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9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学院校合并 凸显诸多弊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7 10:3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学院校合并 凸显诸多弊病


2010-03-03 13:28:26 来源:人民网 科学时报  作者:陈忠年 吴合


作为1927年由我国自行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在1932年正式命名,该校一直坚持前期基础医学与后期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完整教学体制,并确立了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医院的正确办学方针。上海医学院自创立之日起,至1985年成为上海医科大学,一贯执行这种办学方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医药学和公共卫生人才,其中有很多是医药卫生界的精英,因而使上海医学院的学术和医疗卫生水平享誉国内外。

然而自从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以后,上海医学院完整的医学教育体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原附属于上海医学院的各个教学医院与上海医学院脱离关系,升格为复旦大学的附属医院。原药学院、卫生系、护理系也都相继升级,与上海医学院平起平坐,共同属于复旦大学以下的单位。目前虽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牌子挂在枫林桥的校门口,但是上海医学院只不过相当于过去的基础医学部而已。这样医学前后期的关系没有了,二者完全分离。这也就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完全不符合发展和提高的一般规律。毫无疑问,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师资培养、学术活动的开展,学科的发展以及医学科学的研究等,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医疗卫生的水平,直接与人民的健康有关。治病救人,人命关天,不应忽视。并且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

合并前后教学体制的比较

上海医科大学所属的各个下属单位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合作,支援协助,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集体。表现在教学上则是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个单位分管教学的老师讨论和安排课程。基础医学部的老师可在药学院、卫生学院或护理部教授基础课程;卫生学院的老师则可担任医学院的公共卫生课程;他们也可以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病理检查和临床细菌学、血清学和病毒学的检验工作。除了医学院学生最后一年在教学医院全天值班实习以外,药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到教学医院药房实习。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极为有利。

反观合并后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复旦大学的下属单位各不相关,互不往来,各自为政,既缺少交流,也无协作,只在名称上是复旦大学的一个下属单位而已。此种组织形式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例如2000年至2005年之间,卫生学院不设病理学课程,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原因是报考卫生学的研究生是不考病理学的,所以已经成为卫生学院教师的这些研究生就无法开出病理学这门课程达5年之久。2006年经病理学系提出后才得以解决。此外,药学院中多门基础医学课程也都是他们勉为其难地由自己来开课。身受其害者显然是那些学生。

学生来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因素

由国立上海医学院至上海医科大学的75年之间,一贯坚持以高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者为医学生。学生多来自国内各城市省立或县立重点中学,如上海的上海中学、市三女中、市一中学等。每年均有许多优秀中学生争相报考,且录取者分数线都较高,录取后均能勤奋向学,学习成绩较好,表现真诚朴实。

反观合并后的上海医学院,丧失了招生权,招生事宜全由复旦大学招生办一手操办。因为考生在报考时不知道有“复旦大学医学院”这样的一个学院,因此以第一志愿报考者为数极少,达不到应招人数。而被录取者均为非第一志愿报考者。如由复旦招生办分配至上海医学院的考生中有64%是报考复旦其他学院而未被录取者。一般他们的录取分数线较低,学医的兴趣不大。这类学生学习成绩差,而且往往发现有考试作弊现象。

大学校长或学院院长是高校之主柱

合并前,正副院长或校长每天按时到校,其中有一天从事其专业或研究工作。在校师生时常能见到他们。院长有最高行政权力,具体有人事、经济、招生、召开会议等。

而合并后,正院长4/5时间在复旦大学本部上班,只有1/5时间在上医,但他十分忙碌,上医师生难以见到他。院长无人事、经济、招生权,也无召开会议之权。

师资的来源和建设

在上海医学院乃至上海医科大学阶段,师资多来自上医本科毕业生,或由其他重点医学院分配而来,都曾经受到上医优良传统的教育,质量较高。师资队伍整齐,并已形成梯队。每个教研室内都有几位教学质量良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校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也很重视。助教有明确的培养计划和讲课试讲制度,执行严格。

合并后的师资则多为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在他们毕业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教学工作,一旦毕业留校工作,就已经是讲师或副教授了,要上大课,其讲课质量可想而知。有的教师初上讲台,照本宣科。此外老师可以请人代课,也可以迟到早退,无奇不有。同样,学生也可以向他们的老师学习,上课缺席时有发生。学生缺席2/3者并不少见。某学院的一次讲课中仅有3个学生前来听课。

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做法

遭到破坏

合并以前,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活动频繁,如定期召开临床病理讨论会,不定期或定期召开外科病理讨论会,有基础人员参加的疑难病例讨论会,各科联合病例讨论或会诊(如定期召开的肺内外科,放射科和病理科之间的联合病例讨论会)。此外,医院也经常将死亡病例送病理科进行尸体解剖。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之间文献进展和成果报告的交流也是经常不断地进行。

可是合并后,上述活动除中山医院尚有肺内科、肾内科和病理科的活检临床讨论会,华山医院偶有疑难病例讨论会以外,其他的活动全部停止。

专家委员会问题

在上海医科大学时曾设有专家委员会,作为校务的一种咨询机构,从而发挥资深老教授的作用。他们对上海医学院的过去是熟悉的,在教学、科研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各有其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上医的优良传统深有体会。按理说这样一个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机构对于学校是能够产生很好的作用的,但该专家委员会在合并后却被解散。

学生质量及教师医师业务水平均有所下降

不少学生在毕业时对医师的最基本技能还未掌握,如作全身体格检查,如何写好一份病史;不清楚根据病情、检查(包括化验、仪器)结果来分析、归纳,得出初步诊断的方法;应用仪器检查某种病、某种部位,不考虑“指征”,而是普遍应用;不会先用简易有效方法,之后再进一步考虑用先进昂贵仪器;对许多医疗中的规则不熟悉。


综上所述可知,上海医科大学自并入复旦大学以后,在教学体制、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以及如何对待上医优良传统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师资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临床与基础的密切结合,破坏了延承70余年的上医教学体制和优良传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务之急是应当恢复教学必需的教学医院,即将现直属于复旦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仍回归于上海医学院。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上二医大与交大合并后虽然称为交通大学医学院,但是整个上二医大的体制组织机构原封不动,仍旧保留其教学医院,如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称为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其结果是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都未受到任何影响。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1:15:04 | 只看该作者

要认真切实尽早改进

-----上海医科大学自并入复旦大学以后,在教学体制、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以及如何对待上医优良传统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师资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临床与基础的密切结合,破坏了延承70余年的上医教学体制和优良传统。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当务之急是应当恢复教学必需的教学医院,即将现直属于复旦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仍回归于上海医学院。在这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上二医大与交大合并后虽然称为交通大学医学院,但是整个上二医大的体制组织机构原封不动,仍旧保留其教学医院,如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称为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其结果是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都未受到任何影响。


要认真切实尽早改进,以便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不断进步而能恢复原有水平!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9:40:18 | 只看该作者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作者:李浩鸣 罗元 朱登科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2 20:50:34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是一篇论文,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有服务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人。


医学教育不能硬套综合大学管理体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谈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改革





自1992年我国高校开始战略性合并以来,全国许多单科性医学院校被并入理、工科以及综合性高校,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多学科性或综合性大学,这在克服医学院校单科教学的不足,促进医学与理、工、文、经、管的交叉融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对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殊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对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探讨如何科学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医学教育问题,2月26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首席教授、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他就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当前医学教育亟待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

周宏灏认为,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广义上说,这既是重要的基础生命科学,又包括了很“精细”的临床技术学科。其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关切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此,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临床实践基础,医学教学也因此具有了特殊性,那就是既要有严谨的思维,又要有开放的思路,对学生谨慎、细致学术风格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充分重视和尊重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必将导致医学教育丧失个性。特别是将医学专业某些理学、计算机等基础和技能课程的教学完全等同于其他理科、工科甚至文科等学科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忽视临床、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必然减少医学生医学知识的贮备,最终难以达到国家对执业医师的基本要求和满足服务人类健康的需要,更谈不上与世界接轨。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是一篇论文,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有服务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人。医学教育管理的经验,不应按照理工科的模式进行管理。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机构,如康奈尔医学院(Cornell)、杜克大学(Duke)、哈佛医学院(Harvard)、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等大学,医学院实行的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其地位相对高于大学里的其他学院,最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能有效服务于社会的优秀医生。

针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医学教育问题,周宏灏说,上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有过三次大的“折腾”,一是50年代初各高校院系调整、分解、搬迁;二是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三就是90年代的院校合并。那是一种按行政命令的“一刀切”式的院校合并潮。院校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一些原来非“211工程”或“985工程”类医学院校合并后进入了重点类院校行列,扩大了知名度,可能就因而获得更多的国家与社会资源,办学条件得以改善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也是早年国家发展的需要,理工科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院校合并后,理工科在学科中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医学教育在合并后的大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综合性大学统一的管理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打乱了医学教育的整体性、特殊性与管理规律。医学部分也不再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不能科学自主地决定教学、科研、医疗、招生、人事等事宜。原属独立医学院或医科大学的管理体系大多在并校后被打破或架空,不能有效实施管理,医学院不具有相对独立的运转教学、科研、医疗的管理机构,更无人、财、物的权限,难以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原医学院所辖的基础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临床等学院的组成部分的内部教育体系被打乱。原有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归属校本部直接领导,而新任校管理层则又相对缺乏管理医学教育的经验,这就造成了管与不管和如何管的尴尬局面,从而对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对比国际上康奈尔、耶鲁、霍普金斯等大学的医学部管理体制,其医学部在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较大自主性,所属医学院同大学的联系主要是制度上和学术上的联系,而不是以理工科教育的管理模式硬套医学教育。

周宏灏还强调:“医学教育在世界各国教育领域中是放在重要位置的,但在中国,院校合并后反而退居次要位置了。”

关于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周宏灏期望新的教育改革别再“折腾”。医学教育不要搞行政命令式的“一刀切”,而应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立足长远,实事求是,科学确定医学教育的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少一些形而上学、因循守旧,多一些自主、创新、活力与竞争;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体制“分本位”的考核评价机制弊端。他还认为,以科研经费来评定教授,以论文来评定学生培养质量,都是不尊重医学教育特殊性的表现。总体来说,现行医学教育的学制比较混乱,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不明。在学制方面,有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它又和二年或三年硕士以及三年博士并行。它们到底在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上有何不同,甚至不同学制存在的必要性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例如,七年制毕业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结果很多既不能胜任相应的临床工作,也不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有些“不伦不类”。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周宏灏认为,一是导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医学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与培养重点有待清晰。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在实现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研究生队伍的目标时,应特别重视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人品的培养,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开始就要有对事业、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要瞄准一个目标,始终不渝地去探索科学奥秘。要懂得对学问的追求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不要因为日后的评比、鉴定、提级、晋升,强迫自己搞一些所谓“短、平、快”的研究,而要实实在在、尽心尽力地去为自己的科学目标奋斗。

近20年来,周宏灏领导的团队已培养出合格的硕士、博士、博士后170多人,这些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专业杂志上已发表了180多篇科学论文。

针对近些年备受争议的“高校扩招”导致的所谓“就业难”的现象,周宏灏认为,扩招现象必须要辩证地看待。医学教育扩招不是坏事,但要明确扩招目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合格医生。问题是中国绝大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对医疗资源的需求远大于城镇,但是农村医疗软硬件设施的相对落后、待遇的相对低下又导致了优秀的医疗从业者与医校毕业生不愿流向农村,而城镇中医疗从业者的需求总归是有限的,这就出现了“农村缺人才,城镇纳不下”的矛盾局面。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实施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医学类毕业生深入基层,同时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吸引毕业生流向农村,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周宏灏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充分重视并提高医学教育的地位,理清医学教育思路,按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来办学,认真探索、科学整合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确立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使我国医学教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09:14:48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非改不可

目前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非改不可


发布时间:2010-3-2 20:50:34


目前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非改不可
——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学教授石美鑫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谓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1931年就职演说中的一句话。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医学改革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医学院和综合类大学合并的愈演愈烈,培养医学人才改革的利弊是非引发了新一轮争议。

在“211工程”、“985工程”的进程中,我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掀起声势浩大的“合并潮”——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据统计,到2000年,全国已由556所高校合并为232所,一艘艘“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医学院。这些都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活力和希望。

2000年4月27日,创建于1905年的复旦大学与创建于1927年的上海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成立了新的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成为新复旦大学的医学院。目的是做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有效配置资源,但合并不只是简单的加法计算题。合并以后如何解决那些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文理排斥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国许多大学保持着自己一定的特色与优良的文化品位,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办学理念。一所成功的大学,必然有一种良好的大学文化。我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大染缸、大熔炉,都是指大学的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这种环境主要是大学的文化格调和氛围。

学术“被”论文化

近年来,“泡沫学问”成为网络词汇的一个新宠儿,在大学,从学生到教授开始流行“论文崇拜”。而这在合并的医学院也不曾幸免。“人才培养像是一阵风,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头。”石美鑫说,“现在的人才培养改革,太注重学位和论文,给年轻的医生造成很大压力,不得不为论文而论文,而且还出现了专门写论文的行业。”

“我看到过太多不会拿手术刀的博士毕业生。”每次看到这样的医生,石美鑫就头痛:高学历并不等于会开刀、会看病。近10年间,医院对学术论文和高学历推崇有加。在一些医院,一位本、硕、博连读的医学博士,只需要在临床一线轮转两年,就有资格“独当一面”,加上他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很快就能晋升至副主任医师,坐镇专家门诊。但是,他为病人看病的能力,或许还不如与他同年龄的本科毕业的同事。再过几年,如果这名博士医生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就完全有可能成为科室主任。这样,就出现了不上手术台的外科主任,他们的特长主要在医学研究领域,拥有许多学术课题,并屡次发表过学术评分较高的论文。

石美鑫认为现在速成的论文与临床脱节,“怕是解决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他还是比较提倡以前的论文写作逻辑:“写文章是一段工作的总结,是要把经验写在文章里。研究是需要的,但不是目的。”

国际学术界在判断一篇论文的价值时,通常用该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据此,我国学者的论文水平却只排在全球国家120位以后。Science编辑盖伊·里德豪夫曾经说过:“中国论文发表遭遇的最大问题还是研究基础水平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德鲁·怀尔斯8年没有写出1篇论文来,最后证明了震惊世界数学史的“费马大定理”。在“论文崇拜”的考评机制下,把统计数字当成竞争的本质,把学术研究退化为生产皮鞋、袜子的劳动形式,学术“被”论文化了。

医改面临“浮夸风”亟待“松绑”

“医学界公认现在的专科医生培训制度出了问题,但等了这么多年,相关部门仍未有实质性举动。”更让石美鑫遗憾的是,正在征求意见的新医改方案,对此也没有专门提及。

“我们要赶快来一场‘人才革命’。一名合格医生的培养周期是10到15年,因此再也不能继续等待了。”在石美鑫看来,目前急需通过特殊的教育努力,变革职业医生基本功训练的模式,强化“实战”能力,摆准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之间的关系。

“其实大学和医学院合并有很好的成功例子,如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合并就让人惊喜。复旦大学和上海医学院的合并,成绩很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上海医学院而言,石美鑫认为,“合并后这个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有些混乱。”“现在中山、华山等原上医附属医院都已经改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当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与实践本身是浑然一体的,怎么可能分开呢?”石美鑫是中山医院的著名胸外科医生,他特别强调“教育不能分级”。

而且原来的学科体系被完全打乱拆分了。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医学院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成熟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和附属医院、临床基地等互动的教学联合体。但原上海医科大学学科体系中的几个学院现在都已拆分出来,成为和复旦上海医学院平级的学院,如复旦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等。“书念得再多,不临床怕是不行。”对于当前医学院学制的改革,石美鑫认为几年的学制要统一,而临床实习更重要。一般毕业得越晚,临床的实践就越少,“医学教育也开始流行商业化、官僚化,名誉被看得太重,临床反而不怎么被在乎了。”

石美鑫还补充说:“医学教育改革和国际乱接轨、模仿实行医学院统考,可又不像国外那样在临床实习完了再考试,而是赶在临床以前,结果冲淡了实习。”他幽默地把这部分人称为“有心学而没学会”的学徒。

很多人都抱怨医生的道德问题。“医生和病人关系越来越冷漠,看病难。”石美鑫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根源在于“现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衡量目标没有摆正”。石美鑫对当前的培养人才有些担心,“文章不一定有用,临床更重要,因为,医生的根本目标是救人。”他再三强调。(黄辛  梁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6 03:39 , Processed in 0.08391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