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0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最口渴的一次谈起:以老外能接受的方式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6 21:5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9年02月06日


与老外交往,我们要以老外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与之交往。例如,和大部分北美的人交往的时候,“是”的时候就要说“是”,“不是”的时候就说“不是”,否则对方很难猜出我们内心的想法,也就无从相互理解和交流了。尽管在美国和加拿大也学习和生活过,对老外的直率又有所了解,笔者何震自己还是出过洋相。

    几年前,在中国南方的深圳市,笔者何震与两位好朋友一起去看望一位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现在回到深圳自己开办工厂的朋友,美籍华人张大志教授。事先说好了,晚上要去他那里喝茶,我们大家在外面刚吃完饭,渴得嗓子要冒烟了。到了张教授公司的办公室里,张教授自然地问“喝什么茶或饮料”,我出于礼貌和客气(部分原因是他的华人长相和流利的汉语),竟然鬼使神差地顺嘴说了句:“不、不喝。”

    你猜猜结果怎么样?我们大家聊了半天美国的生活、中国的美好前景和未来,可是我们竟然悲惨到连一口水管子里的白水都有没喝到!我想张教授早就已经习惯老外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了:我诚心诚意地问过你了,既然你说不喝,我相信你讲的一定是实话,没有理由勉强你喝,强迫别人喝是不礼貌的。可怜和我一起去“喝茶”的朋友,估计当时“痛饮我鲜血”的心情都有了。

    不瞒你说,直到今天我都认为那是本人一生中最口渴的一次。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会回答说:“张教授,我想喝茶,谢谢”。如果他没听清楚的话,我肯定还会大声地、一遍遍地重复“喝茶、喝茶、喝茶”,直到茶杯端上来为止。

  从《Mulan》和《功夫熊猫》想到的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人会想到老外竟然也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兴趣。但是,花木兰的故事在被美国人制作成了动画片《Mulan》后,在全球的收入竟达到了7亿美元,取得了巨大的商业上的成功,今年的《功夫熊猫》再次重复了美国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

    因此说,中国的很多文化、中国的很多商机并不是其他国家不感兴趣,而是我们没有能够有效地、以老外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我们只是想当然地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展示(像chinglish一样),其结果当然只是中国人自己感兴趣、自己欣赏的津津有味,而大部分的老外既不理解也没兴趣。有些事情关起门来自我欣赏没有关系,但是跨文化交往包括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与合作方面,要运用老外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否则费时费力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换位思考与有效地展示

    在跨文化交往的实践中,向老外非常有效地展示你自己或者你的机构的技巧很多,其中的重要技巧之一就是——换位思考。

    与人交流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与人交流的有效目的,我们要从对方的兴趣、利益和相关性来思考和陈述问题,自我宣扬并不意味着整天满嘴的我、我、我,那反倒会贬低你自己。英语中有句谚语说:“The greatest liars talk most of themselves(最爱自吹自擂的人是最大的说谎者).”

    学会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考虑问题,具体到交流沟通,语速、发音和用词等都要以对方能听懂、听清为原则。对于一位行业专家,你尽可以用该行业术语展示你高超的才能;但是对于一位行业外的人士,则要尽可能使用大众语言而不是满嘴的术语,否则展示的只是缺乏交流能力的无知。

    学会以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会使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如下的英文表述,既符合换位思考的原则,也展示了绅士和淑女的风度:

    ◆Is this good time to talk to you?

    ◆Did I catch you at the wrong time?

    ◆Am I calling at a bad time?

    ◆What time’s convenient for yo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5-3 18:07 , Processed in 0.06752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