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57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京军区第175医院贯彻主题主线推进卫勤保障能力跃升纪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21:1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究这所“能打仗的医院”在贯彻主题主线、建设过硬医院取得的经验,首要的一条是——
解放军第175医院:瞄准战场打赢争“第一”

南京军区第175医院贯彻主题主线推进卫勤保障能力跃升纪实

邵敏、潘正军、沈学锋、刘永瑜

2012年09月26日16:59    来源:人民网

  有人说,军队医院是后勤单位,平时搞搞医疗保障、科研攻关还可以,要去谋打赢、抓打仗,恐怕折腾不出什么名堂。可南京军区第175医院偏偏不信这个邪,硬是紧紧扭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干得风生水起,抓出了不少实效,取得了很多突破……

这是一所谋打赢的医院!在硝烟弥漫的炮阵地上、在惊涛骇浪的海天之间、在变幻交织的网络空间,处处穿行着他们的身影,深砸下他们的汗水,见证着他们的追求。

这是一所能打仗的医院!35分钟,一座数字化野战医院就在信息化战场上崛起,昼夜通过伤员300名;数十项“军”字打头的科研课题,将战场卫勤保障的“瓶颈”一一破解。

这是一所科学发展的医院!在军事斗争准备牵引下,他们不断发展壮大,并在最能反映综合实力、涵盖70多项内容的综合绩效考评中,一次次过关斩将,豪夺“五连冠”。

这就是近年来以建设“能打仗的医院”而蜚声军内外的南京军区第175医院。近年来,医院党委始终围绕贯彻主题主线,把打赢使命高高举过头顶,始终紧绷军事斗争准备这根弦,始终坚持为战而医、为战而教、为战而研、为战而训、为战而发展不动摇,在谋打赢征程上迈出铿锵步履!

把建设的标准立起来

4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第175医院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医疗设备、医疗数质量指标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对于这样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医院党委始终保持清醒。在一次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指标连攀新高,不代表发展没有软肋。”随后,他们开出了一张问题“清单”——

比如,医院这几年信息化建设红红火火,网络建起来了、视频会议开起来了,但真正打仗时能不能联起来、用起来?

再如,野战医疗方舱是医院试验定型的、10年前就投入使用,这几年又完成了系统升级,但各系统之间能否兼容、能否与部队对接、能否抵御强电磁干扰?

还如,医院党委班子在院里按“一个流程”练得是不错,但真正拉到残酷激烈的战场上,已有的指挥手段能否还像“在家”一样精确高效?

……

一连串的问号,把大家给问住了。人人对照“清单”找差距,紧迫感由然而生:保障力不强,经济总量再大,获奖的成果再多,充其量也只是“虚胖”,只有按瞄准战场打赢争第一的标准来统领建设、强壮筋骨,未来作战保障才能不辱使命。

标准一旦立起来,抓建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也更加具体。

方舱医院一直是该院军事斗争准备的亮点,每次有人来院观摩,方舱成了必看的“节目”。而大多数时间,方舱却闲置在库房,很少有“舒展筋骨”的机会。

“骨干装备可不是展览品,不能只为看、而要练为战。”医院以此为突破口,设置逼真的实战环境,要求相关科室轮流把平时在手术室内做的手术,拿到方舱内完成,把岗位当战位练。

颅内血肿清除、血气胸缝合、肋骨多发骨折救治……通过一次次、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检验,提高了医护人员战时保障能力,彻底摸清了野战医院昼夜最大手术量、最大收容量、最快通过速度、最大保障范围等底数。

这次“试水”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后,一张“作战牵引、保障打赢、全面过硬”的建设“蓝图”,在全院人员脑中确立起来。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出台了《医院三年建设发展规划》,描绘出建设能打仗医院三步走的“路线图”:第一步,建成一流的卫勤信息化训练中心,培养梯次合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第二步,立足战场实施人才学科“攀登工程”和“助推计划”,靠科技创新提升保障力;第三步,对全院在用信息系统进行融合链接、更新升级,打造全军首支“数字化卫生营”。

“谋打赢”的事天天想天天抓

“任命,副院长余海为卫生营营长;任命,政治处主任温连英为卫生营教导员……”

这是一场特殊的命令宣布仪式。十多年前,他们承担了战役保障力量卫生营建设任务。此后,每年春节一过,医院党委都要在卫生营人员、预案调整后组织这样的仪式。

“仪式也是一种教育,提醒全院官兵除了开处方、动手术治病救人外,我们始终是一支打仗的队伍。”医院党委书记、政委李开垠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深意。

医院是个敞开的军营,服务广大军民,而接诊的患者中,军地患者比例为1:9,长期身处和平环境、开放环境,医院官兵很容易“忘忧忘战”。

天天想打赢,天天抓打赢。医院党委“一班人”用自己的清醒认识和一贯坚持,给医院官兵强化“谋打赢”意识作出了表率。

去年,有一个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妇产科民营医院的老总专门赶到175医院,洽谈合作事宜。“只要我们合作,保证医院拿年纯收益1000万元以上,而且这一条可以写进合同。”老板满有把握。

长期搞医疗市场的经营与开放,医院领导当然知道老板的底气来自市场的需求。可令这位老板没想到的是,医院领导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请你另攀高枝吧。”

老板没有放弃,表示收益分成还有谈判的空间。医院领导直截了当:“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做。”

近年来,人们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设施不断完善,烧伤的伤员越来越少。第175医院烧伤整形科也不例外,经济效益一般。但从前年起,医院却投入人员、床位和资金建起了“皮库”,储存了一批战场急救需求量很大的异体皮,没有效益不说,每年光维持经费就需要投入200多万元。

“效益再高,也补不了战场保障的薄弱环节,补短的事必须先抓、紧抓,哪怕不产生经济效益也要上。”医院党委在统筹建设发展谋篇布局、顶层设计上,坚持以打赢为牵引,经济效益首先服从军事效益,谋打赢的事就是要掏家底、拿市场收益贴补抓紧干。

医院党委“天天想打赢抓打赢”的思路进入医院建设、进入官兵头脑,很多过去看似有些“纠结”的事就变得越发明朗:

骨科是这家医院的重点科室,几乎垄断了驻地的医疗市场,去年医疗毛收入突破了2亿元,重量级的科技成果也占据了医院的半壁江山。有人提议,再给扩大骨科100床位,突破3亿元一点没问题。

医院党委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腾出床位和资金,紧扣战场准备,重点发展战场救治急需的神经外科等科室建设。他们给神经外科添置数千万元设备,配备了床边治疗设备,并引进了1名博士、2名硕士,有力拉升了短板,消除了瘸腿。如今,神经外科已经成为军区新的专科中心

去年,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范伟伟考取了硕博连读,一读就要5年。有人说,5年学出来,也不一定就马上用得上,而且这届班子的人或许都走光了。但医院党委同样出人意料地批准了他的读书进修申请。

“只有不断提高官兵学历层次,改善官兵知识结构,才能储备领先于敌的制敌之术,在未来战场上与强敌过招才可能有胜算。”医院政委李开垠告诉记者,医院党委立足自身挖潜,已经培养博士14名、硕士43名,其中在读博士3名、硕士8名,硕士以上学历已经占军人总数的40%以上。

挺立在医院卫勤训练中心的野战医疗方舱,见证着医院近三届党委班子接力想打赢、抓打赢的执著。

第一届班子接受第一代方舱试装任务后,专门成立野战医疗方舱研究室反复研究,向厂家提出的36条改建建议全部被采纳。第二届班子在第二代方舱试装过程中,将方舱拉到野外训练,探索了用叉车叉代替吊车吊的展开模式,一举将展开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45分钟。

现任班子上任后,决心进一步在方舱研究、改进和运用上用气力。有人说,方舱的“文章”都让前两任班子做了,难出政绩,还是“另辟蹊径”做点别的吧。但他们认为,党委领导的眼光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任期内用不用得上、出多少政绩,而是要接力多做储能蓄水、加钢淬火、能力升级的事,即便默默无闻,也要做好谋打赢的“垫脚石”。

他们把方舱开进信息化战场,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方舱,一举改变了卫勤保障传统模式,昼夜通过伤员大幅提升。

无标题36.bmp (1.38 MB, 下载次数: 45)

无标题36.bmp

无标题37.bmp (750.2 KB, 下载次数: 46)

无标题37.bmp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20:13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第175医院:瞄准战场打赢争“第一”【2】

南京军区第175医院贯彻主题主线推进卫勤保障能力跃升纪实
邵敏、潘正军、沈学锋、刘永瑜

2012年09月26日16:5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今天能做的,绝不推到明天

这是医院近几年建设发展取得的部分荣誉:2009年,被军区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旅团单位”;2010年、2011年,先后被总后表彰为“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后勤训练一级单位”。

成就和荣誉固然激励人,也容易能使人骄傲自满、裹足不前。成为典型后,少数官兵被暂时的小胜冲昏头脑,产生守摊子、分果子等思想,抓准备的紧迫感出现了松懈。

医院党委对此始终警觉:陷入“十面埋伏”而不乱者,首先要头脑清醒、判断准确。他们组织官兵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卫勤保障的特点和需求,了解世界军事强国在卫勤保障上新发展新成果,引导官兵看到,医院抓军事斗争准备还没有搞到天花板上,就是到了天花板上,还要冲破天花板继续紧抓快干,因为军人除了打仗,就是准备打仗。

谋打赢,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医院党委理清思路,不适应战场保障需求的,立即改;只要是战时用得上的,有条件干的要抓紧干,没有条件的要立足自我创造条件干,把工作往前赶,哪怕没有科研立项,没有上级经费支持,没有评奖或者出彩的可能,哪怕出丑丢面子。

断肢再植手术,是战场救护的重要内容,需要骨科、血液、神经等多学科协作,但耗时长、利润低,相关科室提出不再开展此类手术。发现这一问题后,医院立即予以纠正,并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在断肢再植手术上又取得新的突破。如今,全国患者纷纷慕名前来。

能打仗的医院首先要有优秀的指挥员,但班子成员能力素质终究有长有短。医院党委对照现代战场卫勤组织指挥要求,互相亮丑揭短,正副书记逐个讲评班子成员能力现状,制定学习提高计划和目标,并要求在党员承诺中公示。

医院倡导,只要是战时用得上,而且又有能力有条件干的,就把这项工作往前赶,哪怕没有科研立项,没有上级经费支持,没有评奖或者出彩的可能。

数字化卫生营建设,是这家医院2008年自行开展的研究课题。上马一段时间后,医院党委听取课题组工作汇报,因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工作进展很慢。医院领导领导皱起了眉头,当即要求:“这项课题研究不同一般,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办法加紧推进!”

课题组拿到“尚方宝剑”后,对各个模块的建设要求和自身力量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能干的抓紧干,能借力的合作干,干不了的直接提需求“外包”给科研院所干。一年后,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全部完成,两年后,战地调试完善完毕,三年后,课题组顺利结题,目前已经通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初评,让卫生营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记者在这个医院数字化卫生营训练现场看到,“伤员”未到、“伤员”信息先到,检伤分类即已完成;在野战医院内,“伤员”拍片、检验出报告,告别了传统的定影剂出胶片和手工传递,直接在救护系统内传输;在后方基地医院,通过数据传输先期接收到“伤员”信息,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一栋功能齐备的数字化医院搬上了未来战场。

几年前,总部赋予军区研究战时医疗后送信息系统,第175医院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医疗救护分队信息系统”,承上又启下。他们既立足自我、率先展开研究攻关,同时主动联系另两家承担子课题的医院,定期进行联演联试,既提高了战时连接协同的效果,又缩短了研究时间、提升了效率。

一位将军视察医院时,称赞他们:“往前赶路,就需要你们这种急吼吼的劲头。”

“军”字打头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战斗力

科研成果是体现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去,医院党委也很重视抓科研创新,连续多年都有成果摘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实属不易,总觉得步履艰难。

令他们对军队中小医院科研工作有全新认识,起始于2008年。那一年,他们展开的《机动卫勤分队卫生装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系列研究》,全票通过评选,毫无悬念地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什么“军”字打头的科研成果能如此顺利地获得奖项?联系这项成果的攻关进程,医院党委抓科研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军队医院因军而存在、为兵而发展,围绕战伤救治链搞科研、出成果,是军队医院的职责所在,出发点端正了;军队中小医院技术力量有限,围绕战伤救治链开展课题攻关,方向更加聚焦了。

医院党委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战伤救治科研攻关上求突破。他们发挥好医院科学委员会的作用,对科研立项严格把关,近3年来,医院70%的科研立项直接来源于战场,80%的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战场;每年都投入5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军”字打头的科研课题专项经费;增设“青年苗圃基金”,鼓励年轻医护人员积极走向演练场找课题,即使一时不出成果,也鼓励大胆闯、大胆试。

思路一转变,攻关上层次。去年初,175医院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由骨科副主任林斌领衔攻关的课题“椎弓钉固定治疗颈椎损伤”获得成功,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目前,该成果已被军内外3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

这是该医院获得的第一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林斌在深入部队巡诊时发现,官兵们在高强度训练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颈椎损伤问题。颈椎是人体的动脉“大通道”和神经“总调度”,长期以来一直是战时救治的一大难题、手术治疗的“雷区”。

“这个难题必须突破!”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林斌带领课题组深入部队调研,跟踪采集高强度训练下2000多组数据,综合分析致伤发病原因。回医院后,他又对900多个复杂损伤病例进行反复研究,探索新的救治手段。最终,林斌率先应用“椎弓钉固定治疗颈椎损伤”这一创新疗法,并一举取得成功。

科研攻关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但医院特招入伍、提干的指标又少之又少,优秀的社会人才常因“身份”问题得不到解决与这家医院“擦肩而过”。

面对难题,医院领导没有气馁。他们主动与厦门大学多次协商,最终达成约定,厦门大学拿出一定数量的教授、副教授编制,安排医院招聘的优秀社会人才,关系在大学、工作保障在医院,走开了一条未来作战人才引进储备的新路。

这几年,医院还先后与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13所全国知名高校建立协作机制,安排100余人分赴军地高校深造,派遣20多人出国取经,培养形成20余名学科带头人,促进了人才快速成军。目前,医院已成为福建省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拥有硕博士培养点19个、导师45人,高职人员115人。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这家医院共有46项军事医学项目在军区和总部立项。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对严重烧伤器官功能保护作用研究》等6个“军”字打头的研究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二等奖,发表SCI论文17篇,战伤救治效率成倍提高。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21:09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第175医院:瞄准战场打赢争“第一”【3】

训练演练,医护人员一一“过堂”

前年初,医院承担援助坦桑尼亚军医组任务。最终,院党委研究确定刘静、张敬雷、郭寿贵远赴异国他乡执行任务1年。这个抽组名单颇出人意外:3名军医中,1名博士2名硕士、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都是各科室的骨干,离开1年,科室建设、特别是创收肯定受影响。

“一切工作为打赢让路,只要练兵需要,没有走不开的人。”在医院党委“一班人”眼里,执行援外等多样化任务,是和平时期难得的练兵机会。科室建设受影响,还可以想方法克服、弥补,而练兵机会可遇不可求,一次都不容耽搁。

不仅是这次任务,在医院近年来多次执行的重大演练任务中,院党委都坚持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什么样的课目,就抽什么样的人,尽可能让大家都能接受摔打。去年,医院先后两次参加全军性的装备展演示任务,数十人组成的医疗队在外扎营150天,但他们尽遣精兵强将,从未刻意留下一名技术骨干。

医院抓实战保障能力提高,卫勤训练难落实是一大难题。而医院聘用的各类非现役人员近千人,组训更是难上加难。但第175医院有办法,一是亮出科学的训练计划,二是从严抓好计划的落实。

从党委班子成员,到普通医护人员,医院人人都有训练的计划、内容和考核标准;基础训练,医院现役军人每天下午训1小时雷打不动;专业训练,采取各科室人员分批脱岗轮训,每天轮训20到40人次;非现役人员参照军人标准训练,一样接受训练和考核。

不把室外当成野外,不以操场代替战场。他们与某师建立联训机制,并主动与到驻地演习的军兵种部队实施联演,安排人员时统筹现役军人、非现役人员,按照专家、骨干和新手“3个1/3”的形式轮流参训,确保一一“过堂”。

他们还推行“一站式”训练,建成集卫勤指挥、专业训练、模拟试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卫勤训练中心,足不出户就可完成一次全员额、全要素、全过程的拉动演练。

还有人“吊儿郎当”怎么办?他们有“实招”:修改表彰奖励标准和福利发放规定,增加“训练完成情况”一条,并作为排在首位的“硬指标”。如今,非现役人员也已成为医院能打仗的一支生力军。

真正要在未来战场上不辱使命,需要百般武艺。怎么办?医院党委意见高度一致:难度肯定有、肯定大,但只能把训练抓实干好,因为一旦置身战场就没有退路。

新落成于该医院的军区第一家智能模拟训练中心一间“诊室”里,一群医护人员围着一个橡皮仿真人忙上忙下,他们正在给能敏感反应“演活人”的橡皮仿真人实施脾脏大出血后急救,飞针走线,一招一式,全过程与抢救真人没有区别。

在医院卫勤训练中,有一堆笨重的铁疙瘩很突兀地挺立在训练场上。但只要一接上电,它便灵活甚至有点蛮横地“摇摆”起来,既可以模拟在海上5-8级风浪中穿梭的舰船,又可以模拟在崎岖山路上疾驰的运输车,站在上面,着实让人心惊胆颤。

这堆铁疙瘩是医院自行研制开发的,学名叫“三维数控野战救护平台”,但医护人员更喜欢叫它“旱船”。在“旱船”上,医护人员反复练习各种救护技能,有效提高了颠簸状态下开展战伤救治的速度和精度。

闽南某海域,风高浪大。由该院20名女护士组成的女子担架队从后方前出至此,待命搬运转送伤员。

眼看转运伤员的登陆艇离岸边只有50多米,却突然停下。海水涨潮,登陆艇搁浅了。“跟我上!”只听消化内科护士长马桂芳一声令下,女护士们就跟上了战场一样勇猛无畏,以最快速度冲向大海,全然不顾海水浸泡与肩同高……一个个伤员被及时转送到位。

这是2009年该医院参加军区实兵对抗演练时的一段场景。正在导演部大厅观摩指导的一位军区领导看到卫勤演练全程后感慨道:“这是对抗以来卫生系统演练最好的一次!”

“看试手,补天裂”。“能打仗”的医院什么样?新的蓝图又勾勒在医院党委“一班人”心中,勾勒在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未来战场上。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1:22:28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第175医院基本信息   
   
电话:0596-2936361  

地址:福建漳州漳响路

医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暨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战备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的综合性中心医院.


5#
发表于 2012-11-2 21:45:06 | 只看该作者
解放軍第一七五醫院︰能“戰斗”的醫院

來源︰國防部網  作者︰劉騰  時間︰2012-05-18 16:31:59



野戰醫院實地展開救治

    國防部網訊 據中國軍網(劉騰)報道︰解放軍第一七五醫院是直面台海的一線醫院、南京軍區唯一的應急機動作戰醫院。3年來,先後被評為“全軍先進黨委”、“全軍為部隊服務先進醫院”,連續兩年榮獲“軍區基層建設先進旅團單位”,在軍區同級醫院綜合績效考評中實現“五連冠”。

    醫院注重在訓練演練場上培育,3年來,先後抽組1350人次參加各種演習演練,注重把戰斗精神培育覆蓋全員,對廣大聘用制人員采取崗前集中軍訓、體驗部隊生活、準軍事化管理、輪流參加戰備訓練等形式,強化上崗即上陣、打工又打仗意識。

    野戰醫療數字化“立交橋”︰傷員狀況一鍵傳輸

    初春時節,175醫院野戰醫療隊在水際灘頭開展信息化練兵。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批傷員接連送至,醫護人員們運用傷員自動分揀信息系統,快速讀寫傷員信息、自動評定傷情、完成檢傷分類,按傷情實施緊急救治,並組織分批後送。與此同時,“一體化指揮平台”已將前方傷情特點、後方應準備的器材、物資、人員等狀況“一鍵”傳送,如架起一座四通八達的野戰醫療數字化“立交橋”。

    近年來,他們緊盯形勢發展和任務變化,不斷在提升“信息力”上使勁發力,積極建設“數字化衛生營”,構建衛勤“信息鏈”。他們研發的“救護分隊信息系統”與前方營連搶救組的電子傷票、後方基地醫院的信息網互聯互通,形成了完整的救治指揮“信息流”、“數據鏈”。

    野戰多維數控訓練平台︰實現陸海空三棲醫療

    海上,醫療隊員隨艦船“出征”,在搖擺顛簸甲板上組織批量傷員救治;空中,醫療專家組在轟鳴的機艙內開展“外科控制性手術”演練;陸上,40分鐘以內就可展開一座擁有100張床位、同時展開4台手術的“野戰醫院”。 他們針對全天候、全地域的戰時救治需求,專門組織人員研制出同時可以展開兩台手術的“野戰多維數控海陸空訓練平台”。通過變換不同“擋位”可以模擬海上5—9級風船體的顛簸程度,還可以模擬直升機飛行、車輛行駛時的震動狀態。同時伴上各種槍炮聲、機器的轟鳴聲、風浪聲,讓人感覺如同走進了“戰場”。

    女子擔架隊︰勇猛無畏沖入大海轉送傷員

    閩南某海域,風高浪大。由該院20名女護士組成的女子擔架隊從後方前出至此,待命搬運轉送傷員。

    眼看轉運傷員的登陸艇離岸邊只有50多米,卻突然停下。海水漲潮,登陸艇擱淺了。“跟我上!”只听消化內科護士長馬桂芳一聲令下,女護士們就跟上了戰場一樣勇猛無畏,以最快速度沖向大海,全然不顧海水浸泡與肩同高……一個個傷員被及時轉送到位。

    這是前不久該醫院參加軍區實兵對抗演練時的一段場景。正在導演部大廳觀摩指導的一位軍區領導看到衛勤演練全程後感慨道︰“這是對抗以來衛生系統演練最好的一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05:34 , Processed in 0.13137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