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6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睡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3 17:57: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睡袋


2010-05-03 转帖


目录

发展历程
技术参数
睡袋的外型分类
睡袋的细节设计
选购、使用和保养睡袋



  睡袋就是睡觉时用的袋子。   早期人类都是采用动物皮毛制作保暖御寒的衣物和睡觉时候使用的垫子,而且至今包括在北极附近生活的爱斯基摩人,仍有人们在使用。19世纪初探险家和登山家们开始对不同的睡袋系统进行测试,早期的睡袋由具有优良绝热性能的骆驼毛填充,其后又发明了中空的橡胶气垫,并且用于18世纪20年代的地球极点探险。1861年 Francis Fox Tuckett 测试第一个阿尔卑斯山睡袋原型,18世纪60年代中期信封式睡毯设计开始趋于完美,并且接近地面部分都有中空的橡胶涂层作为地面热绝缘层。   羽绒睡袋存储袋羽绒因为具有良好的热绝缘性能在19世纪初广泛被用于床垫填充,在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妇女们甚至在裙子内层填充羽绒来御寒保暖,不过羽绒的处理和使用技术在19世纪中期才开始发展,最早有记录的羽绒睡袋是在1892年用于英国的ALFRED MUMMERY探险队伍,由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的睡袋原型发展而来,并由英国家具公司制造,但这并不是生产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睡袋。1890年挪威 ajungilak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睡袋,这一时期的睡袋都由木棉花填充。直到19世纪20年代,睡袋都是特殊的制品,但由于不断发展的户外用品需求市场,更多的公司开始设计和生产睡袋。基于喜马拉雅探险活动以及登山运动的兴起,19世纪30年代开始不断发展和完善睡袋的设计和制作,这时候诞生了能紧密包裹身体的木乃伊式睡袋,英国登山家还凭借这种睡袋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工业革命后由于制造业以及化工业的发展,人工合成的纤维开始大量生产,由于合成纤维具有优良的保暖性能也开始被广泛用于睡袋的生产中。
发展历程
  户外式睡袋19世纪三十年代,徒步旅行和露营生活开始在欧洲流行起来,户外装备的需求开始逐渐高涨起来。睡袋成为一种商业产品,生产商业开始在睡袋上标注以方便顾客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刚开始标注的温标非常简单,只有夏季,三季以及冬季使用三种区分,这样的区分方式比较粗糙,只能按照大概的使用温度选择。后来,一些品牌的睡袋开始给出两个温标数值: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   许多年来,睡袋的温标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划分标准,每个标准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而且这些标准的的测试方法已经由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科学家发展完善起来了。尽管不同品牌的睡袋上都标注了建立在其自家检测基础上的建议舒适温度,但这个标准在大部分高品质睡袋品牌中却是相似的。睡袋销售商和购买者都明白标注在睡袋上的舒适温度只是建立在理想情况下测试出来的结果,在实际使用时舒适温度往往是要高上几度的。
技术参数
  【温标】   一般的温标由三个数据组成   最低温度:指该睡袋使用的最极限温度,只表示你在这样低的温度不会被冻死而已,是否能睡的着就很难说了。低于这一温度对于使用者来说是危险的。   舒适低温:指该睡袋使用最舒适的理想温度。在这个温度下,人可以非常舒适的入睡,而不会因为寒冷而无法睡眠。   最高温度:是指温度使用范围的上限,高于这一温度,使用者将热得无法忍受。   舒适低温在睡袋上有2种标识方法,1种是标识一个绝对温度,比如-10度,表明该睡袋的舒适低温是-10度;一种是标明温度范围,从红色过渡到绿色或蓝色,比如红色从5度开始,到0度时过渡为淡绿色,在-5度时过渡为深绿色。这种温度表示的意义是:5度偏暖,0度适宜,-5度时感觉很寒冷,这个睡袋的舒适低温是0度。需要说明的是舒适低温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睡袋产品没有行业协会,没有行业标准,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一些大的品牌商和研究机构根据实验室试验和野外经验,对自己的产品标定舒适低温。这个温度只具有参考意义,他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一睡袋般来说欧美原产的睡袋在温标上对于亚洲人来说不太适宜,因为欧洲人在耐寒能力上要高于亚洲人,因而我们在选择时要格外加以注意。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睡袋都由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标识,舒适温度是使用者在整夜睡眠中的一系列温度,有最高和最低限度。最高舒适温度是指在睡袋中感到热但不是出大量汗水的那种热,一般定义情况为睡袋拉链打开,手臂放在外面,睡袋头部不收紧等。最低舒适温度一般定义为人体在8小时连续温暖睡眠中的最低温度;极限温度是指睡袋能保护人体不至于失温的最低温度,一般是指人体在6小时连续不温暖睡眠的温度,以对人体不造成危险伤害为级别。   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当我们感觉温暖时,意味着我们身体产生的热量等于或大于向周围环境中散失的热量,而我们散失热量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和身体接触的热量传导,特别是身体下面的地面   ----身体周围的对流空气以及人体呼吸时呼出的空气   ----皮肤表面的汗水蒸发   ----人体的红外热辐射   对于一个睡眠的人来说,身体接触热能传导和空气对流是最大的热量散失方式,用一个简单的能量平衡公式:身体产生的热能=身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等散失的热能。   传导:地面是主要的热量散失因素。睡袋虽然可以改善一些,但是睡袋和地面之间的睡垫更为重要,选择隔热系数高的的睡垫可以减少向地面的热传导。   对流:这是睡袋散失热量的主要因素,可以采用更厚的睡袋来隔绝更多的静止空气在人体周围   呼吸:在寒冷环境下,通过呼吸散发出的热量也非常多   蒸发:汗液蒸发是人体降温的主要方式,但在寒冷环境下睡眠的时候,汗液蒸发将会很少   辐射:仅占人体散失热量的很少部分   睡袋的作用仅是用来保持热量尽量少的散失,而睡袋内的人体则不断产生热量保持温暖,不同的个体和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不尽相同,所有的睡袋温标系统都是基于一个标准的人体,但是这样一个标准的人体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一个睡眠状态下的人体大约有75-100瓦特的热能功率,按照人体表面积换算成大概47-55 瓦每平方米。由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非常复杂,与年龄,性别甚至身体下的脂肪量有关,但大体上,一个健壮的年轻男性产生的身体热量总是远多于老人和女性的。对寒冷的感觉和年龄以及经验有关,新手一般都会比有经验的登山者感觉更冷。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在寒冷环境下要比经常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感觉温暖些。   秋冬羽绒户外睡袋一般来说,超过25岁以后,胖人对寒冷的感觉要比瘦人少。胖人总说他们新陈代谢慢,更精确的说法是,胖人吃得食物要比他们消耗的多;瘦人有比较平衡的新陈代谢,意味着他们吃得食物基本上都可以消耗掉。人体内的脂肪在食物缺乏的时候可以加入代谢产生能量。登山和徒步等户外活动常常让人体消耗的能量远远多于吃的食物产生的能量,极地以及高山探险活动就需要更多的热量了。胖人能将他们身体存储的脂肪燃烧转化成能量,并且胖人比瘦人有更厚的天然热绝缘层,所以胖人较瘦人更耐冻些。另外女性一般要比男性更容易感到寒冷,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女性往往要比男性高大概5℃。因为新陈代谢和年龄有关系,老人比年轻人产生的更少的能量因此更容易感觉到寒冷,16-24岁的健康男性处于新陈代谢的最旺盛期,身体产生的热能远高于散失的热能,这样在在睡袋的舒适温标上要比年老的人低大概5℃。对于儿童,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新陈代谢系统,所以对于他们的睡袋温标定义就会变得很困难。历史上大部分对睡袋所做的研究都集中在士兵,户外培训师,高山向导和登山家们身上,这些人都具有丰富的户外生活经验,而且年龄在18-4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部分的户外活动者平常都生活在城市中,在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开着汽车到处走,这些生活模式降低了普通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久居城市的人如果突然走进野外环境中,艰苦的徒步甚至高海拔的登山很快就会耗尽他们的力气,筋疲力竭的身体产生的热量也会减少,就会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   为了建立睡袋的温度等级,商业生产前的睡袋原型都要做户外测试,而测试者往往是经常在户外生活的人,例如士兵,登山向导等,他们需要在野外环境中测试几个星期,然后提供给厂商关于睡袋舒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意见。   对于睡袋生产厂商来说,测试睡袋需要温度风速,湿度,风速,所穿衣服等条件,并且很难象登山家那样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气候情况,一般的测试只能基于理想环境下一定温度和湿度,但是测试的结果与实际使用情况大相径庭。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使用环境,各个品牌纷纷建立气候实验室,在人造的环境中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等物理条件,并在相对应的气候下测试睡袋,由此得出比较合适真实使用情况的温标系数。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以及各种探测手段不断进步和完善,红外热成像系统也开始应用才睡袋测试中,根据红外热成像可以清晰判断出人体在睡袋中的散热情况,红色区域表示散发出来的热量比相应的蓝色区域要多,睡袋设计也可以根绝测试结果作相应的改进。各大厂商还纷纷建立精确模拟人体的模型,模仿不同性别,年龄,身体大小的人体,从温度,湿度,新陈代谢散发热量,人体表面积,表皮温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测试,更进一步精确测试睡袋使用温标。   一些重要的睡袋标准   - BS 4745-1984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ISO 5085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EN 31092 纺织品热绝缘标准   - ASTM F 1720-96 基于实时发汗人体热量模型测试的美国睡袋标准   - G08-013 法国睡袋标准   - EN 53713-2002 欧盟睡袋标准   2002年4月,新的欧洲标准EN 13537通过CEN验证并成为睡袋定标的必须条件。以EN 13537为基准评估的睡袋舒适温标较先前的商业惯例更加合理,并且在以后的几年时间内,户外用品店内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将提升到50%。另外,在2005后,以EN 13537为标准标注的睡袋比例必须达到100%。但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睡袋的标准仍然按照传统的商业惯例进行标注,这给消费者选购带来比较大的迷惑。   【填充物】   睡袋填充物主要有两种,羽绒和化纤棉,此外还有单层的抓绒睡袋。   羽绒:又分为鸭绒和鹅绒,同等条件下鹅绒的保暖程度稍高于鸭绒。羽绒主要有3个性能指标:第1个指标是填充重量,比如400克鹅绒睡袋,1100克鸭绒睡袋,这个重量不是说睡袋重量,而是指填充羽绒的净重量;第2个指标是含绒量,羽绒是由羽片和绒组成的,羽片有支撑作用,保暖主要来自细绒。含绒量用百分比表示,如80绒表示100重量单位中绒的含量是80单位。鸭绒一般最高含绒量在85到90,鹅绒的含绒量可达90到95;第3个指标是绒的膨胀度,膨胀度(Fill power)是指一盎司羽绒在68.4克压力下有多少立方英寸,羽绒的膨胀度越高,绒的保暖性能越好。一般国产鸭绒的膨胀度在450左右,国产鹅绒的膨胀度从450到600。美国进口的安第斯山地鹅绒含绒量可达95左右,膨胀度最高达到700到800。   市场上有时会发现特别便宜的羽绒制品,比如100元一件羽绒服,150元一条的鸭绒睡袋,这样的产品一般不可选。因为羽绒还有两个一般人无法现场检验的指标:耗氧指数和清洁度。羽绒需要经过多道专业清洗去脂程序,有些小商贩把初级的羽绒稍加清洗后就做成成品,这些制品根本无法使用,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木棍敲击成品,会有粉尘漏出,闻一闻会有异味,如果清洗,水中有臭味。羽绒本身是高品质的产品,希望大家选购真正的好产品。   国产camp羽绒睡袋化纤棉:的种类很多,质量参差。最普通的喷胶棉,到四孔棉,七孔棉(目前多孔棉市场七孔九孔棉概念: 国家目前对多空枕头并没有标准,对多孔纤维的含量也没有具体要求,关于所谓“孔的”数量,更是无从考究,《枕头记》引用中国纤维行业权威仪征化纤的介绍,目前技术最先进的仪征化纤工厂仅仅生产一孔的中空纤维,不存在七孔或者九孔纤维,市场上面多数七孔或者九孔纤维均系中空棉。),3M Thinsulate 棉,POLARGUARD 3D/HV棉等。polarguard 3d 和 polarguard HV之间的区别是前者可压缩性更好,而后者保暖更好,3D一般做到-5~-15℃,HV可以做到-15~-25℃。各种化纤填充物睡袋一样,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保暖性能会慢慢降低直至没法使,但它们有羽绒睡袋所没有的一个优点,就是打湿后还能残存一部分保暖性能,不象羽绒的一旦湿了就完全不保暖甚至起负作用。填充密度用每米方克重表示,如260克/米方,320克/米方。对比羽绒和化纤棉两种填充物,羽绒保暖程度更高,在同等保暖程度下重量可以实现最轻;化纤棉保暖程度相对底,包装体积大,可压缩性差;羽绒贵,化纤棉便宜;羽绒潮湿会丧失几乎全部的保暖能力,而且不易干,所以严酷登山环境下往往使用有放水透气性能的材料做羽绒睡袋的外料,化纤棉有一定的拒水性能,湿后保持一定的保暖性能,而且晾干速度快;羽绒制品的使用寿命很长,良好保养可使用10多年,而化纤棉睡袋的寿命不过3、4年。   抓绒:睡袋使用抓绒(fleece)缝制而成,可以单独作为夏季睡袋或卫生睡袋。也可以配合其它睡袋在冬季使用,以增强保暖效果。根据时间经验,一个-3度的睡袋,加抓绒睡袋后保暖效果可达-10℃左右。   【面料和里料】   普通棉睡袋使用涤纶或尼龙材料,涤纶尼龙布又有密度和质地的差异,这里不再细说。羽绒睡袋对内外材料的要求很高,内衬材料通常要求200T以上为宜,因为如内衬材料指数低于200T,个别毛会穿出,一些比较好的睡袋常使用好的尼龙材料(如英国的Nylon Pretex P660MA)已确保不会有绒穿出的现象,这种材料轻且皮肤接触时感觉柔贴;生产商采用加涂层的办法防绒,这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因为羽绒睡袋的内外料需要有良好的透气性,否则散发的湿气会聚集在睡袋里面,使羽绒的保暖性大大降低。高织纯棉或涤棉也能防绒,但重量大,压缩性差,一般不使用于高端睡袋。   睡袋外用材料:好的羽绒多采用防水透气材料,因为在一些极冷的地方,每当清晨起床时,帐篷内热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常会溅到睡袋上,所以睡袋的外用材料要具有一定的防水性,确保睡袋的干燥。由于羽绒睡袋一旦潮湿,又不易干,这就会丧失保暖性能,所以必需使用防水透气材料做其外部面料。
睡袋的外型分类
  常见的睡袋有3种形状,玛咪式,信封式以及啤酒桶式。玛咪式又叫mummy式或木乃伊式,这种睡袋肩宽脚窄,肩部宽度一般75到85公分,脚步宽度 45到55公分。玛咪式睡袋是同样重量下能够达到最好保暖效果的睡袋形状,适合寒冷季节使用;信封式睡袋顾名思义,肩布和脚部一样宽,像个信封,这样的睡袋比较宽松,适合夏暖季节和体形宽大的人士;混合型睡袋式前两者的结合,大部分是信封睡袋加上一个玛咪式的帽子。   现在国际流行的睡袋是小方帽,人体流线型(最宽的部位不在领口,而在肩肘部)。以前的大圆帽既增加重量,又不利于保暖。有人把这种新款睡袋称为“啤酒桶”,也有人把它称为“蚕茧式”,其实都不过是前两种睡袋的异化,它在设计上吸取了前两款睡袋的优点,摈弃了前二者的不足,在携带及使用的舒适性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睡袋的细节设计
  胸墙和边墙:早期的睡袋一般很少设边墙和胸墙。使用中人们发现上口部分及拉链处会漏风,不利于保暖。于是在设计上增加了胸墙(胸领或叫隔断领、收紧领,收紧后可防止冷空气从脖颈进入)和边墙(拉链防风夹层-拉链内侧的棉质防风夹层,防止冷风从拉链进入)。从而使睡袋的保暖性更趋于完美。   防夹衬条:无论全开或半开的睡袋,都需要装拉链,而睡袋在开关时,拉链常常会咬住布料,使用中很不方便,弄不好还会咬坏面料或弄坏拉链。为了解决拉链咬布的矛盾,于是增加了防夹衬条(拉链内侧一层薄而硬的PP带,防止拉链吃布)。   双头拉链:早期的睡袋通常为单头拉链,自上而下的开启,自下而上的关闭,使睡袋下部的温度无法调节,而改进后的双头拉链,使睡袋上下都可以开关,人们在使用中随意调节上部和下部的通气量,从而调节睡袋内的温度。双拉头的拉链;   单层切片或双层切片:睡袋在结构上还可分为单层切片或双层切片。由于双层切片柔软性、保暖性更佳,故中高档的睡袋普遍采用双切片的结构。实际上人体各部对保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脚部属于循环的末梢,有时更需加强保暖,因此有些高档睡袋设计脚套,使脚部受到更加的保护。   口袋:一些睡袋会设计有小型的口袋,方便存放一些眼镜之类的小东西.   较复杂的隔间形式: 较为复杂的隔间,增加了做工、填充物以及布料等制造成本,体现了睡袋等级,可以使填充物较不易移位,能平均分布于睡袋内,不易有零厚度部分,因此身体不会有直接接触外界的感觉,保暖的效果较好。   双人睡袋:有些睡袋被设计成左右拉链的设计,同款型的睡袋分左右拉链,可以拼合成双人睡袋。    睡袋包装:一些厂商的睡袋包装赠送压缩袋,睡袋压缩袋也可以自己购买。
选购、使用和保养睡袋
  选购睡袋前,请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参与活动的环境最低温度有多少度?我是不是很在乎重量?我打算花多少钱?如果你只希望在0度以上的环境使用睡袋,不妨选择温度更低一些的,比如-3度或-5度。如果你的抗寒能力比较弱,建议你也选择温度指标更低的睡袋,毕竟我们对付暖热比对付寒冷要容易的多,也安全的多。   使用睡袋中,注意保持干燥,因为睡袋潮湿后保暖程度大大降低,尤其是羽绒睡袋,会完全不保暖。所以在大雨天气或水上活动时,要保护背包以免进水,或者提前把睡袋用放水袋密封起来。睡袋受潮后,在条件允许时要尽快晒干或风干,潮湿的羽绒睡袋不能长时间保存,否则会发霉甚至蛀变。   无论是羽绒睡袋或化纤棉睡袋,在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压缩起来保存尽量保持睡袋的蓬松,适当的晒一晒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羽绒和棉的本性,延长使用寿命,尤其是羽绒睡袋,尽量保存在专用的羽绒睡袋存储袋里(宽松透气的棉质袋子)。最后睡袋作为贴身的卫生用品,尽量避免相互借用。   使用睡袋时,有几种方法可以提高保暖程度:   配备一条质量较好的防潮垫,这一点非常重要,常野营的人都有体验,如果寒气从地下直达背部,那种寒冷是难以承受的;把睡袋穿在身上  有条件的话睡前喝杯热饮料,牛奶果珍都可以,使身体发热;   睡前吃一餐舒适的饭菜,尤其要补充碳水化合物(淀粉,糖类);   穿一套长的保暖内衣和干净袜子会非常有效;   当睡袋保暖程度不够时可以穿更多的衣服,或把衣服和其它物品覆盖在睡袋上;   和更多的人挤用一个帐篷;   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在帐篷中点汽灯或炉子;   生堆火。这么多方法,关键的时候不妨试试。   洗涤:化纤棉睡袋和抓绒睡袋都可以直接洗涤,如果洗衣机够大的话也可以机洗。晾晒时尽量平铺或多处挂搭,以免过渡下垂。羽绒睡袋的洗涤方法:根据羽绒专家的建议,羽绒睡袋4年左右清洗一次即可。使用寿命约10到12年,可清洗3次。如果不太脏,可简单清洁,如用毛巾粘汽油清洁表面材料即可。户外运动中睡袋经常会比较脏,有更多的清洗次数。清洗方法如下:手洗或专业机洗。手洗用专用的羽绒洗涤剂浸泡,漂洗干净即可,不要过分揉搓,不要拧绞。如果想机洗,请交给专业的洗涤公司。清洗后风干或晾干,确认干燥后轻轻拍打,待其自然膨胀后存入睡袋存储袋。   羽绒睡袋洗涤忌用碱性洗涤剂,忌拧绞,忌火烤烘干。羽绒睡袋可和棉质的睡袋内衬共用(睡袋套),以减少洗涤机会,同时棉质睡袋内衬有帮助吸汗的作用。


2f9cbdcccf7e3c2800e92845.jpg (42.5 KB, 下载次数: 29)

2f9cbdcccf7e3c2800e92845.jpg

cc506c8b46bb082ac9fc7a40.jpg (136.17 KB, 下载次数: 34)

cc506c8b46bb082ac9fc7a40.jpg

ca525754d28c6c6c574e004d.jpg (35.72 KB, 下载次数: 30)

ca525754d28c6c6c574e004d.jpg

504ec7f95e96d161242df252.jpg (46.74 KB, 下载次数: 25)

504ec7f95e96d161242df25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30 11:27 , Processed in 0.08201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