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复旦华山生夏鹰等作贡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4 10: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复旦华山生夏鹰等作贡献


时间: 2010-02-10 11:09:15


关键词: 海口市人民医院 起搏器植入术 科学发展观 手术入路 科教管理  


内容摘要: 这五点期望是全海口市医疗事业单位建设“五型医院”的最初蓝本,它为海口市人民医院以及全市医疗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坚信在“科技兴院”的大旗下,海口市人民医院一定能把握时代馈赠的机遇,充分发挥出科技的无穷魅力,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编者按】: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医疗市场已由悄然出现到迅猛发育,在“以病人为中心”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高,以及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等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全面展开总的社会大环境下,各医院之间的激烈竞争日趋明显,生存空间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为实现自身功能定位,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为在激烈的行业性竞争中生存与发展,许多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相继实施了“科技兴院”战略,以期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推动,巩固和发展自已的医疗优势和特色。

  诚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数事实证明,医院要在社会和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占有理想的市场份额,要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坚持科技创新,走“科技兴院”之路。作为海南经济特区省会城市唯一的市属“三甲”医院,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有着百年人文底蕴的海口市人民医院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持人民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凝炼,追求卓越,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发展和振兴医院卫生事业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在“科技兴院”的大旗下,海口市人民医院前后几任领导高瞻远瞩,追求高、新、尖技术,广纳八方英才,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积极构建和打造医院优势、特色品牌,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继1997年争创“三甲医院”一举成功之后,1999年被评为省“五佳医院”,2003年开创跨省和名牌大学合作的先例,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05年开始兴建的10.6万平米的医疗综合大楼,现已进入最后装修阶段,新编制医疗病床将达到1200张……

  “贫贱忧戚,玉汝于成。”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下,今天的海口市人民医院茁壮成长,一方面,职工已达1700多人,医疗设备总值在2.3亿元的基础上,又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医院诸多学科出类拔萃,医技精湛,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并阔步跨入省内重点医院的行列。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顾海口市人民医院百年历史,从和平建院到与湘雅战略联盟,在“科技兴院”这条事关医院生存的大计上,正是由于有那么多的人薪火相传,科技的弦歌始终持之不绝,从而众志成城,在曲折与艰辛中,在创新与开拓中,成功走出一条“科技兴院”的康庄之路……

  谚语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科技兴院”的大道上,海口市人民医院并非一路阳光。

  2009年12月11日,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举办的首届科技节活动大会上,院长白志明在工作报告中意味深长地指出:“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既往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医院的科技进步史。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离不开学科队伍这个基础。回顾人民医院100多年厚重的历史,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历史上,海口市人民医院原为中法医院,1901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创立,设有100张床位,可进行简单的内、外科治疗,每天可接诊80多名病人,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医院已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战乱使新生的中法医院几乎丧失了根基。至1953年10月海口刚刚解放时,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的医院仅有一名医生。

  一切从头开始,1953年11月,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并创立海口市人民医院,至1993年完成从得胜沙到海甸岛的战略搬迁,在这40多年中,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海口市人民医院全院职工激情满怀,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尽管这一时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极“左”思潮泛滥,反“右”派、抓黑帮,搞得人人自畏,诸如大办钢铁之类的经济活动浪费了人力精力,类似一星期“人人掌握针灸技术,实现全院无痛”的所谓新技术将医院科研引入歧途,但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又时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大好形势,严冬过后,海口市人民医院终于迎来了科技的春天。

  1989年,建省伊始,百废待兴,在各项资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前副院长黄玉珍同志以科技先行,创办了省内当时医疗技术、医疗环境最好的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

  1992年,海口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并成立了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心血管病专科和放射免疫诊断中心,并拥有彩色多普勤、前列腺治疗仪、心脏检查仪等先进设备,医院的心血管内科、超声医学及普外科腔镜等学科技术在省内有了初步规模,现代医疗科技成果在海口市人民医绽放出诱人的芬芳。此时医院获得海南省和海口市科技进步奖19项,其中由卢孝东、冯清贵等主持的“海南岛10万人中的异常血红蛋白”、“海南岛发现1例HBG chviese的化学分析”两个项目获海南区卫生局、海南区科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研论文有89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20篇,在国际性会议上交流8篇,出版专著3部。

  1993年,海口市人民医院已有编制床位500张(实际开放405张),职工722人,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其中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31人。引进了在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心血管内科专家吴天诚主任医师和享有“山西一把刀”的肝胆外科专家冯远德主任医师。体外碎石成为引领医院科技水平的一个特色项目,其专业技术和医疗科技设备都处于省内同行领先地位,而项目负责人以临床技术顾问身份应邀走出国门,远赴俄罗斯传授碎石技术。

  1994年,重新组建的院领导班子在史克珊同志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战略,并开时代之风气,通过《人民日报》、《健康报》刊登人才招聘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医院整体科技水平质的跃进,医院班子极尽办法,巨资引进代表当时国际医疗科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西门子全身彩色CT、1.0核磁共振系统和美国通用双C臂血管数字减影系统三大件,从而使得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建设达到省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而当1.5T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投入使用时,则再次影响全岛,这不仅从根本上为医院“科技兴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依托自身逐渐发展,不断厚实的科技水平,1995年,海口市人民医院铁肩担重任,创办了海南省第一家“120”专线急救中心,在提高了医院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以神经外科为龙头的临床学科的发展。1997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随着争创 “三甲”医院成功,海口市人民医院正式跨入到省内重点医院的行列,大大提升了医院的地位。2003年,海口市人民医院又作了战略性调整,在“科技兴院”上又强势出击,在湖南、海南两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中南大学与海口市人民政府及海口市人民医院本着诚信平等、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眼光,签约协议共同建设着手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中南大学海口临床学院,旨在大力开展临床医学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海口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医院,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海南省海口市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医学高级人才培养综合基地,以提升海口市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素以治学严谨、医术高超、人才辈出而名扬海内外,“南湘雅、北协和”是以往人们对这两家全国知名医院的评价。海口市人民医院与其合作,奠定了医院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医院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正是在中南大学的强力支持下,海口市人民医院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又有了新的跨越:一方面,科研教学队伍逐渐壮大;另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一个以临床医疗为主体,医、教、研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启动了。

  自2006年6月中南大学首次确认海口市人民医院的17位专家为硕士生指导教师资格以来,海口市人民医院现有二级学科培养专业总数14个,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0名。自2007年首批面向全国统一招生以来,到2009年为止,医院已招收在读硕士研究生总数已达57人。

  在湘雅专家的指导下,历经两年的努力,海口市人民医院创建了省内唯一的泌尿、普外和消化及妇产科四个腔镜培训基地,通过了卫生部中国内镜医师学会的评审验收。自2004年以来,湘雅约20余名专家来海口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普外科、中心ICU等科室对口支援,开展了类似心脏肿瘤切除、小儿窒间缺损修补等数十台重大疑难手术的示范操作,在传授技术和丰富医院医护人员理论水平、理顺优化医疗流程的同时,还把医院住院医师培训纳入湘雅的规范管理。

  事实上,自正式合作以来,中南大学高层以及湘雅医学院领导、附属医院领导,多次莅临海口市人民医院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指导科研教学工作,并每年都派出专家组来海口进行住院医师的培训、考核,并对医院选派的业务骨干提高学历教育提供了规范的渠道,已为医院培养在职博士2名,硕士9名,还有54人尚在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医院每年派出几批人员到湘雅学习管理经验或引进先进技术,都得到湘雅各医院的大力支持与关怀。2008年5月,中南大学校园网接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为医院医学科研查新和学习检索文献提供了便利……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回顾海口市人民医院百年历史,从和平建院到与湘雅战略联盟,在“科技兴院”这条事关医院生存的大计上,正是由于有那么多的人薪火相传,科技的弦歌始终持之不绝,从而众志成城,在曲折与艰辛中,在创新和开拓中,成功走出一条“科技兴院”的康庄之路。

  从在生命禁区开展的颅脑“锁孔”手术、骨髓移植、肝癌半肝切除、高位胆管癌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到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及支架术、射频洗融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球囊扩张术、心脏除颤起搏器植入术;从泌尿科腔镜技术的全面展开、肾移植、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推板夹板内固定术,再到断臂异位再植、血管重建、心内肿瘤的摘除、晚期马凡氏综合症的手术治疗,海口市人民医院依托自身的科技实力,开展了一系列填补省内空白,甚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大疑难手术。

  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自己真正的硬实力,在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海口市人民医院时刻冲锋在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医院多次圆满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救治任务:抢救国贸幼儿园67名毒鼠强中毒幼儿,无一人死亡;在“18号”强热带风暴中,医院出诊最多,抢救伤病员最多;在防控“非典”及甲型N1H1流感中,医院始终是战斗在最前线的主力军,全面展示了大特区省会城市健康卫士的卓越风姿。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要建设“五型医院”,要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要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拥有自己一席之地,海口市人民医院不进则退,唯有勇敢接受挑战,通过“科技兴院”,才能赢得医院发展的主动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在“科技兴院”的大道上,海口市人民医院风雨征程,一路高歌,勇立事业的潮头,用鲜活的事实和不可争辩的业绩,赢得掌声一片。就在人们为之惊叹这些年来医院所发生的惊人巨变的同时,医院的决策者们没有飘飘然,没有在鲜花和荣誉写就的功劳簿上迷失自己。

  2008年10月28日,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医院党委书记饶世立同志在充分肯定医院发展成绩的同时,清醒地指出:医院的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医院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前进和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矛盾。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院的发展建设与现代化综合医院的要求仍还存在差距。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与建设现代化综合型医院要求还存在差距。三是科学管理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相适应。

  对此,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举办的首届科技节活动大会上,医院院长白志明也深有体会,正如他所言: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客观上造成海口市人民医院与其它医院形成差距,在创建“三甲”医院之前,我院是处于同级医院的最末位。近十多年来,我院得到快速发展,差距缩小,但是其它兄弟医院也在奋力前进,没有谁会停滞不前,等待我们的追赶。科教作为医院发展的龙头,还存在着科研氛围需要继续强化、继续教育的力度有待加强、科教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全院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还需进一步的提高、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对科研工作的指导还有待增强、科研方法还需不断培训、科研条件和设施还需不断完善等诸多的问题。

  能够解放思想,正视自我,这是胸襟的豁达。知不足而后进,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2007年底,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面对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他们深感责任的重大,他们知道,作为市委、市政府“保稳定、保民生、保平安”重点建设单位,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椰城千家万户老百姓的身心安危。发展就是硬道理,如何保持医院良性发展的势头,继续潮头跃进,是他们必须应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正是在这关键时刻,海口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来到了医院。

  2008年1月8日,椰城海口凉风习习,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风尘仆仆,对全市医疗卫生系统在建重点项目进行调研,并于9日下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举行专家座谈会。在听取医疗卫生系统专家对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后,徐市长对海口市人民医院发展提出了五点期望:

  一是要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型医院,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使其与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

  二是要努力建设汇聚人才的学习型医院。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营造更好的用人环境,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是要努力建设开拓进取的创新型医院,在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积极主动开展一些新尝试,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是要努力建设环境优良的和谐型医院。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服务环境和发展空间,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切实抓好内部团结。

  五是要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医院,继续发扬成绩,使医院的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让群众更加满意,医德形象更加良好。

  这五点期望是全海口市医疗事业单位建设“五型医院”的最初蓝本,它为海口市人民医院以及全市医疗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对于海口市人民医院的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同志也高度关注,在政府调研的基础上,陈书记亲临现场调研决策,针对医院综合大楼建设中出现的困难,依据现状,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及果断的魄力及时提出,克服时艰,落实资金,优化方案,快速复工,为早日建造省内高水准、现代化的医院,惠及海南人民。自此,医院综合大楼升级改造项目及配套工程扎实、有效地全面铺开。在此基础上,值得一提的是,陈书记在对医院的多次视察中,曾经反复强调,人才和科技是建院立院的根本。

  古人云,纲举目张。纲就是主题。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对陈辞书记及徐唐先市长就医院建设的重要战略布署,无论是医院院长白志明还是党委书记饶世立,都认为,海口市人民医院的“纲”就是科技这一“纲”,他们有一个共识:要建设“五型医院”,要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必须在继续发扬和传承医院“科技兴院”优良传统的同时,科技先行,科技创新,抢占现代医疗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只有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科技优势,牢牢把握现代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发展趋势,海口市人民医院才能在行业白热化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事实上,海南医疗服务机构格局已经出现新的变化,2009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落户三亚就是最好的佐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升格为国家战略,将会有更多的品牌医院入驻海南。同时,省内各重点医院都加强与国内高水平医院合作,签订了帮扶协议。针对这种情况,海口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饶世立坦言:自古华山一条道,在这种全新的格局之下,海口市人民医院不进则退,唯有勇敢接受挑战,通过“科技兴院”,才能赢得医院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满足新形势下政府赋予我们的要求,才能真正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旁观者清,在“科技兴院”上,无论是院长白志明,还是党委书记饶世立,他们的思想观念是高度统一的,也正是他们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为“科技兴院”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一步传承、发扬和落实,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2008年10月,医院党委书记饶世立代表院党委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第二次党代会上作了题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全面推进医院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全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医院实际,求真务实,通过院党委扩大会议反复讨论研究后制定的医院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报告提出医院的发展目标是“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医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海南省北部省会城市的综合医疗中心,成为国内知名,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在科教方面,要求实现科技队伍建设、专科发展建设、临床科学研究、医学继续教育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海口市人民医院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它在为医院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谋划出一幅宏伟的科技蓝图,这预示着又一个科技的春天正向全院职工款款走来。

  “人才有风气,盛衰关全局。”

  努力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及其梯队,是“科技兴院”的基石,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

  “人才有风气,盛衰关全局。”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综合实力的较量,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英才者得天下,这已成为世人皆知的道理。按照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海口市人民医院要“科技兴院”,要在五年之内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这绝非单纯依靠某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所能左右的。要完成这么一项伟大的事业,更需要厚实的人才底蕴作保证。

  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诚如院长白志明所言,医院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的具体体现是医疗技术的规范与创新,而这个过程的关联归根到底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党委书记饶世立认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人才及其梯队,是“科技兴院”的基石,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

  事实上,为了打好“科技兴院”这张牌,在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上,海口市人民医院有着非常良好的传统,这一点,医院现任院长白志明感受很深。留英归国的白志明,是泌尿外科方面的专家。1996年,作为优秀拔尖人才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引进调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凭借厚实的学术基础,来到海口市人民医院之后,白志明主持开展了一系列泌尿外科微创先进手术及肾移植手术,抢救大量严重尿毒症患者和慢性肾衰患者,使泌尿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大大提高,并率先在海南开展了接触/非接触激光联合前列腺增生切除术、磁共振尿路造影诊断尿路梗阻、后腹膜间隙入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及钛钉肾下垂固定术、腹腔镜肾上腺切除、腹腔镜肾切除等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

  在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作为重点优势专科,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的科研成果,经由海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省内外著名颅脑外科专家组鉴定:“该技术理想地解决了颅内深部病变的难题,此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2000年6月以来,应用该技术已成功切除了被视为生命禁区的脑干、脑干腹侧脑瘤、脑干旁、鞍上、鞍旁、颅底脑深部等各种高难度肿瘤,巨大颅咽管瘤、巨大异位松果体瘤、颅眶沟通瘤、巨大听神经瘤、动脉瘤、小脑上巨大蛛网膜囊肿等共40多例,无1例手术死亡,无1例严重并发症,无1例复发……

  为什么海口市人民医院能够在这领域一枝独秀?采访中,书记饶世立一语中的:“那是因为咱们医院有一个叫曹作为的老教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的曹教授,1995年调入海口市人民医院,任神经外科主任、海口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由他主刀开展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颅脑锁孔手术,其手术创伤小、术中不输血、病人术后恢复快,无颅内外手术并发症发生。该手术技术为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新技术,较常规显微手术更为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正是由于曹作为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和一些高端医疗技术的掌控,医院在“科技兴院”的发展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实,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更深深感悟到人才对医院事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历年来是有增无减,2007年底,随着医院新一任领导班子的组建,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前,新一任领导班子“以人为本”,求贤若渴,一方面,结合湘雅合作战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建学习型医院;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引进特需人才,合理优化人才结构。

  为了做好特需人才引进工作,医院用心良苦。记得在2008年10月召开的医院第二届党代会上,海口市人民医院提出了今后五年“重点培养引进1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学科接班人及中青年技术骨干”人才引进目标。朝着这个目标,同时也为了2010年新医疗综合大楼的启用做好人才储备工作,2009年来,医院始终把“引才”工作列为科室的重中之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发掘人才和引进人才。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来各路医疗精英纷纷投到医院麾下,到2009年10月中旬止,共引进省内外医学博士6人,引进全国知名院校医学硕士33人,创历年医院引才总量之最。

  大批高端人才的加盟,从根本上提高了海口市人民医院人才梯队的含金量,尽管如此,医院领导班子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院长白志明及党委书记饶世立反复强调:引进人才固然很重要,但如何留住人才更关键。否则,如果引进的人才不能留住,那么厚实的人才梯队也会从中轰然断裂,“科技兴院”也就成为空谈。

  诚然,要留住人才,待遇留人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也正如饶世立书记所言,现在很多人才看重的是事业、环境和感情。因此,要真正能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就要处理好物质待遇与精神鼓励的关系,不断优化留住人才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事业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既要让在医院内的优秀人才安心工作,又要让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被吸引到医院工作,使医院成为人才聚集的中心。

  为了能留住人才,医院党委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医院始终把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精、技术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考核和选拔的重点。同时拓展人才培养的平台及渠道,仅2年的时间,医院已有11名学科带头人被选送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学习深造,并形成了较稳固的国外学术人才交流渠道。与此同时,一个以博、硕士团队为人才基础、高档配置的中心实验室也正在形成,为学科及人才建设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医院承诺,只要你是真正的人才,医院将尽一切可能为你创造一个事业拓展的平台,让你的专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对于一些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才,海口市人民医院的这些举措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在人才队伍构建上,海口市人民医院确实有太多的规矩,也正是他们讲太多的规矩,严格按制度办事,医院这些年来,整体人才梯队是稳定的,并涌现出史克珊、曹作为、白志明、徐普、张寿、苏鲁等一大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他们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吃苦不言苦,一门心思全都扑在学术和科研上,成为医院“科技兴院”的带头人。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坚信在“科技兴院”的大旗下,海口市人民医院一定能把握时代馈赠的机遇,充分发挥出科技的无穷魅力,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2009年10月13日,一篇名为《在“生命禁区”切除肿瘤毫厘不差》的文章见诸报端,这是一则关于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夏鹰博士的消息。在此次手术中,主刀医生是夏鹰博士,手术采用的是微创技术对肿瘤进行全切,手术创口只有三四公分,出血量不到100毫升,对患者的影响很小。而在近期抢救内地省份某领导的过程中,夏博士更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与娴熟的业务能力……夏鹰博士是2009年7月调入海口市人民医院的,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本科,2001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硕士毕业,2006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博士毕业。2008年晋升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闵行区领军人才。在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及其分院学习工作20年,先后从师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季耀东、陈衔城、江澄川、李士其等人。熟练地掌握了神经外科各种手术入路。夏鹰博士的到来,在相当程度上进一步夯实了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整体实力,这是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和“科技兴院”方针最直观的体现。

  2009年11月28日,为进一步推进医院科教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海口市人民医院首开科技节暨首届科技大会,真正吹响了向科技进军的号角,这是医院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盛事。弦即不久,为建立起科技兴院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全院职工的科研激情,最大限度地为医院的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海口市人民医院又从基础工作入手,研究并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科技绩效评价方法―――《关于医院科技奖惩办法的意见》,加大对科技成果、专利、论文奖励力度。

  在“科技兴院”的大道上,海口市人民医院风生水起,“科技兴院”不仅使医院更有活力与张力,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医疗科技文明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让内部员工对医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全院上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意识越来越浓。

  2010年,海口市委、市政府投资兴建的海口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成及配套设备安装在即,投资兴建的海口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已于2009年完成搬迁动工,四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很快就要开业,有近一百多名职工的海港医院由政府拨归医院管理,1200张病床位编制上级已经批复,新一轮的大型医疗设备更新已经启动,所有这些利好因素积极说明,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前行的路上,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正悄然跳跃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全体职工面前,而要把握好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真正把它转化为医院事业新一轮的飞跃,医院的决策层依然坚信―――从根本上还必须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为此,医院在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打造一流科室责任感的同时,一方面,内引外联,充分发挥湘雅平台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和学科队伍的层次培养,利用新兴边缘学科,创新技术,提升水平,进一步优化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构架及学术队伍。另一方面,将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并增加投入,为培育优势特色专科创造条件。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毋庸置疑,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坚信在“科技兴院”的大旗下,海口市人民医院一定能把握时代馈赠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切实可行的措施、只争朝夕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强化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出科技的无穷魅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属于自己的领地,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因为这不仅是海口市人民医院自身的期望,也更是众多人民群众的期望。(海南日报 李守荣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5 19:06 , Processed in 0.07764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