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马泰拉的石窟民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0 2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处在地中海地区史前穴居人居住过的地方,是最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住地范例,并且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极其协调。第一处居住区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而后所建的住宅区则证明了人类史上一系列的光辉历程。
  
  马泰拉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居住,位于意大利南部马斯利卡塔(Basilicata) 地区的马泰拉市,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初称做""sassi""的窑洞。历史上马泰拉地区人们主要从事农牧业,现为马泰拉省的省会城市。历史:在完全新生代,由于气候条件的进化,出现了永久性的村庄
  在马泰拉地区,毁林使人们随季节把牲畜在山地和山谷的草地之间迁移。有裂罅的地带给人们提供了居所,受到喜爱。青铜时代,新的工具更易于开凿石灰岩层,窑洞开始在各处建立。乡村的祭所在水库周围建立。4-5世纪,希腊的殖民统治散布了知识与政治观点,自发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在固定居住地演化成有组织的网络系统。社区逐步发展成为城镇。公元前3世纪马泰拉经历了罗马征服和其后的一系列征服,先后被拜占庭人、伦巴底人、诺曼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和阿拉贡人所征服,马泰拉地区保持并发展了自己的传统。建立在对水利建设上的城镇系统,直到18世纪还一直保持了原貌。直到1750年,政府开始对居住在窑洞居民进行迁移,确认有1600户穴居人口。近几年,人们又开始重新开凿窑洞,很多人喜欢居住在里面。
  城市结构:
  数层的小楼构成了马泰拉建筑的主体。楼房笔直,设计往往考虑到采光、风向和水的利用。引水和排水都利用了水的重力,使之自然流动。蓄水池在城镇的中央。区划包括街道、小巷、台地和台阶。城市处于自然的组织状态。简单的洞室是最原始的开凿物,有支架的弓型屋顶是洞室最基础的建筑。利用石间的水和土,悬垂的花园与菜园交融在矿物地形里。人们的聚居体,因着自己独特而又持续的法则,聚衍生息,始终如一。马泰拉的岩居已发展的十分完善,并且已一直延续了200万年,是一例值得研究的窑洞居住的例子。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重要发展阶段的建筑及地理环境综合风貌。一个富于传统的村落也映证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泰拉

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地区的马泰拉市,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展缓慢。由于不少的电影在那儿取景,因而在意大利的旅游业成了一个闪亮的风景线。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初称做“sassi”的窑洞。




目录

简介
历史发展
城市结构
文化景观
评价
电影业的推动
     

简介

中文名称:马泰拉   

英文名称:ISassidi Matera   

国家:意大利   

所属洲:欧洲   

批准时间:1993年   

批准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7届会议报告   

马泰拉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居住,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地区的马泰拉市,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初称做“sassi”的窑洞。历史上马泰拉地区人们主要从事农牧业,现为马泰拉省的省会城市。




历史发展
  在完全新生代,由于气候条件的进化,马泰拉出现了永久性的村庄。在马泰拉地区,毁林使人们随季节把牲畜在山地和山谷的草地之间迁移。有裂罅的地带给人们提供了居所,受到喜爱。青铜时代,新的工具更易于开凿石灰岩层,窑洞开始在各处建立。乡村的祭所在水库周围建立。   

4-5世纪,希腊的殖民统治散布了知识与政治观点,自发的政治和军事组织在固定居住地演化成有组织的网络系统。社区逐步发展成为城镇。公元前3世纪马泰拉经历了罗马征服和其后的一系列征服,先后被拜占庭人、伦巴底人、诺曼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和阿拉贡人所征服,马泰拉地区保持并发展了自己的传统。建立在对水利用建设上的城镇系统,直到18世纪还一直保持了原貌。直到1750年,政府开始对居住在窑洞居民进行迁移,确认有1600户穴居人口。后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开凿窑洞,因为很多人喜欢居住在里面。

城市结构
  数层的小楼构成了马泰拉建筑的主体。楼房笔直,设计往往考虑到采光、风向和水的利用。引水和排水都利用了水的重力,使之自然流动。蓄水池在城镇的中央。区划包括街道、小巷、台地和台阶。城市处于自然的组织状态。简单的洞室是最原始的开凿物,有支架的弓型屋顶是洞室最基础的建筑。利用石间的水和土,悬垂的花园与菜园交融在矿物地形里。人们的聚居体,因着自己独特而又持续的法则,聚衍生息,始终如一。   


马泰拉的岩居已发展的十分完善,并且已一直延续了200万年,是一例值得研究的窑洞居住的例子。马泰拉的“sassi”及其公园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重要发展阶段的建筑及地理环境综合风貌。一个富于传统的村落与映证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化景观
  意大利巴西里卡塔地区的马泰拉,因好莱坞影星梅尔吉布森2002年制作的轰动影坛,又备受争议的影片《耶酥受难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外景地扬名四海。站在马泰拉最高的地方来眺望整个城市,从这儿可以看到有一片城区,都是白色围墙的房屋,这里就是马泰拉的历史开始的地方。最先开始到这边居住的是艺术家、雕刻家,后来才有农民挖洞住在这边。仅仅差五十米的距离,两边说的方言都不同,他们互不来往的。艺术家、雕刻家这边觉得比农民高一等,农民这边人也都不会跟他们来往。1968年政府把他们搬到同一个地方去,交融在一起,促进他们开始交往。马泰拉的所有都写在脸上,是古老的是陈旧的,但是充满生机的。   

马泰拉的岩居已经发展的十分完善,并且已经一直延续了200万年,现在这些古老的房子很少有人住了。大家都搬到政府新建的地方去生活,但是如果谁想搬回来住,政府将会提供资金,作为给房子整修的费用。而如果作为旅游项目整修后给游客提供方便,那么政府则会提供很大一部分的修建资金。艺术,饮食,葡萄酒是意大利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一所建立在洞穴内的教堂中可以看到了,最原始的一个作坊,它是后来被改建成的。   

在马泰拉会觉得脚步应该停下来。因为一路走来马泰拉的街头,年头久远的建筑非常的有特点。每一个建筑后面都有故事。在马泰拉会随处发现这样的惊喜,当然这也印证了之所以它吸引人的地方。

评价
  马泰拉是一处在地中海地区史前穴居人居住过的地方, 是最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住地范例,并且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极其协调。第一处居住区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而后所建的住宅区则证明了人类史上一系列的光辉历程。

电影业的推动
  电影业为马泰拉旅游业立下汗马之功。海拔405公尺、人口约5万的马泰拉位于意大利最贫穷的Basilicata区。这里山势险峻,过去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展缓慢。当年的农民家庭,每户生养好几个孩子,跟家禽和马儿一块儿挤进不到60坪的石屋里住。1952年,当局把所有2万余户石屋居民迁到新镇区。半个世纪后,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局把五百户人家迁回已经完成基础建设的石屋区,并在那儿设立旅馆、餐馆、精品店和手工艺品工作室。当局管理得当,石屋区再无昔日的脏乱,也没有严重的治安问题;游客可以舒适和安心地畅游这个引人入胜的旧镇区。当局将位于石屋区腹地的Casa-GrottadiVicoSolitario布置成典型的Sassi家居,让游客一窥当年Sassi居民的生活风貌。   

马泰拉如今每年迎来10万名游客,小镇依旧恬静怡然。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当它的免费旅游大使,这儿迟早会热闹起来。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0-10-30 21: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8 12:05 , Processed in 0.080048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