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东瀛学医感受到的差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3 18:3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东瀛学医感受到的差距


来源:中新网  发布者: 刘斌  日期: 2009-09-03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放弃了国内已经读了一年的博士专业,打点行装东渡日本。用同学的话说就是:  “你这个崇洋媚外的家伙终于远走高飞了”,我纠正了同学的说法,“我是崇洋,但绝不媚外。当年日本学习中国文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目前毕竟人家比我们先进,就要虚心学习么!古人尚且不耻下问,况且而今我东洋留学,是要赶超先进呢。”   



  怀着新奇和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我终于来了。说到医学,日本的科研水平世界领先,在亚洲堪称首屈一指,既然来学习,我可要好好看看日本医学科研是如何运作的,高明在哪里呢。在一头扎到科研的海洋中的同时,我常常浮出水面,冷静而惬意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这里的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



  软件硬件两手一起抓



  资金雄厚当然是经济基础,除了日本政府厚生省和文科省的资助,这里还有众多的民间公司私人资助,这一点真的是日本特色,日本社会和政府对基础科研的重视可见一斑。当然,这对留学生们也是好事情,因为这些大公司给研究生们提供可观的奖学金,足以让穷学生们不必打工,心无旁骛的专心科研。所以,很多学生每年要忙着申请各种奖学金,申请表就一大摞,还有各种面试和实验进展汇报,我所在的学校在日本应该是一流的医科大学,粗算一下,大约各种财团资助的奖学金有20余种。实验设备先进,全是美德和日本制造的最先进的仪器,试剂也都是纯度高的名牌试药,耗品是一次性的使用,不像国内需要“洗刷刷”,这样做起实验功效更有说服力,所谓大的投入才有大的产出。初来乍到我的体会是—硬件好才是真的好,怪不得日本科研学者能发表那么多高端的文章呢,经费充足才是硬道理啊。但是在研究中心经过一年的学习和观察,我发现更重要的是软件,或者说人的素质和科研习惯更加关键。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我雪亮的眼睛,和稍显愚钝的大脑分析了一些科研和学习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从个人比较自我的视角,我有了深刻的体会:硬件软件要两手抓。



  实验室的格局和用品



  刚来这个基因科学研究中心时,先是感叹一番仪器应有尽有,核酸测序仪都4、5台,其它的PCR仪、流式细胞仪、大型超速低温离心机等更不用说都是多台备用的。设备管理采用预约登记和使用登记等协调使用者。透明冷藏展示柜可以看到试剂和标本一览无余。从4度到-20度,负80度及-198度的试料保存设施分类陈设在不同房间。东西又全又多,让我感叹的是很多实验的细节用品,也能找的到。比如封口的弹性薄膜、防水记号笔、贴试管的小标签,此处体现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性格。如用质粒转染大肠杆菌时,需用菌液涂抹培养皿,这里有专用的旋转钢架供培养皿旋转,体现专品专用。当然,当年我在国内的国家卫生部重点实验中心的仪器硬件也足够先进,但是很多细节是欠缺考虑的,以手工代替或者非专用。细胞培养难免用到火焰灭菌,国内用的是酒精灯,而这里用的是嘎斯管道的自动打火火焰灯,用脚踩踏板火焰变大,不踩保持最小火焰,易于控制,而且在生物安全柜里,即使有流动的循环过滤空气也不至于使火焰乱窜,十分安全。国内的离心后的上清液处理是直接倒到废液桶里,这里有自动吸引管道,也是脚踏式,真的方便实用,难怪从这里毕业的师姐说,“在日本做实验是一种享受,配套设施十分周到,只要有idea,什么都可以去做,不用考虑条件和经费。”这里用品既多就难免凌乱,但是依然一尘不染,有序的放在该当的位置。难怪有同学感叹“日本的实验室就是干净,培养细胞和一些无菌操作从来不污染。”国内的实验中心也很干净,因为常常有来自卫生厅或者卫生部以及学校和医院的参观检查,每次都提前大搞卫生。日本的实验中心每周用吸尘器和拖布搞一次卫生,年底一次大扫除,其余时间全凭保持。不久前,我看到一个检查团来参观考察,教授也没特意通知我们搞卫生或把物品摆放整齐,你参观你的,我们照常实验,有点乱而有序的味道。



  实验的氛围



  我所在的实验中心占用4F-7F四个楼层,四楼做分子生物学常规提取核酸、测序和PCR实验属于P2级生物安全lab;五楼试料保存和液氮室、清洗备品室;六楼细胞培养室属于P3级生物安全lab;七楼动物饲育室。当然在实验中都是禁止吸烟饮食的,我窃以为门牌上还应该填上禁止说话,事实上,我感到日本的研究者们在实验进行中很少说话。刚来时还不习惯,怎么实验室这么安静啊,除了slience就是空调和换气扇的声音,大家都把精力focus  on  手中的实验上了,想提问或者想说点什么都感到自己是破坏了这种专心致志的气氛,还是缄口为妙。在国内我们不论在医院工作还是研究室都是一边喋喋不休的说话一边操作,即使戴了口罩。实验室新来了个学术交流的俄罗斯研究员——盖琳娜,我问她是否俄罗斯的研究室也是这种沉默安静的气氛,她说:“we  speak  all  the  time”,可见这点是日本有别与其它国家的风格。日本人将工作和私人生活分的很开,工作时间只谈科研和实验的问题,除了工作餐时简单闲聊几句,很少谈私事。我也没被日本人追问过家庭婚姻等方面的背景问题。科里的电话只是接听和订购试剂之用,其它个人私事全是用自己的携带电话。国内即使是在夜班或者急诊时,用公用科室电话聊私事也很普遍,有时急诊科询问检查结果的电话打不进来,让医生十分火光,这点我们应学习日本的敬业精神。



  教授也可以这样当



  我所在的研究中心人员构成比较简单,一个教授、一个讲师、一个助教,其它都是学生和辅助技术员。据说日本等级观念很严格,日语中的敬语就是体现,因此以为日本教授通常会是很严厉和面无表情、高高在上的。意外和幸运的是我的教授是位亲切的老师,生活上教授常询问我是否对日本的饮食习惯,住宿条件如何。但是在学术上他依然是一丝不苟和严格要求的。刚来几个月时,大学院要求新入学的PHD写研究计划,我直到最后期限的前三天才写出来,交给教授修改。教授严肃的说“你应该在递交大学院2周前完成,这样我才有充分的时间修改”。尽管如此,教授还是细致的帮我修改了research  plan  outline,  连标点和拼写错误都直接给我修正。这样,2天内老教授给我修改了7次,内容和格式令人满意,语法也十分地道,通过这次改稿,我叹服日本教授的严谨和高效率,也给自己一个教训,做事情要提前、要抓紧。教授的专业英语那么强,后来才知道原来当年教授博士毕业后留学美国MIT麻省理工,英语的听说读写自然就拔群了。教授的好几个学生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工作,假期回日本探亲时都不忘来探望他,可见教授的“好人缘”。研究室人员不多,但学术交流却很频繁,除了教授自己去开会,他也会支持助教和学生们去美国、巴西、上海、大连等地开国际学术会议。科里的学部生也会利用假期去美国的医院参观学习。有这样优越的条件,研究者们自然视野开阔,了解相关专业最前沿动态。上半年仅仅往返美国的学术交流就至少5人次,与外界尤其是与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的如此频繁的学术交流是我没想到的。留学生也可报名参加留学生科组织的去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参观见学。这也从侧面说明为什么讲究洁净的日本人甲流感染比较多,出差去美洲的机会就像我国地方去北京一样,很寻常。



  科室每周2次meeting和seminar,自从我这个留学生来了后,教授都要求大家用英语准备PPT和演讲,这样既锻炼了英语又演习了公众面前发表的能力,等到将来毕业答辩时就不会紧张了。可见日本的教育和学术研究很重视实践的交流,既有“笔头”也有“口头”。国内的导师经常忙于行政事务,常常数月不见,很多学生三年读下来见导师不超过10次。国内的同学曾经问我,几个月见一次教授啊,我说“这里和国内可不一样,教授是坐镇研究室的,除了每月8次的例行会议和教授碰头和汇报研究进展和学术心得外,平时教授会不定期与学生讨论实验方向,可以说日本教授是实时监督科研进度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时,刚来时我做酶切和电泳实验总是不理想,出现非特异条带,教授过问了我的情况后,马上在纸上写了实验的具体步骤,细致到内切酶和核酸的用量,并且建议我换用buffer。根据老师的指点我重新操作,真的结果很理想。仿佛实验操作的每一步都在老师的脑子里一样,我感叹日本教授的专业太强了,大到研究方向小到实验细节,都可以指导学生,这就是真正的指导教师啊。   



  研究室的一位日本人博士明年毕业,正在修改投稿的论文,教授经常将修改后的稿子亲自送到学生室来,从来不麻烦秘书或者在走廊那头喊学生的名字让她自己取。有一次到晚上9点,教授还象一阵旋风般跑过来,把修改的手稿给学生,这时,恰巧他的办公室有电话,秘书已经下班,教授听到了,就象百米冲刺一样跑回办公室,我们几个在门口伸头看着教授矍铄的背影感叹:好厉害啊。助教告诉我原来年近60的教授年轻时获得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是赛艇运动员呢。怪不得我们研究室的墙上贴着划艇海报,标语是:“少犯错误就是最强的竞争力!”看来在日本做科研不光头脑聪明,还要有好的体质,这样在竞争和压力面前才能坚持下来。



  来日本将近一年课题进展有限,有的实验也不顺利,产生郁闷的心情,突然特别想回家,鼓起勇气跟教授谈了想法。没想到教授说“没问题,你可以回去探亲”,然后问我需要多少天,并且问机票是否订了,我不太了解日本网络订飞机票的程序,也不懂日语,因此告诉教授准备请教中国同学,教授热诚的说他正好有时间可以帮我check。最后在教授的帮助下我订到了ANA的往返机票,比较便宜还安全,机上的饮食也可口。怀着感激的心情我想原来教授可以这样当的,对学生如此亲切,不是学生给老师check各种资料,而是教授亲自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日本的作息时间



  刚来日本时,我曾惊讶这里午夜11点的火车还有那么多乘客。看来日本人的生活作息是夜莺式的,习惯于国内的百灵鸟式的生活起居的中国人刚开始真是熬不了夜。初来研究中心工作时,我早上9点半到,担心迟到,在科室居然算是早到的,和同学打招呼说“白天好”,日本同学回答“早上好”,好搞笑啊!在国内7,8点之前才叫早上,这都快中午了啊。后来同学告诉我“只要是白天第一次见面,都说‘早上好’,况且日本人的工作时间通常是早上10点以后开始的啊。”经过几个月的调整,我也能象科室里其他同学一样晚上工作到10点以后甚至通宵,早上8点半起来,10点到科室报到。我想可能这与东京的气候有关,在晚上的时候天气凉快人很清醒,环境也相对安静,工作效率会高点。国内的仪器通常每天早上开机,下班关机,周末除了急诊都关机。这里的仪器24小时开机。除了检修,有的仪器几年都不关的,一方面说明仪器耐用,一方面说明仪器的利用率高。周末和节假日日本同学们也来实验,风雨无阻,任何仪器都在开机和调试最佳状态节省了繁琐的开机初始化调试程序。



  有一次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看书,读到一本东医齿附属病院的院长的退职成绩总结集,这位日本教授居然发了146篇SCI的文章,全是好杂志的英文论著,真是很惊叹啊。目前国内也从重视文章的数量到重视质量,很多大学要求博士需发两篇SCI索引的论文才能毕业。国内学医目前比较热,生源丰富,我曾就读的医科大学一个年级硕士800多,博士200多,全校在读硕博加起来有近3千人。而东京的这个医科大学硕博大概总共只有200多人,人虽不多,成绩斐然,每年发表的文章无论数量质量都高于我们。



  我想效率和勤奋是获得那么多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都说日本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可是勤奋的日本研究者们熬夜通宵实验和利用节假加班屡见不鲜。“红日子”是3天连休的周末,我曾经好奇的问过教授日本为什么有这么长的周末,教授说二次大战后日本人为恢复经济努力工作,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很多人累倒在工作岗位,政府想让人们好好休息,恢复精力,所以设置了长休周末,原来如此。日本国土面积不大,资源匮乏,地震台风不断,战后百废待兴,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恢复经济,而且位居世界经济强国实在值得借鉴,我想与日本人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分不开。



  值得一提的是,每当坐日本的电车通学时,都能看到很多日本人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书或本子,津津有味的阅读,或是仔细核算计划下一步的工作,使枯燥的旅途变得有意义。即使交谈也多轻声细语,唯恐打扰到别人。日本人是这样喜欢读书学习,使原来习惯坐车就东瞅西望,喜欢旁若无人高谈阔论的我感到汗颜。从日本人身上我看到坚韧执着和团结,还有珍惜时间和讲究效率,它是攻克困难的力量,值得我们去体味去学习。



  无论如何,我在日本的科研生活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在日留学的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浓重的一笔,我将学到很多感悟很多收获很多,它正在也必将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现在和将来它始终是我人生之旅的一抹亮色。



  我想说:在迎接新中国诞辰60周年的时候,我这趟日本没有白来!我看到了差距,更看了自己未来报效祖国的方向。



  (此文系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与《日本新华侨报》社“中国心·赤子情”国庆60周年征文选作;作者: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大学院/王亚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7 22:07 , Processed in 0.074125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