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旦科学家找到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钥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8 20:4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及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思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带领他的学生、项目主要参与者张伟娟博士等经过十二年的研究首次发现,人体血清中正常存在着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重要血清淀粉样蛋白P成份(SAP蛋白),并首次提出“SAP蛋白”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已相继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免疫学权威杂志美国免疫学会会刊《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和国际著名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PLoS One》上。两篇论文发表后,立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最新一期的Nature 系列杂志《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专门刊发了国外专家对该成果的重要评述,认为“该研究提示:给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开辟了新的途径”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影响人群最广泛、最严重的自身免疫病之一,临床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发热、皮肤损害、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半数病人还表现为狼疮肺炎、精神障碍等,最终多因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其发病率在全球不断攀升,发病率为35/10万,而中国发病率更高,达到75/10万。虽然随着治疗手段进步,狼疮性肾炎病人5年生存率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44%已提高到目前的82%,但其平均寿命仅44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临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带来极大困难。熊思东课题组抓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识别、应答和干预对策3个关键问题,开始了为时十二年的全面的实验研究。

  熊思东课题组经长期研究发现,大量自身活化细胞的DNA成份释放并堆积在血清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熊思东等在对大量狼疮病人和狼疮小鼠血清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狼疮病人和狼疮小鼠体内“SAP蛋白”的产生水平明显不足,在疾病的早期补充SAP蛋白可以有效预防狼疮包括狼疮肾炎等的发生,如果在疾病严重期补充SAP蛋白,则可以明显减少狼疮小鼠的组织的破坏并减轻肾炎症状。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给狼疮病人补充SAP蛋白可以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是一种针对病因的特异性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进一步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根本原因和SAP蛋白具有预防及治疗效果的重要分子机制,熊思东等把关注焦点集中在对患者“杀伤力”最大的狼疮肾炎上。结果发现,与正常的小鼠肾脏相比,狼疮小鼠肾炎的组织中会出现大量的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哨兵”,正常情况下,它具有吞噬清除体内异物的功能,在肾脏中数量很少。但在疾病情况下,巨噬细胞可能会丧失正常的对机体的保护功能,而变成致病性巨噬细胞。熊思东等研究发现小鼠狼疮肾炎组织中有大量的致病性巨噬细胞聚集,可能就是导致肾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小鼠肾脏中补充“SAP蛋白”后,这种致病作用的巨噬细胞亚群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出现大量的具有保护作用的巨噬细胞亚群。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SAP蛋白”可诱导巨噬细胞类型转换的具体信号通路和具有治疗作用的关键原因,即“SAP蛋白”可使致病性类型巨噬细胞“改邪归正”,转变成具有保护作用的亚群。这一新发现首次揭示了“SAP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和调控巨噬细胞分化类型转变中的关键作用。


  该成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了一特异性的新策略,也为进一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更有针对性的可靠、有效药物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9 12:44 , Processed in 0.190623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