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楼主: 小徐6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瑞典旅游指南

[复制链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09:44:46 | 只看该作者

马尔默HSB旋转中心



是瑞典马尔默的摩天大楼,由西班牙建筑师圣地牙哥•卡洛特拉瓦设计的杰作,建筑极具特色,在2005年8月27日正式开幕。该大楼于2001年2月动工,大廈最底2個区层是辦公室,其餘7個區層共有150個豪華住宅單位,可容納約3萬人在內工作、居住。總面積1.5萬平方米,平均每單位100平方米(1076平方呎)。住所可眺望農田、瑞典南部邊境以至有一海之隔的丹麥。   負責興建摩天大廈的HSB建築公司,原打算把住宅單位出售,但鑑於成本高昂,最後決定只把單位出租,最貴的單位月租約近3仟900美元。租客最早可於2005年11月遷入。楼高190米、54层的它是欧洲第二高的住宅大厦,斯堪的纳维亚最高的建筑物。该大厦分九个区层,每个区层五层。每个区层的方向都跟下面的区层不同,其中最高的一层和最底的一层成直角,看起来整座大厦好像转动了一般。大厦的设计源自雕塑TwistingTorso。第一、二个区层用作办公室用途,第三至九个区层用作住宅,而最高的第53、54层是会议室。住宅区中,每层有三至五个单位。
  
旋转中心的其中一个建造原因,是2002年马尔默的旧地标、造船业起重机Kockumskranen(原址离旋转中心不到一公里)迁移。旋转中心便可作为马尔默的一个更国际化、更现代的新地标。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13 09:46 编辑 ]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0:37:10 | 只看该作者
大广场



    大广场(Stortorget),广场是城里最古老的广场。470多年前由当时的市长库克下令兴建的。他的故居就在广场附近,是座典型的汉萨风格的棕红色建筑。市政厅建于1546年是幢荷兰文艺复兴式样的建筑。市政厅右边有个漂亮的棕红色建筑叫狮子药店,建于1571年因其一层的古老药店得名。广场中间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的骑像,就是他占胜了丹麦把马尔默彻底变成了瑞典的城市。

小广场



建于1591年,四周都是16至18世纪半木结构的房子。最早这里是城里主要的集市,如今这里成为马尔默最热闹的地方,也是餐馆、咖啡馆和礼品店最集中的地方。

中心广场



马尔默的中心广场,位于市政厅东部。广场建于16世纪,据说是北欧最大的广场。广场还是一个购物中心,深受当地人喜爱。广场的中心有一座查尔斯十世古斯塔夫(1622to1660)的雕像。查尔斯十世曾勇敢地领导瑞典人民抗击丹麦。
4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10:15:46 | 只看该作者

马尔默市图书馆

马尔默市图书馆

2008-12-12





    在瑞典马尔默市图书馆安静而优美的阅读环境中阅览书籍。马尔默市图书馆对市民实行免费借阅,是北欧最现代化的图书馆之一,从查询、借阅、租借、归还全部实现自助服务,如有特殊需求,每个厅都有专业馆员提供帮助。此外,坐轮椅的残疾人和推着婴儿车的妇女可以在任何厅内阅览。该馆始建于1901年,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藏书50万册、音乐CD20000张、杂志及周报2000余种,汇集全球各种文字日报160余种。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离家外出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更多地学习知识和技能,纷纷前往图书馆,以获取知识的能量,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人们之所以迫切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去图书馆,是因为对渴求知识的人们来说,图书馆是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为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早在几年前,该图书馆实行24小时全天侯的开放,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无奇不有:瑞典图书馆可以“租人”

  瑞典南方地区马尔默图书馆可以让你“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与你交谈,这个人比一本书会给你提供更多的见识。

    马尔默图书馆的尤拉·布罗希德告诉法新社记者,这个真人图书馆本周末计划让包括1名伊斯兰教长、1名记者、1名穆斯林妇女和1名吉普赛人在内的9人组成一个团体,供大众“租借”,人们可在图书馆的户外咖啡馆里与他们进行45分钟的谈话。

  布罗希德说:“也许不是所有的记者都那么无所不知和追求轰动效应,他们其实并不可怕,他们也对什么事都好奇。也许并不是所有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都那么爱愤怒和偏激,他们其实非常聪明而且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交谈,人们可以了解他们真实的一面。

  布罗希德说,如果读者有兴趣,这9个“书目”不难找到,但必须要为他们的服务支付“一笔小费”。据报道,如果这一计划成功的话,马尔默图书馆年底将再举办一次类似的活动。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49:16 | 只看该作者

马尔默城堡等

马尔默城堡



  马尔默城堡(Malmö Castle)是一座位于瑞典马尔默(Malmö)的城堡。在1434年时城堡建立在城市南部的沙滩边,直到16世纪中还不是现在看到的模样。后来因为很多其它的防御工事陆续建造起来,使马尔默成为瑞典防御最牢固的城市,不过这些工事里只有马尔默城堡保留了下来。

马尔默胡斯
 


    马尔默胡斯(Malm?hus),由马尔默胡斯城堡和周围的城堡花园、国王公园、城堡公园及周围的几个博物馆组成。马尔默胡斯城堡为两层护城河环绕。最早在这里建城堡的是丹麦人,丹麦国王把这里作为他的行宫。1937年城堡又改建成博物馆。包括自然史博物馆,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

里伯斯堡海滩概述:
 


    里伯斯堡海滩(Ribersborgsstranden)离马尔默城堡很近,厄勒海峡旁。长约2公里,沙滩旁是大片的绿地。这里还能远眺长长的厄勒海峡大桥。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26 10:01 编辑 ]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09:52:28 | 只看该作者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



  厄勒海峡大桥Oresund Strait Bridge(也称欧尔松大桥),连接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于1995年开始动工。全球第十大桥。该桥全长16公里,由西侧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和跨海大桥三部分组成。西侧的海底隧道长4050米,宽38·8米,高8·6米,位于海底10米以下,由五条管道组成。它们分别是两条火车道、两条双车道公路和一条疏散通道。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宽敞的海底隧道。中间的人工岛长4050米,将两侧工程连在一起。东侧的跨海大桥长7845米,上为4车道高速公路,下为对开火车道,共有51座桥墩,中间是斜拉索桥,跨度490米,高度55米,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桥。

  欧尔松大桥的东桥建有200米高的中央桥墩和57米高的船舶通过空间,保证过往海峡的船只从桥底顺利通行。大桥工程经过两国政府的认真论证和调查研究,对确保大桥不影响进入波罗的海的水流及减少对海洋生物破坏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欧尔松大桥西部的起点哥本哈根国际机场早就进入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如扩建机场、修建连接市中心的公路、铁路,建设新的国际列车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哥本哈根国际机场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客货流量,进一步加强丹、瑞两国和它们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欧尔松大桥完工后,它所连接的丹麦东部地区和瑞典南部地区将成为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国际性都市群最密集、经济最活跃、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大桥建成后两岸的交流量增加了四倍,而丹麦迁往瑞典的人数也翻了六番。

  欧尔松大桥的咨询设计工作由丹麦和瑞典的科威、维比比两家公司共同承担。其建造与大贝尔特桥类似,在海峡中建造一座1.3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为避免干扰飞向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的飞机航线和为国际航运留出通行水道,靠近哥本哈根的西端为铁路与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东端为公路和铁路合用桥。

  欧尔松大桥于2000年6月建成完工,并于7月1日正式通车。其工程投资将通过征收过桥费收回。厄勒海峡大桥获得国际桥梁与建筑工程协会颁发的“杰出建筑工程奖”。用以奖励它在工期、环保等方面的成就。

  正式通车前,丹瑞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该桥被称为“瑞典通向欧洲的大桥”。大桥的开通,将使北欧地区成为欧洲著名的教育、科研和商业中心之一。

  厄勒海峡大桥的通车,使瑞典和丹麦人民近100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哥本哈根市与瑞典的马尔默隔厄勒海峡相望,是20世纪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据统计,1956年,有1100万旅客从厄勒海峡经过,1967年时达到2400万人。

  以1990年价格计算,欧尔松大桥建设工程的预算为210亿丹麦克朗。桥梁建成通车后预计日车流量为1万辆,隧道设计能力为日车流量3万辆,经提高通风能力后,可以继续提高车流量50%。

  自1886年始,瑞典和丹麦两国专家就提出过建立海峡联接方案,但对建大桥还是建跨海大桥一直研究考证。1991年,瑞典和丹麦正式签订建桥协议。每辆小轿车须付过桥费230丹麦克朗。如过桥者购买卖月票,则每月需付3400克朗。一些司机认为过桥费太高。还有的司机认为桥上不让超车,影响车速,因此情愿从其他地方乘轮渡过厄勒海峡。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8-26 10:07 编辑 ]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9:19:44 | 只看该作者

瑞典美女:美丽而又独立

瑞典美女:美丽而又独立



  “瑞典金发”——美女的代称

  自瑞典影星嘉宝和褒曼风靡全球后,“Swedish blond”(瑞典金发)就成了西方男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志。“世界小姐”1951年诞生时,瑞典人基基·哈孔森摘走了第一个皇冠,此后50年,瑞典美女五戴桂冠,与印度并列为全球“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

  其实,证明瑞典女人之倾国倾城大可不必追溯到50年前,把日历往前翻几个月足矣。今年的情人节,英国媒体组织受众评选“谁是足球明星的最美妻子(女友)”,意甲安科纳门将海德曼的瑞典妻子马德林娜·格拉芙战败辣妹等一群美人,以16%的选票艳压群芳;3月,国际足联的Fifa百年庆典小姐在全球如云美女中选定了瑞典模特希尔维丝苔。西班牙《阿斯报》色色地说:“如此人间尤物征服世人之眼球,套牢世人之心,简直是易如反掌。”

  如果时光倒流百余年,让一个中国皇帝遭遇希尔维丝苔,相信他的心即便被“套牢”,也不会承认瑞典美女真的扫了自己的三宫粉黛。可弹指间,西风已吹遍了东方,好莱坞美女当道于世,也迷倒中国众生,“瑞典金发”已成为国际美女标准。中国各大城市爱美女性勇敢地相继把腿拉长,把眼睛割大,把胸隆高,把化妆品买全,努力与“国际”标准靠近。于是,中国的美女数量近几年剧增。“美女”,突然成了个特殊名词,堂而皇之把女性当作商品的“美女经济”被创造出来,美女群体凸现成了一个“特权”群落,一种紧俏资源。

   “魔力”与“独立”

  在中国当美女,是幸福的。一个美丽女人不但可让路人频频回首,而且足以让行李有人抢着背、作业有人抢着做、账单有人抢着付、工作有人抢着给……即便一事无成,找个“成功男士”一“傍”就足以衣食无忧。在这种形势下,“人造美女”成了社会时尚,于是有了名言“干得好不如长得好”。

  当中国的选美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大搞特搞时,瑞典的选美比赛几乎销声匿迹。中国美女能幸运地通过这样的比赛赢得金钱、工作、老公和虚荣,可在瑞典,选美早就被看作“歧视妇女”。甚至报刊上的美女照片、路牌的性感广告也总会被女权组织抗议为“对妇女的歧视”。瑞典女人总说:我们不是男人特殊的“美丽艺术品”,我们和男人一样。

  受此观念影响,瑞典的校园、电视台、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不搞选美比赛,就学、就业录取女性时也没给她们提供因“美丽”而脱颖而出的额外机会。美女和“不美之女”总站在同一竞争线上,美女的心思也因此不得不下在了该用心耕耘的那些领域,她们知道,“美丽”和“男人”一样靠不住。

  在中国,美女会令人惊讶地集中在某几个行业或职位上。比如,艺术表演、媒体、公关以及服务业等。在这些领域,女人的脸蛋被公认为能发挥异常的作用,美丽女人也愿意往这里挤。而在瑞典,人们很少能找到这样“美女集中”的行业或职位(模特等特殊行业除外)。

  瑞典皇家舞蹈学院绝对无法和北京舞蹈学院内“花团锦簇”的盛况相比,那里虽多舞蹈的挚爱者,却鲜有姿色出众者。此外,瑞典的餐厅、洒吧和饭店,越是高级,越是少见美女。优雅的中年男子和妇女,聪明灵巧的小伙和姑娘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在中国绝对应该美女云集的瑞典电视歌手大奖赛中,也是唱功卓绝的中年女性占了一多半。

  一位中国游客曾在参观敬老院时被一名绝色的服务人员所惊:“要在中国,她即便不傍大款、不进娱乐圈,也肯定在非常体面的单位工作,怎么可能在敬老院呢?!”那位瑞典女子的回答很简单:“我从小就爱照顾人,所以就来这里工作了。”在瑞典,美女就是这样被分流了:因为兴趣,因为机缘,因为能力。瑞典人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的感觉,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很小,社会福利的高度发达让人们衣食无忧,女人们完全没必要为了生存而一窝蜂地涌向某一份工作。

  同样的原因也使瑞典鲜见“傍大款”现象。美女们既然已经衣食无忧并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何苦要去“傍”人呢?更何况,瑞典也没那幺多的“大款”让人去傍——大家都差不多嘛!瑞典美女对一个魅力男性的渴望远大于对一个百万富翁的渴望。

  假独立与真独立

  在中国,美女习惯了在单位和家里,甚至在马路上有“万千宠爱集一身”之感,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多少都带些傲气与娇气,她们的笑容与廉卑永远只对少数人开放,却把它诠释为“独立”。但在瑞典,平等与独立意识渗透进每个人(自然也包括美女)的血液。在斯德哥尔摩街头,漂亮姑娘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并不罕见,瑞典女人在家里修这个,修那个也是平常事。即便与人约会,付钱时,美女会很自然地掏自己的腰包。这里的美女们和所有人一样乐于助人,与你握手时的笑容和北欧阳光一样温暖而不灼人。

  瑞典是“性解放”的前沿阵地。部分中国美女也谈“性解放”,但她们最终大都入了那些谈“性解放”更深刻、而实际上夫权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男人们的套。中国女人在学到了追求自己理想,不受男性摆布等的自由平等观念时,多半依旧难改让同行的中国男人在消费时付账的习惯。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被瓦解的,中国的“独立”美女们,或者其独立最终被男性所利用,或者就是独立得不彻底。

  瑞典女人可不一样。她们和男人在各行各业竞争,即使在西方世界都足以引以为傲。高尔夫明星索伦斯坦和自行车明星永斯库格都因向男子比赛挑战而震惊世界,踢足球的女孩随处可见;国家议会中女议员比例高达49%,政府内阁中女部长占了整一半;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女性比例平均达到17%,女企业家到处在报章上指指点点;瑞典姑娘在酒吧、迪厅看见自己中意的男性,会毫不犹豫地主动说出一句“嗨”,但“第三者”却从未成为瑞典的社会问题;瑞典美女也许会更频繁地换身边的性伴侣或男友,甚至结婚、离婚而再婚,但很少同时脚踏数只船并最终为功利而抛弃爱情。她们因为喜欢自由而选择同居,却视同居和婚姻一样严肃,对爱人一心一意。

  总而言之,中国美女多因男人而幸福,也因男人而不幸;瑞典美女因不靠男人而平常,也因不靠男人而伟大;中国女人的美多带着商品气,瑞典女人的美更回归人性本身;中国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带着急躁,瑞典女人的独立气质中则带着安详。

  说到底,中国美女或者说中国女人的这些特点有社会的原因。中国女人的生活压力就是比瑞典女人要重一些,中国女人还在改变生活,瑞典女人则已在享受生活。只是我们在改造自己、寻求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正在走着弯路却浑然不觉,不免让人心生感慨。

  虽然,在中国美女群落中不乏让人尊敬者,就像瑞典女人中也有惺惺作态、爱慕虚荣者。按说是不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只是,在遥远安静的北欧,眼看着故乡的都市女性狂妄与功利之风越吹越烈,美女们越来越不可爱,实在忍不住想夸一夸身边这些平平常常的北欧女郎的美:单纯而隽永。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2 09:24 编辑 ]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9:28:22 | 只看该作者

瑞典成人礼与结婚同重要

瑞典成人礼与结婚同重要



    我是宁波图库市外事学校的英语教师, 去年6月回国前,在瑞典布京理工学院念了一年的文学硕士。去年6月初,就要结束在斯德哥尔摩短暂行程的何老师一行,正走在市中心的马路上,突然听到身后鼓乐齐鸣,喊声阵阵,这确实让他们吃了一惊:斯德哥尔摩是严格控制声音污染的城市,街头的汽车都禁止鸣笛,到处一片安谧。

    回头一看,一辆大卡车竟跑到严禁大型车辆行驶的商业大街上来了。

    大卡车车厢两旁插满树枝,前方有一张巨幅的儿童照片,车厢上用瑞典文写着大幅标语,车厢里几个着盛装的十七八岁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又蹦又跳,还不停地向路旁的行人呼喊。

    同行的瑞典朋友介绍说,这是中学生在欢庆自己毕业兼成人,那幅儿童照片表示他们告别了儿童时代。

    在一个大型中心花坛旁,一辆接一辆的彩车首尾衔接,缓缓前行,歌声喊声响彻云霄。更有意思的是车上大人举在手里或贴在车栏上的孩子们的照片,有孩子的百日照,有孩子五六岁时的照片,各式各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显示着孩子们童年时的顽皮和可爱。连一向严肃刻板的交通警察都向他们报以微笑。

    一位正在参与自己孩子成人仪式的瑞典人皮特介绍,瑞典人有两件大事:一是成人,二是结婚。成人是个分水岭:孩子们在成人后就要经济独立自主,既不再受父母约束监管,也不能再向父母伸手了。而且在瑞典,一旦孩子年满18岁后,就可以搬出家里居住,同时还可以向政府申请5000克朗的贷款,如果是大学生每人每月还有2800克朗的补助(克朗与人民币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比一)。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2 09:37 编辑 ]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9:46:27 | 只看该作者

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9万封信、400万张邮票、千万句话,瑞典唯一的邮政博物馆

  尽管电子邮件和手机已成现代社会传递讯息的主流工具,足以代表历史发展和当地特色的邮票,仍相当具保存价值,瑞典唯一一家的邮政博物馆,自1906年开幕,2006年已满100年,参观人潮丝毫不见衰退。

  博物馆拥有9万封信、400万张邮票,和13万张照片、绘画和地图,堪称世界上最完善的邮政博物馆之一。

  展览规画的主题,以展出北欧国家的邮票为主,特别是瑞典邮票,包含邮票的设计,及陈述360年来信件如何被送到另一人手里的历史。

  馆址所在的古老建筑,是在1720年由邮局买下,值得细细品味。地下室设有环境优雅的图书馆,可以查阅到世界各国的邮务信息;在一楼附设的商店,则可买到美丽的明信片和瑞典邮票,还有以腊封信的铜印章,并可代寄明信片。

  二楼中庭的cafe & bistro餐厅,明亮宜人,除了提供好吃的点心,中午在此用套餐,餐后还可来一杯咖啡或茶。

  邮务博物馆

  地址:Lilla Nygatan 6,Gamla Stan,Stockholm

  电话:+46 (8) 781 17 55

  传真:+46 (8) 20 90 21

  Email:postmuseum@posten.se

  交通:公车可搭3号和53号,或从中央车站坐红线或绿线到Gamla Stan,出地铁站直走右转,即可看到外面的旗帜。

  费用:成人50 瑞典克郎,学生、失业者40克郎,18岁以下免费。(1克郎约等于4.12元台币)

  参观时间:星期二至日11:00am~4:00pm

  餐厅价位:套餐95克郎起 。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9:49:30 | 只看该作者

露西娅节上的动人传说

露西娅节上的动人传说



  据旧历这一天是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并且从这一天开始进入圣诞季节。全瑞典都庆祝这个节日,并且每个城镇要选出一个女孩作露西娅,露西娅穿着白色长袍,扎着红色腰带,头上戴着装有五根蜡烛的王冠,这是18世纪末源自意大利的传统。露西娅由6个女孩跟随着, 也就是她的随从, 他们也穿着白色长袍,但头上戴着闪光的花环而不是装有蜡烛的王冠。

  在露西娅节和圣诞节期间,露西娅和她的随从们到学校、商店、养老院和教堂,演唱传统的露西娅歌(Santa Lucia)和其他圣诞颂歌。
在露西娅节这一天,人们尽情享用藏红花面包(Saffron buns, Lussekatter), 姜汁饼干(Ginger snaps, Pepparkakor), 咖啡和加热的放有葡萄干和杏仁的圣诞酒(Glogg)。翌日,露西娅姑娘很早起床,去给亲朋同事送咖啡,以示祝福。

  远古的时候,瑞典人见白天从6月24日起就一天比一天短,渐渐害怕起来,以为灾难来临了,一些多愁善感的人因忍受不了漫漫长夜的折磨而悲观失望,有的精神恍惚,有的自寻短见。人们诚惶诚恐,纷纷祈祷神灵保佑,一时间,祈祷声、哭声不停地在瑞典的上空回旋。

  祈祷声终于让圣女露西娅听到了,她立即大发慈悲,决心帮助苦难的瑞典人摆脱灾难。她想起了自己追求光明的经历:根据传说,露西娅是1世纪罗马帝国—一位官员的夫人。那时候,罗马帝国极端仇视基督教,不许人们信奉它,而露西娅却是一个虔诚基督教徒。丈夫劝她,她不听;亲戚朋友劝她,她不听;人们以为她中了邪,入了魔,在一个阴暗的日子,她不明不白地被人刺瞎了双眼。看不到东西,露西娅痛苦万分,慢慢地变得心灰意冷,甚至要寻短见。这时,她似乎听到了一个永恒的声音:“即使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也不是春花飘零的时候!”从此,她变得坚强起来,日夜祈求着光明。

  盼了一年又一年,奇迹出现了!她似乎看到了东西,她以为是幻觉,用手揉了揉眼睛,眼前的东西越来越清晰,她用于一摸,实实在在的东西。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她重见了光明。

  12月12日这天,当一个瑞典青年向湖边走去,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时,露西娅头戴花冠、身穿白衣来到他的面前,对说:“年轻人,不要忧伤,光明马上就要来了,你看我花冠上的点光亮,明晃晃的衣服,我就是光明的使者。”年轻人摇了摇头不相信,继续向湖里走去。刚走几步,露西娅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对他说:“年轻人,光明就要来了。回家吧,回家告诉你的父母、姐妹、兄弟,有个光明的使者马上就要来了,叫他们振作起来。”年轻人仍是不信,他说他等的时间太久了。露西娅说:“年轻人,你必须坚持到底,成功与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隔,相信我,光明马上就来了。”青年人默默地转回身,回家去了。

  露西姬劝走了青年人,又劝走了一些想寻短见的人,来到村中,只听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地传进她的耳朵,她非常着急,便施展法术,一会儿来到东家,给这家人送上一碗酒,一会儿又到西家,给这家人送上一杯咖啡;一会儿到这家唱上一首歌,一会儿又到那家跳上一段舞。人们一边喝酒、喝咖啡,一边欣赏歌舞,慢慢地忘掉了黑夜。黑夜渐渐地短了,白天渐渐地长了。

  人们见到了光明,个个都精神焕发,眉开眼笑。当他们叙述在漫长的冬夜里所发生的事时,大家都夸奖美丽而善良的女神露西娅是如何给他们驱走黑夜,带来光明的。人们立即明白了,这是女神在为他们努力追求光明。为了纪念露西娅,人们便在12月13日举行各种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为露西娅节。

  近年来,选举露西娅姑娘活动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选美活动。只要是金发姑娘就可以参加竞选。选举结束时,全国停工庆祝,露西娅小姐戴上蜡烛冠冕,骑上马,在身穿一色素白连衣裙的女童仪仗队的簇拥下四处游行。本来是黑暗最长的一天,却变成万众欢腾的一天。另外,由于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的颁奖仪式都是12月10日斯德哥尔摩进行,所以当选的露西娅小姐大都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亲手颁奖。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09:55:04 | 只看该作者

瑞典北极冰旅馆

瑞典北极冰旅馆



跟着路标走

  冰旅馆全球一共有2个,大家在007电影里看到的是冰岛的,还有一个,也是最初的那个在瑞典kiruna, 北极圈内200公里的地方。冰柱支撑起的冰大堂,晶莹剔透;冰床、冰桌、冰茶几,精致如梦;冰吧中的鸡尾酒,超级感受;冰教堂中的婚礼,绝对圣洁……这不是梦,就在北极冰旅馆。

  十年前的冬天,瑞典北部省Lappland的Jukkasjri村的村民们,用村边Torne河里结的冰建起了一座50平方米的冰房子,用来作旅馆。这一创意立即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冰旅馆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每年天气转暖后,冰建筑就会逐渐融化回归河流,因此冰旅馆是每年冬天重新建造的,每一年它的造型和布局都不一样。

  如今冰旅馆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是当初的10多倍,今年新建的冰旅馆需要3000多吨冰来砌成,可房间仍然供不应求。北极圈内193公里的冰旅馆包括可容纳100多人就寝的冰客房,冰酒吧、冰教堂、冰艺术中心、冰电影院,简直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仙境,这就难怪在2000年冰旅馆开业前就已经有一万多人预定。



  Jukkasjri村距离瑞典北部重镇Kiruna仅17公里,交通方便。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每天有航班、火车直达。到了Kiruna后,可乘坐巴士或taxi前往,还可以事先与旅馆联系,乘坐狗拉雪橇而去,这可是个非常精彩的开场节目。

  这里所有的冰建筑都只有一层,最大的那一幢就是住宿的房间,大门上贴着驯鹿皮。进门先是冰大厅、大吊灯将冰墙和冰柱子照得晶莹剔透;然后是长长的冰走廊,两旁是6排冰房间,共有45间双人房和15套套房。双人房不大,约7-8平方米,主要就是一张大冰床,上面盖着驯鹿皮,夜里睡觉时就往放在上面的特殊睡袋里一钻。

  套房可就宽敞漂亮了,除了大冰床外还有盖着驯鹿皮的冰沙发、冰茶几、冰桌子和各种冰雕及冰的墙饰,衬着各色灯光真是精致如梦。每个套房的主题和装饰都不一样。Jukkasjri的冰雕很出名,在今年1月法国举行的世界冰雕赛上他们夺得了团体和个人的第一名。

  这座冰建筑的尽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冰酒吧!冰吧台、冰吧椅、最妙的是所有酒杯也是由冰做的。 配上色彩缤纷的各种鸡尾酒,像这里最受欢迎的“冰中之火”、“北极之光”等,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饮尽杯中物。正因为如此,它曾2度被Newsweek周刊评为“世界上最绝妙的酒吧”。许多名人要员都曾经被吸引而来,如世界名模Naomi Campell、 Kate Moss、 摇滚乐队van Helen、爱尔兰总统及一些欧洲王室。我对冰酒杯特别感兴趣,喝的时候嘴唇凉丝丝,感觉快要沾上去了,很刺激。而且捧时间长了酒杯就渐渐融化凹下一块。

  当地人还把自己得天独厚的享受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如果你想在自己家里开个冰派对,让朋友们一起在家体验冰酒吧的情调,也不是梦!这里的冰商店会用这里纯净的水,制作成各种冰块和冰制品,专运到世界各地。这已经成了名人们的流行时尚,占了当地每年40%的销量,连非洲和澳大利亚都有人来订制。

  有谁不向往一个冰清玉洁的婚礼?在Lappland的Jukkasj?ri村的冰旅馆里有一座冰教堂,每年预定在冰教堂中举行婚礼的年轻人排满了冰教堂开放的全部四个月时间,冰教堂中,我有幸遇到一场特殊的冰婚礼。这是一对→专程从瑞士赶来的新人,陪同而来的还有很多亲朋好友。当晚他们身着大红长袍,当牧师宣布他们结为合法夫妇后,当地人还为他们献上了极富北极风格的祝福歌曲。看来想把婚礼办得浪漫而特殊,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然后还可以入住新婚冰套房……

  冰上活动—勇敢者的游戏

  有勇气的人的确应该在这儿住一晚。当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安然无恙,那是多自豪而难忘的感受。一跃而起,享受旅馆准备的桑拿,洗去寒冷迎接新的一天。为了那些对住冰客房心有余悸的游人,冰建筑外还设有安装了暖气的普通房间,你可以安心睡个好觉留着体力来欣赏冰建筑,享受冰酒吧及参加有趣的冰雪活动。

  饭店在冰建筑外90米,很不错,曾经得过多项烹饪大奖,特色是利用当地新鲜的驯鹿肉、鱼和云雾草莓制成的各种菜肴。

  除了参观神奇的冰旅馆,喜欢冰雪运动的人还可以参加当地丰富有趣的冰雪活动——驾驶雪地摩托车,就像007和成龙电影里的一幕,驾驶并不难,类似把摩托车放在滑雪板上,5-10分钟就可学会;乘坐狗拉雪橇,这太好玩了,十几只狗拉着雪橇飞驰在冰河上,穿梭在森林中,真是说不出的兴奋;参观驯鹿场,乘坐驯鹿拉雪橇,体验当地人的生活,驯鹿就是圣诞老人的坐骑鲁道夫,它们是当地Sami人的主要生活依靠,当地共有几万头,它们都长着一对长角但很温顺,游客在活动中既能参观驯鹿场,又能像圣诞老人一样乘坐驯鹿拉雪橇,还可在Sami人的帐篷(Lavvo)中享用一餐现做的Sami传统食品有烟熏驯鹿肉—Suovas、雪水煮的咖啡和特色面饼Gahku。此外,这里的冰雪活动还有滑雪、攀冰岩、冰钓、乘坐雪上直升机以及多种长途野外生存探险活动。

  如果运气好,你还可以看到美丽神秘的北极光,建议大家要去一定要12 月、1月最冷的时候去,那时天天都有北极光。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6:31:51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的化学家、产业家、甘油炸药的发明者,他用其巨额遗产创立了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1]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841年至1842年间,他在斯德哥尔摩圣雅可比教会学校学习。1843年至1850年间,在俄国首都彼得堡跟俄罗斯和瑞士籍家庭教师学习。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进行广泛的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年仅16岁的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为他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了表彰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功绩,破例授予他勋章。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

  1863年10月,诺贝尔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这项发明人们称之为“诺贝尔引燃器”。1865年,诺贝尔硝化甘油有限公司在斯德哥尔摩建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危险性较小的硝化甘油的工厂。在液体硝化甘油的生产过程中,他多次实验,反复钻研,研制成了固体韧性燃料,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接着,于1888年又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亦称诺贝尔爆破炸药。诺贝尔不仅在炸药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诺贝尔不仅是个伟大发明家,还是一个有卓越组织才能的产业家,他所经营的炸药工业,遍布欧美各国,还用炸药专利款购置了大面积的油田,使其迅速地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而,他对金钱和财物并不贪得无厌,对旁人,他慷慨施舍,对发展科学,他大力援助,他自己却生活俭朴,一生在艰苦中度过,他甚至从来没有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存的一幅肖像是他死后才画的。他死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墓室修建得非常简朴,他曾说过:“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纪念碑等荣誉,更值得我关心”。

  诺贝尔对功利和荣誉十分淡漠,非常谦虚。他曾在一封信中对于他所获得的奖章的原因叙述道:他得奖章不是由于发明炸药的原故。比如,瑞典政府授予他极星勋章,是因为他的烹调本领;他得到法国勋章,是因他与一位部长过往甚密;他得到巴西勋章,是因为偶而认识了一位要人;他得到皮立华勋章,是因为授勋人想摹仿一出名剧中授勋时的情形……。他还曾在一份自传中用诙谐戏谑的语言写道: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的时候,差一点断送在仁意的医生手里。

  主要优点:保持指甲干净整洁,从不累及别人。

  主要缺点:无家室,情绪低落,消化不良。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崇拜财神。

  一生重要事迹:无。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无重要事迹”而只是保持指甲干净整洁的人,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虚名的崇高精神。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在意大利圣雷莫与世长辞,终年63岁。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他死后遗留下来的所有可变卖财产的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文化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根据当时估计,他的遗产约有三千三百万克朗(瑞典币,约折合920万美元)。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和平奖五项。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生理学和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负责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负责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当时挪威与瑞典同存于一个一王国)负责颁发。1968年瑞典银行决定增设经济学奖,这项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时必须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问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视同仁,唯一标准视其实际成就。”

  诺贝尔逝世后,有关机构筹建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1901年1月1日开始管理基金,同年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有关机构还对诺贝尔奖金做了进一步的规定:每个 各项奖金可由两个获奖青年均分享(最多不超过三人);如果当年无人得奖,则该奖金可留待翌年;每一项奖金在五年内至少应颁发一次,实际上,从1901年开始授奖以来,都是每年颁发一次,只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1942年),因战争关系,才停顿了几年。由于按规定,每年要从基金利息中抽出10%加入基金,另加上一部分没有发出的奖金也并入基金,因此基金的数目越来越大。在同一年里,各项奖金的数额是相同的,不同的年份,奖金数额有所变动,其幅度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因为这些奖金是靠基金资本的年收入来支付的。

  诺贝尔奖金每年于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宽敞的音乐厅里颁发,和平奖于同一天在奥斯陆挪威国会所召集的会议仪式上颁发。

  诺贝尔奖,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

  诺贝尔遗嘱
  --------------------------------------------------------------------------------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
  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
  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
  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存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诺贝尔-名言

  1、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雕琢的宝石。
  2、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
  3、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4、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5、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7 16:34 编辑 ]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

2009-9-7



诺贝尔奖-由来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提供资金增设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项奖同时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原则是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有重大价值贡献的人,并优先奖励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贡献者。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全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的创立人。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后添加了‘经济’奖)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不但突出,可以说他是贡献最大的一位伟人!

诺贝尔奖-奖金及奖章介绍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评选流程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经济奖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该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为: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具有推荐候选人资格的有: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

  ——不得毛遂自荐。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分别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瑞典国王及王后出席并授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喜欢的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

诺贝尔奖-历届获奖名录

  1901年12月10日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荷兰科学家范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因诗《命运》、《幸福》、《眼睛》等散文;《论艺术》、《诗句的断想》等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士人杜南因创立国际红十字会、法国人帕西因创立国际和平联盟和各国议会联盟而共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2年12月10日第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洛伦兹因创立电子理论、荷兰科学家塞曼因发现磁力对光的塞曼效应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士人戈巴特因创建国际和平局、桂科蒙因宣传和平、反对战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国历史学家塞道尔·蒙森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12月10日第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因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作家比昂松因《罗马史》、《罗马国家法》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人克里默因仲裁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和平运动,领导国际工人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4年12月10日第四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瑞利因发现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西班牙作家埃切加莱·埃萨吉雷因剧作《在剑柄上》、《最后的夜晚》、《怀疑》等、法国作家米斯特拉尔因诗《米海耶》《仁那皇后》等而共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73年成立的国际法协会因促进国际和平与合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5年12月10日第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勒纳因阴极射线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因小说《三部曲》、《你往何处去》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女强人苏纳特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6年12月10日第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因研究气体的电导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卡杜齐因诗《撒旦颂》,著作《早期意大利文学研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总统罗斯福因成功调解日俄冲突获诺贝尔和平奖。

  1907年12月10日第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因测量光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作家鲁德耶德·吉卜林因诗《营房歌曲》、小说《吉姆》获诺贝尔文学奖。
  意大利人莫内塔因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平思想、法国人雷诺为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典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8年12月10日第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明彩色照片的复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欧肯因《伟大思想家的人生观》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阿诺德森因为和平解散挪威-瑞典联盟尽力奔波、丹麦人巴耶因积极从事国际和平运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09年12月10日第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德国科学家布劳恩因发明无线电报技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拉格洛夫因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人贝尔纳特因调解国际争端、争取限制军备、法国人德康斯坦因促进法美和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10年12月10日第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范德瓦尔斯因研究气体和液体状态工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海泽因小说《傲子女》、《天地之爱》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891年成立的国际和平局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1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维恩因发现热辐射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因剧本《青鸟》、《莫娜娃娜》获诺贝尔文学奖。
  奥地利人弗里德因创建几种宣传和平的刊物,并创建国际新闻协会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2年12月10日第十二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达伦因发明航标灯自动调节器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霍普特曼因剧本《织工们》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鲁特因促使24项双边仲裁协定的签订获诺贝尔和平奖。

  1913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诺贝尔奖颁发。
  荷兰科学家卡曼林欧尼斯因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印度诗人泰戈尔因诗《新月集》、《吉檀迦利》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比利时外交官拉方丹因促使日内瓦和平会议通过阻止空战决议获诺贝尔和平奖。
  
    1925年12月10日第二十五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弗兰克、赫兹因阐明原子受电子碰撞的能量转换定律而共同获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首相张伯伦因策划签订《洛迦诺公约》、美国人道威斯因制定道威斯计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6年12月10日第二十六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佩林因研究物质结构的不连续性,测定原子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科学家斯韦德堡因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因小说《离婚之后》、《灰烬》、《母亲》获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白里安因促进《洛迦诺和约》的签订、德国人施特莱斯曼因对欧洲各国的谅解作出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7年12月10日第二十七届诺贝尔奖颁发
  美国科学家康普顿因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因发明可以看见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因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人比松因多方谋求和平与法德和好、德国人奎德因反对非法军事训练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28年12月10日第二十八届诺贝尔奖颁发
  英国科学家理查森因发现电子发射与温度关系的基本定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挪威女作家温塞特因小说《克里斯门•拉夫朗的女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12月10日第二十九届诺贝尔奖颁发
  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因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项性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英国科学家哈登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作家曼因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凯洛格因在签订《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工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0年12月10日第三十届诺贝尔奖颁发
  印度科学家拉曼因研究光的散射,发现拉曼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作家刘易斯因小说《大街》、《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人瑟德布洛姆因努力谋求世界和平获诺贝尔和平奖。

  1931年12月10日第三十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作家卡尔费尔特因诗集《荒原和爱情之歌》获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人亚当斯因争取妇女、黑人移居的权利、美国人巴特勒因促进国际相互了解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大韩民国金大中2000年因促成朝韩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而获得当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 本帖最后由 小徐614 于 2009-9-7 17:32 编辑 ]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17:59:23 | 只看该作者

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08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2009-9-7

2008年诺贝尔奖颁奖时间:

2008年10月6日 公布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7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物理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8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化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9日 公布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10日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公布和平奖获奖者名单
2008年10月13日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公布经济学奖得主名单
2008年12月10日 诺贝尔奖正式颁奖典礼

  北京时间2008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德法三科学家分享该奖项。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 因发现人类乳突淋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奖;法国两位科学家,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学系逆转录感染调控小组的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Luc Montagnier 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获奖。

    10月7日当地时间上午12时00分左右(北京时间18时00分左右),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 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授予一名美国科学家和两名日本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获此殊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9 20:26 , Processed in 0.090380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