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8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越自卫反击战 许世友“十杀令”,杀到谅山城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5 22: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世友“十杀令”,杀到谅山城下!


2012-01-27 22:51 环球论坛


  1979年初,我所在的部队从中原急急开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边境线上,全连集中在一起,由指导员张世伟宣读广西战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十条战场纪律。当时我是步兵班长, 30年过去了,依稀还记得许司令十条战场纪律的大部分内容:


  不前者,杀!


  临阵怯逃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泄露军情者,杀!


  违犯战场纪律者,杀!


  。。。 。。。


  用刀子杀!


  十条纪律,嘎嘣响,没一个余字,没丝毫回旋余地。犯了那一条,都是死路一条,而且是“用刀子杀!”


  指导员在宣读这《十杀令》时,全连鸦雀无声。直到结束,排长喊“向后转、跑步走”的口令,平时整齐的步伐变得有点乱,我想那是士兵们的思绪还没从震惊中平定下来。


  许世友是什么人?


  是抡着着大刀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天兵天将,是冷热兵器混杂时代的关羽。


  他许世友绝不怕死,他的士兵,当然也不能怕死!许世友打了败仗,会提着头去见毛主席,也要求他的部下打了败仗提着脑袋去见他。


  作为指挥我国迄今为止最后一场战争的指挥员,若不下达《十杀令》,就不是许世友了。


  一个“十杀令”,让军队中的那些八旗子弟胆战心惊,更让觊觎中华国土的侵略者胆寒!


  。。。 。。。 。。。


  攻克谅山 剑指河内


  守卫谅山的是隶属河内第一军区的越军第3师。这支部队又称为“金星师”,1965年9月组建于越南南方,取名为“金星师”,意为南方的一颗金星,象征胜利之意。在抗美战争期间,该师是越军在南方对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在越军中,除组建于五十年代抗法救国战争中的312、316、304、308等历史最悠久的头等师外,便数这个第3师了。第3师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其中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在与美军作战中功勋赫赫。141团则能攻善守,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第3师从上到下,兵骄将傲,曾喊出过“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的狂言。但正如兵家所言,骄兵必败!越3师出师不利,在同登挨了我五十五军狠狠一拳,在同登地区的所谓“英雄12团”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基本被彻底歼灭。其余主力1万余人猬集谅山,企图利用谅山周围的险要地形,大量的明碉暗堡溶洞岩穴,与我军决一高下。


  谅山正面,只有一条经同登向南至谅山的公路,周围则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若我军机械化兵力通过公路经达谅山,越军凭险据守,张网以待,会给我猛烈击,越军正是打着我军自投罗网的如意算盘。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2:13:51 | 只看该作者
许世友“十杀令”,杀到谅山城下!2


2012-01-27 22:51 环球论坛


  我军要攻克谅山必须另出高招,让越军的希望破灭。


  1979年2月27日清晨,谅山战役开始。东集团军首先进行10分钟的火力急袭,然后兵分三路,以一六三师四八七团猛攻扣马山,四八八团进攻四一七高地;一六四师四九一团直取巴外山。当时整个谅山周围大雾弥漫,天上又下着细雨,能见度很差。


  我军在坦克引导下发起冲锋,步兵跟着坦克逐次跃进,不断向纵深插入。越军集中“冰雹”火箭弹和高射机枪进行火力打击,关键时刻,我军炮兵进行了纵深炮击,以密集弹着点开辟进攻道路,同时发射大量燃烧弹,为茫茫雨雾中的坦克指示攻击目标。进攻部队也改变了打法,将密集队形组成不同梯队,以营为单位,采用班、排疏散队形,交替掩护,多路攻击。炮兵观察所紧随步兵前进,随时为炮兵提供射击坐标,呼唤炮火支援。步兵每攻下一个制高点,便发射信号弹,炮兵部队则立即进行向上200米火力突击,将越军的下一个火力点置于火网之下。然后,步兵再发起冲击。这样,我军像梳头一样密集推进,拔点攻击,一个个打掉了越军的火力点。


  激战至2月28日,谅山外围防御要点基本被全部扫清。我军队从东、北、西三面直逼谅山市区。越军统帅部举棋不定,既没有使用预备队增援谅山守军,也没有下令三师撤退。越军迟迟没有调动预备队进行反攻,仅靠谅山孤城的守军是无论如何挡不住我军进攻脚步了。然而谅山又太重要了,失了谅山,越南首都河内就将直接面临兵锋之下。因此,“金星3师”只有负隅顽抗孤注一掷,在此作最后一搏,实现其豪言壮语与谅山共存亡了。


  攻打谅山之前,许世友指示军区司令部:告诉东集团再接再厉,坚决夺取谅山市。


  他特别指出,谅山是越南首都河内的北大门,非常重要,是要塞性质,工事坚固,又有山洞。要先用炮火突然猛烈地轰击市区,把军事建筑彻底摧毁,打出国威,打出军威。


  他决定打谅山依然用打同登的办法,集中猛烈炮火摧毁敌人的各种设施,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而后再用坦克、步兵突击。


  1979年3月1日上午9时30分,许世友一声令下,东集团集中军直炮团、163、164、165师炮团、炮26团合计二十多个营的300余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急袭30分钟发射炮弹一万余发。地动山摇,房倒楼塌!谅山市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 刚刚盖起的越军营房顿时化为平地、城内坚固的军事目标被摧毁、弹药仓库连续暴炸,变电所、邮电大楼、公安厅等建筑被打得千疮百孔,整个供电系统被摧毁,联系河内的通讯中断。


  号称王牌的越三师用无线电明话向河内呼叫:“敌人从上午8时30分(河内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开始炮击,火力非常厉害,简直不可想象,炮声隆隆,从未见过这样猛烈的炮火,炮弹一直不停地轰,数不清有多少发,所有的道路都被他们封锁了,我们简直无法抵挡,要撤退只有爬山。”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许世友“十杀令”,杀到谅山城下!3~5 :

http://mil.huanqiu.com/weapon/2012-01/2384061_3.html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22:20:57 | 只看该作者
视频:解放军艰难攻克谅山 30分钟落弹数万发: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4-02-14/172863503387.html

视频:对越自卫反击纪录片《雄狮镇南疆》: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4-02-14/193663504087.html

视频:对越自卫反击东西战场作战实录: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4-02-14/164963503325.html

5#
发表于 2014-2-17 16:31:51 | 只看该作者
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35周年:血染的风采

1979年2月17日拂晓,炮火映红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越南展开反击,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曾几何时,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歌曲、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但时光的流逝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又到"2-17"了,让我们再次缅怀英烈,重温共和国战史!







照片集(1-65):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55174_28062.html#p=1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21:05:59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22:36:18 | 只看该作者
1979年中越战争(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197 ... A%E6%88%98%E4%BA%89

8#
发表于 2014-2-25 10:00:40 | 只看该作者
军事论坛 » 军情评论 » 中越恩怨的来龙去脉

中越恩怨的来龙去脉

张净净  高级用户   发表于:2014-02-24 13:17  

中越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历史上曾经几度分合,堪称千年恩怨。
越南历史悠久,考古遗址可证,距今40万年的远古时代,越南土地上已发现有人类生活的痕迹。据传说,越南第一个国家文朗国(后改名为瓯雒国)是在青铜器时代建立的,沿袭了几十个世纪,形成18代雄王当权的雄王时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军队征服岭南,将今日的越南北部之地置于象郡辖下。秦末天下大乱,公元前207年,秦龙川县尉赵佗起兵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都城南海(今广州),这是越南认为的历史上第一个独立王朝。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出兵征服南越国,将汉朝版图推进至今越南中北部地区,并在这里分别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自此,今日越南国土的主体部分置于中国封建王朝郡县统治下长达1000余年,越南史书将这段年代称为第一次北属时期。
因地处偏远,交趾地区经常发生叛乱,中原王朝则坚持出兵镇压。比较有名的是东汉初年,交趾郡两个女子征侧、征贰扯旗造反,声势很大。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万里南征,一直打了两年多,终于剿灭叛乱,将征侧、征贰斩杀。马援还一鼓作气将汉朝版图向南推进到湄公河口,大震了中国声威,万里间关马伏波之名也流传于世。当然,在越南历史上,征侧、征贰是反抗北方王朝的民族英雄,至今还留有“二征夫人”庙的古迹。
唐朝时在交趾设立了安南都护府,交趾地区也有了安南之名。到了公元939年,中原陷入五代十国混战时期,南汉政权的将领吴权脱离自立,越南历史上称为吴朝,但还未能被中原王朝所承认。公元968年,有个叫丁部领的人削平了一些地方势力,割据交趾地区建立大瞿越国,越南历史上称为丁朝。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中原,向南灭掉两广一带的南汉政权,却就此息兵,没有继续进军剿灭丁氏政权,终于使交趾地区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公元973年,赵匡胤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意味着承认其为藩属,已经不把交趾作为郡县对待了。赵匡胤的这一举措令人浩叹。其时的宋军是百战精锐,战斗力自不用说,何以不能征服交趾叛军?有说法是当时宋军连续战斗,已师老兵疲。且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疫病流行,粮草不济,宋军才不得不止步。然而从汉到唐,哪一代的南征之军不是深入不毛,唯宋军而不能?实际上早在此之前,赵匡胤平灭后蜀的时候即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此外非吾有也”,使大理国也未能统一于宋。可以看出,支配赵匡胤行为的是他的政治考虑。中原地区、燕云地区是北宋王朝的命脉所在,江南为国家钱粮之宝库,岭南地区广大,更是保障江南的后方,必须争取。而大理和交趾之地,僻处荒远,不好管理,付出大于所得,自然不在赵匡胤眼内。至于漠北西域,更不是赵匡胤所追求的了。归根到底,赵匡胤不是汉武帝、唐太宗那样在开疆拓土上气魄雄远的帝王,他的文治武功,基本局限在传统的中原王朝范围内。宋朝不能复制强汉盛唐景象,终至武力衰弱,长期被外患所困,是和赵匡胤本人的局限有重要关系的。

9#
发表于 2014-2-25 10:01:59 | 只看该作者
中越恩怨的来龙去脉 2~ :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 ... page%3D1&page=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00:50 , Processed in 0.10924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