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3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越自大越胆大,周克华犯罪心理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0 09: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越自大越胆大,周克华犯罪心理小析

本文来源于果壳网 2012年08月29日 18:01

一次次犯案的成功,让周克华的自我评价越来越高。自大的心理使得周克华对风险地认知发生了偏差,对威胁的感知降低,对机会更加贪婪,从而倾向于冒险



  【dakuaile/文】从04年到05年,周克华两次犯案的时间间隔超过1年,从2009年12月出狱再犯银行抢劫案到2010犯案其间时隔11个月21天,然后仅隔8月再次犯案,随后不到7个月,再次于南京犯案,劫款数跳到20万,接着时隔7个月,又次回到银行抢劫案首发地犯案,受到全国通缉,仅隔4天后想“再干一次大的”。在10日到14日间,在全国通缉他的情况下,周克华并没有到隐秘处躲藏,而是到重庆闹市区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的大融城逛街,他甚至还进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用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来说,周克华越往后越自大。
  控制错觉会让人在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情面前盲目自信,之所以存在控制错觉是因为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它影响了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与自身能力缺陷无关,自己是聪明的,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无疑,周克华是有这种控制错觉的,虽然以前锒铛入狱过,但他本人会觉得那与自己的作案能力无关,并不是因为抢劫失误入狱,以后犯案自己也有能力甩掉警方追捕,因此不断犯案。
  而不断加快的犯罪步伐可以看出周克华的心理变化。一次次犯案的成功,让周克华的自我评价越来越高,对自己的作案能力也越来越自信。一个人内心越膨胀,就越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也就越敢冒险。周克华作案准备前奏逐渐缩短,到被捕前夕甚至预谋连续作案,这是由于自大使得周克华控制感增强,从而对风险的估计降低,从而越发“放肆”。之前周克华防范心理很强,甚是小心谨慎,比如他在不同地方的步态都不同,在南京驼着背,在重庆像个瘸子。而在被捕前夕,他的照片随处可见,而他竟在没有太多乔装的情况下公然出入商场和电影院,狂妄之心可见一斑。“南京的案件我们当时没有把他抓到,周克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李玫瑾老师分析说。警方很好地利用了周克华的自大心理,在全面搜捕中采取“声东击西”战略,向媒体公布消息说正集中大量警力搜山,但没有说已经在城区发现了周克华线索的信息,这让周克华以为警方走错了方向,从而麻痹大意,得意忘形。
  就如前文提到的,控制感的增强能够降低人对风险的估计。而一个人会不会做出犯罪行为,会不会连续犯罪,刑满释放的人会不会重复犯罪,这些和个体对犯罪风险的评估有很大关系。对于罪犯而言,实施犯罪行为作为一种风险情境,“收益”与“损失”并存,如周克华可能收获财务也可能被警方逮捕(当然对公众而言犯罪行为百害无益)。个体因为对正性结果的偏好而产生对情景的积极认知,即机会认知,对应着冒险行为;相反,个体因为对负性结果的厌恶而产生对情景的消极认知,即为威胁认知,对应的是保守反应。自大的心理使得周克华对风险地认知发生了偏差,对威胁的感知降低,对机会更加贪婪,从而倾向于冒险。
  最后我们再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解析下周克华犯罪频率的加快。行为主义强调跟随着满意结果的反应,以后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大,也就是当事人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在周克华一案中,他掠杀行为的强化物是金钱,还有作案成功带来的巨大满足感。而就像成瘾行为一样,初期可能一点喜欢刺激的出现就能满足当事人, 而时间长了需要更大更频繁的刺激才能激起当事人相同程度的满足。对于周克华而言,不断加快的犯罪步伐也可能是由于慢节奏的作案已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5-5-15 16:34 , Processed in 0.07535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