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61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上“医生自我保护31条”诊断尽量全面但模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6 09:3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上“医生自我保护31条”诊断尽量全面但模糊

2009年02月26日08:30

作者:叶青 新阳

  省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于所有纠纷的解决,回归理智、回归法治、回归双方应守的道德底线,才是最为明智的。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

  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病情交代要重。  

  在这年月,风险大的手术别做,不讲理的人别做,工作没做好的别急着做。

  ……

  以上节选自一个正在全国上百个医生网络论坛中广为流传的帖子,名为“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

  看罢“31条”,不免有些心慌:在我们身怀病痛时,在我们面前的那位医生是否正在信奉“31条”?2月25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医生、医管部门负责人和市民,请他们说出观点。

  合法的漏洞

  虽然听起来非常刺耳,“但仅从法律层面上来说,31条没有明显违背现行医疗法律法规的内容。”某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表示。

  但是,“不违法不代表一定合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医务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例如第五条: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这没有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再如第18条:“不必相信下级医疗单位和其他医院的检查单及诊断、治疗方案,多做检查没错。”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在三甲医院,检查结果应当是互相认可的,换家医院就要把已做的检查重做一遍,显然并不合理。

  愤怒的质问

  在医生论坛中流行开来的“31条”,让不少网民发出了愤怒的声音――

  “一个把我当成打官司对象的医生,我敢让他看病吗?”

  “如果医生都这样做,我们看病岂不是更贵、更难了吗?”

  “31条”激起了人们对医生职业道德的拷问。三好街IT公司职员小宋甚至说,“我也打算发个帖,征集一下反医生自我保护若干条。”

  逼出的保护

  在看过“31条”后,大多数医生表示:“‘31条’反映了医生的无奈。”

  在一家市属医院当了五年临床医生的高先生说,在其所属的医院,一年总要发生几起医患纠纷。他收集了媒体刊登过的一项全国调查:“7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的现象……”这位已经被间接吓怕了的医生,非常清楚医疗纠纷对医生的打击。

  理智的回归

  “31条”之争,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医患关系。

  “医疗纠纷发生后,部分患者的不理智行为,以及法律法规在医疗责任认定和保险赔偿上的不完善,导致了医患双方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安全感,也催生了诸如此类的自我保护若干条。”省卫生行政部门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对于所有纠纷的解决,回归理智、回归法治、回归双方应守的道德底线,才是最为明智的。

  当然,除了那些刺耳的字句外,31条中也有中肯的话:

  永远不要收“红包”。

  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不作为!

  一位从医三十多年的退休医生说:“如果这些还能让人看到一位医生起码的职业道德的话,希望他是出于一个医生的良心,而不是出于规避风险和自我保护的考虑。”

  以“医患”为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第一条蹦出的是一本书的名字《医患交流指南》,作者是位美国人。

  “您将会发现各种情形下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策略,尤其是在您面对苛刻病人时。持有它,您将会认识到,倾听与理解也是您工作的一部分……”

  看到了吗?同样以解决“医患关系”为目的,显然这本指南远比网上流行的“医生自我保护31条”更有操作性,充满了人性关怀。

  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建立在患者对医生无条件信赖的基础上。可现在,患者还没进医院,就抱定了“挨宰”的心态。面对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医生也开始寻求“正当防卫”的方式,甚至有些“防卫过当”了。如此,双方回旋往复,患者岂不是身病未愈,又添心伤?

  其实,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实质,在于医保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短缺等等。如果没有医院的经济效益这个因素,医生也用不着在“救死扶伤”的“天职”和医院经济成本的两难中抉择。

  在期待新医改方案对这些症结逐个攻破的同时,劝那些信奉“医生自我保护31条”的人士,买本《医患交流指南》,让咱们医患双方都学会换位思考,期待“倾听与理解”成为一项职业道德,深植你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9:44:56 | 只看该作者

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

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

(转帖)

2009年02月07日 星期六 12:00

01、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等。
02、 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或其它医院为准,门诊诊断仅作参考。
03、 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负医疗费用)的病例禁止学生书写。
04、 扩展入院常规检查,以免部分入院时即存在的疾病因未查出而导致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因医疗错误所至”。检查应多做,尽量让病人做决定。凡患者拒绝之检查(包括颅脑CT,各项血生化,乃至肛门指诊(这可交由学生练习))须于病程记录描述,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加带“后果自负”。病情交待要重,因为每项病情的恶化、加重的都会死人------也要患者或家属签字。他们签字越多,你的风险越小。
05、 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
06、 详细而且有选择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
07、 按治疗的要求书写病案,而不是按实际情况书写。如感染创口至少每日换药,其余可按其是几级手术,几级愈合分别对待,病案须如此记载,但实际你根本忘记了换药是另一回事。
08、 每次的检查及治疗都要上医嘱,患者未行或拒绝的,千万别忘记入病程记录,并再行医嘱停止执行。
09、 自己管好自己的病人,禁止他人管理,别帮熟人的忙,你和他熟但患者也是和他熟,不是和你熟。永远不要收“红包”,收了你就是他“乖孙子”了。记住病人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因为朋友和父母不会把你推上被告席。病人是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人,所以要时时刻刻记住病人就是明天会把你推上被告席上的原告,那末,你就能以最大限度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0、 上级医师的指示一定照做,切记将其分析及医嘱纳入当天的病程记录。这是为推卸责任而采取的弃帅保车法。
11、 永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但记得自己搞不定的一定要请示上级,搞不定的推向上级医生,不要逞强,这不丢人。
12、 碰到危重病人,掌握以下步骤,有百利无一害:第一氧气,第二盐水,第三想上级!
13、 该下病危下病危,该下病重下病重,然后让家属签字,若他死了,你有已通知家属的证据,若他侥幸活了,你更不会有事,那显示了你的本事。但死亡通知你不要乱签,上级和领导让你签的,要留下证据,必要时自己掏腰包复印留证据!因为这涉及到一些善后处理的法律知识。
14、 全面书写手术前谈话,每项意外都可能导致死亡,并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如果把他吓着了,不敢签字,你宁肯不做这台手术。在这年月,风险大的手术别做,不讲理的人别做,工作没做好的别急着做。
15、 若手术是你主刀,活写手术记录(我的阑尾手术记录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既未伤到周围组织器官,也无过多出血,更无清除不彻底的记录文字)。若你是一助,照实记录并交由主刀大夫过目,他不同意就让他批改后重抄后让他签字。
16、 出现他科问题则请有关科室会诊,并要求会诊大夫留详细会诊记录意见,并照执行,切勿班门弄斧。
17、 妥善保留各种检查单及会诊单以免其他(本科或外科)大夫改写。
18、 不必相信下级医疗单位和其他医院的检查单及诊断、治疗方案,多做检查没错。
19、 诊断证明一定要与病案一字不差。
20、 出院时填写治疗效果须谨慎,样例太多,不胜枚举,勤问上级大夫。
21、 “出院医嘱”宁多勿少。该写的一定要写,出院后此患者执行不执行是他的事。
22、 不管怎样的病历上都记得要写上“不适随诊”这句话(包括会诊),万一病人离开医院后病情恶化你就有退路。
23、 对身上暂时无钱的、或者如外地打工真的无钱的,给他基本的药物和检查,同时,要不停地向领导上级汇报----可以越级上报,要求他们给出意见。并把意见记录在案-----病程纪录、交接班记录中。对欠妥的意见同时向不同的领导转述和复述。欠费有医院扛大头,对病人“欠治”也许最后我们“被揍”,犯不着。对不当的追究会减少倒霉程度。
24、 遇有要对你动粗的不良之徒,如果你觉得占不了上风,不要动手,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
25、 如果在冲突中吃了亏,不要怕把事情闹大,要舍得花精力、财力,让对方见着你就害怕。
26、 全科同事要团结,遇事一致对外,脸皮要厚。要象法庭上的律师一般,敢于把白的说成黑的,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豆腐说成是麦子做的。
27、 注意结交一些在社会上叫得响的“朋友”,他们能随时为你撑腰。
28、 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不作为!
29、 提高诊治水平、严格遵守诊疗常规 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
30、 留一个自己的病案周记,免的病人告你时你都想不起来他是谁 。
31、 最后,时刻想着,你眼前的这个病人可能就是下周到法庭上告你的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07:45 | 只看该作者

《医患交流指南》

《医患交流指南》

作者:[美]普拉特

出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定价:¥15.00

【内容简介】
在这本指南中,您将会发现各种情形下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策略。尤其是在您面对苛刻病人时,本书更是必不可少。生动的医患交流导航,在每章中:“经典妙语”,均源自著者们的多年实践经验;“补救措施”,助您顺利解决疑难并免于陷入困境;“医患情境对话”,使您与患者之间实现更有效的交流。

【编辑推荐】
持有了这本实用手册,您将会认识到,倾听与理解也是您工作的一部分,这将使您在处于感到压力却又必须面对的工作情况时保持机敏性,同时也保障病人们在您这里的受益全面而满意。

目录介绍
第1篇 有效的交流
第1章 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2章 会谈中的常见问题
第3章 患者的教育
第4章 翻译问题
第5章 理解非语言性交流
第6章 倾听
第2篇 关系难处问题
第7章 识别关系难处的问题
第8章 理解疾病
第9章 阐明对诊疗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10章 对医疗工作的质疑
第11章 明确限界
第12章 避免诱惑
第13章 寻求帮助
第3篇 解决情绪问题
第14章 愤怒的患者
第15章 悲伤与恐惧
第16章 矛盾心理
第17章 宣布坏消息
第18章 安慰悲伤的家庭
第4篇 疾病与丧失
第5篇 行为性健康问题
第6篇 通常还会遇到的问题

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49:48 | 只看该作者

新形势下的医师维权

新形势下的医师维权

(转帖)

2009-2-26 10:05:03

  什么是医疗维权?医疗维权就是在现有法律制度之下,充分运用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医疗机构及管理人员已经注意到医院应当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成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还有些医院聘请了法律顾问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维权仍然只停留在概念上,而不是实际运作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医疗市场运行规则、法律风险意识淡漠。医疗环节中,医疗机构不注重法律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时有发生。

  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极不正常,不利于医务人员正常开展医疗业务,不利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也不利于患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承认,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保证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正常开展诊疗工作,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只有这样,老百姓就医的权利才可能得到保障,医疗机构的建设才可能健康发展。否则,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医疗机构也将逐渐萎缩。但是,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部门、多领域的事情,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有国家立法和政策的因素,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因素,有司法机关的因素,有医院的因素,有鉴定机构的因素,还需要学术研究机构和理论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医疗维权概况

  医疗维权是医疗机构开展正常医疗经营活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无论是法人组织还是个人,其在任何经营活动中,在与其他法人、组织和公民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如果参加社会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人没有风险意识,都将由于不懂游戏规则而没有很好地实施管理自己事务的习惯,最终会被市场或者社会淘汰,而且会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因此,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法律制度就是调整参加经济活动的各方行为活动的游戏规则,大家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办事,有了纠纷,也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处理。医疗活动也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也是在现有法律制度的规制之下开展经营活动。因此,我们说,医疗机构的维权,必须充分尊重和利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大家认同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任何想抛开现有法律制度、法外开恩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不可能的。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医疗机构正是这样实践的。为了让自己的医疗活动充分适应社会和市场,一般医院的管理都是交由医院管理机构来进行,而且每个医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律师团,律师每天到医院上班,到科室中去巡视,发现法律事项或者需要提供法律指导的情况,立即参与;对于涉及法律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尽快召集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疗骨干和律师团成员,尽快开会研究对策。如果是对外事务,也尽可能的听取律师团的意见。可以说,医院除了单纯的医疗事务没有律师参与之外,很多事情都有律师做参谋。正因为如此,在国外医疗诉讼并不轻松的今天,在医疗赔偿额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国外的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诉讼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诉讼结果仍然是胜多败少。看来他们是很好地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医疗机构及管理人员已经注意到医院应当注重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了维权部,在医疗机构内部也专门设立了“医疗风险管理科”、“医患关系办公室”等机构,有的单位还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但是,应当看到,我们的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维权仍然只停留在概念上,而不是实际运作中。以至于如何将市场运行规则、法律风险意识灌输到医护人员的头脑中及医疗环节中,仍然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随意列举出医疗机构不注重法律制度、违反法律规定的事情,在很多医疗纠纷中,患方挑医疗机构的问题和毛病,随便找就是一大堆,难怪在新的诉讼规则之下,医疗机构与患者在法庭的决战中败诉的几率越来越大。

  因此,医疗维权必须从制度上加强,抛去医疗机构内部小利益团体割据的局面,用全新的医疗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管理模式,用法律人文观念代替旧的强权医疗模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真正维护医疗机构在医疗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二、基本概念

  所谓维权,就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要给医疗维权下一个定义,就是在现有法律制度之下,充分运用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医疗机构在医疗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强调法律制度、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而不是靠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去维权,虽然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所谓法律制度,是指我国卫生管理法律制度,包括国家的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操作规范、规程,在医疗活动中,有很多情况是没有法律规定的,按照司法原则——有法依法,无法依法理,没有法理依习惯,因此,医疗活动中可能更多的需要医护人员按照我们行业中的习惯和大家认同的规则来行事。医疗诉讼难以审理,就在于很多事情没有明文规定,需要用行业认同的规则和习惯来确认医疗过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就是让行业内的专家用行业规则对医疗行为作出一个评断。强调法律手段,包括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处理医疗争讼事件的办法,可以和解、第三方主持调解和诉讼。在必要的时候,医疗机构还可以主动出击,以患者为被告提起诉讼。

  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某老年病人,患有老年痴呆,因病被子女送到某医疗机构治疗,后子女不知去向,老人被遗弃于医院。病人病愈后无法离开医院,长期逗留于医院范围内活动、捡拾破烂,医院还得管吃管住。医院担心,现在老人没有问题,自然子女不会出现,如果有朝一日老人出了问题,有个三长两短,子女定会把医院作为被告告向法庭。后经过法律专家提出法律意见,医疗机构向法院起诉,起诉老人的监护人医疗合同关系终止。经过公告送达法律文书,最后法律进行缺席审判,依法判决该法律关系中止。以后医疗机构与该老年病人的关系就不再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而是无因管理关系,医院不仅将来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还随时可以向老人的子女主张权利。这就是医院维权很成功的一个例子。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51:07 | 只看该作者

新形势下的医师维权(续)

新形势下的医师维权(续)

  三、与医疗维权有关之学科

  显然医院维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多,涉及的学科也多,包括与临床科学、医学伦理学、医事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与临床科学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解析临床活动的诸环节,分析其中存在风险的方面,并根据法律规定,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办法,找出维护医疗机构权益的策略。比如医疗风险评估学,就是要求医师在医疗行为过程中,注意分析、评估每一个病人的具体医疗行为的风险,书写医疗文书,告知患者风险。

  与医学伦理学的关系,就是要求医师必须从医疗伦理道德的角度开展医疗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服务,尤其要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和正当的利益,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行事。

  与心理学的关系,就是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注意观察病人,了解病人及其家属所思所想,增强与患方的沟通和联系,增进感情,加强了解,化解误会和矛盾。

  与医事法学的关系,当然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依法行医。

  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有维权的意识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而言,加强自律,依法行医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意识:首先是法律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其日常医疗工作中,严重违反国家的卫生管理法律、卫生法规,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不尊重患者的人身权利和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权利,导致医疗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这也是加剧医患纠纷的一个原因。医务人员应当注意学法、用法,注意依法行医。这里所说的“法”不应当单指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应当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发的卫生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及其各部委颁布的部门规章,中华医学会等行业学会颁发的技术操作规范、规程,以及一些必要的地方法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就是要在本医院的管理制度中贯彻国家的这些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将一些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规定落到实处,让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工作中严格地依据法律的规定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这些法律基本上都有医师应当将与患者的病情、治疗等相关的信息告知患者的规定。可见知情同意权问题是医疗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切实履行医师的告知义务是依法行医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是权利意识。法律制度说到底就是规范法律各方参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游戏规则。依法行医的实际结果就是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事实上,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交叉对应的,医方的权利就是患方的义务,患方的权利就是医方的义务。医方滥用自己的权利,必然会侵害患者的义务,医方不适当履行自己的义务也可能导致患方权利得不到保障。我们谈医方维权,首先要求医方不要侵权,不要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医方的权利不仅无法维护,而且还要承担侵犯患方权利的法律后果。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其拥有法律规定的行医权,而这项权利的行使又以其履行法定的义务为前提,只有在充分履行法定义务的前提下行使行医权,才是恰当实施行医权。医疗告知和获得患方的授权就是医方的一项重要法定义务中,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和有创检查、实验性医疗措施等医疗行为时,必须要取得患方的同意和认可,签署相关的法律文件。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医方的行医权是一种法律规定与患方授权相结合的权利,医方必须要尊重患方的知情同意权。

  最后是自我保护意识。医方要维权,必须强调医务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上面谈到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是医方正确开展医疗行为的重要保证,是在日常医疗行为中的维权,可以防范和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但即使医方尽了最大努力,也难免会出现医患双方对某些医疗结果持不同看法的情况,对簿公堂终究难以避免。无论是行政机关处理还是到法院诉讼,都强调证据,有关机关注重的是法律事实,因此双方对于自己的主张需要用证据来加以证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问题似乎是近几年难以改变的事实,对于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对于医方充分尊重患方知情同意权的客观情况,必须要用证据来证明。在涉及知情同意权问题时,医方需要向法庭提供完整的没有瑕疵的知情同意书。因此,医方如何将医疗信息告知患方,如何制作知情同意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医务人员履行医疗告知义务,制作知情同意书,必须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53:19 | 只看该作者

医患关系多元化的相互作用

医患关系多元化的相互作用

(转帖)

2009-2-26 10:01:48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这一新观念出现预示着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发生,随之而来的医患关系也赋予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多年来人们对这种关系实践着不同的版本和解读,使医患关系具有了多元化的属性,因此,我们应对这种关系的定位进行必要探讨和理解。

  一 、医患关系属性的多元化认识

  首先是人们对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同的认识。自然属性上看,临床医技护人员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一旦确诊是有疾病的自然人,那么就构成了医患关系。现实社会中这种关系同时具有人道主义和人权上的平等关系;以法制保障医生对患者实施治疗的信赖关系;和以医疗技术保证的委托信任关系的社会属性。

  传统医患关系表明人类在进步过程中的变化,中国几千年来医生和病人一直保持着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白衣天使"、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等;不做良相,就为良医;社会对医生尊称"先生",因患而求医,有患才有医;医因患愈而荣,患因医高而敬这种受尊重的良好医患关系。

  中国上世纪90年代后,良好医患关系逐步发生变化、扭曲,出现许多令人不理解的事情,一些患者不理解、不信任医生,认为医护人员由白衣天使转变成了"白衣狼","做手术、告大夫"、"只要起诉,就有赔付…"等等不愉快、甚至伤害感情的事情不断发生和上升。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因医疗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干扰医疗秩序的事件逐年上升:2002年全国发生5000多起,2004年8000多起,2006年超过1万起,每年增速高达30%.医生述说这种关系是"胆怯的关系"、"小心提防"关系、"农夫和蛇"关系、"原告与被告"如履薄冰的关系。发生医疗纠纷时,媒体不全面、不客观的报道给医生造成了新的压力。这种尴尬的医患关系是中国目前社会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来看,医患关系并不符合民法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契约自由以及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从侵权理论出发,适用主观过错的归则而不符合医学具有合理风险的判断标准,因此,单纯适用民法并不能有效地调整医患关系;所以,医患双方不是纯粹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兼有公法与私法性质的特殊的法律关系,因为它对急诊病人可以强制缔约;合同的标的是诊疗过程而不是结果;服务态度既微笑又不能微笑;特殊情况先行救治和依法对甲类传染病、儿童免疫、精神病人实施医疗措施的特点。

  人道主义救死扶伤的属性是全球公认的真理,求助与救助、求救与施救,患者求助消除病痛,医生全力救死扶伤解除病痛;疾病面前是征服疾病、战胜病魔的同路人,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学术属性是合作伙伴关系,当今许多疾病的诊治指南中都明确提出医患是合作伙伴关系, 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社区患者的管理,是一种相互合作、参与和指导型的伙伴关系。

  消费的属性争论很多,经营与消费者的目的是不一致的,公司经营以盈利为目的;消费以付出货币得到享受为目的;消费是一个主动行为,而就医是病后的被动行为。客户是上帝,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习惯了等价交换,甚至期望得到更高的回报,如果把就医看作为一种消费的话,那往往是付出后而不能获得等值的回报,从消费等价交换角度看就自然地否定了医患是消费关系的观点。

  院外救治是什么关系?每天都会有很多医生在火车、飞机等途中,在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等紧急状态过程中,医生是负有特殊救治使命的人,因为中国医生大都是单位集体红十字会会员,有救治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所发生的医疗行为,这种关系是受无因管理、紧急避险和履行社会义务的法律保护的。不能以简单的医患关系来评估,甚至以此来追究医生的法律责任。

  有学者认为医患双方是一种不平等的管理与被管理、指挥和服从的行政关系;医方和患方之间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符合民法的特征,应该由民法来调整,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还有学者指出,医患双方通过缔结医疗合同形成无名合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这些观点无疑给本来就复杂的医患关系,又赋予了新的探讨课题。

  二、医患关系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患关系多元化的不断出现,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对医疗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也日益增强,医患关系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向。

  需求多元化趋向 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倾向也反映在医患关系上。病人对医疗保健要求则有层次、档次上的差别,有的仅需要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有的则要求高级别、知名专家甚至特需服务。

  法制化趋向 医患关系的调节方式主要靠道德,而当医患关系冲破了道德底线时,就上升到法制化的轨道,医患双方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矛盾和冲突时,需要作出调解和判决,需要用法律保护彼此正当、合法权益。

  自主权利意识增强的趋向 医患双方都十分珍视各自的权益,选择医生是让病人充分行使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权,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扮演引导作用,是调整医患关系的重大改革,标志着医患关系在新形势下跨入崭新阶段。

  心理需求显现趋向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54:27 | 只看该作者

医患关系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续)

医患关系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续)

  三、医生在医患关系中的角色

  医生和患者掌握医学信息不对称,决定着医生扮演如下重要角色:治疗决策者,从伦理、费用等角度,综合考虑和合理为患者选择诊疗新技术;健康教育者,即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主动承担起健康教育的任务,有效地增强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社区健康领导者,即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对卫生保健的需求;社会健康管理者,即协同卫生部门及其他社会机构,促进卫生保健事业的开展。

  作为医务人员一定要和患者坦诚沟通,对患者持诚恳的态度,同情患者和理解家属的心情。在复杂的医患关系中应当明白,没有哪个患者来医院的最初目的是找茬,患者并不懂医,找院方"讨说法"也只是想获得一个合理的解释。发生纠纷如果院方坚持避而不见,或者一个劲地想着把患者"拒之门外",到第三方解决,反而很可能会激化矛盾。江苏省人民医院2005年有91%的医疗纠纷是通过诚恳协商解决的,且80%以上院方没有任何赔偿。其中,他们就发现,医务人员不合适的服务态度会大大激化矛盾,去年此类医疗纠纷就占一半左右。

  在医患诊疗过程中惟有互相配合、多多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战胜病魔,医患彼此不和谐只会有害无益;

  四、医患关系多元化的相互作用

  良好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应当是互相信任和尊重、互相理解和支持。如果医患之间缺乏情感,医生不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而是考虑如何保护自己;患者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千方百计找医生的过错,彼此缺乏感情沟通,和谐的医患关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重要的是社会应给医师创造宽松的执业环境,救死扶伤的职业和行为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医师安全的最大受益者是患者,患者安全了才有医师的安全,医护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必须双向保护,保护好救助者就是最有效地保护求助者。医患关系现实表面看似对立,实质上应该是利益、目的统一的关系。

  现代医疗模式多元化的要求,医生应具备更多的社会和法律综合知识,才能应对已经发展了的医患关系,做一个好医生。这种人类赖以生存和长寿的医患关系,应是积极的、和谐的和相互理解的,要避免医患关系发展为人机化、经济化、商品化和等价交换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与和睦相处型的关系。一切人为制造医患关系紧张的事情都是与人类社会进步所不相容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56:25 | 只看该作者

加强医患沟通可预防医患纠纷

加强医患沟通可预防医患纠纷

(转帖)

2009-2-26 9:59:27

  患者到医院是来看病的,不是专门来找茬儿的。想通了这一点,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医院就能大有作为。

  客观看待不和谐

  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矛盾日益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管理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医院是被迁怒者。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窄,保障水平偏低。据卫生部的统计,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幅度。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5%,但居民个人负担医药费用的比重却由1980年的21%增加到54%.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导致患者存有“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患者就诊最直接的接触对象是医院,不满情绪也就直接指向医院。所以,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替政府承受因医疗体制不健全而导致的舆论压力。

  同时,引入市场机制,补偿机制不健全,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对医院的主要政策。政府投入逐渐减少,促使医院寻找自我补偿的办法,无形中淡化了医院的公益性,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患者利益受损,加重了对医院的抱怨,甚至不信任。少数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医德缺失,也是激发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所以,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现状,出路首先在于卫生主管部门应主动从幕后走到台前,勇敢地承担起医患关系调解员的角色,发挥应有的职能,调整医患利益关系,履行对公益性医院应承担的责任,从根本上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难题。

  医院也不能把责任全都推给政府,应该检查自身问题,主动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工作。如加强人员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不收“红包”,拒绝回扣,这些都是医院通过自身努力应该做到、也是可以做到的。

  加强医患沟通防范纠纷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即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在他看来,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我院对近年来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了分析,结果是60%以上的纠纷源于医患沟通不到位。这恰好印证了上述观点。

  由此,医院邀请专家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技巧讲座,对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规定了医患沟通制度和文明用语,明确要求医护人员保证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跟患者讲清楚可能的治疗效果和风险,一方面满足患者的知情权利,另一方面使患者对治疗有客观、合理的期望值。

  我院在全国较早创建了患者随访中心,5年多来共随访出院患者7.8万多人次,占应随访人数的91.24%.随访工作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在患者出院2周内,通过电话或信件逐一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指导是否继续治疗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了解患者及家人对医疗服务的感受,分别对医生、护士、后勤部门的服务态度、责任心、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作出评价;三是征求患者对医院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患者反映强烈的正反两方面事例,随访人员均详细记录并上报医院进行通报。对患者表示非常不满的人员和事例,医院也应将核实或处理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使患者产生一种受到重视的愉悦心理,即使对医疗工作有意见,也很快能够化解。

  为引导患者通过正确途径解决纠纷,医院专门设立了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建立了统一的处理程序。我们认为,即使“医闹”事件发生,医院不要怕,也不要躲,更不要与“医闹”正面冲突,如果确实是医院的责任,要敢于承认。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善良的,只要积极引导、交流和沟通,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如沟通无效、出现难以控制的过激态势,医院应及时报警。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57:54 | 只看该作者

加强医患沟通可预防医患纠纷(续)

加强医患沟通可预防医患纠纷(续)

  规范管理缓解矛盾

  医院不是一般的消费市场,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是治好病,尽快恢复健康。因此,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生责任心等,都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和满意的程度。建立医患互信关系,医院要不断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在这方面,我院推出了不少举措。

  首先,规范医疗文书。医院成立了三级病案管理监控体系,专门抽调两名高职专家负责进行病案、处方检查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予以纠正。医院特别强调加强质量环节和全程控制,根据医院医疗文书管理考核奖励规定和科室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细则进行奖优罚劣。同时每月定期组织医疗文书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座谈会,举办优秀病案、处方展览,确保医疗文书规范准确。近5年来,医院医疗文书的甲级合格率均在98%以上。

  其次,严格三级检诊。临床住院医师严重紧缺是困扰医院的一个突出问题。大量的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靠进修、实习医生完成,患者得不到同级医院应提供的服务水平,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从2003年开始,我院对医师队伍打破职称限制,进行优化组合,在全国率先推行“三级检诊主管医生负责制”。根据不同医疗病区的病种和床位,设一名高职人员行使主任医师职责;设1~2名中职以上人员为“执行主治医师”,其他人员不论职称高低,一律行使住院医师的职责,直接分管患者并书写病历。

  通过调整,住院医师和床位的比例由原来的112.69下降为15.69,所有住院患者均由本院医生管理,门、急诊也全部由本院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坐诊,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疗差错和纠纷明显下降。

  第三,坚持会诊制度。医院强化交接班制度,严格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和三级医师检诊查房制度,对重危患者和在规定时间内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组织全院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有效减少了误诊或漏诊现象发生。

  第四,坚持技术创新。医院以临床为依托,把临床救治中的难点作为科研的重点,在全院启动了“科技创新工程”。科研创新的丰硕成果,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和救治能力,临床初诊与确诊符合率达99.38%,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90%,治愈好转率达97.96%,医疗损害的发生降到了最低。

  此外,为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努力改进工作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增开挂号窗口,扩大门诊快速检测项目,开通心脑血管急救绿色通道,并实行一站式划价收费等措施,均受到患者的好评。近年来,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下降。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能够有所作为。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1:10:24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是病人

假如我是病人

(转帖)

2006-10-10 18:49

人生中有千千万万种选择,无论如何,我都不会选择生病。但人食五谷,熟能无病,当病魔缠身的时候,我们的救护神不是上帝,也不是耶稣,而是一家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医院。我多么希望所有的医务人员能够明明白白地告诉我“健康无价”地真谛。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一个情景:我孤零零地躺在病床上,周围一个亲人都没有,有的只是旁边病友的抱怨、呻吟、抱头痛哭及一阵一阵不知从何而来的恶臭,我的头脑里任由茫然的思绪如奔腾的野马,而心灵的压抑却挥之不去。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强者,梦想着在事业上能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无情的病魔却把我打倒了。多年寒窗苦读后的踌躇满志,顷刻间被痛苦、恐惧和烦恼所绞杀。我要担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害怕治疗的花费,我要担心因治病而要抛下的工作和前途,我要面对既有同情、关切的,又有异样的、复杂的、幸灾乐祸的、说不清楚的目光,我还必须面对病房里不合自己胃口的饭菜,忐忑不安地去探寻医护人员是微笑还是厌烦的目光。

这样的情景我想我们都见过,然而我们能否摆脱一个医务人员常有的感情、感觉和思维习惯,体会到被疾病所困的病人要面对什么,想些什么吗,为什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冒出许多被我们认为“不合理”而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要求,却不为我们所动。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换位思考”,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假如我是病人。

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走进医院,就能看到一张张亲切和蔼的面容,以及那循循善诱、耐心解答、细心检查的医护人员。

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有一种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医生都是有着一定的技术水平,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我的疾病并制定出有效的医疗方案,而不是看都不看就给我开出一大叠化验单,让我进行着所有的一点点、一切切的相关检查。

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医院的挂号、付款、拿药、住院、出院等繁琐的手续,能更简单一些。宽敞整洁的候诊大厅飘着柔和的背景音乐,稍稍缓解着人们的紧张和不安。热情的导医小姐会把我带到相应的科室。医生带着真诚地微笑,耐心地倾听和询问我的病情,我和医生的交流是平等和亲近的。医生能够清楚地解释,消除我的疑惑,让我明白自己的身体目前的状况,将要实施的治疗方案,以及所要承担的花费。医生开出的诊断和处方不再是让人难懂的“天书”

假如我是病人,我期待病房宁静而舒适,陪护的家属再也不用蜷缩在躺椅上,他也有专门的床位,护士们可亲可爱,用关心和鼓励,帮助我摆脱无助和惶恐,给予我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他们充满着宽容,面带永恒的微笑。医护人员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人性中至善至美的品德。

假如我是病人,我同时还会以清醒的头脑寻求恰当的医护人员,配合他们的治疗,以期早日康复。医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职业,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鼓励,感谢他们的努力,不强求不可得的结果。

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医护人员能用精湛的技术为我“疗伤”,尽量减少我们的痛苦。有时我们难免还会因病情的原因而动怒,希望得到你们最大的理解和宽容,让我们这颗惫受病痛折磨的身心重新找回健康的信心。

服务行业有一句格言:“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能不能也说一句:“病人永远是对的”?对此,肯定我们有些亲爱的同行可能接受不了,因为我们一直认为,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性很强的服务部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习惯了仅从专业技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从病人的角度,从人性的角度,从社会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用沟通理解的人性观点解决分歧。

能不能摆脱单纯专业的层面,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更高层次去观察、分析、考虑和处理当前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能不能离病人近一点,再近一点,能不能以此为突破口,打出一个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天地?这样,在我们遇到的每一位病人,甚至是他们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假如我是病人。

健康是你的追求,也是我的追求;快乐是你的渴望,也是我的渴望。假如我是一名病人,我需要你的真心、耐心与关心;假如我是一名病人,我希望你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要求能够真正把它融入到医疗服务当中,以精湛的医技拯救病人,以高尚的医德感动病人,让我获得真正的健康。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1:12:56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转帖)

2006-12-12 17:03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当这样的主题切入我的脑海时,不禁哑然失笑,还需要假如吗,成天与病人打交道,说句不夸张的话,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都超过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了,自己和病人有什么区别呢,这还需要假如吗?真的不希望有这个“假如”,谁都愿意身体棒棒的。但是人食五谷,岂能不病?我是医生,在医院工作,想让病人对我们医院满意,对我满意的话,就应该体恤病人,换位思考。所以,还得“假如”一下.
    假如我是病人,我首先要找一家放心医院,该医院的医生人人医术高明,知识渊博;护士个个技术精湛,操作娴熟,能让我十分信任地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这个医院,能让我心甘情愿地积极配合治疗。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不希望医院把我们作为一棵摇钱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大开回扣药,什么回扣大就开什么药,全不顾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能花上上千元;我不希望医生把我们作为试验品,什么检查项目高级就上什么项目,不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就指望着先进的科学仪器,不管什么病首先是一大堆检查单;更不希望医生把我们当作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病躯,一副冷若冰霜的神态,对我们呼来唤去,全然不顾我们的身心痛苦,把我们指使着楼上楼下地奔走。
   假如我是一个病人,我希望看到医生和护士微笑的脸庞,他们始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不仅看病医治我身体的疾患,也能抚慰我们痛苦忧郁的心灵,增强我与疾病斗争的信心;我希望尽量简便我的就医手续,使我不用加重我的负累去排长队挂号、就诊、付费、取药,更不用拖着病体辗转来回于楼层和楼群之间化验体检;我希望有一个宽敞明亮、整洁优雅的就诊环境,有一个理解信任、沟通和谐的医患环境,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关心,体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情。
   假如我是病人...我的“假如”也许太多了,也太苛刻了。但是这应该就是很多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期望。我是医生,通过换位思考,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是多么的高尚!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已任,以分亨病人的欢乐为荣,急病人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乐病人之所乐,做病人之所需...这是我在职期间始终必须追求的神圣目标。我想我会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永褒白衣天使的圣洁也为了自己。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1:14:03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我是病人

假如我是病人

文章作者:罗果果      

发表时间:2004-07-25 12:21:00

关键字:  白衣天使

  自从南丁格尔的小马灯照亮无数伤残战士生命的那一刻起,便有无数巾帼志士受到那生命光辉的感召,来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身边,承担起守护健康、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用灵巧的双手和博大的爱心将人类的至真、至善、至美发挥到了极至。

  我们被尊称为“白衣天使”,当我们选择了这一身白衣,我们就选择了奉献。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把握着生命轮回的航舵。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看看我们护士姐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您就明白了我们工作的辛苦。但是,不可否认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不满、微辞也是存在的。那么,假如我是病人,我需要护理我的是个什么样的护士呢?我又希望护理我的护士做些什么呢?

  当我还是小孩时,因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当看到那白晃晃的针头时,就哭着嚷着要回家。这时美丽的护士阿姨微笑着鼓励我,让我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记得当时是推葡萄糖,护士阿姨一边认真地慢慢推,一边轻轻地抚摸打针的地方,还一边微笑着给我讲故事。那一次我一点都不觉得打针有多痛,生病时的恐惧感也因那和蔼可亲的微笑消散得无影无踪。此刻作为病人的我需要护士精湛的护理技术来减轻病痛的折磨,需要她们亲切的微笑来驱散病魔的阴影。神话中的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

  当我生病时,我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我的情绪无疑是低落的,我的心情是沮丧甚至绝望的,而且不免夹杂着烦躁、愤怒。病痛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折磨,更有心理上的煎熬。此时,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信心和希望!希望出现在病榻前的不仅仅是一名护士,更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希望护理我的护士不仅仅给我机械地打针、输液,更能微笑着与我沟通交流;希望她们的护理不仅仅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单一护理,更是以病人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护士不断地学习护理知识、心理知识,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在临床中、在与病人的交流中,一点一滴地发挥出来。用我们的乐观、知识,给病人带去信心和希望,抚慰他们此刻无比脆弱的心灵,这样才能得到病人的理解、尊重和认可。

  我知道历史上有讳疾忌医的典故,那是对疾病一无所知的结果。但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类病人,他们过于忧虑、担心,对疾病愈后悲观失望。我有个朋友就是这类病人,在和他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他过分担忧的原因,是对疾病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是茫然,并由此而引起的对疾病现状的过分担心和对疾病愈后是否会影响将来生活的种种忧虑。假如我是他,我又需要些什么呢?我需要的是有人能解开我的疑惑,打消我的忧虑,而护士就是答疑解惑之人!

  所以我们护士就需要与病人建立“你―我关系”,深入病人内心,了解病人的需求、担心,从病人的角度去了解其内心,给他们答疑解惑,消除他们的忧虑与迷茫,为他们提供简单易行且有意义的人性化护理。因此我们就必须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用心,用情,用微笑给病人带去整体的人性化护理。

  踏着春天的脚步,5。12护士节又到来了,护理同仁们,白衣天使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病人因我们护理而减轻痛苦、树立信心,让全人类因我们的存在而减少病痛的折磨!

  假如我是病人,我不再担心,因为有你们的存在――白衣天使!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48:13 | 只看该作者

广州调查发现3成医务人员曾遭患者打骂

广州调查发现3成医务人员曾遭患者打骂

2009年03月03日01:30

  (新快报 李斯璐)广州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发现,患者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比2003年大幅下降,有40.5%的患者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各方面均表示满意,而2003年的调查结果为60.5%。

  调查还显示,医护人员中有三成人曾遭患者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这表明医患矛盾仍然尖锐。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甲医院内科医生表示,他曾遇上一名老年患者因炎症到医院就诊,医生考虑到病人曾有青霉素过敏史而谨慎地采用头孢类药物注射,并征得了病人的同意,皮试也没有出现过敏反应。不料,到注射后第九天病人就出现了过敏反应,全身起红疹,奇痒难耐,病人心浮气躁,医生连连被他和其家属骂。

  调查结果表明,在曾经遭受过患者语言侮辱或者躯体暴力的医护人员中,93.2%认为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50:23 | 只看该作者

调查称37%医务人员认为责任太重

调查称37%医务人员认为责任太重

2009年02月27日13:24  

中新网2月27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今日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医患关系逐步好转。

调查发现,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专及以下和没有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63%,村级卫生组织中这一比例高达90%,其中1/3村医没有学历;人才下不去、也留不住,没有真正形成为农村基层培养适宜人才的有效途径。调查发现,基层卫生机构用药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乡村两级处方中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分别达到了62%和65%(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45-50%)。这种人才结构和服务质量,很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调查显示,还是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对医疗服务不太满意,其中:22%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高、10%患者认为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差。调查医务人员发现,37%的医务人员认为责任太重、执业环境差,26%医务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由此,专家建议,应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机制、化解医患矛盾纠纷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政策环境的研究。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51:41 | 只看该作者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平凡之中蕴含伟大细微之处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平凡之中蕴含伟大细微之处

(转帖)

2009-3-2 18:51:45

     两年前,我绕过半个城区慕名前来贵院求诊;两年后,我又把次子送到贵院,接受骨科手术。两年多在贵院的耳闻目睹,感受良多。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无论硬件、软件,无论整体、细微,无论门诊、住院;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科技化、人性化。病人住院,无需家属送饭,无需雇人陪护。而享有这一切高质量的服务,费用却如此低廉。医护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温馨、亲情充溢在整个医院,使患者及家属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的次子祝青腰痛难耐,膀胱神经受损。核磁共振室的王辉、徐占国二位老师为了给他做检查推迟了下班时间;骨科病房22病区祝青的主管医师李晓栋跑上跑下,亲自搬抬病人;病人住进22区,护士长季淑青马上把病人转入监护病房密切监护病情变化;护师戚震华发现病人性格内向、情绪低落,马上帮他调适心态;夜晚朱宏宇护师自掏腰包,为病人买来饼干;送餐的王玉新破例为病人补足转天的早餐;麻醉师刘健术前幽默诙谐地问询,顿时打消了病人的紧张和恐惧;转天下午,江毅主任、肖连平副主任医师放弃中午休息,为病人手术;术后王世荣护师轻柔、精心地护理病人;康复助理不光帮病人排便,还主动帮他烫脚,为他按摩病腿。许多老师们主动为病人洗头、剃须、剪指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没有随意谈笑,没有擅离职守;有的只是"一切为了病人"。

    这些年来,我以患者和家属的双重身份,见识了太多的"医院",太多的"医务工作者"。"三中心"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医术,使我终于又见到了仁心仁术的"白衣天使",又找到了患者的"天堂"。

    这封信的字里行间,都是我作为患者和家属的肺腑之言,没有丝毫的夸张、溢美。纸短情长,再次衷心地感谢院长阁下和"三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

    患者祝青之母:张泽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6 06:23 , Processed in 0.079738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