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搜索
查看: 498|回复: 0

【经典导读】你真的了解美国大学吗?—《细读美国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6 09: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邓文龙 于 2017-10-6 09:15 编辑

赵蓉  科学网博客  博文

【经典导读】你真的了解美国大学吗?—《细读美国大学》  精选

已有 2816 次阅读 2017-10-4 18:35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键词: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学术自由

初看题目,或许会将本书理解为“细致解读美国大学的方方面面”,若是这样,阅读下来不免失望,不定还会觉得作者起错了题目。但真正“细读”全书下来,才会发现,所谓“细读”是指作者本人在基于自身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从比较“细的角度”来通过诸多“细节”来为读者揭开藏于面纱之后的“美国大学”,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写于前面之感                                             

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待过11年、在美国待了20多年的程星博士,其在美国大学中扮演过学生、研究助理、研究员、教授、行政管理人员等多重角色,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院校研究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这本书可以说是汇聚了作者对其曾在美国做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所获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在娓娓道来中展现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定位上来说,这不是一本学术类书籍,带有个人体验色彩是其特点,但却又丝毫不影响作者对美国大学教育理念、教学与管理方式的直接呈现,“其价值不亚于一本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同时,也正是由于它的“非学术性”,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诸多趣味而不觉枯燥。作者在亲切的交谈中轻轻的为我们揭开了似乎“略带神秘色彩”的美国大学生活之面纱,使我们得以以另外一种视角了解美国大学。

全书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展开,包括理念篇、管理篇和留学生活篇。其中理念篇和管理篇主要是对美国大学管理、教学等方面内容的探讨,而留学生活则是作者基于自己留学体验得到的感悟。本导读主要对美国大学的理念与管理篇内容进行解读。

l 理念篇

理念篇中,作者从美国高考谈到美国大学,在对私立与公立高校生活各角度的实例呈现中,体现美国大学中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注重通识教育等理念。

1、兼容并包的美国高考

国内对高考的各种讨论与争议似乎从未停息,但,要说美国大学没有高考,那绝对是个美丽的误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国内外大学上这一点上并无差异。”早期的美国高考是精英教育,后来逐渐走向大众路线,但对名牌大学的追逐在美国也并不能免俗。美国学生想进入如“常青藤大学”这类大学竞争程度也是异常激烈。

但美国与中国不同在,美国大学“不实行统一的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学生自行决定何时何地参加SAT或ACT,然后由各个大学挑选”,因此就不会出现出现像我们国家出现“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事件”的盛况。此外,美国大学对于学生“优秀”的考量也与我们不同,各所高校会从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不仅学术还考虑其他方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学生兼容并包,而非简单的通过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鼓励校园中多元文化的存在。“多元化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

作者其中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特长,很多华人家长都会让孩子学习艺术,结果导致几乎个个华人孩子都会钢琴,以至于后来学校规定,除了钢琴,学生可以做任何表演。试问,这样培养下有几个孩子是真正自己喜欢钢琴呢?如此艺术培养也是让人唏嘘。

2、教授即大学与学术自由

美国的私立名校就像是“制造贵族的作坊”,与之相对的是“仓储式的公立大学”。在美国,人们对私立名校发烧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公众认为毕业生收入较高,但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忽略“考入常青藤大学的学生本身素质就比其他大学高”,更为可笑的是若用毕业生收入这样的“研究成果”来衡量抬举常青藤大学,那么这些号称以“培养完人”的学校与“培养修车技师学校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常青藤大学或许也不能免俗。除了私立名校的光环,规模大、结构松散却运作有条的美国公立大学也是极具特点,这样的公立高校不仅仅像个象牙塔,还是一所“由全民出资设立的青年社会福利院。”正是美国人不强求一致的态度让美国这样完全不同风格的各类公立与私立院校得以百花齐放,愉快共存。

而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高校,在谈到大学时,它首先被称作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有一群代表理性与人类良知的人:大学教授。拉比教授说“教授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确实,在美国大学中教授能够“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因为,为了保障教授的思想自由和学术活动,美国实行教职终身制,教授享有较大的学术自由,他对其“所教课程内容设置到具体教学都具有绝对的权威”,“老顽童们”可以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教授教学的“非体系化”,以及对独立思想与人格的容纳,或许也无形中在学生中打破了各种思想的藩篱,也许无形中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为“桀骜不驯往往与天才同住。”

但需要提及的是,美国教授们虽然享有极大地学术及言论自由,但自由从来不是无限的。尤其在政治领域、种族等问题上,教授们也还是存在在着比较大的言论禁区。大学是象牙塔,但在某些问题上也不能免俗。

3、自由教育与通识课程

在美国传统教育中,本科教育几乎就等于“liberal Education”,是一种不限于知识传授,而注重学生自我潜能充分发挥,是培养才智与想象力的教育,是一种“自由的艺术”。而大学本科生也只有在学习完通识课程之后,才会进入第二部分专业的学习,因为只有先培养“一流的脑袋和一流的心灵”,才有可能产生一流的思想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正如密尔先生曾言,‘人只有先是人,然后才可能是商人、科学家。’而这样的理念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如今很多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却运用自己掌握的高端技术去做残忍的事?“任何知识科技,既可能用来造福人类,也可能残害人性”,自由教育就是希望在大学期间交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拥有“美丽心灵”。

而程星博士所在的哥伦比亚大学,最负有盛名的课程莫过于核心课程了,将西方古典思想作为学习重点内容,也成为美国很多大学的范本。但是不可否认,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于金钱和享受的追求是无可想象的,导致很多自由教育的设计受到影响,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得越来越多的职业训练内容进入本科课程,且在这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可笑的是,似乎“连自由教育的结果都可以用金钱衡量”,如根据毕业生为母校捐款比例来作为大学排名的指标之一。但,对于那些毕业生来说,也许大学让他们真正受益终身的却是那些看似“无用”却有“大用”的“自由教育”带来的影响。

l 管理篇

在管理篇中,作者以自身故事为我们道破美国大学管理中的师资、教学、评估以及大学排名等问题,有些地方不免让人啼笑皆非,却又不乏深刻。

1.美国大学在师资,即用人问题上建立的是以招聘委员会为主的人事遴选制度,也就是说由招聘委员会而不是用人老板遴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任人唯亲,虽然真正要做到任人唯贤哪怕在大学中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但“一味的任人唯亲在美国大学管理中心也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在美国大学管理中,实行双轨的人事制度,与教学有关的均从资深教授提拔,而与行政相关的,则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担任,虽然惟校长命是从的“万金油”式干部不难找到,但中层以上,大学越来越专业化的管理也使得任人唯亲变的困难。此外,在程序上,用人会经历报刊登广告、简历筛选、电话筛选、面谈等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从中国来说,“大学是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校长或是中上层管理人员至少要是党员或是受到党的信任吧?因此,很多公开登报招聘很少见到校长、副校长等高级管理职位。

2.在美国教学中,往往也会面临“师道之难”的问题。这个难不仅体现在教授给学生评分上,有的教授为了面对学生家长消费主义的心态(即认为学生到学校是交了学费的顾客,可以要求各种“服务”),甚至实行评分双轨制,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虽然很多教授的溢美之词赢得了学生欢心,却又不乏学生对之轻蔑。这在“以教授为大学教育权威”的大学课堂里出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3.大学的评估与排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引发诸多讨论的话题。商业化的今天,公众对高校的问责,要求高校展示“绩效”的背后其实就是关于大学的评估问题。“要评估,需要标准以及相对应的数据。”程星博士提到,商业杂志的排名“其实就是利用大众对数字的敬畏心理”,通过利用公开数据以及各个大学讨来的数据,拼凑成大学排行。虽然那些数量指标仅仅显示的知识大学资源与名声情况,而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经验并不相干。一语道破大学排名玄机。

“试问,大学真的可以像市场买菜一样称斤掂两吗?难道有一流的教授就必然有一流的学生吗?有一流的学生就必然有一流的大学生活吗?”

但,不仅在国内,就算是在美国,各大高校也面临着被商业杂大学排名牵着鼻子走的境地。作者举了《美新杂志》排名这一例子,为了应对排名,大学不得不高薪聘用人才来主持院校研究办公室,院校研究者们也都费尽心机,在数据上下功夫,为了对付这个大学排名,甚至还会出现很多“极具创意”的研究,例如出现“为了增加校友捐赠比例减少校友名录上的人数”这样十分可笑的事。也许最后大学的数据是好看了一些,排名是提高了一些,当不明真相的大众在为自己的大学排名上升而欢欣鼓舞时,恐怕真正清楚情况之荒唐的内部管理者们只有尴尬一笑了。

要说美国大学制度的特点应该是怎么说也说不完的。但其实正如程星博士在书中所言,美国大学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它没有统一的制度。教育部只是充当协调机构,各州的议会与州长才真正掌握大权。显然与我国存在天然差别。

作者在这样娓娓道来中,给了我们了解美国大学的机会,虽然不免带有主观色彩,但也不失为一种近距离了解美国大学内部管理的机会。而在微微揭开那张面纱的同时,笔者也不禁意识到:不言而喻,美国大学内民主和学术自由的氛围是十分让人羡慕的,但又需清醒明确的是,植根于不同文化传统的中美高等教育注定是要呈现不同形态的。一味推崇与迷恋并不一定是好事。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中面临的问一些题,其实,美国也有。此外,美国大学内似乎还面临着一些我们所没有的问题呢。

(作者:赵蓉,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華成旅行最便宜 03-3833-9823)
s2833576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都市网 | 服务条款 | 开放平台 | 广告服务 | 商务洽谈 | 都市网招聘 | 都市网公益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 版权所有

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2001-2013 源码论坛 Inc.    Powered by Weekend Design Discuz! X3.2

GMT+8, 2024-4-19 01:52 , Processed in 0.22821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