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11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孩叫卖"剩余人生" 专家:哗众取宠堪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3 0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2月13日  来源:青年报
      时间也能买卖?时间怎么买卖?这一连串问号,最近由一个名叫陈潇的女孩,将其变成了惊叹号。她在网上发帖,宣称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给网络;她开网店,公开给自己的时间定价。
  
  此举引来争议,却也让陈潇有所收益,最强的一天,即今年元旦,她去长城为网友搜集了2000多个笑脸签名,赚了2000元。炒作?恶搞?陈潇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孩,她为何会出售“剩余人生”?
  
  用承诺甩卖“剩余人生”
  
  “哇,你真的来了!”当拿到陈潇亲手奉上的咖啡,李小姐激动地喊了起来———原来鼠标的一次轻轻点击和一个短暂的电话,真的被当作“承诺”履践了。“她笑得很卡哇伊。”陈潇事后向作者描述。
  
  两个小时前,李小姐偶然看到一张帖子,楼主声称把“下半生交给网络”,网友要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发帖者陈潇,还公布了手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李小姐拨通了电话,无意间成了首位安排陈潇“剩余人生”的人。
  
  李小姐的要求很简单:送一杯咖啡。而陈潇的说到做到,令她十分感动,“没想到网上的诺言也会实现。”
  
  同样感动的还有网友小张,他提出让陈潇元旦那天出门搜集2000个笑脸,作为新年祝福。由于陈潇出售的只是“剩余人生”,有几天不工作,今年元旦恰巧就是这样的日子,但经过考虑,觉得这是件公益性质的事,陈潇接受了小张的安排。“大家都很乐意,为2009年起个好头。”
  
  情人节本来也属于陈潇的休息日,但看形势,她得继续“为人民服务”。这个人叫她送一束玫瑰给女友,那个人请她2月14日前到预订的餐馆“试吃”……如何忍心拒绝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陈潇是否接受别人的某项安排,都须经过网友决定。作者注意到,陈潇的网站热闹非常。网友们议论纷纷:这件事有意思,可以;那件事太无聊,没劲……网友的“海选”,决定着陈潇“剩余人生”的投向。
  
  靠“卖生帖”一举成名
  
  从默默无闻到风生水起,陈潇只用了一个帖子的工夫。
  
  2008年末,陈潇在某论坛发了篇《我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给网络》:“你们来安排我的生活吧,我会把过程拍下发到网上,让大家知道:我完成了你们的任务。”至于为何采取这种方式,陈潇解释说:“想换一种生活方式,生活得更有意义或更无聊。”帖末,陈潇公布了QQ、MSN、手机、身份证。证件显示,她年方25岁,湖南怀化人。“我和‘85后’不同。”后来她这样告诉本文作者。
  
  网络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把“无聊”无限放大。首次尝“无聊”滋味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李小姐。
  
  有一个好的开头,之后的发展顺理成章。将此事的照片传至网店,证明自己遵守承诺后,顾客越来越多,任务也千奇百怪:去大学门口拍照、买火车票、吃过桥米线、给乞丐送饭……从第10天起,陈潇在某大型交易平台开网店,收钱。
  
  价格倒很便宜:8分钟8元、1小时20元、1天100元,但仅限于“剩余人生”,即周一、三、五、日。
  
  作者观察,绝大多数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而来,“正经事”很少。但陈潇,这个原本处于公众视野以外的女孩,蹿红了。至今帖子垒到230页,网店被5500多人收藏,QQ爆掉,每天两三百个电话,短信4000余条。偶然的“无聊”之举,成就了一名“草根明星”。
  
  偶然?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解释。陈潇的帖子一经出现,立刻招来质疑,主要指向两点。
  
  首先,该论坛当前最活跃的netgirl,正是网友给陈潇的封号。那么这一系列行为,是否出自网站和她的联手?第二个证据更扎实。有网友找到一篇陈潇写于2007年12月30日的博文,文中有立二的照片,并注明是“一伙的”。立二是网络推手,“天仙妹妹”“非常真人”“别针换别墅”等轰动网络的事件,都由他策划。看来,“售卖剩余人生”也难脱炒作嫌疑。
  
  陈潇却坦然依旧。她强调自己是为了维持必要开支。
  
  “失败人生”的逻辑结果
  
  出售“剩余人生”的确太匪夷所思,很难让人相信仅仅出自偶然,为了证明清白,必须回溯动机。
  
  8年前,陈潇考入北京服装学院,学服装设计。大学毕业后,她四处漂泊,当过模特、跑过销售、进过杂志社,却始终未曾安定。对此父母很不满,认为陈潇应该找一个工作,安稳度日。
  
  别人为理想而漂泊,陈潇漂泊,却为了搞清楚什么是自己的理想。不过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很倔,不肯屈就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陈潇终于明白了,她想要的工作,时间能够完全由自己支配。于是,她开了家服装店。
  
  然而理想和现实比例失调。尽管陈潇称曾经月入5000,但服装店不得不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即便如此,也依然困难重重。陈潇已打算关门,甚至做好了返回老家的打算。
  
  就这么放弃?灰色情绪压得陈潇喘不过气,冲动之下,她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公开所有个人信息,把“剩余人生”交给网友支配。
  
  可以这样解读陈潇的举动:一个酷爱自由的人,经多年挣扎,发现追求自由有很多磨难、要付很多代价,不如由别人安排生活更省心。如陈潇自己所说:“曾自以为无所不能,其实什么都不能,很累……我不想属于自己了……我想只活在网络里,由全体网友来安排我剩余的生活。”
  
  《我把自己的下半生交给网络》是一连串失败后的逻辑结果。不太逻辑的是,陈潇借此翻身,成功了;更不逻辑的是,她居然抓到了整件事的“意义”所在。
  
  网络其实也有真诚
  
  “剩余人生”网店开张后,除热心网友,陈潇也遇到了刁难者。有人曾购买她的一天,让她陪去滑雪场玩。早晨10点,陈潇和摄影师如期赴约,谁知对方百般刁难,想把摄影师支开。陈潇则坚持己见,结果生意泡汤。
  
  “不违规违法,且必须在网上公布照片,这是原则。”陈潇表示。作者问当初在帖子里明确提出要做记录,是否为了防这一手?她摇头,“没有啦,就是喜欢摄影。”似乎又是偶然,陈潇的爱好,让工作面貌得以完全向公众呈现,增加了网友的信任感,“你很真诚”。许多人看了她的工作照后留言。
  
  在陈潇看来,真诚,就是意义所在。发帖至今,她已收到4000多条短信,不少是中学生发来的。他们的感叹可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原来网络上也有真诚。”
  
  对此陈潇体悟道:“虽然同属80后,我们能和网络保持距离,85后却是伴随网络长大的,长期生活于虚拟世界。而能让他们懂得网络上也有真实存在,我非常骄傲,这也是我能面对质疑,坚持至今的最大支撑。”
  
  从最初的无聊发泄到如今的若有所悟,陈潇的观点渐渐圆熟,立场也渐渐稳固。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年的陈潇给作者发来一条短信:
  
  “亲爱的你,08年曾和我一样无助过、彷徨过、迷茫过么?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忘掉那过去的不快。我们要建筑信心的长城,用微笑迎接2009。陈潇会和你一起努力,让‘剩余人生’更加精彩!”
  
  看趋势,继续售卖“剩余人生”已是覆水难收,陈潇也想清楚了,“实在舍不得那些渴望真诚的网友。”
  
  链接
  
  跟风者络绎不绝
  
  陈潇“一帖成名”引来诸多争议,与此同时,不少人透过这种成名方式,蓦然发现了一块“宝藏”,模仿之风甚嚣尘上。作者在某知名网上交易平台搜索发现,售卖“剩余人生”的网店如雨后春笋,有30多家。这些网店和陈潇的“剩余人生”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即当事人从陈潇的举动中看到了某种商机,希望能复制陈潇迅速成名的“神话”。“依依”说得很明白:“我就是从陈潇那儿获得启发,她能,我为什么不能呢?”
  
  不同则在于,多数跟风者并没有陈潇的“勇气”,没有人敢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更没有敢公开身份证的。对跟风者来说,他们主要是把陈潇的行为当做一种“商业模式”雏形。因此作者注意到,那些打着“剩余人生”旗号的网店,实际上“自由买卖”时间,不像陈潇还有所限定。那么,当一场以“真诚”为标榜的活动蜕变成商机,是否有变味之嫌呢?
  
  专家观点
  
  此举有哗众取宠之嫌
  
  对于陈潇网上叫卖“剩余人生”的举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认为,虽然叫卖“剩余人生”在说法上很新鲜,也抓人眼球,“但劳动时间与空闲时间在市场经济里进行买卖,并不算稀奇。像最近有些新业务,帮人做各种事情,本质上,陈潇的行为和他们一样。”
  
  而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此举显得无聊,有哗众取宠之嫌,而近些年这类事件屡见不鲜,值得忧虑。
  
  顾骏教授笑言:“先不管无聊不无聊,不喜欢就不用在意。”这样陈潇自我炒作的目的就会落空。
  
  不过顾骏教授并未全盘否定陈潇的“创意”,他认为能琢磨出“剩余人生”这个词,说明她还有一定“想象力”,社会应该予以一定的宽容,“如果将来她能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到更好、更有价值的方面,那效果会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1 03:33 , Processed in 0.11838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