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53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8 13: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概述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源头),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目录

简介
历史简介
道教起源
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始末
风景名胜
旅游信息最佳旅游时间
门票信息
特色餐饮
购物
特色活动
注意事项
交通信息
民间传说
武当诗词




简介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东接历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车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林区,北临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空中鸟瞰武当山太和宫就像一只龟其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2009年,武当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道教第一山。
  武当山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体四周低下﹐中央呈块状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岩层节理发育﹐并有沿旧断层线不断上升的迹象﹐形成许多悬崖峭壁的断层崖地貌。山地两侧多陷落盆地﹐如房县盆地﹑郧县盆地等。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一。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为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有松﹑杉﹑桦﹑栎等。药用植物有400多种﹐产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风景名胜区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等 。
  武当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旅游胜地。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武当山就有400多种。据1985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617种,因此,武当山有“天然药库”之称。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庙宇500多处,庙房20000余间,明代达到鼎盛,历代皇帝都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来修建。明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史有“北建故宫,南建武当”之说,共建成9宫、9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进行扩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建筑奇观,达到“仙山琼阁”的意境。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有129处,庙房1182间,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分别于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古建筑外,武当山尚存珍贵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称于世,故被誉为“道教文物宝库”。
  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富有神韵的武当道教音乐,具有中庸、委婉和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武当武术同享盛名。武当传说故事、民歌、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飞狐外传》写到了武当派的威名,武当为内家拳剑之主。《倚天屠龙记》中,少年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门派,最后成为中国 武术史上的不世奇才,金庸把这一回题拟为武当山顶松柏长,就是比喻张三丰开创的武当基业。
  武当山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其物华天宝又兼具人杰地灵的特质给世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作为中华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块瑰宝,令世人神往,让我们走进钟灵毓秀、自然天成的武当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灵和神韵……



历史简介



  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
  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先生在《中国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一文中说:"明朝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五岳之上……我们若试将武当山的建筑与五岳之首的泰山相比,泰山尽管历史悠久,建筑却非一气呵成,在总体上就先逊一筹。泰山的岱宗坊比之武当山玄岳门,东岳庙比之玉虚宫,碧霞元君祠比之紫霄宫,南天门比之太和宫,玉皇顶比之金顶,亦都要输分。其余四岳,远让泰山,更难与武当颉颃。"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南岩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
  武当山的宫观、道院、亭台、楼阁等宏伟的古建筑群,遍布峰峦幽壑,历经千年,沐风雨而不蚀,迎雷电竟未损,似是岁月无痕,堪称人间奇绝。
  武当道乐“戛玉撞金,鸣丝吹竹,飘飘云端”,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 武当山武术以“内家功夫”而著称,是中国武术中与少林齐名的重要流派,誉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传说有的道士曾练成在万丈悬崖上步履如飞的功夫,其卓绝处令人景仰。
  武当山以天机生化的旨趣和透脱通达的胸怀,将山的雄奇与妩媚,水的流荡与静谧,雾的生腾与凄婉,人生意态的高远与宽阔,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种奇特的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令游子心荡神迷,令神仙留连忘返……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2-8 13:1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7:39:42 | 只看该作者
道教起源

  在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2]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 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县图志》, 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 乐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 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左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天柱峰金殿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 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 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 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 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 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 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 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 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例如玄武离家修行时,父王派五百人追寻,到武当山时,遇涧受阻,后来这五百人决心随玄武修行,此涧即今九渡涧,此五百人即五百灵官。玄武修炼时曾经想半途而废,他的师父化为一老妇女在磨铁杵以勉励他有志竟成,今有磨针涧。玄武感悟磨针的话后,折梅枝寄于榔梅树,发誓若道成,此树开花结果。此树即今榔梅树。玄武修炼时,曾经有蓬莱仙侣化成九美人来诱惑,其地即今仙侣岩。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 刘道明所说武当山一名的由来乃是因为玄武的缘故,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却得到普遍的认同。 元代武当山的风物大量附会为玄武的遗迹,一方面表现了地方风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传,武当山为祭奉玄武的圣地。



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武当山古建筑群
  英文名称: Ancient Building Complex in the Wudang Mountains
  编号: 200-013
  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12月15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其中的道教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概 况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今天见到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
  现在武当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遗产包括: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复真观、“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宫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南侧,包括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太和宫主要由紫禁城、古铜殿、金殿等建筑组成。紫禁城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组建筑在悬崖峭壁上城墙,环绕于主峰天柱峰的峰顶。古铜殿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于主峰前的小莲峰上,殿体全部由铜铸构件拼装而成,是中国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金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于天柱峰顶端,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
  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
  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
  武当山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历经沧桑,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在布局、规制、风格、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状。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内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于宫观附近地带,自成体系,岩庙则占峰踞险,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巨大景观。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国宗教历史以及古建筑的实物见证。武当山古建筑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规划严密,建筑杰出
  武当山古建筑群分布在以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总体规划严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筑位置选择,注重环境,讲究山形水脉布疏密有致。建筑设计的规划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或深藏山坳,或濒临险崖,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和天才的创造力。
  高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武当山古建筑群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设计、构造、装饰、陈设,不论木构宫观、铜铸殿堂、石作岩庙,以及铜铸、木雕、石雕、泥塑等各类神像都达到了高度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武当山太和宫道教建筑之瑰宝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始终由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皇室派员管理。现存建筑其规模之大,规划之高,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国现存道教建筑中是绝无仅有的。
  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武当山金殿及殿内神像、供桌等全为铜铸馏金,铸件体量巨大,采用失蜡法(蜡模)翻铸,代表了中国明代初年(16世纪)科学技术和铸造工业的重大发展。
  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武当山建筑群的兴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扩展外交的同时,对内大力推崇道教,灌输“皇权神授”思想,以巩固其内部统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思想信仰等意义。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主要遗产有太和拱、南岩宫、紫云宫、复真观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此外,在全山各宫观中还保存着铜、铁、木、石各类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制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图书经籍等,均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7:42:49 | 只看该作者
申遗始末
  一、机遇
  1990年11月,李瑞环同志视察武当山。李瑞环对武当山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十分感慨,他指示要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认真管理好祖先遗留给今人这笔财富,管理好这批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临走时又念念不忘地说:“回京后,一定要让国家文物局局长,也来感受感受。”
  1991年4月23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视察了武当山。张局长观后惊讶地说:“万万没想到武当山还保存着这么好的皇家建筑。”“武当山不仅是—座艺术宝库,而且古代建筑还是我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他回京后不久,武当山玉虚宫被作为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文物抢救项目,下拨了专项资金。国家文物专家黄经略、马自树等分别考察了武当山。专家们认为:武当山经历了五百多年,仍保持了明初的风格,为明初国家政治、经济和中国宗教发展的实物见证,应积极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抢救保护好这些珍贵遗产。考虑到地方财力有限,没有中央的支持是难以进行的,专家们又联名上书中央。在李瑞环同志的亲切关怀和专家们的呼吁声中,国务院决武当山游览图定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1992年5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李瑞环同志代表国务院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同时决定全国每年递增8000万元的文物保护经费。
  二、争取
  为了争取国家对武当山的重点扶持即资金的倾斜,丹江口市文化局武当山文物管理所抓住机遇,积极准备材料。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组织了大量的汇报材料、图片资料等。几经赴省赴京,要求将武当山列入“九.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胡美洲同志接到报告后,认为应该借抢救遗产的东风,把武当山古建筑群推向世界,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他们的精心策划、安排下,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要求武当山文管所双管齐下,一方面向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请求,通过政府渠道提出申请;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完整全面的资料转呈省文化厅。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很快于1992年9月正式向湖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书面申请,与此同时,省文化厅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要求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人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报告。
  国家文物局接到材料后,为了慎重起见,再次派出世界(国际)遗产专家罗哲文、单士元、郑孝燮、刘毅等组成的武当山文物考察专家组,对武当山古建筑群再次进行了实地勘察。专家组以国际标准对武当山进行了细致地考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具体建议。10月,全国人大执法组,对武当山落实文物保护法规等进行了验收考察。执法组严厉批评了形成违章建筑的根源,即“自然环境和文物建筑破坏严重”,特别提出人文景观应与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与统一。他们要求丹江口市和郧阳地区采取得力措施,有效治理。武当山文物保护,从法律角度从而得到确认,地方政府可以大胆地依法行使政府的行政权力。
  1993年5月7日,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为了征得国务院向联合国申请立项,先后赴京两次,赴省8次;省文化厅赴京汇报、争取11次,经过不懈的努力。8月19日,国家文物局通知:“拟将武当山等五处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项目,要求将遗产材料上报,争取联合国立项。”



  在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市申报组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文字材料组、音像组、摄影组、制图组、后勤组以拼搏精神努力工作,在规定时间内把一套文字材料、一套音像资料、一套摄影及幻灯资料送达国务院文物局。于10月10日晚,完成了申报所要求的文字资料、幻灯资料、录相、航拍资料、声像、解说资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古建筑分布图纸(正、立、断面)数份、中英文对照资料等,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所要求的全部材料。
  1994年1月7日,国家文物局发来电文:“武当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已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初步审议,并在世界遗产中心注册,编号为705号”,并确定了验收、考察的准备时间;
  三、整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确定5月到武当山考察、验收。 为了给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吸取了外地申报成功的先进经验,把泰山、黄山、兵马俑等地的成功经验搜集起来,包括伸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须知》、标准、原则、方法等材料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复印数份,装订成册,分寄到省、地、市各级有关领导手中,首先让领导们从“感性认识”上,逐步加深理解,同时广泛宣传申报成功后的意义。然后又将所形成的文字材料细致化,把设想和建议再次分别呈报到有关领导手中。凡属于政府部门行使行政手段的,由政府直接,发布实施,缩短环节(调解环节),文物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先后出台了三个五项决定。省人大教科文委员会也向省委、政府提交了全国人大检查武当山文物保护执法情况和对武当山违章建筑提出的明确要求,希望通过政府手段切实整改,确保申报成功。省委决定由副省长韩南鹏主抓。在韩副省长的主持下,武当山治理工作进展迅速,“武当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治理整顿专家组”也亲临武当山指导治理。省专家组以国际标准对武当山提出了“一线八点”的整改意见。 3月21日,省委、省政府审查通过了专家组的“方案”,并责成郧地行署、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立即实施“方案”。 至此,武当山环境治理整顿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1994年1月,市委、市政府按申报要求,着手准备三套中英文对照的申报材料,报送国家文物局审查。同时,丹江口市成立 “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务院对风景名胜区创“四山”(文化山、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的标准进行有效治理。“武当山申报遗产指挥部”在景区现场开展工作,对景区环境、卫生、市场经营、交通安全、违章建筑等逐项落实整顿措施。市财政及时拨出专项经费,确保整顿顺利进行。核心景区的农户安排移徙、拆除乱搭滥建的商业摊点及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1755间3.8万平方米。拆除其它建筑610多处,整修宫观庙宇27处,清除玉虚宫等文物遗址土石方 4.5万立方米。全山所涉及到中央、省、地、市、镇直各单位有548家,上至中央铁道部、二汽,下至村民个体户等,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支持。武当山景区治理整顿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各宫观庙宇的游览和参展内容都得到充实,朝天宫举办了“历代帝王与武当山”实物展,榔梅祠举办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武当山”图片展及“武当乐舞”展演,展示了武当山丰富的文化蕴涵。
  四、验收
  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产专家,顺利结束了对中国第四批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考察。
  1994年5月25至26日,联合国世界界遗产专家考斯拉先生、苏敏塔迦先生来到武当山,对玉虚宫、太子坡、紫霄宫、南岩宫、金殿等古建筑进行了认真的考察,5月27日,考察官在验收座谈会上宣布:“武当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美景。”
  此次考察的成功,对武当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起到了决定性的代用。
  1994年8月10日,全国人大教科文秘书处三处,接到了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第十八届会议最后的报告:“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国),符合文化遗产(Ⅰ)、(Ⅳ)、(Ⅵ);主席团注意到I-COMOS的评估,希望中国当局提供有关遗产管理计划的详细材料,并就武当山较偏远地区庙宇保护措施的实施做出保证。”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立即向湖北省文化厅发出传真,要求“提供详细的遗产管理计划,省文化厅以紧急通知电传至丹江口,并规定在8月19日前将上述材料完成。
  时间紧迫,只有7天,既要及时完成上述任务,又要完整、细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使联合国专家满意。文化局副局长朱道琼同志,再次赶赴武当山,大家群策群力,经过紧张地勘察、绘图、撰写、合成,又是几个不眠之夜,再次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武当山文物遗址、景点的分布及其偏远山区28个景点的保护计划、措施、机构、人员、职责、辐射等,包括各点文物网络的环境保护图,修缮规划图等详尽材料。
  1994年12月15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5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举行隆重的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武当山被授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证书。该证书现保存在丹江口市人民政府。


风景名胜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 多平方米。
  古铜殿: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铸,高3米,阔2.8米,深2.4米,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格扇裙板上铸有“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紫禁城: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净乐宫: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 “治世玄岳”牌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于武当山镇东4000米处,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又名玄岳门。系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三间四柱五楼牌坊,高12米,阔14米。明间与次间之比为5:3。坊柱高6米,柱周设夹杆石以铁箍加固。柱顶架龙门枋,枋下明间为浮雕大小额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访和下枋,枋间嵌夹堂花板,构成明间高敞、两侧稍低的三个门道。正楼架于龙门枋上,明间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横式牌匾。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与次楼,构成宽阔高耸的正楼、边楼,由上而下,逐层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楼,中嵌横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此坊结构简练,构件富于变化,全用卯榫拼合,装配均衡严谨,坊身装饰华丽,雕刻精工,运用线刻、圆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动物和花齐图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楼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宫观庙宇2200间,嘉靖三十一年又经修葺,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单元。后来大部分毁于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现存部分建筑和遗址,还建有重达百吨的“龟驮碑”亭四座。
  磨针井:又名纯阳宫。坐落在老营以南12公里处,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现存磨针井为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厢房50余间,面积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复真观。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建筑群中的一个较大单元。复真观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于狮子峰前,现存建筑20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6万平方米。观门侧开9Jr匝山势建夹墙复道,状如游龙。中轴线上有照壁、梵帛炉、龙虎殿、大殿、太子殿。左侧道院建皇经堂、芷经阁、庙亭、斋房,随山势重叠错落。前有五云楼,五层楼翼角立柱上架设12根梁枋,交叉叠阁,为大木建筑中少见的结构,有一柱十二梁之称。
  南岩: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扩建。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著名。现存建筑2l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占地9万平方米。有议案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物。主体建筑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琼台观: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
  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为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山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
  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宫内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建在三层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侧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阔进深各五间,高18.3米,阔29.9米,深12米,面积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大木结构,由三层崇台衬托,比例适度,外观协调。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头和斗栱显示明代斗杠的特征。梁架结构用九檀,高宽比为5:2.5,保持宋辽以来的用材比例。殿内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间内槽有斗八藻井。明间后部建有刻工精致的石须弥座神龛,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顶全部盖孔雀蓝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戗脊等以黄、绿两色为主楼空雕花,装饰丰富多彩华丽,为其他宗教建筑所少见。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 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馏金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馏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我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隐仙岩:隐仙岩位于竹关之上,五龙宫之北。高耸云烟,石如玉壁,呈瑰纳奇。
  武当山古神道:
  武当北神道——位于天柱峰东北的丹江口市武当山镇﹐所产龙头拐杖﹑玉雕﹑木雕﹑陶瓷等工艺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针井茶为传统名茶。襄渝铁路﹑老(河口)白(河)公路在此并行通过。 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南神道——位于武当山西南麓的丹江口市官山镇,距武当山金顶(天柱峰)仅有5.7公里,是豫川陕香客敬香的重要神道,素有武当后花园之美誉。这里群山如花,数峰如笋,大河如练,美景如画,民歌如潮。这里是八百里武当里一块最原始、最神秘的幽静之地,景区全长20公里,由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和直通金顶的武当大峡谷两大景区组成,以九道河为玉带,像珍珠般串连着吕家河民歌村、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和新四军遗址、二龙戏珠、斩龙崖、尼姑岩、桃花洞、兰花谷、狮子滩、鬼谷子涧、天书谷、黑金沟大峡谷、龙潭、转运台、金蟾朝圣等众多景点。茂密的原始森林、清纯的小河流水,古朴天成,深受游客青睐,在这里能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真正体会到世外桃源所带来的乐趣。
  武当山西神道——经丹江口市六里坪、官山外朝山、分道观分道开始登山,经过猴王庙、娃子坡、全真观遗址(有两株千年大银杏树)、长岭抵全龙观,计程15公里,现为四米宽水泥公路。再登黄土岭,到乱石窖,交古韩粮道,依次经财神、黑虎、火神、山神四座石庙,上黄土垭,再攀青龙背、吊钟台,经太和宫上金顶,计程10公里。因位于天柱峰西侧,史称西神道。沿途古木参天,风景如画,东有深沟大壑的雷涧(东沟河),有金鼎、眉棱两峰左右矗立,七星(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峰南北屏立。
  武当山东神道——从丹江口市盐池河镇到武当口村的15公里水泥路已硬化12.5公里,还有近2公里的路面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武当山第三条上山旅游线路将全面建成。天桥沟瀑布——位于盐池河镇政府所在地以东约9公里处,实则为一条山涧小溪,自改板河村由东向西缓缓流出,长约3公里,溪水自天桥处折而向北流经百米高的悬崖跌宕而下形成瀑布。山坡锣鼓——民间艺术瑰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开发力度,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向“中国锣鼓之乡”努力。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2-9 17:45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7:49:50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太和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 (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置于此,故名“转运殿”、“转展殿”。朝拜殿右下有清代改建的皇经堂。该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四周峰峦迭嶂,起伏连绵,烟树云海,气象万千。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武当山净乐宫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北麓。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净乐国王,净乐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宫焉。”该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动工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问,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宫门、二宫门、正殿、二圣殿、真宫祠、方丈堂、斋堂、浴室、神厨、神库、配舍等,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今仅存遗址。
  武当山八宫之首,始建于明代永乐11年的武当山净乐宫,因1958年兴修丹江口水库时淹没在水库之中,宫中的牌楼、龟驮碑等一批文物搬迁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经过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广场、山门、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现雏形,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

元天净乐宫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营造依据真武出生、修炼、成仙的传说而修建。作为真武出生地的净乐宫被称为武当山八宫之首。原址位于古均州城内正北部,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宋代开始,封建王朝自上而下皆崇拜玄武神,为避宋太祖父赵玄阴讳,改玄武为真武,并称其为道教始祖老子的“变化之身”。至明代,真武神受到历代皇帝的奉祀,尤其是明初的“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朱棣取得皇位,自称他得天下是“真武神”的庇佑之功。因此,崇奉真武神较前朝更甚,并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进行营造。从明永乐十年至永乐二十一年(1412——1423年)的十一年间,自原均州城净乐宫至武当山天柱峰顶140华里的古道上建八宫二观三十三处建筑群。
  永乐皇帝根据《三宝大有全书》关于“真武修炼成真”的记载:“相传真武的父亲原是净乐国国王,净乐国就在均州.”于是,为纪念真武大帝的父亲,就在均州城内修宫供奉。
  净乐宫东西宽353米,南北深345米,面积达121785平方米,永乐十六年(1418年)落成,并赐“元天净乐宫”额。据旧图志载:净乐宫中轴线上为四重殿,一进为龙虎殿,二进为朝拜殿,三为玄帝殿,四为圣父母殿,各殿均耸于饰栏高台之上,宫门前是六柱华表式冲天大石牌坊。牌坊通高12米,宽为33米。穿过牌坊,是净乐宫山门,此建筑是单檐歇山式,开三孔大门,建造在高1.5米,宽41米,深32.2米的条石砌成的台基之上,砖石结构,门两侧是绿色琉璃八字墙。二宫门内是正殿,又名玄帝殿,其规模法式与紫霄宫现正殿相似。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上施绿色琉璃瓦,重檐歇山式砖木结构。
  旧志载:“净乐宫后有圣父母殿、东有紫云亭。净乐宫原有东、西二宫,西宫后侧为御花园。尚有斋堂、浴堂、神厨、道房、配房、皇经堂、东西龟驮御碑亭、常平仓、更衣亭”等单元建筑,均为明代建筑。净乐宫部分建筑于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年)动土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年)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间,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明、清名人游记中,把净乐宫描绘成皇帝居所,气势近似于北京故宫,故有小故宫之称。后逐年恢复,粗还旧制。”
  1958年国家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均州城、净乐宫属淹没区,部分文物搬迁到现丹江口市北郊金岗水库北坡以待复原,部分淹没区文物迁移到武当山风景区元和观内,部分石刻构件文物现仍沉浸于汉水之中。均州城净乐宫至玄岳门五十华里的两侧,共淹没宫、观、庵、堂、亭、祠、庙、阁、桥等共一百二十余处。

玄岳门




 玄岳门位于武当山北麓,濒临丹江口水库库区,是游览丹江口市武当山的序幕。玄岳门,是“治世玄岳”牌坊 的俗称,为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建筑。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宽12.81米,石 凿榫卯而成。正中坊额上刻着嘉靖皇帝亲书“治世玄岳”4个大字,笔势隽永刚健。明永乐皇帝将它 的地痊列于五岳之上,称为“大岳”到嘉靖时更尊为“治世玄岳”。“玄”,在这里可以解释为道教,也可解释为玄武(即真武神),“治世玄岳”是指用武当山道教及祀奉的真武神来治理天下。1988年,国务院公布玄岳门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岳门上依层峦叠嶂的武当山,下临烟波浩淼的丹江水库。从玄岳门至金顶的曲折道路,古称“神道”。从前,玄岳门前有灵官殿、玄都宫、回心庵等建筑,早废。现仅存王灵宫和六丁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各重约千斤,造型生动。为我国珍贵稀有文物,现置于元和观内。王灵宫龇牙咧嘴,手执钢鞭。使人触目惊心,是镇山守门之神。可见玄岳门的威严与恐怖。
  这座被称为“玄岳门”的石坊,并不是明永乐年间大修武当时建造的,而是明嘉靖三十一年敕建,正中镶嵌的“治世玄岳”的匾额也是由嘉靖皇帝御赐。在明朝,嘉靖皇帝极为信奉道教,在他的统治期间,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嘉靖皇帝把稳固政权的希望寄予神灵,又一次的大修武当。“治世玄岳”石坊就是那个时候建筑的。由此可见,皇家把玄天上帝视做了治理天下的福神,而武当山也由此升至了五岳之首的地位。
  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高十二米,宽十二点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候和相遇神仙的场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为“十二重楼”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所以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自古来武当山朝山进香的人进了玄岳门后都神情肃穆,不敢高声谈笑。


  玄岳门全部是用巨型青石雕凿榫卯而成,古代工匠们采用高浮雕、镂空、圆雕、平雕、剔地等多种手法,雕饰出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及八仙等图案,且结构紧凑而舒展,给人以豪华大气之感,稳固磅礴之势。这座巨型石雕建筑,因其精湛的工艺,被誉为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珍品。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2-9 17:51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21:34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玉虚宫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主峰西北。全称玄天玉虚宫,因明清两代,此地常有军队扎营,故俗称老营宫。该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嘉靖三十一年(1552)维修。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龙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问;前后崇台迭砌,结构严谨;左右殿宇重重,楼台毗连;其间玉带河穿插,曲屈萦围;四周朱墙高耸,环卫宫院;原是武当山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清代乾隆十年(1745)大部分建筑被毁。现存建筑有宫墙和宫门,宫墙状似月阑绕仙阙,宫门为精雕琼花须弥石座,卷拱三孔,两翼八字墙上嵌镶琉璃琼花图案,门饰栏台阶,朱碧交辉,状美富丽。宫门内外各有碑亭一对,巍然对峙,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其背各驮一碑,门外两碑分别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门内两碑,一是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为保护武当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太和山道宫碑记。四通碑文书体隽永圆润,碑额浮雕蟠龙,矫健腾舞,造型稳重虬劲,碑下驮碑之赑屃大小相同,各重约90余吨,形象生动,雄浑刚健,是武当山石雕艺术的珍品。



磨针井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距玄岳门约十公里的登山道旁。相传昔年净国王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虚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修炼学道,因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一日走到这里,遇见一姥姆坐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问道: “磨铁杵何用?曰:“磨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对曰:“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顿时恍然大悟,遂转回继续修炼,功德圆满,得道成仙,后来人们便称此为磨针井,并在此处修建了一些建筑物。
  磨针井原有建筑已毁,现存殿字为清代成丰二年(1852)重建,主体建筑祖师殿,为三开间殿堂,殿内原奉真武大帝青年塑像,殿壁满绘《真武修真图》,图面生动地绘述了真武大帝入山修炼的传说故事,线条古拙雅朴,色彩陈淡苍然,山水树木有致,各种人物栩栩如生。殿前立有二根铁杵,均粗似碗口,乌黑光亮;殿旁有一方亭,重檐雕脊,凌空飞展,轻俏典雅,别具一格,亭中有井,井上龛内置铁铸饰金姥姆磨针像一尊,姥姆手捧铁杵,头微侧偏,面带笑容,神态自然。此处建筑纤巧玲珑,布局紧凑,在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中别具特色。其附近原有一庵,名曰回心庵,建置年代不详,今已不存。
  磨针井建筑居高临下,武当道教认为,每天太阳初升,这里首先接纳到纯一的阳气,故又把它叫做“纯阳宫”。磨针井是武当古建筑群中典型的小品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灵珑,其建筑主体依据的是玄天上帝在武当山修真的故事。
  在磨针井大殿内的山墙上,现还存留着玄武修真的壁画。壁画以细腻传神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传说中玄武从出生到入山修炼到功成正果的全过程。其“铁杵磨针”一幅,更是笔墨流畅,意味深长。 在磨针井院内,两根巨大的针型铁杵直竖而立,以其点睛之笔将其传说的主题渲染得淋漓尽致。
  磨针井主要建筑是一砖木结构的亭子,人称姥姆亭。里面置有一尊紫元君铁杵磨针塑像。紫元君化身的姥姆造型朴实生动,一如饱经沧桑又慈祥可敬的老者,她侧身回首,似乎正在与人对话,正在讲述着一个千古永恒的道理。铁杵磨针这个美丽的传说,其深刻的哲理赋予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成为武当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复真观  

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复真观,这座在武当山狮子峰60度陡坡上的古代建筑,被当今建筑学家赞誉为:利用陡坡开展建筑的经典之作。 复真观背依狮子山,右有天池飞瀑,左接十八盘栈道,远眺似出水芙蓉,近看犹如富丽城池。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不仅创造出1.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且建造殿宇200余间,结构出“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据记载,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敕建玄帝殿宇、山门、廊庑等29间。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殿宇至200余间。清代康熙年间,曾先后三次修葺。清代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又重修大殿、山门等殿宇。后因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经国家投资,对复真观开展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入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利用狮子峰的特殊地形,古代建筑大师们顺依山势的回转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九曲黄河墙。进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漫步走进,只见小院重叠、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谐调而完美,充分体现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内涵。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 数百年间,复真观的人文景观被世人广为赞颂。
  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这一景区虽然路线较长,但大都紧依上山旅游的公路,所以交通非常方便。
  太子坡古建筑群基本上是按照真武修炼的故事来精心设计的,古代建筑大师们巧妙地利用山形地势,建起犹如波浪起伏的夹道墙,被称九曲黄河墙。进入二道山门,豁然显出一宽阔院落,漫步走进,只见小院重叠、幽静雅适,前有依岩而建的“五云楼”,中有“皇经堂”、“藏经阁”,后有高台之上的“太子殿”。太子坡整体布局左右参差、高低错落、协调而完美,巧妙且富有神秘色彩。置身复真观的最高处,俯视深壑,曲涧流碧;纵览群山,千峰竟秀;每逢夕阳西下,还可见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


  这一景区的主要胜景,有磨针井造型玲珑剔透的井亭、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直角石”、“真武修真”壁画;太子坡有一泻百丈的天池瀑布、滴泪池、五云楼中的一柱十二梁、桂花树、九曲黄河墙;有如彩带飘扬的上下十八盘故道,有九渡涧中的千姿百态的怪石,有陡险奇绝的玉虚岩等等。
  走进复真观的山门,看到在古道上依山势起伏建有71米长的红色夹墙,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构思布局及用意都十分巧妙,流畅的弧形墙体,似波浪起伏,气势非凡;弯曲高大的红墙,对初来乍到的虔诚香客,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
  九曲黄河墙的墙体厚1.5米,高2.5米,浑圆平整,弧线流畅悦目;配以绿色琉璃瓦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飞腾,无论从什么角度欣赏,都给人以美感,体现出皇家建筑的气派和豪华。
  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来历,见仁见智。道教思想认为,给道教庙宇布施的道衣、经书、造像、建筑、法器、灯烛、钟磬、斋食、香表者,都可以得到神灵的佑护,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黄河墙也是体现道教思想的一种建筑。
  复真观大殿,又名“祖师殿”,是复真观神灵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部位。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殿等建筑物的铺垫渲染,在第二重院落突起一高台,高台上就是复真观大殿,富丽堂皇的大殿使人感到威武、庄严、肃穆,顿生虔诚之感。
  复真观大殿敕建于明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毁坏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因清代维修为地方官吏和民间信士捐资,虽难以保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反而增加了许多民间建筑做法。故通过大殿,可以同时看到明、清两代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存。
  大殿内供奉真武神像和侍从金童玉女。更值得一说的是,这一组巨大的塑像为武当山全山最大的彩绘木雕像,历600年,仍灿美如新。
  复真观的五云楼,也叫五层楼,高15.8米,是现存武当山最高的木构建筑。古代劳动人民在不开挖山体的情况下,完全依山势变化而建,取得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双重最佳效果。
  五云楼采用了民族传统的营造工艺,墙体、隔间、门窗均为木构,各层内部厅堂房间因地制宜,各有变化。五云楼最有名之处就是它最顶层的“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体立柱上,有十二根梁枋穿凿在上,交叉叠搁,计算周密。这一纯建筑学上的构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因而也成了复真观里的一大观
  在复真观建筑群的最高处,耸立着明代建造的太子殿,小巧精致,又不失皇家建筑的气魄。太子读书殿里,布置得独具匠心,少年真武读书的壁画、石案、笔墨、古籍等,所营造的刻苦读书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当年幼年太子生活学习的艰辛、信心和恒心。殿内供奉有铜铸太子读书像,是武当山唯一求学祈福之地。游客至此,仔细观察太子读书像的神态,认真领悟太子读书的专心,或许使自己对学习有新的启发和认识。
  建太子读书殿,旨在突出幼年真武苦读经书的事迹。据传,莘莘学子来此瞻仰,可使学业有成。古往今来,有无数少年学子亲临观瞻,以建树学业的恒心和信心,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常来此地,以求事如意愿,子女成材。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25:16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南岩



  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 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今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南岩,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
  据记载,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在元朝,武当高道张守清在前人的基础上“凿岩平谷,广建宫廷”,使南岩的建筑“隐林中之煊赫,耸层楼十二……” 而且当时南岩的道人已多达一千人。因为张守清修建南岩,宏扬武当道教的巨大功绩,当时的皇帝赐封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史书上盛赞当时的南岩是“分列殿庭,晨钟夕灯,山鸣谷震”。在这里,把“晨钟暮鼓”用作了“晨钟夕灯”,充分说明了当时南岩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到了晚上,这里的灯火成了别具特色的景观。
  在明朝,南岩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殿堂道房多达八百多间,可惜在1926年9月的一场大火,烧毁包括玄帝大殿在内的殿房二百多间。南岩的古建筑,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工匠们巧借地势,依山傍岩,使建筑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小巧玲珑;即有群体的四合院,也有单体的转角楼,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南岩,一座伸出悬崖的石雕,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座石雕叫龙首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头香”。龙头香长三米,宽零点五五米,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浑为一体的两条龙。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正因为龙头香的神秘和其地位,信士弟子们为表虔诚,每次来朝武当,都要烧“龙头香”而走上那阴阳生死的边界。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毫无疑问,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其情形目不惨睹。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戒告。碑文告诫人们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复蹈前辙,毁掉宝贵的生命。禁烧龙头香碑不仅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珍爱生命。


琼台观  




位于天柱峰东南麓约10公里,垂直距离1350米,分为上观、中观、下观。在元代时,称为“琼台宫”。明清时修葺扩建有24座道院,庙房数百间。至清咸丰六年(1856年),毁于兵火。光绪时重建部分庙房。现已修复部分庙房。该处系武当山客运索道的起始点。已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是武当山三十六观中最大的道观之一。
  三观建筑物,均利用地形特征,各以中轴线进行对称布局,显得合理而严谨。上观早废,今存遗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尚存石雕玄武像和明碑。琼台中观,现存元代石殿和清代重建的正殿、配房14间,建筑面积479平方米,建筑及遗址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元代石殿,位于大殿右,坐西朝东,石结构,九脊歇山顶(已残),石雕须弥座。墙厚0.94米,面阔进深一间,建筑面积18平方米。正殿,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硬山顶,清式屋架,前为廊后封檐。面阔3间13.13米,进深9.85米,通高11.03米。琼台下观,现存正殿、配房等13间,建筑面积571平方米。正殿为清式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屋面为干 阴阳板瓦。前为廊后封檐,前檐饰11组五彩重昂清式斗栱,正面为隔扇门。面阔3间13.65米,进深10.80米,通高9.80米。殿前北配房在1987年冬被大雪压塌,现存遗址;现存南配房面阔5间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构架,正面全为木装修。
  琼台三观各有非常好听的名字,上观叫“白玉龟台”,中观叫“紫岳琼台”,下观叫“玉乐霄台”。历史上,三观之间借山势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间由亭桥相联,故有在三观之间走动“出门不见天,下雨不湿鞋”的说法,可见当时琼台观的建筑是宏大而奇妙的。
  数百年岁月和战乱兵火,使琼台观的房屋毁损严重。现在的上观,仅存有遗址和石雕玄武,下观亦只有摇摇欲坠的大殿和几间道房了。
  在中观还保存着一座完全用青石构造的元代石殿,里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圣像。这座面积只有18平方米的石殿对研究武当元代道教史有着重要价值……
  在琼台观海拔1450米的悬崖上,有座岩洞叫太玄洞,是古代隐士修行之地。因岩洞在峭壁上,攀爬路上处处惊险,稍有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
  太玄洞是个双层岩屋,到第二层要利用云梯爬上去,所以当地人又管太玄洞叫“梯子岩”……
  顺着梯子进入第二层还要经过一道天桥。在洞中悬空架桥,这种别致奇特的结构,在武当山岩屋建筑中是首次发现。
  太玄洞的历史相当久远,因缺乏文字依据,我们只知道它在明永乐十年进行了重建。当年太玄洞在悬崖上的双层庙观从远处看既玄妙又险峻,是武当山的一大奇景胜地。


湖北紫霄宫




  紫霄宫,1982年02月2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霄宫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
  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
  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额匾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成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雕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座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传说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杉”;又因在一端轻轻扣击,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相传亦是明代遗物。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
  紫霄殿(武当山紫霄大殿)后为父母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儿女的地方。
  紫霄宫附近还有赐剑台、禹迹池、禹迹桥等名胜古迹,可供游览。
  1931年曾为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处。是武当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为现存保留较完整的武当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是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所在地。 ‘
  紫霄宫,距复真观7.5公里。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 迹池、宝珠峰。此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武当山上保存较完整的宫观之一。主要名胜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东宫、西宫、太子岩等。 此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故曾被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从刻有“紫霄福地”匾额的福地殿进入龙虎殿,可见青龙、白虎泥塑神像侍立两旁,形象威严。沿数百级台阶循碑亭穿过十方堂,有一座宽敞的方石铺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层饰栏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进深五间,重檐九脊,翠瓦丹墙。殿中石殿须弥座上的神龛内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两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将等,铜铸重彩,神态各异,是我国明代艺术珍品。殿左放着一根数丈长的杉木,另一端可听到清脆的响声,而称为“响灵杉”。大殿四周神龛内,陈列着数以百计的元、明、清代铸造的各种神像和供器,堪称我国铜铸艺术的宝库。紫霄殿后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像。左神龛内供奉的是观音,右神龛内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称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儿女的地方。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紫霄宫是武当山道协的办公地,每年举行三月三、九月九庆祝活动,就在此处做道教法事。
  紫霄宫背倚展旗峰,面对照壁峰。展旗峰石色赤灰,有如一面猎猎卷动的大旗。峰下 的紫霄宫大殿,楼阁飞檐,雕粱画栋,顶脊上排列着各种飞禽怪兽的铜铁造像,极为逼真生动。紫霄宫素有“紫霄福地”“云外青都”之誉。整个建筑依山而筑,雄伟壮观,是武当山八宫二观建筑群的主体,也是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宫廷内外,四时花卉,长开不败。宫内有龙虎殿、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碑亭、东西配殿等,清雅幽静。主殿紫霄殿建于三层崇台上,四周围以石栏,碧瓦重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内供有真武祖师的铜雕坐像,两旁排列着玉皇、灵官诸神的泥塑像,雕塑细腻,庄严威武,此外还有多尊造型各异的真武像及明代铸造的武当山铜质模型。
  殿前碑亭有两座保存完好的巨大鳌碑,高达10米,用完整的巨石雕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正殿后为父母殿(俗称荷叶殿),供奉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殿后即太子岩,系一天然洞穴略加人工开拓而成的石室。紫霄宫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28:09 | 只看该作者
湖北武当山金殿




  在湖北省十堰市市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巅。俗称“金顶”。建造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全系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迭脊,翼角飞举,脊饰龙、凤、鱼、马等珍禽异兽,古朴壮观,下设圆柱十二根,作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精巧,额坊及花板上,雕铸流云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图案清秀美丽。殿基以花岗石砌成,周绕石雕栏杆,庄严肃穆,美观大方。殿内供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造像,其像身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面容慈祥,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谨恭顺,娴雅俊逸;水火二将,擎旗捧剑,列立两厢,勇猛威严;神案下置“龟蛇二将”,蛇绕龟腹,翘首相望,生动传神,巧夺天工。殿内神案及案上供器,均为铜铸鎏金之品,上悬清康熙皇帝御书“金光妙相”金盾,藻井之上悬挂一棵铜质鎏金宝珠,相传此珠可镇山风,使其不能进入殿内,确保殿中神灯长明不灭,故人称“避风珠”。殿体为分件铸造,结构严谨,连接精密,毫无铸凿之痕,虽经五百余年风霜雨雪及雷电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宏丽如初,是我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之中的稀世珍宝,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前两楼,一曰“金钟”,一曰“玉磬”,均是铜铸建造,铸于明代嘉靖四十二年(1563)。殿下峰腰绕石城一周,名紫金城,长达1.5公里,系以巨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蜿蜒起伏,雄伟壮观,外临悬崖,险峻超俗,东、西、北三面紧临绝壁,唯南面开门可通下山之道,此城建于明代永乐二十一年(1433)。登临金顶,举目远眺,四周群峰环峙,苍翠如屏,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金殿是武当山最著名的道教建筑,今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
  是武当山的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
  在金殿前,极目四方,八百里武当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群峰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奔涌在静止的瞬间,众峰拱拥,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地渲染着神权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金殿是当时中国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高5、45米,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栩栩如生。金殿整体为铜铸,外饰鎏金,结构殿身的立柱、梁枋以及瓦鳞、窗棂、门槛等诸形毕备。各铸件之间严丝合缝,浑然天成。金殿历经近600年的风雨雷电、严寒酷暑,至今仍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堪称国宝。
  这里,是智慧和创造力的集成,是美和艺术的展览。金殿内壁上浅雕流云纹饰,线条柔和而流畅;紫色地墁,洗磨光洁,色调和谐柔润;金殿内供奉的真武大帝、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等神像,均为铜铸鎏金,刻画细腻,性格鲜明,生动传神。
  在金殿的前面还有金钟、玉磬两座保存完好的铜铸亭子,两侧有朝山进香的信士抽签、盖神印的签房和印房,后面是父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的父母。


隐仙岩  



隐仙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的一座大型岩洞,在中国道教历史上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汉代著名方士尹轨就在此修行。尹轨在道教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传说老子曾授他《道德五千言》。史书上说尹轨“既明天文星气,又精河图洛书,既能用丹药为人治病,又擅长烧炼金银”。
  隐仙岩实际上是一座石窟,高十一米,深十三米。由于历史上有许多高人在此修练,所以隐仙岩也曾一度名声远播,但现在岩洞内仅有五座石殿了。
  五座石殿的正殿里现存有两座石刻像,一座叫“太阳星君”,另一座叫“太阴星君”。石像背后都有两排神秘的文字。虽说在道教典籍中有自创的龙章凤文等,但这两排酷像“篆书”的文字如何读、代表着什么,至今还无人破解。
  在宋元之际,来武当山修练的人主要以隐修为主,这些人在隐修时“恨山不高,林不密,惟恐闲名落人耳中”。虽说他们留下了许多踪迹,但少有史书记载。而在武当山另一个岩洞里却出现有武当道人自己立碑刻像、传名留世的景观。
  这几块石碑中,一块是元代武当高道李明良自己撰写的记录自己生平事迹的碑记;一块是他自己的自画像石刻。武当道人将自画像刻于石上,这在武当山发现的是第一块,非常珍贵。



旅游信息
  武当山东线交通示意图
  图片介绍
  东线:武当山镇——磨针井——八仙观——琼台——金顶。(实线指乘车,虚线指步行)
  
最佳旅游时间

  武当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气温随海拔高度递减,最佳旅游时间是春秋两季。
  全山分3层气候区:高层即朝天宫至金顶,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气温8.5℃;中层即紫霄宫至朝天宫,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气温12℃;底层,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当山镇等地,年平均气温则在15.9℃左右。
  
门票信息

  
  [1]山门: 180元 /人(包括,110元的门票和70元的景区内车票)
  金顶: 20元/人;
  紫霄宫: 15元/人;
  
特色餐饮

  
  武当山所属地区以鄂菜和川菜为主,均属中国七大菜系之一;而武当山特有的道家斋菜也颇具独到之处,它取佛道两家素菜烹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鲜醇,在紫霄宫和太和宫中都可品尝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当山当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虚宫一带的“永乐盛世”仿古街,那里的小吃店鳞次栉比。
  到武当山,如果不吃一顿正宗的"道家斋饭",真是一大遗憾。武当道教斋 饭原料来源主要是山生山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 足植物生长的植物果实,依靠山上腐败的枝叶和其他自然肥料给足植物生长所需 营养,诸如盐干笋、鹿尾笋、九仙子、冻豆腐、核桃、板栗、猕猴桃、木耳、香 菇、黄精等,油料一律选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朴归真"于饮食起居。
  武当山的紫霄宫斋饭分宴度(200元/席)和流水席(10元/人)两种,太和宫斋饭为宴(200~300元/席)。武当山地区餐馆和饭店则以川味为主。
8#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29:42 | 只看该作者
购物

  
  每到一个城市旅游大家总忘不了带点当地的土特产品回家,到了武当山你也不会空手而归的。武当山之旅沿线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华猕猴桃、蜜桔、茶叶等,另外烙画工艺品和玉雕工艺品亦很有收藏价值。
  特产推荐——道教用品
  镇宅之宝 100元 护身符 15元
  八卦铜铃 18元 老子像 6元
  镇宅龟蛇裱轴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
  本命神银卡 120元 道乐音带 15元 (产品有不同,价位也有所不同)
  
特色活动

  
  老均州(今丹江口)的节庆,除传统节日外,本地的主要节庆有三月三、九月九庙会和一年一度的武当国际旅游节。武当山镇每年举办的武当武术交流活动,使武当山镇成为中国著名的武术之乡。同时,在节日期间举办的旅游风光图片展、书画展、根雕奇石展、武当文物展、旅游产品展示会和经贸洽谈等活动进一步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注意事项

  1、进入道观后不要以手指点神像,无论其造型多么令人惊叹;也不要背对着神像;进殿时不要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
  2、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长寿,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入道门的原因很多,如果没有深交,也不要问其身世。
  3、进山朝贡步入武当神道后,就要静默清心,不说污秽不净的话。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红艳花及鸡、犬等,不吃雁、鳗、龟、鳖、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姜等荤腥刺激食物,不饮酒。这些都是武当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讳的。
  4、武当山上许多地段都没有人烟,如果你对地形不熟悉,或没有足够的准备,请勿贸然进入。最好请个当地向导。
  
交通信息

  陆路:经由汉十高速,在十堰市境内的武当山收费站下高速即可。
  福银高速十堰至西安段2009年10月17日全线正式贯通!西安到武当山仅需3小时!
  福银高速十堰至西安段包括位于湖北境内的十漫高速公路和位于陕西境内商漫段、蓝商高速公路、蓝西高速公路,全长约300公里。十漫高速公路涉及我市四个县(区)10个乡镇49个村137个组。开通后,驱车从千年圣山武当山到千年古都西安只需三小时,比到省会武汉近100公里以上。
  铁路:由于武康二线的建设需要,撤销原武当山火车站。乘火车前往武当山的游客,可先乘至十堰站,从十堰乘旅游巴士,半小时即可到达武当山。截止到2009年,经由武康二线、襄渝线的列车全部双向停靠十堰站,列车通达全国大部分重点城市。需换乘的旅客,可经由武昌站转乘D5204/5205(武昌——十堰)动车组或者T672(武昌——十堰)特快列车前往。

民间传说
  1真武修仙    2第一山   3烧炮岭   4金童和玉女   5武当日出   6灵官爷   7龟驮碑
  8金殿的来历   9龟蛇二将   10好汉坡   11武当拳   12响铃衫和木鱼   13玉石院子
  14皇榜桥   15神上神   16日池与五色鱼   17螃蟹河 18宝金蛙  19宝珠峰   20王羲之题字   
  21凤凰山   22牡丹台  23威烈观   24王长月拜斗姆   25仙人峰   26龙头香    27试心石   
  28永乐皇帝塑神像   29清平山   30金仙洞    31乌鸦岭   32卧龙台和天仙洞   33金沙坪  
  34小武当   35七星树   36丰和桥   37南天门   38凤凰池   39金华洞    40引仙岩  
  41父母桥  42朝天宫  43财神庙  44笛子州   45太子睡龙床   46关门山  47赛公桥   
  48金殿上的小黑马  49吊钟台与掉钟潭  50雷神洞和石门洞   51梳妆台和飞升崖

武当诗词
  登武当
  民国 李品仙
  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峦归眼底,疏疏林叶万山秋。
  游天柱峰
  民国 方振武
  万丈雄山势欲奔,峰高五岳接天门。
  秦皇汉武封禅日,不爱虚荣亦自尊。
  禹迹池
  民国 白衣道人
  导定山川感禹迹,功高万古震乾坤。
  休云福地王难到,迹遗池中尚有痕。
  太和途中遇雪
  清 赵松云
  云生足底雪沾衣,顷刻梨花遍翠微。
  群蟑争翻银立浪,老松欲化玉龙飞。
  迎恩宫
  清 王钦命
  危垣残宇策征轺,望阙迎恩事已遥。
  雨暗垂杨迷古道,沙回断岸锁荒桥。
  画栏空舞巢新燕,老衲闲归恋旧瓢。
  日暮天涯问往事,几声啼鸟杂悲箫。
  登太和山
  清 乐醒
  嵯峨众派独??,应是昆仑第一峰。
  四大名山皆拱极,五方仙岳共朝宗。
  鸟啼隐隐闻天语,鹤影翩翩度晚钟。
  我正欲寻招隐地,桃源洞口白云封。
  紫霄寒夜
  清 赵松云
  喔喔天鸡夜气清,木鱼时听步虚声。
  清修苦志人何在?惟见长空孤月明。
  武当山天门道中
  清 杜大宾
  亿万金钱耗费时,人间构出洞天奇。
  而今半付颓垣草,空使苔荒永乐碑。
  答永乐皇帝
  明 张三丰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太和山
  元 虞集
  雪树生香佩满巾,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鹤还浑无路,柳暗笙声不见人。
  瑶圃月寒通白晓,丹台云暖驻长春。
  莫叫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
  题太和山
  唐 吕洞宾
  混沌初分有此岩,此岩高耸太和山。
  面朝大顶峰千丈,背涌甘泉水一湾。
  石缕状成飞凤势,龛纹绾就碧螺鬟。
  灵源仙涧三方绕,古桧苍松四面环。
  雨滴琼珠敲石栈,风吹玉笛响松关。
  角鸡报晓东方曙,晚鹤归来月半湾。
  谷口仙禽常唤语,山巅神兽任跻攀。
  个中自是乾坤别,就里原来日月闲。
  此是高真成道处,故留踪迹在人间。
  古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
  天津桥
  明 方升
  平桥通九渡,仙迹想群贤。
  旆动烟云外,兵连草水间。
  宁辞将命辱,共得入仙便。
  回忆田横客,空思向海边。
  晓登天柱绝顶
  明 徐中行
  万丈奇峰展翠屏,千寻飞阁俯明庭。
  金容日映扶桑赤,仙掌云开太华青。
  已见祠坛封玉检,堪从石室问丹经。
  尘中漫道无仙骨,不妄元曾署岁星。
  玉虚岩
  明 胡泼
  竹杖芒鞋洞府游,玉虚仙景更清幽。
  自从混沌初分后,明月清风几万秋。
  入南岩岩下
  明 章焕
  误入武当路,频疑别有天
  深洞千仞落,飞阁一巢悬。
  鸣泉当窗急,长松拂幛眠。
  此中能避世,箕坐已忘年。
  题梅武当榔梅
  明 魏良辅
  冻梅偷暖着枯芽,石径云封第几家?
  雪色风香尤会意,青鸾衔出过墙花。
  雪天同林君梅窗登太和
  明 叶九金
  直上天门景更幽,金城台殿甲中州。
  丹梯万丈云霞杳,自浪千层雪雾收。
  点点秦山横地出,悠悠汉水接天流。
  银河夜色清如许,蓬岛何须海上求。
  武当道中杂咏
  明 洪翼圣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
  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门裂双岩容马度,天开一径许人通。
  当年丹灶传犹在,羽翮何由矗碧空。
  龙泉观
  明 王世贞
  摩天群峭石骨,护壁万泉松髯。
  过桥泉声忽怒,破宝风意时尖。

道教流派之武当派
  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以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实,武当山在明代以前早已是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南朝刘宋时的刘虬,就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280—290]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唐太宗时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已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已曾隐居武当,诵<<易>>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之久,元代有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等任武当提点[即道官],元末,武当山遭兵焚,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曾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七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成祖朱棣还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于是,张三丰名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 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 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如武当内家拳,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他创立的武当道最大特点是:一、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二是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三是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 。”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
9#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32:23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

1.jpg (66.86 KB, 下载次数: 81)

1.jpg

2.jpg (85.54 KB, 下载次数: 81)

2.jpg

3.jpg (137.59 KB, 下载次数: 73)

3.jpg

4.jpg (215.01 KB, 下载次数: 76)

4.jpg

5.jpg (153.83 KB, 下载次数: 87)

5.jpg

6.jpg (156.95 KB, 下载次数: 77)

6.jpg

7.jpg (244.64 KB, 下载次数: 78)

7.jpg

8.jpg (140.28 KB, 下载次数: 74)

8.jpg

9.jpg (128.23 KB, 下载次数: 80)

9.jpg

0.jpg (201.5 KB, 下载次数: 72)

0.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1:35:30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

10.jpg (91.86 KB, 下载次数: 84)

地图

地图

11.jpg (339.75 KB, 下载次数: 73)

11.jpg

12.jpg (206.13 KB, 下载次数: 73)

12.jpg

13.jpg (182.33 KB, 下载次数: 73)

13.jpg

14.jpg (210.15 KB, 下载次数: 79)

14.jpg

16.jpg (124.18 KB, 下载次数: 77)

16.jpg

17.jpg (132.14 KB, 下载次数: 71)

17.jpg

18.jpg (113.71 KB, 下载次数: 73)

18.jpg

19.jpg (239.03 KB, 下载次数: 78)

19.jpg

15.jpg (184.13 KB, 下载次数: 85)

15.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11:50:37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

000.jpg (463.67 KB, 下载次数: 74)

地图

地图

0000.jpg (114.33 KB, 下载次数: 78)

地图

地图

01.jpg (215.06 KB, 下载次数: 89)

01.jpg

02.jpg (236.66 KB, 下载次数: 78)

02.jpg

03.jpg (147.22 KB, 下载次数: 85)

03.jpg

04.jpg (197.74 KB, 下载次数: 69)

04.jpg

05.jpg (159.74 KB, 下载次数: 84)

05.jpg

06.jpg (269.77 KB, 下载次数: 78)

06.jpg

07.jpg (162.81 KB, 下载次数: 77)

07.jpg

08.jpg (273.24 KB, 下载次数: 71)

08.jpg

09.jpg (159.74 KB, 下载次数: 72)

09.jpg

10.jpg (196.71 KB, 下载次数: 81)

10.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11:52:52 | 只看该作者
武当山

1.jpg (275.63 KB, 下载次数: 86)

1.jpg

2.jpg (150.5 KB, 下载次数: 78)

2.jpg

3.jpg (169.55 KB, 下载次数: 162)

3.jpg

4.jpg (211.37 KB, 下载次数: 75)

4.jpg

5.jpg (148.49 KB, 下载次数: 73)

5.jpg

51.jpg (170.2 KB, 下载次数: 135)

51.jpg

6.jpg (436.13 KB, 下载次数: 70)

6.jpg

7.jpg (483.34 KB, 下载次数: 81)

7.jpg

8.jpg (572.72 KB, 下载次数: 82)

8.jpg

11.jpg (374.95 KB, 下载次数: 79)

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9 20:21 , Processed in 0.284746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