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72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4 16: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录

峨眉概述
地质构造
气候特点
自然风光昔日十景
今朝十景
精选看点
生物乐园
历史记载
佛教文化
武术流派
旅游指南旅游须知
特色活动
山中美食
土特产品
相关传说
峨眉主峰
峨眉山市






峨眉概述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
  峨眉山金顶雪景峨眉山(经度:103.48纬度:29.59)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79.3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公尺。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多佛教寺庙,向为著名游览地。
  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无数慕名猎奇的游客远涉重洋,几经周折,始满数载愿惬意离山。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首批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地质构造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如处于石灰岩层中则有藏九老洞之类岩洞地貌;经花岗岩及变质岩区,又形成深峡之姿;而山顶上坚实的玄武岩又是一番熔岩平台的景象。


气候特点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 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平原无大差异,早晚略添衣着即可。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平原低4℃-5℃,游客需备足衣物。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2℃左右。山上为游客准备了大量棉大衣,可供游人租用。

自然风光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种”。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昔日十景
   【圣积晚钟】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处,为入山第一大寺,环境清幽。寺外有古黄桷树二株,需数人才能合抱。铜钟原悬挂于寺内宝楼上,故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募化、建造,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00公斤,相传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赵循伯编撰,于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峨眉山记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五十秒。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夜静时可声闻金顶。”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铜钟迁至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有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朴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堪称一大景观。

 僧人们对声如龙吟、入耳清心的铜钟,在敲打时间和方式上颇有考究。据民国24年(1935年)出版、赵循伯编撰的《峨眉山》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击法有‘慢十八、快十八’之分,随击随念钟偈,每四字一句,每四句一击,凡百余击始止(一说为一零八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零五十秒。
  近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静夜时可声闻金顶。民国25年(1936 年)出版刘上熹的《峨眉导游详记》也说:每月朔望之头夜乃击之,一年之中仅叩二十四次。所谓晚钟者,因和尚于九点后执灯上楼,口诵经偈,俗云钟句子。初则念一句,则叩钟一 次,每句四字,念毕则叩,始缓叩,入后每字一叩,愈念速,则叩愈急。缓十八,急十八,叩至三遍,曰三叩,每叩须诵全文,三次叩钟,共有百零八捶。钟声异常宏壮。另载,晚钟每次叩108击与我国古代的物候历有关。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叫“候应”。以每年12个月,24节气,与72候应相加,其总和正好是108。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峨眉山有关文化部门将铜钟迁移到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拙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不失为一大景观。好事者将前诗略加修改,以示其盛概:
  凤凰堡上柏森森,晚钟犹长作龙吟;
  纵说僧俗殊信仰,一样入耳觉心清。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6:16:38 | 只看该作者


【萝峰晴云】

  萝峰位于伏虎寺右侧,相距0.5公里,是伏虎山下一座小山峦。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山峦上,数百株古松奇枝异态,苍劲挺拔,是峨眉山上少见的松树聚生地。山风吹过,阵阵松涛回荡在山谷之间,颇有“松威”气势。夏季雨后初晴时,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或从蓝空缓缓飘过,从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变幻百出:有时朵朵白云从伏虎岭飘下,飘到萝峰顶上,飘到游人身旁,缠绕在松树之间,时而飞舞轻游,时而飘向岭下的峨眉平原,显示出峨眉云彩多变的流动美。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多少游山人,长啸倚山阁。晓钟有云出,晚钟有云归。游人应未惯,忽讶云生衣。明代文学家杨慎《 归云阁》诗中所描绘的“云出云归”图,恰似萝峰晴云景象。归云阁即华严寺,已废,遗址 距萝峰上行1.25公里。
  萝峰晴云是美的,萝峰晴月也是美的。明月升到顶上时,蔚蓝色的天空,映衬着明月,看不出明月是嵌在蓝天上的,还是画在蓝天上的。月光照着松林,伴着松涛声,使人有一种洁净、清凉的快感。
  萝峰也是鸟瞰峨眉平原的最佳所在。登峰远眺,峨眉平原的勃勃生机尽收眼底。当轻云从伏虎岭飘过萝峰,飘下峨眉平原时,游者身在云中,顿有天上人间之感。萝峰景色素为古人向往留恋。清代康熙年间,太史蒋超仰慕峨眉山,看中萝峰的晴云烟岚,日落月升,便住在萝峰下的罗峰庵里,夜以继日,以病弱之躯,草成一部较完整的《峨眉山志》,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南住:蠼仓绽隙朊忌健B薹邂郑置薹屐海且蛔胖碌男∶恚延?987年6月重建。翠竹掩映,帧楠蔽日,绝尘脱俗。门联一副: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空十二因。庵后为新建的和尚塔,墓塔林立,庄严肃穆。峨眉山的高僧大师们,都把萝峰视作他们圆寂后的归宿圣洁之地。谭钟岳的《萝峰晴云》咏史写景,眷恋舒卷的晴云:峰庵到此学仙余,太史虎臣曾结庐。跨鹤飞凫踪已渺,晴云一片卷还舒。

 【灵岩叠翠】

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距报国寺西南5公里,传为中印度僧人宝掌结茅处。隋唐间创建。曾改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洪武永乐年间重建,仍名灵岩。
  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谭钟岳的《峨眉图志》载:寺宇四十八重,僧众千计,由山门至后殿有十余华里。其规模之宏大,僧侣之众多,香火之旺盛,在峨眉山寺宇中首屈一指,故有“九处过堂(吃斋饭),十处烧香,烧香要骑马”的说法。
  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呈现出灵岩层层叠叠的雄峙壮观,“灵岩叠翠”便成为峨眉十景之胜。刘泽君在民国36年(1947年),出版的《峨眉伽蓝记》中,虽说“寺宇四十八重,僧众千计,未免侈信”,但仍不能不承认:“峨高峰俯临殿阙,叠叠青翠,秀丽庄严,丘陵拥卫,山溪龙蟠,乔木千章,森森环列,我选胜地首数灵岩也。”
  古刹历经兵燹和国禄之苦,到20世纪60年代已全部毁坍。而“灵岩叠翠”的自然景色却依然如故,去灵为岩,看叠翠,仍有“仿翠摹青情不尽”的感受。
  灵岩地处峨眉金顶三峰的后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万山重叠的天然图画。近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似三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气象雄伟,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廓线十分清晰。重重叠叠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到黛青到灰蓝,到灰白,层层深远开去,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层次极为丰富,正如潭钟岳在另一首诗中写的“灵岩翠秀耸高台,遥望天门跌荡开。”
  金顶三峰的景色多彩多变。初春时,山麓盛开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春意荡漾;山腰密叶枝繁,如正当盛夏;半山上片片泛黄的树叶,似带秋色;山顶却堆砌残雪,又象尚处在严冬的寒凉里。
  从山下观望峨眉三峰,有几处绝好的地方;在山东麓的连香坝,在低山的会灯寺,在中山的白龙洞古德林;但皆不如灵岩遗址那样逼近开阔,可从更深的层次上静观峨眉山另一美妙奇幻的侧影,欣赏“叠翠”刚与柔、壮与秀相依互存的美,使人神思飘荡。明人章寓之的《游灵岩寺》道出了这种心态。
  灵岩一径入青苍,雨后昙花隔水香。
  方外欲偷闲半日,绕廊翻觉觅诗忙。


【双桥清音】


清音阁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它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为710米。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
  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风雨无阴。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情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汇流处,高兴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个人成分出,以为至宝,供奉前,见石之处,后名“宝现溪”。而今,虽然人面宝石不见了,但“宝现溪”这个地名是无法磨灭的,至今还泛起人们听清音的兴头。
  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



【白水秋风】
  龙门洞位于峨眉河中游,后山公路登山入口处,距报国寺西北2.5公里,集峡谷风光、地学旅游、摩崖艺术为一体,与清音阁素称峨眉山“水胜双绝”。
  峨眉河畔,两山对峙,宛如一门,门壁上有一大洞,传说曾有神龙居之,故名龙门洞,或龙门峡。因溪流清澈,色如碧玉,这段河流,又名玉溪、玉峡、种玉溪。此处原有“二龙戏水”,“洞口抛珠”、“龙门观鱼”等景观。
  洪水季节,龙门峡谷两山的绝壁上,一道瀑布飞泻而下,另有数道溪流,从河岸边喷射而出,弯曲纡行,犹如几条游龙奔涌峡谷,习称“九龙吐水”或“九龙游水”。
  龙门峡内,有一道铁索桥横架上空,峡谷低处怪石嶙峋。峡壁上有一条数十米长、紫灰两色相间的岩层,形如船舶,顺卧溪面。夏秋两季,水位涨高,似石船浮游于水上,乘风破浪,受任远征,形成一道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
  【洪椿小雨】
  以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坐落在众山群峰环抱之中。坪上,云低雾浓,古木葱茏,涛声殷殷,山鸟长鸣。洪椿坪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以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树而得名。寺中有对联曰:“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以“大椿”来比喻洪椿树的古老和寺庙的历史悠久。
  春夏雨后初晴的早晨,山野空气格外清新,微带凉意;寺宇庭院一尘不染,整洁雅致。此时,山林中,石坪上,庭院里,落起霏霏“晓雨”。这“晓雨”,似雨非雨,如雾非雾,楼阁、殿宇、山石、影壁、花木、游人,以及庭院右侧的林森小院,一切都似飘忽在迷茫的境界中,呈现出一种虚无飘渺的朦胧美。游者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晓雨”润湿,但抚摸衣装,却没有被雨水浸湿的痕迹,只感觉到清凉和舒适。
  【大坪霁雪】
  大坪孤峰突起,高耸于黑白二水之间。位于峨眉山中部,左与华严顶、长老坪、息心所、观心坡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宝掌、玉女诸峰环绕呼应;中心顶鼎峙于前,九老洞屏临于后,海拔1450米。大坪山势险峻,孤峰凌空,仅东北两侧各有一陡坡上下。此峰雪后景观堪称奇特,被选入峨眉山十胜景,名“大坪霁雪”。
  每年秋末,金顶开始飘雪;立冬一过,大坪已是雪花满山飞舞:挺立的常绿乔木,如琼枝玉叶,似白塔矗立。严冬时,峨眉山处处雪树冰花,全山宛如银色世界。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变成一片洁白的净土。晴雪初霁,伫立在高海拔的山峰上鸟瞰大坪,眼前是另一番“幽峭精绝”的冬景。大坪和环绕四周的群峰,组合成一朵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山峰如同花芯,丛丛参天古树活像花蕊,周围的峰峦犹如一裂裂花瓣,“大坪霁雪”展现出峨眉雪的形色之美。
  【九老仙府】
  “九老仙府”是仙峰寺与九老洞的统称。“寺号仙府,洞临九老;山迎佛顶,台接三皇。”仙峰寺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的这副楹联,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特色。在仙峰寺右侧0.5公里的九老洞,全称九老仙人洞。 相传九老洞是仙人聚会的洞府,给它蒙上了一层飘飘欲仙的神奇色彩。洞位于仙峰寺右侧山腰,旁边藤萝倒置,下临绝壁深渊。洞口呈“人”字形,高约4米。洞内黝黑阴森、凹凸湿润,能直立行走的通道有100多米,往前岔洞交错,深邃神秘,未探明前,人多不敢入内。
  1986年,经过四川省地质队和有关专家联合科学考察后,才初步揭开了九老洞之谜。九老洞为峨眉山著名的岩溶洞穴,在长达1500多米向下延伸的通道内,有一个全封闭型的观赏空间,首先呈现出的是形状多变的空间美。第一段为浅部,有比较宽敞的厅堂,及廊道式洞穴;第二段为中部,是九老洞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开始出现岔洞,多系网状交叉形的宫型洞穴,洞中有洞,上下重叠,纵横交错,仅在洞穴交错处,有较大的洞穴或竖井;第三段为深部,主要是裂隙型洞穴,一条暗溪时而沿裂缝渗出,时而蜿蜒隐入洞底。洞壁和洞顶有丰富的岩溶造型,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芽、石花等等,千姿百态,造型奇特,新颖优美,浑然天成。
  【象池月夜】
  峨眉山月,自古闻名。观月的最佳地点是报国寺、萝峰顶、万年寺、仙峰寺和洗象池等处。毋庸置疑,中秋是赏月的最佳时节。“象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每当月夜,云收雾敛,苍穹湛蓝,万山沉寂,秋风送爽,一轮明镜悬挂在洁净无云的碧空,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树林,萧萧瑟瑟,低吟轻语。月光透过茂密墨绿的丛林,大雄殿、半月台、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楼,沉浸在朦胧的月色里,显得庄严肃穆、淡雅恬静。月光下,古刹酷似大象头颅,蓝天映衬,剪影清晰:大殿似额头,两侧厢房似双耳,半月台下的钻天坡石阶,又好似拖长的象鼻。这不会是纯粹的巧合吧,应该是建筑设计师的匠心独具。皓月当空,斗转星移,六角小池内一汪清泉,恰好映现出一轮皎洁的明月,空中嫦娥,池上玉兔,遥相呼应,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清高赏月君子,处此迷人美景,心旷神怡,踌躇满志,苏轼名句,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那是何等的情趣!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4 16:18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7:22:09 | 只看该作者
【金顶祥光】


  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首“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精华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佛光
  日出:在海拔3079.3米的峨眉山金顶,居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颜色由桔红变成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悬在天边。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
  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冉冉升起,苍茫的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缓缓地铺展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涯无边。山风乍起时,云海四处飘移,群峰众岭变成云海中的座座小岛;云海聚拢过来时,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十分雄伟。
  佛光: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若有人背对着太阳,站在巍峨的金顶上,让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的雾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并且影随人动、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佛光”。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各人只看到自己的身影被光环笼罩,如此奇景,四海五洲,绝无仅有,既心感身受,又虚无缥缈,非海市蜃楼,乃人间仙境,十分神奇,非常玄妙,这种“佛光”又称“峨眉宝光”。佛光是光的一种自然现象,因阳光照射云雾表面而形成。佛光每年平均出现70余次,在下午2--4点钟出现较多。
  圣灯:“圣灯”又名“佛灯”,在金顶无月的黑夜,“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形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被人们称为“万盏明灯朝普贤”。“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对此有不同解释:多数认为是山谷的磷火;另一种解释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当空气达到一定湿度时便会发光。



峨眉山金顶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所在。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基本简介
  峨眉山金顶风光(1)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7.96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
  金顶是峨眉山寺庙和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为峨眉精华所在。1983年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地理位置
  峨眉山,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地方。
  北纬30度,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带,有着无数的不解之迷。而以“天府之国”著称的中国四川盆地,是世界上处于北纬30度古文明发祥地唯一没有被沙漠化的地区。峨眉山,位于北纬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两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其三峰耸立,绝壁临天,古往今来,3077米的金顶一直被人们称峨眉山金顶风光(2)为天堂的阶梯。
  峨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沉积着滚滚长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绵延千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在千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峨眉山采撷天地之灵气,造就了集100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高等植物,2300种动物于一体的人间乐园,修行者们修行的理想之地。早在5000年前,华夏之祖轩辕黄帝就两次来峨眉山问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论道峨眉山,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滥觞。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长江流域的第一座禅院后,峨眉山便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佛教发源地,列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遗韵,优雅而从容的体现着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
名字来源
  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
  铜殿被毁后,光绪年间心启和尚在原址建以砖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个华藏寺再次化为灰烬。1986年,国家拨款260万元,重建华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现今华藏寺比原先华藏寺规模大,建筑质量高,飞阁流丹,崇宏壮丽,殿字轩昂,高耸入云。



详细介绍
  
金顶铜殿
   金顶最高处,有一座稀有珍品,称作“金顶铜殿”,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妙峰禅师请西蜀藩王潞安捐造的。殿高8米,宽4.8米,深4.3米,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棕锁窗,通体皆用铜件焊成。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光闪闪,迢耀百里,固名金顶。铜殿内置普贤骑象铜像,高5米多,两旁陈列24尊铜佛,现规模仅次于万年寺。门枋阴刻“云栈剑阁”和“峨眉山道全图”,四周铜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万尊。在铜殿外还树有铜塔和铜碑。有趣的是,一般寺庙的大门都是朝南的,唯独峨眉山的都朝东,金顶的铜殿,却又金顶铜殿例外的朝西,这也可算是峨眉山的独特之处了。据说从前西藏来的信徒只礼拜金顶,因为释迦牟尼的故乡在西域。该殿不幸在清代烧毁。
火灾劫难
   金顶过去有大小寺庙及寮舍等共计548间,可容千人同时进食,是全山最宏大的一处建筑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曾拨款维修。十年动乱却又使其遭受了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占用金顶的有关单位把木质结构的庙宇当作柴油发电机房,1972年4月8日引起火灾,无情的大火将金顶、华藏寺全部烧毁。大火烧毁铜门2扇、铜壁7面、铜碑1座、铜塔2座、铜炉、铜瓶、铜镜难以其数;烧毁象牙佛、锡莲灯、馈砂佛经书、古代名人字画等8972件;永德和尚也被火烧死。
  特别是《北隆藏经》在全国只有两部,而金顶庙里珍藏的这一部是最齐全的,共7600本(木刻版),被大火烧为灰烬。事故责任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大火发生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金顶华藏寺的重建,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过问此事。
金顶重修
   从1986年起四川省人民政府拨专款350万元进行重修。同年8月破土动工,经过4年的紧张施工,于1989年建成,移交峨眉山佛教协会管理。新建的金顶华藏寺建筑面积为169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由高、中、低三重连接组建,分金殿(普贤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祖堂、方丈室、禅堂和寮房等。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红墙黄瓦,白玉栏杆,大理石地面,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格局。正门华藏寺匾额为赵朴初会长手书。1990年9月11日,云集海内外200余名高僧大德和千余名各界人士隆重举行了落成典礼暨开光法会。新建的华藏寺巍峨雄伟,富丽堂皇,雄峙于海拔3077米的峨眉山金顶之巅,使峨眉山更添秀色。重修的华藏寺采取了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及石砖混合结构,配备了防火、避雷、蓄水排水设施。
华藏寺
   金顶华藏寺位山势而建,中轴线上由低到高分布着三重殿堂。第一殿是弥勒殿。殿门上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华藏寺”金匾,两侧是“万德庄严”(觉光法师题)和“愿海庄严”(竺摩法师题)横匾。寺内供奉铜铸弥勒佛像,通高2.9米,背后是韦驮铜像,通高2.6米。殿内还有三足铜鼎和明万历年间峨眉山金顶风光(4)铜碑等文物。
  弥勒殿两侧是客堂,并有通廊依山连接大雄宝殿,构成一四合天井。天井正中放置着一口铜鼎,高达5米,四周各放一尊铁鼎,1.6米至1.7米高。
  大雄宝殿殿门正中是黑底金字的“大雄宝殿”匾额,两侧有“愿王圣地”、“灵山一会”、“银色世界”、“梵宇重光”等匾,都是1990年开光时隆莲、宽霖、真禅等赠。殿中供奉着铜质金身的三身佛,坐高3米。殿内还有铜磐、铜钟等法器以及铜铸像、铜普贤像等佛教文物。
  最高层是普贤殿,即金殿、金顶,是峨眉山最高的殿堂。殿门的匾额有“金顶”、“行愿无尽”、“普贤愿海”、“华藏庄严”等,为赵朴初、本换、明肠等题写。殿门两侧有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题写的对联:
  华藏长子,七处九会,辅助毗卢阐大教;
  金顶真人,四方八面,来朝遍吉出迷津。
  殿内供奉普贤骑象铜像,普贤端坐在莲花台上,手执如意,莲台置象背上,白象脚踏四朵莲花。整个造像通体铜铸,通高4.5米。殿内还有铜鼎等物。
  登金顶,是所有游人香客游览峨眉、朝拜普贤的最大愿望。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烧香敬佛,流连于神的世界,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日出、云海、佛光和神灯。
  金顶华藏寺海拔3千多米,气候严寒,生活在这里的僧人们要克服生活、气候等诸多方面困难。金顶重建以来,僧人们常年居住在这里,精心守护着佛寺,并逐年进行维修,创造条件,热情接待国内外各界人士,为建设峨眉山佛教寺院、发展峨眉山旅游事业作出了贡献。
  2002年,为了响应四川省人民政府提出,把峨眉山建设成“中国第一山”的号召,峨眉山佛教协会重新规划并制定了“恢复华藏寺改造工程”方案。本着宏扬峨眉山佛教,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振兴旅游的原则,做好科学规划,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搬迁“703电视台”,拆除原华藏寺前部,整治环境,由峨眉山佛教协会具体承担,建成了高48米(含法台须弥座)的“十方普贤”铜像,以恢复华藏寺(金顶)昔日之庄严。建设工程已于2004年8月动工,2005年底竣工。2006年6月18日,经政府批准,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华藏寺落成典礼和十方普贤像开光仪式。
断崖奇观
   在金顶卧云底的东面,有一悬空600多米的断崖,雄险奇伟,为全山第一巨岩,名舍身崖。又因此处可以看“佛光”、“佛灯”,所以又叫睹光台。每逢天高云淡,玉宇澄清,站在睹光台上远眺天下,天苍苍,地茫茫,远近诸峰尽在脚下。在这些山海峰浪之外,一望无际。看东方,峨眉江、青衣江、大渡河和岷江曲折环流,成昆铁路贯穿南北;望北方,丘陵蜿蜒,直毗成都平原;南顾,大小凉山层峦迭嶂;西盼,青藏高原群峰披雪。江山如画,大地似锦。更为难得的是,此处还是望日出,观云海,赏圣灯,看佛光的绝妙之处。


今朝十景

   【金顶金佛】
  金顶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菩萨像组成。金像通高48米,象征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菩萨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整尊金像设计完美,工艺精湛,堪称铜铸巨塑的旷世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两岸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幽谷灵猴】
  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滑稽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跟人嬉戏、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许多乐趣,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与群猴玩耍,给猴子喂食,观赏其千姿百态,了解其生活习性,跟它们亲密接触,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一段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生态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共300多只。
  【万佛朝宗】
  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79.3米,表示“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古朴庄重。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 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地久天长,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佛家也解释为: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

【小平情缘】
  1980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到峨眉山视察,当行至当时景区公路的终点——双水井时,停下来在此小憩,小平同志登高远眺,胸襟开阔,意气风发,兴致颇浓,面对峨眉山的秀丽景色,他语重心长地指示说:“峨眉山是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要作好保护,要作好规划,要综合开发;要加强建设,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为了缅怀这位伟人,在此建成了邓小平登山纪念亭景区,由纪念丰碑、鱼水情深、指点江山和登山不止等景点组成。
  【清音平湖】
  清音平湖位于清音阁旁边,面积30万平方米,系绿色生态湖,水质纯净,清澈见底。四周青嶂翠峦环抱,古木参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浅浅,点点滴滴,不知是树映绿了湖,还是湖染绿了树。置身于其间,只听绿树浓荫处,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这里夏清秋凉、景美色秀,为度假避署的胜地;即使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这里没有冷风寒流相逼,仍然温适如画,翠色生烟。
  【第一山亭】
  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览区中心,展示了峨眉山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峨眉山磅礴而奔放的恢弘气势,是峨眉山古今文化的缩影,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铜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点。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从旁边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崖石上“神州第一山”和“山之领袖”九个朱红色大字,标明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晋、元、明、清时期不同人物对峨眉“第一山”的评价。
  【秀甲瀑布】
  秀甲瀑布是迎宾广场的一大景观。“秀甲天下”是“峨眉天下秀”的浓缩,“甲”字突出了峨眉秀色的地位和峨眉山人的气质。同时,“秀甲天下”与“天下名山”牌坊互相呼应,对“天下名山”的特色作了补充和强调,概括了峨眉山的历史地位和景观特色。站在瀑布前,只见飞瀑从天上泻来,一条白练悬挂于石壁上,飞溅的水花在空中形成雨雾,阳光下七色彩虹隐现,溪河中浪花滚滚,响声隆隆。
  【迎宾石滩】
  迎宾石滩是迎宾广场的标志性景观,旁边有宝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提“峨眉山”三个大字,背靠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峨眉山博物馆。四周绿荫环绕,山泉从石上流下,状像丝网,色如白练,似明珠镶嵌翡翠,犹水晶装饰琥珀,溪流跳跃奔腾,水声欢快歌唱,代表着热情好客的峨眉山人,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名山起点】
  名山起点,位于有“世外桃源”之称的峨眉山第一乡---黄湾乡,是进入峨眉山景区的门户。“名山起点”牌坊结合了古代南北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精雕细刻,其牌坊顶部则采用了峨眉山民居典型的翘角手法,整体均为仿古式建筑,庄严凝重,古朴典雅,集景区的行政和客运为一体,也是“数字峨眉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4 17:23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1:28:45 | 只看该作者
精选看点
   【峨眉金顶】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9.3米,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如果天气晴朗,还可远眺数百里外的贡嘎雪峰。金顶地处高寒地带,游客须注意防寒,体弱者不宜久留。 佛光、云海、圣灯,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在金顶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云平铺之时,阳光照在云层上,可见明亮艳丽的七彩光环,通常称之为“佛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故名金顶祥光。云海是峨眉金顶的另一奇观。每当晴空万里时,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一望无涯。峨眉顶部诸峰在茫茫云海中犹如孤岛。如空中无风,云面似镜,寂静无声,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如遇风起,云海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非常壮观。月黑风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神秘的圣灯。实际上,圣灯既非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磷化氢燃烧而产生的。峨眉山以佛教文化和独到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把人们带入那雄秀缥缈的奇妙境界。


  
  【四面十方】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350吨。金佛通高48米代表着阿弥陀佛的48个大愿。“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普贤大士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明代砖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这尊铜像通高7.85米,重62吨。万年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1986年以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



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
  此寺原有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几经兴废,现今只剩一座明代
  无梁砖殿。明代重修时,仿印度、缅甸建庙技术和风格,主殿长宽
  均为16米,四壁全部用砖砌,砌到7.7米处,逐渐内收,建成穹窿
  形拱顶,上面绘有手持琵琶、箜篌、笛子仙琚飘拂的四天女。全殿
  无梁无柱,不用一木,故称“无梁殿”,殿墙上装饰圆拱、垂柱、窗棂等仿木结构的图案。圆顶上建有无梁殿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物;殿内顶壁四周佛像密布,原供铁佛三千尊、金人十二、罗汉五百,造型古朴,称为“千佛朝普贤”,现只穹窿下正中供奉着高7.35米、重62吨,铸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骑白象的普贤菩萨铜像。菩萨神态安详,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怒绽,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浑雄,大耳下垂,鼻几触地,四足立于莲台之上。普贤又称“通吉”、“三曼多陀罗”,代表德行。传说此菩萨有延命之德,发过十大弘愿,因而成为主理德、行德者,尊号“大行普贤”。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普贤常骑六牙白象。
  寺内右侧有一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遂有李白千古传颂的《听蜀僧浚弹琴》诗,诗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帮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枫叶泛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在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画图。 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弹琴蛙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令人喜爱的小精灵--弹琴蛙。天气晴朗,游人站在池旁,轻轻击掌,它立刻就会弹起琴来,清脆悦耳宛如弹奏古筝,为游人频添情趣。
万年寺历史
  万年寺始建于晋,原称普贤寺;唐时更名为白水寺;宋时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皇帝为给太后祝贺70大寿,赐名为圣寿万年寺。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 《中国名胜辞典》 、 《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
  万寿寺交通
  步行:从清音阁至万年寺约2公里; 观光车:报国寺客运中心——万年寺停车场票价:11元/人;五显岗——万年寺停车场票价:10元/人;
  自驾车:可将车停在万年寺停车场,再坐万年索道上至万年寺;万年索道(起于万年停车场,止于万年寺):上行40元,下行30元,往返60元。残疾人(凭证)、儿童(1.1米至1.4米)享受半价优惠,1.1米以下的儿童免票。索道运行时间6:40--18:00。


【清音阁】
  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黑龙江,右白龙江,两水合抱,汇合处的峡谷有一黑色巨石,形似牛心,称牛心石。“黑白二水洗牛心”成为峨眉山著名景观之一。阁下有双飞桥,两桥之间耸立双飞亭,两条清澈的溪水从桥下奔流而过,“双桥清音”为峨眉山胜景。两溪交汇处有一大石矗立其间,溪水撞击大石,发出巨响,浪花飞溅,激起阵阵薄雾,阳光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虹影,令人爽心悦目。“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诗句概况了此阁特色。
  清音阁系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慧通禅师所创建。原名集云阁,清康熙时重建,改名清音阁。殿宇一排,供奉释迦、普贤、文殊像三尊。这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峨眉山海拔700-3000米,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其中,河床落差大,构成了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仙峰寺、洪椿坪、清音阁一带,峰谷高差都在七八百米以上。
  牛心寺位于牛心岭下,杉木茂密,遮天蔽日。此寺古称延福院,寺庙逐步荒废。为唐代药王孙思邈修身炼丹之所。


【一线天】一线天
  一线天在清音阁西的黑龙江峡谷,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宽约6米,最窄处仅宽3米,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势十分险要。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泉峡景观。位于黑龙江上白云峡内,在清音阁西面1公里。黑龙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至清音阁,会白龙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岭下,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两岸萦回纡曲。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后来,景区管理部门已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平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两岸瀑布轰鸣,怪石峥嵘,山道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洪椿坪】
  洪椿坪地处峨眉山中低部,海拔1100米,始建于明朝,称千佛庵;清代时重修,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而得名,洪椿古树相传为唐代所植。这里树木葱茏,清荫如云,既无山下之嘈杂,又无山顶之寒冷,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全山最宜长住避暑处所。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曾在此逗留。

【洗象池】

洗象池原名初喜亭,意为游人到此,以为快到顶了,心里欢喜。清康熙年间建寺,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此处属高寒地带,雨雪较重,故而其殿矮小,且用铅皮盖房,其中有弥勒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
  “象池夜月”为峨眉山十景之一: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宛若置身云霄,令人气爽神怡。由于此地是游人必经之地,1982年国家投资在寺外新建客舍四幢,成为山中大寺之一。这一带常有猴群出没,并向游人伸手要食。
建筑特色


  建筑规模较大,面积达3600平方米。屋顶为锡瓦、铅皮覆盖。殿内祀观音、地藏、大势至。衣纹飘逸,体态端庄。殿宇寓于一片冷杉林中,海拔约2100米。每当云收雾敛,碧空万里,月朗中天,万籁俱寂,宛若置身霄汉。唐诗人李白有《峨眉山月歌》咏赞峨眉月。“象地夜月”素称“峨眉十景”之一。这一带又系猴群栖居处,常沿路边甚至入寺向游人索食,野趣无穷。 
  雷洞坪至洗象池之间的猴群常结队出没,老猴居前,态度不卑不亢,游客行经此路段时最好先备好食物和竹杖(两手准备),即可取得通行资格。洗象池地热独特,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临深谷,云层常在保间浮动。此地海拔2070米,是绝佳的赏月胜地。寺名得自于佛门的传说,相传普贤菩萨曾经在这里的水池中汲水洗浴所乘的象。游客可将这里作为上下金顶的老一个食宿点,洗象池客房数量较多。如果正适农历的月中,游客不妨专程到此小住,欣赏天清气爽、月色如玉的绝美夜景。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
  登上1800多级陡峭如壁的钻天坡,就是象鼻岩下的金刚嘴上。此处海拔2070米。这坡又高又散,“拂衣白云散,仰面青霄逼”。钻天坡这个命名太恰当不过了。坡上有寺名“天花禅院”,公元1600年开建。寺侧有一天然水池,传说当年普贤大士骑象登山曾在池中汲水洗象,所以名叫洗象池。在这高冈之上,地下水源枯竭的地方,有此清泉一泓,确是难得。池的地理位置也十分奇妙,月明之夜,月光映入池中,西落东升,均能得见。“象池夜月”,确确实实有着许多不同凡俗之处。
洗象池-旅游介绍
  这儿前有横亘百里的弓背山,后有高出云表的“峨眉山峰”千佛顶、金顶、万佛顶,下有华严顶和九老峰,四山环合,俨如绵延万里的长城。月明之夜,有着“山围玉城月如霜”的直感。往往使人联想到辽海的边月,守边疆的亲人。在如霜的寒意中,又散发出缕缕的温馨。依依恋恋,萦思遐远,不愿离去。
  这儿的月色,披戴着枝干挺拓矫健的冷杉林丛,和挂在西湖柳梢上的月亮,大不一样。月本属阴,在这儿却展示出儿分阳刚之美。能使你举起杯来,吟唱出“明月九时有?把酒问表天”的豪情。
  蓝天的明月,在这儿竟浸在杯泉似的象池之中,最能惹起人们哼唱出;“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思恋家乡亲太的曲儿,正是谭钟岳先生诗中的“月明池静寄幽思”。
  这儿常有猴群出没,也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们已经和人混得够熟了。见人不惊,与人不惊,与人相亲,儇依在人们的身旁,共赏“象池夜月”,不时高兴地发出嘘唏之声。“猿啸月明”,成了象池一绝。
  如果遇上如眉的新月,如钩的残月,月光虽然暗淡,正好又是一番景况。从石笋峰下随着气流鱼贯而出徐徐升起的“圣灯”,星星点点,闪闪烁烁,百点、千点、万点……洒满了洗象池周围的山山岭岭,天上的星光和地上的灯光联成一片,使人感到“此身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洗象池下边有一天然洞穴,传说三国时曾醉戏曹操的左慈隐居在这里,每当月明之夜挥舞着宝剑长啸抒怀。他将象池夜月称为精灵之光,还用宝剑在洞口深深地刻上了“岩谷灵光”四字,至今清晰可见。
  池月共赏,却又各抒其情。明代诗人顾炎武婉婉约约地吟唱出:“洗象池边秋夜半,常留明月照寒林”。清代诗人黄云鹄却在诗中写道:“木羊岩上餐霞久,香象池边洗月来”。笃信佛法的诗人梁叔子,在诗中又是这么写的:“片石孤云突窥色相,象池皓月映禅心“。
  总的说来,“象池夜”月有着丰富的文化含量,这和青城山月,西昌月,秦准月,西湖月,洞庭月,月落乌啼满天的苏州月,气吞乱云的长城月……都是各领风骚的。
  第一殿为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像高2米,殿后为金身护法韦驮菩萨像。殿两旁为客堂,内有民国时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楠木椅12把,椅背上题字“提倡佛教,改善人心,精诚团结,实现和平”。
  第二殿是大雄宝殿,殿额系1983年遍能大和尚书。殿内供奉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两旁为脱纱十八罗汉。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金身站立莲台之上,高约3米。
  第三殿为观音殿,供奉观世音菩萨,两壁悬挂20幅观世音菩萨像,每幅高1.2米,宽0.8米。
  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较丰富,藏经楼上供有一瓷制观世音菩萨像,带座高约尺余,制作精良。同时,还有其它珍贵文物。
  寺周冷杉枝繁叶茂。至寺前石砌半圆形月台,可看猴于附近嬉戏打闹。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1:35:19 | 只看该作者
【报国寺】

1、寺院概况
  峨眉山报国寺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四川峨嵋山的众多寺庙里,报国寺是入山的门户,是游峨眉山的起点。这里寺周楠树蔽空,红墙围绕,伟殿崇宏,金碧生辉,香烟袅袅,磬声频传。此寺坐西向东,朝迎旭日,晚送落霞。前对凤凰堡,后倚凤凰坪,左濒凤凰湖,右挽来凤亭,恰似一只美丽、吉祥,朝阳欲飞的金凤凰。山门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石狮,造型生动,威武雄壮,就象左右门卫,守护着这座名山宝刹。山门上:“报国寺”大匾,是清康熙皇帝御题,玉藩手书。正殿悬有“宝相庄严”匾。山门两边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就是对报国寺这只“金凤凰”周围景物的生动描写。横匾“普照禅林”和“普放光明”,同是一个意思:佛教称峨眉山为“大光明山”,昼有神奇的佛光出现,夜有万盏圣灯来朝,全峨眉山都被光明普照。右边“鹤驻云归”,意为鹤停下了,云归山岫,喻指清凉静地,含有道家韵味。大门上的联语:“独思喻道,敷坐说经。”前者是说靠自己的思维明白佛经的道理,就是佛学讲的“独觉”境界。后句是说高僧大德铺设好法座向弟子讲经说法。
  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报国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内正殿有四重,依山而建,一重比一重高,显雄伟自然。寺内藏经楼下,有一座明代的瓷佛像,形态生动大方,是件珍贵文物。前殿有一座7米,14层的紫铜塔,塔身铸有4700多个佛像,还刻有《华严经》全文,故名“华严塔”,也是一件贵重文物。报国寺门口,新建一亭,挂有明嘉靖年间圣积寺所铸的一口大钟。钟高2.3米,重10余吨,敲钟时声闻30余里,当时因在晚上敲,故名“圣积晚钟”。
  报国寺还设有峨嵋山文物管理所,收藏各种陶瓷玉石、文献字画、金属器皿和战国时代出土的兵器、工器等。
2、重要殿宇
  报国寺殿宇雄伟,有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四重屋宇,依山而建,逐级升高。
  弥勒殿
  第一殿为弥勒殿,供奉弥勒塑像。“弥勒”是慈悲的意思,他是菩萨,还没有成佛。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释迦牟尼佛说,他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才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广度众生。所以称他为“未来佛”。门上这副对联:“看他皤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愿你清心涤虑,好去睹金顶祥光。”上联描写弥勒的形象,说他还只是菩萨;下联是说祝愿所有游山者放一下切顾虑,一心一意登上金顶去看佛光。来峨眉山不上金顶睹佛光是一大遗憾,等于没有到峨眉山。这里祝愿大家都登上金顶,佛光正等待着你们。再请看这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这是对弥勒菩萨的画像,体现了他的性格,更突出了他宽容大度的高尚品德。联语有很深的哲理,启迪人们对人处世要心胸开阔,要有容人之量。
  弥勒后殿供的是韦驮站像,背朝山门,面对大雄宝殿。韦驮是佛教的护法神,身穿胄甲,右手托山,左手按金刚降魔杵,修眉凤眼,双唇紧闭,威武刚强,正气凛然。
  大雄宝殿
  第二殿为大雄宝殿,“大雄”是佛经中说的“唯大唯雄”的意思,殿里供奉佛主释迦牟尼金身彩饰坐莲像。释迦牟尼是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印度迦毗罗卫国(现在尼泊尔境内)释迦部落净饭王的儿子,俗称乔达摩,名悉达多。由于那时社会的动荡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和烦恼,引起了悉达多的深思,因而出家修行,寻求解脱。经过六年苦行,尝尽千辛万苦,最后又经过七天七夜的禅思静虑,终于彻悟大觉,成了佛。看门柱上这副对联:“教演三乘,广摄万类登觉路;法传千古,普度众生证菩提。”“三乘”是佛教引导教化众生达到解脱的三种方法、途径。一般称“声闻”、“缘觉”、“菩萨”为“三乘”。“声闻”是闻佛之声教,断见思之惑而人涅磐,为佛道中的最下根。“缘觉”是观因缘无师自悟。“菩萨”即“菩提萨垂”,就是以佛道救众生。这里可以将“三乘”概括为:他觉--自觉--觉他三种境界。整个意思是说:通过佛教的三种途径,引导教化众生走上觉悟之路,达到解脱的目的。再请看这副联语:“秋月朗清空,五夜山风狮子吼;菩萨开觉路,千年花雨象王宫。”上联是说峨眉山秋月朗朗,午夜山风如佛在说法时果决无畏的声音,这声音就象狮子的吼声。下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象王宫)向四众弟子讲经说法,开示觉悟之路,讲得天花乱坠。还有一副联语:“龙归法座听祥偈,鹤傍松烟养道心。”便是对山门那块横匾“鹤驻云归”的最好解释。
  释迦佛的左龛是泥塑彩绘金身文殊菩像。文殊全称为“文殊师利”,意为妙德、吉祥。他是众菩萨之首,是智慧的化身,常协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他和普贤菩萨一起,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菩萨。这副联语就是对他的评价:“智镜高悬施法雨;慧灯遍照应群机。”把“智慧”二字嵌入联中,意思是文殊菩萨用智慧润泽众生。右龛是地藏菩萨金身坐莲像。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蘖沙”,译为地藏,佛经中说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诸道中的众生。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副对联就是赞颂他度脱沉沦决心的伟大精神:“圣愿宏深,欲使出冥清罪案;迷途觉悟,难教沉溺负慈恩。”
  殿内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随行弟子。后龛内供的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七佛殿
  登上石阶便是第三殿七佛殿。请先看这副对联:“功德逾恒河,七宝庄严大千世界;层峰摩霄汉,三峨雄秀伯仲昆仑。”什么是“功德”?就是做的好事,“恒河”是“恒河沙”的简称,“七宝”一般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这里泛指珍贵的材料。“大千世界”,佛教指整个宇宙。“霄汉”指云霄和天河。“伯仲”即兄弟,“昆仑”即喀喇昆仑山。整个意思是:用极珍贵的材料和高尚的法行美化了整个世界,其功德超过了印度恒河里沙的数量;大峨、二峨、三峨既雄且秀,层层山峰直插云霄,可与巍巍昆仑山媲美。
  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这七尊佛的塑造工艺称“脱纱塑造”。这就是先塑好坯模,然后在坯模上面涂上漆,再用麻布、绸料一层层敷上,待干后脱去坯模,最后彩绘。具有体轻、防潮、防蛀、不裂缝、保存久等特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塑造艺术的精湛。七佛皆盘腿坐莲台,体态匀称,庄严肃穆,乍一看似乎形态都一样,细细审视,表情各有变化,维妙维肖。佛教造像中,还很讲究手的刻划和塑造。手有各种姿势,佛教称为“印相”。你看释迦牟尼佛,右手举至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其余三指自然舒展。这一手印象征佛在说法,称为“说法印”。其他六尊佛的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种手印表示“禅思”,使心安定,叫“法界定印”。体态、手势和面部表情,都体现了佛的智慧、人格、道德皆完美无缺,至高无上。有朋友问,七佛莲台下的“小鬼”是什么意思?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莲台又称“金刚座”或“须弥座”,意思是佛的法座象“须弥山”(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那样高大、坚实,座下塑造的是“金刚力士”,肌肉发达,面部狰狞,对邪恶起震慑作用;其二,释迦牟尼佛度“六道”时,拯救出来的饿鬼,他们为了报佛恩,都蹲在金刚座下,听经护座。
  这里还有一副禅联:“觉树开昙花,三世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长灵芽,七尊如来,哀怜摄受亿万众生共证菩提。”“觉树”即“菩提树”,“昙花”即“优昙花”,为无花果类,这里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圆寂。佛教认为人包括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后灵魂不灭,要到另一个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灵芽”,泛指具有灵性的花木。“如来”,即“真如”,指佛所说的“绝对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达到佛的觉悟。“摄受”,佛以慈心摄取众生。“菩提”即觉悟。整个意思是:菩提树开着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着整个世界众生,一起到达极乐境界;峨眉长着有灵性的植物,七尊如来佛哀怜接受了亿万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左壁挂有“七佛偈”木屏四条,是我国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书,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左边是“吟翠楼”,上悬蒋介石1935年在峨眉写的“精忠报国”横匾,右边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七佛殿后,以观音菩萨塑像为主,结合历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组群像。观音又叫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能显现多种化身,说法救度众生。你看他右手举杨枝,左手倾净瓶,婷婷玉立龙头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飘然立于荷叶之上。金童旁是戒装裹身的赵子龙,再旁为东、南天王,手执琵琶、宝剑。玉女旁是美髯飘拂的关云长,再旁为西、北天王,执伞、握蛇。另外还有“罗汉伏虎”、“蒲公采药”,最高处是“唐僧师徒取经像”。群像右侧还有一龛,供奉汉白玉雕刻的药师佛坐莲像。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他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相传他在成佛时曾发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疾苦,治无明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层高(约七公尺)的紫铜华严塔,为明朝万历年间铸造,塔身铸有小佛4700尊和『华严经』全文,佛像历历在目,字迹清晰可见,是中国现存最大铜塔。寺内还有高2.4米的永乐瓷佛,是明永乐年间江西景德镇烧制的瓷佛像,佛身上有许多小龙,每个小龙中都放有一个小金佛,各具神态。此外还有重达2500斤的明嘉靖大钟。
  普贤殿
  最后一殿为普贤殿。供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将他供于最后一殿。殿门上写着“金粟庄严便是菩萨住处;昙花灿烂照彻纳子爱心。” 意思是用金黄色装饰的殿堂, 是普贤菩萨的住处;优昙花灿烂的光辉,照透了禅僧的爱佛之心。还有一副联语:“普济有情,愿王垂慈,宛向峨眉寻妙谛;贤德无量,众生瞻仰,灵冥空寂悟禅心。”上联是说普贤菩萨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帮助众生求得解脱的真理;下联是众生瞻仰菩萨的无限贤德,在空灵寂静时感悟参禅的清静寂定心境。普贤殿楼上为“藏经楼”,是保存经卷的地方。
  沿普贤殿石阶而下,至七佛殿右侧,是峨眉山佛教协会,再下至大雄殿右侧,为新建的“祗园”,是接待国内外佛教团体和讲经的地方。通过隔墙圆门,便是“花影亭”,里面有池有亭,有珍贵的花木。步入其中,劳倦顿清,心静神安。再步出弥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钟楼、法物流通处,右有鼓楼和茶园。整个寺庙系典型的庭院建筑,占地60余亩,一院一景,层层深入,蔚为壮观。佛教协会的许多大型法会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外国名人、佛教团体。报国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随我到对面的凤堡钟亭参观。
3、历史沿革
  报国寺最初名“会宗堂”。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于伏虎寺右的虎头山下,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寺里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为普贤菩萨,因为峨眉山是普贤道场;道教是广成子,据说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过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舆,和孔子同时代,楚王请他去做官,他装疯不去,后来隐居峨眉山。会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时期儒、释、道有过一段融洽的历史。
  清初会宗堂迁至现址,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行僧闻达重修。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根据佛经中“报国主恩”的意思,御赐“报国寺”名。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暮春僧广惠扩建。
  解放后多次维修,1986年又重建了山门。
4、保护植物
  报国寺旁有两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是峨眉山最古老的蕨类植物,距今约亿八千多年前中生代侏罗纪留存下来唯一幸存的木本蕨类,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人们称之为“活化石”。
  5、交通情况
  从西昌、攀枝花、昆明、成都、重庆、西安、北京等地,乘火车到峨眉山旅游的游客,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仅10公里。乐山到峨眉山之间常年均为旅行热线,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班汽车发出,单边车程不足1小时。峨眉山市长途客运中心有发往成都、乐山、夹江各地的班车。峨眉山市到乐山市的车次很多,最晚一趟班车在下午6:00左右。


【伏虎寺】

伏虎寺是峨眉山有名的一个寺庙,位于报国寺西约一公里,始建于晋代,当时称为药师殿,后来一度曾改称为"龙神堂"、"虎溪禅林"、"虎溪精舍"。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因为传说树林中多有虎患,于是建立"尊胜幢",其外形制作像塔一样,上刻梵咒,放在无量殿前。寺内建筑,历经朝代兴废,也曾几度兴废。清顺治八年(1651)重修。 现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该寺随之成为中国较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 洗象池也是峨眉山的有名的一处寺庙,又名天花禅院。明代称初喜庵,又叫做欢喜亭。清康熙时扩建,从而成为一座寺庙,实际上是供旅游者休息的地方。因为寺的前面有一很小的六边形池塘,相传为普贤菩萨洗象的地方,于是寺因而得名 。



  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等。 1983年,洗象池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从暮春到初秋,在伏虎寺的花枝间、草丛中、曲径上,或是殿堂内,往往会看到枯叶蝶随风飘舞。它喜欢单独长途飞行,时飞时息,采食花密或树液,一旦遇有“敌情”,立刻疾速地飞落在树枝上或草丛中,伪装成一片枯叶,静悄悄地躲藏在绿叶丛里。依靠它这种特殊的自卫能力,枯叶蝶在峨眉山代代相传。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5 11:36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5 11:44:33 | 只看该作者
【神水阁】



  神水阁一带,是宗教景点萃集之处。纯阳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不远处有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附近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

  【峨眉云海】



  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 毯一般平展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兜罗绵峨眉云海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山风乍起时,云海飘散开去,群峰众岭变成一座座海中的小岛;云海汇聚过来,千山万壑被掩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雄伟。风紧时,云海忽而疾驰、翻滚,忽而飘逸、舒展,似天马行空,似大海扬波,似雪球滚地。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又徐徐散落下来,瞬息化做淡淡的缕缕游云。此种蘑菇云却极难见到。范成大有诗惊叹这幻变的云海:“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天容野色倏开闭,惨淡变化愁天灵。”

 【峨眉日出】



  金顶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东方,墨紫墨紫的太空,峨眉日出天地一色,逐渐地,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朵金色镶边的彩云,预示着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彩云下,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一刹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日出,因气象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千姿百态,差异极大。天气晴朗时,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可观赏到壮丽日出的全过程;或天边有云气,待见日出时,已是脱离地平线的一轮红日;或云层弥漫,则有时仅能看到朝霞、云海。
  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姿。此时此刻,天上地下变成金色的世界,象征着“早晨是黄金”之意不陟高寒处,安知天地宽。


【万佛朝宗】
  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取名“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万佛朝宗”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庄重威严。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 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佛教也有称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万佛阁撞钟,是站在峨眉山极巅之上,面对四面十方普贤,用钟声叩响极乐世界的大门,传递美好的心愿。

生物乐园
  峨眉山终年常绿,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国 ”之美称。峨眉山植被茂盛,植被随着地势高度而变化,据统计,植物多达3700余种。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的繁衍、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2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
  峨眉山猴群见人不惊且与人同乐,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峨眉山灵猴学名藏猕猴,也叫藏酋猴,因为它们尾巴只有6~10厘米,比一般猴子的尾巴要短很多,因此也叫“短尾猴”。许多野生猕猴不时出没于路旁,拦住游客索要食物,也为游客增添了不少乐趣。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

历史记载
  《峨眉山志》等资料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故事: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年63年)“六月一日,有蒲公者,采药于云窝,见一鹿欹迹如莲花,异之,追之绝顶无踪”。因问在山上结茅修行的宝掌和尚,和尚说是普贤菩萨“依本愿而现像于峨眉山”。蒲公归家后即舍宅为寺,于是峨眉山就发展成普贤菩萨的道场。另有资料说,是晋代的普公在山上采药时,见一老者骑白象隐去。以后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依据信仰与传说,以后历代修建寺庙时,都以普贤菩萨为中心,并发展成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佛教文化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1)状如五瓣莲、建寺最早、素有“华北屋脊”之称的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2)孤悬碧海清波之中的“海天佛国”普陀山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道场。
  (3)地处四川盆地绵延数百里常有金顶佛光奇观的“峨眉天下秀”是普贤菩萨道场。
  (4)号称有四百八十寺的九华山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佛教】
  相传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峨眉山,汉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庙。他们把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相信峨眉是普贤菩萨显灵和讲经说法之所。 据佛经载,普贤与文殊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两大胁侍,文殊表“智”,普贤表“德”。普贤菩萨广修十种行愿,又称“十大愿王”,因此赢得“大行普贤”的尊号。普贤菩萨形像总是身骑六牙白象,作为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普贤菩萨名声远播,广有信众,菩萨因山而兴盛,山因菩萨而扬名。
  相传东汉时,山上已有道教宫观。峨眉山被尊为普贤菩萨道场后,全山由道改佛。东晋时期,高僧慧持、明果禅师等先后到峨眉山住锡修持。唐、宋时期,两教并存,寺庙宫观得到很大发展。明代之际,道教衰微,佛教日盛,僧侣一度曾达1700余人,全山有大小寺院近百座。至清末寺庙达到150余座。
  近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成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峨眉山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八大寺庙。尼众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浇、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重达62吨,高7.85米,为宋朝时铸造,已有上千年历史,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此外古贝叶经、华严铜塔、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佛门瑰宝】
  佛牙,是宋代一位高僧到印度取经,从斯里兰卡迎请,沿南丝绸之路历经艰辛而供奉于华藏寺。佛牙,按佛教的教义是佛祖释迦牟尼舍利灵骨。但这颗佛牙却与众不同,他表面光滑油润如玉,并有深浅不同的紫色条纹,长三十厘米,宽十二厘米,重七公斤。
  贝叶经,明代万历年间,峨嵋山高僧无穷禅师与性宽和尚为筹建大佛殿云游四海化缘至北京,向慈圣太后化缘,恰逢印度圣僧到北京礼佛,并向皇上献上《梵文贝叶经》一部,慈圣太后在布施千两黄金之时将贝叶经赐予无穷禅师。
  万历金印,明孝定皇帝无子,李皇后听说峨眉山万年寺普贤菩萨有求必应。于是千里迢迢临仙山礼佛,回宫不久生子,后来太子即位为神宗。神宗奉母后之命派钦差大臣中贵等人上万年寺礼佛以示感恩,并赐予御印一枚,该印为铜质抹金,又因神宗即万历皇上,故称万历金印。

武术流派
  峨眉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术的三大宗派。峨眉山武术,内容广泛、技艺精湛、崛起西南、威震全国、称雄东方,誉满全球。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最为优美的一种。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记载:“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夫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娥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

旅游指南
  
旅游须知
   一)最佳旅游时间[2]
  春秋两季为峨眉山最佳旅游季节,气候适中,景致迷人。春天四月,满山百花齐放,山顶的云海最美。五六月山下晴朗,山顶多雨。冬天十一月到一、二月,山顶经常晴朗。晴朗天气利于观看云海、日出、日落、佛光。
  峨眉山最佳观赏时间:
  日出: 夏:6:00 冬:7:00
  云海: 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佛光: 早上:9:00-10:00 下午:3:00-4:00
  赏杜鹃: 4月底至5月, 万佛顶赏杜鹃在5月至6月
  赏红叶: 10月
  消暑戏猴: 6月---9月
  玩雪滑雪: 11月至次年3月
  二)旅游注意事项
  1)防寒:峨眉山最高海拔3099米,相对高度达2500米以上(山下的峨眉山市海拔仅420米),垂直差别大,气温常较山下低10℃左右,故登山者需早作御寒准备(金顶也有棉衣可供租用)。
  2)防雨:峨眉山云低雾浓,细雨时停时降,终日不绝,故登山者应准备相应雨具(以轻便 的塑料薄膜雨衣为佳)。
  3)防滑:峨眉山部分路段非常光滑、危险,游人应特别注意安全,不宜穿光底和硬底鞋。
  4)参加旅行团峨眉山一日游,必须问清楚旅行线路,因为当地有A线、B线之说,A线是只玩金顶,B线是游玩中山区万年寺、白龙洞、清音阁、一线天、戏猴区等景点。要比较全面的游玩峨眉山,需二至三日左右。
  5)当地有无证导游和有证导游,无证导游会被检查人员抓住,然后另派有证导游,这会耽阁游览时间。
  6)乘车上山约两个半小时,终点是“雷洞坪”而不是“金顶” ,从雷洞坪步行到金顶是15华里。特别注意:不要在雷洞坪租大衣,那样会加重你的登山负担。
  7)金顶住宿不是很贵,一般在¥20以上,可以住“卧云庵”,也可以住一般旅店,如:“卧树庵”,建议住“703电视台招待所”和“气象站招待所”,“金顶宾馆”条件好一些,但是较贵。
  8)在春夏之间可选购应时新茶,山道两侧及峨嵋市区内均有一些茶叶专卖店。为防误购往年陈茶,要冲沏品饮之后购买。
  9)峨眉山小吃,中山区沿途都有,石笋非常好吃,建议品尝。
  三)游程设计
  一日游:乘汽车至接引殿,换乘架空索道上金顶。赏云海、佛光之后原路返回。
  二日游:1、乘车到接引殿,换乘架空索道夜宿金顶;2、凌晨赏日出,然后沿洗象池、九老洞、 洪椿坪一线下山。
  三日游:1、从报国寺、清音阁、洪椿坪一路上山,夜宿洗象池;2、步行上金顶,夜宿其上; 3、沿洗象池、华严顶、万年寺下山至净水乘车。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5 11:46 编辑 ]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8:52:18 | 只看该作者
 四)景区门票价格:
  150元/人(不含保险,不含寺庙);学生、残疾人(凭证)、60岁以上老人门票半价;离休老人、现役军人、新闻记者免票;儿童身高1.1以下免票;1.1—1.4购半票(75元/人),1.4米以上购全票。淡季门票:90元/人
  寺庙票价:报国寺:8元/人 ;伏虎寺:6 元/人;万年寺:10 元/人
  2010峨眉山门票价格分为进山门票,索道,观光车,温泉等。
  1、峨眉山进山门票: 150元
  2、金顶索道:上行65元,下行55元,往返120元
  3、万年索道:上行65元,下行45元,往返110元
  4、观光车票:客运中心—雷洞坪车场上行 40元,下行30 元
  客运中心—万年车场 20元
  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 20元
  客运中心—零公里 20元
  五显岗—万年寺车场 10元
  万年寺—雷洞坪车场 20元
  五显岗—雷洞坪车场 35元
  零公里—雷洞坪车场 20元
  5、温泉:
  红珠温泉会馆:168元
  瑜伽温泉:98元
  灵秀温泉:118元(周五至周日), 98元(周一至周四),1.4米以下儿童半价59元
  天颐温泉:88元
  6、《功夫峨眉》演出180元。
  五)峨眉山滑雪场:
  滑雪: 每小时50元/人
  飞碟: 每小时40元/人
  飞船: 每小时40元/人
  气垫船: 每小时40元/人
  狗拉雪撬: 30元/人/次
  滑雪服: 每人10元/套
  手套: 每人3元/双
  雪具(雪板、雪鞋、手杖): 每小时30元/人
  六)峨眉山相关旅游线路
  乐山+峨眉山(半山)两日游
  乐山+峨眉山(金顶)两日游
  乐山+峨眉山(全山)两日游
  乐山+峨眉山+眉山三日游
特色活动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是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峨眉韵是反映地方民间文化特色的表演,在旅游季节,剧院每天晚上接待游人观看,直到冬季峨眉山封山。内容包括川剧滚灯、川剧木偶、峨眉武术、川剧变脸、杂技、茶艺等等。
山中美食
   峨眉山寺院多精于烹调素斋。其素斋简朴而味美,游客万勿错过。
  【雪蘑芋】蘑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叶柄成蛇纹色,复叶成掌状,小叶羽状分裂,地下茎是球状,块茎似芋,煮熟后成黑色,俗名黑豆腐。雪魔芋是峨眉僧人的传统食品,魔芋经掩埋于冰雪之中冻结后,内部形成许多小孔,烹调时更易入味,具有质地松软,入口味鲜,香而不腻,风味独特等特点,成为峨眉山有名食品。
  【叶儿粑】用糯米细粉做皮,内用白糖、花生、核桃、芝麻等合制成心子;用粑叶包好蒸后即可食用,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三合泥】峨眉小吃中有名的一道甜品。主要用黑糯米、黄豆、芝麻、花生等材料精致而成。吃起来皮面干脆而心里柔软。
  【凉粉】峨眉山凉粉的花样很多,按颜色分有黄、白两大类;按原料分有米凉粉、荞麦凉粉、豌豆凉粉等。这些凉粉可根据需要切成片、丝、方颗等,或拌或煮。还有别具一格的“打手摊子”,它不用碗,而是将凉粉切成巴掌大一块,托在手心,上浇调料,食客边走边吃,别有一番情趣。
  【肉包谷耙】将细包谷粉用温水调和好,再把拌上香料的猪肉颗粒和在调好的包谷粉中,捏成团,放在拗子(平锅)上烙熟,然后放入炉内周围烘烤。这时香气四溢,诱人食欲。
  峨眉还有许多的名小吃,像【豆腐脑】、【峨眉抄手】、【串串香】等。
土特产品
   峨眉茶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峨眉山清观和尚利用龙洞名茶鲜叶,采用杭州制茶工艺制作绿茶,制造出紧结纤绣,全毫如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峨蕊”,名闻遐迩。 万年寺觉空和尚创造了另一新品种——竹叶青。扁平直滑,形如竹叶而香味浓郁,成为名茶(峨眉山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独家拥有该商品的专用权)。
  中药峨参:功能为补中益气、祛瘀生新,主治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肺虚喘,老人夜尿,水肿,跌打损伤,腰痛。峨眉黄连习称“岩连”,野生,在黄连中最负威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过去常作为“南品”。天麻古称“定风草”,是峨眉山的名贵药材之一,平肝息风药类中珍品,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此外,峨眉植物茂密,藤蔓纵横,用野竹和野藤制作的手杖,自然别致,也是很好的登山纪念品。
  虫白蜡,白蜡虫雄幼虫群,栖于白蜡树或女贞树枝条上,分泌白色的蜡质,经加工而成虫白蜡,属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密闭、防潮、防腐、防锈、润滑、着光、熔点高(81-85℃)、凝结力强和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是军工、电子、轻化、医药、食品、精密铸造、纺织印染、工艺品、高档家俱和高级建筑等行业的原辅材料。被美誉为“蜡中之王”,因只产于中国,被称为“中国蜡”,又因主产于四川而称为“川蜡”。峨眉山市素有“白蜡之乡”一称。
  峨眉山“独蒜”:乐山峨眉山种植大蒜的历史悠久,早就享有“三江九叶灵芝草”之美称。主要产地在峨眉山山麓、沿峨眉山及周边地区为最,其蒜苗、蒜苔、蒜砣(蒜头)的质量也最好。
  冬虫夏草:是峨眉山极名贵的中药材,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珍品,用作滋补强身。 自古冬虫夏草被当作是一种奇异的药物。在清代,有人误认为它冬天变成虫,夏天变成草;甚至说它如果不采集,冬天又会再变成虫。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
  峨眉黄柏:以树皮、根皮入药,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多用于热痢、肠炎、肝炎黄疸、腿膝软、小便短赤涩痛等病症;又可用于热毒疮痈、皮肤湿疹及耳内流脓等;还有类似黄连的广谱抗菌、降压、利胆的作用。

相关传说
  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峨眉主峰
  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无数慕名猎奇的游客远涉重洋,几经周折,始满数载愿惬意离山。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处所。

峨眉山市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在四川省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全市辐员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12镇6乡、253个村,总人口43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万人,农业人口29.5万人。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7%,市人民政府驻绥山镇,邮编:614200。代码:511181。区号:0833。
  隋置峨眉县。因地处峨眉山东麓而得名。峨眉,取大峨山与二峨山两山相对如眉而名。一说峨眉作蛾眉,谓山云鬟凝翠,鬓黛遥妆,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于是有“峨眉天下秀”之谚。或谓峨以名言,状其巍峨;眉以形言,有如秀眉。1988年设市。
  2000年,峨眉山市辖12个镇、6个乡。峨眉山市辖12个镇(绥山、九里、罗目、龙池、乐都、峨山、大为、符溪、双福、高桥、桂花桥、胜利)、6个乡(龙门、川主、沙溪、新平、普兴、黄湾)。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42307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绥山镇 95665; 高桥镇 15979; 罗目镇 23885; 九里镇 28737; 龙池镇 28902; 乐都镇 15252; 符溪镇 27306; 峨山镇 13993; 双福镇 24370; 桂花桥镇 49135; 大为镇 13775; 胜利镇 19679; 龙门乡 9872; 川主乡 6791; 沙溪乡 5058; 新平乡 10127; 普兴乡 12617; 黄湾乡 21927
  峨眉山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2℃,年均降雨量1555.3毫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盛产茶叶、白蜡、黄连,形成了以茶叶、蔬菜、中药材、畜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优势,建成了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和省级茶叶、蔬菜、食用菌、黄连、优质稻、食用竹笋无公害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草席生产基地和茶叶集散基地,峨眉山中药材享誉全国,峨眉白蜡产量占全国的1/2。矿产资源以煤、铁、铜、页岩、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岗石、钾长石、矿泉水、磷矿为主,是西南地区主要的非金属矿区和建筑建材基地。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十分便捷。成昆铁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境内有5个火车站,公路四通八达,纵横密布,乐(山)峨(眉)快速通道与临境而过的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的接通,缩短了峨眉山市与成都的时空距离。邮电通讯已开通程控电话52000线、数字移动交换网、互联网,商业、服务、金融、信息等各类设施一应俱全,可为国内外客商提供一流的服务。
  峨眉山市按国际旅游城市标准要求,大力实施“山城一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天然气已进入工矿企业和居民的家庭,大、小电网优势互补,是全国首批“百个电气化市(县)”之一。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峨眉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育先进市。
  峨眉山市自1992年列入四川省“一条线”重点发展市以来,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建立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新材料、建材等园区,把绥山、胜利、符溪、桂花桥等10个镇列为全市工业经济重点镇,以园区的招商引资为龙头,配套完善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旅游业是峨眉山市的支柱产业,开发了一批集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高山滑雪、温泉度假、生态戏猴、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形成食、宿、行、游、娱、购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接待网络。
  《峨眉山赋》
  作者:苍山牧云
  序
  数年前,余观东周陶印,因蜀叟周又郎刀工而复活,作赋褒之。后为乐山市委宣传部于网上索得,选为《周又郎陶印版画作品集》之序。又郎公感念余之知音难求,特挑汉瓦唐砖一方,为余刻磨“苍山牧云”陶印以赠谢,并屡促余携眷峨眉之行,方有正文朝圣之旅也,记为序。
  心仰普贤文德,峨眉功夫。久慕甲山秀色,魁水柔情。及车游盘道,逶迤蛇前。雾浪裹足,云海绊目。于玩山逗水之间,但见山势娉婷,峰如蛾眉。绿水窈窕,碧野苍翠。颇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始觉“峨眉天下秀色”不没盛名也!
  扶杖山腰,立险远眺。饱览竞秀之诸峰,排空之乱石。益觉峨眉壮观之势雄,绝壁恢弘之气象,不殊也。隘谷幽深从来飞瀑倒挂。雨雾松花早许怒江奔流。云光缭绕演绎红尘幻象,雾丝霏霏神绘仙家真容。远峰雪衣银裹,浮槎簇碧拥红。鹤舞峡空,衔来定风仙草。鸟鸣翠啼,唤醒岩连南品。
  不涉高寒处,安知天地宽。及游旅卧玉雕,仙踪近仙台。观玄武决裂熔岩未冷,呈谷岭奇峰仪态。瀑流切割褶皱犹在,显道场金顶神姿。送目山连天际,霞光垂竖于锦涛之上。俯瞰云海厚润,横卧于沟壑纵横之间。绮云凌空酣睡,长虹横亘玉坡。雾江浪起如山舞青蛇。幻化白象似大海扬波。不待仰日出之雄秀,而晓佛光生晨曦,雾浪远观便为云海。何必理祥光之壮丽,应知仙舟为远峰,烟火飘摇即是圣灯。
  世道艰难,从善如登。登山不止,实为方家至善境界。人在江湖,不由己身。身家清白,贤人常有无欲之争。遥想古人迫于生计,或退避幽谷绝境,杀身成仁,心慕烟霞邀仙客。或了悟凡尘俗念,舍生取义,慕仰西天浴佛光。而今时世风繁华、物阜民丰,何人愿抛名远利、为柴米油盐故,复生厌世之邪念哉?
  游历四面十方普贤浮屠架下,久之。间有沙弥兜售香烛、索贿功德,余亦多少布施之。而万般费解鱼贯而入,自愿焚香跪拜之人。荒谬衍生鬼神论,金顶银殿纤尘细碎。袈裟皆为红尘人,佛国仙都何来净土?料想唯杀人越货、剪径求财者,祈望法外逍遥。以权谋私、为富不仁者,伏祷心灵平安耳。余辈原本无求之人,燃香何为哉?拜佛何用欤?
  夫修炼之人,油尽灯枯,身死形灭。纵阔活百世,亦当不为外人知晓也。然峨眉明许佛祖胁侍为道场,招人蝶蜂涌潮来者,得无暗合终南捷径之手段乎?庸人度于人,而贤者自度。名山即为人授,则何来神履仙踪耶?有身在庙堂、今世为佛者,身系黎民生死而尸位之。直比身披袈裟、手持念珠,心在红尘俗世之僧侣有何异哉?佛国万象折射百态人生,庙观九重实乃凡尘一支。佛在人间化万象,大道有法。灵异造来皆虚空,尘世无佛。此言一出,引人戾骂,苍山牧云可与蠢夫对语乎?为登峨眉之一叹!!
8#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8:57:09 | 只看该作者
乐山

目录

一、乐山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自然地理
四、行政区划
五、气候特征
六、乐山文化
七、旅游景点
八、交通情况
九、特色小吃
十、当地特产
十一、文化名人◣当今乐山知名人士和国内艺人◢
十二、人口民族
十三、经济发展
十四、社会事业
十五、发展方向
十六、乐山重大民间节日活动
十七、购物休闲指南
十八、附录:【乐山友好城市列表】
【乐山旅游形象宣传】
【乐山城市名片】
十九、人名







一、乐山概况
  乐山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其盐业和冶铁业已相当发达。唐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更加繁荣,史书称"山川秀发,商贾喧阗"。现今的乐山市不仅是四川的粮食和副食品生产基地,而且是著名的煤炭、水泥、电力、机电产品、多晶硅、纸张和盐化工生产基地。乐山风光秀丽,古迹众多,经济繁荣,物产富庶,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被评选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国内外游客。除了这两座世界遗产,还有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广场嘉州广场、风光旖旎的蜀国水乡五通桥、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被誉为“中国百慕大”的黑竹沟景区、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之称的犍为嘉阳小火车,以及夹江千佛岩等等。1983年发现的自然巨形睡佛又给乐山大佛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乐山还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文化之乡,当代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就是乐山人。

二、历史沿革
  乐山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时代,曾是蜀王开明部族的故都。公元前四世纪秦灭巴蜀,乐山隶属于蜀郡,因解放前的乐山在成都的南面,故定名南安。
  汉朝将南安隶属于犍为郡。南北朝时期,因战乱不断,乐山地区的建制屡有变迁。北周置嘉州,取“郡土嘉美”之意。隋朝隋置眉山郡。原南安县改名龙游县,传说是隋朝军队从成都乘船向乐山进军、追击陈国败兵时,岷江中有游龙导航,帮助隋朝军队统一天下,因此改南安为龙游。唐复嘉州,眉州。
  宋朝改嘉州为嘉定府;元代改为嘉定路;明代改为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在府治置乐山县,取“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为名,改龙游县为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废州府,治地设乐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乐山专员公署。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改为乐山市(县级),仍隶属于乐山地区。1950年置乐山专区,1968年改为乐山地区,1985年改乐山地区为乐山市,属省辖市。1997年行政区划调整,眉山等6县划出。

三、自然地理
  乐山市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北连眉山市,东邻自贡市,南接宜宾市,西靠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55′—104°00′,北纬28°25′—29°55′之间,幅员面积12827平方公里,占四川省幅员面积的2.64%,居全省第10位。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最高处为峨边彝族自治县马鞍山主峰,海拔4288米,最低处是犍为县新民镇马厂坝岷江出口,海拔307米,相对高差3981米。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三种类型,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8530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6.5%,主要分布于市境峨眉山、峨边、金口河、马边、沐川一线的西南部,是凉山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丘陵面积2694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1%,主要分布于峨眉山、沐川一线的东北部,为缓慢上升长期剥蚀的红色丘陵区。河谷平原面积1603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2.5%,主要沿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两岸分布。市境江河众多,属丰水地区,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741.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366立方米。乐山市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对维系长江上游的生态平衡、保护三峡水利工程和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四、行政区划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乐山市辖4个区(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1个县级市(峨眉山市)、4个县(犍为、井研、夹江、沐川)和2个彝族自治县(峨边、马边)。




五、气候特征
  乐山地域处于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在16.5-18.0度之间,大于或者等于0℃积温为6100-6500℃,大于或者等于10℃积温5269-5662℃,大于或者等于20℃,积温2930-337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年平均霜日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数仅1.0-2.7天,是水稻、小麦、油料、糖料、水果、棉花等多种农副产品的高产区。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小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的主要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绝大多数地区在1000毫米以上,峨眉山市达1500毫米以上,仅峨边、金口河少于1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节性变迁,夏秋季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冬春季只占20%,降水的年际差异较大,年最少降水量多在900毫米以下,部分地区年最多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 全市气象灾害以低温、干旱、洪涝为主。低温危害以春季低温影响最大,能造成小麦冻花、水稻烂种烂秧;干旱以春早、夏旱为主,干旱严重时,部份地方人畜饮水均发生困难;受地形影响,乐山是暴雨的多发区,降水强度又大,峨眉山市93年9月29日降水量达525毫米,创全省之最,加之又处于三江汇合处,洪涝影响较大。


六、乐山文化
  乐山是四川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现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从现今出土的上万座汉代崖墓中出土的实物可以窥视到汉代乐山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最有代表性的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遗迹。唐代,乐山修建了庞大的凌云大佛工程(乐山大佛)。宋代,乐山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是苏东坡父子三人。近现代史上,嘉州山水又孕育了郭沫若那样的大文人。嘉州画派独树一帜,在四川国画界有很高声誉。
  乐山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战国时期,秦蜀守李冰为避洪患,开凿麻浩河,分江溢洪,形成了四面环水,林荫浓密的乌尤“离堆”。乐山境内留存着上万座汉崖墓,特别是麻浩崖墓内的石刻浮雕和壁画。东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乐山。东晋以后,佛教寺庙与日俱增,香火日趋旺盛。唐宋时期,乐山为中国西南佛教文化的重要所在,峨眉山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从公元713-803年,历时90年建成的乐山大佛,宏伟端庄、举世闻名。宋、元、明、清,乐山的文化遗存更为丰富。现在,全市有国务院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万年寺普贤铜像、峨眉飞来殿;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馆藏文物2万多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2600余件。
  乐山人才辈出,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当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乐山还出现过李密、苏洵、苏辙等著名文学家,当代“书坛怪杰”石鲁也产生于此。历史上,李白、杜甫、岑参、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等文化名人或在乐山为官,或在乐山游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6 19:01:19 | 只看该作者
七、旅游景点
  自古便有一说法“天下风光在蜀,蜀之胜在嘉州”。直接道出乐山风景冠绝天下。有国家级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2处、地质公园1处。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3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1.4亿元。
  ◆乐山大佛景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依山开凿大佛一座,通高71米,脚背宽8.5米,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佛。大佛为唐代开元名僧海通和尚创建,历时90载完成。大佛为一尊弥勒座像,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距成都约130公里,是一座有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文化巨匠郭沫若的故乡,以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而享誉中外。乐山市辖11个行政单位,总人口350万,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在中心城区交汇。乐山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面向世界开放,已先后同日本、美国等五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交流和经济合作伙伴。今日乐山已具备强大的经济基础,未来乐山将成为综合势力较强的国际旅游城市。
  乐山大佛是世界著名的景观,与峨眉山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地处凌云山中部,凌云山海拔448米,周长约3.5公里,面积约0.6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舟船点点,水光接天,俨然一幅天然画卷,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宋•邵博《清音亭记》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州之胜曰凌云……”。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代名人题咏遍山皆是。1984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入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近年,发现了以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隔江望去,酷似一巨大佛像仰卧于三江之上,卧佛直线长1300多米。巨型卧佛的发现,为大佛景区更添魅力。

乐山大佛

目录

简介
大佛来历
构造拾趣
宗教内涵
大佛特色
轶事传说
景区景点
旅游服务
大佛诗赋







简介
  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双手抚膝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大佛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构造拾趣
  发髻用石块嵌就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2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11:45 | 只看该作者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涅盘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大佛特色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大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


轶事传说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领导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2002年出现的佛光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一天下奇观。不少人双手合十,闭目祈愿,纷纷庆幸大佛之旅带来的吉祥。中午时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个佛光现象持续了3个多小时。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有照片为证。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

景区景点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7 21:13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19:02 | 只看该作者
附: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乐山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
  麻浩崖墓其范围包括斧头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约25米,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该汉代崖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浩崖墓现已成为乐山汉崖墓博物馆。该馆以麻浩崖墓为主体,辅之以南北两个展厅展出汉墓出土文物,展示了乐山汉代崖墓的概况。
  麻浩崖墓,早年就以内涵丰富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乐山古称)名墓之首”。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同时,还有中国乃至世界遗留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它是汉文化与印度早期佛教文化交融的具体反映。
  崖墓图像雕刻精美,出土文物内容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Mahao yamu
  麻浩崖墓
  Cave Tombs on the Mahao River
  中国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崖墓。在四川省乐山市郊明同村麻浩河北岸。墓群分布在大地湾至虎头湾间东西长约300米的红砂石山崖中,分为4~9层排列,共有330余座。墓群始于东汉前期,止于南北朝时期,以东汉后期墓最多。1940年发现。同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在商承祚带领下进行调查。1964年在 1号墓外修筑围墙进行保护。1984年建立乐山崖墓博物馆。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室分为单室、 双室、多室 3 种类型。均由墓门、甬道、主室、棺室、耳室等组成。棺室内凿崖棺。后室设灶台案龛。单室墓一般是在主室一侧设一棺室。双室墓在后室两侧设棺室。多室墓结构较复杂,墓门由两柱分为2~4个门洞,前室横列,其后平行开凿2~4个后室。各后室结构相同,前设甬道,两侧设室。
  [四川乐山县崖墓第41号平、剖面图]
  石刻多见于双室墓和多室墓的墓门及前室。技法为高浮雕、弧面浅浮雕和阴刻;内容有仿木构建筑、画像和文字题记。 1号墓墓门和前室刻出仿木构建筑的斗、柱枋、瓦当、板瓦、椽头、连檐等。墓门刻瑞兽、乐伎、秘戏、舞伎等画像;前室刻荆轲刺秦王、 方士 、门卒、朱雀、挽辇、六博、垂钓、挽马等画像。中后室甬道口外门枋上,刻高浮雕坐佛 1尊,通高37厘米,是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之一。99号墓为横前室四后室墓,墓门刻门阙,前室刻出瓦当、板瓦、椽头、连檐和龙虎戏璧等。后室门有阴刻隶书题记 9则。
  崖墓大多早年被盗,随葬品有陶制的农夫俑、服饰俑、厨俑、舞俑、乐俑等陶俑,狗、鸡、马、楼房等模型,罐、碗、釜、甑、耳杯等器皿,铜镜、“五铢”钱和铁器等。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乌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乐山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即离岸之意。
  如今登乌尤山有水陆两条道路。从凌云山经麻浩东汉崖墓陈列馆,过铁索桥登山为陆路;由乐山城乘船沿江而下,直抵乌尤山西南麓为水路,都十分方便。
  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朝,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现山顶建结茅亭,为“唐惠净上人结茅处”。据说当年诗人岑参在嘉州作刺史时,与惠净相交甚密,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一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箩泛天香”之佳句。可见当时乌尤寺已建成。
  北宋时,改正觉寺为乌尤寺,以山名寺。乌尤寺在明清时两度毁于战乱,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末年和近代所建。
  1984年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僧人成立了乐山市乌尤寺佛教协会,乌尤寺住持遍能法师任会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乌尤寺根据实际情况,订立了“宗教活动试行规定”、“寺庙管理制度”以及对外开放、安全保卫、防火防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每个僧人职责明确,在从事宗教活动的同时,参加寺庙管理。
  乌尤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拿出巨款将主要殿堂修复一新,“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的罗汉堂等建筑也次第恢复。
  乌尤寺寺门正中书写“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为: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
  山门上还有“青衣别岛”、“慈云”、“法雨”等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静穆。
  入寺门为天王殿,新塑有四大天王像。穿过天王殿,迎面是弥陀殿,弥陀殿立于岷江断崖旁的参道上,建于1920年,依崖而立,风格迥异。内供一尊高约5米的阿弥陀佛像,泥塑金身端身站立,左手持金台表示接引众生,又称接引佛。身后有48尊塑像,代表着阿弥陀成佛前所发的48愿。后为弥勒殿,清末咸丰(1851一1861年)、同治(1862一1874年)年间重修。正中供奉弥勒佛像,两侧分列着四大菩萨。弥勒殿后为韦驮殿,正中塑韦驮像,左右两侧为伽蓝、龙神像,这三者都是护法神抵,此殿又称护法殿。
  再后是寺内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1913年所建,单据式建筑,庄重雄伟。正中“大雄宝殿”三大字为清末名书法家黄云鹄所书。大殿的门窗壁板上雕刻着富有中国古典风味的花卉图案,精美别致,与“壮严引源”、“见道根源”的匾额和堂柱上各式对联相辉映,益发典雅华丽。 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三尊佛像,每尊都高达4米,系香樟木精雕而成,全身贴金,衣纹潇洒自如,神态慈祥肃穆,具有唐代塑像风格。
  殿外左右分立着八角双檐的钟亭和鼓亭。钟楼内悬钟为明代永乐年问所铸。殿左的厢房现辟为文物陈列室,展出自汉朝至清朝各种文物近干件。
  大雄宝殿后为如来殿,为清末同治年间重修,双层结构,上层为藏经,藏有《频伽藏经》、《日本续藏经》各一部,约万余卷。殿前两个撑枋上,雕有凌云、乌尤两山的全貌,玲珑剔透、巨细尽致。殿正中供五尊如来像,代表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又称五方五佛,分别为阿閦佛、宝生佛、弥陀佛、成就佛和毗卢遮那佛。两旁为二十四尊护法天神木雕像和十八罗汉泥塑像,表情动作风趣幽默。
  如来殿右侧西廊尽头为观音殿,重建于1925年。殿内观音菩萨像,高3米,造型优美,仪态万方。如来殿左侧东廊尽头是方丈室。方丈室为一四合小院,幽静雅致。四壁嵌有不少匾联题词,其中宋代名士张方的诗,写出了乌尤山的气势:
  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骄。 故与凌云分半坐,僧窗假寐见金蕉。
  在如来殿西侧有著名的尔雅台,传为汉代郭舍人注释《尔雅》的地方。台右侧临江绝壁处有明朝鼓汝实所书“中流砥柱”四个大字,字径达5米。为乌尤一景。旁有旷怡亭,是旷览江山胜迹、怡悦心志的好地方。再上为山顶花园,登园中八角亭远眺,峨眉苍郁的山峦,岷江滔滔的流水,辽阔的原野,三江环绕的乐山市,皆一一收入眼底,真可谓“江山这边独好。”
  乌尤山自1984年开放以来,每年有上百万游人香客前来观光、朝山。乌尤寺为了方便游客,开办了法物流通处、茶园、素菜馆、食品店等服务项目,受到社会好评。1985年,乌尤寺还安装了消防设备,培训了义务消防队,加强了对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和防火工作,被评为乐山市1985年冬季防火工作先进集体。乌尤寺和全国其他寺庙一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购买国库券,为灾区捐资献物,受到各界好评。
  与乌尤山相距一华里便是凌云山,著名的乐山大佛就位于凌云山栖鸾峰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通高71米,体型魁伟高大,比例匀称,神态端庄安详,形神兼备,令人赞叹。大佛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肩宽28米,脚背至膝高28米,仅脚背宽8.5米,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享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誉。
  乐山大佛为唐开元元年(713年)名僧海通创建,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开凿历时90年,正值盛唐之世。这尊千古佳作也反映了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佛教势力的昌盛,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一个雄伟的实物标本。

旅游服务
   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
  [1]门票: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80元/人次.
  A. 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 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优惠票;
  C. 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
  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最佳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乐山交通:
  铁路:
  成昆铁路横贯市属夹江、峨眉山、沙湾、峨边、金口河等5个县、市、区 ,乘火车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山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10公里,距乐山市中心31公里。
  公路:
  从成都到乐山走高速公路仅162公里,成都北门、西门、新南门车站有定时班车,各旅行社有旅游车。
  乐山与峨眉山市相距31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除成都和峨眉山外,乐山还有发往重庆、内江、自贡、宜宾和雅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
  从市中心区到附近区县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
  水路:
  乐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每天有数十次旅游班船至乐山大佛。乐山港有通达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乐山港-碧山湖
  航空:
  乐山市中心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50公里,全程为高等级公路。市区内设有民航、火车售票处,可购买到成都发往全国各地的飞机票和火车票。
  小贴士:
  从峨眉山往返乐山的票价5.5元,时间是早6:30到晚7:30。出租车是3元起步,0.7/元/公里。
  [2]旅游专线: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
  乐山港-碧山湖
  特色餐饮
   乐山多水,风味名食也以此为特色,其最为有名者分别为西坝豆腐和岷江河鱼。西坝豆腐制做豆腐离不开好水,西坝本是乐山附江岷江边的一个小镇,因当地水质清洌,特别适宜于磨豆腐,西坝豆腐也因此成为川内名食之一。游客在乐山市内各饭馆都可品尝到细嫩鲜美的西坝豆腐,在三江合流处的轮船码头一带,以西坝豆腐作招牌菜的饭馆尤多。这些饭馆可用豆腐做出上百种不同菜品,菜单上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堪称国内美食一大景观。岷江河鱼乐山城外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清沙细、污染小,自古就以盛产鲜鱼闻名。其中的江团(学名长吻鲍)堪称淡水河鱼之极品。江团无鳞甲,少细刺,体浑圆,肉嫩肥美,最宜清蒸。江团常被选为国宴用菜,一般游客要品尝此鱼中极品,既需有钱(每斤售价上百元),还需有缘(渔民并不是经常可以捕到)。另外还有当地著名的“牛华豆腐脑”和“牛华麻辣烫”,十分“麻辣”,牛华和西坝同处乐山的五通桥区。
  购物
  黄连、牛夕、厚朴、杜仲、朱砂等享誉全国。茶叶峨芯、竹叶青、云雾茶等与“杭州龙井”、“福建闽红”同负盛名。此外还有白蜡、江团鱼、罗汉竹手杖、竹编工艺品、“嘉定绸”、峨眉糕、国画纸、夹江豆腐乳、宋笔、天麻、柑橘等。
  特色活动
   乐山大佛景区节庆活动
  祭侯会/农历八月
  乐山大佛文化节
  五通桥龙舟会/端午节
  英语
  Grand Buddha inLeshan

大佛诗赋
  游乐山大佛
  -破阵子 游乐山赋
  百橹轻摇帆影,三江汇注嘉州。
  水势山形朝大佛,南北东西引客游。
  几多复春秋?
  怪侣飞凌云渡,狂朋登碧津楼。
  孤卓哑然烟际处,九顶峥嵘兢自由。
  看一叶扁舟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7 21:25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7 21:30:15 | 只看该作者
【乐山大佛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发起建佛的是僧人海通法师,唐《嘉州凌云大像记》载:“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哀此水险……作古佛像”。海通自然没有建造大佛的财力,为了募集巨资,他云游天下,终于组织起人力、财力,于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正式动工。然而,这项工程实在是过于浩大,海通在有生之年没有能够看到大佛落成。大佛能够得以完工,最终还是靠了当时的朝廷特别是两位官吏。海通去世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和西川节度使韦皋相继捐献薪俸相助,朝廷方面也下诏赐款资助。大佛最终历时整整90年,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工。
  海通穷其一生精力建佛,其实用心良苦。据史书记载,建造大佛之前,乐山城东的三江汇流处,因为水流复杂,经常发生舟倾人亡的惨剧。海通正是“哀此水险”,决心做件善事,借助佛的法力镇住水魔。事遂人愿,大佛建成后,船只失事竟真的少了许多。其中的原因,据现代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开凿的山石大量填入险滩,客观上改善了通航条件,加之大佛的身影增强了船夫的信心。也许,古人一直以为,大佛真的具备法力。
  无论如何,海通的确是做了一件大善事,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史书记载海通募得巨资后,曾有贪婪的郡吏上门勒索,海通面对贪官,大义凛然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酷吏一再逼迫,海通也说到做到:“自抉其目,捧盘致之”!
  ◆峨眉山风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境内,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79.3米,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多佛教寺庙,为著名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其日出、云海、佛光、圣灯为峨眉四大奇观,是一个集佛教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川西竹海——沐川县永福镇
  境内有着一片丹霞地貌的自然风景区,取名川西竹海,南宋时建有军事要塞,清代中期是土纸集中生产地,20世纪50年代后期成为四川造纸原料基地,山顶有截断瀑布溪流筑堤而成的小湖,长约200米,宽约20米。 同时“竹海”常年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是美誉。
  景区山峦错落有致,沟壑纵横,林竹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浩浩荡荡,绿浪接天。平均海拔450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生长有观音莲座蕨、桫椤、贞楠树、相思树等珍贵植物,锦鸡、竹鸡、岩蛙、琴蛙、竹牛等珍贵动物栖息于竹海中,是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胜地。除一望无际的竹海之外,可供观赏的景点还有箫洞飞虹、白岩寨、桃园新村、观音岩、五里横、千岛湖、鸳鸯湖、鸟栖岩等。穿过长约500米的岩石隧道水月洞,到达桃园新村,可观赏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记载的相似景观。村庄内造纸作坊原始古朴,梯田层次分明,对面山崖为丹霞地貌,在翠竹掩映下,生动秀美。这里没有宾馆、饭店,只有错落的几个农家乐,身临其境,使人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占地5000亩西南最大 五马坪狩猎场
  五马坪狩猎场距离沐川县城约20公里,是一个四周低中间高的五峰独秀山。山顶地势平缓,占地4.6万余亩,为一个体系完整、生物多样化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2009年,沐川县沐川竹海景区、五马坪特种旅游基地建设方案通过评审。一期工程———占地5000亩的五马坪狩猎场于2009年11月底正式开工,预计今年国庆期间投入运营,这将是西南最大的狩猎场。
  沐川县旅游局副局长王丹丽介绍,五马坪旅游区的前身是一所监狱,沐川县将围绕狩猎文化将五马坪景区建成集户外狩猎、CS野战和观光、休闲、养生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最具文化内涵的特种旅游基地。
  ◆“船城”——罗城古镇

罗城古镇

  罗城古镇,位于犍为县东北部,距乐山市 60公里。古镇主街凉厅街俗称“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桢元年( 1628年)。时至今日,这条幸存下来的老街仍保留着部分明清时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风貌。




  1983年在广州国际贸易交流会上,四川省西南建筑设计院展出了空中俯拍到的罗城“船形街”图形,结果该图形在投标中被澳大利亚参会方选中,双方于当年四月草签了协议。不久,由日本、泰国、香港等 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者组成的澳大利亚“中国城股份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24公里处的洛克斯市,开始投资建设以罗城“船形街”为母本的“中国城”,该城占地 9公顷,建筑面积约 3万平方米。今年 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对罗城进行了考察。成都南郊的石羊场客运站,每天有数班发往罗城的客车。
  在钢筋混凝土已经砌平了绝大多数地方间差别的中国,罗城并不是一个一下子就能把人吸引住的地方。由于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筑是一大堆毫无特色可言的马赛克式四方盒建筑,至少从表面上看,这座被许多人描述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的古镇和周围千篇一律的集镇已没有多少不同。倒是一路上路边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铁管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开始时,我以为这是一些水管或油管,后来到罗城一打听,才知道是输送盐水的管道——罗城的两大经济支柱为黑煤、白盐,产自盐矿的盐水通过铁管被运往几十里外的五通桥镇,再由那里的盐水处理厂制作成固态井盐销往外地。
  马赛克式的楼房遮挡住了罗城的老街,记载中到处铺着青石板的街道早已成了水泥路。在新街与老街交汇处,充斥着各种杂货铺子、苍蝇馆子和冰淇淋贩子,有的人扑在栗色木桌上大口地吃着猪头肉,有的人躺在高脚凳上悠闲地摇着扇把上绑着布条的蒲扇。凉厅街是罗城旧时代的中心,它被当地人叫做“船形街”,长度为 209米,最宽处 9.5米,看上去完全像一条大船或是一把巨大的木梭。
  这条遍体浮动着迟暮之美的老街据说是中国惟一一条船形的街道,“船形街”的两侧是木结构的长排旧瓦屋,临街一面的屋檐异常宽大,形成了叫做“凉厅子”的罕见长廊,其支撑点是一百多根立在六边体长条石柱上的旧圆木。几百年来,罗城人在这不怕雨淋日晒的“凉厅子”下喝酒、吃肉、饮茶、听小曲、掏耳朵、抽叶子烟、卖狗皮膏药,享尽了人间红尘的清福。“凉厅子”下原来有一些如今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老字号店铺,如三元号、丰泰店、亨又亨、四能堂、长清源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服装店、小食店、百货店、日杂店、五金店、理发店、葬品店、旅馆、茶馆、武馆、鞋庄、影楼、歌厅、诊所,其中茶馆的数量最多,大概有十几家。
  肖斯塔科维奇曾说:“许多事物在我们眼前老去了、消逝了,可是,我想,许多似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物最后会显得新鲜,强有力和永恒”。这段话令我伤感,因为在今天,生活在四川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已经意识不到在世界面前代表着四川文化的正是古老的船形街,而不是到处气象一新大兴土木的成都。
  罗城古镇交通:
  位于犍为县东北部,距乐山市60公里,从乐山汽车站搭乘班车前往罗城只需1小时左右;也可从成都石羊场客运站经成乐高速路直达罗城,只需2个半小时左右。
  关于罗城古镇的传说:
  罗城镇名的来历有不少传说和趣闻,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明末时,当地一棵大榕树下有两间茅屋,房主姓欧,为附近农民出售或交换耕牛提供场所,称为“调市”。后来,牛市交易不断发展,交换的货物品种扩大到盐、铁、布、米、油等。于是欧姓人又修了几间房子开办客栈、饮店、形成了一个“幺店子”。此后不久,离此地不远的杨家湾的杨姓人认为该地是杨家的地盘,想加入这个市场,但欧姓人不答应,双方争执不下。此后,欧姓人觉得应给这个市场取名,有别于杨家湾。他们根据这些生意人来自东南西北方向,而东南西北古称“四维”,“四维”合而为“罗”。以招揽四方来客,达到兴旺集市的目的和愿望。而“城”字呢?因明代称农民为“土人”(土著人),集市又是靠他们的辛勤劳动修建而成。综合上述两层意思,故取名“罗城”。
  第二种说法是:为纪念唐代名将罗成而得名。据考证,距罗城镇东南两里处确有一座“罗成庙”,至今尚有遗迹。传说罗成死后,他的后裔逃来四川并定居于此,修建此庙以祭祀祖先。但此种说法有许多疑点:一是罗成生前并未来过四川;二是建庙的罗姓人拿不出自己是罗成后代的凭据;三是罗城镇有记载以来从未出现过纪念罗成的任何活动。
  历史沿革:
  罗城古镇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成形于清代。罗城古镇由于地处边陲,曾是军事要地,明、清两代均是屯兵制夷(西南少数民族)的“军事铺”,故称“罗城铺”,镇西的营盘山就是当年的屯兵之地。
  “旱码头”罗城镇
  罗城镇曾是远近闻名的“旱码头”,与县内“水码头”清溪镇齐名。远离江河,十年九旱。每遇大旱之年,众人簇拥灵官行身,祷念经文,祈求上天恩赐甘露,佑护一方生灵。
  由于罗城镇周边地下资源丰富,盛产煤、盐、铁等矿物,而农副产品也产量不菲,吸引了上至成都、乐山,西至沐川、马边、雷波,南至宜宾、泸州的客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客商终年络绎不绝,使罗城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奇特的凉厅街 (船形街)
  罗城镇座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为船形结构,东西长,南北短,很象一把织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称它为“云中一把梭”。从高处俯视,又象是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两边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戏楼是船舱,东端的灵官庙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灯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灵官庙右侧长22米的过街楼(现无存)犹如船舵。如果你登高远望,会看见这只气势宏伟、奇异独特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扬帆启航,因而罗城又赢得了一个美称:“山顶一只船。”
          历史遗存:
          镇内三宫五庙
  南华宫: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培修过,结构为二重正殿,戏楼抱厅,现仅有一对2米多高的石狮子在原址。        文昌宫: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所建,主要以木雕而出名,清道光、咸丰、同治及民国时期均培修过。两重两廊抱厅,以木雕为主,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增祀关帝,1982年用作粮库。
  寿福宫: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建。现居民住房。
  禹王庙: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建,结构为三重两廊,戏台抱厅,庙宇宏丽,主要以石雕而著名。现为罗城粮站职工宿舍。
  川主庙: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结构为二重砖垣,前有抱厅,中为正殿门,有戏台,现两户人居住,大部分尚存。
  灵官庙: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民国八年(1919年)均培修过。结构为两重式,前为正殿,后观音,现基本完好。
  肖公庙:        清乾隆(公元1736年至1795年)建。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培修过。结构为两重两楼戏台(现为社区办公用)。
  星金庙: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修建。结构为两重两廊,民国时期为女子中学,现位居民住宅。
  周边遗存
  罗城庙:镇东南二里,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及中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均培修过,结构为三重殿,门外有两坊,原名为白衣庵,现有遗址。
  川主庙:在二龙岩,为明朝全石建筑。曾作为竹山乡政府驻地和大同中学驻地。1996年因迁大同中学而撤毁,现有遗迹。
  王家庙:离镇十华里,明朝所建。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至1735年)培修过,原名“云封寺”,后因王姓人氏捐资培修而改名至今,现有遗址。
  云峰寺:铁山山脚庙宇,俗称“大湾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建。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均培修过。结构为一重两廊,原附设初小学校,现改作村民住宅,现有遗址。
  白云寺:在白云山,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59年)所建。祀川主,现为白云小学使用。
  崇福寺:镇东六里,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至1566年)建。培修过,祀大佛。
  宝园寺:镇东北五里,明建。因寺内“槐清和尚”(姓但又称但和尚)在寺内进行革命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乐山城,并将此庙放火烧毁。
  竹山寺:镇北二十里,明建。清乾隆年间培修过,原设有小学校,后改为竹山乡政府驻地。
  长龙寺:在易家湾,明建。祀大佛,已收为长龙小学校使用,现有遗迹。
  兴福寺:镇外白鹤林,清雍正七年(公元了729年)建,结构为三重殿。
  银杏寺:在青狮六组彭家山,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至1398年)建。结构为三重两廊,现有遗址。
  天成寺:在白鹤乡沙地坳,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至1820年)建。传为明时“天公堂”, 现无存。
  铁山观:在铁山顶上,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至1189年)建。结构为五重十余殿,工程浩大,观内有五殿,完全的石质无木。李永和大本营驻此阁内。1958年撤毁。1993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1997年经县统战部批准修建砖混结构二重大雄宝殿。
  船型的由来:
  关于这只长209米、宽9.5米的大船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个外地人张秀才来到此地,坐在茶馆里喝茶,看到茶客们一个个唉声叹气,临行时还把茶杯里的水喝得一干二净,便向邻座的一位老人打听原由。老人叹息一声说道:“这镇上缺水呀!”张秀才沉默良久,念出四句口诀:“罗城旱码头,客商难久留。若要不缺水,罗城修成舟”。众人齐声赞叹,一致推举急公好义的张秀才作造船的领头人。张秀才带领数百名能工巧匠,大兴土木,撤旧屋建新房,不到三年时间,大“船”便修成了。毗邻四州八县的人,听说这山顶修了一只大船,纷纷远道而来看稀奇,一时间,人来人往,罗城镇更热闹兴旺了。
  古镇的特色食品
  古镇是回民聚居地,清真牛肉系列食品的制作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中如干巴牛肉、金丝牛肉、灯影牛肉、麻辣牛肉等,久负盛名,做工精细,色、香、味俱全,回味无穷,深受顾客青睐,至今远销省内外。此外,古镇的传统名食尚有“三大炮”、“熨斗粑”、“酒米饭”、“叶儿粑”、“羊肉汤”等,均各具特色,味道悠长。
  古镇周边的胜迹
   1、铁山:地处古镇南郊,海拔723.9米。山顶曾有一座建于宋代的“铁山观”。山上古木参天,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曾炼铁造兵器于铁山,据《元和郡县志·剑南道下》记载:“陵州始建县(今井研县东北)东南七十里有铁山出铁,诸葛亮取为兵器,其铁刚利,堪充贡焉”。20世纪50年代曾有人亲眼见过一块刻有“诸葛武侯炼铁于兹”的石碑。
  清朝末年,云南、四川著名农民起义军李永和、蓝朝鼎率大军以铁山为根据地,达数年之久。后被清军攻破,转战失败于县内的龙孔场,李、蓝慷慨捐躯。
  1908年,同盟会四川省负责人熊克武曾在此秘密制造炸弹,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动,至今遗址尚存。
  铁山寺庙古迹众多,据记载,山上有大湾寺、石庙、土地庙、太子庙、观音阁等18座庙宇,每逢庙会,香客远道而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由于历史变迁,山上庙宇已无迹可寻。1993年经有关部门批准,群众自愿捐款恢复重建观音阁,重现昔日的风采。 铁山湖:古镇北郊有铁山湖,湖水面积4100亩,全长5.7千米。修建于1973年,既能灌溉农田,又解决了全镇人畜饮水的需要。湖内已建有数处亭台楼阁,还有被湖水环抱的十多个岛屿,岛上竹木葱郁,秀色宜人。
  2、金井战国墓群:距古镇东北11千米有一处金井战国墓群,曾发掘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刀、剑、矛、戈等兵器,以及杯、碗、花瓶、印章等青铜器,现陈列于省博物馆,是研究古巴蜀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古镇的名气:
   近年来,由于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罗城古镇已在海内外拥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先后有《海登传奇》、《米》、《强盗的女儿》、《四川茶馆》、《真情之继母》等电影、电视剧组来此拍摄,更引发了游人的极大兴趣。对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已列入了市、县政府的议事日程,正在制定周密的规划和发展目标,落实政策措施,加快建设步伐。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保存完好、独特奇异的罗城古镇将展现在游人面前。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7 21:31 编辑 ]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5:46:01 | 只看该作者
 ◆沙湾郭沫若故居
   诗人郭沫若出生于乐山西南36公里处的沙湾,沫若二字,得之于故乡两条江水的古名——沫水是蜿蜒流经沙湾的大渡河,若水则是家乡附近的青衣江。自己取的名字当然与自己的性格有联系,“智者乐水”,诗人郭沫若无疑是聪慧过人的。




  郭沫若旧居坐落在沙湾老街中段,为一座四进穿斗的结构平房,共有大小房舍36间,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旧居最早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最外侧是两间经商的匍面,入内则分别有郭沫若父母,兄长的往室。还有一间则是郭沫若1912年结婚时的住房,郭沫若婚后三日即出走,直到27年后奔父丧才回家。后面是郭家的私塾----“绥山山馆”。整个郭氏旧居给人的感觉是低矮压抑,色调深沉的,很难想象这里诞生了一位歌唱《女神》的诗人。门外的街道行人匆匆,一片市声。
  ◆五通桥“小西湖”
  乐山城南25公里处的茫溪河与涌斯江汇流处,有一座波光潋滟,风景秀丽的小城,这就是素有“小西湖”之称的乐山五通桥。五通桥由竹根滩、四望关、青龙嘴三部分组成,隔水相望,水面约20万平方米,光边生长着许多枝叶繁茂的古榕。游人小憩江边,只见到处倒影如画。清代诗人地嗣源泉曾题诗赞美这里的迷人风光:“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灯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 而著名诗人李准在五通桥旅游后,更是留下诗篇赞叹“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装淡抹胜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桫椤峡谷位于五通桥区西坝镇,因谷内连片生长着5万多株桫椤而得名。桫椤与恐龙同代,距今已有2亿年的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熊猫”
  五通桥的水上运动十分普及,是全国有名的游泳之乡。每年端午节,这里都要举行赛龙舟、抢鸭子等场面热烈、极富喜庆气氛的活动。
  ◆凌云寺
  凌云铁寺门外有一副极具气势的楹联:“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切景切事,大气磅礴,实为海内不可多得的杰作。惜乎人们到此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大佛,反使此联名声不著,这实在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大佛而又名大佛寺。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后废毁,今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重建,其中绝大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大雄宝殿,人有三尊大佛,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大佛;佛家讲 轮回,又叫三生佛(前世、今世、来世)。其左殿的方丈室已被改建为楠楼宾馆,有兴趣到寺内一隹的游客可以就近欣赏佛门景观。天王殿外有数株参天楠森,盛夏季节,清荫宜人。
  ◆灵宝塔
  凌云山除因青衣江而得名青衣山外,还因山有集凤、栖鸾、灵宝、丹葭、拥翠、望去、就日、交兑、祝融九峰,而名为九顶山。灵宝塔就建在九峰之一的灵宝峰上。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传通法师的骨灰就安入在灵宝塔中。史载灵宝塔始建于宋代,从形制风格看与西安小雁塔颇为相似。塔为四方形13层空心密檐式砖塔,中空,内实为5层,高约38米。自塔门入内,可经95级红砂石阶登顶。五层楼内均有佛龛,内设佛像。游客合顶眺望,可尽览嘉州风光。
  凌云山碑林位于兑悦、祝融两峰之间的丛林之中,陈列有近200通古今名人书法碑刻,多为凌云寺所藏书法珍品,由凌云寺文物保管部门拓刻而成。其中有黄庭坚、郑板桥、康有为、赵熙、郭沫若、张爱萍竺人的墨迹,碑石均选用产自雅安的雅石。碑林入口处石碑上的“诗书画”三字,为集邓小平手书而成。凌云山碑林是书法爱好者乐山之行的必到之处。
  ◆凌云山古摩崖石刻
  拥有集凤、栖鸾、灵宝、丹霞、拥翠、望去、就日、兑悦、祝融九座山 峰的凌云山,又叫“九顶品”,自古就是游览胜地,人称“上朝峨嵋,下朝九顶”。留下了许多诗文和摩崖石刻。苍松怪柏之下,古佛新亭之间,承受处可见笔走龙蛇、意趣无穷的书法精品。大佛景区门内的“凌云义渡”四字记载了当年古渡义务服务的历史,大字旁还有小字注明“不收钱”,可见古人的一片仁者之风,颇令后人深思。“龙湫”之上的“龙”,长约3米,笔意连贯,大气浑成,人称“一笔龙”。此外,凌云栈道旁有今人题刻十余处,与一排水丹山相映,自有无限的文采风流。

◆东坡楼
  东坡楼原为明末奸臣魏忠贤的祀祠,后人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而改今名。这历史令人对忠奸之别有了更新的认识。苏轼为乐山附近的眉山人,宋时曾在乐山读书,后人出于对东坡先生的景仰,便在此塑以诗人的塑像。楼前的洗墨池,相传为苏轼的洗砚之处。又因乐山特产一种其色深浓的鲤鱼,传说是因食用了东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为“东坡墨鱼”。美食之外,东坡楼附近江边有载酒亭,是纪念苏轼而兼供游客凭高望远,欣赏风景之处。亭名取自苏东坡的诗句:“载酒时作凌云游”。当得月白风清之时,游客携酒至此,相伴浩荡江声而醉,也是人生极乐之事。

东坡楼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位于栖鸾峰巅,是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
  东坡楼坐东北向西南,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的东坡坐像,神态高洁潇洒,形神俱佳。楼两侧壁上,有清代以来石刻碑记10余通,其中尤以道光年间所刻东坡画梅菊四副及东坡笠屐图画像最为精美。楼前为洗墨池,池中游鱼背脊乌黑,相传为苏东坡在此洗砚墨水所染。
  时近黄昏,夕阳的余晖还在乐山的古木中游离,还在乐山的竹丛间闪烁。此时,游客已渐渐稀少。走过一堵倒“福”的红墙,拐过一个六角的亭子,就这样,我无意中与你邂逅——“东坡楼”,我的心一颤:这就是东坡年少时读书的地方?
  抬眼望,一座两层的楼阁,掩隐在苍绿的竹丛间。记得东坡一生最喜欢竹,“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走过竹丛,两棵铁树兀自而立。“东坡楼” 三个字,是东坡的学生黄庭坚所书,字写得飘逸而脱俗。走进楼阁,前厅便是东坡的塑像,这不是年轻的东坡,却是我想象中的东坡,一袭布衣,一脸肃穆,一双眼睛注视着远方,那眼力穿过乐山,越过嘉陵江,抵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塑像的背面,是东坡书写的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左右两侧则陈列着木刻的竹像和砖雕的碑文,整个大厅简明而静穆。
  东坡是乐山比邻眉山人。遥想当年,东坡借此读书,阁楼远不会有如此气派恢弘,也许就是几间草屋,也许陪伴他的仅仅是孤灯一盏,然而正是那盏孤灯,烛照出历史的风风雨雨,也烛照出他最初的人生理想:“卓然有所立”。读书之余,或漫步于庭院中,听山风的踪迹穿过竹林传出的飘忽的节奏,或栖息于清音亭,闻江水的豪情拍打山佛留下的轰鸣的回音。于是,便毅然走出了乐山。这一走,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东坡一生为官40年,却不幸陷入党朋相争的血腥旋涡。其中的30多年却是在贬逐流放中度过的。“问汝平生功业,黄洲惠州儋州。”正是他对自己后半身的真实总结。而追溯个中缘由,最为重要的,则是他的诗文。
  在遭流放的最初,东坡是孤独的,他的心境是凄苦的,他曾在给东坡楼麻墓一个友人的信中如许写道:“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信中的“喜”,信中的“幸”,只有他能品尝出其中的滋味。他默然地承受灵魂的黯然栖息,在无数次的心的痛楚煎熬之后,在无数次的灵的酸辛挣扎之后,他洗去了人生的喧哗,走向远逝的先贤,走向灵动的山水。就是这一走,他走出了半个宋朝 。
  传说,有一次,东坡与家人出门散步,东坡忽然指着自己的肚皮问众人,你们说说,这里面装着些什么东西?于是,众说纷纭,唯有他的侍妾朝云最善解人意:“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东坡听后,哈哈大笑。
  “不合时宜”,可谓一针见血。以东坡的雄才大略,只要稍合些“时宜”,下点“韬晦”的功夫,不逞才使气,不以诗文张扬,绝不至于落得一次次的南迁北徙。
  然而东坡就是东坡,纯任天然,纵意挥洒,他以自己的纯、真,固守着心灵深处的那片超脱于世俗的净土,并且竭精尽瘁地在那片净土上培育他自己的花朵。这花朵艳艳地开放在宋朝,一直流芳到 今天。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该是东坡最为逼真的自我写照了,这就是在处世应物上卓有独诣的东坡,通达超然而又绝不失凛凛风骨。
  
◆麻浩崖墓
  麻浩是岷江边的一处地名,在四川话里,“浩”常指江面较宽,江流较缓的地方。麻浩就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溢洪道一侧,距凌云山后门不远,是往返于乌尤寺和大佛之间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崖墓依天然的红色砂岩凿成,洞内宽敞,有的深达数十米,多为东汉年间所凿,是古人特有的一种丧葬方式。乐山的东汉墓广泛分布在各江河沿岸和山崖上,高者难以攀越,低者深藏地下,而以麻浩 一带数量既多,分布又相对集中,最具代表性。在纵横500多米的范围内,墓穴多达数百座,重重叠叠 ,密如蜂房。当地现已建成“汉崖墓博物馆”,集中了从乐山各地收集的大量崖墓文物供人参观。





  ◆麻浩渔村
  距麻浩汉崖墓博物馆不足100米处,就是很有特色的麻浩渔村。这座渔村建筑别致,整体呈船形。两侧店匍多经营鲜鱼酒席,但是否全都是出自河中,恐怕就要他细分辨了。街道中间有座阁楼,形体仿佛船上的驾驶室。游人到此可小憩片刻,品尝河鲜。附近隹有若干户渔民,日日在江中打鱼。渔村东门正对的江面上渔船三两,别具画意。
  ◆乌尤古寺
  乌尤寺始建于唐朝(原名正觉寺),北宋年间始改今名,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寺庙。寺内建筑依山取势,高下相间,布局巧妙。山门两侧集杜甫和苏轼的诗句而撰成一副对联:“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去涛堆。”寺内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殿、罗汉堂竺殿宇。其中大雄殿内释,文殊、普贤三尊佛像由香樟木雕成,身高3米,全身巾金,是1930年重修大殿时从杭州运回的。乌尤寺罗汉堂塑有五百罗汉,为“文革”后所重塑,五百罗汉均高约1.3,形神各异。乌尤寺各处还多名人题咏,其中尤以近代著名书法家赵熙所书最为有名。钟鼓亭璧所嵌石碑上的《船若心经》书刻俱佳,为书法极品。
  ◆巨型天然睡佛
   如今到乐山旅游的人,都知道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体本身就是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从乐山城东的轮船公司码头望去,只见乌尤山为佛首,眉眼清晰可见;凌云山为佛身,妙处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态之栈似,堪称天下一绝。但这尊天然睡佛早已存在了千百年 ,千百年来进香的香客和观光的游人不计其数,但从未有人悟出。却是1985年5月11日广东顺德老农潘鸿忠于无意中摄得一张照片,约半个月后洗印出来后,才忽然发现“山形如佛身仰卧”。发现过程之戏剧性,真合了佛家的“机缘”要义。游人可到乐山城东轮船公司附近的观佛楼处,观赏天然大佛的奇景。观佛楼的墙上还有潘鸿忠撰写的《乐山巨佛发现记》。

◆犍为嘉阳小火车
  小火车,位于犍为县城10公里左右的芭沟镇,2M16—4型窄轨蒸气小机车,目前地球上唯一尚在正常营运的窄轨蒸气小火车。旅客车厢的小巧,每节车厢能面对面坐14个人左右,整列火车有6-7节车厢。
  ◆夹江千佛岩
  千佛岩景区位于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这里风景如画,依山傍水,被称作“青衣绝佳处”。大观山和依凤岗对峙,青衣江从中蜿蜒而过,形成“两山对峙,一江口流”的旖旎风光。 靠青衣江左岸的石壁上,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像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造像排列错落有致,少则独占一窟,多则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姿态各异,绚丽多彩,尤以“净土度”为佳;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除摩崖造像外,还有琳琅满目的历代题刻。
  ◆金口大峡谷
  金口大峡谷,西起乌斯河东至金口河,地跨四川省的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它全长约30公里,谷宽不足200米,谷深却达2600米。峡谷两岸奇峰突起,危岩耸立,构成各种象形景观,似人似兽,栩栩如生、重重叠叠的山峦上,绿树成荫,飞瀑跌宕,各种山花野草争奇斗艳,形成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自然情韵雅致不凡。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8 15:48 编辑 ]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5:52:58 | 只看该作者
◆峨边黑竹沟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百慕大”
  黑竹沟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美姑线山18公里处的密林深处。当地乡名:斯豁,即死亡之谷。“黑竹沟”为汉人定的名,由于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开的“谜”,当地彝汉人民把黑竹沟称之为川南林区的“魔鬼三角洲”。人畜进入黑竹沟屡屡出现失踪和死亡事件,早有所闻,很多媒体也都披露过,人进去后是怎样失踪的,很多原因至今还是个谜。据不完全统计,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和彝族同胞曾多次在黑竹沟遇险,其中三死三伤,二人失踪。黑竹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海拔最高点为4288米,最低点仅1233米,地貌高差巨大,在沟内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坡上部地带,分布有以“天眼”、“船湖”、“杜鹃池”为代表的10余处高山海子,水面面积最大的约200亩,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优美的风光,沟内大大小小的奇瀑深潭不胜枚举,深谷里且沟壑纵横交错,森林密布,灌木丛生,野花飘香。季节差异的山地气候景观,冬季在公园海拔2200米以上,积雪履盖,千姿百态的雪凇、雾凇、冰挂、冰凌等,构成了冬季景观一绝。珍禽野兽出没林间,奇异的山峰,岩洞比比皆是,沟里时烟云腾起,雾气缭绕,寂静的山林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黑竹沟所处的纬度和耸人听闻的百慕大三角、神奇无比的埃及金字塔相似,这是探险家称为的“死亡纬度线”,黑竹沟的最高峰——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其上部成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一个神奇无比的梦幻世界,成为一座以假乱真的耀眼金山。黑竹沟景区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被四川省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中国森林风景评价委员会审议,黑竹沟2000年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邻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狭长地带,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37.0公里,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区内有四条马边河的主要源头溪流;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对高差3000米左右,地势陡峻,山高路险,平均坡度36°。
  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内物种十分丰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种132属24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珙桐、桫椤、连香树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陆栖脊椎动物有25目75科268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大熊猫(约32只)、四川山鹧鸪、牛羚等7种,二级保护的有小熊猫、白鹇等28种。是一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1997年以来,已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参观、科考15次100余人,现日接待能力达200人次。

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倾斜,中部山岭海拔3500~4000米,一般谷地800~1400米,相对高差约3000米左右,山峦重叠,沟谷相间,地形陡峻,由于本地区处迎风坡向,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运行,强大的东南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热雷雨、气旋雨,使雨日达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或更多,为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的地区之一。又因本地区地势、地形复杂多样,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垂直带:
  ①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年均温14~15℃;
  ②海拔1500~2500米中山下部,年均温8~14℃;
  ③海拔2500~3000米中山上部,年均温5~8℃;
  ④海拔3100~3800米中高山,年均温0~5℃。
  保护区内有4条大的溪沟,是岷江流域马边河发源地,属长江水系,每年可提供水资源11.65亿立方米,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资源
  保护区木本植物有160种,其中乔木有109种,顶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尚保持近原始状态,覆被率高,林区面积占总面积的近83%。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海拔2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以樟科为主,壳斗科次之,常见的润楠、油樟、木姜子、峨眉栲、木荷等;
  (2)海拔2000~2400米之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以包石栎、曼青冈为主,落叶树种有槭、桦、珙桐等; (3)海拔2400~2800米之间为针阔叶混交林,组成树种为云南铁杉、油麦吊杉、槭、桦、椴以及红豆杉、三尖杉、枫杨、水青树等;
  (4)海拔2800~3700米之间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优势树种为冷杉;
  (5)海拔37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 区内竹类资源丰富,种类多,面积大。主要有刚竹、水竹、大节竹、方竹、玉山竹、大箭竹、冷箭竹、筇竹、箬竹等。竹林分布范围为海拔1300~3700米的广大区域,其覆盖度一般多达80%以上。竹类种群结构的多样性给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保护区国家级保护植物一级有珙桐;二级有水青树、木瓜红、连香树、银杏、杜仲、篦子三尖杉;三级有领春木、银鹊树、楠木、麦吊云杉、筇竹、厚朴、大王杜鹃、延龄草、天麻等。

动物资源
  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有261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86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7种、鱼类7种。动物区系特点是:
  (1)起源古老,保护区是冰川时期的生物“避难所”,大熊猫等动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2)动物成分复杂,高山多北方成分,低谷多南方成分,地理分布上的过渡性现象突出;
  (3)特有种类多达30多种,如兽类中的大熊猫、鸟类中的四川山鹧鸪、爬行类中的康定滑蜥和美姑脊蛇、两栖类中的大凉疣螈和宝兴树蛙、鱼类中的齐口裂腹鱼和唇跳等。 国家保护动物有20多种,一级有大熊猫、扭角羚、云豹、豹、绿尾虹雉、灰腹角雉、四川山鹧鸪;二级有猕猴、短尾猴、小熊猫、金猫、岩羊、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鹇、大鲵等。
  (一)绿尾虹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76~81厘米。雄鸟头顶具向后耸起的冠羽,呈绿色且有蓝紫色金属反光;后颈、颈侧及上背呈金属红铜色;腰后部及尾大部分呈金属绿色;下体纯黑。雌体色较暗,下背白色,尾羽具灰棕色和暗褐色横斑。 绿尾虹雉栖息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或裸岩,通常一雄一雌活动。清晨或黄昏出来觅食,主食植物嫩叶、嫩茎,尤喜食贝母的球茎。4~5月进入繁殖期,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为25~26天。绿尾虹雉为留鸟。
  (二)灰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约60厘米。头部黑色,具有橙红及黑色羽冠;颈部红色,上体余部满布白色和栗赤色眼状斑;腹部烟灰色。翅短圆,雄鸟两眼上方各具有一个肉质的角状突。脸及喉部裸皮黄色,喉皮缘淡蓝。 灰腹角雉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地,常见于森林中的灌木丛中,为留鸟。
  (三)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食肉目、熊科,又名金狗。外形肥壮似家猫,但较猫肥大;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头部短宽,吻部突出,圆脸,颊有白斑,耳大直立向前,身被红褐色长毛,四肢短粗为黑褐色;尾长而粗并杂有环纹。 小熊猫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高山丛林中,以河谷、盆地附近的起伏地带为栖息地。早晚外出觅食,白天隐匿于石洞或树洞中休息,多三五成群活动。喜食冷箭竹及大箭竹叶及嫩枝,也吃树叶、果实及小动物。早春3~4月发情,5~7月产仔,妊娠117~122天,每胎产2~3仔,一年后即发育成熟。

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2005年7月中旬至下旬对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17种,隶属于9科3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27种(亚种,隶属于12科4目。其中,两栖动物13种(亚种),隶属于7科2目;爬行动物14种(亚种),隶属于5科2目。该保护区物种组成较丰富,没有古北界的成分,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马边县新纪录9种,大鲵已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大凉疣螈和脆蛇蜥已被收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大鲵和大凉疣螈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该保护区和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Sorenson指数为36.7%。

旅游指南
  保护区地处我省彝族聚居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彝族风情。1997年以来,已接待中外专家、学者到保护区参观、科考15次100余人,现日接待能力达200人次。
  位置:位于乐山市马边县境内,距乐山市167公里
  面积:总面积30164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7195.2公顷,占90.2%;森林覆盖率82%。
  前往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可以从马边或者美姑进入。
  线路一:成都-乐山(高速)-马边县(水泥路)
  线路二:成都-西昌(火车或飞机)-美姑县(水泥路)
  以上这两条线上的住宿情况都比较便宜,马边县和美姑县都只需要10元~100元就能住得很舒服。
  交通
  市里有公交车每日滚动发班,游客可以坐3路公交车,如果坐其它公交车还得另换车辆。有空调车也可以到达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景区门口中。票价要贵一点。

八、交通情况
  乐山市交通便利,境内有成(都)昆(明)铁路,筹建中的成贵高速铁路和成绵乐城际铁路,成都-乐山高速公路仅100分钟路程,并且乐山-自贡,乐山-宜宾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公路主干道直达重庆、宜宾、西昌等重要城市;内河航运可直达宜宾、重庆,乐山大件码头可装卸大型货物和集装箱,并正在筹建乐山军民用机场。正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程”,加快建设“两航(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和乐山机场)、四铁(绵成乐城际铁路和成贵铁路、成昆铁路成燕复线、乐自铁路)、八高速(乐宜、乐雅、乐峨、乐自、乐汉、成乐西、绕城、成乐扩建)、一枢纽(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功能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乐山市中心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150公里,全程为高等级公路。市区内设有民航售票处,可购买到成都发往全国各地的飞机票。
  铁路:成昆铁路横贯市属夹江、峨眉山、沙湾、峨边、金口河等5个县、市、区,乘火车到乐山、峨眉山旅游可在成昆线上的峨眉站下车,该站距峨眉山风景区大门(报国寺)10公里,距乐山市中心31公里。
  公路: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里程仅162公里,新南门、石羊场、成都火车北站客运站都有班车,票价44元;新南门出发的班车到达乐山肖坝旅游车站;石羊场出发的班车到达乐山中心车站,也就是新城区,走出车站可以乘坐9路,12路公交车直接进城;成都火车北站客运汽车站出发的班车到达乐山联运车站。
  乐山市与峨眉山市相距31公里,有快速通道相通,每10分钟就有一班车。除成都和峨眉山外,乐山还有发往重庆、内江、自贡、宜宾和雅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从市区到附近区县均有高等级公路相通。
  旅游专线: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肖坝车站-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肖坝车站-乐山大佛-乌尤寺
  市内旅游公交:4路:乐山港-佛光湖 13路:肖坝车站-乐山大佛(乌尤寺)。
  水路:乐山位于岷江和大渡河交汇处,每天有数十次旅游班船至乐山大佛。乐山港还有通达宜宾、泸州、重庆的客轮。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5-18 15:54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16:01:05 | 只看该作者
九、特色小吃
  乐山境内饮食风味与四川其它地方雷同,以其麻辣味闻名于海外,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美誉,浓郁地方特色菜和小吃种类繁多。乐山小吃久负盛名,许多成都名小吃均源于乐山,乐山钵钵鸡、白宰鸡、来凤鱼、跳水兔、玻璃烧卖、蒸笼牛肉夹饼、豆腐干夹萝卜丝等。乐山数得上来的乐山美食有西坝豆腐、苏稽跷脚牛肉、牛华麻辣烫、甜皮鸭、钵钵鸡、牛华豆腐脑、乐山烧烤、黄焖鸡、排骨面、腊肉粽子、砂锅、凉粉、苏稽香油米花糖……


 ★“西坝豆腐”是吃在乐山的头条招牌菜,乐山港西坝豆腐大酒店做得不错,满满一桌品种繁多、色泽芬芳诱人的豆腐宴令人得以体味豆腐的多种形式组合,咸黄豆腐、灯笼豆腐等也确实值得尝试。如灯笼豆腐,系豆腐小方块,里包馅,炸至金黄后浇汁,外脆里嫩馅鲜,集多种食物的口感于一体。而近期热炒的“豆腐西施”选美活动更是将这一吃食品牌推波助澜。

从乐山大佛顺岷江而下20多公里处,有一座千年古镇五通桥区西坝镇。早在明朝万历年间,镇上的人就有吃豆腐之俗,而真正使西坝豆腐声名远播的,是老字号“庆元店”的第六代掌勺人杨俊华师傅。 西坝古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特别是那清冽的溪水,是磨制豆腐的天然水汁。杨师傅磨制的豆腐,洁白、细嫩、绵软、回味甜润,无论蒸、煮、煎、烧、炸,都不碎不烂。在烹制豆腐时,他将烹饪技艺与审美工艺相结合,火候适宜,佐料合理,先后推出了熊掌豆腐、一品豆腐、灯笼豆腐、绣球豆腐、桂花豆腐、雪花豆腐、三鲜豆腐、盖碗豆腐等上百个品种。他烹制的熊掌豆腐,金黄油亮而不冒气,外酥内嫩又滚烫。他烹制的芙蓉豆腐,朵朵金灿灿的“芙蓉花”,盛开在“白雪”之上,入口却香酥化渣,他烹制的一品豆腐,那豆腐如一朵睡莲,飘浮在高汤中而不下沉,形妙、色美、味鲜。这个品种据说是当年为一位中央首长创制的,故名“一品豆腐”。特色独具的西坝豆腐,按其佐料配兑和烹饪方法,可分为红油型和白油型两大类。红油型以麻、辣、烫、绵、软、嫩、香为特点,白油型则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这两大类豆腐,色、香、味、形兼备,令人观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经过杨师傅师徒数十年的努力,西坝豆腐已有300多个品种,常做的有108种,精品36种,荟萃成了饮誉中外的美食佳肴,川菜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乐山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
  至今,西坝古镇还有许多与豆腐有关的遗迹和民间传说。
  莫老二家住西坝镇凉水井,因家贫三十大几还孤身一人,与老母相依为命。天上的彩云仙子看他勤快、善良、孝道,便化作乞讨的村姑昏倒在莫老二家门口,被莫老二收留,一起生活。天上缺少了彩云,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把彩云仙子捉拿回去。两人才出生几天的儿子哇哇大哭,彩云仙子悲痛欲绝,边走边哭说:“老二,用凉水井的水磨豆子熬豆浆喂孩子……”从此以后,莫老二天天磨豆浆喂儿子。儿子长到五六岁,活泼可爱,聪明调皮,一天,竟把熬盐巴的卤水倒进豆浆里,莫老二回来,豆浆已凝固成白白嫩嫩的东西,一尝,味道不错,豆腐就此诞生。
  凉水井在如今西坝镇民权村二组的狮子山下,一口脸盆大小的水窝,不漫不涸,终年如是,水是从山后的桫椤峡谷浸过来。镇上无论是茶馆饭店,还是酒厂豆腐坊,以及居民饮用,皆从这儿取水。
  传说某一年,八仙之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云游至此,见树木葱茏的山林间一块平坦的巨石,正好下象棋,于是张果老和曹国舅摆开战场厮杀。晌午,肚中饥饿,一旁观战的吕洞宾遂向附近山民讨吃喝。纯朴的山民便推豆花招待,不想几个时辰过去,豆浆始终煮不开。吕洞宾掐指一算,原来是一修炼成精的金龟作怪,因为二仙下棋占了它每日晒太阳的巨石。于是吕洞宾一剑刺向沐溪河,金龟受惊升到天空,与吕洞宾展开激战,直杀得昏天暗地,不决高下。杀至凉水井,见一老妪在此纳凉,吕洞宾向她讨水喝,喝过之后功力倍增,斩杀金龟于真武山下。如今,西坝镇有三仙坝、棋盘石、磨刀沟、金龟嘴地名。据传凉水井就是观音菩萨(老妪)洒下的圣水,滋养出西坝三绝——西坝豆腐、西坝生姜、西坝糯米酒。
  据《嘉州府志》记载,与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抟老祖,曾隐居于西坝境内的圆通寺,炼丹未成却炼出了西坝豆腐。

【特色】
  特色独具的西坝豆腐,按其佐料配兑和烹饪方法,可分为红油型和白油型两大类。红油型以麻、辣、烫、绵、软、嫩、香为特点,白油型则玉嫩似髓,色彩油亮,淡雅清醇。这两大类豆腐,色、香、味、形兼备,令人观之饱眼福,食之饱口福。经过杨师傅师徒数十年的努力,西坝豆腐已有300多个品种,常做的有108种,精品36种,荟萃成了饮誉中外的美食佳肴,川菜的一个品牌,也成为乐山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坝镇境内,有4家西坝豆腐店,全国各地打西坝豆腐招牌的更是不计其数,但要吃正宗西坝豆腐,还得到西坝古镇,因为这里有其它地方无法取得的西坝豆腐制作最关键的水源——凉水井。
  【历史】
  西坝豆腐历史悠久,于东汉时期传入,精于唐宋时期,有文字可查,则兴盛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西坝豆腐在选、泡、磨、烧、滤、包的六道工序,道道都有特别的讲究。其中洁净是首要,这就是为什么西坝豆腐比任何地方的豆腐都更洁白、细嫩、绵软、化渣的原因。通过烧、炸、炒、熘、蒸、拌,烹饪出360多种菜肴,荟萃成精妙的豆腐宴席,让人惊叹不已。有文人品过西坝豆腐赞道:“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洁白如玉细若脂,几乎舌头一起咽。”

★跷脚牛肉 乐山本地人对跷脚牛肉是颇有感情的,正宗的“跷脚牛肉”往往在寻常巷陌、街边路口,几张年色久远的木桌、条凳,碗筷,市声鼎沸下客人满座。乐山市内“跷脚牛肉”店基本是一街一店,星罗棋布,格局是当街一口大锅,老汤翻滚,菜品有牛肉、白肚、毛肚、肠子、肺片、脑花等,随烫随食,吃时一碗白米饭,几碗跷脚牛肉,一碟辣椒面,跷脚牛肉的绵软和着松软的白米饭,再就着鲜香的老汤,快感从味蕾中慢慢泛起。

★乐山甜皮鸭的好处在于皮,或脆甜,或肥厚,附以细嫩的里肉,乐山新村影院对面、彭山路的两家尤其好。


乐山甜甜皮鸭皮鸭:乐山人称“卤鸭子”,是四川乐山地区的著名美食,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宜人的特点。

甜皮鸭做法
  制作正宗的“甜皮鸭”,必须选用农家喂养的土鸭子(麻鸭)为原料,亦可用仔鹅代替。并且是用滚油一勺勺的淋熟,不是炸熟的,这一点被外地人篡改至极。
  原料:土鸭子1只(约 1500克),生姜、大葱、精盐、饴糖、冰糖(蜂蜜)、料酒、花椒、八角、桂皮、小茴、丁香、草果、砂仁、草蔻、甘草、鲜汤、熟菜油各适量
制法
   1.鸭子宰杀后去净毛,在尾部横割开6厘米长的口子,剔出内脏,洗净后用花椒、精盐、料酒抹遍鸭身内外,将鸭子放入盆中,腌渍5-6小时。
  2.炒锅上火,放入熟菜油烧热,将冰糖砸碎放入锅中,炒至冰糖完全熔化且呈棕红色时,立即掺入适量开水搅匀,即制成糖色汁。所有的香料用洁净纱布包成香料包。 (此处还应加入蜂蜜调制,后来为了方便只用冰糖)
  3.煮锅内掺入鲜汤,放入精盐、料酒、糖色汁、生姜(拍破)、大葱(挽结)和香料包,用大火烧开,转用小火熬1个多小时,即成卤汁。将腌渍好的鸭子放入,煮卤至熟。
  4.将卤熟的鸭子捞起控干水分,用滚油一勺勺的淋熟至皮酥且呈棕红色时捞出,刷上饴糖即成。
操作要领
   1.卤汁中糖色不能放得过多,以卤汁呈浅红色为宜。
  2卤水中香料不能放得过多,否则会感到“闷人”。
  3.如饴糖浓度过大,可用适量清水稀释后再使用(稀释时须上火熬过)。如没有饴糖,可用白糖加水熬化后代替。

 ★钵钵鸡

乐山钵钵鸡简介:
   钵钵鸡是成都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特色小吃,一听其名,就觉得很新奇,“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钵钵鸡发展到今天,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鸡肉以外,还加溶入更多的饮食元素,荤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
  钵钵鸡来源于四川的农村------乐山,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因为来自于乡村,与身具来着点纯真质朴的乡村气息,因其具有麻辣爽口,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等优点,受到四川地区的民众广泛喜爱,曾于1990年获成都市小吃优质奖,199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质名小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阳光巴士餐饮体验式培训网的推广下风靡全国。钵钵鸡食用方便,多种口味可选择,配以特色鸡汤饭即可休闲品味,亦可权作一餐,而且味道特色鲜美,价格平易近人。
  但是餐饮市场是不断发展的。现在的乐山藤椒钵钵鸡是阳光巴士餐饮体验式培训综合了诸多餐饮元素如冷锅菜、串串香、火锅、原始钵钵鸡而出现的新产品,口味独特。在经营上也迎合了年轻人追求选择随意、简单快捷、浓醇刺激、风味新奇、价廉物美的特征。因而如雨后春笋般很快风行起来。
  钵钵鸡的特色及做法:
  钵钵鸡是民间的菜肴,人见人爱。烹制简单,关键是选原材料。鸡要选“跑跑鸡”。乐山本地的土鸡种,敞放于乡下山腰,稻田偷谷、林下啄虫,一身跑跑肉,嫩香无比,就是骨头渣渣都是极耐咀嚼的。那种关在笼子里用饲料喂养的商品鸡,吃起来像嚼木头,毫无鸡的味道。关于钵钵鸡的香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料———藤椒油的运用。藤椒油几乎就是为烹调钵钵鸡而天生的。洪雅的山丘区,出产一种像藤萝的野花椒树,据说其他地方不产这种果树,未曾考证过,宁可这样深信不疑,家乡嘛。四月的藤椒果,由青而紫,玲珑剔透,挂在树上都是诱人的。摘来鲜果,盛于陶钵,将热菜油浸淋,辅以鲜芋荷叶、芭蕉叶遮蔽香气。这个程序叫“闭藤椒油”,注意是“闭”,而不是“熬”,虽然“闭”太白太实在,也许实在的往往是不可替代的。藤椒油,“麻辣不见椒(麻:花椒;辣:辣椒)”。晶莹翠绿,麻而不腻,清香浸人,甚至能香透一条街。以藤椒油拌和的鸡肉,紧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要是换成花椒油、辣椒油,上火不说,色香味就大不如,而且满盆都是喧宾夺主的椒末,就根本不能叫“钵钵鸡”了。
  钵钵鸡,还是可以观赏的。将肉煮熟,不能煮烂,八分火候就行。尔后晾干,切成片,用竹签分门别类串成串。肉片是肉片,脏腑是脏腑,鸡腿是鸡腿,翅膀是翅膀。放进藤椒油汤里一捞,再举至嘴边,油艳欲滴。盛装鸡肉的钵钵也是可以观赏的。青花钵,为上。粉红的肉,青绿的汤,翠蓝的钵,层次分明,赏心悦目。黑陶钵,次之。黑是黑点,因为透着一种隐忍健康的油亮,吃着也放心。最好的是原木钵钵。把樟树、桂树木板镶拢来,外面用竹篾窟紧,就像一只洗脚盆。
  钵钵鸡,个性鲜明,特色美味 
  1、 来源于乡村,其质朴的本质,完全不同以往的用餐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串串只能烫食热吃的方式,受到快节奏年轻一族的普遍欢迎。
  2、 经营方便售卖灵活,可摊可店,也可流动售卖,不同与传统餐饮的经营模式,没有点菜的过程,食客没有等餐的烦恼,不需要很多的的服务人员,口味选择多,配套产品丰富。
  3、 食用方便,丰俭可控,钵钵鸡的消费方便,根据个人所需按串取食,菜品相当丰富,可荤可素,可麻辣可清淡,荤菜素菜都是五毛一串,人均消费从几块到十多块不等,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价格还十分实惠。
  4、 产品采卖加工简单,除了鸡肉以外,各类时令鲜蔬,各种肉类都能做为钵钵鸡的食材。根据实际销售情况按需采买原料,菜品大多都是提前作好,没有库存的的压力。

 ★ 排骨面 乐山的排骨面与别处不同,其它地方汤料都是红烧排骨,且排骨上附着的肉实在有限得很。独乐山排骨面汤汁是以鸡蛋调豆粉裹肉排炸至三分熟后,再入锅慢炖。厚重的汤汁、熟烂的排骨佐以面条,回味无穷,常光顾的是乐山新村“阳光广场”旁的“潘六娘排骨面”,“一面排骨面加排,再要一份排骨”!
  ★乐山大桥旁的“王浩儿鱼港”有大小十余只渔船,内装修明净,有鱼品几十种,随点随吃,且附赠叶儿粑、腊肉粽子等乐山小吃若干碟,鱼火锅味较正宗,且环境优雅,适于客请。
  ★牛华豆腐脑 处处可见,路边摊点或挑担沿街叫卖,细嫩爽滑之豆腐脑与粉条,炖牛肉之厚重,炒豆、咸菜之家常味道,再佐以小笼粉蒸肥肠、牛肉,是家常百姓的美味。 一般乐山城区的豆腐脑以老公园旁边的豆腐脑和府街的“眼镜豆腐脑”为人气旺的地方。
  ★乐山黄焖鸡是喜吃鸡的推荐菜品,鸡入锅与各类佐料高压焖制,它口感的厚重、香醇恰适于鸡肉的质感,加之香菜的甜香,尤适于口味重的食客。
  ★乐山烧烤和江油烧烤是四川烧烤的两大派系,在霄夜中,与烧烤同食的还有兔头,爆炒田螺、龙虾、脆肠等。卤兔头有五香与麻辣两味,讲究烂熟、香、味透。【推荐:旧大桥“徐烧烤”体育馆“凯凯烧烤”顺城街“刘烧烤”】
  ★乐山五通桥旁的野生水煮鱼,麻辣鲜香,鱼肉鲜美健康,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乐山椒麻鸡,将四川人对麻辣的追求深化到了极致,很多成都人经常慕名去品尝椒麻鸡。而现在成都很多连锁的小吃店,如“紫燕百味鸡”等,也将椒麻鸡作为主推的菜品之一,深受客户的喜爱。
  ★乐山凉粉,凉粉是由豆粉炮制而成,乳白晶莹剔透,浇以姜、蒜、葱、酱油等各类调料,清凉滑爽,味觉中最好吃的凉粉调料系由生椒切碎加以泡菜,酸甜咸各有其味。
  ★乐山凉面,乐山凉面以水面煮熟之后,过冷水,放上菜油,让菜油浸透面条,面条变得金黄富有弹性。吃起来劲道足够,调料酸甜辣麻皆有,爽口开胃并且解馋。比起其他地方的凉面来说,更让人胃口大开。放上大头菜,芽菜,绿豆芽,才是吃不够的美味。
  ★乐山夹丝豆腐干,油炸的泡豆腐里面夹上萝卜丝或者大头菜丝,加上白糖和辣椒,或者芥末。放到卖家调配好的糖醋汁里一过,然后吃下去,那叫一个舒服。又以乐山黄家山附近的“四方豆腐干”为出名。
  ★乐山狼牙土豆,便宜又好吃的小吃,老公园处(如今改为红河广场)现已经改为小吃聚集地,由于城市规划已经搬迁,本来在那里能吃到很多小吃,有以狼牙土豆为多,土豆切成狼牙状,油炸之后,配上辣椒面儿,花椒面儿,盐,味精或者醋、糖醋等,即成了一道饭后小零食。乐山港箱箱街口的那家味道不错,经常去
  ★乐山油炸,乐山油炸小店遍街都是,而最为出门还数县街与长药两家。乐山油炸讲求油而不腻,脆而不焦。而油炸蘸水更是具有乐山特有的麻辣鲜香特色,配以香浓的卤水,鲜美无比。
  ★冰粉凉糕凉虾,鼓楼街的三鲜冰粉,在原有普通冰粉上加上特酿的醪糟还有很Q很糯的小汤圆,嚼起来很有韧劲,那亮晶晶的银耳,再淋上蜂蜜吃上去很醉人啊!还有可口的凉糕,糯糯的感觉,加上特制的红糖浆,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凉虾也是一大特色哦!
  ★乐山牛华麻辣烫,类似油炸一样的用竹签穿上去的,但是是用牛油底锅或者一般的红油底锅煮的,很辣,另配蘸水吃的,夏天在小店里吃,很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7 14:55 , Processed in 0.12352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