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1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全球化其实是多重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5 12: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全球化其实是多重的

综合新闻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微博]

2014-12-15 06:49

12月12日晚,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做客“深圳晚八点”周五书友会,以《多重的文学全球化》为题展开演讲。13日上午,韩少功受聘深圳大学特邀教授,在深大图书馆主讲《文学的新常态》。12日晚活动前,韩少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日夜书》和新作《革命后记》。

  《日夜书》再版有变化

  作为创作贯穿了中国当代文学30多年历史的优秀作家,韩少功在精神追问和文体革新上的探索一向是文坛关注的重点。去年,他的小说《日夜书》也引起了不少热议。韩少功表示,《日夜书》的再版将使用台湾版本,“台湾版与大陆版在结构、顺序上有差别。台湾版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而大陆版则有不少跳跃和闪回。”

  同样引起争议的还有最新随笔《革命后记》,该书去年底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全文刊载在国内文学杂志《中山》上,目前大陆单行本正在准备中。这是一部有关“文革”的作品,对于“文革”,韩少功说:“我不可能接受一些嘻哈族的‘文革’,比如他们觉得红卫兵步行串联特有趣,那不就是‘驴友’探险吗?他们觉得知青下乡也特来劲儿,那不就是真人秀的‘魔鬼训练’吗?”据韩少功表示,从网上的反馈来说,有大概三分之二的读者表示赞同,其他读者对此书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思想观点上。韩少功坦言,不赞成在道德上对人进行好人或是坏人的简单区分,“人的复杂性使得好人也有做坏事的。”

  不要把一代人标签化

  访谈中,韩少功提到,自己也会去看韩寒、郭敬明的作品。与很多文坛前辈不同的是,他对于文坛年轻作家的态度非常宽容,“每一代都有浮躁的情况,年轻人里肯定不都是韩寒、郭敬明,不要把一代人标签化,看成一个模式。比如年轻作家里的笛安、乔叶,她们的作品与很多年轻作家的差别很大,所以不要担心严肃文学的传承问题。每个时代面对人生的问题都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是精神上的回应。”

  早年韩少功曾翻译不少作品,比如米兰·昆德拉、佩索阿等人的作品,大多是韩少功翻译介绍进来的。韩少功坦言自己早年做的都是“拾遗补缺”的工作,比如佩索阿的《惶然录》,“不介绍进来是个遗憾”。随着现在翻译队伍的壮大,韩少功很少再做翻译的工作。但他指出,“中国文学翻译西方文学都是加分的,翻译家基本上都是一流知识分子和学者。但是国外的汉语学家在他们国家的文化格局里面,不是占有主流地位的,所以中国的很多文学作品在西方翻译以后是减分的。并且,西方对东方有一种想象,一旦偏离了这种想象,你的作品可能就会被排列在视野之外。”韩少功表示,“我们所谓的文学全球化实际上是多重的多样的,多种的全球化交织在一块,缺损、失衡、过滤的情况始终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14 23:33 , Processed in 0.234494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