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070|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典旅游指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10 11:3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名  瑞典王国

面积  449,964平方公里

人口  915.9万(2008年)

首都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

货币  瑞典克朗(货币符号:SKr);1瑞典克朗可以换1.21元人民币(09年4月)

国家概况

    瑞典王国(the Kingdom of Sweden)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面积约44.99万平方千米(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2181千米。西以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为界与挪威相邻,东北以托尔尼奥河为界与芬兰相接,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瑞典地形南北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全国从北向南分为4个主要地形区:山区、低地湖区、较低高原区和南部小平原区。山区占国土面积2/3,其中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为瑞典最高山峰;低地湖区有由冰川形成的起伏山岭,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较低高原区,海拔多在152米以下,区内多森林和泥炭层;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人口915.9万(2008年),90%居住在南部和中部。90%是日耳曼族瑞典人,还有芬兰人、萨米人。9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通用瑞典语。从1397 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随着冰河时期内陆积雪渐渐溶解,瑞典一带地区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他们居住在波罗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猎、蒐集、捕鱼为生。

  贸易活动的遗迹显示瑞典南部青铜时代人口已颇为稠密。

  9至10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r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1902年开始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颁授。)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冷战时期没有向两大阵营靠拢。瑞典不是军事组织的成员,但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1995年最终放弃中立主义,加入欧盟。

    1950年5月9日同我国建交。

    瑞典人的生活水平被誉为世界第二位。瑞典是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全民医疗的国家。国民个人所得比日本还高得多。瑞典人的富裕使它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教育和医疗方面,而且,在公众娱乐活动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瑞典人勤劳而努力,人均工业产值占世界第三位,个人年收入平均为1.9万美元,为世界上高个人收入的国家之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10 11:52:20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旅游介绍






    瑞典首都、北欧第二大城市斯德哥尔摩,位于辽阔的波罗的海西岸,座落在梅拉伦湖入海处,市区分布在14座岛屿和一个半岛上,70余座大小桥梁把它们联为一体,素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

  斯德哥尔摩在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关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名称,在当地还有传说是,即古时梅拉伦湖上漂浮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引导来自锡格蒂纳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城市。另有这样的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1250年,这种碎木房屋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斯德哥”是木头的意思,“尔摩”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木头岛”。由于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在1436年被定为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

  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在老城区,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座落在这里的富于古香古色情调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5到6米,最窄处不足1米,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头戴一尺多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军服的卫兵,显得威严逼人。每天中午时分,卫兵们要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游人可以购买一张门票,通过岗哨进入宫内,参观历代瑞典国王遗存的金银珠宝和各种精美的器皿,观赏宫内琳琅满目的壁画。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分门别类,各有千秋。在斯坎森露天博物馆,有150座从瑞典各地搬来的农家小舍,风格各异,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瑞典古代劳动人民所度过的那些简朴而富有意义的岁月。还有藏书达100万余册的皇家图书馆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等。

  自1809年以来,瑞典一直没有卷入各种战争之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因瑞典宣布为中立国,居民照常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斯德哥尔摩因此被人们称为“和平的城市”。在市区一座古老教堂前的广场上,人们向和平鸽喂面包渣,鸽子在人前人后飞来飞去,有的甚至歇落在人们头上或肩上,犹如一幅安祥恬静的画卷。

  斯德哥尔摩是诺贝尔的故乡。从未上过大学的诺贝尔,刻苦自学,虚心求教,以发明黄色炸药和无烟火药闻名于世。他捐献全部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奖金一次,届时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奖金。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09:43:11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王宫、国会大厦

市政厅



    就建筑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一座造型别致、装潢华美的建筑;就功用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这里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只是,它同时也是每年诺贝尔各奖杯最终归属的揭晓地。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市中心梅拉伦湖畔,工期从1911年持续至1923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这一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的镀金王冠也已成为市政厅最常为人提及的特点。钟楼内则设有以艺术品展览为主的博物馆。钟楼高达105米,登临其上,即可一览斯德哥尔摩市景。

   市政厅内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是市政厅最为人熟知的大厅之一,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蓝厅两侧列柱间金碧辉煌的灯光和前方打下的蓝色光柱,衬出精英云集的晚宴氛围,而留下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身影的蓝厅,也自然具有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气质。

    蓝厅之外,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是市政厅又一知名之处。金厅长25米,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的海盗时代等各个时期以及瑞典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方正墙中间则为大型梅拉伦湖女神像,女神脚下左右两侧分别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外建有宽阔的广场,美丽的花草树木之间以喷泉雕塑装点,迎接着每位来此的访客。


瑞典皇宫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王宫正面大门前,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子分立两旁,门口站着数名头戴一尺多高的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军服的卫兵,显得威严逼人。每天中午时分,卫兵们要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游人可以购买一张门票,通过岗哨进入宫内,参观历代瑞典国王遗存的金银珠宝和各种精美的器皿,观赏宫内琳琅满目的壁画。

      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和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换岗卫兵身着华丽服饰严肃而庄严地履行着古老传统的换岗程式。

      这里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也是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点。皇宫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在宫内可以参观各种金银珠宝、精美的器皿,以及宫内精美的壁画和浮雕。


国会大厦



      瑞典国会大厦在老城区里的王宫东面。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公民,当这里举行有关国是国政的辩论会时,你都可以来此旁听。

      瑞典儿童的政治茅塞就是在这活生生的现实政治现场观摩中开启的,这比接受政治课堂上和教科书中的灌输,要直观和深刻许多。

4#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09:51:50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三大博物馆

北欧博物馆



      北欧博物馆位于斯德哥尔摩尤耶登区的东区通向北欧的大桥附近。这是一座展示瑞典人生活实景的博物馆,它将自近代以来至今的瑞典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早在1872年,瑞典博物学家、露天博物馆创始人赫赛里乌斯就着手筹备建馆,直到35年后的1907年才正式建成。整个博物馆大楼共4层,一层展出瑞典农、牧、渔等方面的实物,有农民的居室、捕鱼、打猎、农耕和手工作坊的日用器具,还有少数民族拉普人的生活图景。二层展出显示各地奇风异俗的有关物品和家用家具。三层展出物品较杂,有乐器、木偶、玩具、上流社会人物的衣饰以及食品和饮料等,还有瑞典和挪威两国的民间工艺品。四楼为家具陈列厅,展出北欧文艺复兴时代、巴罗克式、洛可可式、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式等各种家具,共有25个展室之多。



米勒斯博物馆



    米勒斯花园(Millesgården)在城的东北面的利丁(Lidingö)岛上,卡尔米勒斯(1875-1955)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他于1906年买下这片海湾旁的山坡地,并在此建别墅和创造室。米勒斯去世后被辟为博物馆,展出雕塑家的艺术作品和他广为收藏的古希腊罗马雕塑,包括有中国的唐三彩及明朝的石雕等。

      花园依山坡而建,面相寂静的海湾,花园中装饰有雕塑家的雕像石柱和雕塑喷泉。郭沫若也曾经到访过花园,并留下他的亲笔题诗。

      米勒斯公园是雕刻家卡尔-米勒斯的私人花园,其位于山坡上的绝佳位置可以瞭望斯德哥尔摩市景。而在花木扶疏的花园里,错落了米勒斯自己的众多得意作品,此外,还有米勒斯多年收集而来的些许雕塑品,从古希腊、罗马,到中古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件饶富趣味的作品将花园点缀得更生动。2005年11月10日,瑞典邮政发行一套《米勒斯公园的天使》邮票,这4枚邮票表现了米勒斯花园中天使吹奏竖笛、大号、长笛和小号的雕塑。


斯堪森博物馆



      斯堪森博物馆位于犹尔哥登岛上,是斯德歌尔摩最负胜名的观光胜地,从多种角度向人们展示昔日瑞典民俗生活。它占地30余公顷,建有150幢房舍。房舍中,既有瑞典南方斯格耐地区的草顶木房或砖房,也有北部地区拉普族的圆锥形木屋,还有教堂的尖塔和钟楼等等。

      斯堪森博物馆建于1891 年,在广大的绿林里,林立着一百多个从瑞典各地迁移过来的农家,教会等建筑物,在此可看到瑞典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工作情况,可说是一个生活博物馆。这种回到过去的风味,还显露在园内每一处接待解说人员身上的衣着上:白色围裙,素白的衣帽,或者腰间系串钥匙,或者当真在屋外喂食鸡鸭小猪,真仿若置身前个世纪呢。在斯堪森内更有博物馆中的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邮政博物馆、烟草博物馆,收藏品精致的程度,不亚于任一个独立的博物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0:59:01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皇后岛、皇后大街等

皇后岛  



      皇后岛宫属于皇家领地,距市中心15公里,因它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故有“瑞典的凡尔赛”之称,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其内景点包括皇后岛宫、宫廷剧院、中国宫和花园。皇后岛宫是这片皇室领地的核心。

      剧院(Slottsteatern) 的黄金时代是古斯塔夫三世在位时,后来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从此剧院关闭。1922年经整修,按照以前的原样重新演出,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中国宫(Kina slott)包括有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内外都采用了中国和亚洲的艺术风格。


皇后大街



      皇后大街是斯德哥尔摩著名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许多大商店都聚集于此。

      这条大街上有很多店面,餐馆、咖啡厅、食品及服装商店都有,一般游客都会花一定时间在这里自由购物。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博物馆-Vasamuseet (Vasa Museum) 内展示着从海底捞起的十七世纪的战舰-瓦萨号。瓦萨号战舰是由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的,在当时瑞典是列强吞噬的目标,为了提防邻国的侵袭,Gustv Adolf二世下令建造了四艘战舰,瓦萨号即为其中之一。

      1628年春天完工后,八月进行首航,刚出航时天气晴朗一切正常,但航行1300公尺后,却遇上大风浪翻覆一边,又因船的重量过重而加速沉没,这一沉便是333年,到了1961年瑞典当局才下令打捞。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瓦萨号,在1625年带着瑞典国王瓦萨·阿道夫的雄心壮志开始建造,在1628年8月10日带着瑞典全国的激昂期待入港,在航行生命不足30分钟时沉没深海,在1961年带着几个世纪的传说重见天日。

     经过了300多年阴暗的海底岁月,瓦萨号的真容却仍基本得以保存,经过了10几年必要的修复,60.97米长、11.68米宽、主桅杆52米高的瓦萨号几乎完全恢复到了当年出航时的状态,只是,这一次不再是王国远征的利器,而是成为缅怀历史的载体。岁月之手轻挥间,留给瓦萨号的又何止是沧海桑田的易换。

      在瓦萨号进行一场缅怀的理由太多太多,这是瑞典国力大损的难忘经历,这是瑞典海上征战逐渐终结的开始,这是瑞典中立政策初露矛头的动因,这是瑞典得享和平的源头。

      自1990年瓦萨沉船博物馆开馆以来,单纯来看望这艘巨型战舰的人并不在少数。走进依瓦萨船形建造的博物馆,沿博物馆四壁同瓦萨号各舱平行的七层看台而行,在幽暗的环境中细细观看,高高的暗金色双层船身、船身伸出的排列整齐的64门火炮炮口、甲板层展示的瓦萨号打捞设备等物、表现船上生活的蜡像等等,都会带你进入那个海上争霸的血性年代。

      瓦萨号,一艘盛大的战船,不只因其规模,更因其可敬的一丝不苟和艺术精神。看看遍布船体和门窗的那些关于神明、君主和瓦萨王朝徽章的繁丽雕刻,以及船尾的那只金色雄狮浮雕,不得不承认,这不只是一艘沉船,这也是曾经沉没的一个王朝的气象。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4:40:09 | 只看该作者
尤根王子故居花园



      尤根王子不爱权势,而对艺术文化情有独衷,故被称为the artist-prince Eugen。作为王族成员家底殷实成全了他收集艺术品的喜好,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从市政厅的壁画我们就可以得知。

      王子主要的藏品和他的一些作品现在在故居博物馆中展出。故居花园沿着波罗的海的海边小高地而建,内有举世闻名的10来座雕塑的青铜复制品,安置在宫殿前,花丛中,树阴下,小道边,着实赏心悦目!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



      这是全城最古老的教堂,其历史可上溯到1279年,但它的建筑连续不断地遭到修改和调整,最后一次是在1736—1745年间,建筑师卡伯格在建筑物上添加了美丽的带钟表的塔楼。自十五世纪始所有瑞典国王的加冕仪式都在此大教堂举行。

      斯德哥尔摩大教堂在1279年首次以书面形式提及,1527年成为一座马丁·路德的新教徒教堂,今天成为斯德哥尔摩大教堂。教堂拥有很多独特的人工制品;最著名的是1489年伯恩特·诺特科雕琢的圣乔治和火龙的木雕。


音乐厅



      音乐厅(Konserthuset) 建于1926年通体蓝色外墙的建筑,主要用于瑞典皇家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出场地。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此举行。

      音乐厅前是干草广场(Hötorget),满是水果、蔬菜及小商贩的摊位。广场音乐厅前有米勒斯的雕像俄耳甫斯,他是希腊神话中歌手,手中拿着他擅长的乐器竖琴。

7#
 楼主| 发表于 2009-6-15 16:23:14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古典与时尚交错

坐着著名的诗丽雅邮轮,从赫尔辛基出发,经过一座座美丽的小岛,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一个上帝眷顾的地方。作为瑞典的首都,她有着令人神往的组合:没有任何自然灾害的天然条件,处在绿阴婆娑的森林和碧波荡漾的运河之间的地理位置,世界唯一一个处处可以游泳钓鱼的净土,还有着古老而坚实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世界上最文明、最民主、最酷爱自然的居民。

市政厅

是一座外观威严的红砖建筑,仅建筑表面就用了近八百万块砖,厚实的塔楼尖是一个雅致的镀金风向标,其三王冠造型是国家的象征。



各种各样的船舶和码头是城市美妙景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作为诺贝尔奖的发源地,诺贝尔奖就在市政厅里壮观的蓝厅举行颁奖。平时,游客可在这里点不同年份的贝尔晚宴套餐。



两百年间,房子、树木、街道……一切自由生长,长成如今最美的模样。在这个设计之国,连街头也用设计感的细节来点缀。缤纷的暖色调是瑞典人的喜爱颜色,机场也被修饰得很有设计味。

比起东欧、北欧的许多城市,斯德哥尔摩自1809年就幸运地没有受到任何战争的破坏,因此整座城市在难得的宁静中保持着原貌。由14个岛屿组成的城市如漂在水面之上,而水面之上就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美轮美奂的精美建筑,一条条连接岛屿的长桥,以及各式各样的船舶游艇和码头,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卷。这里的老城区,是人们最珍爱的地方,人们在里面工作、生活,吃喝玩乐,却从没想过要改变它一点一滴。为了保持它的原色原味,大家甚至情愿不开车,因为当年的老城当然没有建造停车场,如果住在较远的城外,也把车停在老城边,再步行或骑单车入城。 在古城,汽车并不多见,人们宁愿骑单车代步,也要维护老城的原貌。带头盔的单车女郎是否很有型?时尚令这个城市很惹眼,连橱窗也十分出位。

古典不但是斯德哥尔摩的建筑特色,也是斯德哥尔摩人的气质。这里的人们普遍文化素质很高,性情友善外向,热情待客,又绅士淑女般的彬彬有礼,当在街头向几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年轻男士问路时,他们停下谈得正热烈的话茬,稍为俯下身子热情地为你指路,友好的声音夹杂着好闻的香水传来,让人不禁感叹:真要命。曾有一本欧洲的旅游杂志评选全球最索的十大城市,斯德哥尔摩名列榜首,原因是这里的女郎在全球男士眼中是最美的。街头上擦身而过的多是像丽泰·嘉宝、英格丽·褒曼那样发色浅金、额头光洁、身材修长、穿着时尚的冷美人儿。或许就是古典又时尚的气息让人着迷吧。

斯德哥尔摩甚至被喻为“地球上最赶时髦的城市”。设计的创造力是享誉全球。每年二月,斯德哥尔摩都要举办一次设计展览会,而且只有在这里,“设计”一词才拥有最广泛的含义。它意味着以现代方式诠释室内陈设、照明、墙面装饰、建筑物甚至市容市貌,连细节也毫不马虎,总之一切都与众不同,既卓尔不群,又优雅美观。

8#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5:25:43 | 只看该作者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

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是我们北欧之旅的最后一站。掐头去尾算一下,能让我们走马看花浏览一下这座城市的时间剩下还不到一天。但即便如此匆忙,这座素有“北欧威尼斯”美誉的城市,还是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王国的首都。瑞典为君主立宪国家,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瑞典人口约八百多万人。

    作为北欧第二大城市、瑞典最大城市的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与波罗的海的交汇处,由一个半岛和14个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好似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湖与海之间。这也是她的“北方威尼斯”称谓的由来。

    游客若登高鸟瞰全市,横跨海面各具特色的70余座大小桥梁宛如一条条玉带将城市诸岛相连,苍翠的山岗、蔚蓝的海水和迂回起伏的街道融为一体,中世纪雄伟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与碧树红花丛中一座座精致的别墅相映成趣。





斯德哥尔摩英语里意为“木头岛”。城市始建于公元13世纪中叶。那时,当地居民常常遭到海盗侵扰,于是人们便在梅拉伦湖的入海处的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在水中设置木桩障碍,以便抵御海盗,因此这个岛便得名为“木头岛”。

关于斯德哥尔摩这个名称,在当地还有传说是,即古时梅拉伦湖上漂浮着一根巨大的木头,引导来自锡格蒂纳的第一批移民至此,建立了这座城市。民间另有一种传说:以前这里一片荒凉,海浪冲来的遇难船只的碎片堆满海滩,当地居民便捞取这些木片搭起简陋的小屋。由于这些木片均不成块,只是一条条木头样的废料,因此,搭起的房子东倒西歪。1250年,这种碎木房屋在小岛上形成了一条街,外国船只开到这里进行商贸活动,看见街上的房屋如此模样,不禁感到好笑,随口喊出“斯德哥尔摩”。“斯德哥”是木头的意思,“尔摩”则是岛的意思,合起来为“木头岛”。

由于斯德哥尔摩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在1436年被定为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最大城市。 斯德哥尔摩是个水上城市,她除了建筑在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中的一个半岛和十四座岛屿之上外,另外还有二万四千个大小岛屿近距离地簇拥着它。有多少岛屿就有多少湖泊,遍地湖海是它美丽的源泉。万千的湖泊如天上的星星一般把城市环绕,又如满身的珠翠一般把城市装扮。

今天的斯德哥尔摩既有典雅、古香古色的风貌,又有现代化城市的繁荣。在老城区,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不凡的教堂和高耸入云的尖塔,而狭窄的大街小巷显示出中世纪的街道风采。在新城区,则是高楼林立,街道整齐,苍翠的树木与粼粼的波光交相映衬。在地面、海上、空中竞相往来的汽车、轮船、飞机、鱼鹰、海鸥,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而远方那些星罗棋布的卫星城,更给人们带来一抹如烟如梦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10 编辑 ]
9#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6:11:06 | 只看该作者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1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1

斯德哥尔摩南区的斯塔丹岛,据说是当年旧城的遗址,坐落在这里的富于古香古色情调的斯德哥尔摩老城,是游客竞相前往的地方。老城区大街小巷均采用石头铺筑,最宽处不过五到六米,最窄处不足一米,不但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无法通行,就是两个人对面走过也得侧身相让。街道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店铺,出售古朴别致而精美异常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都聚集在这里。

瑞典王宫建于公元17世纪,为一座方形小城堡。是瑞典著名建筑学家特里亚尔的作品。这里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正门由两只石雕狮子分立两旁,两名头戴红缨军帽、身穿中世纪服装的卫士持枪而立,显得十分威武森严。皇宫四壁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中间是一个很大的场院。王宫卫队每天中午按古老传统举行隆重的换岗仪式,总是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 





据介绍,皇宫对外开放的部分包括:皇家寓所,古斯塔夫三世的珍藏博物馆,珍宝馆,三王冠博物馆,皇家兵器馆。在宫内可以参观各种金银珠宝、精美的器皿,以及宫内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南半阙的王宫教堂和国家厅以及北半阙的宴会厅至今保持着原有陈设,对公众开放。皇宫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大幅的历代国王和皇后的肖像画,穹顶饰有磁埋和雕刻绚丽的绘画。据说大多出自17世纪德国美术家之手。有的室内还陈设着古代的战车兵器、珠宝饰物、金银器皿和手持长矛、全身披挂着铜盔铁甲的中世纪骑士的实体模型。可惜由于时间太紧张,我们只能在看完王宫换岗仪式后,不得不抱憾离开去前往王宫东侧的瑞典国会大厦。



瑞典的国会是向国民开放的。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公民或小学生,当这里举行有关国是国政的辩论会时,你都可以来此旁听。因而瑞典儿童的政治茅塞就是在这活生生的现实政治现场观摩中开启的,这比接受政治课堂上和教科书中的灌输,要直观和深刻许多。

然而瑞典王室的居所并不在皇宫,而是在距市中心15公里皇后岛上的夏宫(Drottningholm) ,也称皇后岛宫。夏宫最早是由约翰三世在16世纪后期为他心爱的王后卡特林娜建造的。1661年,一场大火将这所宫殿化为灰烬。第二年,当时的皇太后、瑞典历史上著名的赫德维格在原址重建夏宫,并作为自己的居住地。以后几百年也都成为瑞典王室的居所。 目前有三分之二开放供游客参观,三分之一是现任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居所,并不对外开放。夏宫占地广阔,有美丽庭园,精致雕刻,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比起巴黎的凡尔赛宫毫不逊色。它是瑞典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点。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14 编辑 ]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6:35:39 | 只看该作者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2

一串镶嵌在湖与海之间的珍珠——斯德哥尔摩掠影(转)续2

  夏宫内部的装饰十分奢华,兼具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当年的瑞典在赫德维格的统治下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所以她任命那个年代最有名的建筑师尼克德姆斯来设计,以求新王宫能建得雄伟豪华和自己的身份匹配。王宫的建造过程经历了近40年,由尼克德姆斯父子共同设计完成。但遗憾的是由于同样时间原因,我们无法亲眼目睹,只能抓紧时间到后面御花园去参观欣赏一番。  





  随着花园的小径一直走到了小山后面的一座色彩绚丽的房子前,只见它有着粉红色的外墙,翠绿的仿琉璃瓦顶,还有鲜黄色门梁和装饰,充满东方情调的造型以及欧化了的龙凤雕件在欧式园林中特别可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皇后岛上的中国宫。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当年国王福雷德里克为了给王后乌尔里卡一份独特的生日礼物,绞尽脑汁建造的,在18世纪的瑞典,中国的青花瓷器格外受到垂青,东亚风格也成了上流社会特别流行的时尚,于是国王在后山悄悄地建了这座在洛可可设计基础上溶入东亚风格的中国楼,然后在王后生日的时候假装作不小心走到这里,惊喜的王后对中国楼一见钟情。中国楼不仅外形独特,内部更是瑞典特色的洛可可装饰的经典之作。因此自它完工后就深受王室和来访者的喜爱。起初为木质结构,规模也较小。10年后,国王下令以木石结构重新修建此宫,于1769年建成,20世纪50年代,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遂成今日之风采。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位于市中心以西的国王岛东南端,濒临秀丽的梅拉伦湖。它是斯德哥尔摩市的象征。建于1911年至1923年,历时12年。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高高耸立的钟楼顶端,是代表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金色三王冠,这一象征着曾经的卡尔马联盟的镀金王冠也已成为市政厅最常为人提及的特点。钟楼内则设有以艺术品展览为主的博物馆。钟楼高达105米,登临其上,即可一览斯德哥尔摩市景。

就功用本身而言,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与欧洲其他城市的市政厅并无二致,这里是市政会议的召开地和市府公务的办公地,只是由于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王后与各方贵宾齐聚于此,为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举行隆重的晚宴,  使得市政厅内一层被称为“蓝厅”的宴会厅声名鹊起,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著名旅游景点。(“蓝厅”的色彩其实是砖红色的,不知为何称“蓝厅”)  

蓝厅内楼梯台阶的设计颇具匠心。参加诺贝尔奖晚宴的女士都穿着长裙,下楼梯时都会担心被自己的裙子绊倒,但又不能一直盯着脚下,免得有失雅观。于是建筑师厄斯特贝里特地请自己的夫人在楼梯上反复试走,从而测出最安全的楼梯台阶高度,然后在楼梯对面墙壁上找到一个定点,做上星型记号。只要女士下楼时双眼平视这个记号,依照自己平日走路的步伐,就能保持良好的仪态。台阶共27级,每级高约三寸,阶面宽约一尺。据说,市政厅建成已80多年,在蓝厅举办过的宴会不计其数,但从未发生过鞋跟或裙子被踩的事故。

蓝厅之外,在市政厅二层还有另一装饰华丽的大厅“金厅”,是市政厅又一知名之处。金厅长25米,以厅中金属和彩色玻璃拼嵌而成的壁画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壁画共耗费了1800万块1平方厘米大小的金属和玻璃块,左右两壁以历史为题材,左壁叙事、右壁述人,分别表现了瑞典历史上的海盗时代等各个时期以及瑞典史上的重要人物。前方正墙中间一整面墙以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作为装饰重点,主题为左手拿皇冠、右手握令牌保护着斯德哥尔摩的“梅拉伦湖女神”,由Einar Forseth设计创作,共享了近190万片细小金叶,以烧制法与玻璃结合后镶嵌而成,是当代最大的镶嵌画之一。女神脚下左右两侧分别为来自亚洲和欧洲的各族人种,寓意各地人民皆以斯德哥尔摩为心中之理想地。

每年12月10日,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斯德哥尔摩,这里正是“诺贝尔奖”(Nobel Prize)颁奖典礼的地点,也是设立该奖项的阿尔弗雷得-诺贝尔(Alfred Nobel,1833-1896)的出生地。除了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外,其余奖项颁发仪式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由瑞典国王向获奖者颁发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诺贝尔奖原本在斯德哥尔摩的GRAND HOTEL举行颁奖及庆贺宴会,1918年宴会地点移往市政厅“蓝厅”,而在1926年把颁奖地点移往“音乐厅”。

在市中心,斯德哥尔摩老广场邻近斯维亚大街的地方,坐落着古朴典雅、别致大方的蓝色正方形建筑,这就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Konserthuset) 。游客依据它的外表颜色也叫它为“蓝色大厅”,但却不是上述市政厅的“蓝厅”。从1901年开始,每年评发诺贝尔奖金一次,届时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隆重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章。

音乐厅门口耸立着一个很高的雕像,中间最高处站着希腊神话中手持竖琴弹拨的歌手俄尔甫斯,下面还有一圈雕塑围绕着他伴唱。 音乐厅前面的干草广场(Hotorget),历史上就是一个贩卖干草和木材的集市,它与蓝色音乐厅比邻,广场上白天有许多露天摊档,有很多中东小贩在这里摆摊售卖鲜花和水果蔬菜。见到我们,会用一、两句不太熟练的中文热情地向中国游客打招呼。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  还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和雕塑,它们都无声地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7-5 13:27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6-24 12:34:08 | 只看该作者

瑞典皇家图书馆



瑞典皇家图书馆 Kungl. Biblioteket = The Royal Library or Sweden
  馆长:托马斯·利德曼(Tomas Lidman)
  因特网网址:http://www.kb.se/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 9:00 – 20:00;周五 9:00 – 19:00;周六 10:00 – 17:00;周日闭馆。。
  【基本情况】
  多年来人们一直讨论将皇家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以突出其为子孙后代保存管理瑞典印刷资料的职能,实际上瑞典皇家图书馆一直起着国家图书馆的作用。1661年的一纸法令要求瑞典王国内所有的印刷商必须在其所印的出版物发行前送1册给皇家图书馆,其原意并非为呈缴保存而是旨在审查监控文献内容。虽然再三警告,但印刷商仍置若罔闻,1707年法定缴送增为6册,通过国家档案局分发给皇家图书馆、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图尔库大学和多帕特大学。此后通过了不少缴送法,最新的修订是在1993年,补充了电子文献的缴送。
  1661年的法令使该馆具有了国家馆的地位,其使命包括保存瑞典的印刷资料及国外出版的有关瑞典或瑞典人撰写的资料。但在未成为独立行政部门之前,它也并非完全是国王的私人图书馆,只不过王室成员在17世纪常常不能清楚区分家族财产与国家财产的界限。根据1713年饬令,图书馆定时向参观者开放,但不外借。1863年除了保存本外可以外借,开始起到公共图书馆作用。1878年哈姆莱噶登馆舍投入使用时,图书馆已经成为完善的国家图书馆了。
  皇家图书馆藏书的源头是瓦萨王室国王的藏书,1520年古斯塔夫·瓦萨开始收集历史、科学和理论与音乐类印刷品及地图,其子埃里克十四世、约翰三世和卡尔九世继续扩充。1587年约翰三世将王宫80米的长廊布置成开放式书架,号称“绿色长廊”。1568年图书馆就有了第一本图书目录,1595年尼克劳斯·奥莱负责管理国王的图书。瓦萨王朝常从国外购进图书,但他们更乐于趁宗教改革之机把瑞典天主教修道院的藏书充公。1620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将瑞典中世纪修道院的图书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镇库之宝。以后数十年间,图书作为战利品洪水般从波罗的海、波兰、德国、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丹麦涌向瑞典,充实了乌普萨拉大学和皇家图书馆的馆藏。1648年,13世纪早期由本笃会修道院修士书写的手抄本“魔鬼圣经”被布拉格的征服者们带回瑞典。另外,当瑞典人报捷时还送回在当地散发的传单,所以皇家图书馆有欧洲最古老的新闻记录。
  1611-1634年约翰内斯·布雷乌斯担任首位皇家图书馆馆长,他一度身兼三职。其继任人是马斯特·拉尔斯·福内柳斯,既负责原来的藏书也管理克里斯蒂娜女王宫内的藏书。1650年克里斯蒂娜女王请了几位外国学者来管理图书馆,荷兰人埃塞克·福西肖斯编制了图书排架目录,使女王的藏书今天查找起来都十分方便。为了储存图书,克里斯蒂娜女王在王宫侧翼开辟数间书室,她还随意将图书送给亲信——德·拉·加尔迪或机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建立的培养文官和教士的文法学校。由于未支付福西肖斯报酬,他拿走了大量图书和手稿,今天这部分藏品可见于莱登大学图书馆。1654年女王退位时还将大量珍贵藏书带走送给了梵蒂冈图书馆,在那里形成专藏。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打败波兰和丹麦的战利品使图书馆的损失得到补偿。1683年卡尔十一世将克里斯蒂娜女王藏书中的6000册捐给了隆德大学图书馆;加尔迪藏书的大部分捐给了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瑞典文著作和历史文献转移到1666年成立的古物学院,1690年又转给1630年成立的古物档案馆。1697年因皇宫失火而损失了2/3的收藏——17,386卷图书和1,103件手稿,失火后目录上的藏书仅剩6826卷,手稿仅剩283部。以后藏书几经迁徙,1768年皇家图书馆迁往新落成的皇宫东北翼,1796年房间才装修完备且要与其他几个机构共享,很快图书馆空间就不敷使用。
  失火后的图书馆开始有限地向公众开放,但在选址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1705-1741年间图书馆还是收到不少赠品,如750年未经审定的拉丁文本圣经以及古老的突厥语图书等。但是图书馆地位不稳定,1703年决定每年经费600银币,不足以购买两种外国杂志和应付图书装订及购买蜡烛。1770年议会拨给图书馆一批图书,供图书馆自由买卖和交换使用。在安德斯·瓦尔德任馆长(1758-1795)期间,皇家图书馆逐渐走上正规。分别从不同人的藏书中补充了中世纪的手稿、伊斯兰文手稿,并收回了原来属于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而被克里斯蒂娜继承后送人的图书,几十年间馆藏翻了一翻。国家档案局也收集资料,1880年左右两个机构曾进行藏品交换。
  皇家图书馆十分注重对瑞典文印刷著作的收集,1813年的一份官方报告为皇家图书馆勾勒出远景。根据报告,图书馆应收藏每本与该国知识有关的出版物,拥有覆盖整个王国的综合性瑞典文献。虽然有1661年的法令,但政府却并未强制实施。1828-1840年皇家图书馆从个人手中购买了大量有关瑞典历史、传记、学术史和文字的藏书。1843-1865年间的两位馆长对藏书进行整理,把外文和瑞典文资料分开,并设立瑞典文部,有系统地对临时性文献进行归类。1844年经过乌普萨拉大学文官考试的克莱明到皇家图书馆供职,克莱明深谙搜集图书之道,迅速征集到大量私人藏书,他独一无二的收藏知识使其成为馆长的当然继承人。
  在古斯塔夫·爱德华·克莱明馆长(1865-1890)的推动下,结合斯德哥尔摩城市整体规划,1870年议会派遣年轻的建筑师达尔负责设计和实施建馆,1871年7月新馆在哈姆莱噶登——从前瓦萨王室的菜园,这时的贫民窟上破土动工。由于瑞典工业处于转型期,财政紧缩,施工开始不很顺利,当其工业有所发展时,问题才迎刃而解。1877年11月9日,皇家图书馆成为独立行政机构和瑞典的国家馆。1878年1月1日克莱明带着珍贵的圣经手抄本最后一个离开王宫图书馆;王宫空房子中只剩下奥斯卡二世和索非亚王后的图书,经过整修后于1896年开放为贝纳多特图书馆。1878年1月2日位于哈姆莱噶登的新馆舍向公众开放;当时组织搬迁的埃洛夫·腾纳尔后来成为隆德大学图书馆馆长。
  作为国家图书馆,资料采集和编目十分重要。由于没有明晰的目录,皇家图书馆查找信息有时得看分类财产账目上的号码。1879年到1890年克莱明馆长把书目工作视为医治自己气喘病的良药,同时他苦心孤诣地收集美国瑞典人文献,还强调收集灰色文献的重要性。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文化、民俗、习俗和商业生活发展史资料被分成149类,对后世研究者造福匪浅。埃洛夫·腾纳尔建议为公共图书馆编制1886年以来瑞典所收集的外国出版物联合目录,该计划被1903年担任馆长的达尔格伦付诸实施。
  达尔格伦曾在议会供职,利用其丰富的关系网为图书馆谋利,争取到更多的财源购买图书和支付员工的工资,1910年馆长头衔正式成为“国家馆长”。他对皇家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认为总体与乌普萨拉大学图书馆相当,前者瑞典文藏书略胜于大学,但后者的手稿远胜于皇家图书馆,皇家图书馆的强项是目录学、教会史、文学、地理、艺术、考古、政治经济学及政治学的历史文献和报纸,在历史、传记、法律、小说和哲学方面两者旗鼓相当。按照他的估计,图书馆独一无二的收藏就是灰色文献,当时已经近100万件。与其前任不同,达尔格伦注重通过伦敦、巴黎、海牙和莱比锡的代理商采购外文资料。于是荷兰17世纪的印本、各地收藏家的专藏纷至沓来成为皇家图书馆的专藏,如歌德、瓦格纳、吉普赛文献等。1909年对皇家图书馆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图书馆获得131,500瑞典克郎,提高了薪金,每日工作6小时。过去由于工资低下很少能雇佣到人手。
  1916-1940年担任馆长的埃塞克·科林是位研究人员,对1700年前瑞典印本书研究是其长项。通过在国外游历,他认识到字顺式分页目录应转换为卡片目录,并于1928年投入使用。科林的声望促使他建立了与国外机构的交换,但他没抓住时机与斯德哥尔摩大学院合作。由于瑞典著名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74-1882年曾在图书馆工作,所以将其大量手稿存放在图书馆成为顺理成章的事。科林希望扩大图书馆空间来满足增加的需求,1942年官方批准了计划,1946/47年预算到位,但具体进行却推迟了10年。
  1952年乌诺·维勒斯任馆长为图书馆开辟了新纪元,既从政府获得了购书经费,还获得100万克郎得以对图书馆进行大修。1953年他与斯德哥尔摩大学院签订协议,使皇家图书馆兼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图书馆,大学回报以大学的学位论文,供其进行交换。皇家图书馆终于获得了隆德大学在1818年就获得的特权,建立起270条新交换渠道,到1976年已有交换单位654个。1953年建立图书保护部,继而购买了先进的图书装订设备。在旧的外文部建立采选部,设立专门的编目组。虽然30年前科林在该馆编采选目录时就有编辑国家书目的思考,但1951年瑞典出版商协会由于财政困难被迫终止其生产了80年的国家书目,皇家图书馆临危授命,按照饬令设立了专门书目机构。书目机构的首要任务是重构皇家图书馆目录,1956年使用新的编目规则和排架系统,20年后又引进了计算机系统和LIBRIS(图书馆信息系统),终于实现了科林的宿愿。1958年皇家图书馆为大学免费提供瑞典印刷资料编目卡片,1975年该项工作转为计算机目录。1958年开始设立录音和留声机唱片部门,像法国国家图书馆那样收集全国的声音档案。1979年这部分收藏移交给国家声像档案馆。
  维勒斯的首功当为重组图书馆和扩大图书馆空间。1946/1947年拨的59万瑞典克郎一直未使用,1956年至1971年由伯格曼设计分四个阶段对建筑物进行改造。首先将顶楼全部分割成系列楼层;中央电梯取代了旧式的小书梯;最后在北墙下修建了3座地下书库,通过玻璃走廊与主楼相连。这一时期还在斯德哥尔摩西北部建立的政府图书馆仓房,图书馆之间进行图书馆流动服务,仓房一再扩建但总不敷使用。
  伯格曼的改扩建竣工后,用户和资料的增加超过预期,每年入藏资料15万件,相当于每年架长增加1公里。1977年维勒斯退休前,图书馆收到大量捐赠的手稿和档案,图书馆也经常割爱,如将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图书馆1880年受捐负责东亚收藏的“日本文库”舍弃。
  1956年成立由国家馆馆长任主席负责有效协调科技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图书馆委员会,但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员工则希望科技图书馆在大学图书馆与皇家图书馆之间责任分明。1977年皇家图书馆不再承担大学图书馆的部分责任,11月维勒斯退休时明确皇家图书馆负责LIBRIS的管理。另外,皇家图书馆将由政府指派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馆长任期6年。
  1979年政府成立了与研究图书馆委员会进行合作的瑞典科学技术信息代表团,政府选择建立与皇家图书馆平行的科学信息机构,使皇家图书馆失去其在图书馆界的中心作用,这时两者间的相互尊重至为关键。1987年成立专门机构对图书馆形势进行评估,结果认为应该由皇家图书馆全权负责LIBRIS以提升该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取代信息代表团的规划和协调职能。变化始于1988年夏,皇家图书馆得到了用于发展的资金。皇家图书馆再次成为瑞典信息提供的主要推动力,乌诺·维勒斯的继任者拉尔斯·泰奈尔实现了前任建立有效、强大皇家图书馆的雄心。
  只有发展才能使图书馆界受益,领导明确管理反而简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内部组织改革的需要变得日益明显。新技术的涌现要求国家馆对各种介质的出版物予以保存,以保存国家的历史。计算机系统符合图书馆内工作流程和公共服务,计算机的引进使原来的组织形式显得过时。在泰奈尔任期内还开始了新一轮的馆舍重建,但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他的继任者吸取了经验教训,终于在1993年夏季开工。
  1977年解除了历时25年的双重职责之一——斯德哥尔摩大学人文学图书馆的职责后,图书馆虽不再购买政治和社会科学的外文文献,但采选人文学科外国文献的政策延续至今。1981年临时文献组不再对临时文献进行详细编目。同时由于报纸纸张质量差不能永久保存原件,1983年皇家图书馆获得专项资金将瑞典报纸内容进行缩微,在城市北部成立的缩微组现在仍在进行回溯性缩微。
  90年代以来政府日益感到皇家图书馆是追求连续性图书馆政策的战略资源,不仅官员就是政客在考虑与研究和高等教育相关的图书馆事务时,他们也力图将这些考虑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于是皇家图书馆的资源得到进一步利用并受到倚重。
  国内合作与发展部(BIBSAM)确保了瑞典研究图书馆发展的广阔前景,极其重要的是它领导的合作完全出于自愿。首先是开发和管理专门的国家资源系统,一些中央研究图书馆按照规划承担了向研究、开发和高等教育团体提供专门领域信息的任务,并获得一定的报酬。BIBSAM系统是该部门最大的项目,占其预算的一半。该部的责任包括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和出资进行开发(包括制定标准),安排课程和会议,收集处理统计数字和监控法律事宜。
  近年来,国际上图书馆与信息政策界限放松,协作发展部在欧盟图书馆规划框架内开展活动,在全国范围增加档案馆、博物馆即研究机构和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创新。基本思路是在现代技术支持下消除相关部门的壁垒。1995年对大学图书馆的分析表明必须考虑作为关键因素的信息技术发展,教学法改革导致大学生数量的戏剧性增加。从调查发现图书馆资源的强化值得认真考虑,员工和空间都需面对从用户方面来的压力。另外,调查指出,技术问题要求学生改进掌握信息的技巧。要把图书馆使用纳入教学过程,合理制订电子文献导航计划。
  由此可见皇家图书馆是历史悠久的研究图书馆兼国家保存本图书馆,有完善的图书馆缴送法,馆藏宏富检索方便。作为国家中央图书馆,皇家图书馆负责协调瑞典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信息系统,同时与国内外图书馆开展合作项目,如:与尼加拉瓜及波罗的海国家馆开展的合作、文献数字化、图书节、国会图书馆主题标目、图象数据库平台等。该馆开展馆际互借,为国际图联、英国专业图书馆与信息机构协会、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执委会的成员。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6-24 12:35 编辑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1:35:32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大学

斯德哥尔摩也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内有50多座博物馆,如民族、自然、美术、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馆等,分门别类,各有千秋。在斯坎森露天博物馆,有150座从瑞典各地搬来的农家小舍,风格各异,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现出瑞典古代劳动人民所度过的那些简朴而富有意义的岁月。还有藏书达100万余册的皇家图书馆和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等。





斯德哥尔摩大学  
  建立时间:1877年
  地理位置:斯德哥尔摩
  学生人数:37,000
  学校性质:公立大学
  中国教育部认证学历:认证
  教师人数:6,200
  平均生活费:6-7万人民币
  入学时间:每年9、2月(部分专业)
  所授课程:硕士
  【学校名称】:斯德哥尔摩大学
  【英文名称】:Stockholm University
  【所属地区】:瑞典斯德哥尔摩
  【学校性质】:国立大学
  【学校概况】:斯德哥尔摩大学是瑞典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也是瑞典高等教育科研的中心机构。

  斯德哥尔摩大学建立于1877年,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建立授予学位制度,在随后的20年间创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1960成为国立大学,四年后又增加了社会科学学院。 从此学生人数陡增,校舍逐渐扩展。目前拥有约34,000名在校生,其中1800名外国留学生。教师人数1,900人, 其中教授200人。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大学院共设80个系,近800门课程,每年组织30次教学活动。年财政预算17亿克朗,其中37%用于研究,24%用于教学。大学的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藏书250万册,9000种瑞典和外国期刊,1650个研究和学习场所,各个方面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所在地环境优美,公园式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气息。

  【学院和专业设置】:
  斯德哥尔摩大学有4个学院:自然科学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和法学院,另外斯德哥尔摩大学还开设几门国际硕士课程,有教育学,法律,瑞典社会研究和工商管理。还设有波罗的海问题、日本问题、大众传播工具、国际移民和种族关系、亚太地区、儿童文化6个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问题、拉美问题、国际形势、国际教育、海洋生态学5个研究所。本科设第一级学位,学制3~4年;研究生阶段设博士学位,要求取得第一级学位后再研读4年。还设有1~2年半的短期课程。经费均由国家提供,免收学费。教学用语为瑞典语。
  ◆数理部分:冶金学、理论物理、数学、航天物理、应用数学、物理系统、航天科学、微粒子物理等。
  ◆生物部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放射生物学、自然资源管理、动物生理学、海洋生态、细胞科学、神经科学和神经毒理学、分子生物、基因、遗传学、免疫学。
  ◆化学部分:生物化学、无机和有机化学、化学分析、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化学、应用化学等。
  ◆大地科学部分:地质学、地理学、矿物学、石油储藏、地质化学、测量、遥感等。
  ◆社会科学部分:经济历史、社会工作、环境心理学,污染与环境、经济和务工、公共事业管理、公共行政事务、社会学、统计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发展研究、教育学、信息加工、国际经济、政治科学、商业管理、人口学、人类的地理分布、社会心理学、国际关系、巴尔干研究、社会政策等。
  ◆语言部分:斯拉夫语言及文学(国别)、普通语言学、阿拉伯语言及历史、罗马语言、法语、印度支那语言、演讲学、英语、汉语及中国文化、韩语及文化、瑞典语。
  ◆法律部分:民法、市场法、消费者保护法、公共法律、法律程序、金融和经济法、刑法、法律历史、犯罪学、罪犯改造、国际法、劳工法、保险法、法学理论等。
  ◆历史哲学部分:考古学、斯堪的那维亚语言和文化、比较艺术史、古代文化和文明、实践哲学、文学历史、儿童文学、宗教历史、戏剧及其历史、艺术理论、新闻学、文学、理论哲学、思想历史、城市历史等。
  ◆研究中心:除了学院之外,大学还有分院和一些中心,如:巴尔干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双语言研究中心、自然资源和环境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英语学生分院、国际经济研究分院、社会研究分院、海洋研究分院等。

  【学校声誉】
  许多杰出的教师和研究者曾在这所大学工作过,其中有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雷尼乌斯,著名的俄国数学家娃耶斯基。后者于1884年升该院教授,成为全欧第一个有教授职称的妇女。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2:56:14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老城



     进入斯德哥尔摩的老城峡湾,峡湾在半山腰,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老城和静静流淌的河水,暮色中,依稀可见对岸的王宫和一个大型的游乐场,还有渐渐远去的渡轮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从环游斯德哥尔摩的市中心开始,城市的车道很宽,两侧的树很美很有特色,混杂着秋绿色、金黄色和红枫色,茂密而赏心悦目,这里的公寓和别墅是北欧最美的,造型优雅别致,色泽浅淡滋润,窗台的花卉布置得恰倒好处,显示主人的品味非同一般,且到处都有湖泊和森林,是城市和大自然结合得最完美的“楷模”,毫不夸张地说,瑞典人只要一走出家门,便可以拥抱大自然,对于我们这样的观光客来说,无论把视线投向那里,都是“满目皆风景,无处不风光”,加上优厚的社会福利,国民衣食无忧,养老无虑,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真可谓北欧版的“世外桃源”。沿着两边是栅栏、中间是鹅卵石铺就的丘陵般的山坡,我们恍若来到一个“仙境”,茂密的树林层峦叠“彩”,丰富的色泽温暖了我们的视线,依旧是秋绿色、红枫色、金黄色的组合,象一首柔美的色彩咏叹调,落叶洒在地上,便觉那色泽也融入了里面。往海边走过去,依稀可见树林中隐隐约约有一些娴雅的别墅。

      不知道“赏心悦目”这四个字是谁发明的,竟能如此完美准确地道出我们的感受,老天太帮忙了,蔚蓝的天空纯净透明,薄薄的云雾在悠闲地飘拂,空气中荡漾着一股润泽的气息,我们在山坡上的一个平台眺望大海,平台上有白色的别致的座椅,周围布置着鲜花,海边有红枫色的树林在随风摇曳,蓝色的海面上密集着白色的游艇,和那紧挨的桅杆和此起彼伏的鸽子构筑了一道无法比拟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往返,久久难忘。接着我们走下台阶,去海边散步,领略北欧最美的风情。  

     斯德哥尔摩市区内有皇宫以及很多可爱的纪念品小店。皇宫是意式巴洛克型式,皇宫区內有很多建筑,包含王室住所、宝库、两座教堂、军械库、古斯塔夫三世博物馆....等等,都在有同一个区域內。瑞典的街道很多,例如皇宫外街、峡湾街、图书馆街、皇后街等。每条街道都不尽相同,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每条街的不同文化基调,但是最终还是非常体现瑞典自身的建筑特点。皇后街是一条狭长的购物街,整洁、气派而没有一点凌乱,街上有很多购物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尽情地选购自己需要的地方特色。例如明信片等。

     去老城的路上经过一些水域,因为到处是海水形成的湖泊,瑞典素有“北欧威尼斯”的美称,水中有一些建筑和古堡,这时的天空有一种很诡秘的色彩,云中有青灰和暗暗的灯光色,仿佛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古堡更具中世纪的氛围。瑞典王宫位于中央广场旁。王宫的教堂、国家厅和宴会厅陈设如旧,华丽的大厅里,壁上挂着历代国王和王后的大幅肖像。

     在一些室内陈列着瑞古古代国王的王冠、王袍、权杖、战车、兵器、珠宝、饰物和金银器皿等,这些都让人依稀可见昔日王室的赫赫权势。王宫共有608间房间,比英国的白金汉宫还多4间。最让游人开眼界的是夏季每日中午在王宫前举行的卫队换岗仪式。换岗卫兵身着华丽服饰严肃而庄严地履行着古老传统的换岗程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1:50:37 | 只看该作者

骑士岛

骑士岛



     骑士岛Riddarholmen是老城西面的一个小岛,上面的古老的Riddarholmskyrkan今日安放着很多国王和王后的遗体。

    在17世纪瑞典最强大的年代,这里是有势力的骑士和贵族们居住的地方,曾经是斯德哥尔摩的政治中心。岛上的建筑古色古香,色彩丰富,充满了中世纪的味道。

    岛上有个广场叫做伯格吉尔广场Birger Jarl Torg,是这个岛的中心,岛上重要的建筑都外这个广场四周。这个广场是以斯德哥尔摩的创始人伯格吉尔Birger Jarl的名字命名。广场中央是伯格吉尔的雕像,是弗格伯1854年的作品。四周有的最高法院,万格斯卡宫和城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的比尔耶尔亚尔圆塔,这些建筑都很有看头。高大的骑士岛教堂Riddarholmskyrkan是骑士岛最突出的建筑了。哥特式红砖主建筑上的黑色的铸铁塔尖直冲云霄。骑士岛教堂非常古老的结构可上溯到1270年,当时国王马纽一世拉杜拉要求为方济各会士建起了这座修道院。虽然此后教堂经历了很多整修,但我们知道它最初的建筑方案是典型的方济会式,当初没有塔楼,但有两个中殿。一些小堂是十五世纪时加上的,而那座极高的钟楼建造于1846年。

      目前教堂有三个中殿,装饰著无数的六翼天使骑士会徽章、战利品饰和会旗。很多瑞典国王和王后埋葬在这个教堂里。在老特信设计、卡尔哈勒曼完成的建于1738—1743年间的Karolinska Gravkoret内,葬着国王卡罗十世古斯塔夫、卡罗十一世、卡罗十二世和他们的王后,以及王室的一些王子等。Gustavianska Gravkoret建于1633年,是尤斯特韩的作品,里面安放有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大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古斯塔夫三世的石棺,另外除王室姻亲之墓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坟墓。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6-28 12:03 编辑 ]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6-30 10:36:26 | 只看该作者

斯德哥尔摩格里波斯霍尔姆古堡等



格里波斯霍尔姆古堡是瑞典著名古迹,坐落在斯德哥尔摩以西60千米的梅拉伦湖滨。这个有4座高大楼塔的红色建筑,由瑞典王国奠基人瓦萨国王于1587年开始兴建。在碧波环绕、苍山相衬下,显得十分壮丽。古堡前陈列着两门大铜炮,旁立一木牌,写着:“在此展出的两门大炮,是1581和1612年从俄国人手中缴获的”。l6世纪起,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俄和瑞典曾不断开战,这里陈列的两门大炮,就是当日寸瑞典军队的缴获品。古堡现以收藏肖像画而著称。



斯德哥尔摩居民引以为傲的地下铁也直得你去一探究竟。致力于提高生活品质的瑞典人,把地下铁建造成一条艺廊,总长108公里,每一站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其中最美的是T-Central站,月台和铁道都从自然岩石中凿开,蓝白色的墙壁上画满蓝色的巨型树叶,加上特殊的照明效果,恍若置身原始洞穴之中。



国立古物博物馆横跨1万2千年的历史,收藏了从石器时代到古斯塔夫瓦萨王朝的各种古物。不过,因为收藏实在太庞杂,逛完一圈可能就要耗去一天时间,所以,建议你花10块瑞典币租个语音导览,然後直接走到最精彩的金厅(Guldrummet)去。

这个精心设计的储藏室,是专门用来陈列瑞典最珍贵的金、银饰品,其中有些是黑暗时期(Dark Ages)及维京时期(Viking Era)的古物。以17号展示櫃裡的那条有1500年历史的古老项鍊为例,当它于60年代被发现时,竟然是被瑞典南方某农场拿来当闸门的门闩。此外,在中世纪馆(Medieval Section),则相当完整地呈现了北欧的教堂艺术,包括一些壁画及神职人员的用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9 22:26 , Processed in 0.10662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