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3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德里的顾特卜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 21:2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录

简介
基本构造
其他相关古建筑

简介
  

  
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   

英文: Qutb Minar and its Monuments, Delhi   


类别:文化遗产   


入选时间:1993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建于13世纪早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塔身棱角状和圆状的凹槽装饰穿插出现。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墓葬建筑:著名的有建于1311年的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阿拉伊-达尔瓦扎门;以及两座清真寺,其一是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该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其建筑材料取自20余座婆罗门寺庙。   


所属地区: 印度


基本构造
  顾特卜塔是德里最高的建筑物,被称为“印度七大奇迹之一”。它建于12世纪末叶,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塔呈圆形褐红色,高72.56米,底层直径约14.4米,顶部直径近2.7米。据说,顾特卜塔原来有7层,现仅剩5层,每层间由一个环形阳台相隔。第一层高29米,第二层高15.5米,以上各层递减数米。塔的造型美观,建筑风格别致。第一层至第三层用红砂石建造,每层塔身外表有凸出的装饰性折纹,而且造型各不相同,底层是交错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第二层只是半圆形,第三层只是三角形。最高两层塔身无折纹,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中间有红砂石,形似缠在塔身上的红色腰带。


其他相关古建筑
  顾特卜塔下还有其他一些古建筑,其中有1193年修建的“伊斯兰力量”清真寺。寺内矗立着一根古老的铁柱,据说是一千多年前笈多王朝时铸造的。铁柱高7米,重约6吨。虽经千年风吹雨打,却从不生锈,被誉为印度一绝。   


顾特卜塔所在的地方,原来是印度教寺庙,公元12世纪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后,这里被改建成清真寺,才有了这座高塔,据说,这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因此,今天在这里即可以看到印度教文化的遗迹,又可以看到伊斯兰教的古迹。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建于13世纪早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塔身棱角状和圆状的凹槽装饰穿插出现。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墓葬建筑:著名的有建于1311年的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阿拉伊-达尔瓦扎门;以及两座清真寺,其一是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该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其建筑材料取自20余座婆罗门寺庙。



    顾特卜塔位于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建于1193年。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著名建筑。建于1311年的宏伟壮丽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由来自20座婆罗门庙宇的材料建成的两座清真寺,其中包括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

    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顾特卜塔有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层直径为15米,到顶部逐渐缩小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顾特卜塔附近还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迹。

   顾特卜塔为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遗址虽以古塔最为著名,但其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迹,包括几座古墓、一座伊斯兰大学和著名的大铁柱。除了4世纪的大铁柱外,其他古迹均建成于三代国王统治期内。

    顾特卜塔是一处高约73米的胜利塔, 1193年顾特卜塔因皇帝在战胜德里的最后一个王国后,立即建造了此塔, 13世纪工程完工。它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该市占统治地位。塔内的楼梯极陡峭,1979年一个旅游团因在塔内惊跑而造成数人伤亡,此塔内部也随之对外关闭。关于古德卜尖塔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是由德里苏丹国的皇帝顾特卜德丁.艾巴克所建;一说是由德里统治者所建。但一般认为,该塔不是一朝一代的功劳,也非一次建成,而是经过多次续建而成。

    高耸入云的顾特卜塔是早期伊斯兰式古建筑,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她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她始建于公元12世纪,于13世纪完工,塔内有很多的书法作品。塔高230英尺,登上塔上的旋梯可以眺望远处迷人的风景。尖塔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塔基直径15米,而到了塔顶直径仅有三米。

    塔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前三层由红色沙岩制成,第四、五层由大理石和沙石建成,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古兰经的经文。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到最上一层。第一层由半圆形和三角形的肋拱相互交错而成,第二层全是半圆形肋拱,第三层是三角形肋拱。每一层的周围还有一圈平台,上面刻满了《古兰经》的经文,增强了装饰效果。塔内有397级石阶,从第一层的塔门进入,沿着台阶就能登上塔顶,眺望德里全城。塔顶因为遭雷击而受到破坏,1368年重修了第四层,补上了第五层,并建造了白色大理石圆形屋顶。不过,这座圆形屋顶后来又毁于地震。公元19世纪初,塔上建成莫卧儿后期风格的圆形屋顶,但这部分与建筑物整体显得极不谐调,因此又于1848年被拆下,放在院内的草坪上。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古德卜德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最后,建塔的任务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的后任完成。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顾特卜塔塔身有些倾斜,但其他方面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建于13世纪早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著名建筑。建于1311年的宏伟壮丽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由来自20座婆罗门庙宇的材料建成的两座清真寺,其中包括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





[ 本帖最后由 文卓 于 2011-11-2 21:2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2:33:36 | 只看该作者
顾特卜塔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部,建于13世纪早期。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著名建筑。建于1311年的宏伟壮丽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由来自20座婆罗门庙宇的材料建成的两座清真寺,其中包括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

  
  顾特卜塔为一处世界遗产,距德里约15公里,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遗址虽以古塔最为著名,但其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迹,包括几座古墓、一座伊斯兰大学和著名的大铁柱。除了4世纪的大铁柱外,其他古迹均建成于三代国王统治期内。

  顾特卜塔是一处高约73米的胜利塔, 1193年顾特卜塔因皇帝在战胜德里的最后一个王国后,立即建造了此塔, 13世纪工程完工。它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该市占统治地位。塔内的楼梯极陡峭,1979年一个旅游团因在塔内惊跑而造成数人伤亡,此塔内部也随之对外关闭。关于古德卜尖塔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是由德里苏丹国的皇帝顾特卜德丁.艾巴克所建;一说是由德里统治者所建。但一般认为,该塔不是一朝一代的功劳,也非一次建成,而是经过多次续建而成。

  高耸入云的顾特卜塔是早期伊斯兰式古建筑,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她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她始建于公元12世纪,于13世纪完工,塔内有很多的书法作品。塔高230英尺,登上塔上的旋梯可以眺望远处迷人的风景。尖塔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塔基直径15米,而到了塔顶直径仅有三米。

  塔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前三层由红色沙岩制成,第四、五层由大理石和沙石建成,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古兰经的经文。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到最上一层。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古德卜德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最后,建塔的任务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的后任完成。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顾特卜塔塔身有些倾斜,但其他方面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顾特卜塔基本概述、文化信仰、伊斯 旅游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概述
  顾特卜塔位于新德里15公里的梅特乌里村,建于1193年。这座红砂石尖塔高72.5米。基座直径14.32米,塔峰直径2.75米,从下往上逐渐变细。建有交互角和围绕塔身的刻凹槽。周围的考古地区包括一些著名建筑。建于1311年的宏伟壮丽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精品。由来自20座婆罗门庙宇的材料建成的两座清真寺,其中包括库瓦图-伊斯兰清真寺,是印度北部最古老的清真寺。


  顾特卜是印度穆斯林领袖穆罕默德的得力将军,在穆罕默德遇刺身亡后建立了德里苏丹国。顾特卜塔有红色大理石和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73米,底层直径为15米,到顶部逐渐缩小为2.5米,是世界上最美的石塔之一。在顾特卜塔附近还有一些印度穆斯林的古迹。

  顾特卜塔为一处世界遗产,距德里约15公里,是德里的一处标志性建筑,遗址虽以古塔最为著名,但其周围还有许多其他遗迹,包括几座古墓、一座伊斯兰大学和著名的大铁柱。除了4世纪的大铁柱外,其他古迹均建成于三代国王统治期内。


   顾特卜塔是一处高约73米的胜利塔, 1193年顾特卜塔因皇帝在战胜德里的最后一个王国后,立即建造了此塔, 13世纪工程完工。它标志着伊斯兰教在该市占统治地位。塔内的楼梯极陡峭,1979年一个旅游团因在塔内惊跑而造成数人伤亡,此塔内部也随之对外关闭。关于古德卜尖塔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说是由德里苏丹国的皇帝顾特卜德丁.艾巴克所建;一说是由德里统治者所建。但一般认为,该塔不是一朝一代的功劳,也非一次建成,而是经过多次续建而成。

  高耸入云的顾特卜塔是早期伊斯兰式古建筑,极其精美的建筑风格使她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无数游客。她始建于公元12世纪,于13世纪完工,塔内有很多的书法作品。塔高230英尺,登上塔上的旋梯可以眺望远处迷人的风景。尖塔自下而上逐渐变细,塔基直径15米,而到了塔顶直径仅有三米。

  塔分五层,每一层都有突出的阳台,外表由交替的三角形和圆形折纹组成。前三层由红色沙岩制成,第四、五层由大理石和沙石建成,塔内饰有优美的壁画,镌刻着源于古兰经的经文。塔内有石级盘旋而上到最上一层。

  顾特卜塔最初是在1199年由古德卜德丁.艾巴克负责修建的,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在德里的广泛传播而建,最后,建塔的任务由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的后任完成。在顾特卜德丁.艾巴克看来,顾特卜塔是伊斯兰教精神的体现,她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传播的丰碑。同时,尖塔也是通知教徒按时祈祷的地点。

  几个世纪以来,顾特卜塔塔身有些倾斜,但其他方面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文化信仰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和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公元七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它是由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目前世界上有10亿多信徒,他们大多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以及中非、北非、中亚、西亚、东南亚和印度、巴基斯坦、中国;有些国家还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四方割据,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在宗教信仰上,原始宗教盛行,人们崇拜自然物体,并且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同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也开始向半岛传播,但它们的学说并不适合这种形势。因此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和社会安宁是阿拉伯社会的出路。这时候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教认为除了安拉再没有神,反对信多神、拜偶像,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顺从”。顺从安拉旨意的人,即“顺从者”,阿拉伯语叫“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通称。在中国,穆斯林也称安拉为“胡大”或“真主”。穆斯林都相信穆罕默德是“先知”,是“安拉的使者”,是奉安拉之命向人类传布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历史,从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之年算起,至今已有近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分布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论在什么地方,穆斯林之间都互称兄弟,或叫“朵斯梯”,彼此见面出“色俩目”,或简称道“色兰”,以示问候。色俩目或色兰,阿拉伯语意作“安色俩目尔来库姆”,即“愿安拉赐给你平安”,回答时说“瓦尔来库姆色俩目”,意思是“愿安拉也赐给你安宁”。


伊斯兰大学
  从公元七世纪初直到十七世纪,在伊斯兰的名义下,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曾经建立了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印度莫沃尔王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王朝帝国;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盛极一时的王朝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作为世界性宗教的“伊斯兰教”却始终没有陨落;它从一个民族的宗教成为一个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成为一种宗教、文化、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发展着。

  印度伊斯兰高等学府。位于首都新德里以北约100英里的萨哈兰普尔省秋班德镇。该镇在历史上曾是南亚伊斯兰学术文化中心之一。大学前身系建于莫卧儿王朝时期的清真寺经学院。1864年扩建为秋班德经学之家和戛西米亚大学,后因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需要,于1880年统一定名为秋班德伊斯兰大学。该校系综合性宗教教育及科研的群体,包括有自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教学机构及伊斯兰学术研究和出版部门。
  该校千余年来,一直坚持民间办学方针。教学及研究活动涉及伊斯兰学术的各个领域,始终坚持逊尼派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及科研成果的影响远及中国、伊朗及非洲。近代以来,该校培养的本国及外国学生即达10000多人,其中5000多人获得大学本科文凭,1000多人著书立说,共完成著述2000余册。包括第一部用乌尔都语翻译注释《古兰经》。以伊玛目吠呃阿拉沙为首的秋班德的学者们用阿语撰写的学术著作,在伊斯兰世界具有十定影响。在伊斯兰教法、教史、苏菲主义、认主学等方面也有一批力作。秋班德大学每年平均招收新生约2000人。该校培养的学者在印度各地开办了许多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经学院和阿拉伯语学校,总数达1500多所,数十万穆斯林子女在这些学校里接受宗教教育。

  在反对殖民主义及宗教迫害,维护印度穆斯林合法权益的斗争中,秋班德大学先后有近百名宗教领袖为之捐躯。该校的教法学者和穆夫提具有深厚的教法知识造诣,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所做出的“法塔瓦”(Fatawa,即教法决断),有文字记载的约有10000余条。

伊斯兰清真寺

   享受完顾特卜塔的奇景之后,走不了几步,就可来到“伊斯兰力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是拆了20多座印度庙建成的,尽管展现在眼前的是些断墙残坦,但从部分保存完好的精美石柱上,仍然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盛景和气势。

  清真寺中有一根乌黑的古老大铁柱,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它却有非凡的历史价值,其名声也远远超过了清真寺。这根大铁柱高约7米,重有6吨。它铸成于何朝何代,至今没有定论。据记载,它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令人惊奇的是,这根铁柱千百年来裸露于废墟之中,饱受风吹日晒雨淋,但却从没有生锈。曾有专家对铁柱做过化验分析,发现它含铁质99.72%,其他物质有碳、硅、硫和磷等。一千多年以前,印度古人居然就会用合金造柱,这是魔法,是发明,还是偶然巧合?谁也说不清。

  铁柱之前经常挤满了一堆堆前来参观游览的人,他们总要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甚至还要上前背靠铁柱,双手反抱一番。据说,谁能双手相碰,就会遇到吉祥、幸福,甚至长命百岁。


建筑艺术
  建筑,是民族和文明的个性体现。建筑艺术是伊斯兰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因而,伊斯兰建筑风格这一视角有助于我们对伊斯兰文明加深了解。伊斯兰建筑由于地区和年代的不同而形式各异,觅其共性是比较困难的,可是下述各项是较为明显的。

   变化丰富的外观:世界建筑中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是伊斯兰建筑。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印度建筑只是表现了宗教的气息。然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说其横贯东西、纵贯古今在世界建筑中而独放异彩并不为过。

  穹隆:伊斯兰建筑尽管散布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必以穹隆而夸示。这和欧洲的穹隆相比,风貌、情趣完全不同。欧洲建筑的穹隆如同机器制品一样,虽精致但乏雅味。伊斯兰建筑中的穹隆往往看似粗漫但却韵味十足。

  开孔:所谓开孔即门和窗的形式,一般是尖拱、马蹄拱或是多叶拱。亦有正半圆拱、圆弧拱,仅在不重要的部分罕用。

  纹样:伊斯兰的纹样堪称世界之冠。建筑及其它工艺中供欣赏用的纹样,题材、构图、描线、敷彩皆有匠心独运之处。动物纹样虽是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可脱胎换骨产生了崭新的面目;植物纹样,主要承袭了东罗马的传统,历经千锤百炼终于集成了灿烂的伊斯兰式纹样。

  说到几何纹样,那是断然独创的东西,由于无始无终的折线组合,转瞬间即现出了无限变化,与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更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且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即构成了著名的阿拉伯式花样。另外还有文字纹样,即由阿拉伯文字图案化而构成的装饰性的纹样,用在建筑的某一部分上,多是古兰经上的句节。
3#
发表于 2011-11-3 22:13:28 | 只看该作者
印度世界遗产之三:顾特卜塔及遗址群


古今中外各种纪念性建筑中,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纪念碑形象突出,往往作为记载胜利或追忆牺牲者的丰碑而存在。从古埃及到当代华盛顿的方尖碑,还有我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更有象征工业文明的艾菲尔铁塔,以及当今林立的各种高塔。这种纪念价值远超出实用价值的建筑,在古代伊斯兰文明中也屡见不鲜,但其中最高最宏伟的还是位于印度的顾特卜塔,高达72米,不仅形体高峻,色彩斑斓,而且她和周围大片遗址群一道提供了大量古老的信息,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作为初来乍到者进入印度的那段历史。





顾特卜塔位于德里南郊,距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不远,这一带并不繁华,但过去曾是辉煌一时的圣地。中世纪印度开始受到伊斯兰教徒的入侵,其中阿富汗穆斯林在印度建立的廓尔王朝,在12世纪晚期出现了一位奴隶出身的顾特卜塔因将军。他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也由此扩大自己的权势,最终于1206年夺位称王(正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年份),史称奴隶王朝,成为德里苏丹统治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奴隶皇帝石勒,所谓英雄不怕出身低。这个奴隶王朝的势力范围也只及于德里周边,算是一个规模稍大、实力稍强的诸侯国,但其勃勃雄心不可小觑,正如在五胡乱华中独树一帜的石勒帝国,奴隶王朝成为当时入侵印度的外族中最佼佼者。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苏丹早在担任廓尔王朝副官的1199年,就下令在此建造了大规模的清真寺群,供教徒朝拜,特别是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光塔,名义上是作为清真寺的邦克楼(即宣礼塔,礼拜前阿訇呼唤教徒之处),但如此高大的体量与实用功能远远不符,显然是为了炫耀皇帝自己的丰功伟绩,实乃昭然若揭的司马昭之心。可见皇帝利用信徒对宗教的虔诚,巩固其至高无上的权威。政教合一的国家中,宗教仍然是政治的工具和面纱。这如火焰般粉红的塔影,不仅映射出宗教的狂热,更映射出这位苏丹曾经燃烧的野心。她也象征着外来的伊斯兰文明对印度本土文明的征服,以及对这块土地上的居民实行的从世俗到灵魂的绝对统治。这个中世纪曾横跨三大洲、势力遍及当时半个世界、并且创造出灿烂文明的伊斯兰世界,是世界文化记忆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



我们是在前往机场的途中,时间宽裕而临时决定顺路前往顾特卜塔的,才有幸未错过这处辉煌的名胜古迹。德里是一座老城,在新德里逐渐成为民主印度权力中心的同时,老城也渐渐从历史舞台上寂寥隐退,如今只能见无人问津的老清真寺,残缺不全的城墙遗址,还有大片低矮的民房和困居其中的贫民。德里南郊也不例外,远处山头上黑乎乎的清真寺,近处破烂的公交车穿梭而过,唯有这座古塔卓尔不群地屹立在荒原上,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进入遗址区,碰见年轻的印度女老师带着一群女学生迎面走来,人人脸上笑容可掬,那么清新自然——恐怕是在国内很少见到的表情。她们见到异国来的游客,纷纷招手示意,表示欢迎。原生态的东西往往是最令人感动的,虽然经历现代化进程多年,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随着全球化大潮沧海横流,而印度人们心中还保留着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或许这和他们的宗教态度也有关。



遗址区内还有不少清真寺,黑色的穹顶如同锡克族男人黑色头巾,沧桑古老但黯然失色。随后的遗址色彩开始亮丽起来,一大块石构矗立在路中间,上面刻满了各种图案及文字,如同芝麻开门的口诀一般,中间还有一拱券形装饰门,当年的用途已不得而知,如今只能惊讶于做工的精细和文明的奇迹。



登上门楣上布满图案和文字的石门,便进入了神圣的祭祀殿堂。屋顶早已坍塌,四周围和立柱墙犹存,于是形成了一个大广场,其面积仍显当年气势。广场中立有一铁柱,据说还是更早的阿育王时代遗物,还相传如有人能双臂环抱则会交好运,可惜如今已被围栏保护。铁柱沉默不语,却历遍上千年的沧桑岁月。



顾特卜塔就在神殿的一侧,也由红砂岩建造而成,除了顶上部分为白色大理石建造,挺拔而巨大的身躯表达着雄伟气势和力量感,玫瑰红的色彩美丽动人。塔身由一束束方形或圆柱形长条环绕而成,结构紧凑,且富有韵律,又恰似印度歌女多褶的长群,在烈日下翩翩舞动,承载着仍显活力的古印度文明。在廓尔王朝的发源地——今天的阿富汗山区也还矗立着一座类似的光塔(贾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2002年世界遗产登录 http://www.guwh.com/a/a0201.htm),但高度和艺术效果则远不及,毕竟这个王朝来到印度次大陆后汲取了当地丰厚的文化遗产而变得更加辉煌大气。



塔身雕刻的美丽花纹,主要是可兰经的经文,通过这座美丽的花塔不断向教徒们宣扬教义,灌输信仰。近观这形体巨大的文字,足以让渺小的个人感受到宗教的力量,而敬畏地拜倒在真主的权威之下。顾特卜塔作为整座清真寺群的中心,每日要接受五次教徒朝拜,当然也是对王权的朝拜。



塔共分五层,但各层的落差都很大。每层都有伸出塔檐的观景平台,也竭尽雕饰之能事,如同美丽的蕾丝花边,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中国人爱塔,因为可以登高望远,一览河山;西方人爱塔,因为它们高耸入云,与上帝对话;印度人爱塔,是否也同时包含着帝国气概和对真主的敬仰?高出不胜寒,却如此虔诚地雕刻,显然这是供上天欣赏的艺术。塔内有螺旋形登梯,但空间狭窄,塔底直径为15米,而到塔顶却缩小为3米,因为经常发生踩踏事故而关闭。但我们能从今天伊拉克的“通天塔”(萨迈拉古城,2007年世界遗产登录 http://www.guwh.com/a/a1203.htm)的体外旋梯比照想象其内部构造。“通天塔”出自圣经的故事:人们建造高耸的塔,意欲借此攀上天,与上帝平起平坐。上帝为了阻止这一行为,将建塔者变成讲不同语言的民族,于是他们之间变得难以沟通和理解,一项伟大的工程就此挫败。这个故事告诉后人,不要跟上帝比权威。同时也暗示世界各民族的祖先其实是同一人群,应该平等互爱。与基督教同源的伊斯兰教,似乎也采信了这个传说,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不断通过扩张去说服他民族信仰自己的神,这种外张的宗教性格影响了几千年混沌不堪的世界史。这对同样诞生于中东地区且脾气相近的孪生兄弟,居然成为当今世界文明冲突中的最大敌手。



遗址群中多处立柱,均为当时直接从婆罗门教、耆那教寺庙中拆迁而来。可见当时伊斯兰文明涉足印度之处,并没有像后世莫卧儿王朝宗教上那样宽容。也可能鉴于立足未稳,必须以推广宗教为手段树立权威。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崇拜偶像,这些来自婆罗门教、耆那教寺庙的石头都被削去人像,加以花纹,留下了这深深的历史印痕。



正因为此,虽然清真寺建于中世纪,其石材却是更远的古代遗存,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石柱的形制显然比古希腊的多立克、爱奥尼更早,而与古埃及卢克索的阿蒙神庙(底比斯古城及墓地,1979年世界遗产登录 http://www.guwh.com/c/c0702.htm)类似,粗壮而饱满的形体略带几分可爱,反映了文明初期人类稚气未脱。日月移动和四季转换,在石柱上留下不同长度和形状的阴影,不仅成为古人天文观测的依据,也给先民们一种朴素的时空观、人生观的体验。



整个遗址区规模很大,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印度家庭,悠然地围坐在草坪上享受温暖的阳光。由于当年是石构建筑,如今留下的废墟依然矗立不倒,而沟渠旁绽放的鲜花与之鲜明对比,古老而又新生。



顾特卜塔距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这座机场的候机楼规模仅如国内某县城的长途汽车站,据说也正在维修扩建。希望5到10年后,印度的基础设施能有大变样。告别古老而陈旧的德里,我们从这里登上印度航空的飞机,前往殖民风格和现代色彩交融的孟买。
4#
发表于 2011-11-3 22:15:47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德里的顾特卜塔

[ 本帖最后由 步天涵谷 于 2011-11-3 22:18 编辑 ]

2.jpg (30.86 KB, 下载次数: 57)

2.jpg

3.jpg (54.84 KB, 下载次数: 64)

3.jpg

4.jpg (107.33 KB, 下载次数: 56)

4.jpg

5.jpg (33.16 KB, 下载次数: 57)

5.jpg

6.jpg (59.66 KB, 下载次数: 63)

6.jpg

7.jpg (154.95 KB, 下载次数: 60)

7.jpg

8.jpg (48.32 KB, 下载次数: 57)

8.jpg

9.jpg (45.22 KB, 下载次数: 61)

9.jpg

11.jpg (239.35 KB, 下载次数: 63)

11.jpg
5#
发表于 2011-11-3 22:25:54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德里的顾特卜塔

12.jpg (243.37 KB, 下载次数: 61)

12.jpg

13.jpg (251.16 KB, 下载次数: 60)

13.jpg

14.jpg (198.83 KB, 下载次数: 60)

14.jpg

15.jpg (276.53 KB, 下载次数: 72)

15.jpg

16.jpg (242.66 KB, 下载次数: 56)

16.jpg

17.jpg (288.35 KB, 下载次数: 67)

17.jpg

18.jpg (207.49 KB, 下载次数: 61)

18.jpg

19.jpg (185.5 KB, 下载次数: 64)

19.jpg

20.jpg (210.77 KB, 下载次数: 56)

20.jpg
6#
发表于 2011-11-3 22:33:51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德里的顾特卜塔

21.jpg (261.65 KB, 下载次数: 65)

21.jpg

22.jpg (271.29 KB, 下载次数: 62)

22.jpg

23.jpg (269.26 KB, 下载次数: 83)

23.jpg

24.jpg (286.49 KB, 下载次数: 62)

24.jpg

25.jpg (269.51 KB, 下载次数: 65)

25.jpg

26.jpg (258.68 KB, 下载次数: 63)

26.jpg

27.jpg (235.75 KB, 下载次数: 59)

27.jpg

28.jpg (234.47 KB, 下载次数: 59)

28.jpg

29.jpg (254.89 KB, 下载次数: 69)

29.jpg

30.jpg (231.19 KB, 下载次数: 67)

3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16 20:09 , Processed in 0.236790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