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9642|回复: 15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等多篇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4-2 10: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遇误诊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遇误诊   

时间 2009.04.02 07:30   

(转帖)

    阅读提示

  3月31日上午,一位母亲将一份2600多字的信送到
记者手中,信中这位母亲将自己称为“星妈”,因为她有一个“特别”的孩子——自闭症患儿,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来信是为了呼唤大家给像她儿子一样的孩子更多的关注。

  “星妈”来信:没有一所学校属于他们

  来信的“星妈”名叫汪蓉,她在信中这样写道:“2009年4月2日就要到来了,这个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我这个自闭症患儿的母亲来说意义特殊,在这个属于自闭症人士的特殊日子里,我觉得有必要为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孩子做点什么。”

  汪蓉的孩子是在两岁半的时候被诊断为自闭症,至今已有近八年时间。八年中,汪蓉和她的家庭每一天都是在痛苦中煎熬,带着儿子前往全国各地求医问药。

  “没有医疗手段治疗,就只有靠训练了。”这是汪蓉得到的回答。于是,成年累月每天重复千百次的枯燥无味的训练成了汪蓉与儿子生活的全部内容。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繁重的训练任务,让汪蓉体重最轻时只有七十几斤。但让汪蓉无法忍受的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儿子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都被学校拒之门外”。   

  绝大多数“星星的孩子”入学难

  据了解,自闭症孩子原本可以进入培智学校读书,但由于大多数孩子发现太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无法入校读书。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需要终生监护。

  汪蓉告诉记者,和许多“星妈”一样,在经历了在扬州找不到一所愿意接收自己儿子的学校的痛苦过程后,她不得已将10岁的儿子送到了山东。虽然现在的学校“对他照顾得很好,但不在我们身边少了亲情的交流。每当我看到孩子清澈无邪的大眼睛,我就为自己无力帮他而心酸。”

  据汪蓉介绍,在八年的求医过程中,她认识了多位“星妈”,至今在扬州与她有联系的有七八位。据她了解,这些妈妈的孩子,除了3位进入了普通学校读书,其中有两位进的是民工子弟学校,并且三个孩子都有亲属在学校以不同的形式陪读。

  记者从五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了解到,目前扬州曾在这里有过求诊记录的自闭症儿童约有50位。该科负责人吴人钢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这几十个孩子中,很少有进入普通学校读书的。而这些孩子,最大的已经16岁,最小的3岁左右,都到了入园入校的年龄。

  逾九成自闭症患儿遭遇误诊

  吴人钢介绍,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对自闭症的认知十分有限,导致很多自闭症儿童或多或少地遭遇过不正确的对待。

  “90%以上的曾遭遇误诊。”吴人钢告诉记者,前来求诊的孩子中,只有不到10%的孩子,是家长主动

  送来检查被确诊的。超过90%以上的患儿,在确诊前,有过两到三次的误诊经历。从目前的研究看,自闭症儿童通过早期的一些训练,是有可能得到改善,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但这种训练在2-6岁最为有效,训练越迟,效果越不理想。3岁之前是治疗自闭症的黄金时间,一旦错过了,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而很多自闭症儿童在被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训练期,自理能力的建立十分困难。而普通学校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再要老师腾出手来管理一个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建立基本自我约束机制的自闭症患儿,确实不大可能。即便是在特殊教育学校,由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是终身的,而且是专业的,也不是所有特教学校都能胜任。

  一半孩子有望过上正常生活

  据有关方面统计,约有一半的孩子,经过长期正规训练,可以明显改善病情,接近正常人。

  但由于自闭症儿童治疗的训练过程长、见效慢,能长期坚持治疗的很少。五台山医院心理咨询科的统计显示,我市的自闭症患儿中,只有20%左右,坚持用药治疗一年以上。

  专家提醒,如果儿童在2岁以上还不能说相对比较完整的话,不能与家长进行感情沟通的,或者3岁以后还不能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乐的,就要到专业的医院诊断是不是自闭症。

 

  链接: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患病率约为6.7/1000,男女比例约4-7:1。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
2#
发表于 2009-4-2 1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150人中有1人患自闭症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56万

每150人中有1人患自闭症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56万

(转帖)

2007年02月10日09:25





自闭儿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建立联系,语言异常或根本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


  


一名患有自闭症的3岁儿童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与海豚亲密接触,接受海豚疗法。


  美国卫生部官员8日表示,每150个美国儿童中就会有一人患有自闭症,这样的高比例远超人们原来的估计,为此卫生部呼吁公众加大对这种病症的关注。

  美国自闭症儿童超过56万

  据报道,新的数据统计是基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一项调查得出的。该调查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相关调查。此前,人们一般认为患自闭症儿童的比例是1/166~1/175。最新的1/150的比例差别意味着美国患自闭症少年儿童的总数超过56万,比原本估计的多了约5万人。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展开的这项研究基于2002年14个州的数据,最终得出了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6.6人患自闭症的结论,去年该机构的估算数据为每千人有5.5人患自闭症。CDC的行为学家凯瑟琳·赖斯是这项研究报告的第一撰写人,她说:“自闭症比我们认为的要普遍得多。”

  研究数据包括美国14个州所有出生于1992年~1994年的孩子的医疗和受教育记录,让专家们对自闭症普遍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终的结果是共有56万名21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患有自闭症。

  过去,也曾有科学家对自闭症到底有多普遍进行过小范围的研究。而8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则是首批研究方法最为权威的科学报告之一。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自闭症专家埃里克·霍兰德博士介绍说:“研究人员使用的研究方法使其最后得出了更为精准的结果。”研究人员详细查看了所有8岁儿童的资料——因为大多数自闭症患者都是在这个年龄段被确诊的,他们查找每个区域和每个学校的学生记录,再看其中有没有符合自闭症症状的健康记录。然后,研究人员使用这些数据计算出了普遍的自闭症患者比例。

  专家:结论不具典型性?

  不过,也有官员警告称,研究使用的数据并不能从人口统计学上代表整个美国,14个州中并未包括人口较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因此这项研究结果也不能代表美国的情况。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佛瑞德·沃克玛博士表示,单单依靠几个州的情况就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公众。有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自闭症症状,父母就会要求有关机构提供额外的教育服务。

  在研究涉及的几个州中,每个地区的自闭症患者比例也有很大差距,例如在阿拉巴马州东北部,每1000名儿童中只有3.3名自闭症患者,而在新泽西的纽瓦克地区,这个比例高达10.6。专家们至今还没有找出纽瓦克地区的比例如此高的原因。

  自闭症的成因也仍然是个谜。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正在试图从遗传学方面找原因。有专家表示,希望此次的研究结果让公众更了解自闭症给社会造成的负担,也促进美国政府在自闭症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多投入更多资金。

  全美最大的一家专门从事自闭症研究的慈善机构的发言人阿里森·辛格说:“今天的数据让我们知道自闭症患者需要更早的介入服务和更多的医生。我们需要政府和议会来支持有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彭玉磊)  

3#
发表于 2009-4-2 10: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英用动画片帮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好

英用动画片帮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好

2007年01月12日10:50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专电 英国自闭症专家日前利用适合儿童的动画片来辅助治疗儿童自闭症,效果良好。

  据法新社报道,自闭症儿童不喜欢人类行为的不可预见性,通常会回避与人接触,对别人情感的理解力也很有限。英国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西蒙·巴伦-科恩教授及其同事制作了一部题为《运输汽车》的动画片。片中讲述的是一些玩具汽车的历险记,通过数码技术粘贴,这些车都有一张真正的会动的人脸。这部动画片共15集,每一集专门讲述一种情感,如欢乐、害怕或惊讶等。

  科恩说:“我们决定将玩具汽车和人脸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娱乐性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情绪和表情。因为汽车的活动有预见性和重复性,所以自闭症儿童会被它们吸引,并对它们着迷。”

  通过对20名自闭症儿童的研究表明,在观看该动画片一个月后,他们辨认情绪的能力有显著提高,足以赶上相同年龄段正常发育的儿童。

4#
发表于 2009-4-2 10: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2009年03月31日19:06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敢直视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或老师?美国科学家 6 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会把别人的脸部判断成带有威胁性的信号,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孤独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精神疾患,患病儿童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不敢凝视他人的脸或与他人发生目光接触,是儿童孤独症的明显症状。

        专家说,他们同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和大脑各区域活动,结果发现,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外来威胁性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异常活跃,引发负面情绪。此后由于患病儿童移开了眼睛,大脑中负责判断他人脸部视觉信号的梭形脸部区就不够活跃。 而对于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 这一研究包括两次对比实验。第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分别注视两种脸部照片,一种是表情激动的,另一种是正常表情的,然后让儿童们分别对照片的表情作出判断,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儿童的大脑活动,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 在第二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儿童们分别注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人的脸部照片,同时观察他们大脑和眼球的运动。

        两次实验都表明,孤独症患儿不论对何种类型的脸部照片都有类似的恐惧反应,而正常儿童则反应各不相同。 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孤独症提供了新线索

5#
发表于 2009-4-2 10: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痴迷圆的旋转的东西 可能是儿童自闭的表现

痴迷圆的旋转的东西 可能是儿童自闭的表现  

2009-03-30 09:41:16

  (专家支持:沈阳市心理卫生医院心理二科主任 曹杨)

    09年4月2日是第二个“世界自闭症日”。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指起病于婴幼儿期具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认知功能特定的发育迟缓的一组神经精神障碍。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情感反应,行为刻板,语言交流困难,使他们好像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尽早地发现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呢?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又能否治疗呢?
  【典型病例】
    走进心理门诊的亮亮是一个虎头虎脑的漂亮的10岁男孩。别看亮亮已经10岁了,但是他才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孤僻、语言功能退缩,行为异常等”前来就诊。
    亮亮足月顺产。胎儿期、分娩期、围产期均正常。 4个月时逗其会笑,8~9个月时母亲哺乳没有目光交流,但知道伸手要亲人抱,2岁多开始独走,但步态不稳。 2岁半开始读单字,但吐字不清,平时爱哭闹,生气时会抓拧母亲。
    亮亮3岁前由保姆、外祖母及母亲一同照看,3岁后断断续续去幼儿园,与小朋友交往奇特,不是抱人一下,就是推或打人。改换地方后,不敢吃东西,不敢大小便。遇到不愉快之事,突然尖叫,猛地蹦起,有时在一个地方单调地蹦来蹦去,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玩个不停。5岁仍吐字不清,常自言自语,胆小,不敢爬高,见人躲闪。 6岁开始反复看自己的手,喜欢玩旋转的东西,如雨伞,看旋转吊扇等。有时还喜欢尝、闻一些物品,尤其对别人的袜子感兴趣,总问:“你穿袜子没有? ”爱帮人脱下,然后扔到痰盂里。摆放物品必须固定位置。
    亮亮8岁入小学,上课不知听讲,跟不上课程。 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困难,常重复别人的言语和动作。有时上课咧嘴,碰别人的头,乱吐口水。他能自己穿衣吃饭,但很慢。非常孤僻,喜欢独自玩。
    亮亮是典型的患有儿童孤独症的孩子。孤独症由于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典型的表现有以下特点:
  症状1:不愿与人交往
    多数孤独症病儿症状在婴幼儿期已出现,婴儿可表现回避他人目光,至12-30个月症状明显,不愿与人交往,对父母的亲近没有愉悦反应,对声音缺乏反应,有时被误认为耳聋。智力较好的孤独症孩子在2岁以前交往能力缺乏常不易引起注意,到儿童期时则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倾向,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甚至主动回避。
  症状2:喜欢自言自语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都很迟缓。有些儿童虽然说话不晚,但经常答非所问,或自言自语,或不主动与人交谈,有的喜欢模仿语言,可以跟别人一起读儿歌,自己不会用代词,常把你、我、他用错。
症状3:喜欢圆的、旋转的东西
    孤独症儿童与一般儿童活动内容和兴趣有明显的差异。他们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活动或游戏缺乏兴趣。相反对某些平常、不是玩具的东西产生特别的兴趣。尤其是圆的、可以旋转的物品,如锅盖、瓶子、车轮等。有些几乎达到着迷的程度。
  症状4:智能障碍
    孤独症儿童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孤独症儿童伴有智能障碍。还有些儿童智力影响较轻,或虽有落后的方面,但在某一方面又表现出较强能力,如对数字、路线、事件等的记忆能力,或对日期的推算、数字的运算等有超常能力。
    儿童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器质性因素包括: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环境因素包括: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儿童孤独症,目前特殊教育康复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家庭矫治等是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与治疗是康复关键。在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在治疗或教育训练中要个体化。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儿家属应有明确的思想准备,切忌操之过急。

6#
发表于 2009-4-2 10: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功案例:十年母爱改写儿子孤独命运

成功案例:十年母爱改写儿子孤独命运

2009年03月31日20:31  

来源:三湘都市报  




(蔡雪梅和儿子)

  38岁的蔡雪梅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母亲。她和儿子洲洲的故事,曾经感动了无数株洲人。从6年前洲洲被确诊患有孤独症(即俗称的“自闭症”)起,蔡雪梅的脑海里就只有一个信念: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带儿子走出那片黑暗的“孤独”世界。

  如今,洲洲已奇迹般地向正常孩子一步步靠拢。可蔡雪梅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变得轻松一些,她还在继续寻找能帮助更多孤独症孩子和家庭重获信心的途径。

  洲洲竟是“星星的孩子”

  5月30日中午时分,记者和蔡雪梅相约来到株洲市天元区大坪逸夫小学。校门外已经有不少家长在等候孩子放学。下课铃声响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到蔡雪梅身边,高兴地喊“妈妈”,并给了记者一个害羞的微笑。他就是洲洲,说话时声音洪亮,语音清晰。

  “洲洲,喊阿姨。”“阿姨好!”“好孩子。”这样的母子对话再平常不过,但对蔡雪梅来说,这是让她感到无比骄傲和欣慰的事。因为,洲洲如今与正常孩子无异的言行举止,是她付出了全身心的爱,体会了常人无法想象到的磨难、艰辛,才收获到的。

  洲洲1995年11月出生。小家伙3个月就开始牙牙学语,半岁时能叫“爸爸妈妈”,1岁还差几天,他已经会跟着电视学唱流行歌,是让邻居朋友们羡慕不已的聪明孩子。然而,洲洲1岁半时突然变得不喊人也不理人,每天只埋头玩玩具。直到两年后,蔡雪梅和丈夫才意识到:这种现象不是“孩子性格变了”那么简单。

  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附属二医院精神医疗科确诊,洲洲是一名典型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医生说,“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大脑功能性发育障碍,并将伴随终生。目前医学界对引发该病的确切病因未有定论,也没有找到能彻底治愈该病的方法。

  患孤独症的孩子,外表上看不出有什么缺陷,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他们目光清亮却不愿和人对视,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能说话却经常答非所问,就像是与地球生活格格不入的外星人,因此他们又被叫做“星星的孩子”。

  治疗从家庭开始

  为了让儿子重新回到正常孩子的生活轨道,蔡雪梅买来最好的零食和玩具请附近的小孩到家里玩,洲洲却因别人动了他心爱的汽车而大发脾气,其他孩子的家长听说后,纷纷议论洲洲是“神经病”。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再和他们来往,蔡雪梅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2000年5月,蔡雪梅和丈夫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带着洲洲到北京星星雨研究所求助。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孤独症的各种专业研究及科学的训练方法。3个月后回到株洲,她开始对洲洲进行漫长的家庭式孤独症治疗。

  为了让洲洲主动开口说话,开始的第一天,蔡雪梅把家里所有的食物和水都藏起来,不管洲洲怎么哭闹都不给。刚开始,她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实在不忍,好几次想拿水给他喝。但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她知道,如果不下狠心,洲洲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世界。经过近一个小时痛苦的“对峙”,洲洲终于开口说“要喝水”,蔡雪梅抱着儿子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此后,蔡雪梅坚定了自己训练洲洲的信心。一有时间,她就寸步不离地陪着洲洲,训练洲洲。患孤独症的孩子,往往对某种事物有种天生的痴迷,而洲洲无论干什么,都要带着玩具汽车,不停地拨弄汽车上的轮子。蔡雪梅就把家里所有的玩具汽车都找出来和儿子一起玩,边玩边教他认识颜色、数“1、2、3”;有时她把汽车藏起来,要洲洲喊一声“妈妈”或抱她一下,才肯拿出汽车……

  艰辛的求学之路

  2002年,洲洲到了适学年龄。蔡雪梅深知,只有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洲洲才有机会真正走出“孤独”世界。为此,她跑遍了离家较近的十几所学校为儿子申请入学,可一听说洲洲是孤独症患者,学校都拒绝接收。正在蔡雪梅感到绝望时,株洲市天元区大坪逸夫小学校长邓水群给了她一线希望:只要洲洲在一星期内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就让他在该校上学。

  然而,洲洲对学校这一陌生的环境十分抗拒,不见了妈妈,他就大哭大闹。权衡再三,蔡雪梅辞掉自己在某公司部门经理的工作,毅然走进小学课堂,当起了洲洲的“陪读”。

  “我不再是什么机电工程师,我只有一个身份,就是洲洲的妈妈。”抱着这样的念头,蔡雪梅在短短几天内把洲洲班上55位同学的家走了个遍。她逐一上门解释:洲洲患有孤独症,有些行为举止与正常的孩子不同,请大家多多包涵谅解。

  蔡雪梅对儿子无私的爱,感动了所有的家长和老师,洲洲如愿正式上学了。为了不让洲洲与同学产生隔阂,蔡雪梅带着洲洲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耍,交的朋友既是“洲洲的”,也是“洲洲妈妈的”。一年后,洲洲能够自己上课了,蔡雪梅才离开课堂。

  现在,洲洲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中等偏上,每个学期都被学校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班主任老师反映,除了有时候上课还会开小差走神,洲洲的学习表现很不错,数学成绩和动手能力尤其好。据了解,一个患孤独症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在全国都罕见。

  创办“家长支援中心”

  蔡雪梅训练洲洲的成功案例在当地传开后,很多有同样不幸的家长找她来咨询、取经,她总是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训练方法,也常常让家长把孩子带来她家里,跟洲洲一起玩耍、沟通。

  2003年7月,蔡雪梅成功申请到了“残障孩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项目的一年资助。同年8月,蔡雪梅在住家附近租下一套房间作为交流和训练的固定场所,株洲市首个“家长支援中心”就此正式启动。这个为特殊孩子(包括儿童孤独症、唐氏综合征、脑瘫、智障、多动症、学习困难等)及家长提供帮助的中心,成立以来发展的58个会员家庭来自省内外,其中孤独症患者家庭占大多数,患儿从1岁半到15岁不等。

  由于家长支援中心开展的所有活动和服务均完全免费,2004年8月项目资助到期后,该中心因失去经费来源而关闭,但大部分会员家庭仍与蔡雪梅保持着密切联系。蔡雪梅告诉记者,家里的电话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咨询热线”,每周至少有三四个晚上与需要帮助的家长在电话中长谈。

  计划免费培训更多家长

  2004年9月,株洲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仁爱儿童发展中心。作为该市首个由政府创办的孤独症教学基地,在为中心招聘负责人时,株洲市残联工作人员找到了蔡雪梅。

  此时,长沙某公司老板正在联系蔡雪梅为自己的儿子作“家教”,并开出了月薪8000元的优厚条件。没有经过太多考虑,蔡雪梅选择出任仁爱儿童发展中心主任,每月工资不到900元。她坦然地说,近两年来不断有家长请她担任孩子的私人家教,可那样的方式违背了她的初衷。

  成立半年多以来,仁爱儿童发展中心已陆续使近40名孤独症患儿的病情有了初步好转。

  目前我国治疗孤独症儿童主要通过在专门机构接受特殊教育。由于专业训练成本较高,因此此类机构收费不菲。然而蔡雪梅还发现,许多孩子在中心接受训练时情况好转很明显,可回到家里却容易病情反复,“这也许与家长对专业机构过于依赖,从而忽视了家庭环境的训练有关”。其实,治疗孤独症儿童是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人随时针对病症进行不同的训练,我始终觉得家庭式训练是最有效的方法。

  2005年4月,德国米索尔基金与北京星星雨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项赞助计划,即在今后3年内,对挑选出来的20名志愿者每年进行一段时间的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免费培训,蔡雪梅是湖南省唯一入围的人选。她希望,自己在北京参加集中培训回来后,能够成立一家完全免费的培训机构,继续培训更多的家长和义工,把科学的治疗和训练方法带入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家庭。

7#
发表于 2009-9-19 21:24: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闭症是多基因遗传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参于发病。

有不少病人能基本治好或减轻。

要尽量早治疗!

要综合治疗!
8#
发表于 2010-2-17 13: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发布时间:2008-6-23 9:55:7


研究发现催产素有助于缓解羞怯和焦虑





图片来自网络

催产素是脑下垂体后叶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临产孕妇的子宫收缩,帮助其分娩。但瑞士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物质还具有帮助特殊人群缓解羞怯和焦虑的功效。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22日报道说,有些人很容易感到羞怯,这种羞怯感有时甚至影响少数人的日常生活。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为120名极度害羞的人特意设置了某种尴尬场面,并在尴尬场面发生前半小时为他们注射催产素。研究结果发现,在遇到尴尬场面时,这些原本极度害羞者的羞怯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报道还援引美国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保罗·扎克的话说,多疑和不安的心态容易导致焦虑,而催产素有助于抑制多疑和不安,从而缓解焦虑。这一功效已在扎克对上百名志愿者进行的试验中得到证实。扎克还发现,催产素可以帮助孤独症患者减轻焦虑,促使他们用眼神和他人交流。

据扎克介绍,容易害羞者常通过饮酒或服用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来缓解羞怯感,而目前的试验尚未发现用于缓解羞怯的催产素有副作用,摄入这种物质也不会使人上瘾。


9#
发表于 2010-4-2 14: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孤独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更孤独


心理专家支招如何解压


发布日期: 2010-4-2 12:45:28


    今天是10-4月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自闭症日”。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女主角梅好的儿子乐乐就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认为这孩子“是一个拖累”,成为弟妹们反对傅老大和梅好这段姻缘的最大理由……确实,自闭症带来的病痛和不幸,令孩子的家长也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他们艰难地培育着孩子,却很难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同,他们深感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往往无处释放。
    家长有着一肚子苦水
    合肥春芽残障儿童发展中心负责人时艳侠告诉记者,该中心自闭症训练班上的不少孩子都来自单亲家庭。而这些孩子的父母感情出现裂痕,大多是在孩子的病情被发现之后,他们无所适从,相互埋怨,频频争吵,和睦不再,最后破镜难圆。班上一个5岁孩子小诺(化名)的病情是今年才被确诊的,而其3岁的妹妹身上,也出现了自闭症的迹象。孩子的康复训练需要不菲的费用。现在,小姐妹俩的母亲在外打工挣钱,父亲则在巨大的压力之下选择了逃避,几度与家人失去联系,现在又不知去向。孩子只能跟年迈的姥姥生活在一起。
    调查显示,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态是复杂的——或羞于向他人透露孩子病情,不愿带孩子出门,怕孩子突然出现的异常行为引来旁人的耻笑,或因感到愧疚而过度溺爱孩子,或因担心孩子未来,或在全心付出仍看不到希望时,放弃努力……当然,仍有很多可敬的家长面对不幸时,选择了面对。我市的几家自闭症儿童训练机构——合肥微雨儿童训练中心、至爱阳光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心、“星连心”自闭症儿童康复学校等,其发起人都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他们在孩子的康复教育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其中的艰辛又有几个人知晓呢?合肥微雨儿童训练中心创始人陈雪梅女士向记者坦言,自己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从未选择放弃,即便坚韧如她,也有过感到泄气的一刹那。“这么多年来,除了上班就是照顾孩子,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其实有的时候,即使下了班也不想回家,很想暂时逃开一下!”
    患儿的家长该如何释放压力?就此记者采访了安徽播健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郭凯。他认为不要放弃努力。医学专家发现,经过正规行为训练的孩子,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情况好的可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儿童一起上学;家长的压力,有的来源于对自闭症的不了解和绝望。所以,家长要积极了解自闭症的相关最新资讯,这可能为您的生活输注新的希望。
    要积极加入自闭症患儿家长支持组织,在此你可以和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获取训练患儿的心得。最主要的是,你可以在其中找到感情的慰藉,能与患儿家长找到共鸣,这对缓解您的压力非常有好处。
    “当然,只有当社会对自闭症患儿及其家庭多倾注一份关注,当自闭症儿童的医疗保障比率得到提高,当普通的中小学不再对这些特殊孩子设置门槛,分配教育资源时,自闭症儿童家庭面临的困境得到改善时,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合肥晚报  陈慧琴·  


10#
发表于 2010-4-3 18: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拯救这些自闭症孩子?

谁来拯救这些自闭症孩子?


专家:政府应建立“康复中心”进行全面系统治疗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10年4月2日




漫画/陈丹

    4 月2 日是"世界自闭症关爱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不少国家的孤独症发病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悉,广东省中山有为数不少的自闭症孩子,记者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了解到,全市每年有六七十个自闭症孩子在这里接受治疗,现在正在该院进行随诊治疗的自闭症孩子达20多个。
    据悉,目前广东省孤独症发生率为0.67% ,其中0-14 岁自闭症儿童有13 万多人。自闭症儿童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专家表示,治疗改善孤独症患儿状况的黄金阶段为1 岁~3岁,不要让他们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患儿通过沙盘疗法症状改善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心理医生代娟不久前治疗了这样一个自闭症孩子:7岁的小明,读小学一年级,看上去和同龄孩子无异。可当你跟他接触后发现,他对别人的问话没有任何反应。
    妈妈说,家人近两年才发现孩子不愿与人接触,不同人讲话,更不会叫人,开始家人以为是他性格内向,不懂事,经常会批评、指责他,可后来,家人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小宝平时在家中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什么也不理,和他交流不理不睬,打骂也无用。在学校也不愿与同学玩耍,老师批评时无任何解释和反应。根据小宝的反应和表现,医生诊断其患了自闭症。
    随后,根据患儿情况医生对其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第一次为患儿治疗时,患儿全程由妈妈陪同,在治疗师引导下无任何反应,对治疗师的问话不理睬,患儿完成的沙盘当中到处充满冲突,可见患儿内心问题很多。医生根据患儿情况为家属制订了一个治疗方案,建议其父母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对孩子多些耐心和支持,尽量不批评,更不能打骂。
    当以后进行第三、第四次沙盘治疗时,患儿妈妈中途借故离开后,患儿可照常继续制作沙盘,全身心投入进去,并且在沙盘当中可看出冲突有所减少。进行第五次沙盘治疗时,患儿已经愿意单独与治疗师在一起,情绪较平稳,并且主动地制作沙盘,期间对于治疗师的提问能用点头和摇头回答。从沙盘全局看冲突较前减少,并有明显的转化,可以看出是好的迹象。沙盘治疗后,其父亲反映患儿已经愿意与父亲进行简单的沟通,并愿意随父母外出运动。
    代娟医生表示,目前患儿仍在进行沙盘治疗,虽然进展缓慢,但每次的沙盘治疗患儿的病情均有好转,因此可以将沙盘治疗作为自闭症患儿改善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好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副主任冯冬梅介绍,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以社交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具体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多基因遗传背景与异常妊娠等危险因子共同作用所导致。据统计,自闭症儿童中5%智力是超常的,20%智力正常,75%存在智力低下。一些临床案例表明,对自闭症儿童尽早进行干预,可提高其生活及社会交往能力。
    代娟介绍,从我们接诊的自闭症孩子来看,他们首先就是表现在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看人时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其次言语障碍十分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他们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大多智力发育落后极不均
    衡,只有少数患
    儿智力正常或接
    近正常。
    据专家介绍,现在自闭症治疗方法主要有感觉统合训练、高频音乐疗法、激活大脑的特殊教学方式、感应治疗、心理治疗 (沙盘治疗)、家庭支持治疗。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童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李振华说,父母如果能发现孩子有自闭症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自闭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李振华表示,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轻中度自闭症孩子有望恢复到正常孩子的几率较高,60%能回归社会。现在诊断水平高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交流上或语言发展上有异常,应及时带孩子看专科医生,寻求专业治疗。一般来说,早干预,可以减轻症状,回归主流社会的机会增大。
■专家谈自闭症儿童教育
政府部门可建自闭症康复中心
    冯冬梅表示,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适当引导。例如你孩子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应该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例如给他提供好玩儿童故事、数学游戏软件等。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参与玩电脑,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家长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
    医生表示,现在很多城市都没有自闭症患者的康复专业机构,而有些私人机构拥有针对此症的专门训练,但高额的培训费、治疗费使许多家长望而却步,由于自闭症孩子不能自理、无法融入社会、无法上学、就业,自伤自残等意外事故的频发危险都需要时刻有亲属陪伴照顾,使不少父母一方必须辞职,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李振华表示,现在不少自闭症孩子到了医院,但医院缺少这方面的医疗康复人员,很多都是给予药物治疗后,指导家长在家进行支持康复治疗。现在随着人们对于孤独症及其后果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相关部门已开始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并统一编写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筛查、诊断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李振华呼吁,自闭症这一群体应该引起社会、家庭的重视,有自闭症患儿的家庭,家长首先要接受相关培训,学会基本的家庭支持教育、康复治疗。政府部门可以建一个自闭症康复中心,给自闭症患儿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报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彭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4 04:58 , Processed in 0.086886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