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宁波与日本的石刻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 09:5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于日本圣武天皇天平17年(公元751年)的奈良东大寺,是世界上目前仍在使用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之一。最近,日本将奈良东大寺作为整体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南门的那对石狮子。

然而,经考证发现,日本东大寺的这对石狮,是800多年前由中国宁波的石匠所刻,所用石料也是来自宁波的梅园石。那么,这段中日文化交流的传奇,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村上博优首揭中日古石文化面纱

早在1980年,日本文物界就有专家认为,东大寺石狮子出自中国宁波梅园石,这位专家就是今年已80多岁的村上博优。

村上博优是著名的中日佛教文化友好使者,2004年,他在日本知名寺院般若寺附近发现两块石碑,上面记载了般若寺十三重石佛塔修建的经过。他结合文献得知,1123年左右,日本著名的仿唐建筑东大寺火灾后要重修,由于日本工匠不擅长唐式建筑,便从中国明州请来了陈和卿、伊行末等7位石匠做石刻,他们雕刻的最著名石刻就是东大寺前的一对石狮子。细心的村上博优把日本几所寺院的石雕与东大寺的石狮子进行了比较,发现石狮子的石质与日本当地的石质完全不同,于是他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和明州石匠一起到日本的还有产自明州的石料,宁波的石料打造了日本的国宝。

同年,村上博优特意赶赴宁波,来到了史料记载盛产石料的宁波鄞州梅园进行现场考察。经过初步对比,他发现东大寺石狮子的石质与梅园石的石质一样。村上博优将这一发现与宁波市文保专家交流后,该市文保专家研究认为,宋朝时去日本的商船常将梅园石当作压舱石运到日本,既增强船只的抗风浪性,又可将石头运到日本当上等石雕原料出售,所以梅园石打造了日本国宝是完全有可能的。

今年8月,奈良东大寺石狮子与宁波梅园石的渊源有了科学的鉴定结果: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地质研究所原地质研究部长服部仁等专家鉴定,东大寺石狮子的石质与宁波西郊梅园石同属火山砾凝灰岩类,岩相非常接近,整体带有淡淡的粉红色,有非常细的纹路,内含不纯物如石英、长石等与梅园石有相同特征。

宁波石匠伊行末东渡日本

据日本《东大寺要录》、《东大寺造立碑记》记载,日本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中国南宋淳熙七年),日本两大武士集团平氏和源氏内战,平氏的兵火烧毁了东大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国寺”化为尘土,高18米的卢舍那大铜佛严重残损。

由于当时日本工匠无力修复,日本皇室委派曾三度入宋的东大寺重源和尚担任重建东大寺大劝进,邀请了曾经在明州阿育王寺结识的营造师陈和卿、陈佛寿及石匠伊行末等7人到奈良。其中伊行末等四位石匠的技艺十分精湛,他们在修复东大寺时,承担了大佛殿的石工制作,其中有大佛殿的佛座及卢舍那大铜佛,佛左右的石造四大王和虚空、观音二菩萨。1196年,东大寺重建工程完工之后,又为南大门雕造了一对通高2.5米的石狮子,当时所使用的石材,花费了巨大的劳力和财力,从中国进口。因为日本本地石料不适宜精雕细刻,最好的材料就是产于鄞西的梅园石,即雕刻东钱湖南宋石雕的主要材料。

据日本史料记载,东大寺工程结束后,四位明州石匠仍留日本,继续从事雕刻并带徒传艺,其中伊行末有了小官职“权守”。

1240年,伊行末在大藏寺雕造石塔,刻有“明州伊行末”。日本建长六年(1254年),76岁的伊行末为东大寺法华堂雕造的石灯笼上刻有“伊权守行末”。1260年,伊行末80岁时,在奈良般若寺与其子伊行吉共同雕造了高14米的13层石塔。一年后,伊行吉为纪念去世的父亲,在13层塔旁又雕造了一对高8米的笠婆塔。

留在日本的明州宋代建筑师以精湛的技艺,传承后裔达八代,并在日本关东、箱根镰仓地区一带形成著名的“大藏派石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 03:40 , Processed in 0.066606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