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侨报:“两会”白话语言揭示宣传新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8 00:4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03月08日

《日本侨报》3月7日发表特约评论员、早稻田大学博士生赵新利撰写的评论指出,2009年“两会”期间的政协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出现口语化表现,揭示了一种更加贴近民众的政治宣传新思维。

  评论全文如下:

  2009年3月“两会”期间,3日贾庆林的政协工作报告和5日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多次出现口语化表现,引起媒体关注。去年末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不折腾”的措辞,也曾引起广泛讨论。这种政治白话语言,是党和政府务实作风的体现,同时揭示了一种更加贴近民众的政治宣传新思维。

  文风体现作风。今年“两会”中,贾庆林在政协报告指出政协要“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08年12月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讲话时指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严肃、隆重的全国大会上频频出现非常口语化的表达,体现了近年来党和政府机构越来越务实的作风、贴近民生的政策。

  “白话政治语言”体现宣传新思维。全国大会是参政议政的过程,也是广大媒体积极参与的政治宣传的过程。政府的政策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集中报道,被民众所了解。一直以来,政府和民众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对话系统,其中介是媒体、庆典、大会等。官方的决策过程需要民众监督,决策结果要向民众公布;民众对官方活动向来高度关注,也有民意表达的诉求。这两者之间的对话,使用的越是风格接近的语言,其对话的效果就越好。

  白话才能跨越“信息鸿沟”。信息鸿沟,即信息不对称,也就是信息的贫富差距。党政系统的大量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充分传达到民众那里,信息鸿沟就难以跨越。由于复杂的原因,中国素有“官话”和“民话”的区别。政府的官话系统是基本独立于民众语言的一套固定体系,其中的很多内容和词汇,百姓听不懂。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也只能在《人民日报》社论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信息,判断政治走向。用白话讲政治,可以让百姓听得懂,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

  新的宣传思维值得期待。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2009年2月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行到第14分半时,在《花钱有底气,挣钱有信心》的本台评论中指出“这个春节,老百姓花钱很猛”。《新闻联播》用词“很猛”,前所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使民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从一元到多元,从单一到丰富,从生硬到活泼。响亮如雷、感情强烈的宣传固然好,人性十足、涓涓细流的宣传,有时会更有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政治语言和媒体环境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比以往更加贴近民众的政治宣传新思维,在今年的“两会”上已初露端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3 04:36 , Processed in 0.074177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