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閉症患者的不同思考方式(美国天寶‧葛蘭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9 20:0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閉症患者的不同思考方式

2012/12/27

【內容摘自《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作者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譯者廖婉如,心靈工坊出版】

自閉症患者的不同思考方式

近來關於腦部的研究,尤其是針對自閉症類患者的大腦研究,多少證實了心理學對人類思考與情緒的看法。我們愈來愈了解腦神經通路如何形成,以及生物性因素對於人類行為的影響程度。

主要三種思考型態

小時候我總以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跟我的一樣,也就是說,大家都是用圖像來思考。我初踏入社會時,曾經和屠宰場一位被我說很笨的工程師發生激烈爭吵。他設計了一件在我看來瑕疵百出的設備。我的圖像式思考讓我能夠在腦中「測試」我設計的器具,就像在電腦的虛擬實境中操練一樣。經由這種測試,我可以在動手製作器具之前先找出錯誤。現在我才懂他的問題不在愚笨,而是在於他缺乏圖像式思考。我花了多年時間才了解到,絕大多數人都沒辦法進行圖像式思考,思考圖像化的能力甚至在某些人身上幾乎不存在。

落於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光譜上的所有心智,都會特別留意細節,但是專精的地方不同。

我訪問過很多在這個光譜範圍之內和之外的人,發現這些特殊的思考模式可分為三種類型。要判知三歲兒童的思考類型是不可能的,通常要大到七至九歲,主要的思考型態才會變得明顯:

‧視像式思考/以影像式的真實圖像來思考,我就是一例
‧音樂性和數理性的形態化思考
‧語文式思考(非視覺式思考)

由於自閉症的變異性很大,其思考方式也可能綜合不同類型。比方說,某個兒童具有強烈的音樂性/數理性思考,同時也具有出色的視像式思考能力,或者,一位語文式思考者很可能也擁有良好的數理或外語能力。在教導自閉症類疾患的孩子時,了解這三種思考模式變得很重要,最有效的教學策略是以孩子的特長為基礎,並且訴諸他們的思考模式。孩子的特長最可能在五到八歲之間顯現出來,低於五歲的孩子通常很難看出優勢何在,除非有某些很了不起的能力已經展現出來。

視像式思考者

這類孩子通常很喜歡藝術和堆積木,譬如玩樂高,而且往往表現出繪畫天分。他們很容易專注於有實體物、必須親自動手的學習課程。但數學概念譬如加法減法,必須從孩子觸摸得到的具體物體來進行教導才行,同時也要鼓勵他們繪畫及其他藝術技能。

假使孩子只畫某一樣東西,譬如飛機,則鼓勵他畫出其他相關物體,譬如飛機跑道,飛機棚或是駛向飛機的汽車。拓展孩子正在發展的技能可以幫助他們的思考模式更加靈活。

記住一點,由於這類孩子的「母語」是圖像,口語反應需要多一點時間才會成形,每個提問都必須從語言轉化為圖像才能開始進行思考,同樣的,答案也必須從圖像轉為語言。視像式思考者往往在學習代數運算時出現障礙,因為代數的本質是抽象的,不過有些人學習幾何和三角函數倒是輕易就上手。就職業選擇來說,視覺式思考者在藝術創作、圖畫設計、攝影或工業設計上會有不錯的發展。

(編按:因篇幅有限,故本文僅列舉「視像式思考者」內容,其餘詳見本書內容第52頁)

自閉症患者的不同思考方式 - 關懷自閉症 - 健康話題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0:05:17 | 只看该作者
別因自閉症標籤 低估孩子的潛力!

2012/12/27

【內容摘自《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作者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譯者廖婉如,心靈工坊出版】

容易被忽略的亞斯伯格症

要正確診斷出孩子的自閉症,孩子必須出現口語表達遲緩或沒有語言能力,同時伴有其他行為、社會技巧和遊戲技巧方面的障礙。

行為方面的指標有:缺乏眼神接觸、重複性行為,譬如拍打、搖晃以及迴避與人互動或者興致不大。這些症狀必須出現在三歲之前,而且與同齡孩子的一般表現存在顯著的落差。符合廣泛性發展障礙之診斷標準的孩子,症狀也同樣出現得早,不過他們的自閉行為通常比較少或者比較輕微。

亞斯伯格症在自閉症類疾患中具有比較輕微的差異性,最主要不同在於這些孩子沒有明顯的語言遲緩現象。他們也頗有才華,由於口語表達不成問題,而且往往在某方面擁有高智力的表現,因此很容易被遺漏。

無論如何,他們的感覺問題和廣泛的社交障礙,就訓練有素的人來看通常很明顯。他們往往孤癖,沒什麼朋友,是和群體格格不入的怪胎、討厭鬼、獨行俠。

被診斷出自閉症或廣泛性發展障礙的孩子,平均年齡通常介於三到四歲之間,但亞斯伯格症患者通常要到八、九歲才被診斷出來,而且有很多誤診。因為亞斯伯格症有很多症狀和其他疾患重複,譬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障礙或識字困難。我想再強調一點,隨著孩子的狀況因治療而改善,診斷有時也會跟著改變,在某些案例裡,孩子的狀況甚至大幅進展到可以拿掉自閉症類疾患這標籤。無論如何,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症是一種終身疾病,起因於腦部的生物醫學性病變,無法徹底擺脫。

別因自閉症標籤低估了孩子的潛力!

自閉症的光譜範圍非常廣泛,從始終停留在完全無法口語的人,到患有亞斯伯格症並且努力要搞懂人情世故的天才科學家都涵蓋在內。

無論如何,陸續還是有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或亞斯伯格症,我想提醒家長和老師一句話:無需掛意這些標籤。就獲得協助,或讓他們擁有資格接受特殊課程或經濟協助來說,標籤很好用。但千萬別用這些標籤來界定孩子,或要求孩子非接受什麼樣的課程不可。

自閉症類疾患變化多端,每個患者表現出來的症狀內容或強度都不一樣。注意力永遠要放在孩子身上,別在意孩子身上的標籤,而是以孩子個人的優缺點、學習模式和個性等等為基礎來決定治療方式。假如針對每個標籤我們都有一套證實有效的治療方式來對應,家長和教育者或許就會省事許多。

有自閉症啊?那就用治療方案甲、乙或丙。亞斯伯格綜合症?就用治療方案一、二或三。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恐怕永遠不會如此。我們大人太常根據自閉症類疾患這標籤胡亂猜測有這個病的人會如何表現。絕對別讓這標籤降低你對孩子的合理期待,低估孩子的學習能力,若是如此,你會奪走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經驗和機會。也會奪走孩子的潛能和未來。就因為一個標籤?

發展性疾患之間的分野很模糊又不精確,找不到涇渭分明的界線來區分自閉症、廣泛性發展障礙和亞斯伯格症。自閉症類疾患的光譜非常廣泛,我們對這些人愈了解,就愈能欣賞他們表現出來的無限力量與挑戰。別讓我們因標籤產生的成見,局限了這些孩子與大人的生命。

把目光放在人身上,而非標籤上。

本書簡介



本書是由作者(天寶‧葛蘭汀)過去八年來刊登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文摘》(Autism Asperger's Digest)的文章集結而成。天寶‧葛蘭汀將這些文章分門別類,探討主題從早期的教育方式、感覺敏感度問題,到腦部研究,乃至就業發展都有。每一章開頭,都附上新的引文,添加作者對該主題的額外看法。
在這些文章裡,天寶‧葛蘭汀以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個人經驗出發,同時納入家長、老師以及自閉症類患者能夠立即加以運用的實用資訊。自閉症的光譜非常廣泛,從無法口語的人,到輕微亞斯伯格症的優秀科學家或電腦工程師都包含在內。這本書可以運用在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整個光譜範圍內。

別因自閉症標籤 低估孩子的潛力! - 關懷自閉症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0:06:31 | 只看该作者
別對他們放棄──漫談自閉症

2012/12/27

【內容摘自《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作者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譯者廖婉如,心靈工坊出版】

作者的話:寫給對自閉症認識不多的讀者

自閉症是發展性障礙,通常會在幼兒時期被診斷出來。它本質上是腦神經出了問題,影響了大腦四個主要區域的功能運作:語言/溝通、社交技巧、感覺系統和行為。自閉症的成因依然是個謎。目前的研究指出,這類的障礙可以再細分成不同的子群,端看是由基因引起,環境侵害使然,或兩者皆有。

每個自閉症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各有各的長才和挑戰。沒有哪兩個的嚴重程度一樣,或表現出相同特徵。這是一種「光譜式的」障礙,各種的個別診斷一概統稱為自閉症類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這個光譜上的個體從無法口語、可能產生傷害自己的行為以及智障的嚴重挑戰,到高功能的(所謂的亞斯伯格症候群)、具有高超智力、口語表達能力良好,但卻明顯缺乏社交技巧、不太能從他人觀點看待事情的都有。在修訂中的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標準裡,也就是醫界的診斷「聖經」,即將把亞斯伯格症候群從自閉症裡刪除,並把各種自閉症標籤合併在「自閉症類疾患」這個統稱之下。

自閉症的比率目前是每一百個新生兒會出現一個(根據二○○九年疾病控制中心的統計),而且這比率持續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升高。每二十一分鐘就會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男生的比率是女生的四倍,在全球各地一致普遍地出現,不分種族、社會和人種。根據美國自閉症協會統計,照護一名自閉兒的終身花費介於三百五十萬至五百萬美元之間;每年花在照護這些人的費用總額是令人咋舌的九百億美元。

自閉症具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式。自閉症患者同樣生而為人(people first),自閉症只是他/她身為人的一部分而已。自閉症類疾患不再純然被視為是行為障礙,它會影響整個人的各個方面:生物醫學方面、認知方面、社交方面和感覺方面。只要得宜運用個別化的介入方式,自閉症類疾患兒童可以更加發揮功能,學習適應周遭的世界。

我們對自閉症類疾患的理解跨出了一大步,也更知道如何提供有效的幫助。幼兒最早可以在滿十二至十五個月時被診斷出自閉症,其中很多接受了密集的早療,因而能夠和一般孩子一起上小學,只需要些微的協助和服務。不論在幾歲被診斷出來,自閉症類疾患兒童和成人時時刻刻在學習,無論任何年齡,只要處置的型態和強度適當,他們的功能運作都會有顯著的改善。


全文網址: 別對他們放棄──漫談自閉症 - 關懷自閉症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 ... 32477#ixzz2IQG5PQ3b
Power By udn.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6-2 04:46 , Processed in 0.08266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