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顾汉现

网上“医生自我保护31条”诊断尽量全面但模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生命最重要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生命最重要

(转帖)

2009-3-2 18:32:10

        感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悬壶济世 仁心妙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感谢贵院拥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医护队伍;

    感谢贵院以人为本,处处以患者的需要为最重要的服务;

    感谢贵院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医术和一流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服务;

    2007年9月23日,这是我们全家永远也忘不了的日子。这一天我爱人陈文海突发上腹疼痛,经附近医院B超检查,发现肝区有积液,是水是血判断不清,值班医生建议我们到贵院。从急诊挂号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一种从未体会过的真情。由于孩子不在身边,只有我们老俩口,接诊大夫看了我们的B超报告,由于病人情况危急,立即为病人进行了心脏、血压等监控(这些都在未交费的情况下)。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病情危急到什么程度,而一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斗"已在这里展开。由于急诊大夫的准确诊断,贵院的紧急预案启动,打开了绿色通道,手术大夫、主任医师都从家中赶到了医院,做好了手术准备。

    忘不了那一声"我是舒医生,您爱人的病情是这样的……"事后我们才知道这位舒桂明医生是位博士、副主任医师。是他简单明了的介绍,让我了解了病情,也知道了要采取的"介入"这个以前未了解的治疗方法。情况紧急,而舒主任的平稳、亲切、细致的介绍,缓解了家属的紧张情绪,能够静下来听从医生的指导。与此同时方方面面已做好术前准备。

    由于来时匆忙,也没想到需住院手术,身上只有一百多元。舒主任说:我来签字,拿一百块去办手续吧!如果没有,我来想办法。事后,我们的亲朋好友听了都非常感慨。因为钱不够而做不了手术,耽误治疗的事很多。而贵院确实是以人为本,生命是最重要的。

    由于贵院的积极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事后从网上得知这种"肝占位破裂出血"危及生命,致死率极高。我们很幸运来到了贵院,获得了治疗的时间,挽救了生命。在此向贵院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脱离生命危险后的住院期间,我们感受到贵院并不仅仅是舒主任这位出色的医生,而是一个优秀的团体。年轻的郭洪生医师虚心、认真、细心、周到,病人、家属询问从不厌烦,而是耐心解答;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热情周到……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感到贵院有一个坚强、团结、目标正确的领导班子,才能领导和拥有了这样一支优秀的医护人员的团队。在这里我们向所有的医护人员(记得和不记得姓名的)说一声深情的心底里的话:谢谢你们!

    患者 陈文海及家属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2: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病人和家属放心的医院

患者眼中的三中心:病人和家属放心的医院

(转帖)

2009-3-2 18:49:47

     我是一名退休医务工作者,从医三十三年来感到特别荣幸,确实见证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所带来的丰盛成果。

    然而近几年来,"白衣战士"的口碑大打折扣。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卫生系统也出现一些怪现象。一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管理混乱,医务人员为"私利"外出谋生,人才资源流失,使人们对医院的看法改变了,对医务人员的看法改变了,出现了有病不愿就医、不敢就医。一怕: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真病看不出病来;二怕:医院乱收费……

    然而,就在我爱人病重,住哪家医院都举棋不定的时候,有人建议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这里收费低,而且不收红包。

    来到医院,第一印象就是与别处截然不同。见了"住院指南"和"医患联系卡",更觉得医院想得周到,制度健全,方方面面让你感到"诚信"。

    住进病房十几天的感受,觉得"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的医院做到了时时刻刻让人感到:实事求是,真的是言行一致,甚至比介绍得还要好。

    比如,我爱人住VIP病房,不但干净、整洁,服务热情、周到,作风严谨。每日迟丽华主任、刘玉梅护士长七点不到就进病房,下班很晚才回家。领导带了头,班子过的硬。医护每天两次查房,护士床旁交接病人,晨护、晚间护理、生活护理一丝不苟。特别是生活护理,洗头、剪指甲等等,看起来是小事,这在一般的医院目前很少做到。

    不管大夫、护士,病人"传呼器"一呼马上就能到,使病人有安全感,心里踏实。伙食,包餐制,5元钱一天,这在天津市是没有的,全国也很少见。特别是当前物价上涨,肉、粮、油、蛋全涨价,而这里仍是保质保量,晨鸡蛋、牛奶、花卷,午晚米饭、馒头任选,两菜一汤,肉、鱼、虾、蛋,多种营养,病人非常满意,可医院补贴加大,也完成了承诺。这是多大的诚信力度啊!病人不但能吃的好,营养均衡,而且干净卫生、减少了家属送饭的负担。

    就连送饭护理员、卫生人员也那样和蔼可亲,尽职尽责,服务周到。医院管理人员也是首屈一指,方方面面都能看出现代化大医院的管理风范,层层负责,定期检查。特别是全市少有的无陪伴病房,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好不容易。俗话说众口难调,何况病人呢?这些是我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至于医院科研、治疗及其他,《今晚报》上介绍得很详细。总而言之,不愧为中央及天津挂名的先进医院。我有亲身体会,我爱人病重住进呼吸科,消化科权威专家会诊,都是详详细细翻阅病历、X光片等材料,然后做出权威的诊断和治疗意见。特别是消化科张主任,老专家更是和蔼可亲,耐心细心给病人解释和安慰,让人很感动。而且院内会诊不收费,这也是现在天津市不多见的。

    总的来说,我们住了半个多月,这里不但有以上种种让人感动,更可贵的是收费合理,处处为病人着想,该检查的检查,不该检查的绝不检查,没有一项不合理收费。住在这里医务人员态度诚恳,治疗用心,病人和家属放心。

    今天有感而发,不光感谢这些辛辛苦苦的工作人员,更主要希望把患者的心声传递出去,希望更多的医院学习,走这条路,让广大患者看病放心,住院有信心,这也是最大的"民心意愿",更主要是挽回卫生系统的声誉。

    因此我一定大力宣传,使我周围的人们知道天津有这样一个像"白送"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的洁净医院--第三中心医院,让他们也能享受近年来医务界少有的优质服务!

    马宜才家属:尹晶

    24病区1077床家属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多几个19秒如何?

再多几个19秒如何?


2009-06-18 17:57  


来源: 衢州晚报

 
  据09-6月14日《羊城晚报》消息:“国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这样的医生怎么能得到病人的信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剑教授在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透露上述信息。

  上医院看病,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要么自己病了,要么就是陪家人。可医生的问诊时间到底是否有19秒,这我倒还真没有计算过,反正我觉得是挺快的。记得有一次,我陪母亲去看妇科,还没等母亲说两句,那医生就不耐烦了,说上了年纪的人都这样的,只要吃点药就好了。一旁的我还想问问母亲的毛病是怎么引起的,平时饮食要注意什么?可那位“尊敬”的医生,就一边打电话,一手敲键盘给母亲开药了。一看这情景,我还有什么好问的?只好陪母亲取药去了。

  上述情景决非个例,我相信不少的患者都碰到过,各地医院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患者只有敢怒不敢言。而看看日本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他们规定对于外来患者,医生的问诊、身体检查、指导等必须达到5分钟以上,才可以收取额外的诊疗费用。之前他们的问诊时间是3分钟,可日本的民众还是不满意,因此相关部门为平息患者“等三个小时、看3分钟的病”之不满,希望能使医生“认真细致地对患者进行检查”。一个是19秒,一个是5分钟,看来这差别真够大的了,而这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

  眼下,医患关系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也经常有患者家属殴打医护人员的新闻发生。我国卫生部前部长高强就曾经指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医务人员,其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医生只肯听患者述说病情19秒时间,也应该可以归纳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当中。试想,患者上门求医看病,首先是对这家医院的信任,患者的陈述只是想让医生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好对症下药,早日根除病患;而现在医生却一副见怪不怪、敷衍了事的态度,怎么能让患者及其家属放心?这不是态度不好又是什么?

  看来,如果想改变目前医患关系激烈矛盾的现状,还真可以从这19秒上下一番功夫,当然医生就得再多几个19秒,认真地倾听患者陈述病情,仔细地为患者检查身体,而后再动手开药,这样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生开博客网上问诊受追捧

医生开博客网上问诊受追捧

2009年06月22日08:30  

        北京日报讯(记者刘冕)古有悬丝诊脉,今有开博看病。近日,北京朝阳医院举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学课。主讲既不是医学院校的大牌教授,也不是临床科室的大腕专家,而是一位年轻的网络编辑,讲课的内容听起来也与看病风马牛不相及——博客,可台下各科室的医生却个个听得津津有味。

  “写博客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吸引读者看下去。比如最近曹彬大夫更新的博客题目是《公众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既抓住了当前热点,又有科普性,所以点击率很高。”原来,朝阳医院的很多医生此前都已开博,定期发布些健康常识,给患者答疑解惑。这次是为了把网络诊室打造得更吸引眼球,医院特意请了位博客专家来传授技巧。

  “博龄”最长的当属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康南,他最早利用博客这种新媒体是想帮病人“分诊指路”。去年3月份,承担北京奥运会医疗保健工作的康南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向大众普及奥运科普健康知识。通过与网友交流他发现,很多病人一进医院就犯懵,常常闹不清该去哪个科该挂什么号。“经常会出现肋骨疼的患者来看骨科,其实他们更应该去看胸科。”于是,康南通过博客帮网友“分诊”。没想到,在他看来的举手之劳,却引来病人的一片赞扬。

  在康南的带动下,在朝阳医院“创建学院型医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主题活动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职业病与中毒、感染科、骨科、消化内科、整形外科、营养科等10余个科室的专家纷纷开博,牺牲休息时间当起了义务的“网上医生”。

  一年左右的时间,朝阳医院的博客医生们在博客上更新了千余篇科普文章,点击率超过200万人次。大夫们对博客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一开始,我认为博客毕竟不是跟患者面对面,总归是冷冰冰的。但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说,前段时间,有些人质疑镍镉烤瓷牙的有害性,作为专业医生的郝大夫清楚这两类金属对人体并无害,因此发了篇《也谈镍铬烤瓷牙会导致金属中毒》的帖子,点击率一下子突破了1万5千人次。“看到有的网友留言说‘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终于松了口气时’,我体会到了医患通过博客交流的一种温馨。”

  “这些专职大夫都是利用周末或业余时间在网上为患者答疑,这些‘志愿者’相当于建立了一座网上的综合医院。”朝阳医院党委副书记平昭这样形容医生开博。

  朝阳医院院长王辰则表示:“医生开健康博客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既是新医改的要求,也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会坚持下去!”

  其实,除了朝阳医院,目前本市60余家医院的医生都在网上建设了“诊室”。“仅搜狐网就吸引了千余位博客医生,协和医院、口腔医院等本市三级甲等大医院几乎都有医生开通了‘网络诊室’。”搜狐网健康版编辑李磊告诉本报记者,除了看病问诊,大夫们还利用博客互相分享手术视频、重大病例经验等,在网上开辟了一块新的业务研讨园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9 15: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患都需重塑形象

裂痕加深 呼唤医疗纠纷处理新机制
医患都需重塑形象

(董伟   中国青年报)   

2009-06-29

    近几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袁钟一直关注南平医闹事件的走向,其中发生的诸多极端现象让他非常忧虑。袁钟认为,医生安全行医的基本权利要得到严格保护,不能纵容任何人肆意冲击医院秩序,威胁医生的安全。同时,他提出,“医闹”事件反映出,现有的医患纠纷解决渠道已经坏死,根本起不到解决矛盾的作用,必须尽快找到医患双方都认可的新办法。否则,医院无宁日,患者没好处。

   袁钟说,医生和患者应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病魔。正是依靠彼此的信任和合作,人们才能够去病除疾保持健康;正是依靠着彼此的信任和合作,医生才敢冒险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医学才能不断地前进。然而,现状却是:“战友”反目成仇、怨声载道。医闹的频频出现更是显示两者间的裂痕已经达到了何种地步。

    不过,无论医患矛盾多么深,袁钟都不认同杨俊斌家属的做法。“这是基本底线问题!”他说,医生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胁,正常的行医得不到保证,事实上侵犯了其他患者就医的权利。“一有矛盾,就摆花圈、设灵堂、围医院、打医生,这在一个法治社会怎么可以想象?!”

    他认为,医闹会极大地伤害医生的感情,也会扭曲他们的职业行为,从而给大检查和防御性医疗留下空间,也阻碍医学的探索精神。“那样的话,中国的医学水平将退步,医疗费用却会飞涨。”

    尽管袁钟不同意医闹的做法,但他也觉得,当前合法的医患纠纷解决渠道有问题。据了解,2002年9月1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目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及医疗事故赔偿处理的唯一法律规范。该条例虽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主体由原来的卫生行政机关改为了后来的医学会,但是鉴定的客观性、公正性依然备受质疑。

    袁钟说,医学会虽属独立社团法人,但还是和医生脱不开干系,难免有“自己给自己鉴定”之嫌。其次,鉴定专家、鉴定过程的不公开,更是加重了人们的怀疑。常出席鉴定会的医学专家,自身也会遇到医疗纠纷被人鉴定,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难免促成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潜规则,患者的利益则被牺牲了。

    在南平医闹事件中,杨家家属典型地体现了对医疗鉴定的不信任。虽然院方无数次要求走正常程序,但是杨家都坚决给予拒绝。“不能不说这种拒绝背后还是有复杂背景的,并不完全是蛮横不讲理。”袁钟表示。

    大多数患者认为,现在的鉴定工作效率颇低,一般人都是等不起的。一个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结论出台,需经历提出申请、抽选专家、召开听证会、做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怎么快也得好几个月以上。如果某一方对结果再提出异议,那解决争端的日子就更遥遥无期了。

    针对此种情况,袁钟建议,一方面要改革当前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使之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完善医疗责任保险,从而为管理医疗风险、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患纠纷提供新的途径。这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解决医疗纠纷的功能显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对南平医闹事件的关注和袁钟略有不同。他更加注意政府各部门在其中的表现。卓小勤说,政府在南平医闹事件中的做法,尤其是一开始的处理,是饮鸩止渴。

    他认为,警方开始基本上是不介入,说是维持现场秩序,实际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后来市政府领导出面,让医院赔钱,让家属撤走,也没理清是非,结果又造成医生集体上访。为了稳定放弃法律原则,给双方的信号都不好。“对病人来说,一闹就有钱,小闹给小钱,大闹给大钱,那谁不闹、谁不往狠里闹?对于医院来说,政府既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也不细察他们医疗行为的责任,给钱就摆平,那么这种导向又会生出什么样的后果?”

    卓小勤说,目前各种因素使事情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政府不能切实负起责任来,建立合理、有序的规则,明确三方责任以及发生矛盾后各自的行为规范,那么恶性事件必然“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也是摆在医改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人的问题比钱的问题还要难办。”

    他认为,政府、医院和患者都有一个重塑形象的问题,“现在最宝贵的彼此之间的信任已经遭到了严重损害”,没有信任将放大分歧,激化矛盾,容易走向极端。

    南平医闹发生后,中国医师协会很快声明,对受到伤害的医务人员表示慰问,谴责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该协会会长殷大奎曾对记者表示,处理医疗纠纷,工夫在纠纷之外。中国医师协会正在努力作医学科普和医生人文素养培训。

    “医学是个高风险的事情,也是一个有局限的事情。不是说你把钱堆上去,病一定就能治好,人一定就能救活。”殷大奎说,希望公众能够更加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医生,医生,为什么不叫医死呢?就是要把病人医活。但是,医生不是神仙。现在,世界上的误诊率大概有20%~30%。”如果杨家家属了解这些情况,或许能够在发生不幸时更加理智,医闹也就不会出现了。

    此外,中国医师协会在努力培训医生的沟通能力,教会医生怎么平等地对待患者,发生矛盾后怎么向患者解释以及当患者死亡时如何告知家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3-29 06:06 , Processed in 0.076053 second(s), 1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