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26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梅萨维德印第安遗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3 18:1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梅萨维德悬崖遗址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沙漠与多峡谷的岩石地带,海拔2600米,是建于6世纪~12世纪的阿纳萨齐印第安人居址。这里有3800多处遗迹,其中600多处属于圣胡安盆地的阿纳萨齐文化,包括平原村庄和悬崖房屋。悬崖房屋是用石头在悬崖凹进的地方垒砌起来的,共有200多座,其中悬崖宫殿最为壮观。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了对梅萨维德遗址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古迹研究基地和游览胜地。

目录
• 基本资料
• 地理概述
• 开发历史
• 建筑布局
• 资源状况
• 意义影响
• 相关词条

基本资料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又叫弗德台地国家公园,建立于1906年6月29日,是美国唯一一个专为保护人造建筑而设立的国家公元。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据考古学家研究,在公元550年到1270年间,这里生活着美国印第安土著居民,他们穴居悬崖峭壁之上,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公元1276到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食水断绝,人们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

地理位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小镇科特兹(Cortez)以东八英里处。

主要景点:绝壁宫殿(CliffPalace)

面积:约为21074公顷,目前在这里已发现了约4000处印第安原住居民的遗迹,其中近400处是因为1996年的一场大火而重见天日。

历史:梅萨维德,在西班牙文中是“绿色桌面”的意思。18世纪进入科罗拉多探险的西班牙人,在科特兹镇东边看到一片绿色的平地,被笔直的千尺绝壁团团围住,就象张桌子似的耸立在四周的峡谷中,就叫它梅萨维德。


地理概述


科罗拉多高原是一片让人赞叹的土地,红色大地、岩盘、拱洞、峡谷,苍穹,酷日,热风,色彩浓重,对比强烈,它的粗犷荒凉让人啧啧称奇,却令大多数人无福消受。吴宇森的电影《断箭》(BrokenArrow)中,约翰屈伏塔(JohnTravdta)和克里斯汀史莱特(ChristianSlater)正邪大斗法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裸露荒蛮的地表寸草不生,到处是热到发烫的石块,寸草不生。这里号称“神的游戏场”,但是人类这种动物,偶尔也会跟神开开玩笑。1888年冬天,两个牛仔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牛,闯进了这片荒凉之地,却意外地发现在一些几乎不能到达的悬崖绝壁上居然有高达三四层的砖石房子。随着一批批考古学家们纷至沓来,这段尘封沙埋的历史终于重见天日,也就是后来的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据考古学家们考证,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这里定居,建起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从遗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已经相当精湛。那时印第安人已经知道用沙石做成长方形的砖块,再用水和泥调成浆糊,建造砖石屋子,甚至还出现了圆形的楼房。村落里还有一种圆形有顶的地洞,顶中央有个方形的洞口,架着一个楼梯,供人进出,这是他们用来拜神集会的地方。考古学家在发掘梅萨维德遗址时,还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和手工织出的棉布,可见当时的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要一睹梅萨维德的真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四周陡峭险峻的悬崖,崎岖狭窄的山路,深不见底的峡谷,高达两千多米的海拔,都阻碍着人们前进的脚步。当你克服这一切执着地向古老的崖居进发时,心里也许会涌起朝圣的感觉。想象一下,数千年前,一队印第安人正是这样长途跋涉来到这片荒芜之地,为了生存,居然在垂直陡峭的岩壁上,建造出一间间的房舍。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如此险峻的地理条件下,他们依然保持民族传统不失,盖起了巍峨的祭祀殿堂。现在亚里桑那境内的侯琵(Hopi)族,据说是崖居人的后代,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居住在遗址里。这样的一个地方,有历史在支撑,有灵魂在徜徉,自然有它的精神,谈不上美丽,却让人动容。主要居住着阿纳萨齐人,最高达到五千人左右

一个可供数百人居住的竖式村庄,约建于11世纪。全楼沿崖壁而建,有两百多个房间,布局十分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1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3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之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子、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在这些建筑前还设有一个露天坪,供炊事与家务之用


开发历史

公元13世纪时,该地的印第安人整个部族集体弃家外迁,迁移到了南方。对于这里被遗弃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天灾。据考证,当时这里曾发生过一场自然灾害,连续24年的大旱灾使人们的饮水几乎完全断绝,最后,这里的居民们被迫向东逃离,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悬崖城从此荒废。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印第安部落的祖先都是悬崖宫的原始居民。

1874年,美国一支地理考察队进入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角,发现了一个印第安人的城寨遗址。草草踏勘一番之后,走了。不知为什么原因,秘而不宣。1888年冬天,两个牧民赶着牛群来到这里,前面一片悬崖挡住了去路。“查理,瞧那里!”理查德惊讶的指着前面的悬崖。查理朝那个方向看去,果然不同凡响:房子密布,层层叠叠,最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宫殿。他俩随口叫它“悬崖宫”。

1888年冬季的某一天,两个牛仔为了找回失踪的牛群,他们伫立在向下倾斜的陡峭峡谷的边缘上,发现对面峡谷一侧有一座如废墟般的城堡。正如一位美国作家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描述的那样:“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给松树林披上了白色的衣裳,雪中的城堡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神秘朦胧之感。它俨然是一尊雕塑,就像一只苍蝇裹在琥珀之中。”—这两位牛仔就成了700多年后重新踏进“悬崖宫殿”的第一批人。他们与这座古城的偶然相遇使这里的一切开始为外人所知。

发现“悬崖宫”的消息不胚而走,一批批冒险家进入遗址挖宝,珍贵文物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保护悬崖遗址的法令,把这块地严密看管起来,建立了名为“梅萨维德”的国家公园。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从此,梅萨维德成了举世瞩目的观光胜地。梅萨维德是西班牙语的“绿色的方山”。悬崖城寨的创造者则被称为“普韦布洛”人。普韦布洛也是西班牙语,意为“村庄”。这些名称,全部带有殖民地色彩,因为西班牙殖民者最早进入这一带,所见事特都以西班牙语命名之。



建筑布局

人们习惯于称梅萨维德为“悬崖村”。因为它不同于现代城市,没有相连的街道,没有集中的厂坊和商店,没有统治象征的政权机构,只是一个成簇房屋的聚落。但在占地210平方公里的悬崖上,集中如此多的村落房舍,有了手工业和物物交换的商业活动;几万人聚集在一起生活,从事农业手工业活动,对付共同的敌人。能说它不是城市吗?显然,梅萨维德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形态,是一座由农业聚落向手工业商业聚落过渡的居住地。如果没有废弃,不多久肯定会出现市场、商店、作坊及管理城市的政权机构,发展成为一座宏伟的城市。

现在尚存比较完整的聚落300多处,每处均以上砖墙围护,内有成套的住宅,有公共的庭院和宗教建筑物。其中最大的聚落中心,有一座高楼宫殿,即理查德看到的那座“悬崖宫”。全楼沿崖壁而建,布局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0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1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之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予、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著名的“云杉木搂”,以云杉构成而得名。全长203米,宽84米,三层楼。全楼包括114间住房,8间祭祀室。一栋25个房间构成的楼房,楼顶房屋建在向外伸出的底搂栋梁上,因称“阳台楼”。楼下有小道通向地穴,每间地穴长约3米、宽2.4米。考古学者曾在地穴挖出人体骨骼和陶器。

各聚落区都有巨大的圆形石砌大建筑,屋内沿着石壁设有石凳。那是普韦布洛人的宗教圣地,祀典时可供全族人跳舞。梅萨维德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天生自然,野兽都难以攀登上去。壁面凿出一个个小洞,仅可容手指和脚趾插入。普韦布洛人伍靠这些洞洞上下进出城寨。显然,这是为了对付外族和野兽的入侵。从天而降的自然灾害降临到梅萨维德的头上。公元1276~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食水断绝,人们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悬崖城从此湮没。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的祖尼、霍庇、台瓦、凯烈等印第安人部落,祖先都是悬崖城的普韦布洛人。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6-23 18:18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18:21:34 | 只看该作者
资源状况

在中美洲、南美洲,人们不断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印第安文化遗址,有的古城曾经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建筑之宏伟不亚于旧大陆。但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似乎是个空白区。梅萨维德遗址的发现,证明北美印第安人也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

考古证明,远在公元始初,西方称为“编篮者”的北美印第安人已能编织篮筐,栽种玉米。他们住于洞穴或土垒的圆形小屋里。到公元五至八世纪,这支“编篮人”学会了制陶、种棉织布、建造地面房屋。大约在七世纪开始进入梅萨维德,十二世纪进入全盛期;他们聚族而居,建立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那时处于母系社会,女子掌管家务和祭祀大权,在陶器上彩绘染色,男人从事农业劳动,并兼狩猎、纺织和制作陶器。市集贸易兴起,实行物物交换。

在发掘梅萨维德的遗址时,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手机织出的棉布。陵墓中找到未朽的木乃伊。在在证明,哥伦布来到新大陆以前,北美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梅萨维德公园从五十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基地和游览胜地。

悬崖宫
悬崖宫是梅萨维德遗址中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这里名气最大的景观。悬崖宫的顶端有一个约400人居住的村庄。它有200多所可供居住的房间,以及贮藏室和会堂(用于举行仪式的房间)。这些房间装饰有壁画,具有几何图形的设计和布局。在这些建筑物前面,一个露天的地坪用于每天的集体工作,如制作陶器或碾碎谷物。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子、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在悬崖宫的外缘,还有许多供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用的圆形地穴,以及一些供炊事与家务用的露天庭院。这些房舍建筑虽已废弃了700多年,但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建筑规模与工艺技巧。

峭壁居民
约在2000年前,印第安人的阿纳萨齐部落在此建立了自己的小王国,成为最早聚居并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即普韦布洛印第安人。普韦布洛时代是母系社会。女子掌管家务和祭祀大权,在陶器上彩绘染色;男人从事农业劳动,兼作狩猎、纺织和制作陶器。这时,市集贸易兴起,实行物物交换。在发掘梅萨维德的遗址时,曾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以及精美的石器、骨器和手织的棉布,陵墓中还找到未腐坏的木乃伊。公元1000~1300年,为了抵御其他部落的侵袭,他们迁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之间,开山凿石,堆砌墙壁,修建峭壁石屋,因此在历史上有“峭壁居民”之称。现存的主要遗址就是那个时期修建的。

意义影响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遗迹保留地。坐落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的沙漠和多峡谷的岩石地带,占地2.01万公顷。1906年辟为国家公园,并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梅萨维德,西班牙语意为绿色台地,为18世纪西班牙探险家起的名字。约在2000年前,一个叫作阿纳萨扎伊的印第安部族在此建立了小王国。起初他们在地坑里盖造粗犷的房舍,成为这里最早的聚居和以务农为生的印第安人。

后为了躲避其他部族的侵袭,开始迁移到峡谷两侧的悬崖峭壁间,开山凿石,垒砌墙壁,构置峭壁石室,在历史上称为峭壁居民。公园内遗存的印第安人建筑遗迹主要有两处最集中和最大:一处是峭壁王宫,一处是云杉之屋。前者约建于11世纪,建筑形式像现代的公寓,分2、3、4层几种规格,总计有房间200多个。在峭壁王宫外缘,还盖有许多圆形地下室,供部族内部社交活动或敬神之用。这些建筑物虽然已废弃700多年,但依旧可看出当年的建筑规模与工艺技巧。云杉之屋是第二个最大的建筑遗址,约建于12世纪。共有峭壁房舍100多个。房舍周围还有500所古屋,用于敬神的太阳庙以及阳台屋、落日屋、方塔屋、雪松屋、回音室等。

由于这些石屋均建在悬崖峭壁上,故参观的游人入室必须攀登一道惊心怵目的长梯或凭借扶梯下到地下室。此外在峡谷两侧坡地处还辟有梯田,在谷地建有水塘,在某些废墟上绘有壁画。公园辟有博物馆,馆内收藏有这些部族的手工艺品,如造型精巧的黑白花纹陶器,鸳鸯杯、连柄杯、水瓮等。13世纪末,这一带发生了特大旱灾和部族之间的连年格斗,他们被迫放弃家园,幸存者逃往他乡,只留下了村落。到19世纪初叶才逐渐被邻村的定居者或当地牧民所发现。这些古迹是美洲大陆高度发展的印第安人文明的象征,对于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北美印第安人生活极有价值,同时也是一处历史文化旅游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它列为世界12大名胜古迹之一。

据考古学家们考证,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这里定居,建起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从遗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已经相当精湛。那时印第安人已经知道用沙石做成长方形的砖块,再用水和泥调成浆糊,建造砖石屋子,甚至还出现了圆形的楼房。村落里还有一种圆形有顶的地洞,顶中央有个方形的洞口,架着一个楼梯,供人进出,这是他们用来拜神集会的地方。

梅萨维德相关文章

 弗德台地上野草丛生,树木稀疏,是个宜于放牧的好地方。1888年的一个寒冷的冬日,两个科罗拉的牧童为了寻找他们丢失的两头牛,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峡谷的边缘,突然,他们的脸上不满惊讶和畏惧的表情:巨大的悬崖下面,是一座坍塌的:“宫殿”,牧童们以为自己来到了那些大人们讲述的故事中的地方。其实,他们对面的建筑物就是后来被人们成为弗德台地悬崖宫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之家”。、  

 这个非同寻常的发现激发了人们对一个神秘民族的推测。人们说,在很久以前,一个神秘的民族在这里建造了城镇和城堡,突然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不过,建筑这些“悬崖宫”的人不是某个神秘的民族,而是美国南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祖先。史前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真正的族名以不可考,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但他们为自己建造了留存至今的这些建筑物,今天,其后裔之一的纳瓦霍人把他们称为阿纳萨其人。在大约1073年间和1273年间,阿纳萨其人在这里建筑了美国第一个多蹭式家用住宅和公共建筑。“马克之家”,是这里所有建筑物中最大的。后来发现者把这些建筑物称为“悬崖宫”。   

能见度比较低的时候,这里就像一座被遗弃的庞大的城市。1000多年前的普韦洛布人在这里聚居,方圆210.7平方千米的台地上,毗连的村落遗址300多个,每个村落就是一个家族的集体居所。村落被土砖墙围护,围墙里面建筑着住宅和公共建筑。这些土砖是晒干的大块泥坯垒筑的。住宅有2层-5层不等,环绕一个中心庭院,逐层向上收缩,上层大部分房间有门与临室相通,底层不开侧门,泳衣储藏器物和粮食。孜孜不倦的探险家们还在这里发现了600多间悬崖住宅,这里出土了篮子、陶器、农作物中的蚕豆、饲养的火鸡羽毛、防止雨水淹没农家的水坝、保证部落水源的引水渠和蓄水池。   


在这片地上聚族而居的印第安人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出于母系社会,部落由女性掌管祭祀权、主持家政并且制陶。男人们在田间劳作,制陶的女人们不用陶轮,她们把陶泥搓成状如香肠的长条,黏在铺在地上已摊好的陶泥上,然后一圈一圈的向上卷,知道卷到预定的高度,之后,把外壁和内壁压平滑,涂上妮釉后烧制。图案大多是黑色的几何图形。   

现在,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后裔霍皮人、祖尼人、凯雷斯人、蒂维人、特瓦族人被限制在新墨西哥和利桑那州的数量很小的范围内,他们是悬崖宫建造者的后代。那些中世纪祖先的事迹,他们已经不晓得了。有人曾经询问当地人:你们这里的宗教是什么?被询问者干脆而简单的回答:生活。这个回答是诚实的,因为普韦布洛人对宗教的理解简单而复杂,似乎他们从不为此痴狂,他们重新的神灵是混沌的,所以没有庞大的谱系,比如;普韦洛布人的后代祖尼人认为:在宇宙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名字叫阿沃纳维龙那。这个神没有性别,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不能称其为“他”或“她”。也许这其中深藏的奥秘要追寻到他们的祖先——史前一些印第安部落人的智慧。   

今天,在高原道路两旁,喀芭橡树婆娑多姿、美丽迷人,而过去,尽管口感苦涩,这些橡树的果实也曾经是印第安人的食物来源之一。昔日机密的台地以体有的荒凉意味勾引出人们的思古幽情,而悬崖宫那些勤劳、淳朴、梦想安宁和平的主人们毕竟已经灰飞烟灭了。   1874年,美国一支地理考察队进入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角,发现了一个印第安人的城寨遗址。草草踏勘一番之后,走了。不知为什么原因,秘而不宣。   

1888年冬天,两个牧民赶着牛群来到这里,前面一片悬崖挡住了去路。“查理,瞧那里!”理查德惊讶的指着前面的悬崖。查理朝那个方向看去,果然不同凡响:房子密布,层层叠叠,最前面是一座巨大的宫殿。他俩随口叫它“悬崖宫”。   

发现“悬崖宫”的消息不胚而走,一批批冒险家进入遗址挖宝,珍贵文物遭到无可挽回的破坏。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保护悬崖遗址的法令,把这块地严密看管起来,建立了名为“梅萨维德”的国家公园。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从此,梅萨维德成了举世瞩目的观光胜地。   

梅萨维德,是西班牙语的“绿色的方山”。悬崖城寨的创造者则被称为“普韦布洛”人。普韦布洛也是西班牙语,意为“村庄”。这些名称,全部带有殖民地色彩,因为西班牙殖民者最早进入这一带,所见事特都以西班牙语命名之。   

脱胎而出的城市雏形   





人们习惯于称梅萨维德为“悬崖村”。因为它不同于现代城市,没有相连的街道,没有集中的厂坊和商店,没有统治象征的政权机构,只是一个成簇房屋的聚落。但在占地210平方公里的悬崖上,集中如此多的村落房舍,有了手工业和物物交换的商业活动;几万人聚集在一起生活,从事农业手工业活动,对付共同的敌人。你能说它不是城市吗?显然,梅萨维德已经初步具备了城市的形态,是一座由农业聚落向手工业商业聚落过渡的居住地。如果没有废弃,不多久肯定会出现市场、商店、作坊及管理城市的政权机构,发展成为一座宏伟的城市。   

现在让我们来参观这座城市吧。尚存比较完整的聚落300多处,每处均以上砖墙围护,内有成套的住宅,有公共的庭院和宗教建筑物。其中最大的聚落中心,有一座高楼宫殿,即理查德看到的那座“悬崖宫”。全楼沿崖壁而建,布局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0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1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之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予、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   

著名的“云杉木搂”,以云杉构成而得名。全长203米,宽84米,三层楼。全楼包括114间住房,8间祭祀室。  

 一栋25个房间构成的楼房,楼顶房屋建在向外伸出的底搂栋梁上,因称“阳台楼”。楼下有小道通向地穴,每间地穴长约3米、宽2.4米。考古学者曾在地穴挖出人体骨骼和陶器。   

各聚落区都有巨大的圆形石砌大建筑,屋内沿着石壁设有石凳。那是普韦布洛人的宗教圣地,祀典时可供全族人跳舞。   

梅萨维德四周都是悬崖绝壁,天生自然,野兽都难以攀登上去。壁面凿出一个个小洞,仅可容手指和脚趾插入。普韦布洛人伍靠这些洞洞上下进出城寨。显然,这是为了对付外族和野兽的入侵。   

北美古文明的见证   从天而降的自然灾害降临到梅萨维德的头上。公元1276~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食水断绝,人们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悬崖城从此湮没。今天散居在北美各地的祖尼、霍庇、台瓦、凯烈等印第安人部落,祖先都是悬崖城的普韦布洛人。   

在中美洲、南美洲,人们不断发现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的印第安文化遗址,有的古城曾经达到10万人的规模,其建筑之宏伟不亚于旧大陆。但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似乎是个空白区。梅萨维德遗址的发现,证明北美印第安人也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   

考古证明,远在公元始初,西方称为“编篮者”的北美印第安人已能编织篮筐,栽种玉米。他们住于洞穴或土垒的圆形小屋里。到公元五至八世纪,这支“编篮人”学会了制陶、种棉织布、建造地面房屋。大约在七世纪开始进入梅萨维德,十二世纪进入全盛期;他们聚族而居,建立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那时处于母系社会,女子掌管家务和祭祀大权,在陶器上彩绘染色,男人从事农业劳动,并兼狩猎、纺织和制作陶器。市集贸易兴起,实行物物交换。   

在发掘梅萨维德的遗址时,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手机织出的棉布。陵墓中找到未朽的木乃伊。在在证明,哥伦布来到新大陆以前,北美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梅萨维德公园从五十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修复了部分房舍,建立了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世界知名的科研基地和游览胜地。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3 23:47:29 | 只看该作者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科罗拉多高原是一片让人赞叹的土地,红色大地、岩盘、拱洞、峡谷,苍穹,酷日,热风,色彩浓重,对比强烈,它的粗犷荒凉让人啧啧称奇,却令大多数人无福消受。吴宇森的电影《断箭》(Broken Arrow)中,约翰 屈伏塔(John Travdta)和克里斯汀 史莱特(Christian Slater)正邪大斗法的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裸露荒蛮的地表寸草不生,到处是热到发烫的石块,寸草不生。这里号称“神的游戏场”,但是人类这种动物,偶尔也会跟神开开玩笑。




  1888年冬天,两个牛仔为了寻找自己失踪的牛,闯进了这片荒凉之地,却意外地发现在一些几乎不能到达的悬崖绝壁上居然有高达三四层的砖石房子。随着一批批考古学家们纷至沓来,这段尘封沙埋的历史终于重见天日,也就是后来的梅萨维德国家公园。

  据考古学家们考证,公元五六百年左右,有一批印第安人在这里定居,建起了规模壮阔的悬崖城,一住便是七八百年。从遗址留下的房舍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技艺已经相当精湛。那时印第安人已经知道用沙石做成长方形的砖块,再用水和泥调成浆糊,建造砖石屋子,甚至还出现了圆形的楼房。村落里还有一种圆形有顶的地洞,顶中央有个方形的洞口,架着一个楼梯,供人进出,这是他们用来拜神集会的地方。

  考古学家在发掘梅萨维德遗址时,还发现了蓄水灌田的水库,驯养火鸡的残迹,白底黑彩的陶器,精美的石器骨器和手工织出的棉布,可见当时的社会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要一睹梅萨维德的真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四周陡峭险峻的悬崖,崎岖狭窄的山路,深不见底的峡谷,高达两千多米的海拔,都阻碍着人们前进的脚步。当你克服这一切执着地向古老的崖居进发时,心里也许会涌起朝圣的感觉。想象一下,数千年前,一队印第安人正是这样长途跋涉来到这片荒芜之地,为了生存,居然在垂直陡峭的岩壁上,建造出一间间的房舍。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如此险峻的地理条件下,他们依然保持民族传统不失,盖起了巍峨的祭祀殿堂。现在亚里桑那境内的侯琵(Hopi)族,据说是崖居人的后代,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仍然居住在遗址里。这样的一个地方,有历史在支撑,有灵魂在徜徉,自然有它的精神,谈不上美丽,却让人动容。

  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西南部蒙特苏马山谷和曼科斯山谷之间,小镇科特兹(Cortez)以东八英里处。

  面积:

  约为21074公顷,目前在这里已发现了约4000处印第安原住居民的遗迹,其中近400处是因为1996年的一场大火而重见天日。

  历史:

  梅萨维德,在西班牙文中是“绿色桌面”的意思。18世纪进入科罗拉多探险的西班牙人,在科特兹镇东边看到一片绿色的平地,被笔直的千尺绝壁团团围住,就象张桌子似的耸立在四周的峡谷中,就叫它梅萨维德。

  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又叫弗德台地国家公园,建立于1906年6月29日,是美国唯一一个专为保护人造建筑而设立的国家公元。197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单位。据考古学家研究,在公元550年到1270年间,这里生活着美国印第安土著居民,他们穴居悬崖峭壁之上,生活方式十分独特。公元1276到1299年,这里发生了连续24年的大旱灾,食水断绝,人们向东逃荒,到水源充足的地方重建家园





  人口:

  主要居住着阿纳萨齐人,最高达到五千人左右

  主要景点:

  绝壁宫殿(Cliff Palace)

  一个可供数百人居住的竖式村庄,约建于11世纪。全楼沿崖壁而建,有两百多个房间,布局十分紧凑。在高楼周围还有圆形、方形的小楼。一栋长形屋的墙壁长达90米,内部间隔成151个房间;房屋下面开挖23个地穴,最大的地穴有7间房间之大,据称是居民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长屋北边有座“杯子房”,内藏430个杯子、盒子、饭碗和缸瓮,可能是祭器贮藏室。在这些建筑前还设有一个露天坪,供炊事与家务之用

  云杉树屋(Spruce Tree House)

  约建于12世纪,以云杉构成而得名。全长203米,宽84米,三层楼。全楼包括114间住房,8间祭祀室。这一百多间屋子,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三角形,全依悬崖下的空地因地制宜。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6-23 23:50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8:11:48 | 只看该作者
梅萨维德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6-24 18:29 编辑 ]

1.jpg (81.37 KB, 下载次数: 76)

1.jpg

11.jpg (52.31 KB, 下载次数: 71)

11.jpg

12.jpg (38.61 KB, 下载次数: 62)

12.jpg

13.jpg (68.29 KB, 下载次数: 71)

13.jpg

21.jpg (38.6 KB, 下载次数: 77)

21.jpg

22.jpg (38.27 KB, 下载次数: 67)

22.jpg

23.jpg (42.92 KB, 下载次数: 70)

23.jpg

25.jpg (43.79 KB, 下载次数: 57)

25.jpg

26.jpg (72.78 KB, 下载次数: 65)

26.jpg

27.jpg (111.3 KB, 下载次数: 77)

27.jpg

12.jpg (39.6 KB, 下载次数: 75)

12.jpg

13.jpg (37.4 KB, 下载次数: 60)

13.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8:13:26 | 只看该作者
梅萨维德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6-24 18:20 编辑 ]

3.jpg (74.02 KB, 下载次数: 71)

3.jpg

32.jpg (139.96 KB, 下载次数: 60)

32.jpg

41.jpg (122.39 KB, 下载次数: 63)

41.jpg

42.jpg (97.33 KB, 下载次数: 65)

42.jpg

51.jpg (158.33 KB, 下载次数: 54)

51.jpg

52.jpg (97.59 KB, 下载次数: 63)

52.jpg

2.jpg (93.33 KB, 下载次数: 59)

2.jpg

43.jpg (187.13 KB, 下载次数: 69)

43.jpg

44.jpg (138.39 KB, 下载次数: 63)

44.jpg

45.jpg (184.58 KB, 下载次数: 72)

45.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8:16:57 | 只看该作者
梅萨维德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6-24 18:27 编辑 ]

53.jpg (137.01 KB, 下载次数: 68)

53.jpg

54.jpg (142.63 KB, 下载次数: 80)

54.jpg

1111.jpg (145.74 KB, 下载次数: 68)

1111.jpg

6.jpg (159.83 KB, 下载次数: 63)

6.jpg

61.jpg (89.28 KB, 下载次数: 56)

61.jpg

62.jpg (134.81 KB, 下载次数: 74)

62.jpg

63.jpg (90.85 KB, 下载次数: 62)

63.jpg

00.jpg (280 KB, 下载次数: 69)

00.jpg
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18:21:45 | 只看该作者
梅萨维德

72.jpg (129.93 KB, 下载次数: 64)

72.jpg

73.jpg (126.27 KB, 下载次数: 75)

73.jpg

74.jpg (93.76 KB, 下载次数: 58)

74.jpg

75.jpg (148.29 KB, 下载次数: 57)

75.jpg

76.jpg (108.53 KB, 下载次数: 72)

76.jpg

77.jpg (122.66 KB, 下载次数: 80)

77.jpg

78.jpg (145.84 KB, 下载次数: 58)

78.jpg

79.jpg (104.67 KB, 下载次数: 63)

79.jpg

8.jpg (184.58 KB, 下载次数: 56)

8.jpg

9.jpg (187.13 KB, 下载次数: 69)

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6 10:58 , Processed in 0.08344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