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20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6央视春晚]舞蹈《茉莉花》 美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 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5 1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晚官网2016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2016央视春晚]舞蹈《茉莉花》 表演者:美国亚特兰大晨星舞蹈学校(字幕版):

http://chunwan.cntv.cn/2016/02/1 ... LUTQu83160211.shtml

www.tudou.com/programs/view/9yXbwh8agac/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1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江苏民歌)- 演唱:张也: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3il_hY6XQc/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le8-bdMa08/

http://v.ku6.com/show/ammEAS-0NfoFcORI.html?from=my

http://v.ku6.com/show/W5qR-enNwcAI3BqF.html?from=my



张燕《茉莉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TcHHCRTvCU/



怀旧歌曲《茉莉花》再现荧屏: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foea8jM_-M/



宋祖英《茉莉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do7ZH3O5t8/



美国亚特兰大舞蹈学校民族芭蕾舞《茉莉花》惊艳中国风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DAX9W5bAv8/



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 女子群舞 《茉莉花》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Cs6v4wx91g/

http://v.ku6.com/show/aFgVBB-pe7uL39HyncC7bg...html?from=my



中国江苏扬州小调《茉莉花》 葛瑞莲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8koNVSlAQE/



CCTV 音乐频道 《茉莉花》 江苏民歌 程桂兰独唱 民乐伴奏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z7Nsjm_giI/



唐伯虎点秋香组合《茉莉花》(博雅演艺网) :
(中国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12优秀选手唐伯虎点秋香组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x0SuPRFDxw/

http://v.ku6.com/show/V3Hb3i4-j1QGuiLMUL9jmg...html?from=my



民乐合奏 《茉莉花》 演奏:于红梅二胡 赵聪琵琶 吉炜古筝 陈悦笛子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SWVjs3gHb4/

3#
 楼主| 发表于 2016-2-15 1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歌词:

1942版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
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
奴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
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刺儿把手扎。

1957版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9版 :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茉莉花》歌曲歌词 版本一: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版本二: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茉莉花(中国民歌)_百度百科:

茉莉花 (中国民歌):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1]  。
该首歌曲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2]  。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3]  。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4]  。

《茉莉花》创作背景
《茉莉花》是中国民间歌曲,曲调源自汉族民间小调《鲜花调》;《鲜花调》原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又叫《张生戏莺莺》,通过赞美鲜花含蓄地表现青年男女间的纯真爱情,早在18世纪就已产生[1]  ,歌词作为戏曲剧本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缀白裘》[5]  ,曲谱(工尺谱)最早收录在道光年间的《小慧集》[6]  。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804年所著的《中国旅行》一书中也有介绍[7]  ;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曾将该曲改编成女声合唱,作为主要音乐素材之一用于歌剧《图兰朵》,1926年在意大利首演。[1]
1942年冬天,年仅14岁的文艺兵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到南京六合开展宣传演出,在六合金牛山地区当地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最初的六合民歌版本《鲜花调》,记录下了这首歌[8]  。何仿将原曲原词整理后[1]  ,经过反复推敲[2]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8]  ,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1]  ,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1]  [8]  ;把歌词中原来的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1]  ,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2]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2]  ,然后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2]  ,将原歌中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9]  ,进一步丰富其旋律[10]  ,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详细: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Ib_lk6WQIt1-99NkzAK

d4628535e5dde7114016c3a8a3efce1b9c1661ac.jpg (101.76 KB, 下载次数: 80)

d4628535e5dde7114016c3a8a3efce1b9c1661ac.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6-2-16 1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究竟“出生”何处

2006-04-13 15:18:09 

来源: 扬子晚报(中国江苏南京) 

  2006-3月19日,贵州沈万三后人来宁寻根,随同带回的有600年前从南京流传至贵州的茉莉花曲谱,南京民俗专家据此认为,这为《好一朵茉莉花》产自南京白局添一“新证”。而扬州清曲研究专家则不以为然,有关《茉莉花》出生地的争议之声再起——
  
  争抢“好一朵茉莉花”
  
  2002年10月,南京市当时的六合县八百桥镇,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茉莉花音乐文化节。由此开始,国内数个城市之间展开了《茉莉花》的发源地之争。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中国江苏六合以经典民歌命名办节、招商引资获得巨大成效,仅在八百桥镇就获得外来投资3.9亿人民币。之后,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前往八百桥镇拍摄《茉莉花》专题片。“茉莉花”开头便取得如此商机,其他地区自不甘示弱,《茉莉花》的发源地之争开始掀起。
  
  紧邻六合的中国江苏仪征市,则大力宣传“六合、仪征本一家”,声称《茉莉花》是“真正的仪征民歌”;而2003年3月21日,中国江苏扬州更是通过人大常委会举手表决方式,将《好一朵茉莉花》定为扬州市市歌。随后号称“茉莉花城”的江苏省苏州也“掺和”进来,因为《茉莉花》是用“吴侬软语”唱红的关系,苏州据此举办了“姑苏城里,茉莉香飘”艺术节,一连几届,可谓声势浩大,以致不少人的印象里,留下了《茉莉花》是一首苏南民歌的痕迹。
  
  2004年5月20日,人们印象中和“茉莉花”不相干的江苏盐城市也“凑起了热闹”。盐城市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题,举办了首届茉莉花节,并向中国国家工商总局提出“茉莉花节”的服务类商标的注册申请。
  
  不仅在江苏,就连其他省市也在不断吸收“茉莉花”这个文化产业。2004年九十月份,四川乐山市举办了“四川犍为首届茉莉花艺术节”大型文化活动;而在今年,相隔遥远的广西横县则喊起了“中国茉莉之乡”的口号。
  
  “茉莉花”在各地政府栽培之下,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有意思的是,着力以茉莉花包装的各地,大多声称自己是《茉莉花》的故土,《茉莉花》正是从他们那儿走出去的。
  
  南京扬州“公开叫阵”
  
  各种观点中,数扬州、南京两城最为理直气壮。扬州曲艺界认为,《茉莉花》出自扬州清曲;而南京一些民俗学家则表示,《茉莉花》其实源自南京地方曲种白局中的一个曲牌。
  
  据介绍,扬州市政府在《关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扬州民歌〈茉莉花〉确定为扬州市市歌”的议案》中便表示,扬州是民歌《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是民歌《茉莉花》的故乡或发祥地。这首民歌的风格、气质和韵味与扬州的人文传统相吻合。
  
  扬州清曲研究专家聂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茉莉花》出自扬州清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前身是清曲中的《老鲜花调》,歌曲的演绎形式是典型的清曲表现手段:男唱女腔、自弹自唱。
  
  而依据1934年在上海发现的现存最早的《茉莉化》音像资料,这首《鲜花调》其实是明朝嘉靖年间流传于江淮一带的俗曲《双叠翠》中的选段,换句话说,400多年前,《茉莉花》就已经在扬州大地上广为传唱了。
  
  而南京底气更足,南京著名民俗学家王涌坚表示,《茉莉花》的前身《闻鲜花》是白局中的一个曲调,这是有据可考的。目前这份资料就在他手上:“在1960年由南京市工人业余艺术学校汇编成书的《曲调选》的第22页记载着《闻鲜花》。第一段歌词仍旧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王涌坚解释道,扬州认为自己是《茉莉花》的主要传唱地区,所以将其定为市歌。但是,在《扬州曲艺志》第40页中却记载:“从晚清到民国年间……由钟培贤增加了《鲜花调》等曲牌”,也就是说,《鲜花调》是100多年前从外地传入扬州的,而南京的《鲜花调》却有600多年的历史。
  
  王涌坚介绍,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南京是《茉莉花》的故乡。他说:明朝的时候,南京有一条街的居民得罪了朱元璋,被发配到青海。而在发配的路上,这些居民就一路唱着这首歌。而至今,青海地区仍传唱着这首《茉莉花》。
  
  对此,聂峰则表示,近代人编写的《扬州曲艺志》并不权威,其中有关《鲜花调》是外流入扬州的说法仅能看作是一家之言;对于南京《茉莉花》流传至青海说,聂峰表示,这一点并不能证明南京就是《茉莉花》的发源地,一种情况也可能是,先从外地流传入南京,然后再由南京输出。
  
  凤阳花鼓“半路杀出”
  
  南京、扬州的争论还未平息,此后有关媒体发表的《〈茉莉花〉是明代的国歌?》以及本月9日《文艺报》发表的文章《茉莉花究竟是哪里的民歌?》更是引起热烈讨论。前文肯定南京是《茉莉花》根源地,而后者则新颖地提出,《茉莉花》其实源自中国安徽的凤阳花鼓。
  
  在《茉莉花究竟是哪里的民歌?》一文中,夏玉润写到:提起《茉莉花》,当今人们都认为它是江苏民歌。知道它的前身是《鲜花调》的却为数很少。知道它最早出现于凤阳花鼓之中,并由此传播全国,流传国外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表示,《茉莉花》最早的版本,为清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该剧讲一对凤阳夫妻打花鼓卖艺,被浪荡公子曹月娥邀至家中,唱了一首《花鼓曲》(又称《鲜花调》)。
  
  该曲共12段,前两段唱词是:好一朵鲜花,(重)有朝的一日落在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重)/好一朵茉莉花,(重)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后10段唱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演唱中,浪荡公子不时乘机调戏花鼓女。花鼓女躲之,其丈夫护之,形成热闹的三人歌舞表演。唱词中的“茉莉花”,即为剧中的“花鼓女”;想“采一朵戴”者,为剧中的“浪荡公子”;“看花的”为花鼓女的丈夫。
  
  而早在乾隆年间,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就记录了凤阳花鼓艺人在北京街头演唱《鲜花调》的情况:“打花鼓,凤阳妇人多工者,又名《秧歌》,盖农人赛会之戏。其曲有《好朵鲜花》套数,鼓形细腰,若古之搏拊然。”文中的《好朵鲜花》即《鲜花调》。
  
  夏玉润表示,如今,《茉莉花》已代替了传唱数百年之久的《鲜花调》。“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鲜花调》的重要贡献,更不要忘记传播它的载体——凤阳花鼓。”
  
  “茉莉花”蹿红路线图
  
  一首简简单单的民歌何以引来如此多的争议?为何在上个世纪还未见争议之声?这与《茉莉花》在当代的迅速“走红”有关,而与之相关的一个关键人物便是何仿。

  据介绍,1942年冬,何仿年仅14岁,还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一个小演员,为响应向民间艺人学习的号召,何仿与战友来到扬州附近的六合金牛山地区。何仿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口中,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茉莉花”的原版《鲜花调》。
  
  此时的《茉莉花》于外还是“静寂无声”,直到1957年,何仿在北京与民主德国的合唱专家一起探讨民歌演唱,《茉莉花》作为曲目之一,在北京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听众反响之热烈出乎组织者之想象,当年中国唱片社还出版了唱片,从此《茉莉花》开始慢慢走红。
  
  1965年春天,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十周年活动上,中国前线歌舞团带去的女声小组唱《茉莉花》取得巨大成功。据载,周总理听后感慨不已:“我13岁离开家乡,你们美妙的歌声,使我又一次想起54年没有回过的苏北老家了。”
  
  《茉莉花》不仅唤回了总理故乡的记忆,也藉此走向国际,成为一首传唱全世界的流行民歌。此后,在中国各种重要的场所,几乎都能听到《茉莉花》的旋律:

  香港回归祖国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中国军乐队演奏的是《茉莉花》;
  
  上海APEC会议,拉开文艺晚会序幕的是百名儿童演唱的《茉莉花》;
  
  几年前,美国发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专家评说“争抢纠纷”
  
  《茉莉花》的走红,迅速引来了各地的争抢。但有专家表示,考察《茉莉花》的出生地应先了解茉莉花传入我国的历史。相关资料显示,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东汉永平十一年随佛教传入中国山西的五台山,而自从茉莉花传入五台山,深受僧人们喜爱,于是,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佛乐《八段锦》。之后,随着僧人们四处云游,该曲传入江南,经后人加工,成了风靡江南的民歌。
  
  此说也有些道理,而据中国湖南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程方介绍,八十年代以来,在各种期刊和专著上对《茉莉花》研究的文章不多。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但没记曲谱;而中国最早刊载《茉》曲谱的是,道光年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该卷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
  
  遗憾的是,《茉莉花》的溯源止步于此,往前各篇文章并未涉及歌曲的出处,但无一例外,专家都认为中国江苏省苏北的《茉莉花》是《鲜花调》的母体,它们都是以苏北的《茉莉花》为最基本的形态。程方告诉记者,在汉族民歌中,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少数几首曲目虽形成于一地,但却几乎唱遍全国,《茉莉花》便是其中的一首。因此,时至今日再去考证一首民歌的根源地,意义不是很大,没有具体的创作者,这也是民歌的独特魅力之处。
  
  眼见“争抢纠纷”,苏州一学者则评说道:民歌正是老百姓自觉不自觉创造的“流行歌曲”,一个劲儿地溯源穷究其出处,未免显得有些古板。而这也应了何仿的态度:“《茉莉花》属于世界人民,不能卖给任何一座城市当市歌‘圈’起来!”  本报记者 谷岳飞
  

  
  扬州清曲中,确有《茉莉花》曲牌。  
  


  南京白局中,同样传唱有《茉莉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5 13:28 , Processed in 0.132900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