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楼主: 顾汉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自闭症患儿神秘世界的大门 等多篇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首家国家级公益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在京成立

中国首家国家级公益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在京成立

发布时间:2007-11-20 16:47:8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集善嘉年华自闭症综合治疗与研究中心11月20日在北京挂牌成立。

据介绍,该中心是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中心将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语言、心理、听觉统合、感觉统合等科学、先进的康复治疗训练。同时,还将开展自闭症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努力打造国内外自闭症康复技术交流平台。

此外,由于修建该中心的资金来源于去年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联合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集善嘉年华·北京2006”的活动筹款,所以,该中心也是中国第一家公益性质的自闭症康复研究训练中心。

据了解,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个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自闭症康复开始引入中国,并陆续建立了一些民营性质的自闭症治疗机构。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发布时间:2009-5-12 13:51:47


美科学家研制人造皮肤机器人帮助孤独症儿童





安装有人造皮肤和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卡斯帕尔”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安装人造皮肤的机器人,该机器人可用于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交影响。

赫特福德大学计算机科学分校教授克斯廷·道滕哈恩(Kerstin Dautenhahn)和她的研究小组在为期3年的罗伯斯金计划中,研制出一种具有人造皮肤和内置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采用人造皮肤是为了更好地与儿童“近距离接触”。

据研究人员称,这是首次适用于孤独症儿童患者的机器人研究项目。这款机器人被命名为“卡斯帕尔”(Kaspar),它是一种儿童体型大小的仿真机器人。赫特福德大学自适应系统研究小组将与“卡斯帕尔”协同工作,该研究小组的本·罗宾斯(Ben Robins)教授和他的研究同事鼓励孤独症儿童能够更多地进行社会交互活动,卡斯帕尔通过如何与儿童患者在一起玩,将进一步激励儿童患者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克斯廷教授说:“孤独症儿童在接触和被接触外界事物方面存在着问题,这款机器人采用的人造皮肤具有重要意义,内置的触觉传感器能使机器人探测到不同类型的接触,经过与机器人的接触,孤独症儿童患者将会逐渐扩大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3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17: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闭症的三大认识误区

自闭症的三大认识误区  


2009-05-22 16:03:05


  自闭症患者是天才?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自闭症患者是精神病患者?


  虽然很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育迟缓,但未必都是“弱智”。振振的父母带着孩子看过很多医院,其间令他们最伤心的就是某个医院的专家只说了一个字——“笨”。


  他认为这个孩子先天就笨,和自闭症无关。但事实上,振振学东西很快,他可以自己上网、打游戏、网上购物,而这些东西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他。


  刘弘白博士表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患者也是不对的,自闭症儿童其实更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接纳,而不是被视为异类排斥在外。


  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


  虽然自闭症有很多的治疗方式,但是目前为止,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有人提出,无药可治所以要放弃。但是,确实是有许多孩子在专业的教育训练之后,生活规律了,也能够说一些话了,因此不可轻易放弃治疗。





附:

自闭症有以下主要症状:


2009-05-22 16:00:07


  自闭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我国,自闭症在男女间患病率有较大差异,男女患病比例约为9:1。自闭症有以下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4: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Nature:自闭症的易感基因

Nature:自闭症的易感基因

日期: 2009-06-01  

几个方面的证据都表明,“泛自闭症障碍症候群”(ASDs)、神经发育和神经精神类疾病都与遗传有关,这些疾病的特征是语言沟通和社会互动能力受损。病症在临床和遗传上的复杂性使得研究人员难以识别易感因子,但本期Nature上发表的两项相关联的研究,为这类疾病与遗传有关提供了可靠证据。

第一项是整个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识别出了6个与自闭症有很强相关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些变种分布在两个编码神经细胞粘附分子(cadherins  9  和10)的基因之间,说明它们可能在ASD发病机理中有所涉及。第二项研究利用版本数变化筛选方法来识别ASDs患儿两个主要基因通道中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在泛素通道中,该通道以前被发现与神经类疾病有关;它们也在为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编码的基因中。

35#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8: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转载日期: 2008-09-17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发烧能让自闭症儿童暂时打开心灵的枷锁,这为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发烧可缓解儿童自闭症

  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12月4日报道,发烧能让自闭症儿童暂时打开心灵的枷锁,这为儿童自闭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美国巴尔的摩肯尼·迪克里格研究所的小儿神经科医师安德鲁·齐默尔曼博士主持了这项研究。研究小组对30名年龄在2~18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儿童在低烧期间及其后,言行出现很大变化。研究人员说,发烧期间,超过80%的儿童在行动上会显示出改善的迹象,更有30%的儿童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改变包括集中精力的时间长了,话变多了,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的关系整体好转。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大脑能对周围不同的环境变化做出回应。父母和医生此前也曾发现,发烧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但没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还不知道该病的病因,也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案,齐默尔曼表示,新的研究将有助于重新开发自闭症儿童的大脑,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8: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2009-7-20 9:02:19)

Autism Research:新发现27个与孤独症有关基因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27个与孤独症有关的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是首次发现与孤独症有关。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孤独症研究》(Autism Research)杂志上说,研究数据来自349名普通人和174名已确诊的孤独症患者,通过对比确认了27个基因。这些基因分为3类,第一类与指导社会行为有关;第二类与神经发育有关,说明了大脑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孤独症;最后一类则与性激素有关,这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相关症状的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研究人员说,27个基因中有5个曾被报告与孤独症有关,另22个基因与孤独症的关系是首次发现。新研究成果为研究孤独症提供了良好基础,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建立这些基因间互相反应的模型,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孤独症。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多发于幼儿,症状表现为孤独离群、言语障碍、兴趣狭窄等。但近来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孤独症患者的学习能力和智力并不受影响,并且这种现象多出现于男孩身上,也许与相关基因有关。

37#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孤独症困扰全球科学家

儿童孤独症困扰全球科学家  


发表日期: 2008-7-15 19:29:43


  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一个孤独症患儿。  

  故事一:他拥有令人羡慕的财富,然而并不快乐。因为他的外孙不幸患上孤独症。  

  他就是通用电气(GE)副主席兼NBC行政总裁鲍勃·莱特。尽管费尽周折,尝试了多种方法,莱特却没有找到答案。  

  莱特太太回忆说:“2004年的3月1日,我们一家人都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医学中心,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医生对两岁外孙的‘判决’结果我们听到了最不愿意听到的结果:孤独症。”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家的痛苦历程就开始了。我们看着呀呀学语时活泼可爱的小宝贝,慢慢与世界失去了交流的能力,感觉就像他被人绑架了,他的思想从此躲在黑暗的角落。”  
  故事二: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冬夜,大卫和詹森·克莱芬兄弟一直在地下功能室动来动去。他们一会在床垫上跳来跳去,一会又爬到父亲的腿上。从外表看,7岁的大卫和5岁的詹森是非常健康的孩子,但是他们都在经受一种破坏性的发育障碍疾病折磨:孤独症。大卫只能说10个单词,晚上睡觉还垫尿布吸奶嘴,詹森喝水仍然依赖婴儿瓶。他们玩耍时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用语言表达痛苦或快乐。他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  

  自从孩子在2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贝里和达娜·克莱芬夫妇已经尝试过的治疗方法数不胜数:神经反馈治疗,音乐治疗,和海豚游泳治疗,社交技能治疗,去麸质饮食疗法,维生素治疗,抗抑郁药与类固醇治疗,等等。为了减少孩子生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被认为会恶化孩子的情况),克莱芬夫妇将地毯换成了经过无毒处理的木地板,又买了一套特殊的净水系统。他们甚至安装了一套价值3500美元的家庭桑拿设备,认为这样能为孩子排出身体中水银和砷等有害化学物质。热情又充满怜爱的克莱芬夫妇在2004年花费了75000美元用于孩子的治疗。“我愿意尝试一切办法,只要对孩子有意义。”达娜说。  

  从前,人们很少听说孤独症,但是今天,孤独症似乎有成为儿童流行病的趋势。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患儿的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一个孤独症患儿。全世界其他地方的趋势是一样的。世界各地的专家、机构和政府都在努力帮助孤独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这些家庭在长期应对孤独症挑战中无论精力还是财力都快枯竭了。2005年,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用于孤独症研究的经费是9900万美元,而1997年的费用还只有2200万美元。  

  有数据显示,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找到孤独症的症状。当孩子成长到1岁时,这些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目前,专家最令人期待的工作是致力于在婴儿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找到孤独症的症状。在对付复杂的孤独症世界时,一个新的战斗口号越来越响亮:早期诊断!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起一场“了解250万孤独症患儿”运动,目标是:教育保健人员和父母识别危险信号,尽早尽快干预孤独症。  

  今天,许多孩子是过了2岁生日甚至3岁才得到专家的诊断,而有的孤独症儿童进入小学都没有被注意。美国精神健康研究院院长托马斯·因瑟尔说:“如果有办法在孩子出生不久就能诊断孤独症,我们就可以对大脑进行训练,孤独症研究就有了真正突破。” 

  科学家正在这样努力,由美国孤独症研究联盟、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专家——从哈佛到华盛顿大学的14个研究所——都在着手研究孤独症患儿刚出生的同胞弟妹,他们在基因上有着共性。通过对这些婴儿的视觉、发音和对外界反应的数据测量,科学家希望能在婴儿1岁前识别出是否患有孤独症。  

  加拿大研究人员罗尼·茨瓦珍巴博士和苏珊·布莱森已经登记了200个孤独症患儿刚出生的同胞弟妹,一半多都是在2岁前就进行观察,接近10%的人已被诊断有孤独症。茨瓦珍巴博士说,尽管早期的症候不明显,但仍然可以被诊断。初步数据显示,6个月左右可以确诊,患儿通常比同龄者更安静更被动,运动机能发育缓慢,包括坐和伸手触摸物体的能力都比较差。

  当孩子成长到1岁时,这些症候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一个正常孩子玩躲躲猫(一种把脸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游戏),她的表情会很生动,她会看着自己的玩伴,发出声音或者去触摸躲躲猫。孤独症患儿的反应相反,他们没有面部表情,不会看自己的玩伴。茨瓦珍巴博士说:“孤独症患儿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表情。”  

  2003年,研究人员一项标志性研究是发现孤独症患儿在6到14个月的时候头部的发育比健康儿童要快。科学家不清楚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过度发育,在从神经学方面寻找线索的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孤独症患儿大脑内部的工作机理。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艾米·克林通过眼球跟踪技术发现,孤独症婴儿在观看对象时,总是聚焦对方的嘴唇而不是眼睛。科学家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孤独症孩子的大脑的特殊性,包括他们大脑中辨认面部的控制区不活跃。  

  从孤独症被诊断以来的60年,这一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现代医学界一直是个谜。专家至今不能确认发病原因,也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每一天,全球都会出现新的治疗方法,有些治疗方法引起颇多争议。


38#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症的发病率

孤独症的发病率  


发表日期: 2009-6-9 21:22:15


孤独症的发病率


    孤独症不论何种国际,何种肤色,何种民族,它的发病率都是一样的。根据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兰达和埃米韦瑟比专家的调查,一万名正常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是万分之30左右。然而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经估算仅为万分之4左右。与美国的发病率相差甚远,诊出率不及美国的1/7,按我国13亿人口推算,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人数就不是30万—50 万了,而是300万左右,而且每年还将有十数万新病儿发生。

     是何种原因造成如此之高的误诊率

     1.本来已是比较典型的孤独症患儿,由于一般医院医生经验不足,不能确诊而引起的误诊。

     2.因患儿普遍具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多动,精力不集中,不能服从指令,而被误诊为聋儿(去医院配戴助听器)。也有被诊断为多动症的。

     3.还有个观念是,民间有个说法,贵人语迟(叫单纯发育障碍)加之一部分患儿双亲家族中确有说话晚的,甚至读书还能取得较高学历,殊不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的脑发育障碍或称之为全面发育障碍,绝非是简单说话晚的问题。孤独症病儿大多数会不断退化,这就是为什么70%---80%的病儿一生都需要人照管,更谈不上入学接受教育,即使上学,也是流于形式,难以和正常儿童一样获取知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4: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与视觉学习能力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与视觉学习能力


日期: 2009-08-11  今日/总浏览: 25/133  


        美国研究人员在09-7月在线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中报告,在新环境中,患孤独症的孩子更多地依赖于肢体语言方向的内部线索来学习某种新工具,相反,没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则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线索如视觉来学习新工具。新研究发现,对患孤独症的孩子来说,越多地依赖于内部线索进行学习,其社会交际能力和与他人的亲密关系受损害的程度就越大。

        Reza  Shadmehr和同事对两组孩子进行了测试,一组是患孤独症的孩子,一组是正常的孩子,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将一个机器人的手臂指向新的目标点。机器人的手臂被设计来阻挡其运动,也就是说,只有用力方向与目标方向相反,手臂才能指向目标。因此第一个动作应该是努力与目标方向相反的动作,通过实际学习,两个受试小组的孩子很快学会了这种抵偿性运动。

        随后,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这些孩子如何在新的目标环境中应用学到的新技术。测试中使用了两种目标点:一种需要孩子们按与所学动作的相同方式来转动手和手臂,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动作十分不同;另一种需要孩子们按照与学习动作类似的方式来动作,但实际上关节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转动。Shadmehr和同事发现,患孤独症的孩子只会利用曾经学习过的方式来转动关节,而没有患孤独症的孩子则学会了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转动关节。

        一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眼睛所看到的动作,而患孤独症的孩子所显示出的学习能力则主要基于自身所感觉到的肢体在空间的运动方式。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2009-8-18 13:28:02


J.Neurosci.:找到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证据


镜像神经元1992年首次在猴子大脑中发现,这种神经元不只在猴子自己做动作的时候会活化,在猴子只是看到别只猴子或别人做动作的时候也会活化。镜像神经元主要是在脑中投射看到的行为或动作,使之感同身受。但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人脑中也存在镜像神经元。在12日的《神经科学杂志》上,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的研究为人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英国伦敦大学詹姆斯·基勒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RI) 技术检查人脑中镜像神经元存在的迹象。志愿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执行用手指拉动拉环的动作,另一组观看别人演示这个动作。结果表明两组志愿者大脑额下回同样存在神经冲动。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这一现象。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12: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闭症治疗的四大方向

自闭症治疗的四大方向  


    资料提示: 针对如何治疗自闭症患者,有以下四大方向可供参考:医学上的治疗: 1. 预防性治疗: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2.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 3. 症状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征状,例...  

针对如何治疗自闭症患者,有以下四大方向可供参考:

医学上的治疗:

1. 预防性治疗:

防止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2.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

3. 症状性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征状,例如过份活跃、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睡眠困难等,但效果有限。

行为心理治疗及特殊教育:(主要的治疗重点)

1. 一个一致的治疗计划。

2. 尽量令自闭症儿童能明白对他的要求,令他对环境产生兴趣,觉得参予有意义。

3. 要制造一个稳定、一致的治疗结构,与及要主动的帮助他们参予。

4. 教他的东西要适合他的能力,尽量帮助家长去学习在家里用同样的方法教导他。

5. 教他学习正常行为去代替异常行为。

6. 尽量用鼓励的方法,开始时可能需要物质奖励,最重要是令他参予后得到成功感。成功的经验会令他的情绪稳定及有更大的动机去参予。

7. 要从多方面去评估他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根据评估结果去提供适合他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学习机会。

8. 重复性行为及不愿改变的倾向需要慢慢治疗。通常是帮助他学习其它较好的行为去代替这些行为。另外,他们愈明白得多,这些行为就会愈少。

9. 用行为心理治疗方法去应付一些困难行为,例如发脾气、不愿吃饭等。

10. 尽量令儿童和家长有愉快的生活经验。

言语治疗:

1. 言语治疗师的协助十分重要。将儿童言语的发展详细分析,然后订出适当的训练方法,将这些方法融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之中。另外根据他的进步,将方法调整。帮助每个和儿童经常接触的人去学习这些治疗办法。

社会工作治疗:

1. 自闭症儿童对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要帮助家长认识儿童的基本病理,发展程度及治疗方法。另外,减少家庭的压力,例如经济方面、居住方面。还有,帮助其它家庭成员,尤其是兄弟姊妹,去认识及帮助自闭症儿童。

2.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更需要帮助。帮助青少年及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是急需发展的社会工作,例如:提供离校的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宿舍等。有些高能力的自闭症人士可以独自工作,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白别人的情绪、要求等。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亦需要性方面的辅导。

在治疗方面,还有几点值得提出讨论:

1. 均衡的饮食:自闭症儿童很容易养成偏食的习惯。因此在诊断后,即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牙齿保健:需要定期的牙科检查。一个懂得自闭症儿童心理的牙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家长亦可帮助儿童习惯作牙科保健。

3. 家长互助会:家长互助会帮助家长互相支持,与及争取社会人士的了解和支持。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日期:2009-08-24 14:18


(转贴)


  小儿自闭症常见发病原因

  小儿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认知缺陷因素:

  有人提出了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相关的学说,认为心理认知缺陷损害了孤单症患儿对他人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引起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甚至对待人就如同对待无生命的物体,常错误理解别人有意识的行为。

  2.神经内分泌和神经介质:

  儿童行为与神经介质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认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或)多巴胺活性下降。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则可产生孤单症。也有认为本症表现孤单、与别人建立不起感情等症状是因脑内啡呔类物质的神经介质作用异常导致。

  3.免疫功能异常:

  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活性减低,抵抗感染的功能下降。

  4.脑器质性损害:

  如产伤、宫内窒息、感染、中毒等,15%~50%的患儿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改变。有的伴有神经系统体征、躯体畸形等。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能与孤单症发病有关。

  5.遗传因素:

  部分患儿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对孤单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患本病的儿童同胞中有2%~6%患本病,单卵双生子同病率高达36%。

  6.多种病因:

  不少研究显示、孤单症常与某些疾病同时存在,如脆性X综合症、肌营养不良、结节性硬化、先天性风疹、苯丙酮尿症和瞟呤代谢病等,故认为孤单症是一个多种病因的神经综合症。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2: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09-09-16 14:11:00 ]    作者:李诺 刘振寰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对自闭症认识的深入及诊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祖国医学对儿童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认为先天不足、肾精亏虚,神失所养、心窍不通,肝失条达、升发不利是自闭症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主要有中药治疗、针刺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在提高自闭症患儿的认知及语言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自闭症/中医药疗法; 医学,中国传统; 儿童; 病因; 病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是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1,2]。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刻板重复的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行为综合征。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该病[3]。近年来,各方面报道提示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如美国为10~20/万人,加拿大为8~10/万人,日本为13~16/万人。根据国外的发病率来推算,国内估计拥有自闭症患者50万~500万[4]。该病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训练方法。经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及探索,目前,现代医学对自闭症的病因研究、诊断技术、治疗措施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扩充。近年来,祖国医学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手段也进一步提高及丰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

    自闭症病位在脑,同心、肝、肾三脏有密切联系[5]。

    1.1  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脑的功能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所说:“头者,精明之府”。至明·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谓:“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论》中也说:“灵机记忆不在心在脑。”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脑与精神活动的密切关系,脑主宰生命活动,人的视、听、言、动及思维感觉记忆等均与脑的功能有关。

    1.2  先天不足,肾精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居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医方集解》云:“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若先天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不能化髓充脑,神明用之不足,元神不得滋养,而发为精神活动异常。自闭症儿童常见于母孕期间感受外邪,跌仆损伤,精神刺激,误服药物等,损伤胎元;或父母健康欠佳,孕母素体虚弱,高龄妊娠导致胎儿禀赋不足。以上诸多因素都可以导致先天肾精不足,脑失所养。另外,在分娩过程中,如果产程过长或胎吸、产钳等器械使用不当,亦可直接损伤元神之府。临床中精亏髓少,骨骼失养,则生长缓慢,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脑髓不充,则智力迟钝、语言迟缓。

    1.3  神失所养,心窍不通  心主神志,心藏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都是“神”的具体表现。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这一切都强调了心在主管神志,思维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表现为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灵活,反应敏捷。心主神志功能不正常,表现为神志不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自闭症儿童不认亲疏,表情淡漠,不喜交际,听而不闻,言语重复,语难理解,行为怪异,兴趣狭窄,貌聪无慧等表现皆因心神失养所致。如气郁化火,火热内扰心神,则失眠,甚则狂躁。如气郁生痰,痰浊上蒙心窍则表情淡漠、神志痴呆、言语不清,喃喃自语、举止失常。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心主舌”。心开窍于舌,又称“舌为心之苗”,《灵枢·忧恚无言》“舌者,声音之机也。”心气通于舌,舌才能柔软灵活,语言流利。《灵枢·经脉》曰:“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若心神失养,经脉不通,则舌强语謇或失语等。在自闭症儿童表现为少语、错语、无语、发音不清等症状。

    1.4  肝失条达,升发不利  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和条畅情志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心情开朗。肝失疏泄则肝气郁滞,心情抑郁难解。反之,在反复、持久的异常情志刺激下,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滞。自闭症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被动接受大量批评和指责,给心理乃至身体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种不良的精神因素刺激,造成患儿肝郁气滞,进一步影响肝失疏泄的功能,肝失疏泄日久,还会影响后天脾胃的生理功能。

    临床上肝失疏泄往往见于得病初起,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病情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病程日久,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则性情急躁易怒,肝火上攻头面而见面红目赤,热盛耗津则便秘尿黄。肝的生理功能是主升、主动,主气机的畅达,升发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长期的肝气郁结,升发不利,势必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内心及行为上的内向、孤独,最终导致自我封闭的状态。肝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系于目系。因此,肝的功能也可以反映于眼睛的活动状态。自闭症儿童目不视人,缺少目光对视,主动回避眼神的表现,也都可以认为是肝失疏泄、升发不利的表现。

    2  中医治疗现状

    2.1  中药治疗  严榆芬等[6]使用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对照组采用ABA行为训练法和引导式教育,每周各5次,每次45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治疗:橘红5 g,制半夏、茯苓各6 g,甘草2 g,竹茹1 g,枳实4 g,党参6 g,石菖蒲、益智仁各5 g,生姜2片。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并随症加减。两组康复训练或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经治疗后,观察组25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12例,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晖等[7]运用针灸、推拿、口服中药三位一体的方法治疗孤独症,共治疗400余例,有90%的患儿都有程度不一的疗效,其中坚持治疗3个疗程以上的患儿,有34%可入正常小学,10%左右无效果,主要是重度智力低下或年龄较大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的患儿。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2)

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2)


    2.2  针灸治疗  刘振寰等[8]使用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共38例,选用四神聪、神庭、本神、头维、情感区等穴位,每周针刺3次,每针刺10次休息15 d,共针30 d为1个疗程,针刺后给予电刺激30 min。经治疗,显效14例(36.8%),有效16例(42.1%),无效8例(21.1%)。随访1~2年,结果有效的30例中,有14例患儿在逐渐恢复,其中9例能跟班就读。10例患儿进展不显著,有6例患儿病情退化、加重。近期有效率78.9%,远期随访有效率36.8%。

    王春南等[9]使用电针配合行为疗法改善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治疗后电针行为疗法组社会适应行为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治疗后增分值显著高于行为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行为疗法组与行为疗法组治疗后社会适应行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广锋等[10]使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主穴:四神针、颞三针、智三针、手智针、太冲、涌泉、太溪。随症加减:舌肌不灵活、发音困难、吐字不清加舌三针;病程较长,症状较重,5岁以上的患儿可加足智针、启闭针;多动明显可加申脉、照海。结果:显效8例(22.9%),有效21例(60.0%),无效6例(17.1%),总有效率82.9%。

    张全明等[11]使用针刺治疗,观察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针刺组取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头智针、舌三针、手三针、手智针、足三针、足智针、风池、哑门,针刺每日1次,每次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周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智康口服液(由何首乌、远志、龙眼肉、女贞子、龙骨、茯苓等组成,含生药3 g/mL)和吡拉西坦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各10 mL,连续治疗4个月。经治疗,(1)智商结果: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0.05),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社会适应行为商数:针刺组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和药物组治疗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语言障碍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65%,30%,P<0.01)。

    李慧敏[12]对30例患儿进行针刺治疗并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及语言训练,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缺乏伙伴关系、语调低或语速过快过慢及听而不闻症状的改善明显,改善率为75.0%;其次,是对代词用错,伤害自己和别人、攻击性行为的改善,改善率为71.4%。

    袁青等[13]将8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针刺组与干预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靳三针疗法”治疗,主穴以“自闭十项”为主,每日1次,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14];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行为分析及矫正和语言训练,每日1次,每次4 h,每周6次,星期日休息,120次为1个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与干预组均能增加功能发展量表评分(P<0.05);针刺组与干预组比较,针刺组的总体疗效及在改善感知觉、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口语4个方面更加显著(P<0.05)。

    3  小结

    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关于自闭症的研究目前以现代医学研究为多,且发展较为全面,对自闭症的病因及治疗均有了较广泛的研究,如病因上进行了社会心理学及医学生物学研究,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治疗上,如结构化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治疗等全面开展,但总体来说效果欠佳,在语言及社会能力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令人满意的结果,且由于时间漫长、费用较高,训练方法不易于掌握等因素影响,教育康复方法尚未能在国内广泛开展。

    目前中国传统医学对自闭症的中医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亦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在部分领域如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各种疗法多集中在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而对于自闭症的核心部分——社会交往障碍方面研究得较少,大多报道尚未能追踪自闭症的远期疗效。

    在中医治疗自闭症的临床研究上,针灸是各家治疗的主力军,运用各种针灸疗法治疗自闭症已逐渐成熟。头针疗法作为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针灸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疼痛刺激少,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疗效确切等特点,着重于调理气血,补肾益智的穴位针刺和手法运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自闭症原发于大脑皮质功能失调[15],尤其前额叶与人的智力活动、记忆能力、情感反应、语言功能等均有密切联系,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前额叶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多表现为情感行为障碍;对物体的记忆加工功能障碍;视觉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注意中心以外的感觉信息进行快速加工整合功能障碍等等。头针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而制定相应的穴区,直接调整大脑皮质血流量,提高细胞代偿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智力,改善情感障碍、注意障碍、行为异常等效果。目前,不足之处是目前针灸疗法缺乏对自闭症的统一分型施治,未能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对照的针刺规范化治疗研究,不能准确全面地证实运用针灸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性。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免疫学的先进技术,对针灸,尤其对头针治疗自闭症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头针治疗自闭症提供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对自闭症进行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让自闭症儿童早日走出封闭的空间,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7209.

[2] 吴希如,林庆.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5.

[3] 李国瑞,余圣陶.自闭症诊断与治疗研究动向综述[J].心理科学,2004,27(6):14491450.

[4] 李翠鸾,翟静,杨楹.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现状[J].山东精神医学,2006,19(4):303307.

[5] 刘刚,袁立霞.儿童孤独症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261227.

[6] 严榆芬,雷法清.加味温胆汤配合教学训练矫治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25例[J].中医杂志,2007,48(3):244.

[7] 吴晖,吴忠义.“三位一体”中医疗法治疗孤独症[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14(3):8788.

[8] 刘振寰,张宏雁,张春涛,等.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的临床研究[J].美国中华身心医学杂志,1997,1(2):7778.

[9] 王春南,商淑云,巍晓红.电针配合行为疗法对孤独症患儿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2):1920.

[10] 罗广锋,卢志荣,刘刚.靳三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35例[J].中国针灸,2006,26(4):236.

[11] 张全明,余瑞英,庞坚,等.针刺对孤独症儿童语言障碍和智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8):112113.

[12] 李慧敏.针刺为主治疗儿童孤独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5):317318.

[13] 袁青,柴铁劬,郎建英,等.针刺治疗儿童自闭症40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208211.

[14] 袁青,易玮,靳瑞.舌三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儿童284例疗效观察[J].世界针灸杂志,2002,12(2):3.

[15] 陶国泰,贾美香.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1920.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1: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自然神经科学》:孤独症患儿为何不敢直视他人


发布时间:2008年8月19日 


  为什么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不敢直视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或老师?美国科学家6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一个特殊区域,会把别人的脸部判断成带有威胁性的信号,从而引起过度反应。

  孤独症是儿童中最常见的精神疾患,患病儿童与他人存在交流障碍。不敢凝视他人的脸或与他人发生目光接触,是儿童孤独症的明显症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同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和大脑各区域活动,结果发现,当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注视别人的脸时,大脑中负责判断外来威胁性视觉信号的杏仁核区域异常活跃,引发负面情绪。此后由于患病儿童移开了眼睛,大脑中负责判断他人脸部视觉信号的梭形脸部区就不够活跃。

  而对于正常的儿童,他们正视别人的脸时不会导致杏仁核区活跃,梭形脸部区就可以处理足够的视觉信息,来判断他人的面孔。此前医学界曾认为,孤独症患儿不能直视他人,是因为他们大脑的梭形脸部区存在功能障碍,威斯康星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则揭示了,大脑杏仁核才是“罪魁祸首”。

  这一研究包括两次对比实验。第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孤独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分别注视两种脸部照片,一种是表情激动的,另一种是正常表情的,然后让儿童们分别对照片的表情作出判断,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儿童的大脑活动,并追踪儿童的眼球运动。

  在第二次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儿童们分别注视熟悉的人和不熟悉人的脸部照片,同时观察他们大脑和眼球的运动。两次实验都表明,孤独症患儿不论对何种类型的脸部照片都有类似的恐惧反应,而正常儿童则反应各不相同。

  主持这一研究的理查德?戴维森教授认为,孤独症患儿的大脑杏仁核存在功能障碍,会把他们看到的任何人的脸部都判断为威胁,大脑产生的恐惧反应迫使儿童不敢直面其他人。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孤独症提供了新线索。同时,因为孤独症是最具有遗传性的精神疾病,新研究成果也促使科学家思考它是否有基因根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4 03:16 , Processed in 0.106918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