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6 09:5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


[ 10-09-18 08:27:00 ]    作者:董淑凤   


【摘要】目的 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护理工作。方法 总结我院患儿的护理资料。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我院收治169例,现对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护理
        一、概念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其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本病由多种因素引起。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有相当大的作用。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此外还与妊娠及分娩期脑轻微损伤、精神发育损害或延迟、神经递质及有关酶改变、不良社会和家庭环境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关。
        2.发病机制  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受体的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受体密度的特异性变化是直到少年期才成熟。多动儿童易被影响的区域认为是前叶的多巴胺通路。神经心理研究提示多动儿童的前叶功能未经成熟。人们认为前叶皮层与儿童的冲动和攻击行为有关。测定发现多动儿童的局部脑血流,主要是发现半叶和尾状核两个部位受累。有些研究已证明用药使基底节和中脑的血流增加,而使运动区的血流减少。这些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服利他林后可使多动儿童的注意力能协调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其他研究多集中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和前中脑束。多动儿童和正常对照比较,神经内分泌也有些区别,研究发现多动儿童的生长激素对苯丙胺或利他林的反应是不同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多动儿童和正常儿童有生物学的不同。
        不论是皮肤电位还是诱发电位的研究,均发现多动症儿童一般对刺激表现为觉醒水平的不足,以前的研究也发现觉醒水平不足与反社会行为和品行障碍有关,因为觉醒不足,奖惩行为在一般心理水平不能起作用,多动症儿童难以吸取以前教训,其行为问题也难以矫正。
        三、临床特点
        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两者多同时存在。
        1.注意力缺陷  本症必备表现之一,患儿注意力短暂、易随环境转移,在游戏和学习时往往心不在焉。做事有始无终,对各方面的刺激都起反应。听课不专心,常把作业记错或漏掉。
        2.活动过度  患儿从小表现兴奋多动,好跑动,爬高爬低,不得安宁。听课时小动作不停,摇椅转身,离位走动,叫喊讲话,扰乱课堂秩序。翻箱倒柜。干扰别人的活动,引人厌烦。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10:01:03 | 只看该作者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2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护理2


        3.其他表现  患儿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缺乏克制力;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发育障碍或延迟症状(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语言发育延迟、智力偏低)等。
        对于7岁以前起病,根据父母、老师对小儿行为的评估,病程持续超过半年者可考虑本病,但应与某些器质性(如脑炎、风湿性脑病)或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状态)等鉴别。
        四、护理问题
        1.思维过程改变  与神经发育延迟或损伤、遗传等因素有关。
        2.焦虑(家长)  与患儿常有攻击破坏行为及学习成绩落后有关。
        五、护理目标
        做好患儿的心理辅导,寻找病因,帮助患儿养成良好习惯。使家长正常认识该疾病,努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帮助患儿进行治疗。
        六、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需家长、教师、医务人员密切地配合进行。针对患儿临床特点,尽可能寻觅、除去致病诱因、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打骂、歧视),发现优点予以表扬,以提高自尊心。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不但对过多的精力给予了出路,对培养小儿注意力也有帮助。为患儿制订简单可行的规矩,培养一心不二用,如吃饭时不看书,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对于一些攻击和破坏性行为不可袒护,严加制止。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教育,持之以恒。
        2.药物治疗的护理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患儿,指导用药的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精神兴奋剂仅能改善患儿注意力,而对多动、冲动等无多大影响。该类药物有引起淡漠、刻板动作、食欲减退、影响发育等不良反应,用药应予注意。抗精神病药、安眠药对本症无效,有时还会使症状恶化,不宜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期刊论文.使用ADHD软件开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普查 - 现代医院1/1/,7(1).
[2] 期刊论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观察 - 南方护理学报2/1/,10(2).
[3] 期刊论文.综合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58例 -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3/1/,2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27 16:20 , Processed in 0.070682 second(s), 1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