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53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6 23: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足石刻(The Dazu Rock Carvings),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 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目录

    大足石刻简介
    大足石刻评价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景点
    大足石刻的历史
    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简介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大足石刻评价
  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到此旅游观光,领略大足的风情、山光水色,品味大足的地方佳肴。


世界文化遗产
  1999年12月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因为满足世界文化遗产下列评定标准而登录:(i)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ii)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iii)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1999年12月1日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Ⅱ)(Ⅵ) 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我国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只有一项获得批准,那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这也是我国的洞窟石刻类遗产在1987年莫高窟之后的第二次入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 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大足石刻景点

  重庆市的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对大足石刻宠爱倍加。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是石刻之乡,全县有40多处石刻,造像达5万多个。其中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一处叫宝顶山,一处叫北山。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晚唐以后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上佳去处。
  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盛于宋代。现存摩崖石刻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宁,遍布10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包括北塔)、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觉。突破了一些宗教的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大足石刻景区门票:
  联票价格:120元;宝顶景区:80元,北山景区:60元;南山和石门山分别为5元/人。劳动节、国庆节当天学生持学生证可免费,其他时间为半价。


【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62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21.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 28.15公顷。北山佛湾摩崖造像,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 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 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较高价值。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2:43:12 | 只看该作者
【宝顶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宝顶大佛湾处有川东古刹圣寿寺,创建于南宋。庙宇巍峨,雕梁满目,坐落于山势峻秀、环境幽雅的林木之中。寺侧南岩为万岁楼,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二层飞檐翘角楼阁。
  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7.93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37.1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3.30公顷。



  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壮观。南宋赵智凤创建,后遭元、明兵燹,明、清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建筑面积1631.68平方米。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磐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南山石刻】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县城东南方向五华里处。山顶上原有道现,名玉皇观。南山石刻造像缘起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属道教造像。明清两代稍有增补。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六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南山摩崖石刻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又被重庆评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摩崖造像一共有十五龛造像。都以道家作品为主,这是此山的一大特点。三清古洞是其代表作!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石篆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0.21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0.1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7公顷。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凤毛麟角。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据造像记知,以上3龛造像均为大庄园主严逊出资开凿,同为当时著名雕刻匠师文惟简等雕造。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六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石篆山摩崖造像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大足县人民委员会公布,千佛崖摩崖造成像属大足县文物保护单位。石篆山以老君洞为代表作。


  【石门山石刻】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刻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进等工匠师镌名。石门山摩崖造像重点保护范围面积1.06公顷,一般保护范围面积1.30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50公顷。
  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身,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身,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佛教题材主要有药师佛龛、水月观音龛、释迦佛龛、十圣观音窟、孔雀明王经变窟、诃利帝母龛等。其中尤以第6号十圣观音窟最为精美。
  石门山石窟,刻于宋代,位于大足县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巅,因其山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其沿岩造像,共13龛窟,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3-7 22:44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2:45:53 | 只看该作者
大足石刻的历史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为蜀国,史称前蜀、后蜀)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
  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龛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就出土佛教圆雕纪年造像百多件。
  公元1078~1173年(北宋后期的元丰至南宋初期的绍兴、乾道年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自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建成。
  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其间县境其他处造像基本停滞。四方道俗云集赵智凤座下,石刻高手聚集宝顶山竞技献艺。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祐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1082~1252年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的170余年间建成。
  公元13世纪末叶南宋晚期,因战乱石刻造像中断。至15世纪末明代永乐年间,摩崖造像方渐复苏,一直延及晚清。公元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共有摩崖造像39处,其中虽不乏佳品,但多为小型造像区,造像数量也不足今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的20%。
  公元13世纪末和17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燹。"五山"摩崖造像中,除宝顶山圣寿寺两次焚毁、两度重修外,摩崖造像一直保存至今。
  “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后,除世俗装绚、培修外,直到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年,当地民众才在造像区旁增刻观音、山神、天公地母等少数几个小龛。现基本上保持了唐、宋时期造像的规模和风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祐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5世纪和7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8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4~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6~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在立体造型的技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处处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调伏心意和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在表现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总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同时,作为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大足石刻所出现的许多有异于前期的新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大足石刻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按过去佛教史籍记载,中国密宗盛行于公元8世纪初叶,流行于黄河流域,至公元9世纪初日本僧人空海东传日本后,中国汉地渐至衰落。而北山、宝顶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无可争辩地表明,公元9至13世纪,密宗在四川不仅未见绝迹,而且处于兴盛。公元9世纪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创密宗,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苦行传道,弘扬大法。到公元12至13世纪中叶间(南宋中期),高僧赵智凤承持其教,号称“六代祖师传密印”,在昌州大足传教布道,创建了宝顶山摩崖造像这座石窟史上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从而把中国密宗史往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
  【大足石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于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
  另一方面,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祗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2007年5月8日,重庆大足石刻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足石刻的交通
  交通:
  从重庆过来的朋友可以去菜园坝长途汽车站(也可在陈家坪长途汽车站)乘坐重庆开往大足县的高速公路直达大巴(每20分钟一班)一个半小时左右到大足,车费在40元左右(考虑节假日车费上浮因素)。从成都过来的朋友可以在荷花池长途汽车站乘直达大足的大巴车,价格在80-100元左右(考虑节假日车费上浮因素)。到达大足后你可以选择步行或叫出租车去北山石刻,当地出租车起步价为3元。县城车站有往返宝顶山石刻的中巴车,车费为3元/人。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3-7 22:47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2:54:5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说明


大足石刻观音像
    宝顶山大足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长500米,造像近万尊,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足石刻—巨大的卧佛
    宝顶卧佛是大足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按佛经的说法,它应该叫释迦涅盘圣迹图。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指修行圆满,从生老病死以及各种欲望忧虑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入“不生不死”、尽善至美的理想境地。
  

大足石刻—巨大的卧佛
    《千手观音》是一个非常壮观的雕像,它的"千手"(准确数字是1007只手)如孔雀开屏般从上、左、右三个方向伸出,重重叠叠,扭曲蜿蜒,像四射的火焰,又似无数条金蛇,有种妖异的美,让人情不自禁地被蛊惑,只想磕头和膜拜。她的每一只手都雕得纤美细柔,手里拿着斧头、宝剑、绳索等法器,千姿百态,无一雷同。
  
 大足石刻—壮观的千手观音

  大足石刻是石窟上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厂空前的境地。这些石刻,把佛释道三家的教义阐释得生动有趣。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被刻在石上,成为一部通俗立体的教科书。
    总之,论大足石刻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上丰富,大足石刻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大足石刻既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元9世纪末全13世纪中叶世界石窟艺术中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
感谢以下同学分享了他们在大足石刻精彩的游记和照片:鹅池居士、霜月红枫、天涯无际、寒冰1982


宝顶山摩崖石刻

宝顶山摩崖石刻
  宝顶山摩崖(石刻)石窟距大足县东北十五公里,距重庆市区一百四十多公里。南宋淳熙六年,名僧赵智凤于此建石窟寺,历时70余年建成。
  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宝顶山以南宋造像居多,是我国石刻造像走向衰落时期出现的宗教造像力作,也是世界罕见的佛教密宗道场。石刻造像以大佛湾为中心,东有小佛湾、到塔、龙头山、殊始山、黄桷坡,南有高观音,西有广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湾、龙潭、对面佛等,共13处景观。
  宝顶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县东北角,距县城15公里。造像保存完好,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布局连贯,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民族化、大众化、世俗化进程体现突出,融科学于艺术表现之中。


北山摩崖石刻 

 位于重庆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北山古名龙岗山。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州(今大足县)节度史韦君靖在北山修建储粮屯兵的永昌寨,同时开始凿造佛像。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
  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数珠观音”、“日月观音”都显示出古代工匠相当高超的技艺;“地藏变像”则又大刀阔斧地表现,独具一格;“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
  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臻突出。
  北山摩崖石刻门票:40元

大佛湾景区  



大佛湾景区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境内,属于三十里桃花洞的一部分。景区主要包括刀劈崖上的孩儿窝、点将台、龙王洞、大佛湾摩崖石刻北魏造像。
  大佛湾摩崖石窟 位于距沟口6公里处,北侧悬崖峭壁上开石洞穴二,上穴约高3.3米,内雕造佛像三尊,像下为莲花宝座,高0.33米;中一像基本保持完好,两侧小像头部残缺。下穴在上洞穴的东侧约20步,距离地面约3米,高3米,深3米,正中为释伽牟尼座佛,佛祖释迦趺坐在石质的神龛之上,高2.1米,双手完好无损。两侧的阿南、迦叶两弟子侍立左右,等高1.5米,左侧阿南像的左手和右侧迦叶像的右手均残缺,用泥不塑。龛下有小神龛,高约八九寸,内空。再往下有二站立像高月三寸,隆庆民间依山筑石梯。使游人便于攀登。上面为五佛阁,均为北魏文化遗址。山崖前有流水,风景清幽而旅客络绎不绝。更有历代文人墨题布表。观隆庆元年(1567)碑刻偈文云:“嵬山陡峻石佛祠,青山绿水更生津。过往客商不能见,张祖明师作石梯”。五佛阁旁另有题迹“佛照行人”四字,是民国年间汾阳县知事王堉昌的手书。

小佛湾造像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小佛湾雕像刻在宽16米,进深8米的平台上,用条石砌成的壁面和石屋中。小佛湾传说即赵智凤所创建的圣寿本尊殿遗址。
  小佛湾建时名“大宝楼阁”,是与大佛湾的相对称谓。两者相距不出100米。小佛 湾就是赵智凤命工首创的“圣寿本尊殿”,论其建造时间应在大佛湾之前,造像 内容如“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柳本尊行化图”等很 多内容都同样见于大佛湾,“广大宝楼阁”的“广”就是扩大推广之意。论其两 者的功能,密教说法场所多称为“楼阁”。小佛湾是供密宗教徒修密法的内道场。
  大佛湾是供广大信众乞福消灾,礼佛参拜的外道场。据文献记载,小佛湾造像规模远远大于现状,因元、明两次兵燹大部被毁,但现存遗址中仍不乏文物珍品。
  圣寿本尊殿是全用石条砌成,下部为方台(长16.6米,宽8米)台上砌石墙,墙顶盖石板。在台上左右两端,以墙围隔成小室,现存五间,中央为大厅。现覆盖其上的房宇,系后人所造,以起保护作用。在这些人工造就的“岩面”上开凿浅龛造像,密如繁星,现存造像千余躯。遗址中还保存有《唐柳本尊传》,《宝塔图记》,《恩荣圣寿寺记》等碑碣和伴随造像出现的大量铭文,均为研究宝顶石刻的宝贵文献。
  殿前左侧立一高7米,基宽2.3米,四方三级,飞檐赞尖石塔。本名“祖师法身塔”, 因塔身遍刻“佛说十二部经”六百余条经目,故近代人称为“经目塔”。塔身上 还刻有密宗的誓言、咒语和传法世系的大量文字,这些都为研究四川密宗活动提 供了他处难求的史料。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3-7 22:58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目录

[大足县简介]
[大足县交通]
[足刻旅游参观须知]
[景区导览]
[景区环境]
[景区卫生]
[游客中心]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大足石刻其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是旅游观光的最佳去处。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到此旅游观光,领略大足的风情、山光水色,品味大足的地方佳肴。
  属于:地区古代石窟遗址博物馆。
  馆址:四川大足县龙岗镇。
  成立:1952年11月,大足县石刻保管所;1953年更名为大足县文物保管所;198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博物馆。
  藏品主要是密布全县的摩崖石刻,时间起于初唐,经五代、两宋、明至清,共有龛窟1030个,造像五万余身,唐宋碑刻10通,唐宋造像记和题记134则,明代碑刻及造像20则,清代碑刻32块。
  开设了圣寿寺石刻艺术展室,展出各时期圆雕石刻110余件。
  编辑出版了《大足石刻》、《大足石窟》、《大足石刻总目》等图书书籍。协助摄制了《大足石刻》电影、电视片。现任馆长黎方银。




[大足县简介]
  大足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境内山川毓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大足石刻是长江三峡旅游热线的起点、重庆市迄今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大足县是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大足的人文景观主要有: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山”石窟为代表,“五山”石窟各具特色,北山石窟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宝顶山石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统一构思布局的大型石窟,南山石窟是全国道教造像的精品,石门山石窟为佛道并容的造像区,石篆山石窟则为全国罕见的“三教合一”造像区。 北山石窟,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的北山上,由北山公路可达景区。 宝顶山石窟,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的宝顶山,由大宝公路可达景区。 南山石窟,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南山上,由南山公路可达景区。 石门山石窟,位于县城东20公里的石马镇,由大铜公路可达景区。 石篆山石窟,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三驱镇,由大荣公路可达景区。 马跑天主教堂:位于县城东15公里石马镇,由大铜路可达景点。马跑天主教堂是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主持修道,县有欧洲近现代建筑风格的宗教建筑,19世纪80年代后辟为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 大足的自然景观主要有: 龙水湖:位于县城南15公里的龙水湖,由大邮公路可达景区。龙水湖不仅湖光 ,还建有舒适的温泉场所。 玉龙山森林公园:与龙水湖山水相依,是集山、水、石、庙、洞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大足不仅以石刻艺术驰名中外,也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五金产品历史悠久,畅销国内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五金生产和贸易集散地。大足民间的石雕工艺品、加工考究的冬菜、风味独特的邮亭鲫鱼等,是享誉一方的地方名土特色。 大足现有各类宾馆饭店、餐馆旅社70余家、餐位2万余个、床位6000余张;其中达到三星级旅游饭店标准的2家、准二星级3家。有风格各异的“农家乐”60多家;其中荷花山庄、枇杷山庄等为重庆市“星级农家乐”,全县旅游年接待能力150万人次以上。2005年全县接待旅游者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

[大足县交通]
  大足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东距重庆80公里,西离成都269公里。境内交通便捷,成渝铁路、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穿南境而过,连接主要景区的公路均实现了高等级化,主要景区均为二级公路。

[足刻旅游参观须知]
  根据重庆市物价局渝价[2004] 617号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文社图发[2004] 7号文件以及重庆市其他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须知。
  一.大足石刻门票价格
  1.宝顶山石刻(大佛湾、小佛湾)门票每张人民币80元。
  2.北山石刻门票每张人民币60元。
  3.北山、宝顶山(大佛湾、小佛湾)联票每张人民币120元。
  4.南山石刻门票每张人民币5元。
  5.石门山石刻门票每张人民币5元。
  二.减、免门票参观对象
  1.现役军人、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持本人有效证件可免票参观。
  2.离休干部持本人《离休证》可免票参观。
  3.学校组织未成年人集体参观,提前征得我馆同意后可免票参观。
  4.家长参观携带未成年子女,其未成年子女持有效证件可免票参观。
  5.国内残疾人持本人《残疾证》可免票参观。
  6.国内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证件可免票参观;六十周岁至六十九周岁的老年人(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证件可半票优惠参观。
  7.国内全日制学生(含港、澳、台)持本人有效《学生证》在元旦节(1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国庆节(10月1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免票参观,其余时间可半票优惠参观。
  8.免票参观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的游客,每人分别缴纳制票成本费人民币2元。
  三.讲解服务
  1.讲解每场次收费80元。
  2.游客人数1—20人为一场次,20人以上的团队,超过的人数每人另加收10%讲解费。
  四.其他
  1.请游客主动出示门票和有效证件,一人一票(证),凭票(证)依次入内参观。
  2.游客所购买宝顶山(大佛湾、小佛湾)、北山、南山、石门山石刻的门票均当日一次性有效,北山、宝顶山(大佛湾、小佛湾)联票两日内分别一次性有效。
  3.请游客爱护文物古迹和公共设施,严禁攀摸文物古迹,严禁乱刻乱画和翻越栏杆。
  4.文物区内在设有“请勿拍照”标志处,请勿拍照;需在文物区内摄像的,请办理好有关手续后可摄像。
  5.参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严禁携带烟花、爆竹进入参观区。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22:23:40 | 只看该作者
[景区导览]


  宝顶山文物景区简介
  宝顶山文物景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占地约400亩。景区内的主要人文景观宝顶石窟是以大、小佛湾为中心,方圆五里内凿结界造像13处的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石窟造像群。 宝顶大佛湾是由南宋名僧赵智凤于淳熙至淳祐70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主持营建而成的。大佛湾略呈马蹄形,在长约500米,高10余米的崖壁上开凿佛像近万尊,造像内容兼收并蓄,“几将一代大教搜罗毕尽”;造像题材无一重复,内容前后辉映,每龛每窟多选刻经文、颂词,颇似一幅图文并茂的连环画长卷。1999年12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景区在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合理开发等方面注重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宝顶文物景区现已建成为具有高标准、高规格、多功能、环保型的,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为一体的一流接待景区。景区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绿化面积达360余亩,栽植100余种树木,常年百花齐放,鸟语蜂鸣。景区拥有宽敞的生态停车场,畅通的景区小公路,环保电瓶车,完备的游客服务中心,多功能的接待大厅,洁净的景区公厕,醒目的景区标识、标牌,整洁的道路环境。为保证常年旅游接待,景区还提供昼夜24小时的保安服务,专业尽职的导游和讲解队伍,同时,各种石雕工艺品、小五金、土特产等特色旅游产品琳琅满目,能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购物需求。 宝顶文物景区正已崭新的姿态,笑迎海内外宾朋的到来!
  北方文物区简介

[景区环境]
  一、空气质量
  由于大足石刻景区绿化覆盖面较大,无工业污染,又不断进行了环境治理,经检测,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
  二、噪声指标
  经大足县环保局环境检测所检测,大足石刻景区的噪声指标达国家一类标准。

[景区卫生]
  一、环境卫生
  大足石刻景区场地秩序良好,游览地面无污水、污物,空气清新无异味,无乱堆、乱放、乱建现象,给游客创造了一个整洁、美观的游览环境。
  二、废弃物管理
  大足石刻景区的污水排放设施齐全,排放效果好,不污染地面和水域。垃圾实行流动跟踪清扫。清扫器具整洁、美观、数量充足,垃圾箱按“可回收型”和“不可回收型”分类设置。垃圾集中场远离景区,做到日产日清。
  三、吸烟区管理
  大足石刻景区核心参观区内为非吸烟区,严禁游人吸烟,在游客中心设立了吸烟室。吸烟区和非吸烟区有醒目标志。制定了明确的管理措施,管理行为到位。
  四、食品卫生
  大足石刻景区的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由卫生局、工商局、景区管委会进行综合管理,每年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服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严格监督食品生产和经营过程,坚决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规的行为。餐具、饮具、厨具分类存放,并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了游客的饮食卫生安全。
  五、厕 所
  大足石刻景区建设有厕所10座,其中宝顶山石刻景区6座,北山景区4座。景区厕所位置合理,外观、色彩、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中英文对照的指示牌位置醒目,方便游客到达,厕所数量充足,总量达到旺季日均游客接待量的千分之五以上,能够满足高峰期游客需要,有专人提供服务。


[游客中心]
  (一)位置、标识、规模
  大足石刻景区游客中心设于入口处附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位置优越,标识醒目。游客中心为仿川东民居式建筑风格,外观造型、色彩搭配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景区注入了古朴、浓郁的人文气息。
  (二)设施与服务
  大足石刻景区游客中心设有电脑触摸屏、影视厅、陈列展示厅、咨询服务台、投诉办公室、医务室、小买部、电子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休息设施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游客的需要。
  大足石刻景区电脑触摸屏采用中英文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为游客提供内容丰富的景点、设施及服务项目介绍。影视厅免费向游客播放大足石刻风光片、科普片等宣传片,介绍景区设施及服务等项目。有专门的公告栏向游客公布活动内容。厅内有游程线路图,标明了游览线路,为游客参观游览提供了方便。入口处设立了讲解员公示栏,公布了讲解员的照片、编号及语种。游客中心内展示有多种精美宣传品供游客阅读,有咨询服务台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小卖部向游客提供旅游商品以及饮料、纪念品等服务。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 

 观音在佛教的各宗派中都赋有一定职能,而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因此,能救众生一切苦难的全能菩萨──千手观音便应运而生。



  一般说来,观音造像只要有十只手,便可称“千手观音”。常见的千手观音多数是造三十二只手或四十八只手,以示观音的三十二变相和四十八大愿,其他的手皆用背光的形式来表现,以达到“千”的涵义。
  而我们古代的艺术家却在这里打造了一尊拥有1007只手的,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被誉为“天下奇观”。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在八十八平方米的石崖上,雕出这1007只手。
  这些手纤细修长,千姿百态,金碧辉煌,构成了一幅犹如孔雀开屏的绚丽画面,令人眼花缭乱,心摇目眩。很多客人在惊叹之余还爱问:为什么不刚好凿1000只手,而要凿1007只手?为什么不把这些手排列整齐一点?比如一排十只手,十排一百只手,一百排就刚好一千只手,这样可以让大家一目了然……。我告诉他们,如果刚好刻1000只手,那么对“千”的理解就太狭窄了,“千者,多矣,无穷尽也”并非是指一千这个定数。而如果让大家把她的手数清楚了就无多大意义了,大家就会觉得千手观音也就不过有1000只手罢了。我们的艺术家想让大家在看到这尊千手观音时会产生她的手多得无穷无尽的感觉。从而让大家相信她的无所不及、无所不能,和法力的无边无际。可见,这里的艺术家们真是“解经深透,技高一筹”。
  千手观音手中所执的各种法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人民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以及战争武器,在历史文物考古上有着重要作用。
  在千手观音的每一只手中还有一只眼,她的全名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自在菩萨”。“观世音”即:普观世界救苦救难之声音。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人们在经典翻译和日常称呼中,常去“世”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关于千手观音的由来,据佛经说:观音发愿要造福于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而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公主,因献一手一眼为父王合药治病,佛感其孝行,赏还她千手千眼。因此,千手象征其法力无边,能拯救众生;千眼象征其智慧无穷,能明察秋毫。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
  很多游客听到这个故事之后都爱问:菩萨究竟是男还是女?菩萨在早期的形象基本都是男性的,但随着人们对佛教的日益理想化和对天真、纯洁、慈善、一尘不染的追求,要让菩萨不脱离现实,除了要给其充分的亲切感以外,还要给予其本身教义中所具备的素质,并且还需要从形象上加以体现。儿童比成年人天真纯洁,妇女比男人温柔慈善。因此菩萨就逐步女化、童化了。
  在千手观音的两边还有四尊小的造像,右边为婆薮仙,左边为吉祥天女。头戴猪首者为金刚亥母,头戴象首者为毗那夜迦,他们原为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凶神夫妻,被千手观音所降服。这里完全演变成了女像。另外,在千手观音两边的角落还分别刻有一穷人和一饿鬼,表示阴阳两界都能得到千手观音的拯救。
  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副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一千多只,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这龛千手观音造像被誉为“世界石刻艺术之瑰宝”
  2009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周年纪念会上,基本证实了千手观音为829只手,但不会影响其地位和历史意义。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22:28:27 | 只看该作者
北山石刻

1.jpg (78.32 KB, 下载次数: 72)

1.jpg

2.jpg (52.41 KB, 下载次数: 62)

2.jpg

3.jpg (59.89 KB, 下载次数: 71)

3.jpg

4.jpg (47.26 KB, 下载次数: 71)

4.jpg

6.jpg (52.63 KB, 下载次数: 67)

6.jpg

5.jpg (47.24 KB, 下载次数: 67)

5.jpg

7.jpg (71.88 KB, 下载次数: 77)

7.jpg

8.jpg (56.76 KB, 下载次数: 71)

8.jpg

9.jpg (40.76 KB, 下载次数: 73)

9.jpg

0.jpg (48.77 KB, 下载次数: 68)

0.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5:46:37 | 只看该作者
北山石刻







南山石刻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5:51:1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石刻





圣寿寺





宝顶山石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5:53:05 | 只看该作者
宝顶山石刻

37.jpg (66.59 KB, 下载次数: 74)

37.jpg

38.jpg (62.79 KB, 下载次数: 66)

38.jpg

39.jpg (63.94 KB, 下载次数: 72)

39.jpg

40.jpg (69.83 KB, 下载次数: 68)

40.jpg

41.jpg (66.57 KB, 下载次数: 68)

41.jpg

42.jpg (78.57 KB, 下载次数: 64)

42.jpg

43.jpg (72.46 KB, 下载次数: 66)

43.jpg

44.jpg (48.61 KB, 下载次数: 70)

44.jpg

45.jpg (78 KB, 下载次数: 66)

45.jpg

46.jpg (67.78 KB, 下载次数: 61)

4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9 23:55 , Processed in 0.264660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