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9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波兰华沙历史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9 00: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沙历史中心靠近维斯图拉河岸,城市围绕着集市广场发展起来,主要特点是街道按照方格网状进行布局规划。随着街道从市中心向外延伸,这种布局的规范性逐渐消失。宽阔的广场提供了广大深远的视野。

目录

基本资料
地理概述
发展历史
华沙王宫
城市布局
著名景点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华沙历史中心   




英文:HistoricCentreofWarsaw   

华沙历史中心

类别:世界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8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4年8月,十八世纪的历史名城华沙,在纳粹德国占领军的空袭下,百分之八十五的历史建筑遭到毁灭。二战之后,华沙人民用长达五年的时间重建家园,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历史中心的重生是十三至二十世纪建筑史上的不可抹灭的一笔。东邻维斯瓦河,南至皇家城堡广场(包括城堡),西到波德瓦莱、德乌加和博尼弗拉泰尔斯卡大街,北靠孔维托尔斯卡和桑古什墓大街,分为老城和新城。

地理概述
  华沙,波兰首都、历史名城。位于波兰中部平原,坐落在维斯瓦河东西两岸,是欧洲著名的古城,有“世界绿 都”之美称。市区面积430平方千米,人口162万,是波兰的最大城市。波兰首都、历史名城。全国第一大城市华沙,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50平方公里,人口165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工业部门繁多,以机械制造业最著,包括电机、精密机械、机床、飞机、汽车、农机等部门。化学(药品、塑料、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设有波兰科学院、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以高度绿化闻名,市区绿化面积126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公园67个。西北郊热拉佐瓦沃拉是音乐家肖邦的故乡。  

华沙历史中心,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华沙第一次成为首都是在1596年的齐格蒙特齐格蒙特·瓦萨三世统治时期,之后由于首都地位的影响,华沙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华沙是一座命运多舛的城市,曾被1655年到1657年的异族战争和二战的战火两次重创,华沙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有人曾预言,华沙将在人间消失,至少在百年之内不会重建。而今的华沙,已给出了答案。在华沙解放后,波兰举国便投入了首都重建的工作中。中世纪、16-18世纪的古建筑群被重建,住宅区、商业区被扩建,华沙在恢复古城浑厚历史气息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华沙已蜕变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发展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4年8月,十八世纪的历史名城华沙,在纳粹德国占领军的空袭下,百分之八十五的历史建筑遭到毁灭。二战之后,华沙人民用长达五年的时间重建家园,他们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华沙的重生是十三至二十世纪建筑史上的不可抹灭的一笔。   

1280年马佐瓦亚公爵建立华沙,修建城堡以控制维斯图拉河渡口,这是华沙城开始发展的标志。1344年华沙成为马佐瓦亚公国首都。15世纪,历任公爵在华沙修建了自己的住宅,随着城市功能的迅速完善,华沙的政治地位也越发显赫。1596年,波兰王城从克拉科夫迁移至华沙古城,从此华沙成为波兰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兴土木,华沙即刻兴盛起来。1656和1702年华沙两次被瑞典人摧毁,又两度重建。18世纪末华沙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二次大战末期,华沙举行反纳粹占领者起义,起义总指挥部设在古城。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古城90%被毁。战后,人们急切地展开了重建工作。到1966年,所有旧城的纪念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新修建。     

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作出了相反的回答。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在重建过程中,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那些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更加显得巍峨壮观。

华沙王宫
  华沙古城南侧五边形的华沙王宫,也称为华沙城堡,建筑美轮美奂,装修富丽堂皇。王宫画廊里陈列的全部是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王宫西侧是不大的广场,广场南端立有一根22米高的花岗石圆柱。圆柱顶端是决定定都华沙的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铜铸像。这根圆柱是华沙最古老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它同王宫形成一个和谐的主题。华沙王宫是波兰千年国家历史传统的文化象征,也是民族兴衰史的见证者。华沙王宫的历史是从13世纪玛佐夫舍公国建造防御性木结构城堡开始的。不久就开始建造了第一批石结构建筑物来取代。王宫最古老的建筑物是14世纪上半叶建造的哥特式"大庭院",当时用作玛佐夫舍大公的府邸。16世纪上半叶玛佐夫舍公国归并波兰王国,1595年,瓦维尔宫被大火焚毁,国王把国王府邸签到华沙。17世纪中叶,王宫已经成为华沙的主要景观。  

华沙王宫多次受到战争的破坏,最严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动闪击战,华沙王宫也成为希特勒军队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1944年8月华沙人民反纳粹起义失败后,纳粹专门部队爆破了古老建筑、纪念碑、古迹等。1944年12月,一个纳粹工兵连终于把早已千疮百孔的残余王宫炸成一片废墟。战后华沙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努力,严格按照保存下来的原设计图纸重建王宫,十几万人参加修复工作,其中义务劳动量达数十万工时。许多散失的王宫艺术品也通过各种途径回归王宫。1984年9月1日11点15分,即45年前王宫奇格蒙特塔的大钟停摆的时刻,隆重举行了王宫修复竣工仪式。   

华沙与相当多的著名历史时间都有联系。城毁后又严格按原样进行了重建。这表明了努力保留波兰传统文化环境的真切心情,并以经典的方式显露了20世纪下半叶重建技术的功效。华沙历史中心的重建,对大多数欧洲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和旧城保护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1945至1966年间完成的史无前例的修复工程证实了它的权威性。

城市布局
  华沙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 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市内交通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充满生机。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华沙美景一览无余。战后重建初期,波兰政府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   

市内原有的森林和绿地尽可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外围的森林也没有因大规模重建而受到破坏。为了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工厂都避开市中心地带,建在远离住宅的地方。市内的房屋都保持着清淡的色彩,整个城市显得清新雅致。美丽的维斯瓦河由南向北静静地流过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区都大力进行绿化,成片的树木下面都种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刮风天里,华沙城内见不到尘土飞扬的现象。市区有大小公园近70座,绿化面积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 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筑有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的昔日皇宫、华沙最美丽壮观的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作瓦津基宫以及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城区到处耸立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为华沙的城徽图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里塔大街的寓所已辟为博物馆。

著名景点

华沙瓦津基
  因公园内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又称之为“肖邦公园”。  它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斯 • 奥 • 波尼亚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别墅。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最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雄伟多姿,富丽堂皇。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宫殿中央是悬挂吊灯的 圆形大厅,四周建筑的装饰各具特色。据介绍,殿中曾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从远处眺望这座建筑物,岛上宫殿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这座水上宫殿于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与破坏,1960年开始重建和修复。在其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座落着梅希莱维茨基宫。这座宫殿保存完好,未受战争破坏。对中国人来说,更具特别意义的是,60年代曾在这里举行过著名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华沙古城
  华沙古城是华沙最古老的地方,也是首都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它建于13、14世纪之交,扩建于15世纪,改建于17世纪,建筑风格为哥特式。古城的中心有个宽广的方形市场,当时的市政机关、商店和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在这里。城市中最富有的人们也都在此居住。为了防御,在古城周围筑有城墙和护城河。1944年华沙起义初期,起义者解放了古城。起义失败后,德国法西斯把古城毁成一片废墟。战争一结束,波兰人民就着手重建华沙古城。1949年古城广场四周耸起第一批建筑物。1953年7月22日举行隆重移交仪式。1963年整个工程竣工。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

华沙美人鱼
  美人鱼是波兰首都华沙的象征,是华沙的守护神。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齐格蒙特的国王在全国到处巡游,想为王国寻找一个理想的京都。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一座风景秀丽的孤家村落。这里只住着一户渔民,国王四处查看时,一条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从河里跳出水面,为国王唱了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国王立即爱上了这个地方,遂决定在这里建都。国王问正在河边嘻戏的两个渔家孩子:“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没有名字”。国王又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哥哥答,叫“瓦尔斯(Wars)”,妹妹答,叫“沙娃(Sawa)”。于是国王决定把他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这就是“瓦尔沙娃”(中文译为“华沙”)。华沙第一个美人鱼铜像建于1855年,位于华沙古城市场中心。目前耸立在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铜像,比第一个铜像大很多,姿态也更加优美。它是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 • 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创作的,1937年建成。 在希特勒德国侵占波兰期间,美人鱼铜像悄然失踪,直到波兰解放后才重新出现。原来,在德国法西斯军队入侵前,人们把这座铜像拆卸掩埋,精心保护起来。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们把她重新竖立在维斯瓦河畔。

华沙圣约翰教堂
  位于古城广场外,始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间,1836年至1842年改建,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它毁于二战,1966年重建,恢复了原有风格。整个建筑呈红色,规模宏大。入口处左侧的穹顶下有多座墓碑和石棺,其中有历任大公、作家显凯维支和总统纳鲁托维奇的石棺。右侧有为国牺牲的妇女的铜质金属牌和国会玛拉恰夫的纪念碑。数百年以来,它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这里曾是国王加冕之地。世界著名的《五三宪法》是在这里颁布的,是世界第二部宪法。圣约翰教堂是华沙最古老的教堂。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要焚尸10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25:52 | 只看该作者
华沙

波兰首都、历史名城。全国第一大城市华沙,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516.9平方公里,人口约171万,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中文名称: 华沙
外文名称: Warsaw
别名: 绿化城
行政区类别: 首都、省会
所属地区: 波兰
电话区号: +48 22
邮政区码: 00-XXX—02-XXX
地理位置: 52°15' N,21°00' E
面积: 516.9平方公里
人口: 约171万(2008年)
方言: 波兰语
著名景点: 城堡广场、圣十字教堂、美人鱼雕像、维拉努夫宫等
机场: 奥肯切·肖邦国际机场
火车站: 华沙中央火车站
车牌代码: WA, WB, WD, WE, WF, WH, WI等


目录

名称来历
华沙历史
华沙美食
华沙气候
华沙经济
华沙文化
交通状况
世界遗产
城市绿化
旅游景点
友好城市
婚礼习俗
禁忌
教育简介


名称来历
  华沙在波兰语中,念做华尔沙娃,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对名叫华尔西和沙娃的恋人,他们冲破重重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勇敢精神。


华沙历史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1920年人口即超过百万,为当时欧洲大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工业部门繁多,以机械制造业最著,包括电机、精密机械、机床、飞机、汽车、农机等部门。化学(药品、塑料、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也很发达。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设有波兰科学院、许多研究机构和学会,全国最大的综合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以高度绿化闻名,市区绿化面积126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公园67个。西北郊热拉佐瓦沃拉是音乐家肖邦的故乡。   

当飞机抵临华沙上空,凭窗俯视,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银波粼粼的维斯瓦河,如一条玉带环绕在华沙的腰际,雄伟的华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欧洲中世纪式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鳞次栉比。横跨维斯瓦河的铁桥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条条热闹的大街两侧,房屋高耸,绿树成行,草坪连片,伸向远方,整座城市犹如一艘停泊在绿色海洋之中的巨轮。   

华沙历史华沙这座世界名城,始建于公元13世纪,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在波兰语中,华沙为华尔沙娃,传说一对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后来简称为华沙。   

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瓦萨三世将皇室和中央政府由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始定为首都。在1655年至1657年的一场战争中,华沙遭到严重破坏,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又多次被异族占领和统治。1918年华沙再次成为波兰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沙这座美丽的古城遭到严重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那些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焦土。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作出了相反的回答。   

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在重建过程中,保护和修复历史古迹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几乎都进行了修复和整饰,那些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更加显得巍峨壮观。   

战后重建初期,波兰政府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市内原有的森林和绿地尽可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外围的森林也没有因大规模重建而受到破坏。为了减少城市的工业污染,工厂都避开市中心地带,建在远离住宅的地方。市内的房屋都保持着清淡的色彩,整个城市显得清新雅致。美丽的维斯瓦河由南向北静静地流过市区,沿河两岸树木葱郁,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区都大力进行绿化,成片的树木下面都种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刮风天里,华沙城内见不到尘土飞扬的现象。市区有大小公园近70座,绿化面积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今天的华沙市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筑有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的昔日皇宫、华沙最美丽壮观的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作瓦津基宫以及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城区到处耸立着纪念碑、雕像或铸像,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为华沙的城徽图案。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里塔大街的寓所已辟为博物馆。   

在新城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幢连着一幢,各种商店、饭馆、旅店、宾馆比比皆是。环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区,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苍郁,花草广植,宛如花园一般。市内交通四通八达,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现代艺术馆、影剧院、体育场分布各区,充满生机。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学宫顶端,眺望四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华沙美景一览无余。

华沙美食
  波兰人吃饭时先喝汤,汤的种类有甜菜汤(barszcz)、蛋花冷汤(chtodnik)、高丽菜汤(kapusniak)、大麦汤(krupnik)有的大麦汤还加上蛋和香肠(zurek)。主餐的种类有不少,常见的有:高丽菜卷(gotabki),内包米和肉;炸猪排(kotlet schabowy);薄饼和软起司(Nalesniki);以及各式的洋水饺(pierogi),种类有肉、马铃薯、起司或蓝莓等。   

波兰人很爱喝酒,特别是啤酒、伏特加、及特别的烈酒。Zywiec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烈酒(12%),EB也很不错,比较温和一点。还有一种EB Czerwone,色较黑、味道也较重。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啤酒流通,比较有名的是Okocim和Piast。伏特加的种类很多,从小麦制的和马铃薯制的都有,Wyborowa、Zytnia和Polonez是其中较有名的,都有特殊设计的瓶子。Kosher伏特加听说是等级最高的一种,但Kosher这名字的由来却不得而知。有一种草药制的Zubrowka伏特加,会附上一把野牛栖地上的草,常和苹果汁和成调酒,名为z sokem jabtkowym。Miod 和Krupnik这两种餐是上流社会人的最爱。有些波兰阿妈会私酿伏特加,听说也深受好评。

华沙气候
  华沙的气候属于大陆潮湿,平均气温为17℃,在一月最低时-5℃, 在七月时最高30℃。平均雨量每年680毫米,7月是最多雨量月份。

华沙经济
  华沙是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工业有钢铁、机械制造(精密机械、车床等)、汽车、电机、制药、化学、纺织等,以电子、机电、食品为主。又是全国最大印刷工业中心。[2]

华沙文化
  华沙市区内还有波兰科学院、歌剧院、音乐厅和可容纳近10万观众的“十周年体育场”。

交通状况
  华沙是全国交通中心,也是波兰和欧洲公路交通网的枢纽之一,还是波兰主要的航空港所在地。  

华沙目前拥有轨道交通包括:郊区火车、地铁、轻轨、市内公交、市郊公交。   

波兰国营火车是长途旅行最好的选择,价格比搭巴士便宜。火车看板会以英文字母顺序列出站名,以及该站的火车时刻:出发时间(Odjazdy)以黄色标示,抵达时间(Przyjazdy)以白色标示。区间车(Ekspresowy)以红色标示,同时会在火车班次前写上“IC”或“Ex”。直达车(Pospiezny)通常标是红色,速度最快;慢车(Osobowy)标黑色,速度慢但比直达车便宜了约35%。所有的区间车和直达车都要预先订好座位,通常在看板上会有个框框写R字,你可以向售票员要求miejscowka,就是预约的意思。你最好在上车前就买好票,免得惹麻烦。车票有一般和优待两种:学生和老人可享半价优待,但外国人不得买优待票。记得,外国人不得使用波兰国内线的公车或火车之优待票,如果没有波兰身份证而使用优待票,被查到后可是会被罚高额的罚款。星期天的车票打八折,而且所的车票都是当日有效,买票可能得排很长的队伍,最好是在车站或特约经销站事先买好票。火车站并不广播列车靠站与否,而且有时候标示很不明显。   

对短距离旅程来说,国营巴士比较便宜而且比较快。和火车一样,有直达车(Pospiezny,红色)和慢车(Osobowy,黑色)的差别。要巴士站买票,通常人会很多;有些则是规定要向司机购票。在乡下地方,有个像倒过来黄色宾士车标志的地方,就是巴士站;那是波兰国营交通(PKS)的标志。不过,你挥手的话,巴士通常也会停。自助旅行者上了巴士会有大麻烦,就是没地方放你的大背包。   

搭便车虽然是合法的,但却很危险。挥手表示拦车下来。通常,外国人搭便车并不是得推荐的交通方式。

世界遗产
  华沙古城的重建,要从二战前说起。当时希特勒叫嚣:要在短期内消灭波兰。波兰人非常气愤,但当时波兰统治者懦弱无能。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战争一爆发,他们把这些图纸资料全部藏到山洞里,房屋街道虽然毁了,但它的形象资料保存了下来。 战后在重建华沙城市时,苏联人主张要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华沙。而许多华沙居民聚集在市政府前议论纷纷,华沙大学的师生们把战前画的老城市图纸拿出来展览,人们逐渐形成了一致的意见,要恢复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并最终迫使政府改变了原来的决定。当恢复华沙古城的消息传开后,流浪在国外的波兰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波兰政府顺应了人民的要求,组织他们投身重建华沙的劳动中,整个波兰掀起高涨的爱国热潮,人民的家园得到重建,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 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绿化
  全市面积446平方公里,拥有大小公园65处,条条大街绿茵葱葱,绿草坪和小花坛星罗棋布,整个城市掩映在绿荫花海之中。 全市共有绿地面积1.2万多公烦,约占城市总面积的27%,人约占有77.7平方米,遥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   

华沙绿化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城市绿化与果菜园相结合,现有果菜园2,70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果菜园里建有棚室,专向城市居民出租。职工们利用节假日可携带全家到这里经营果树,或种菜养花,过一过“田园式”生活。

旅游景点
  城堡广场(Plac Zamkowy),广场中心耸立着泽格蒙特三世瓦扎的圆柱纪念碑,是由瓦迪斯瓦夫四世为纪念其父泽格蒙特三世瓦扎迁都华沙于1644年兴建的。圆柱高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圆柱上的泽格蒙特三世头戴王冠,身披战袍,手执利剑和十字架。传说国王宝剑的指向分别代表:向上指象征胜利和幸运,向下预示厄运和衰亡。   

王宫城堡(Zamek Krolewski),城堡建于13世纪末,原为木制结构。1569-1572年改建为王宫和议会所在地。1598-1619年扩建。王宫座落在古城堡当中,为五角形建筑。王宫屡次遭入侵者的破坏,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地扩大。1939年王宫再遭德机轰炸,部分焚毁。1971年靠社会集资重建王宫。1984年修复的王宫对外开放。   

老城集市广场(Rynek Starego Miasta)华沙老城的中心广场。18世纪前一直是城市的中心,举办集市。如今广场周围是餐馆、礼品店,咖啡馆。   

毕苏茨基广场(Plac Pilsudskiego),无名烈士墓建于1925年,二战期间遭到毁坏。如今无名烈士墓是在废墟上经过整饰而成。大理石上镌刻着波兰军队曾经战斗过的地点与日期,墓中存放着从波兰烈士们牺牲的战场上收集的泥土。萨克森公园因园中的旧王宫萨克森宫而得名,作为波兰从参谋部的宫殿在二战中被毁。   

国家博物馆(Narodowe),建于1926-1938年,博物馆包括古代艺术馆、外国艺术馆、波兰艺术馆及波兰当地绘画展。博物馆还设有多处分馆。   

圣十字教堂(Sw.Krzyza),建于1679-1696年,二战时曾在此举行反纳粹起义,教堂在战火中被毁,战后重建。教堂中埋葬有波兰钢琴家肖邦的心脏,获诺贝尔奖的小说家莱蒙特的心脏。   
文化科学宫(Palac Kultury i Nauki),中央火车站旁边,是华沙市中心最高的建筑之一。建于1952-1955年,当时由苏联人兴建并赠与波兰,高230米共38层。楼顶有观景平台可俯瞰全城。   
瓦津基公园(Park Lazienkowski),1766年波兰国王购得此地,用于兴建花园和夏宫。园内有建于湖中岛上的水宫(Palac na Wodzie),国宾馆的梅希莱维茨基宫(Palac Myslewicki),总统官邸的贝尔维德雷宫(Belweder),意大利别墅式样的白屋(Bialy Dom),意大利风格的圆形剧场,18世纪的古老剧场。园内还有一座波兰著名的钢琴家肖邦的青铜雕像,建于1926年。   

维拉努夫宫(Wilanow),城南10公里,以前波兰国王的夏宫,有“小凡尔赛宫”之称的巴洛克宫殿建筑。宫殿周围是43公顷的大花园环绕,园中有桔园,英国式花园和中国花园。   

美人鱼雕像( Syrena),青铜雕像为华沙城的标志,高2.5米。是传说中的美人鱼,战胜维斯瓦河中的水怪。   

涅伯鲁夫宫(Palac Nieborow),距华沙西南80多公里。经典的意大利巴洛克庄园式的建筑。17世纪由荷兰建筑学家设计建造,18世纪扩建并构建了一座美丽的公园。曾为拉杰约夫斯基主教的贵族庄园,现为华沙国家博物馆分馆。这里曾是贵族聚会的场所。宫殿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宫旁有马厩和两个柑橘园。园内有“石头妇人”及早期浪漫时期的耻辱柱。

友好城市
  哈萨克阿斯塔纳 德国柏林 美国芝加哥 德国杜塞尔多夫 中国哈尔滨 荷兰海牙 日本滨松 越南河内 乌克兰基辅 俄罗斯莫斯科 法国巴黎 拉脱维亚里加 韩国首尔 俄罗斯圣彼得堡 中国台北 以色列特拉维夫 加拿大多伦多 立陶宛维尔纽斯 奥地利维也纳

婚礼习俗
  波兰人十分重视婚礼。男女双方先要到结婚登记处登记,并邀请亲朋好友参加登记仪式。新郎和新娘要从自己的亲属或最亲密的朋友中选定一男一女作为自己的证婚人。参加结婚登记仪式的人要穿礼服。波兰人的婚礼以奏婚礼进行曲开始。婚礼进行曲一响,新郎新娘在身穿黑色长袍的主婚人带领下,步入大厅。新娘新郎站立在主婚人对面,证婚人及双方父母坐在大厅前排椅子上,其余的人跟随就坐。主婚人按规程询问并听取新娘新郎的情况,然后新娘新郎随着婚礼进行曲徐徐走出大厅,整个仪式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仅十几分钟,但很庄严、肃穆。待新娘新郎走出大厅后,参加仪式的其他人依次排成一行,将鲜花送给新娘,并向他们祝贺。   

信教的人,结婚登记后要到教堂举行宗教婚礼。新娘穿白纱裙,新郎穿黑色西服。宗教婚礼仪式完毕后新娘夫妇走出教堂时,人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硬币抛撒在地上,由新郎新娘一个一个地去捡起来,谁捡到的多,就预示着谁将会最富有。选择婚礼的日期一般要避开雨天。民间传说,如果婚礼当天下雨,将预示着“婚姻不美满”,婚后生活将“布满乌云”,连天公也会难过流泪。

禁忌
  波兰与欧洲许多信奉天主教的国家一样,有不少禁忌。波兰的天主教徒每星期五不吃猪肉。据说,星期五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受难日,因此,按规定每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为“受难节”。 波兰人就餐的席位忌单数,尤其忌讳13人同桌。他们也忌讳在13日、星期五举行任何礼仪性活动。不仅餐桌上不坐13人,因为这容易使人联想起出卖耶稣的犹大,而且住房没有13号,旅馆没有13号房间。如果13号这天是星期五,则不宜出游。清早出门,离开了家再折返回去,预兆这一天办事不顺,清早在路上如果碰到穿丧服的女人、穿黑袍的修士或修女,都被认为是不吉利。波兰人如果半夜遇见黑猫。正午遇见泼出来的食油都被认为不吉利。在波兰,用一根火柴不能点两支以上的烟。欧洲人出门都不喜欢遇见出殡,波兰男人遇见出殡要脱帽。波兰人从外面回家,如果进屋就顺手把礼帽放在床上也被认为是不吉利。波兰人家里的床一般不许人坐,尤其是未婚女子的床更是不许人坐。

教育简介
  市内建有14所高等院校,十九世纪建立的华沙大学以藏书丰富著称,校园内还设有植物园和气象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33:25 | 只看该作者
圣十字教堂

目录

圣十字教堂
详细介绍
  

圣十字教堂的正立面

圣十字教堂
  
【教堂名称】圣十字教堂   

【英文名称】The Cathedral of Santa Croce   

【教堂所在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建筑师】阿莫尔福·迪坎比奥   

【设计师】布鲁内雷斯基   

阿莫尔福·迪坎比奥   

【建造时间】1294年——1442年   

【建筑风格】哥特式   

〖简介〗   

圣十字教堂由阿莫尔福·迪坎比奥于1294年开始设计和建造的,属于哥忑式的建筑。教堂建设直到1443年初步完工启用,但整个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立加建教堂后面的哥特式钟楼。教堂内有一些重量级名人的纪念碑和陵墓,例如:但丁、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维利、罗西尼等。 教堂里宽大的正偏三殿间以八棱列柱,列柱上飞起大跨度的双沿尖顶连拱。经过16世纪部分改建以后,这座教堂变得更加美丽。从入口到三大殿尽头,整个地板用旧墓石铺就,教堂的窗玻璃彩画都是14世纪末期作品。教堂的圆顶帕奇礼拜堂(Appella de’Pazzi)由布鲁内雷斯基所设计。礼拜堂里有阿鸟洛·加迪的壁画《圣十字架传说》,祭坛上有杰里尼作的画作《圣母和圣徒》。

详细介绍
  圣十字教堂是佛罗伦萨最大的方济各会教堂,据说它兴建是故意要与多名各会的新圣母玛利亚教堂唱对台戏。圣十字教堂于1294年5月3日正式动工,建筑师阿莫尔福·迪坎比奥在这一天为教堂奠基,这也意味着他是在为一件托斯卡纳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作奠基。阿莫尔福·迪坎比奥的设计意图是要创造宽敞、堂皇的空间,在建筑元素的运用方面力求简洁、庄重。   

教堂被设计成一个埃及人的十字形状(也就是T字形),教堂内部划分为三个纵厅(长度为114米) 、一个圣坛以及排满了礼拜室的耳堂(总共10个礼拜室,后殿两边各5个)。佛罗伦萨最有名望的家族出资建造这些礼拜室。

文化科学宫

目录

简介
大楼设置
钟声历史
面临拆除



简介
  文化科学宫,全名为约瑟夫·斯大林文化和科学宫。由苏联建筑师列夫·拉德内夫设计。文化科学宫是华沙最著名建筑物之一,与自由女神像一样,文化科学宫是苏联送给波兰人民共和国(并非今波兰,今波兰名为“波兰共和国”)的“礼物”,文化科学宫矗立于华沙火车站旁。为“俄罗斯·苏联式”风格。   

一些人认为这幢建筑物是丑陋的。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即使它没有什么吸引力,它现在是华沙城的一部分。但这幢建筑物在华沙的支配地位,的确受到从东欧剧变以来建筑的许多高层酒店和办公楼的挑战。



大楼设置
  文化科学宫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早期,目前仍是波兰最大、最高的建筑物(高度达到230米,44层), 不仅科技博物馆位于其中,更拥有一个雄伟大厅、3个剧院和1个电影院、书店和会议厅、3,000间以上的独立房间。为华沙主要的艺文展览场地。文化科学宫30楼的观景台上,整个华沙的市容尽收眼底。

钟声历史
  文化科学宫的塔楼上安置了一个大钟,大钟每到华沙时间整点就报时。大钟的钟声就像北京的电报大楼一样,在刚建成时,钟声响彻华沙,是一代华沙人的记忆,但随着华沙建设脚步的推进,大钟的钟声已经“淡了”下去,2009年1月1日,当钟塔报完新年钟声之后便永远的停止了报时。科学宫的大钟声正式走入历史。

面临拆除

  据报道,波兰外交部长拉多斯拉夫·西科尔斯基多次呼吁拆除华沙的“文化科学宫在原地建造一个公园。   

但拆除了文化科学宫,就等于改变了华沙的轮廓线。   

西科尔斯基说:“目前这幢建筑物的维护费用非常昂贵。它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很快需要大修,费用高达上千万美元。在这个位置建设一个带池塘的公园是非常好的构想,华沙的居民可以到这儿来游玩。‘柏林墙’的倒塌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拆毁这座宫殿也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拆毁这座宫殿对波兰将是一个‘宣泄的时刻’,可以比得19个世纪20年代中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俄罗斯东正教堂’的拆毁。”


瓦津基公园


因公园内立有肖邦的雕像,故中国人又称之为“肖邦公园”。   

它是波兰最美丽的公园之一,具有英国园林风格。原是波兰末代国王斯 • 奥 • 波尼亚托夫斯基(1766--1795年)的别墅。园内宫殿、楼阁、池沼、草地错落其间,还有玫瑰园、柑桔园等。最负盛名的水上宫殿-瓦津基宫,雄伟多姿,富丽堂皇。原是皇室官员住处,现为国宾馆之一。宫殿中央是悬挂吊灯的圆形大厅,四周建筑的装饰各具特色。据介绍,殿中曾存放着二百幅画、六十件艺术品、十七台钟表和八十座雕像。如果从远处眺望这座建筑物,岛上宫殿与水中倒影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这座水上宫殿于1944年秋天曾遭受希特勒分子的洗劫与破坏,1960年开始重建和修复。在其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坐落着梅希莱维茨基宫。这座宫殿保存完好,未受战争破坏。对中国人来说,更具特别意义的是,60年代曾在这里举行过著名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4#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34:02 | 只看该作者
华沙起义真相:谁的波兰?

70年前的9月1日凌晨04:45,以礼节性访问的名义停泊在波兰但泽港(格但斯克港旧称)的德国战舰突然向波兰发起了攻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爆发。旋即,苏联侵入波兰东部。刚在一战中复国的波兰很快覆亡,并再次遭到瓜分。在二战期间,波兰人念念不忘重建独立自由的国度,其中,华沙起义是极复杂惨痛的一页。

在今年6月波兰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华沙起义被列入该国历史上最英勇三大事件之一。从1944年8月1日开始的华沙起义历时63天,20多万波兰人死亡。各方关于这一事件的争论迄今仍不绝于耳。起义军在逆境中单独起势是否有意义?为何暴动武装未通知苏联红军并请求援助?谁应为华沙大量平民死亡负责?在分析了波兰、苏联和德国情报机关的解密文献后,华沙起义含糊的景象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为自由波兰单打独斗

华沙起义的组织者是波兰地下抵抗武装“救国军”,它从属于1939年9月18日晚撤往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波兰起义军之所以选择在那时发起武装暴动,其中一个目的是想用本国武装来解放波兰,不想让苏联红军染指,以避免波兰被苏联赤化。

起义的组织者们初衷是,波兰流亡政府赶在红军前头返回华沙,否则“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就会抢先一步(该委员会是1944年7月底由斯大林倡议成立的),在波兰就会出现一个亲苏政权。在苏联联手德国瓜分波兰后,加上的苏波多年恩怨,波兰人已经很难再相信斯大林了。当时,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已逼近波兰维斯瓦河,德军被迫向西溃退。到1944年夏季来临前,华沙城已为苏军的囊中之物。1944年夏,救国军司令塔德乌什·科莫罗夫斯基向伦敦汇报说:“救国军如果无所作为,波兰人就会一齐倒向共产党一边。”波兰救国军希望获取速胜,以“华沙的自我解放”来阻止苏联的染指。

以德军不久就将撤离华沙为前提,救国军指挥部拟订了起义计划:集中兵力攻占华沙几座关键的政府大楼,至少在苏军进入波兰首都12小时前,宣布波兰流亡政府恢复行使权力。

华沙起义的筹备是背着苏联秘密进行的,苏联政府和红军指挥部,都没有接到有关起义的正式信息。而且起义军也没有提出支援要求,更没有与渐渐逼近的苏军进行过协调。

7月21日,德国部分军官暗杀希特勒的消息传来后,科莫罗夫斯基认为德国已经崩溃,便下令救国军于7月25日在华沙发动起义。不过他否定了在全波兰发动起义的动议,他觉得那样会便宜了进攻中的红军。

起义组织者们天真地以为,最多2至3天,气数已尽的德军就会一败涂地,起义军就能以最小的伤亡迅速拿下华沙。为了不妨碍德军西撤,他们特意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包括维斯瓦河上几座十分重要的桥梁。

被德军俘虏的起义人员的证词很能说明问题,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德国人让所有波兰人都去挖战壕,以抵御俄罗斯人,于是所有的波兰爱国者都明白了,现在到了发动起义的时候了。我们计划对德国兵缴械,并向全世界表明,波兰不是在俄罗斯人或德国人手中,而是掌握在波兰人手中,波兰军队已做好了斗争准备。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就能在政治上迫使俄罗斯人承认自由波兰,承认流亡政府领导人米科莱奇克。”

各国情报机关的资料表明,起义军的高期望值与英美的支持承诺有关。然而,盟军的空军难以飞过德国控制区域,美国空降部队始终没有露面,而英国也没能确保华沙免遭德国轰炸机的袭扰。

苏联的计划:扶持亲苏政权

1944年7月26日和27日,苏联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签署协议,决定以1919年协约国划定的“寇松线”来确定波兰东部边界。这项协议规定,在苏军进入波兰国境后,交战地区的最高权力由苏军总司令掌握,解放区的权力则归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然后由该委员会创建波兰新政府,整编波兰本国军队。为配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一道工作,苏联委派布尔加宁上将为苏联代表。

为了宽慰波兰社会各界,1944年7月2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发表声明,强调苏军的目标是:“帮助波兰人民摆脱德国侵略者的枷锁,重建一个民主、独立、强大的波兰。”苏联政府还声称,波兰被视为友好的主权国家,因而“不打算在波兰设立自己的机构,并认为这是波兰人民自己的事情。”

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在苏军进入波兰境内后,对于军事行动区域内与交战有关的事务,由乌克兰第1、白俄罗斯第1和2方面军司令负责,民政事务则由上述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总体负责……要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在被解放领土上成立的政权机构建立友好关系,苏军占领区与维持公共秩序、人口调动等有关的事宜皆应经由这些机构。除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以外,其他政权机构,包括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都不予承认。波兰公民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受苏联军方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保护。”

在起义前夕的7月30日,以米科莱奇克总理为首的波兰流亡政府代表团从伦敦抵达莫斯科。7月31日,波兰代表团受到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接见。8月3日深夜,斯大林也亲自接见了他们。米科莱奇克虽表示愿与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合作,但坚持他的政府才是波兰唯一的合法政府。在上述会晤期间,米科莱奇克只字未提对华沙起义的援助问题。代表团对华沙的情况一无所知。直到8月5日,米科莱奇克米柯才收到救国军总指挥部的通知:“1944年8月1日17点,救国军与德国人在华沙发生了激战。”

因波兰流亡政府坚持自己是惟一的合法的政府,斯大林便改变了主意。虽然由于顾忌英美舆论,避免使苏联处于被动境地,苏军未直接接到停止进军华沙的命令,苏军仍在向波兰首都进发,但对近在咫尺的华沙城却久攻不克。

华沙处处皆战场

1944年8月1日,华沙起义爆发了。当天15点,大部分店铺都不约而同地自动关了门。16点50分,许多条街道上突然响起了枪声,随即,枪炮声在整座城市迅速蔓延开来。

傍晚20时,通过城里的扩音器系统,德军华沙警备区司令赖纳·施塔格尔中将用德语和波兰语发表了声明:“我宣布从即刻起,华沙全城戒严。平民不得上街,否则杀无赦。胆敢对德国公民所在建筑开枪者,将立即被从地球上抹掉。”

在头几天里,起义军夺取了华沙的一些地区,但在攻击德军的行政机构时,遭到了敌人的顽强反击。敌人不仅守住了各个机关大楼,而且还向城里的许多地区进行扫射。

1944年8月5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克雷布斯通知第9集团军司令福尔曼,增援华沙警备部队。党卫军一个团、外加一个营和德军控制下的俄罗斯解放军一混成团,将火速赶赴华沙。但在华沙军民的拼死抵抗下,德国守军和援军都损失惨重。克雷布斯在此后的通报中说:“起初即兴式的暴动还能控制,但目前仅靠现有部队已难以镇压了。这一运动正越烧越旺,有波及全国的危险。在城市街区进行的巷战中,我们的损失非常大。”德国的将军们向希特勒汇报说,华沙正在进行激战,叛军的抵抗激烈而顽强。同时德军在内部对特种兵和警察部队发出警告说:“如果俄国人不在城市东北部和东南部止步,华沙可能将不保。”

德国华沙守军指挥部要求多派援兵,尤其需要大量重型武器。各国情报机关报告说,纳粹在城里大肆枪杀平民,街道、院子和地下室堆满了尸体。德军在全城进行大搜捕,许多妇女和儿童被送进集中营或监狱。

这天晚上,希特勒还亲自打电话询问德军驻华沙部队司令埃里希·冯·巴赫,“华沙上演的大戏”还将持续多久。德军遵照希特勒夷平华沙的命令,开始疯狂地抢劫金银、贵重物品和绘画,炸毁桥梁,摧毁房屋。

8月13日,冯·巴赫赶到华沙城,亲临一线坐镇指挥。起义军与德军的阵地犬牙交错,华沙全城混战成一片。德军利用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的弱点,开始有条不紊地发起反击。在重型武器、装甲列车、坦克和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起义军的势头被死死压制住了。

德国情报部门的报告说:“叛军的情绪非常糟糕,原因是缺乏食物补给和武器,指挥也很差。这些匪徒从来没有当过兵,指挥官带的标志也五花八门。叛乱分子主要是25岁以下的人,生活经验丰富的年长者几乎找不到,而知识分子大部分都逃走了。据目击者称,叛军内部最近爆发了传染病,人员遭受了重大损失。”

1944年8月末,白俄罗斯第1和第2方面军试图击退位于华沙东北面的德军集群。9月10日,苏军第47集团军和贝尔林指挥的波兰第1集团军联手出击,开始向华沙发动进攻。但有十万之众的德军集群不甘示弱,双方在华沙东部地区展开激战。至9月14日晚,苏军取得一定进展,逼近维斯瓦河。

1944年9月16日,波兰第1集团军一部登上了维斯瓦河西岸,而起义军就据守在离河不远的华沙南部和北部。从9月16日至20日,苏军总共有6个加强步兵营突进了华沙。但因维斯瓦河仍掌握在德军手中,苏军的坦克和大炮等重装备运不过河,第1集团军的攻坚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到9月23日,波兰部队伤亡惨重,死伤达3764人,不得不后撤。

“信使”波澜

眼看战事毫无结束的可能,起义军的情绪越来越焦灼:盟军的援助在哪里?英国和苏联的增援部队在哪里?

起义领导层称,已向苏联正式通知准备发动起义的情况,甚至还“挑明”了起义的起始时间,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波兰流亡政府还提及了莫斯科广播电台1944年7月的广播,节目中曾号召在波兰举行人民起义。而在事实上,这些广播只是一般性地呼吁波兰人和欧洲其他国家人民拿起武器,在本国被解放领土上支援红军作战。1944年8月13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篇声明,强调苏联与华沙起义无关,起义方事先没有和苏联商量过。

有一种观点认为,起义军在筹备期间曾与克里姆林宫商议过,一个叫康斯坦丁·卡卢金的“苏联特使”就是证据。据说,卡卢金是跳伞进入华沙城的,是苏军派往救国军指挥部的联络官。但据有关文件证实,苏军指挥部根本没有向华沙派遣过这类人员。那么这位“信使”卡卢金又是何许人呢?

1944年8月2日,救国军巡逻兵抓获了一个老百姓打扮的人,他自称是苏联的侦察兵,是红军指挥部委派来华沙与起义军建立联系的。此人就是康斯坦丁·卡卢金,他曾任苏军第337步兵师第1131步兵团团长助理,1942年5月在哈尔科夫城下的战斗中受伤被俘。1942年9月,他自愿参加了伪“俄罗斯解放军”宣传员培训班,结业后便开始了积极的反苏宣传活动,在集中营里鼓动苏联战俘“弃暗投明”。

1943年5月,卡卢金在波兰南部城市琴斯托霍瓦与波兰工人党(共产党)搭上了关系。1944年7月20日,波兰工人党派他前往华沙,被救国军巡逻兵抓住,押到了华沙地区指挥官安东尼·赫鲁斯采尔上校的指挥部。救国军指挥部对卡卢金的老底是有数的,却并没有戳穿他的谎言,而是继续与他玩下去:“红军特派员”卡卢金的亮相给人造成一种印象,救国军已经与苏联红军联系上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1944年8月6日,救国军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决定利用一下这位“特派员”。卡卢金便签发了一份致斯大林的电报,请求向波兰首都的起义军提供援助:

“致莫斯科,斯大林元帅:1944年8月5日,我与华沙指挥员建立了个人联系。起义民众在与德国鬼子的斗争中表现英勇。我审视总体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为加速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除部队的英勇斗志以外,起义军还需要下列东西:自动步枪、弹药、手榴弹和反坦克炮……德国空军正在摧毁城市,炸死和平居民,但英勇的华沙人民相信,您不久就会给予最慷慨的援助。华沙,1944年6月8日,华沙救国军指挥部。卡卢金·康斯坦丁大尉。”

科莫罗夫斯基将电报发到了伦敦,请求转发到莫斯科。收到这封奇怪的电报后,莫斯科有关方面深感困惑,不知电报中的卡卢金究竟是什么人。数月之后的1944年9月19日,卡卢金领受救国军的任务穿越前线时,在华沙郊外被苏军抓获。

卡卢金在审问中说,他自华沙起义爆发后,因害怕与德国人和波兰工人党有瓜葛而被杀,他在被救国军抓获时便谎称:自己是苏联情报官,是在1944年7月被派到敌后的。卡卢金向审讯人员详细交待了电报一事:“今年8月5日,当着救国军华沙指挥官蒙特上校和其参谋长的面,我草拟了这封发给斯大林的电报……我发往伦敦的电报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让人觉得它出自苏军指挥部驻华沙特派员之手。”

黯然收场

1944年9月9日,科莫罗夫斯基在起义军胜利无望的情况下,致函德军华沙城南指挥官京特·汉斯·罗尔,表示起义军准备投降,但要保证所有战斗人员的战俘权利,并要其对华沙平民做好安排。罗尔将军承诺确保战俘的全部权利,同意将波兰平民和行政机关疏散到作战区域之外,但必须在9月10日16时前投降。而科莫罗夫斯基还指望德军东线速败,并幻想能坚持到英美的援助到来,便想尽量拖延时间。

直到9月27日,见起义军迟迟不肯缴械,德军对起义军占领的城区发动了决定性攻势。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形势下,科莫罗夫斯基拒绝了向进逼而来的苏军靠拢的建议,没有向维斯瓦河对岸突围。9月28日,起义军就放下武器事宜开始与德军举行谈判。1944年10月2日,救国军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向德军华沙部队司令冯·巴赫签下了投降书。

德国各家报纸和电台报道说:“历经许多个星期的激战,这座城市几乎全部被毁。”战斗是那么惨烈,德军士兵古斯塔夫·戴维德哈兹回忆说:“我慢步行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一派狼籍的景象。在这里,每一栋房屋都成了战场。”华沙起义中,有20多万波兰人死亡,其中只有1.6万为起义军。而接受投降的起义军达到1.7万人,里面的922人为救国军军官。华沙起义失败后,华沙所有的平民都被赶出了城,有8.7万华沙人被送往德国强制服苦役。
5#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38:56 | 只看该作者
华沙历史中心

[ 本帖最后由 文卓 于 2011-3-31 23:42 编辑 ]

01.jpg (99.93 KB, 下载次数: 57)

01.jpg

02.jpg (105.69 KB, 下载次数: 60)

02.jpg

03.jpg (97.17 KB, 下载次数: 63)

03.jpg

04.jpg (52.03 KB, 下载次数: 66)

04.jpg

07.jpg (53.14 KB, 下载次数: 69)

07.jpg

08.jpg (54.76 KB, 下载次数: 68)

08.jpg

09.jpg (40.14 KB, 下载次数: 63)

09.jpg

000.jpg (275.22 KB, 下载次数: 64)

000.jpg

0001.jpg (48.49 KB, 下载次数: 68)

0001.jpg

0002.jpg (80.04 KB, 下载次数: 63)

00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9 16:56 , Processed in 0.35028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