Circulation,2006(9):1213-1225.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3:46:58 | 只看该作者

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体会

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体会


[ 10-02-06 14:08:00 ]    作者:刘业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模式的现代化,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快和社会的老龄化等社会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步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表明,全球高血压病人已经超过6亿人。是继肿瘤之后的第二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病在所有国家中已经成为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的公共性问题。在我们服务的社区共有居民2515户,人口6557人,60岁以老年人1191人,高血压病人111人,患病率为7.87%,居疾病谱的首位。冈此,在我们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和实施高血压病防治计划,逐步做到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已经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
        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是:一级预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对已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全面的治疗,预防其病情加重或发生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正规治疗高血压,减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三级预防是对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治疗。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社区卫生工作中,对居民及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强化自我保健知识,使居民逐步掌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知识,对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高血压病是一组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别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特征,伴有头晕头疼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功能。高血压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放松心情,保证良好情绪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对已经发病的患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无论对医务人员还是社区居民,甚至是高血压病患者而言,正确合理的防治是一项长期工作。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获取高血压病防与治的基本知识,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一种途径,也是其它一切治疗的基础。
        高血压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与家属及社区居民掌握高血压病防治的基本常识,更好地配合社会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对于患高血压的病人,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3)避免发生高血压病急性合并症(如高血压脑出血)。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调整用药种类及药量。
        (4)使家属掌握在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如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时,不要随便搬动病人,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使患头偏向一侧,头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脑部更多出血及呕吐物呛着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压病人教育的对象
        (1)一般人群:主要对他们宣传当前高血压病惊人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传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点: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该很好地教育他们,充分掌握高血压病的防治常识,教会他们自己监测血压或一定要定期到卫生服务中心监测血压。饮食上注意少盐多醋,少糖多果,戒烟限酒,少食或不食动物性脂肪,饮食以高蛋白、低热量、多纤维为主。加强有氧运动,每天最少做有氧运动两次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很好地控制体重,减少心脑肾负担。同时还应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葱、大蒜、木耳、芹菜、萝卜、海带等食品。另外限制食盐摄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3)高血压病人:①按时服药,联合用药。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正规治疗。②定期量血压,例如早、中、晚测血压,以求血压控制在高压<130mmHg,低压<80mmHg。③适量运动。高血压病人可进行散步、慢跑、爬山,打太极拳等运动,以控制体重。④保持良好心情,心胸开朗,情绪稳定,有利于控制血压。⑤戒烟戒酒。
        (4)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病人:通过宣教使病人对治疗和康复充满信心。使病人有信心通过家人和自己的不断努力,坚持康复锻炼,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73#
 楼主| 发表于 2010-2-12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因表达及意义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基因表达及意义


[ 10-02-06 10:06:00 ]    作者:魏云鸿 刘兴德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基因表达,探讨其与EH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2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H组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P1 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 (1)MCP1可能参与了EH的病理生理过程;(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CP1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增高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  高血压 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EH是一种与遗传、环境、代谢极为相关的复杂疾病[1~3],当EH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并存时,单纯的血压控制只能使不到60%的患者获益,而危险因素的干预才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因此,积极探讨EH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更有效的控制EH,减轻其危害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有学者研究发现,炎症可能在E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2007年2月~12月实验检测E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蛋白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 mRNA的表达,探讨外周血MCP1的变化与EH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5]制定的标准,选取心血管科住院和门诊新诊断或未经正规降压治疗的EH患者62例,同时选取血压正常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血栓出血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感染、严重肝肾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排除近期有手术或外伤史等影响MCP1的因素。

    1.2  方法

    1.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上海捷瑞),Trizol试剂(美国Invitrogen),焦炭酸二乙酯(瑞兴),逆转录试剂盒(Promega),PCR试剂盒(Promega),100 bp DNA Ladder Marker、D2000 DNA Marker(天根生化),人MCP1 ELISA 试剂盒(美国R&D公司);ULT13863三洋-80 ℃低温冰箱(日本),5745台式冷冻离心机(德国),Eppendorff centrifuge 5810R 高速离心机,Amersham核酸蛋白分析仪,PCR仪(PE geneAmp PCR System 2400)(Perkin Elmer),DNA成像分析仪(Gel Doc EQ,BioRad),酶标仪(ELx800,BioTek公司)。MCP1引物设计由上海生工合成,上游引物5' AGGAAGATCTCAGTGCAGAGG 3',下游引物5' – AGTCTTCGGAGTTTGGGTTTG 3';βaction:上游引物5'AGCGAGCATCCCCCAAAGTT 3',下游引物5'GGGCACGAAGGCTCATCATT 3'。

    1.2.2  标本采集  受检者空腹12 h,于次日清晨6∶00~7∶00采集肘正中静脉血8 ml,其中4 ml置普通生化管中,室温静置2 h,自然凝固后予离心10 min,1 000 r/min收集上清液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另4 ml置于EDTA抗凝试管中摇匀后即刻置40 ℃冰箱冷存,于6 h内提取RNA用。

    1.2.3  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测定  用保存待测的血清,依照MCP1 ELISA试剂盒说明书的步骤操作。用酶标仪检测450 nm波长下各孔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计算标本中MCP1的浓度。

    1.2.4  人血单个核细胞中RNA提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后,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提取总RNA;按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步骤合成cDNA,并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用1.5% 琼脂糖凝胶跑电泳,溴乙锭显色。测定各条带灰度值,以βactin为内参,用MCP1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定量MCP1。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EH组及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1  EH组及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注:TC示总胆固醇,TG示甘油三酯,FBG示空腹血糖,LDL示低密度脂蛋白,HDL示高密度脂蛋白,WBC示白细胞。

    2.2  MCP1水平及MCP1 mRNA表达

    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EH组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表2  外周血MCP1水平及单个核细胞MCP1mRNA表达注:(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EH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传统观念认为,E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为心搏出量和(或)外周阻力增加,治疗目标也仅限于用药物控制血压。随着对EH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在EH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血管炎症是一个主要的、共同的病理特征,提示EH与炎症关系密切[6]。

    MCP1为碱性蛋白,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可由炎症介质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分泌。MCP1在体内及体外均有强大的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聚集、附壁、游走的功能,是炎症的始动因子及标志[7]。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认为EH可能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8]。本研究显示,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提示MCP1可能参与了EH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积极探索控制炎症的方法可能是高血压乃至冠心病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

    EH患者外周血MCP1升高的机制尚不十分明了,可能来源于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上调表达MCP1 mRNA有关,但外周血MCP1蛋白的升高是否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表达上调有关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单纯EH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CP1 mRNA表达显著增高,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MCP1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EH患者外周血MCP1蛋白含量升高的一个因素,但是否与内皮细胞等其它因素有关,需进一步实验证实。由于MCP1蛋白可能进一步激活CCR2趋化因子受体,介导趋化活性,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发生移行,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9],使其产生更多的炎症因子,加速血管重构,使血管壁顺应性下降,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针对炎症的治疗,或许对控制血压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Lillie EO,Daniel T,Connor O.Early phenotypic changes in hypertension: a Role for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heredity[J].Hypertension,2006(3): 331 - 333.

[2]Bergvall N,Iliadou A,Jodansson S,et al.Genetic and shar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o not confoun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rth weight and hypertension:a study among Swedish twins[J].Circulation, 2007(115):2931-2938.

[3]Schillaci,M. Pirro,G. Vaudo, M,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Is Associated With Aortic Stiffness in Untreat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5(6): 1078 - 1082.

[4]Sesso H, Buring J, Rifai N, Blake G, 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hypertension[J]. JAMA, 2003(290):2945-2951.

[5]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2.

[6]Li JJ, Fang CH, Hui RT.Is hypertension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Med Hypotheses, 2005(64):236-240.

[7]De Lemos JA,Morrow DA,Sabatine M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 Circulation, 2003(107):690-695.

[8]Madej A, Okopien B,Kowalski J,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hemokine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Pharmacol Rep, 2005(6):878-881.

[9]Ridker PM,Buring JE,Rifai N.Soluble Pselectin and the risk of future cardiovascular events[J]. Circulation, 2001(103):491-495.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2:39:06 | 只看该作者

原发性高血压1 490例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1 490例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


[ 10-02-01 14:48:00 ]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原因及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1 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一般情况、高血压知识得分和服药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有关。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指导,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服药依从性;数据收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that influence the medicinetaking compli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9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the medicinetaking compliance, educational level and personal income.Results  The medicinetaking compli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educational level and personal income. Conclusion  The medicinetaking compliance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is based on education and income, so guidance by medical workers and financial support by family ought to be stressed on.

  Key  words: primary hypertension; medicinetaking compliance; data gathering

    随着降压药的不断更新,现有的降压药能使90%以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但在高血压人群中血压正常率并不高。控制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服药依从性差是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我院2006—2007年调查了1 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包括门诊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抽查的原发性高血压1 500例,性别不限,有效份数1 490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继发者除外。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样,采取与患者面对面交谈法填表。评估内容,参考文献[1],结合临床经验与当地一些实际情况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2)通过向患者询问高血压的病因、症状、危害、预防、预后、药物治疗的益处、服用降压药的计量、服药时间、服药次数、药物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等10个方面的问题测试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对问题不了解者得0分,有所了解得1分,较了解者得2分,都了解者得3分;(3)测试患者服药依从性通过以下4个问题来衡量:①你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每天服药次数来服药。②你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每次服药量来服药;③你是否按医生要求的每次服药时间来服药;④自诊断高血压病以来你是否按医生的要求服药,你能否按医生要求长期坚持服药而从不间断。每题采用4分制记分,评分标准为:根本做不到者0分,偶尔做得到者得1分,基本做得到者得2分,完全做得到者得3分,总累计得分越高,表明服药依从性越好。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均数间比较采用U检验,多个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的高血压患者其高血压知识积分和服药依从性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其高血压知识积分和服药依从性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积分随受教育程度增加而增高,见表1。

  2.3  不同经济收入的患者其高血压知识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服药依从性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1 490例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及服药依从性积分情况调查结果(略)

  3  分析与讨论

  3.1  服药依从性定义

  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的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2]。它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积极进行治疗的一项指标,其高低直接影响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从现代健康概念出发,遵医行为分为两类:一是病人对医疗措施的遵从;二是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对健康教育与行为的指导和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

  3.2  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

  3.2.1  知识问题

  本调查显示,依从性差与知识缺乏及对治疗方案不理解有关,如果病人不了解或没记住如何用药,他就不可能遵从医嘱。

  3.2.2  治疗方案

  用药种类越多、每日用药次数越多、方法越复杂、疗程越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则越差。每天只需服药1次,其服药依从性则较好。

  3.2.3  害怕药物副作用

  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中可能会出现脚面水肿、干咳、直立性低血压、头疼等副作用,自行停药或减量可出现反跳,使病情反复无常,从而使一些患者害怕用药。还有人害怕药物依赖,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实际上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

  3.2.4  求医条件

  (1) 经济条件:因为各种降压药作用部位不同,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一样,药价更是高低不等,长期用药会造成经济困难,服药依从性降低。本调查显示不同经济收入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性差别。(2)老年患者: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分辨能力差,服药依从性降低。(3)家庭支持:亲属对患者关心不够,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2.5  态度与信念

  以病人感受为核心基础的健康信念模式认为:病人主观感受患某病的危害越高时,病人采取遵从医嘱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认为遵从医嘱行为将获得利益时,病人依从性越高。

  3.3  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个别咨询、书面健康处方指导、团体健康大课堂指导、滚动屏幕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规范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的认识,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2)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医患合作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病人,病人信任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3)饮食指导:教育患者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①低盐:每日限钠盐的摄入量,一般控制在5~6 g 以下;②补充钙盐、钾盐以及水果;③减少脂肪摄入,忌食油炸食物和动物内脏,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补充鱼蛋白;④戒烟。(4)促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患者起督促作用,也可以是对良好遵医行为所获得良好效果的正反馈反应。(5)行为治疗措施:①行为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服药日记、病情自我观察记录等;②刺激与控制:将患者的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起来,如设置闹钟提醒服药的时间;③强化行为:当患者依从性好时给予肯定,反之给予批评。(6)改善医疗环节:   改善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向患者交代治疗程序、用药量、治疗方法及复诊时间,这样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邵玉珍,程金莲,等.对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774-775.

  [2] 肖惠敏,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6-47.


7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4:06:49 | 只看该作者

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


[ 10-02-03 09:12:00 ]   


作者:许伯慧, 李赓煦, 何春, 吴伟群


【摘要】  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是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稳定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减少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合理应用降压药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当今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优点为:(1)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顺应性,有益于长期治疗;(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和减小血药浓度波动,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3)显著减少峰值血药浓度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减少首剂效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4)有动脉抗粥样硬化、保护内皮,且不影响糖代谢、脂代谢等作用,大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5)改善微循环状态,改善局部组织供氧和物质代谢等。可见,长效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开发研究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高血压病;长效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肾功能衰竭主要的发病因素。降压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1]。美国[2]、欧洲[3]、中国等国家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长效制剂列为高血压的重要治疗原则,主要在于长效制剂可以平稳控制血压,减少异常血压波动对心脏、血管及靶器官的损害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临床常用的六类长效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1   利尿剂

    利尿剂是降压药中最常用的一种,用于轻、中度高血压[4]。常用的利尿剂有氯噻嗪、氢氯噻嗪、吲哒帕胺等。利尿剂可能引起低钾血症、高血糖症、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及胆固醇和血浆肾素活性的增高,这使得同时患有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肾功能不全等的患者治疗受到限制[5]。

    吲哒帕胺缓释片兼有利尿和扩血管双重作用,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故被认为是较理想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6]。观察中发现小剂量吲哒帕胺对电解质有较小的影响,对于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故可用于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及肾功能不全者[7]。吲哒帕胺缓释片还能够显著改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使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降低[8]。

    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率变异性,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适于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美托洛尔普通片的半衰期仅为3~4 h,临床治疗时患者常需每日多次给药。市售缓释产品倍他乐克,每日1次即提供24 h平稳的血药浓度。它相对较低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普通片过高的峰值血药浓度对β2受体的作用,提高了β1受体的选择性,从而减少了对肺功能、血糖等的不良影响[9]。Reliant公司的InnropranXL(TM)是盐酸普萘洛尔的缓释制剂,其80~120 mg的灵活剂量范围提供了24 h的血压控制,它是此类产品中唯一被批准晚间使用的产品。奈比洛尔属于第3代β受体阻滞剂,1天给药1次,有选择性且具有血管扩张的特性,同时可改善内皮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具有器官保护作用[10]。比索洛尔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半衰期长、首过效应低的优点,在治疗中起效快,作用时间长,每日1次即可达到治疗目的。短期应用比索洛尔对糖代谢、血脂、肝肾功能等影响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11]。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阻止无活性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它们也抑制包括缓激肽在内的激肽类的代谢降解,导致这些物质在组织中浓度增高。与大多数血管扩张剂不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低血压而不引起心率增加。卡托普利(captopril)是口服有效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用剂型为糖衣片或普通片,由于其生物半衰期短,需要日服3次,且峰谷浓度差别较大,常引起肺淤血、眩晕、头痛、胃肠道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卡托普利延迟起释型缓释片适用于临睡前服用,间隔4~6 h后于次日凌晨开始释放药物并持续释放较长一段时间。这种新型的释药模式可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特点在疾病发作的重要时刻,自动释放有效剂量的药物,从而保证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2]。新一代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有较长的半衰期,可在24 h内持续、平稳控制血压,顺应性好。此药在舒张血管的同时还可增加心脏的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影响小[13]。1天给药1次的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同时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14]。

    4   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干扰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在心血管系统中受体的偶联而降低血压。沙坦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使舒张期心脏壁的张力下降、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是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首选药物。另外沙坦类药物有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可作为合并慢性肾衰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临床常用的沙坦类药物,半衰期长,24 h给药1次,降压作用平衡持久且耐受性好。陈丽萍等[15]将厄贝沙坦用于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每日给药1次可发挥24 h降压效果,降压安全有效平稳,治疗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干咳及神经性水肿少见,对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无明显影响。卢益中等[16]比较了替米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者的血压降低效率没有显著差异,替米沙坦的降压谷峰比值较小,说明替米沙坦降压稳定性较好,可以平稳的控制血压波动。

    5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s)通过抑制平滑肌L-型钙通道从而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使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从而发挥降压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强大;(2)具有确切的内皮保护作用,其可明显提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可对抗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3)在降压中不影响糖代谢、脂代谢,确立了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4)长期治疗冠心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7]。此外,Brown 等[18-20]试验还证明了长效钙离子拮抗剂更适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在降低事件的发生方面会带来更多的益处,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更能降低脑卒中的相对风险。

    钙通道阻滞剂的长效制剂临床上应用较多,有“络活喜”、“拜心通”和“波依定”等。硝苯地平普通制剂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不利于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控制。而长效钙拮抗剂对缺血与衰竭的心肌没有这些不良作用,使用更为安全。硝苯地平普通制剂在国际上已被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硝苯地平的长效缓、控释制剂产品[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4 01:44 , Processed in 0.112718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